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媒體詳細報導?

03/02/2023星期四

美國司法部長嘉蘭 Merrick Garland 昨天在參議院的聽證會上,遭到共和黨多名議員的拷問,原因是過去兩年來,這個原來應當執法公正的部長,一而再地顯示出執法偏差,甚至借用司法警察機構打壓共和黨及保守派,然而對於共和黨參議員的質詢,他卻一一迴避,充分顯示其鄉愿特技。

昨日共和黨議員對他發難的題目包括:何以亨特拜登貪腐事件沒有任命獨立調查員;何以在知道拜登家裡跟辦公室藏有機密文件之後,還大張旗鼓地到川普家裡去搜索;何以逮捕一名和平示威的反墮胎男子,卻對整天在大法官門前叫囂的抗議者網開一面?何以下令調查學生家長,還當作是恐怖分子?…

其中好幾位參議員質問他,一位pro life 的48 歲男子Mark Houck 在墮胎診所前面和平抗議時 (其實就是在墮胎診所前祈禱),被指控推撞了一名七十多歲男性職員,就被聯邦調查局出動20-30 名持槍特工到他家裡,當著家人兒子面前逮捕他。其中密蘇里參議員Josh Hawley 何利質問他:費城檢察官,一個民主黨的左傾檢控官都認為Houck 的案子不值得檢控他,你的司法部門卻派了幾十名持槍警員到他家裡去逮捕他?檢控他最高11 年徒刑的罪名?何況 Houck 本人已經同意自動到案?對此嘉蘭的回應是,採取逮捕行動的是FBI,還說逮捕「抗議分子」的都是聯邦警察的工作。推得乾乾淨淨。

好幾位議員問他,你對於那些在兩百多個城市拋汽油彈的示威者,攻擊警察的示威者,逮捕了幾個?都有派FBI 到他們家裡去逮捕?還有每天幾十批的示威者在最高大法院法官的住家門前的叫囂抗議事件,從不採取行動?他們還在網上公布這些大法官的住址。德州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 問他:這些示威者你逮捕了幾個?嘉蘭不回答,克里茲說:你怎麼不說,我們這裡大家都知道,你一個也沒有逮捕。

當被問到何以針對pro-life 分子的破壞行為一個也沒有檢控,對此嘉蘭的說詞很可笑,他說:「反墮胎分子的抗議都是在白天做的,而那些抗議pro-life 機構的行為雖然可怕,卻是在夜間,黑暗中做的…這些人行為聰明,隱密,我相信FBI 正在積極找他們。」你聽過這樣可笑的解釋嗎?那些光天化日下示威的人可以檢控,那些半夜去破壞的就因為找不到,所以不理了?(下圖是Houck 上個月被判無罪之後,帶領家人又回到墮胎診所對面街道祈禱。)

這樣的解釋足以作為報紙頭條新聞好幾天,但是你在主媒的新聞中找不到,即使有報導也是在新聞中提一小段,輕描淡寫,標題都是:共和黨議員煎熬式的質詢司法部長。

對於其他太明顯的題目,這位老油條也是技巧迴避。好像亨特拜登的調查,愛荷華參議員葛拉斯里Chuck Grassley 問他:有十幾位告密者向FBI 跟司法部指出,有關亨特拜登的犯罪事實,司法部有沒有跟進?有沒有找出那些內容是否屬實?嘉蘭的回答是:他就職時就保證不會干預司法調查的過程,他信守承諾。這等於是不回答。目前調查亨特拜登貪腐及逃稅事件,全部都是由德拉瓦的聯邦檢控官David Weiss 懷思負責,他是僅餘的少數由川普任命的檢控官。葛拉斯里非常懷疑懷思的所謂獨立性,他進一步問嘉蘭:「聽說(懷思)必須向另一個聯邦檢控官辦公室申請批准,才能起訴(罪犯),例如華盛頓的檢控官辦公室,或是加州檢控官?是否屬實?是否在申請時被拒絕?」嘉蘭的回答是:「我不知道這答案I don’t know the answer to that.」還說他沒聽說此事。這是大大的迴避,搪塞。之後葛拉斯里對他說:「我提醒你,如果懷思必須向一個拜登任命的檢控官才能起訴(罪犯),這個亨特拜登的調查就不能像你說的是沒有政治干預。」

嘉蘭承認,如果這案子牽涉到其他屬區,懷思有必要爭取另一個選區辦公室的許可,才能提控。葛拉斯里以此證明懷思不是完全獨立的檢控官,他再度指責嘉蘭不肯任命獨立檢控官調查亨特拜登的案子,說明了這案子在司法上絕不獨立。

共和黨參議員又質詢嘉蘭,何以在已經知道拜登的辦公室跟家裡都藏有機密文件之後八個月,仍然大張旗鼓的到川普家中去搜索。嘉蘭一貫的以「這是聯邦調查局」的決定搪塞。結果就在同一天(昨天),華盛頓郵報就有報導說,當司法當局發現川普家裡有機密文件時,要求聯調局前去進行突襲surprise raid,其中有兩名FBI 高層認為這樣的行為太過激進,太過挑釁,應當爭取川普同意去搜索就可以。但是司法部否決這建議,據說雙方爭論時還很激烈 temper flare,表示有人憤怒,結果還是在八月派了持槍探員,極大陣仗的前往突襲搜索

這證明了是拜登政府(的司法部) 施壓讓警察機構去搜索的。而不是嘉蘭說的,是警察機構自己的決定。華盛頓郵報這篇文章足以證明嘉蘭向國會撒謊,是刑事罪。而且華盛頓郵報是他們的同黨。

昨天的聽證足以開所有人的眼界,但是有多少媒體詳細報導?就像一個森林中有大樹倒下了,但是沒有人聽見,誰能證明當時有聲音?

< 資料來源:袁曉輝ritagiang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