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終結核電, 核四還要吵?

二○二一年十二月十八日四大公投案落幕,其中不同意票最多、同意票最少的是「重啟核四」案。但,九個月過後,台灣擁核者又精神抖擻起來。一是歐洲議會通過將天然氣和核能發電,列為氣候友好型的綠色投資項目,投資者可得到獎勵的資助。二是德國拍板,最後三座核電廠,確定從二○二二年底改到隔年春季除役,以因應冬季到來的可能缺電。兩案的背後因素都是俄烏戰爭。換言之,這是應急措施,而不是能源政策的結構性改變。

歐盟核能「漂綠」案是有爭議的,因歐洲議會投票贊成者並未過半,且本案僅是融資的優惠等,並未因此改變歐盟的綠色標籤定義。但國內有人將其擴大解讀為「核能被認證為綠能」,比較心虛的則稱其為「廣義綠能」,也有學者說要「思考重啟核電」。但重啟核電(核四)的理由是甚麼?為什麼不可行?四大公投之前的產官學談論、辯論,信息已汗牛充棟,怎會因德國的短暫延役而翻案?

更扯的是,有媒體記者將德國的核電廠延役視為重啟核電,撰文《重啟核電 德國行台灣為什麼不行?》《原定廢核的德國,為何會轉投核能懷抱?》甚至連「全球返核?」的話都說出來,只是加個問號,混淆視聽。

日前德國《明鏡》報導,德國最後三座核電廠在四月十五日關閉後,進行拆除。副總理兼聯邦經濟事務和氣候行動部部長Robert Habeck表示,淘汰核能計劃已不可逆轉,而且從法國、英國、芬蘭的經驗來看,興建新核電廠已不划算,德國的營建商對此也不感興趣。

德國將關閉最後3座核電廠,告別核能發電。圖為反對關閉核電廠的民眾在柏林舉行抗議活動。(路透)

 

明年台灣總統大選,核四還會是個議題嗎?考驗政黨的智慧。

(作者為上市公司專業經理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