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洪奎相關文章

你們是否願意?

你們是否願意?

  兩蔣統治的功過姑且勿論,但至少在威權時代,從無政府高官曾在國會自稱「爺們」。即使降至李前總統在位時,郝柏村院長在立院被民進黨立委圍困,也只有見到他振臂高呼中華民國萬歲,未曾丟出「爺們才不怕你們」或類似自稱。圖/唐詩 早年台灣有一很受外省聽眾歡迎廣播節目,是名角侯瑞庭和王祥林的逗趣對口相聲。猶記得有一段內容是兩人談起某事,王東拉西扯大發議論,最後以玩笑式高傲口吻問對方:「你明白了」?侯則語帶哭腔回一句:「我糊塗了」。意即你丟一堆大道理,我反而愈聽愈不明白。 近年國內頗有幾樁引發爭議事例,道理其實很明顯,要下結論不難。但一經學院派人士引經據典,咬文嚼字分析解說,讓廣大國人聽到霧煞煞,產生類似對口相聲那句「我糊塗了」感覺,反而容易忽略足能終結爭議的關鍵因素。時下有關管中閔是否適任台大校長的爭議,即是一樁指標性示範案例。 管中閔案牽涉的爭議,包括他有無涉及抄襲論文,本次校長遴選是否有程序瑕疵,以及教育部有無否決校長任命權力等項。但這種種疑問對一般國人而言,應都屬於平素極陌生學術倫理,以及教育法規範疇。所以儘管不少學界人士列舉種種法令規章,以闡明不宜任由其人上任,社會大眾聽來,恐也是似懂非懂,不敢遽然同意管不能出任台大校長,若再聽聽挺管一方所舉針鋒相對論據,或也又感覺不無道理,而愈聽愈不知孰是孰非,而正如侯瑞庭所說那句,「我糊塗了」。 然而該管中閔之不適宜,甚至可說是不夠格擔任台大校長,也無須耗費如許多筆墨口舌,單憑他曾在立院自稱「爺們」,即足可判他出局。 依據某些一直不能忘情於彼岸中國學人說法,台大是台灣傳承昔年「北大精神」台灣最高學府。國人是否認同這一觀點,姑且勿論,但從北大到台大,從蔡元培、胡適到傅斯年、錢思亮,乃至其後台大歷任校長,從無一人在公開場合自稱「爺們」。如果今天出現一位不檢點到以此自稱校長,明天恐即可能出現一位校長自稱老子(或老娘)。 一般本土人士,恐多不甚明瞭這「爺們」二字,顯現的是什麼水準氣質甚至教養。本文即就此小作介紹。 在昔日中國北方,或至少是北京城區,一般底層社會,教育程度低落家庭男女,慣以「咱爺兒們」、「咱娘兒們」自稱(「爺兒」和「娘兒」的「兒」要輕讀)。這種稱謂不似「老子」或「老娘」之粗魯,但也仍只是底層族群所習用,略有家規家教男女,都知道不能使用這種字眼。至於受過高等教育知識份子,縱使出身寒微,也懂得不能自稱「爺們」。 另有一種情況,是某些家境豪富,或家庭尊長擔任權勢官職,但家教不夠嚴謹浮華子弟,皆同身邊狐朋狗友,在酒樓或風月場所廝混耍大少爺威風時,也會丟出這句「爺們」自稱,以示其天不怕地不怕。 國人了解到爺們這一用語的緣起,恐即不能不承認高級知識份子,或所謂斯文人自稱「爺們」,不是良好氣質良好品味表現。若再想到管中閔公然以此自稱場合,即恐更令人沮喪,不知他是置「官箴」二字於何地。 兩蔣統治的功過姑且勿論,但至少在威權時代,從無政府高官曾在國會自稱「爺們」。即使降至李前總統在位時,郝柏村院長在立院被民進黨立委圍困,也只有見到他振臂高呼中華民國萬歲,未曾丟出「爺們才不怕你們」或類似自稱。 而該管中閔自稱「爺們」的場合,是他在馬政府擔任國發會主委期間,有立委聲稱要刪減他的年終獎金,他即盛氣回應「做爺們的怎麼會在乎這個」。管爺的稱號也就此黏上他。管中閔在堂堂國會這一失態表現,說得含蓄是使性子情緒失控,說得嚴重即是「放肆」甚至是「撒野」。即就這一表現而言,似也很足以顯示他不適合出任台灣第一學府校長。 管中閔事件糾纏至今,彷彿距離塵埃落地爭論平息尚遠。學界人士反對核准他就職上任,所持學術倫理以及法令規章等理由,雖都堪稱堅強,也可能是訴諸公議所必須,但亢長而又專業性論述,其副作用也可能是一般社會大眾,反而感覺如在雲中霧中,「我糊塗了」,而模糊掉是非曲直之辨。學院派人士若能抓住關鍵重點力加發揮,或更容易讓廣大國人建立正確認知。 國人或應對台大眾多名師宿儒,以及廣大學生校友等眾問一句:「你們願意看到一位自稱『爺們』的人,來擔任你們的校長」?
敏洪奎 2018-05-17
誠摯的呼喚

