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屏山是怎樣化為中國黨產的?

【誰挖掉了半屏山頭?神山是怎樣化為中國黨產的?】

半屏山最近再次躍上新聞版面,原因在於中國黨總統初選參選人郭台銘先生,希望在此興建核電廠,作為全國各縣市都建核電廠的出發點。至於為何是半屏山,郭先生的理由是「半屏山已經挖的差不多了嘛」。

可能在他的想法裡,半屏山都挖完了,沒有利用價值了,乾脆把什麼國家自然公園廢掉,拿來當核電廠跟核廢料儲存場剛好。

但問題就來了,到底是誰會把半屏山整座山頭挖掉的呢? 很巧的是,剛好就和郭先生同一黨,自己核准自己挖,挖完之後,好不容易復育山林,如今再提出蓋核電埋核廢料,果然是一個最會做生意的政黨。

半屏山原本的傾斜山形,產生自沉積作用後地層隆起,但因地層傾斜排列,風化速度不一而形成單面山形狀。後又經130萬年前海水面上升,氣候較暖,珊瑚礁生長於此,形成珊瑚礁石灰岩,海水面下降後形成覆蓋在泥岩層上的厚厚一層石灰岩面貌。原本海拔達233公尺,向東南傾斜約35度。也因為特殊山形,歷年來產生「仙人搓湯圓測試良心」、「雷公劈斷」、「仙人決鬥被劈斷」等各種神話,可以說是座最多故事的「神山」。

在清國時期,半屏山下就有鑿石場和煉灰場,用手工開採牛車載運,挖掘範圍有限。中國國民黨政權殖民台灣後,1956年先後核准數家水泥公司設廠,開採半屏山石灰岩製造水泥,到開採結束,規模較大的是北側的東南水泥,與南側的建台水泥。

其中,建台水泥正是由中國國民黨黨營事業齊魯公司所設立,1965年增資改組成立建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說,中國國民黨核准開挖半屏山,然後就讓自己人開公司挖山頭,台灣的國土,就這樣慢慢被挖空,轉變成了中國黨的黨庫收入。

而另外一側的東南水泥,則是「澎湖幫」的代表企業,由澎湖人陳江章成立。1956年當年的高雄市長謝掙強(中國國民黨籍),是首任省轄市民選市長,也正是澎湖幫的政治人物。據說謝掙強卸任後由於甚為照顧澎湖鄉親,眾人集資替他在大港埔新建洋房,水泥就是由陳江章提供。

而除了市長外,早期市議員、省議員選舉,澎湖幫也是高雄最大派系。陳江章本人雖不從政,但透過堅強商界實力,也成為澎湖幫另一領導人物。高雄的澎湖幫甚至「反攻澎湖」,幫助曾任東南水泥常務董事的林炳坤選上澎湖區域立委並連任多次。

從這兩家公司的背景大概就知道,水泥作為特許事業,當時的政府讓執政黨直屬的企業,以及和地方執政者同鄉的企業入場經營,這便是「裙帶資本主義」的典型表現,而在這種狀況之下養成的經濟體系,工安管理能力相當薄弱。

在開始挖半屏山時,採礦公司缺乏對地質的認識,為了方便,建台水泥與東南水泥從山腳下用炸藥炸山後就近開挖。但由於石灰岩容易滲水,雨水下滲至石灰岩至泥岩介面就容易滑動,當山腳的石灰岩又被炸掉,就容易整塊崩落。

1961年6月4日,在高雄連日大雨後,半屏山北側東南水泥廠區山壁在晚間突然崩塌,整片山坡滑落,崩塌範圍寬達400公尺、長有700公尺,導致多處工寮、台電變電所、台鐵縱貫鐵路與一列蒸汽列車被掩埋,更離譜的和某些極權國家類似,竟「無法確認」最終精確死傷數字,各方記載不一,死亡與失蹤可能超過50多人。而在1966年8月23日,上次崩塌附近再次山崩,亦造成多人死亡。

在兩次嚴重事故後,採礦公司才改變作法,從上往下挖,但這樣的做法,加上建台、東南水泥不斷引進新設備擴充產能,結果就是半屏山加速消失,70年代的照片中,半屏山壁雖然裸露,但還勉強看得出山形,到了1980年代採礦速度最大化,山頂就直接被挖平了。直到1997年,半屏山才停止採礦,也不是什麼政府突然重視環保,而是石灰岩已經接近開採殆盡。

就這樣,花了40年,在中國國民黨的政策下,黨營企業帶頭將半屏山石灰岩挖光,讓半屏山矮了50公尺,「半屏」的地景也從此消失。不論是生態破壞、工安災害、甚至人命經濟損失,都沒有任何一位政務官曾經負起責任,反倒執政的中國黨靠著開挖國土大飽私囊。

過去,中國黨靠著挖掉半屏山發大財,現在好不容易終止採礦改成國家自然公園,又要被提議拿來興建核電廠與核廢儲存廠,理由是反正都被我們挖得差不多了,展現的正是無比傲慢的殖民主心態!

附帶一提,挖掉半屏山的建台水泥,後來和中國黨中常委陳由豪的東帝士企業合資興建85大樓,也因此當初底層的百貨叫「建台大丸」。但建台和大多數的黨營企業一樣,缺乏經營與競爭能力,最後只能靠先前無本取得大量資產,任憑各方分食。

而建台原本的母集團齊魯企業,則一直由中國黨控制至今,除了水泥,還曾投資設立中興電工、橡膠廠、工礦廠及玻纖廠等許多事業,當初透過不當取得日產等方式快速壯大,在全台也擁有不少土地,包含中和環球購物中心,過去也是由黨營企業持有,後來賣給冠德集團開發,齊魯也持有環球股份。

這些都僅是中國黨產的冰山一角,根據中國黨中投公司在1993年自行揭露,當時中國黨營事業累積約一兆總資產,有7家控股公司,94家轉投資事業,跨足金融、石化、電機、水泥、電子、瓦斯、鋼鐵、建築、租賃、製藥、環保、橡膠、資訊、貿易、紡織、投資、紙業、文化、傳播、保險等等。不知是幸或不幸,黨營企業在創新經營能力上普遍很差,往往是靠著巧取豪奪資產,經營特許事業發大財。

文:Claudius

 

< 資料來源:高雄好過日 @takaogooday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