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岸外包 談張忠謀「全球化已死」

張忠謀先生在與《晶片戰爭》作者米勒的對談中重申,因為地緣政治的關係,半導體業全球化已死,也將影響晶片的普及。事實上地緣政治在人類的歷史上從未消失過,只是柏林圍牆拆除後,地緣政治的風險逐漸讓人忽視,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福山在一九九二年出版《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一書。

副總統賴清德、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與《晶片戰爭》作者米勒在「半導體世紀對談」合影。圖片來源:黃明堂攝

 

福山大膽預測,西方國家自由民主制可能是人類社會演化的終點、是人類政府的最終形式。在此前提下,國家之間不會有劇烈的衝突,地緣政治也將起不了什麼風浪。反映在實際的國際政治上,對於還堅持共產專政的國家,也開始出現「交往」代替「圍堵」的策略。最明顯的例子是以優惠的條件讓中國加入WTO,希望藉由中國加入世界體系,進而影響改變中國,讓中國成為一個更開放與民主的國家。在WTO全球化的潮流之下,江澤民悶聲賺大錢,西方企業對於地緣政治風險的警覺性也消失殆盡。在尋求外包生產基地時,以降低生產、勞工配合度為最主要考量,造成中國成為這一波全球化最大的贏家。

但中國藉由經濟快速成長提高國力之後,不但沒有成為更開放與民主的國家,反而處處顯露其想稱霸的心態。再加上疫情期間的各種封控措施,使得生產供應鏈脆弱化的危機顯露無遺,從衣服、玩具、電子產品到藥品,都出現斷貨危機。在此背景下,大家開始檢討全球化,認為一味的追求短線成本降低,將降低供應鏈的韌性與風險抵抗力,到頭來所蒙受的損失可能更大。於是西方出現供應鏈回流的的呼聲,但由於困難度太大,因此美國財長葉倫提出一個折衷策略──友岸外包,那就是有相同價值的國家必須集結起來,關鍵零組件或原料的生產必須在此集團內,並且避免過度集中,以降低地緣政治發生衝突時,發生斷鏈危機。

台積電赴美設廠除了貼近市場外,還有分散與提高韌性的考量。過去我們因為忽略了一些風險意識,因此沒有付出這些成本,但並不表示我們永遠可以規避這些成本。當然台積電今後成長所需的天然資源,也超過台灣所能提供,向外擴展也是必要的策略。

(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資深研究員)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