誠摯的呼喚

  近年來媒體時常報導幼小兒童受虐新聞,內容堪稱是慘絕人寰。國人當然希望都僅是孤立個案,但恐仍深深懷疑是否冰山之一角。(圖/創用CC授權,民報影像處理) 本年4月7日,由多位知名人士所發起「喜樂島聯盟」正式成立。據報導,聯盟宗旨是凝聚國人共識,促進台灣成為國際社會正常成員。以此推論,其基本精神和努力方向,當然也即該是鞏固國基,導正國人視聽,以確保台灣自由社會生存。 職是之故,在場人士發言,內容都應大致不偏離上述主軸,不宜扯出其他不甚相干議題徒亂人意。如此方稱符合大會精神,是對大會的尊重,也是與會發言應守的分寸。 但依據報導,當時有激進青年發言,所談卻涉及支持同性婚姻。雖然報導很簡略,相信該青年所舉論據,不外普世人權,以及反歧視……等,國人早已熟悉話題。 該青年發言內容雖屬場合不宜,但即興發表意見也是年輕人常有現象。誰沒有年輕過,確是無須太過介意。何況事過近月,當時未激起譁然大波,如今似也沒有多談必要。然而該青年在該場合提出支持同婚這一「時髦」主張,卻也觸及兩樁值得深思,更很可能需要適度調整的現象。本文即列舉於下並加以檢視。 第一樁現象是近年以來,以不少所謂年輕世代,以及不甚年輕國人所表現,同性婚姻彷彿已成為國家重大目標,其重要性乃至急迫性,儼然不亞於甚至超過原應更受正視的國安危機。激進青年在成立大會的發言,即是這一現象的顯現。 為同性戀族群討公道爭權益,確是正義表現。但以台灣當前真實社會狀況,又有無必要將之視為刻不容緩,必須全力以赴重大使命?年輕人珍貴的熱情激情,是否更應發揮於足能影響國家安危存亡嚴肅議題? 多年來台灣有一不甚健康現象,每逢國外所謂先進國家出現某一社會運動,即有不少人呼號跟進,彷彿如此才足以發揚多元、開放、進步……等等美德,而不去考慮是否同一歷史社會背景,也存在於往昔中國本土或今日台灣。時下似已成為顯學的同性權益即是一例。 要知西方世界,至少是自中古以來,同性戀即被視為嚴重道德墮落,甚至是觸犯刑法,要遭到囚禁放逐。即使在號稱特重自由人權的美國,甚至直到20世紀中葉,人若被發現是同性戀族群,也仍意味社會地位崩潰、職場生涯結束。 西方世界這一嚴酷迫害同性戀歷史社會背景,也難怪近年歐美各國同性戀運動進行時的激情憤慨。但無論在歷史中國或今日台灣,都未見有同一排斥迫害現象。所以國人也不必拿香跟拜,耗擲太多心神於同婚這一議題。 中國歷史有所謂斷袖分桃等等,君王寵幸男性伴侶記載,然而史家也並不視為嚴重敗德行為甚至喪亡前兆,而多少是以宮廷趣聞看待。而《聊齋誌異》、《儒林外史》等經典文學作品,更似將同性戀事例,當作另類雅事,並無蔑視排斥意味。凡此似均具見中國文化,在這一方面之包容,中國歷史,也並無制度化迫害同性戀記錄。 再以台灣而言,即使在人權不彰威權年代,也未見針對同性戀族群進行迫害。近年以來,也頗有藝文界演藝界名人,被發現或被懷疑性向有異,然而也未因而被公眾唾棄排斥,導致職業生涯受損。凡此應也證明台灣社會,在這一領域的寬容成熟,不存有西方社會中世紀之「獵巫」現象。同性戀族群,也不致感覺被視為異端,而生活在恐懼中。 國人甚至可以懷疑,一般同性戀者,是否確實在意應修改《民法》,或另立專法,以保障其公民權益。所以,年輕人與其將過多熱情激情,投向這一至少不是燃眉之急運動,何如轉而嚴肅檢視足能影響台灣安危存亡因素,諸如有無主體意識未必堅定角色,猶在佔據中央要津,總統身側是否應有真正忠誠可靠軍事幕僚,以防其被欺瞞誤導,以及應如何反制一家親、床尾和等麻痺人心言論等等,並時時提醒具影響力知名人士?畢竟國基穩固,國民認知正確,才始足以言確保自由社會生存。 前述激進青年在「喜樂島」大會發言,所觸及另一值得探討現象,是不少年輕世代的熱情和衝勁,並未發揮到為最需要保護的弱者發聲奮戰,想來至少是很令人惋惜。「多元」、「進步」、「前衛」乃至「顛覆傳統」,可能都是美名,然而恐終不及「惻隱之心」之可貴可敬。 社會公眾的正義感,尤其是年輕世代的熱情和激情,是應該表現於捍衛救助最弱勢,最無助最無告的弱者。而在全國人口中,最弱勢的弱者,應即是幼稚園年齡以及更幼嫩兒童,受到殘酷凌虐,也不知道反抗或投訴,甚至即連逃跑的能力也無。 近年來媒體時常報導幼小兒童受虐新聞,內容堪稱是慘絕人寰。國人當然希望都僅是孤立個案,但恐仍深深懷疑是否冰山之一角。本文即依據收存剪報,寥舉三樁極有象徵意義案例,請忘情於時髦或政治正確年輕世代,觀後想想,推動保護幼兒免受凌虐凌遲運動,是否比呼號支援同婚更具重要性和急迫性。 2016年3月7日《自由時報》報導,有3歲女童被親屬同居男友以藤條抽打、菸燙胯下、火燒腳踝、勒脖、摔地、綑綁、關衣櫃七項方式凌虐,最後是頭部重創不治死亡。報導提及,「女童在世短短3年,從未有過好日子」,讀來讓人心碎。幼童何辜? 2017年12月2日,也是《自由時報》報導,有4歲女童被母親同居人凌虐致死,不僅被打斷腿,甚至腿骨也穿膚露出,真是蒼天無語。報導另又提及,有通靈人物,指稱女童有表示,要穿探險的DORA衣服,「希望不要露出醜醜的腳」。我雖不是感情過於豐富的人,一生也看過太多人間醜惡,然而讀到這一段,仍不禁情緒失控酸淚盈眶。 未記錄日期的《自由時報》不久前一項報導,有2歲5個月女童,可能因生病發燒而哭鬧不吃飯,導致母親和同居人藤條毒打,而且雙手和大腿多處瘀青,新舊傷痕累累。她才剛2歲出頭,狠心人也下得了這種毒手。 不知國人看到這三則報導有何觀感。如果這種慘事,不是天理不容,什麼才是天理不容?可憐被凌虐幼童手上沒有選票,也沒有能力走上街頭抗爭,所以不會是大人物心裡最軟的那塊。但有熱情、有衝勁的大哥哥、大姊姊,能否對這最弱勢最無助最無告的一群,一伸援手? 你們能不能以慣用的遊行,靜坐乃至直闖主管官署方式施壓,要求至少以立法嚴格監管明顯不正常家庭作為開始,加強防治凌虐兒童現象?無知母親和人渣男友的隱私人權,可能很重要,但寶寶的性命應該是更重要。 真正有熱血、有熱情,熱愛台灣自由社會的年輕世代,與其把心力耗擲於時髦丶但未必有迫切需要活動,真不如將注意力移向足以影響國家安危存亡的國安議題,以及捍衛救助包含受虐幼童的最弱勢,最無助也最無告弱者的權益,乃至生存。 這也是一個已經進入暮年的人,對有理想、有熱情年輕世代誠摯的呼喚。
敏洪奎 2018-05-08
228的前奏曲

