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排富全民普發6000元現金」這筆錢,我不會領。
這筆錢留在國庫,做更有公益性的運用,會比我個人拿去花掉更有意義。
我知道執政團隊做決定有各種難處。
「超徵」二個字的意思,解釋不清。明明是「業績超標」的概念,卻被誤會成「超收、A錢」。社會產生錯誤期待卻無法澄清,尤其來自黨內不由分說的壓力與爭取選票的焦慮。近一個月以來,我們都看得很清楚,也可以理解。
但我們也很清楚知道,「不排富全民普發現金」並不是對國家的最佳方案。
發現金救助弱勢,我支持。但「救弱勢」和「不排富」是完全矛盾的概念。
擔任民意代表的期間,我爭取社福、幼托、長照、社會住宅等實實在在造福弱勢的建設,最常聽到拒絕的理由就是「政府沒有這麼多錢」。
我們心裡都很清楚知道,「不排富全民普發現金」,會讓有限的資源平均分配給富人與窮人,反而讓真正弱勢能得到的變少。
我們都很清楚知道,如果有1000萬稅金,政府設立一家新的公立幼兒園,提供鄰近社區一年100個名額,效益比一次性不分貧富發給1000人各一萬元更好。
如果有10億稅金,興建250戶社會住宅,嘉惠250個弱勢家庭,會比全民普發40元現金更好。
1400億,相當於臺北市一年8成的總預算;可以做三艘國產潛艦原型艦;可以採購5000枚刺針飛彈;可以興建近4萬戶社會住宅。
我們很清楚知道,去年11月沒出來投票的年輕選民、搖擺選民、小店家老闆,面臨到油電、物價蠢蠢欲動,房租過高,勞健保面臨虧損壓力可能持續漲價,育兒壓力,長輩長照需求,這是最深的民怨。
政府就算發個一萬、甚至兩萬現金,最可能看到的景象是,一邊領一邊罵,賠了夫人又折兵。
普發一個月之內用完的現金,就會換到這次沒出來投的選民一年之後的選票嗎?
不排富全民普發現金,會推翻民進黨一直以來的「振興普發印券、弱勢紓困發現金」論述,自相矛盾。
會不會選民反而認為民進黨沒有原則、沒有核心價值,反而流失更多信任?
「不排富全民普發現金」是面臨社會緊急危難,想不出更好的政策方案解決問題,真的沒有其他更有效的事情可做了,不得不採取的方案。
蔡英文總統1月1日所提出,補貼油價、電價、勞保、健保,舒緩通膨壓力,是全民共享、協助弱勢的正確方向,我非常支持。
如果真的還有1400億閒錢,我主張成立特別預算,拿來做「成家基礎建設」,投資於學齡前育兒津貼、幼托、長照、社宅,加速落實進度,有感減輕弱勢、年輕人生活壓力。
這樣做,改善形象、主導議題、爭取選民認同的效果,遠大於不排富全民發6000元。
今天轉向「不排富普發6000元」,所造成反彈最大的,是執政黨看不到、觸及不到,卻又最需要的年輕、中間、中產選民。
發錢案還需要立法院討論。那些跟著扭曲超徵的意義、起鬨、煽風點火的在野黨立委,根本沒有為國家利益監督的能力。
現在是國家財政體質調整的關鍵時刻,臺灣好不容易有機會從國民黨執政留下的負債無底洞看到改善的曙光。
這個國家需要忠誠的在野黨,忠於國家、忠於自己的信念,頂住選票的壓力,勇敢逆風講真話。
我知道在發錢的當下,講這些是破壞氣氛,不討好,也會得罪人。
但該講的話,還是要講。
沒人敢逆風講真話,更會讓我們國家一步步邁向危機。
敗選檢討了一個月,結果挽回民心的起手式竟然是與敗選原因毫無關聯的「不排富發現金」?
如果發錢就能贏得多數,當初是如何打敗最會發錢,發到國債增加史上最高的國民黨?
一個明明可以清楚說明的財政名詞,因為欠缺論述,竟蔓延成政治危機,需要普發1400億來交代,這是何其荒謬的狀況!
民進黨面臨的最核心問題是「信任危機」。要贏得總統、國會大選,只有基本盤是不夠的,不能沒有年輕、中間、中產選民的支持。發錢真能討好這些選民?還是反而讓人更加不信任?
堅定信念,找回論述的能力,不當隨風搖擺的軟柿子,讓沒有特定政黨偏好的選民重新恢復信任感,才是守護臺灣的方式。
希望立法院的民意代表可以拿出魄力,至少要做到基本的排富,為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後代子孫,守住最基本的財政紀律與社會福利原則。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