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與蔣萬安

恩田陸的小說《追逐白晝之月》有云:「與消極想逃離人生的我們比起來,她們(已被作者賜死的角色)不但認真地活過,而且在過世之後,存在感也變得更濃厚...說不定所謂的生與死,並非相對的。」而我會說:昔人之存在感,是何氣何色,關鍵在其「後繼者」。

安倍晉三與蔣萬安,兩者同樣擁抱「政治世家」這個身份:安倍從未試圖躲避「一門三宰相」的公評;蔣萬安選擇姓蔣而非姓章,且大力表態支持留存中正紀念堂(甚至遠大力於蔣友柏等人)。兩者之大不同在於:安倍後繼有力其家族,蔣萬安則敗光其父祖之精神遺產。

岸信介(安倍晉三的外祖父)與蔣中正是密切的反共盟友。因此,岸信介日相任內,曾來台訪問蔣宋夫婦。面對當時日本國內日漸高漲的親北京、遠台北之聲,岸內閣也極力推遲。簡言之,岸與蔣的後繼者,最應後繼,必為反共。

「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安倍晉三全力強化美日台同盟,頗有其父祖之風。反觀蔣萬安,對於兩蔣時代的稱頌,盡聚焦於所謂經濟建設,反共不知何處去。即便蔣萬安是認為「反共」二字顯得威權森森、易使台灣社會反感,也是誤判眾人的智慧。反美日安保條約的左派人士看來,岸信介想必也是一介獨夫,但安倍的堅持,終換得支持(且看如今自民黨的民調)。威權或是威武,思緒清晰的人們,心中自有尺。

安倍晉三曾為台灣震災加油打氣,當時他還致信給總統蔡英文,強調台灣是日本的老朋友,願意提供一切協助。(圖片擷取自日本「首相官邸」網站)

安倍晉三曾為台灣震災加油打氣,當時他還致信給總統蔡英文,強調台灣是日本的老朋友,願意提供一切協助。(圖片擷取自日本「首相官邸」網站)

 

 

有安倍晉三,就不必有一座憲警巡邏的「信介紀念堂」,也能讓岸信介雖死猶生。反觀蔣萬安(乃至今天的整個國民黨)面對反共,完全如恩田陸小說所言「消極逃離」,這豈不等於昭告全天下:兩蔣是失敗的反共者,手段那樣鐵腕,自身的黨終仍屈膝於共!蔣萬安自己後繼無力,竟還盼望幾座泥塑木雕的建築物,能讓台灣人民感懷其父祖?

安倍遇刺而亡,舉世為之哀悼,即知岸信介、安倍晉三精神遺產後繼有人,且必也為浩然正氣之人。也願蔣萬安來日方長、盡早頓悟:書寫兩蔣歷史定位的墨水,正是他自己。

(作者為清華大學歷史碩士,高雄市民)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