228的前奏曲

  228事件爆發後,接續而來的血腥鎮壓,也正是鄭州事件和昆明事件的合理延續,所以兩岸實可視為228的前奏曲。論者若能就此一點切入,應可更精確掌握老蔣總統應負罪責,而獨派激進青年等輩年輕世代,也可對這一深具爭議性歷史議題,建立更不容反駁認識。圖為政大蔣中正銅像。圖/程士華     本月11日我在民報網站發表「是否可以不護短」一文,論及獨派激進青年在蔣棺潑漆,曾慨歎該等青年徒知重複反蔣仇蔣人士慣用論調,而「未掌握到老蔣總統無可否認的真正罪責」。有朋友閱後即質問我,略謂你既認為指控罪名難以成立,也意指他另有不容推卸罪責,則你又以為「什麼才是他面對228事件,真正該受譴責理由?」 本文即以當年發生在中國本土兩樁事件作為佐證,以闡明至少以我的認知,何者才是他真正罪責所在。這也是我對該朋友的答覆。 第一樁案例是1941年底,發生在河南鄭州。當地一位軍統局主管奉命他調,某李姓副主管因未得真除,竟含恨糾結同夥將新任主管慘殺。不久又因內訌引發又一次血案,前後共有7人喪命,且有一人是未滿月嬰兒,因母親被滅口同時遇害。 上述這一鄭州慘案未見載諸史書文獻,原是即冷門史料,我也是偶然讀到一位情特人員回憶錄才知。但第二樁發生於1946年7月雲南昆明,李公樸和聞一多兩教授被刺殺事件,則是曾轟動全國重大史實。事由先是李發表激烈演說抨擊政府,即被當街狙擊殺害,不出數日聞也因痛批李遇害事件遭逢同一命運。而根據事後調查,兩人的死因,應是衛戍當地軍事將領不能忍受反政府言論,為洩憤或邀寵將兩人殺害。 鄭州事件和昆明事件,雖不是死傷千百人重大慘案,卻都具有極不尋常象徵意義,顯現出當年中國本土的無法無天的黑幫風尚。蓋以無論情特人員結果擅殺主管,或駐軍將領口族令刺殺知名文化人,都不是現代文明法治社會能有現象,而中國在戰時和戰後發生這兩起駭人醜聞,顯示其距離文明法治尚遠。所以其後之發生228事件也不足為異。鄭州事件和昆明事件,應也可視為228的前奏曲。 然而當時以及其後軍方以及情特人員所表現目無法紀,任意殺人作風,又是在誰人領導統轄下形成,是受到誰人「身教」影響?這也應該是老蔣總統不僅對228事件,也該對中國本土歷史應負的罪責。可惜論者多未發掘到,或至少是忽視掉這一層面。 國人談論228事件,論及老蔣總統應負罪責,所舉理由多是想當然耳的推論,而欠缺真正一針見血直接證據,說來恐不能令公正史家信服。 例如論者常提及一樁事實,是明顯應為事變負責的陳儀和彭孟緝、柯遠芬等人,事後並未受到懲處,彭孟緝且一路高升幹到參謀總長,所以老蔣總統顯然必是指使鎮壓屠殺台民元凶。 但必須注意的是,包庇袒護犯有重大過失部屬,原是他老先生一貫作風。如二次大戰初期,湖南軍政當局曲解所謂焦土抗戰,自行放火燒掉長沙城,結果應負主要責任省主席未被槍斃,其後反被任命為所謂西北行轅主任,總管西北各省軍政。又如國軍在東北先盛後衰,最後以喪師40餘萬失敗結束,先後主持作戰的熊式輝、陳誠捍衛立煌,也均未受到懲處,陳誠且一路高升到副總統職位。凡此應皆具其苟且姑息風格。 所以老蔣總統放過陳彭柯等人,所顯示是他的昏庸,但並不足以證明他是主謀元凶或認可各該人的犯行。 再如國人時常提起當時派遣陸軍21師增援一事,論者常因該師部隊以機槍掃射碼頭良民,指稱蔣是派軍屠殺人民。但應注意的是,他決定派兵增援,是應陳儀請求,協助鎮壓「奸匪」,而非要來屠殺人民。 老蔣總統一生,確有不少殺人紀錄,初出道即策畫暗殺掉革命領袖陶成章,但終其一生並無縱兵屠殺平民案例。他相信陳儀所說「奸匪」作亂,明顯是未加深思細查,而他對其後發生種種暴行,也可能是同樣輕信報告受到矇蔽。然而若真有這一現象,應也不是意外,他在指揮剿共各戰役,也是不時受到不實報告愚弄誤導。所謂英明領袖也非事實英明,甚至不英明案例更多過英明,否則也不致敗退到台灣。 然而就228而言,所謂老蔣總統是元兇血腥屠夫之說,確實很難令人信服。反蔣、仇蔣人士不斷強調,反而易使國人而尤其是年輕世代,忽略掉他真正該負的歷史責任。 前文所提鄭州事件和昆明事件,前者是情特人員自相殘殺,當然不是老蔣總統指使,後者發生時正是他竭力爭取美國好感,協助他對抗共產黨關鍵時刻,他再愚蠢也不致唆使殺害知名文化人,激起美國社會反感。所以兩起案件他都並無法律責任可言。 然而他雖無須負法律責任,卻有無可推卸的道德責任和政治責任。兩起事件之所以發生,歸根究柢都是起源於他奪得政權後,即「以身作則」樹立起目無法紀無法無天風氣,也因而孕育出軍特幹部肆意胡為現象,以致才有軍統人員自相殘殺,以及軍頭刺殺文化人事件。 228事件爆發後,接續而來的血腥鎮壓,也正是鄭州事件和昆明事件的合理延續,所以兩案實可視為228的前奏曲。論者若能就此一點切入,應可更精確掌握老蔣總統應負罪責,而獨派激進青年等輩年輕世代,也可對這一深具爭議性歷史議題,建立更不容反駁認識。
敏洪奎 2018-04-28
台灣不要成為另一威瑪共和

