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讀教科書的知識分子

只讀教科書的知識分子

那一天林盈達教授說他羨慕我可以探討很多問題,不論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都有一定的程度,好像左腦右腦都開發了。看著家裡好幾面牆書架的書,想想自己並不是成長在充滿書本的家庭,我記得我爸好像只有一兩本書,其中有一本叫做「無店舖生意」,就是財務槓桿之類的東西。我三叔有一些黑道的社會情色小說,四叔有幾本佛經的故事,此外就沒有了。

我成長的過程,一直到高中畢業,手邊大概只有學校的教科書和參考書。高二的時候我選擇念自然組,在不是知識分子家庭長大和當時那種學校和社會氛圍的情況之下,成績好的同學,自然而然就會選自然組。雖然念自然組,但為了滿足自己自卑的心情,希望維持在第一名的位子之上,所以不止自然科學,社會組的科目不管歷史、地理、公民、三民主義等等,我也都非常認真的念。

認真的念,到底怎麼念?我國中一年級開始,就把讀書三十六計這本書放在自己的身邊,其中的第六計「把教科書當作最好的參考書」,我可是當成教條般的遵守。這一計講的就是「自學之樂」,作者說一般人對教科書有一種先入為主的偏見,那就是把它當作老師強迫學生去看的東西,或者考試的時候看了就頭大的東西。

作者又說:「你何不對視為畏途的課本,來個觀念上的大改變,將它當作自習時候的最佳工具」,也就是說在老師還沒講到那些內容之前,自己就先去看。這樣一來,你會對課本,產生類似珍惜自己的腳踏車、溜冰鞋那種感情。不僅如此,由於搶先踏入別人還沒研究過的內容,而且靠自己的力量,每天挺進,這就讓你產生類似優越感的情緒,會對自習的內容產生莫大的興趣。

所以不管是自然科學或是社會科學,我自己都是先看完了課本,然後再聽聽看老師講的對不對,或有沒有道理,先有了自己學習和思考的想法,慢慢地,我發現老師很多地方講的都不對,或是用不是那麼高明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不管是自然科學或是社會科學,我都歷經這樣學習的過程,算起來我也沒有超前學習,只是一直維持在老師的前面而已,感覺自己是自學長大,而不是聽老師講了什麼。這樣讀書的過程,的確比別人幫你唸經更加有趣,不過這就跟跑步一樣,可能需要一點恆毅力。

當然我早就擺脫了家裡只有教科書的困境,星期天女王發現我那不勒斯故事四部曲已經看到了第三本。她說這套書是我買的,我都還沒有時間看,你已經看到第三本,你也真厲害,這種女人之間的感情故事,看得這樣津津有味。我回答說只要有認真看過尼采善惡的彼岸,看什麼書都會覺得非常有趣,更何況愛琳娜這套書寫得非常好,深刻描繪人性之間的那種感情,尤其女生之間的那種友誼,真的令我大開眼界,謝謝妳買這套書,要不然我完全不知道有這套書。

唸書是一種思考的過程,不管是數學物理或歷史地理,真的都非常有趣,如果自己去發現問題、了解問題、解決問題,養成習慣以後,就跟跑步一樣,永遠不會放棄。一開始,我只是非常功利的想要滿足自己的自卑感,讓每一科的分數都很高,可以維持在第一名的地位上。可是因為這種想法和讀書的方式,讓我沒有像許多同學一樣,對讀書產生厭惡感,變成只對自然組有興趣,或只對社會組有興趣,其實念什麼真的都很有趣。

人真是一種奇怪的動物,一件事情的本質,主動和被動的不同,就會產生巨大的差異。跑步是這樣,讀書也一樣,自己去探索,願意去做才是最重要的,否則再怎麼逼迫也沒有用,要不是懶惰不跑,不然就是對讀書倒盡胃口,真的非常可惜。

< 資料來源:李忠憲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忠憲

李忠憲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隱性反骨》作者。留學德國、研究資安、熱愛跑步、喜歡哲學。 曾任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副主任、台灣教授協會科技組召集人。 寫臉書當筆記,喜歡德國文化,不愛爭辯,「很多事情是價值選擇的問題,而沒有對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