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話政見與總統大選

台大經濟系學會兩名大一候選人歧視性政見,成為熱議話題。兩位學生雖緊急聲明道歉,並停止競選活動,但他們已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此事不僅突顯當代大學生對於階級、種族、性別意識的不足,我們更看見台灣當代民主選舉的重要問題:真正認真提出具公共利益政見的候選人會不會「被消失」了?

我們看台大經濟系學會這次選舉公告,尚有其他組候選人,部分候選人團隊提出了包括「定期公布系學會活動收支」、「加強舉辦產業工作坊」、「增辦交流活動促進系上凝聚力」、「組織學生組成課輔小組」等政見。在一般的系學會選舉,乃至於民主社會代議政治,這些認真就所選公職的權利義務所擬定的政策政見,再正常不過。

然而,「ㄐㄐ10公分以下要上家政課」、「A罩杯以下女性國防必修2學分」、「原住民、僑生、體育生入學名額減少」這類高爭議、極誇張、無公共意識與道德界線的言論衍生的政見,卻精準盡佔大眾眼球。此刻,所有人都忙著批判這組歧視溢滿的政見,真正公共利益的討論,被拋諸腦後,被埋沒在社會檢討台大學生墮落的聲量之中。

然而,我們如果仔細回想近幾年各項選舉,講幹話、吹牛、歧視滿天飛的政治口水,不也同樣佔滿台灣媒體的目光?人人都知道「愛情摩天輪」「婦產科剩下一個洞」「深蹲換免費公車」等等,對這些幹話政見,無論是支持者或反對者都能朗朗上口。那麼,這兩名台大學生不正是在青春期經歷這些幹話政治,耳濡目染反映了社會現象的結果?這些學生接受到韓國瑜、柯文哲釋放出來的「幹話口水」所吸引,與這樣的言論頻率結合,讓學生以為說這些話做這些事,就能成為眾所皆知的網紅、名人。

這些「幹話政治」背後,人們聚焦批判、取笑、護航辯論這些內容,忘了選舉的目的「選出一個符合人民公共價值期待的代議士或領導者」,忘了還有其他更認真思考這個位置與自己能為社會付出何種貢獻的候選人。於是真正願投注公共服務的候選人,被迫埋沒,甚至思考自己是否應一起沉淪?

或許,台大這場系學會選舉是對二○二四總統大選最好的提醒,提醒我們,也提醒掌握話語權的媒體,不要再陷入政客「幹話」的泥濘!

(作者為台灣基進政策部專員,曾任媒體工作者、國會助理)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