台灣不要成為另一威瑪共和

  文化部的邀請通函雖不是重要公文,但既然是由鄭部長具名,不知核稿發文前鄭部長本人,或至少主任秘書機要秘書之類高級幕僚,有無過目審核,又有無發覺繼續舉辦這一祭祀外國君王活動之不妥?(資料圖/唐詩) 日前我在《民報》網站發表〈不要不識抬舉〉一文,建議國人多從不同角度檢視議題,以免被未必正確史觀誤導。當初本想把和某醫師談起成吉思汗一段對話列入,作為論點佐證,但因考慮到篇幅決定放棄。 不意其後數日間,我又接觸到兩樁有關這位歷史人物事項。其一是看到李筱峰教授在一篇檢討轉型正義專論,質疑為何政府中樞,猶在每年祭祀這位外國民族英雄。其二是我於18日收到來自文化部,由部長鄭麗君具名一紙通知,邀請我參加5月6日該部所辦成吉思汗大祭典禮及相關活動。 上述兩樁攸關成吉思汗資訊,都有其值得討論之處,但嚴重性大有不同。有關李教授所談,不過是成吉思汗是否有資格被蒙古人奉為民族英雄,而文化部所舉辦大祭則不僅荒唐,更令人懷疑今天的政府部會首長,是否真心或有魄力監督管理所屬部門,抑是任由前朝遺留人員矇蔽架空,時時被牽著走而渾無所覺,甚至也並不在意。本文即就成吉思汗歷史定位這一話題切入,檢討這可憂又可哀現象。 本文開端所提和某醫師一段對話,緣由是年初我因小病到某醫院求診,看診醫師知悉我是蒙古族裔,即誇讚成吉思汗橫掃歐亞,是蒙古偉大民族英雄。我聽後很不以為然,忍不住告訴他其實成吉思汗是害慘蒙古人,恐怕稱不上民族英雄,反而是蒙古民族千古罪人。 醫師當時似很感驚訝,大概是首次聽到我這論調。我也即向他解釋,假定當年成吉思汗掙脫全國桎梏獨立自主,他若能有智慧持盈保泰,謹守大興安嶺一帶族裔棲息地善保國力,蒙古即可能成為國基相當穩固中型國家,而存活至今。但由於他四處征伐破壞,不僅消耗浪擲民族元氣,也導致人民流散歐亞各地,被消滅被同化,以致時至今日,除在蒙古國本土之外,蒙古人民已是瀕於滅種。而即使蒙古國本身,也是地廣人稀,國基脆弱,將來難保不被所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狂浪捲去,蒙古民族也即被柔性滅種,而徹底滅絕。就此而言,成吉思汗非千古罪人而何,稱得上蒙古民族英雄? 看診醫師聽到我這番分析,應是大有新奇之感。這似也在即證評判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確是須從不同角度檢視,不能囿於僵化主流史觀。 李筱峰教授在專論提及成吉思汗時,指出他是蒙古國的民族英雄。李教授原文是「只有台灣,至今每年還由中樞祭拜蒙古國的民族英雄成吉思汗」。其實何止蒙古國,其他散居中國所謂內蒙古自治區,新疆北部乃至前蘇聯等地蒙古人,也同樣奉他為民族英雄,想來真令人氣結,也正恍似孫文勾結赤色帝國主義亂國,也至今仍有人尊奉他為國爸爸。兩者皆應視為弱智表現。如果說蒙古國奉成吉思汗為民族英雄是認知謬誤,台灣從昔年威權時代,以迄今本土政權執政,都在年年祭拜他,就只能稱為荒唐。 要知成吉思汗在世時縱然武功彪炳亡金滅夏,但終其一生都未曾征服統治中國。所以就中國而言,他即純然是外國君王,即連外來統治者也稱不上。如今台灣政府不分藍綠,都隆重祭祀這位就中國而言是外國人,和台灣更無關聯的八百年前蒙古可汗,如何能不冠以荒唐二字? 國人也不能因為成吉思汗後代,曾併吞統治中國,「正史」硬把他拉來奉為本國帝王,而誤認他是歷朝雄主之一,政府為他舉辦祭典也是無可厚非。但如果這一理論能成立,則清國入關消滅中國之前,也曾有一代英主努爾哈赤。藍綠政權是否也該年年籌辦努爾哈赤祭拜大典,才不致厚此薄彼? 我本月18日收到鄭部長具名通函,邀我參加祭祀大典,一時頗有恍似時光倒流,又已回到馬政府時代之感。蓋因往昔我每年幾都例行收到這一邀請通告。如今又猝然收到一時確有回到馬先生治下錯覺。而邀請通知前後之主要不同,僅止過去具名者是蒙藏委員長羅瑩雪,現在則是文化部長鄭麗君。國民黨政府拜成吉思汗,民進黨政府也拜成吉思汗,似也正是印證物理學家牛頓的「動者恆動」定律,過去這麼幹,現在也這麼幹。 「成吉思汗大祭」這一節目,過去一向是由蒙藏委員會擔綱主辦。如今委員會併入文化部,大祭也即由該部接棒續辦,很令人懷疑蒙藏委員會是否仍是精神不死,甚至是名亡實存,該會併入文化部人員,是否仍在繼續推動原有大祭之類全無道理,徒耗公帑活動?如果確是如此,則自鄭部長以次高級人員又是否知情?如果全然不知情,自是枉為首長很沒面子。但如果是明知不妥而欠缺魄力下令停辦,甚至是受到精神上仍屬「前朝」職員巧言慫恿,也認為「祖宗家法」不可更改,大祭仍須舉辦,則所顯示的確是可憂又可哀現象。 蔡政府雖然全面執政,所任用諸多政務官員,不乏出身社運或學術界背景人士,而這一類型人物,又往往缺乏行政管理經驗,也缺乏做為主管應有霸氣,以致難免被依然「心存漢室」屬下矇蔽架空,被牽著走而又似無可奈何。國人若細加觀察,應也不無蛛絲馬跡可尋。 本月19日,有署名王伯仁先生投書《自由時報》,指稱「教育部內部大有問題,潘文忠受到相關次長及高教司相當的掣肘」云云。如果他所言屬實,應也可作為我前一段立論佐證。而潘前部長既以甩去烏紗帽恢復自由之身,若是在任時確實受到掣肘牽制而致吾道難行,現在何妨說給全國人聽聽,一吐為快也讓大家一睹幾位先生如何抵制部長? 文化部的邀請通函雖不是重要公文,但既然是由鄭部長具名,不知核稿發文前鄭部長本人,或至少主任秘書機要秘書之類高級幕僚,有無過目審核,又有無發覺繼續舉辦這一祭祀外國君王活動之不妥? 如今現任「最高當局」似偏好任命出身社運,學術乃至藝文等界人士出任高官。這是其人權力所在,國人也無可奈何。不過這類背景人物恐都缺乏行政閱歷,也欠缺貫徹意志強勢統御魄力。補救之計,或在於在首長身側,多安置幾位認知清晰,而又不怕拉下面子,開罪前朝舊人的主秘等高級助理,以補恍似南唐李後主所說「幾曾識干戈」主管之不足。 若非如此,現政府或有走上昔日德國威瑪民主政府之路,名雖當權執政,實則處處受帝國時代舊勢力掣肘抵制,而致無法貫徹理念,鞏固民主憲政基礎。當道權要可不慎重考慮哉? 附記:國人試看文化部所發通函,該場成吉思汗大祭,是「假台北君悅酒店3樓凱悅廳二區舉行」,祭典過後,並有樂團表演樂曲,及所謂在台蒙胞餐會活動。凡此當然都需要有租金等項支出。所花費雖不致太高,但納稅人看到血汗錢如此虛擲耗費,心中能服氣否? 5月6日的大祭,恐已無法煞車喊停,但真希望這是蔡政府最後一次舉辦這一活動。
敏洪奎 2018-04-24
不要不識抬舉

