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分散依賴的台灣機會

睽違廿六年,台灣終於將在三月廿日看到德國部長級官員來訪;同時間(三月十九日)也是德國總理蕭茲不到一年內第二次訪問日本;《德國之聲》還披露該國「對中政策綱領」的草案副本,幾個跡象顯示德國的亞太布局如火如荼,其中「減低對中依賴」的主軸躍然紙上。

德國教育及研究部長史塔克—瓦特辛格(Bettina Stark-Watzinger)廿日訪台,德國《每日鏡報》以「一九九七年以來德國部長級高官首次訪台 史塔克-瓦特辛格的旅程是遲來的歷史性一步」報導並評論。德國部長來台絕非偶然,此行目的不乏為大量晶片需求解套,擔心新加坡攔胡。

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部長史塔克-瓦特辛格將於三月廿日訪台。(路透檔案照)

另一方面,猶記日前台灣中央社罕見發表評論文章,駁斥歐盟只想得到臺灣晶片,而不願深化同臺灣的經貿關係。

德國為歐盟的領航者,台灣有必要掌握德國的方向,並利用己身的優勢,將德國有求於我們轉為台歐貿易協定的助力。首先,由於台灣在半導體發展與製程上皆領先全球,德國教研部長訪台應該不僅止於「與理念相同的國家在全球進行學術合作」,爭取確定台積電的德國設廠必為目的之一。

既然德國和薩克森州都準備提供補貼,但還需要歐盟的參與,我方自然要一石三鳥,利用補貼情事,擴大商請德國為台歐貿易協定扮演橋樑。

第二,鑒於近來各國為防範中國,開始培養研究中國的人才,在英國甫出爐的外交政策與德國部長來台,都提到強化其國內獨立研究中國的能力。台灣正是為西方提供「知中」人才培育的不二人選。

第三,蕭茲在日本也提到半導體、綠氫及電池領域上的研究合作,台灣可與德國進行相關的合作,共同面對中國的挑戰。

最後,經濟安保是七大工業國集團(G7)優先課題之一,其中又以強化供應鏈為要,以對抗經濟脅迫、由國家主導的非法取得技術和非市場行為的企圖,這幾方面台灣皆為強項,可以據此跟德國進行合作。

德國外交事務專家凱瑟維特(Roderich Kiesewetter)曾表示,德國的外交政策長期以來建立在三個謊言上:來自美國的廉價安全、來自中國的廉價供應鏈、來自俄羅斯的廉價能源。既然德國戮力分散依賴,無懼「一中」大張旗鼓來台有求於我,台灣除了可協助他們建立「信任供應鏈」之外,別忘了讓德國幫忙遊說台歐貿易協定。有了德國帶頭,台灣的勝算才會大。

(作者為輔仁大學義大利語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外交暨國際事務學程召集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