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名嘴們,已經八月了,缺藥了嗎?

要不是有網友傳訊息給我,我都不知道 李正皓上次被洗臉完,還在05/21跑去吳子嘉的網路節目,連番罵我「噁心」,為政府護航。

網友很好奇,那時候的爭議點是「80萬份抗病毒藥品到底夠不夠」?都已經兩個月過去了,應該會有結果吧?

圖片就是結果:

1️⃣ 隨著疫情趨緩,已經將近一個月沒有疫情謠言需要我來澄清,連我在台北的胸腔科學長也變成桃園論文專家了。

在此同時,每日的抗病毒藥領用數量也明顯逐漸下降。

即使台灣發出全球比例最高,將近8%確診者領走藥物,許多醫師被院方要求不要把關太緊、儘量開藥,基層發出「被當成開藥機器」的抱怨,總藥物使用份數還是不到儲備量的一半(以5/25的102.7萬份計算)。

2️⃣ 下圖可見,指揮中心估計的領藥需求,是確診者的15%。現在回頭來看,是台灣實際領藥比例的兩倍、各國領藥比例的三倍以上。

在第二波疫情出現之前,這樣的儲備還能用上四個月。現在也沒有國際搶藥情況,好好的估算再依需求採購,當然來得及買。

領藥流程在疫情期間迅速優化,能夠發出這種比例的藥物,到目前為止仍然只有一個國家。

想請問名嘴們,現在已經八月了,缺藥了嗎?

這樣的防疫,仍然被特定人士污衊、輕視;只是說出真相來澄清的醫師,要被人格抹殺,說成噁心。

這就是台灣的政治環境。

==

防疫或醫學、科學的討論,當然可以出現意見不同。陳建仁教授和他的老師畢司禮教授,對於肝炎病毒的致病機轉就常各執一詞,甚至打賭。但只要結論一出來,無論老師或學生都是爽快承認對方是對的,並繼續從事研究。

李先生提黃立民、姜冠宇和李建璋醫師對抗病毒藥物需求量估計的數字較高,但我相信民眾還是很感謝他們的寶貴貢獻,即使數字估算和實務上有出入,最後能回歸實際需求,對民眾有幫助、足夠就好。

他們也從未在疫情逐步被控制的過程中,歪曲事實去攻擊指揮中心,或是因為自己的發言被質疑,而陷入意氣之爭,對人進行人身攻擊。所以我仍然敬重他們。

==

隨著時間沈澱,真相遲早會彰顯。

很多不必要的發言,只會讓自己落入尷尬的境地。都已經是成年人了,又要參選,不是正應該廣結善緣嗎?

戒之慎之。

 

 

< 資料來源:杜承哲醫師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杜承哲

杜承哲
澄清醫院 胸腔外科 主治醫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