不要不識抬舉

  台灣人有無因為日本殖民統治到來而生活更苦,抑是曾多少有所改善?圖/出自《南方の據點臺灣寫真報道》,台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本年2月底參加激烈抗爭,攀牆摔死的退役軍官繆德生,去年也曾有一次他所謂「重返北伐路」個人行動,依循當年所謂國民革命軍北伐路線,徒步行走3500公里,從廣州黃埔軍校舊址走到北京盧溝橋。 繆德生選擇「重返北伐路」走一趟,自然是視所謂「北伐」為救國救民光榮史蹟。用意所在,除去宣洩胸中塊壘,應也是感召袍澤緬懷往烈重振軍魂。以他出身背景,對當年北伐賦以絕對正面意義,自是勢所必然。 依據威權時代黨版史觀,「北伐」和「抗戰」以及「戡亂」並列,是三大時代使命之一,也是老蔣總統所謂豐功偉業表現。近年雖已不敢再談戡亂,但在黨味未退,儼然仍是國中之國的軍方圈內,北伐也仍是所謂國民革命偉大貢獻。繆德生一生軍旅,長年處於黨版種種政治正確灌輸下,洗腦洗到只能單向思考。他對北伐有此認知又何足為異。不過國人若從另一不同角度觀看,他眼中的「北伐」,即不免出現不同形貌。 若是從不同角度,或是公正史家能夠認同角度觀看,所謂「北伐」,即是孫文割據廣東徒眾勾結赤色帝國主義,以暴力顛覆國際所承認中國法理政府奪取政權,也是南方各路軍閥合流,攻打北方軍閥搶地盤。本質如此,有何光榮史蹟可言? 北伐成功,最不幸後果即是當時中國雖是一團混亂,仍有可能演化為文明民主國家,卻不幸由於國民黨勝利,淪為列寧式準極權統治遺害流傳到今日台灣仍未徹底消除。有論者謂真正的中華民國已於1927年滅亡,或至少是名存實亡,可稱是一針見血之見。北洋政府不是民主典範,但統治者多少仍有其分寸,不敢將髒手伸進司法,教育和宗教等各界,不似其後的統治集團,假借所謂「訓政」之名,實行包山包海無所而不黨化一黨專政,形成黨國不分,「黨權高於一切」。 所謂「北伐」,真相即是如上文所紀。不過國人也不能因而瞧不起繆德生其人,把他視為盲從黨版史觀無知之輩。即使時至今日,不知仍有多少國人,猶在接受「創建民國偉人」,「永遠的第一夫人」,乃至「制定莊嚴中華民國憲法」之類所謂正統史觀,又何能獨責繆德生一人?能有幾位國人膽敢或忍心,向他丟擲第一顆石塊?你我比他更不容易受騙? 一旦換一角度檢視,黨版史觀的光榮北伐即現出原形。然而除此之外,今天恐仍有不少類似黨版史觀,充斥於學術界以至教科書課本,扭曲廣大國人認知。對於這一現象,至少部份國人已有所警覺,而不致盲目接受,或可稱之已具有相當程度免疫能力。 但恐國人或殊少注意到,黨版史觀而外,也有另一類型對歷史事件的認知,應可稱為正統史觀或主流史觀。其間差別,在於黨版史觀是統治者強迫灌輸,而所謂正統史觀主流史觀,也多是人云亦云,來自「書上都這麼說」,「大家都這麼說」模糊理念,也需要從不同角度觀看,以避免形成未必正確認知。本文即以「殖民統治」這一國人熟悉議題為例,就此做一檢視。 依據時下正統史觀主流史觀,或可更精確謂之激進左派史觀,殖民統治是帝國主義者強佔他人領土,不公不義壓迫剝削弱小民族,陷之於水深火熱絕對惡質表現。近年來統派煽動仇日情緒,即是以日本在台灣的殖民統治作為主題曲。然而殖民統治又是否確是如此醜惡全無良性一面?多年前一次旅途中,一位同機乘客曾提出幾樁常為論者忽略,但也頗具關鍵性論據,也讓我再次感受到從不同角度檢視議題之重要。 當時我是搭機進行一次將近10小時長程飛行。途中和鄰座一位英國乘客聊天打發時間,從福爾摩斯聊到溫莎公爵,也談起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他也即就此提出兩項觀點。他首先表示當年英國人來到印度,不是來辦慈善事業,然而印度人民的生活條件,也並未因殖民統治而惡化,反而是較諸本土大小君主統治時代,多少有所改善。其次他的另一論據是,英國殖民統治確未公正對待印度人,但也把法治制度引入印度紮根。印度人若和英國人打官司確實不會贏,但至少不再依憑土邦君王好惡,決定禍福生死。而這一法治理念,應是英國殖民統治,遺留給印度的最佳遺緒云云。 該英國旅客的論據當然不能全然翻轉世人印象,然而卻也又一次提醒我,從不同角度觀看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有時確能助人建立更精確更成熟,也更公正的認知,即以上文所舉殖民統治為例,英國人的兩項觀點,是否也能適用於日本在台灣的殖民統治? 日本人也不是台灣做慈善事業,台灣人民的生活本來即不容易,並非因為日本人到來才開始苦。應該提的疑問是,台灣人有無因為日本殖民統治到來而生活更苦,抑是曾多少有所改善? 日本殖民統治的法庭,對台灣人恐不會很公正。但台灣人民在日本法律管轄下,所受對待是否比跪在衙門公堂,聽候大老爺任意發落更文明些許? 不論是蓄意或無意,所謂黨版史觀或正統史觀主流史觀,都有其掩蓋真相誤導認知的陷阱。過人若不甘願自我圈禁於人云亦云,鸚鵡學舌的準行屍狀態,恐即有需要養成習慣,從不同角度,尤其是冷門角度,甚至是被視為異端反動角度,檢視歷史現象歷史人物,乃至當前種種熱門議題。 能夠自我解放,從不同角度檢視較多爭議,應是自由社會給予人民一大恩賜。若不善加掌握運用,豈不是有些不識抬舉?
敏洪奎 2018-04-19
是否可以不護短

是否可以不護短

  激進青年潑漆侮辱老蔣總統,繆德生失控攀牆彰顯悲憤,都不是文明理性社會宜有現象,實在不能基於政治考量,而予以合理化,更不能加以美化,塑造成英勇正義行為。(資料圖/翻攝蠻荒島嶼社) 將近兩年前的2016年6月,有自稱公民記者,看去更像社會邊緣人的高雄市民洪素珠,無故將情緒發洩到弱勢外省退役老兵,當街辱罵挑釁,曾引起社會人士不分色彩一致撻伐。 當時有曾任警校教授葉毓蘭則表示,「從沒如此悲憤過」。另有被稱為資深媒體人的江漢也撰文聲稱「台灣!是你摧毀了我對你所有的愛」。兩人用語嚴厲,葉教授且謂政府若不立即處理,可能引爆政治風暴。 葉江二人都應非屬本土陣營,其表現得如此激動,自不出人意料,然而也略顯反應過度。洪素珠畢竟只是孤伶伶邊緣人,行為對社會所造成衝擊,不致超過精神失常遊民騷擾路人,兩人的激情悲憤,或也令人想起陳前總統那句名言,「有那麼嚴重嗎」? 很值得注意的是,本土陣營也未必有護短表現,未曾試圖模糊焦點為洪女緩頰解圍。事發後民進黨迅即聲明洪女以仇恨言論製造社會對立,該黨給予最嚴厲譴責。「最高當局」也開示國人,任何仇恨言論必須加以譴責,任何族群偏見應立即停止散布云云。 民進黨這一不護短,不因洪女究屬本土陣線而護航的明快表現,自是令人耳目一新。不過國人或也有一疑問。假定這一欺辱老兵角色,不是形單影隻邊緣人洪女,而是氣焰萬丈,又有眾多夥伴所謂學生領袖,民進黨和蔡小姐又能否展出相同嚴正立場,有無可能又是一句「年輕人嘛,不要讓他的傷痛太深」輕輕帶過? 應是不同陣營的葉教授那句「從沒如此悲憤過」,是否也有可能招來一句反問,「然則林義雄的老母親和幼小女兒慘殺,北京發生64屠城,您是否都沒如此悲憤過」? 退役老兵受辱,社會是要為其主持公道,然而對明顯精神不甚正常邊緣人洪素珠,是否也應多少心存哀憫,不論藍綠,都無須重炮轟擊展示正義感? 洪素珠風波原非重大歷史事件,事過境遷,本無多提必要。然而當時民進黨之不護短,無論是出自本心或策略考量,或撻伐洪女是否過於嚴苛,都不失為值得肯定良性示範,而相形之下,台灣近日發生兩起悚人聽聞事件,卻未見相關陣營展現類似風範,站穩「不對就是不對」,縱是自己人不妥行為也不例外的嚴正立場,則恐不能引起國人太高敬意。所以本文即從上述民進黨不護短案例切入,對近日這兩起事件做一探討,期能對建立「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坦蕩風尚能小有助益。 本文所指兩起事件,一是激進青年闖慈湖陵寢,對老蔣總統棺木潑紅漆,一是退役軍官謬德生闖立法院仿效蜘蛛人攀高牆。兩者雖各有號稱光明正大動機,也皆是不可取更不容美化行徑。不幸事發以來,所屬陣營均極力將之合理化,奉為崇高勇敢表現,而未考慮到可能引發更激烈抗爭行動,屆時不知是否會有我不殺伯仁的悔恨。 要知今天已不是鄭南榕引火自焚喚起民眾的時代,更不是湯德章被押赴刑場槍斃時代。任何人對時政措置不滿,都有合法管道提出訴求推動改革,無須訴諸激烈直接行動。 不論你是認為老蔣總統不應受國家尊崇,不宜耗費公帑為他護陵,或認為軍公教年改是不公不義違憲,你都可以鼓動輿論向政府施壓。你也可以遊說國會議員支持你的訴求。你更可以自己投入選戰,進軍國會為你的主張奮鬥。但你不能要脅政府,不管國人看法如何分歧,都非跟隨你走不可。 以言潑漆事件,激進青年或也可稱憤青所持理由,大致是老蔣總統已定位為血腥屠夫,不能奉為景仰對象,政府不該年耗鉅資為他護墓,所以要潑漆彰顯其不當。 但老蔣總統棺柩寄放慈湖「暫厝」,以及政府派衛兵為他護陵,都既非他生前欽令指定,也不是他死後所能拒絕或接受。這筆帳似不能算到他本人頭上。 至於所謂元凶屠夫之說,蔣確實不是吃素的人,但屠殺人民不是他的作風。終其一生,也未見他有這方面紀錄。截至今天為止,也全無直接證據,能證實他負有指使教唆罪責,是228或清鄉等事件主謀元凶。一口咬定他是血腥屠夫,不是很理性表現。 很諷刺的是,試觀幾位潑漆青年在電視節目訴說老蔣總統罪狀,都更像是在重複激烈反蔣學者和政論家論據,不像是自身苦心思考的結論,更不幸也未掌握到老蔣總統無可否認的真正罪責,也是很可歎也。 時下年輕世代似多不耐深思,理念往往似在反映報刊標題,近年來沉迷於網路資訊,這一現象恐不免愈形嚴重,堪稱是文明危機。不過這是題外感慨表過不提。 老蔣總統縱確是血腥屠夫,潑漆行為也不宜合理化,更不能頌揚禮讚奉為英勇正義表現。褻瀆死者陵墓,不是文明社會應有現象。不對就是不對,不能基於政治立場護短護航。 如果說潑漆事件是年輕人興之所至的不成熟舉動,繆德生不顧安危冒險攀牆恐即應受到更嚴格檢視。 繆上校服軍職時可能是忠勤軍人,在袍澤和家人眼裡,也可能是好夥伴好家長。但這一攀牆舉動,由於他已不幸喪生,不便稱為愚蠢,至少也可說是非理性也無意義的衝動逞強。電視台播放他這段畫面,實在應循例打出「危險動作,請勿模仿」警語,以免影響好動青少年。 如果有人基於政治考量,把這位繆德生奉為烈士捧上神壇,即不僅是認可他的危險行為,更有可能引發其他人以種種危險動作表達抗爭,允稱是很不負責任表現。萬一將來有人因此喪生,血會是染在你的頭頂。 國人若留意媒體資訊,當可發現年來種種統派反政府抗爭,這位繆德生幾是無役不與,而且很有幾次動作很大,很容易予人以不善管理情緒之感,或也是這次攀牆失事的前兆。他早已不復是年輕人,不適宜以動作派姿態,從事抗爭運動。他的袍澤和家人平日若能多作規勸,此次悲劇或不致出現也未可知。 激進青年潑漆侮辱老蔣總統,繆德生失控攀牆彰顯悲憤,都不是文明理性社會宜有現象,實在不能基於政治考量,而予以合理化,更不能加以美化,塑造成英勇正義行為。 本文所做評論,只怕深綠深藍人士都難以接受。但我自信說的是老實話。知我罪我,也都只有聽之。
敏洪奎 2018-04-11
「光復」士林官邸

