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晃的政治 擺盪的島國

 

二○二二年九合一地方選舉,民進黨失利。不只首都台北市長未能勝選,新北、台中兩院轄市未能翻盤,連帶失去了院轄市桃園,以及省轄市基隆、新竹市長席位,南部除院轄市高雄,嘉義縣,院轄市台南及屏東縣的勝選差距有限,東台灣挑戰全面落敗,反映了蔡英文總統期中選舉的挫折,但縣市議員席次明顯增加,基層政治構造增強。

如果台灣是正常國家,選舉反映右、左路線的政治選擇,只是發展方向的調整:追求經濟成長或社會公平,但台灣處於未真正確定的台灣國家和流亡殖民性中國的國家,選舉反映發展方向。不只生活在這個國度人們的心性受到影響,也牽涉到世界怎麼看台灣。

三個檯面政黨:民進黨、中國國民黨、民眾黨。民進黨標榜建構台灣的國家,卻無法擺脫「中華民國」的權宜名號;中國國民黨挾「中華民國」體制流亡殖民台灣,卻無法擺脫中國的桎梏;民眾黨在政治機會主義的夾縫投機取巧。選舉結果並未向世界發出正確的信號,無法真正為台灣發展定位。

戰後長期受黨國戒嚴統治,缺乏近代國(市)民意識的社會,形成了民主化以後,政治權力競逐的紛亂現象。民進黨並未建立黨傳承倫理,許多黨人失去權力位置後,反過來仇恨民進黨的現象,讓許多人對民進黨失去信任和熱情。權力的世俗化被詬病,投票率低,顯示參與的冷漠。面對中國,台灣並未展現共同意志,爭奪政治權力重於國格維護。

年輕的世代,中間選民,似乎認為政治無關緊要。台灣國家條件的鞏固重要,社會公平正義的福祉課題也重要。雙重問題的解決,在後現代、大眾消費社會,被疏離化了。許多人冷眼看政治,不相信政治能解決問題。不關心政治,權利和責任都放棄了。任由職業政客競奪權力,汙點政治人物仍獲選票支持,荒謬現象出自社會放任。

台灣,對中國國民黨流亡殖民意識論群是剩餘價值,但對台灣的國家有憧憬的人們是起家(起造新國家)的所在。看看每一次政治公職選舉,不分政黨,主要候選人競相奔赴宮廟祈神求神的前近代現象,政治人物的文化心性有什麼差別?

起造一個真正的新國家,不能沒有國(市)民意志的文化覺醒。台灣前近代現象的選舉,鑼鼓喧天,演藝化,有表面張力,但缺乏深層的文化想像,太浮面了,類似鄉民械鬥,只分你我,不分是非、優劣。民進黨承擔的國家重建,缺乏社會改造的文化底蘊,容易被顛覆。搖晃的政治,動盪的島嶼,台灣的正常國家之路仍有許多難題要克服!

(作者是詩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鏗鏘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