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盡責任的快樂

侯友宜和林智堅是兩個強烈的對比,負責任道歉是一門非常困難的學問,尤其對政治人物來講。承認錯誤、道歉、然後負責,這是一般人對於自己的過失所採取正確的態度。

不認錯就沒有錯,的確是台灣政治的特別現象,尤其對沙包黨以外的政治人物,常見難以想像的包容。我們的教育讓我們很多的國民缺乏常識,沒有思考的習慣,分不清楚什麼是行政責任、什麼是道義責任、什麼是法律責任。

電影偷畫男孩來自小說家齊格飛藍茨的代表作《德語課》,內容改編自德國表現主義畫家埃米爾.諾爾德 在納粹時期遭禁止作畫的真實事件,對被納粹踐踏的公民義務進行反省。不僅全球總銷售量高達 2,500 萬冊,並被德國中學列為教材。

男主角在感化院作文的題目是「善盡責任的快樂」,這個故事其實有三個主要的角色,警察、畫家和小男孩。

典型德國人的警察父親把國家和法律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其他的事情都是其次的,這種人的生活相當的簡單,其實跟台灣的黨國菁英有非常類似的情況;畫家的責任是作畫,這是他的義務,為了達到反抗體制的目的,他竟然把小男孩工具化。

我認為小說的重點不是在警察或畫家的身上,如果是這樣就有點像是灑狗血的八點檔連續劇。而是這個小孩,他對於所謂善盡責任的快樂,感受到底是什麼?

我記得有位同樣留德的教授朋友曾經針對這部電影講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話:無法體會德國人所謂善盡責任的快樂。許多台灣人從小到大被逼迫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責任都是別人加諸在自己身上,人生的目標常常就是希望能夠脫離這個責任的枷鎖,從原生家庭獨立、財務獨立、終極的目標就是做一個不負責任的人,從自己人生的壓力中獨立出來。

警察當然是侯友宜,林智堅是畫家、還是小男孩?服從權威或追尋自由,哪個才是「善盡職責的快樂」?

道歉是勇敢和偉大的標誌,但在台灣的民主選舉當中,可能得不到太多正面的回應,看看林智堅,想想侯友宜,誰才代表台灣人責任的選擇?

不採取行動的人不會無罪,沒有人透過冷漠來保持純潔。

~齊格飛藍茨

< 資料來源:李忠憲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忠憲

李忠憲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隱性反骨》作者。留學德國、研究資安、熱愛跑步、喜歡哲學。 曾任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副主任、台灣教授協會科技組召集人。 寫臉書當筆記,喜歡德國文化,不愛爭辯,「很多事情是價值選擇的問題,而沒有對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