「光復」士林官邸

  時下所謂「轉型正義」、「去威權化」等口號皆是高唱入雲。但士林官邸,仍埋鎖在不容冒瀆神殿狀態,恐至少也是一種諷刺。(士林官邸,圖/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   日前我在《民報》網站發表〈不要圈養總統〉一文,指出無論就觀瞻或維安角度考量,現下這所號稱「永和官邸」建物,都不適宜作為國家元首居所,在位總統也有權甚至有責任下令「回鑾」,遷回原即該屬現任總統使用的士林官邸。 國人也似多未注意到,該永和官邸也大有草草整建痕跡,看去頗似一座營區倉庫和監獄混合體,作為元首居所,堪稱是有失國家顏面。試看周遭大小諸國,有哪一國元首官邸如此簡陋狹隘。 多年前我隨同家人流亡進入印度,經過猶是半獨立錫金王國首府甘托,所見到王宮遠稱不上宏偉,但也自有一份優雅尊貴氣象,周圍視野開闊,王室居住其間,斷不致有圈養之感。儘管已事隔將近70年,這座小小錫金王宮,至今仍是我的美好回憶。再想想眼前的永和官邸,不免有深沉感慨。台灣總統的居家環境,居然連深山小邦王室也不及。 談到所謂圈養,我在前篇投書即指出,該永和官邸位處市區,四圍道路縱橫,空間有限而又牆環繞,總統居住其間真有似圈養。飼主圈養小牛,善心人士猶認為過於不人道有違天和,然則以恍似圈養方式對待總統,豈非更說不過去? 這一多年來總統處於恍似圈養環境,反而任由總統官邸荒置奇異現象,其緣起是1975年老蔣總統去世,已不具總統夫人身分的宋美齡仍不動如山,繼續盤據士林官邸。以當時政治氣氛,自然是誰也不敢指斥其非。她愛怎麼樣就能怎麼樣。她賴在官邸不走,即使所謂感言之士,也不敢多說一句。而當時繼位的副總統嚴家淦,是全無黨政軍特實力的文人,他又怎敢以總統身份遷進士林官邸? 及至經國先生「當選」總統,他雖和宋美齡這位庶母不時較勁,兩人檯面上仍保持母慈子孝,「經兒」、「母親」的戲碼。他自然也不能公然翻臉,請走老太太而接收官邸使用。終其任期,也只能守在規模氣派遠不及官邸的七海山莊(七海寓所)。心理感受如何,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再及至台灣人李登輝繼任,他自然更不敢動念「光復」士林官邸。他若絲毫有這一表示,「撕裂族群」、「製造對立」乃至「忘恩負義」種種帽子自必紛紛飛來。李前總統不是笨人,當時黨內所謂非主流派已很夠他煩,犯不著去捅這馬蜂窩。 所以,前後三位總統各以不同考量,拒不遷入理應歸現任總統使用的士林官邸,等到宋美齡感覺台灣已很不對她味口,而「淨空」官邸遠赴美國之時,「士林官邸專屬老蔣總統,不容後任總統僭越佔用」這一概念,即似已約定俗成,演化為國人一致遵奉的不成文法。誰敢提出異議,即似是犯下大不敬忌諱。 影響所及,是任由氣派不差,林園優美的官邸,淪為瞻仰憑弔景點,在任總統反而侷促狹小永和官邸形同圈養。這一荒謬現象,歸根究柢,恐必須追溯到國民黨的「前現代君主體制」思維。 國民黨掌權人物,一貫善於製造圖騰樹立忌諱,從早期的「總理之後無總理,總裁之後無總裁」,即可見其陳腐思維。1925年孫文埋單,繼任者即不能稱總理,而必須改稱總裁。1975年老蔣去世,繼任黨魁也不能稱總裁。幸好「主席」這一職稱,未隨1988年經國先生之死被廢掉,否則之後國民黨歷任領袖,恐真不知該如何稱呼,難道學中共改稱「總書記」? 既然總理之後不能再有總理,總裁之後不能再有總裁,則老蔣總統之後,即不能再有士林官邸主人,自也是順理成章邏輯思維。試觀總統府內老先生使用過的辦公室,猶要封起來不能再用,堂堂官邸,又何能任由後世佔用褻瀆? 然而上述這套君權時代忌諱重重思維,恐不容其繼續桎梏國人神治台灣。國人對老蔣一生功過,應該樹立公正客觀認識,不宜人云亦云,將其貿然定位為民族救星或血腥屠夫。但今天就此建立普遍共識恐不甚容易。然而若云打破荒謬禁忌,促使堂堂正正總統官邸恢復原有功能,讓今後在任總統不復處於「圈養」狀態,應是除去少數遺老遺少之外,廣大國人所能認可乃至樂見。 時下所謂「轉型正義」、「去威權化」等口號皆是高唱入雲。但士林官邸,仍埋鎖在不容冒瀆神殿狀態,恐至少也是一種諷刺。 破除禁忌光復官邸,應屬於師出有名。今天握有國柄諸賢,似可不必畏首畏尾?
敏洪奎 2018-04-04
不要圈養總統

