不願意承認錯誤,政客和媒體皆然

不願意承認錯誤,政客和媒體皆然。

王家俊

道歉啟事

我到岳父家偶爾會翻閱他訂的《商業周刊》。六月初的那一期,很意外居然在總編輯的話看到通篇道歉啟事:「一萬倍的錯誤」。

媒體的道歉啟事,通常都是小小的方塊。很少有人在這麼醒目的地方道歉、認錯。它們犯錯的那一期我沒有看到內容,可是這麼大篇幅的道歉啟事不就天下皆知了嗎?對媒體形象可説是重傷。《商周》難道沒有更好的選擇,掩蓋、說明或補償給看過上一期的讀者?而非得要往自己身上捅一刀。

新任總編輯説道,上期的封面故事在封面、主文、總編輯的話都出現「每人每年被竊走一千五百萬元」,正確應該是「一千五百元」。因為記者統計刑事局的詐騙金額除以全台人數,發現「一個人被騙一棟房子」。七道守門人、編採會議層層把關,每一個「好手」都覺得言之成理,沒有人重新計算、在不疑處有疑。這一套稿子就這樣出去了。最後錯誤是被讀者私訊發現。一群媒體人居然不如一個讀者。

現在看起來:台灣人一輩子的收入或許勉強賺得到一棟房子。但是很難有人的戶頭裡會有一棟房子的錢,來讓詐騙集團詐騙。這不是常識嗎?全台灣每個人都被騙一楝房子,總編輯認為極具「吸引力法則」,於是寫進專欄,所以這不只是記者的錯、編輯的錯,也是總編輯的錯。記者不小心犯錯,騙到總編輯了。所有人都站成一列的時候,一顆子彈就可以打死一串鳥。

為什麼所有的媒體菁英都沒有警覺?總編輯下了一個結論:見獵心喜。

我終於理解,為什麼《商周》要這什麼大動作的發道歉啟事。這不是把招牌給砸了。而是不這麼做,不足以挽回讀者的心,目的是把看過上期文章讀者的傷害降到最低。希望大家再給它們一次機會。不這麼做,有些人可能就會掉頭離去,不再看《商周》了。這不盡然是媒體良心,更多愧疚、危機處理,不得不然的選擇。我認為很值得政客警惕。

犯錯有可能是意外,道歉卻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犯錯、不道歉不會賺得比較多,反而會失去民心。道歉是透過自省的樣子,讓外界認為他們不會再犯錯,進而願意原諒,再給一次機會。做得更好。

媒體或政客都是一門專業。我認為犯下非受迫性失誤的機率,應該趨近於零。這才會讓外界認可他們的專業。網路時代,政客、媒體習慣有錯就改,錯得太離譜的才會成為外界的笑柄。更多的是有錯不改、硬拗到底,死不認錯。因為政媒結構因素,只求速成和吸引人,很少人願意在產製流程、人力資源或查證的功夫上精進正確率。

媒客和政客常常會有莫名的驕傲。忘了跑新聞、處理政治事務,要在不疑處有疑;寫新聞、收手的時候才是關鍵,更要在不疑處有疑。必須要有火熱的心、平靜的腦,而不是認為自己寫什麼、做什麼都是對的。減少犯錯率,否則寫得再好的新聞,政治上再光輝耀眼,都有可能因為一次致命的犯錯成為笑柄,永遠不被信任。

吃燒餅沒有不掉芝麻的,犯錯補回來就好了。可是沒有吃芝麻掉燒餅,還不認錯道歉的。我想起賈伯斯的一句話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求知若飢,虛心若愚)與大家共勉。

< 資料來源:孟買春秋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