蔑視或迷戀

 

不少朋友很討厭一個人,這個人可能是個名人,不管他有什麼立場;也可能是一般的路人,曾經見面或吃過飯的朋友,聽過他的言論。不斷地追蹤,卻又不斷地仇恨,這種現象準確地描述了一種奇怪的蔑視和深情的迷戀混合,這種混合用一種奇特的方式,處理自己討厭的人和事物。

有時在網路文化中,這被稱為憤怒的公民,他們花費數小時發布激進的評論並進行襲擊,針對社會上選定的敵人或媒體,然後一整天憤恨不平,完全忽略自己日常生活中周遭的人事物。

密切關注自己鄙視人的新聞,往往會強化對這個人的鄙視,和仇恨主體之間的距離越近,資訊越細微,仇恨越更強烈。

透過收集不喜歡人的訊息,就是在收集反對他們的論據。定期追蹤窺探某個你討厭的人,不管是推特或是臉書的帳號,會讓人心煩意亂,這種做法唯一的目的就是能夠更加憎恨這個人。以仇恨的心態觀察,最終有助於鞏固已經根深蒂固的仇恨和厭惡。

這種對他者的輕蔑關係,與某種迷戀息息相關,有些熱心的仇恨觀察者像宗教一樣培養仇恨。就像崇拜自己偶像的粉絲一樣,這些反粉也對自己的敵人執迷不悟。在每一個仇恨的慾望中,都有另一個非常基本的慾望,一種隱藏的欽佩。

心靈的平靜非常重要,這意味著能夠在沒有恐慌的情況下過上自己的生活, 只是平靜和滿足並不容易。整天掛在網路上,成為某人的粉絲,或是某人的反粉,雖然充滿刺激,但也會失去平靜。智慧與找到自己的中心思想有很大關係,喜歡或討厭一個人,應該有合理的標準,蔑視或迷戀,都會帶來內心的不平靜,而這兩種感情往往就是同樣一種心裡不平靜的因素。

 

< 資料來源:李忠憲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忠憲

李忠憲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隱性反骨》作者。留學德國、研究資安、熱愛跑步、喜歡哲學。 曾任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副主任、台灣教授協會科技組召集人。 寫臉書當筆記,喜歡德國文化,不愛爭辯,「很多事情是價值選擇的問題,而沒有對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