不要圈養總統

  去年12月間,名為「永和官邸」總統住宅,曾發生警衛清槍走火意外。日前電視報導該事件,也曾反覆介紹官邸內外形貌格局,但不知電視機前國人看到這諸多鏡頭,有無想到這一「永和官邸」是否適宜作為國家元首居所?本文即就此作一探討,期能多少喚起國人注意。(資料圖/王志偉) 去年12月間,名為「永和官邸」總統住宅,曾發生警衛清槍走火意外。日前電視報導該事件,也曾反覆介紹官邸內外形貌格局,但不知電視機前國人看到這諸多鏡頭,有無想到這一「永和官邸」是否適宜作為國家元首居所?本文即就此作一探討,期能多少喚起國人注意。 首先要一提的是,該「永和官邸」侷處市區,不僅空間狹小,也很欠缺氣派可言,看去或更像一所連級部隊營區,以之作為元首居所,實在很不夠體面。莫說不能和美國白宮相比,即連新加坡總統府環境之優雅,也談不上。外國遊客看到這所活似營區丶甚至監獄的官邸,或會很訝異台灣人,何以如此不把自家總統當一回事,對台灣恐也不會產生很正面印象。 其次,「永和官邸」周圍道路縱橫,座落期間又維安高強環繞,安排總統居住於此,也大有「圈養」意味。任何一位總統生活在這一環境,情緒恐都不會很開朗愉快。未來的總統若有年幼兒女同住,在高牆之內有限空間生活4年或8年,恐也不會是快樂童年。再設想總統若在官邸狹小封閉院落散步或慢跑,只怕也有似監獄囚犯「放封」,能令人想起陳前總統健康,尚可時在獄中的跑步。 總統不是庶民,不能隨興之所至逛夜市或唱卡拉OK。所以國家應該為其安排較優雅生活居住環境,不能以「圈養」待之。這應也是所謂「人權立國」的具體表現。最後要一提的是該「永和官邸」的安全考量。這也或是該官邸最不能令人放心之處。 過去總統府曾發生有人駕卡車衝撞側門,以及狂漢揮舞武士刀砍傷衛兵等維安事件,都曾令警衛人員猝不及防,未能及時反應處置。當時即有總統府前後縱深不足,難以防範突發狀況之說。 但若說總統府防衛縱深不足,則「永和官邸」幾全無縱深可言。一旦有事,恐很難有足夠時間布置應變,擋下火力強大兇猛恐攻,或是撐到支援部隊到來。這一層顧慮,容或有杞人憂天之譏,但國人也不能忘記,所謂意外,即是你意想不到而發生的事。 我本人時常乘車經過該「後方」。或許是多年來動作片看得太多,會想像出種種利用左近地形地物,對官邸發動狙擊奇襲之可能性。為避免替不軌份子提供靈感,本文在此也不便多提。但我終覺「永和官邸」存有若干維安死角,很不宜作為國家元首居所。 「永和官邸」有上述無以克服種種缺憾,台北市金華街的行政院長官舍,恐也有其令人擔憂不利因素,或可稱為潛在危機。 現下被指定為院長官舍,原為228事件要角彭孟緝舊居的巨宅,是位於金華街和麗水街兩條狹窄街道路口,頗容易遭人堵死,來日若有激烈抗爭群眾分兵數路圍堵,而強制驅散群眾或又不免造成傷亡,而予人以製造更大風波藉口。 「永和官邸」和金華街官舍,既都有上述種種不利因素,再動用鉅款興建總統、院長官舍恐也不是人民所能認同。若要解套,上上之策即是將「士林官邸」和大直「七海山莊」,解除封凍恢復功能,分別成為現任以及未來總統院長官舍。這也應很符合國爸爸孫文所說「物盡其用」。 首先要談的是大名鼎鼎的「士林官邸」。要知「士林官邸」並非老蔣總統私產。既云總統官邸,自然應是誰當總統,誰就有權力而也更應該住進去,方稱符合國家體制,不能由於某人擔任總統住過,其後眾總統即不能續住,甚至必須被「圈養」在營區或環境。而總統一旦在任內去世或去職,家屬也必須儘速遷離官邸,不能長期賴住不走。 兩蔣總統去世後,「士林官邸」即變相成為蔣陵,繼任總統無一人敢動念搬進該總統官邸,顯示者是蔣家餘威猶在,而國人久處威權統治之下,似也已多少視不正常為正常,心靈也很難解嚴。若是一位總統住過,之後其他總統即不能續任,則美國恐也必須興建40多所白宮也。 「士林官邸」如是,經國先生擔任總統時所居「七海山莊」也應作如是觀,使其化為行政院長官舍。想來經國先生地下有知,當也不願看到他的生前住所,成為神壇或冷冰冰紀念館。 若是真能如本文提議,將「士林官邸」和「七海山莊」,分別規劃為現任總統和行政院長官舍,則上述種種考慮不利因素,均將一掃而空,國人何不好好朝此方向努力。 至於所謂藍營或泛國民黨,也不必為此大動肝火反彈。因為民進黨政府不可能「萬世一系」永遠執政。將來必有可能出現藍綠橘黃等各色總統。解除「圈養」,並非純是便宜了當前這任也。解除「圈養」總統,國人應一致努力玉成哉。
敏洪奎 2018-04-01
不祥的警號

不祥的警號

  也值得一提的是,柯市長若可比擬為市府團隊的「上樑」,他的副市長林欽榮即應是團隊結構的「下樑」。繼市長的王八蛋說之後,副市長談論政府修改都市更新條例,也爆出一句「官商勾結個屁!他媽的!」其辛辣更超越老闆的「王八蛋」。(圖/程士華) 日前《自由時報》刊載一則社會新聞,報導有14歲國中女生被性侵,在學校日記留下「老娘處女膜破了」字句,因而導致事件曝光。14歲女童自稱老娘,恐確是很令人愕然。所謂一葉知秋,事件雖屬個案,卻具有指標性意義,反映出社會規範正在崩解。 早年在台灣社會,縱是混幫派不良少年,也不致開口即是「老子」,國中小女生則應是恐都不會想自稱「老娘」。如今該女童敢坦然以此自稱,國人恐很驚訝她何以全然不知,或全不在意被認為不是良好教養,良好品行表現。 然而國人也無須太感意外。近年以來,早已常見原該是社會典範知名人士,反而公開口出粗話,使用下層社會傖俗語言。「老子」和「老娘」之外,尚有更不雅口頭禪。說者不以為恥,也未見此付出代價,風氣已是如此,女童也僅只是受到大環境感染而已。本文即寥舉數例,彰顯這與其他文明國家罕見反常現象,並略作引申評論。 最近一樁案例,是國防部長馮世寬被記者問到,失聯飛官有無可能駕機投共,他即激動丟出一句「他媽的」。前此也另有一位曾任國防部副部長退將王文燮,談到追討黨產時,也在公開場合罵出「媽的」和「放屁」。以二人將級階級之高,現任或曾任官職之顯赫,如此脫序演出,若說不影響軍人形象也難。 維護軍人尊嚴,曾是一時熱門話題。現任三軍統帥也曾說,絕不坐視國軍被汙名化,也曾鼓勵軍人著軍裝陪家人逛街,據云是能激發敬軍意識,聽來都是深以軍人尊嚴為念。然而若是將級軍官都公然飆三字經,又如何能激起國人敬意? 很值得一提的是,馮世寬面對記者起鬨式提問,情緒失控多少值得諒解,王文燮談到追討黨產即暴怒,則顯現的是「黨性堅強」,只知有黨而不知有社會公義,也顯示出時至今日,軍界恐仍有人是以黨軍自命。職業軍官若仍有這一心態,則面對任何不同政黨當國執政,恐都會有「身在曹營」落寞感受,而難以建立真正效忠對象是國家人民的正確認識。這恐也是今日台灣一項隱憂。 另一項疑問是,馮世寬身為現政府國防部長而公然口飆三字經,是否也隱隱顯示他不很把頭上的三軍統帥放在眼裡?假定今天三軍統帥是老蔣總統,甚至是蔣經國或李登輝,他是否敢有這等放肆表現?而他這一表現,似也有某種令人不安象徵意義。 馮王兩位將軍三字經衝口而出,身為首都市長的柯文哲,也爆出前此民社黨,國民黨和民進黨歷屆台北市長未說過的「王八蛋」。三人的表演,都同樣指向社會規範正趨崩解。 柯文哲這句「王八蛋」,是他在國際記者會上,咒罵反年改群眾稍早阻撓世大運開幕式者所用字眼。而據報導,在旁為他擔任通譯員工或志工,當時曾略顯猶豫,稍後才把所說王八蛋譯為BASTARD亦即「野種」。但不知他的猶豫,是在思考如何翻譯這句英語所無稱謂,抑是在考慮是否略去這一不雅用語,為市長保留顏面。 該通譯猶豫若是出於後一考量,則他的見識顯然高於市長。蓋因柯文哲身為世大運主辦都市首長,面對前來採訪國際媒體,理宜謹守禮儀分寸。衝口丟出一句洩憤粗話,恐只會讓人暗笑,「原來這位市長是這種水準」,不會認為是直率與真誠表現。 不過柯文哲此人善於巧辯。就此而言,堪稱確是醫界少見奇葩。此次在國際記者會失言失態,反被他說成是自己和中國傳統官場文化格格不入,即是又一範例。他此言一出,彷彿自己儼然是敢於打破陳腐舊傳統的新潮政治人,想必又大大投合他的網路信眾心意,扣分反而轉為加分。而由此觀之,柯市長確是有他一套,明明是鹿也能說成是馬,素人其實也並不很素。 也值得一提的是,柯市長若可比擬為市府團隊的「上樑」,他的副市長林欽榮即應是團隊結構的「下樑」。繼市長的王八蛋說之後,副市長談論政府修改都市更新條例,也爆出一句「官商勾結個屁!他媽的!」其辛辣更超越老闆的「王八蛋」。國人熟知的那句上樑下樑成語,在此似也得到一次驗證。 假定正副市長是到紐約考察市政,如果接待他們的對方市長,談話中不時並蹦出一個「發克」,不知他們會對此人產生何等觀感? 知名人士不顧形象,肆無忌憚爆出傖粗口語的又一範例,是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自稱「老子」,以及行政院發言人辦公室主任林育卉之自稱「老娘」。 宋主席是銜命出席經濟體高峰會APEC已歸來,被問起有無和日相安倍談及開放核災區食品進口,而激動答稱「老子沒有答應任何事情」。林主任則是因嗆咒退休警消被迫辭職,也不知是在和誰嘔氣,在臉書留言今後若遇到不公不義之事,「老娘一樣跳出來戰,沒在怕的」。兩人的表現,也確能令人愕然,感覺社會似真進入「只要我喜歡」時代。 宋主席學經歷亮麗是無庸多說,林主任能出任中央機要職位,顯然也不會是菜市場查某水準。兩人難道不知「老子」和「老娘」,不是略有教養之人能說的話,也很能令人視為撒野?「老子」和「老娘」又給予廣大國人,尤其是年輕一代何等示範? 國人包容或認為身居高位知名人物,畢竟也是凡人,偶爾失控狀態也無須看得太嚴重。然而文明社會之為文明社會,也正是因為有其社會規範。而社會規範崩解,也很可能是預示社會秩序乃至社會結構的解體,正似北極冰山溶解,是在預示地球又一生態危機之來臨。名人的肆意口出粗話,恐也是一樁不容忽視的不祥警號。
敏洪奎 2017-12-06
「是嗎」?

「是嗎」?

  警察不時臨檢舞廳夜店等合法經營場所,將所有在場人民都視同嫌犯盤查,或在街頭任意攔查過往路人,恐都不具備堅強法律依據,而法律條文所謂「合理懷疑」、「顯然不當之言詞」,乃至大法官會議所裁示之「相當理由」,都是缺乏明確界定,足夠任憑執法員警任意解釋騷擾良民,而所謂「妨害公務」更是恫嚇人民,羅織罪狀入人於罪利器。圖/pixabay   日前賴清德院長被問及,應否採用新加坡式鞭刑,懲治酒駕累犯,他即婉轉表示不贊同此議,強調台灣是重視人權的國家,所以希望社會從長計議。言外之意,明顯是不能苟同。 賴院長這一立場沒錯。肉刑不是現代文明社會宜有制度。如今連對岸極權中國,法律也未列有這一刑罰,台灣遽爾採用,恐真將大損國家形象。此外也要知新加坡的鞭刑,原是殖民統治時代,專用以懲戒所謂有色人種之刑律。該國至今仍在沿用,不是很明智或光彩現象。孫文昔曾有云「學歐美之所長」。今天台灣要學新加坡,也該是學其長處優點,不是去學其鞭刑。連署以之懲罰酒駕所謂網友,恐純是不假深思而徒逞一時之快。賴先生不隨之起鬨,顯現出他的穩健。 但賴院長之表態雖稱得當,他那句「台灣是重視人權的國家」,則恐怕與實情未盡相符,國人或可回應他一句,「是嗎」? 就在報章刊出賴院長談話次日,也即本月23日,年代電視台跑馬燈曾播出一段簡短新聞,反映出台灣的人權狀況,恐不如他形容之美好。所報導內容是有某酒醉女性和警察發生爭執,因拉扯其裝備,而被對方以「過肩摔」招數撂倒在地。事後醉女聲稱因而骨折,但警方表示過程「一切合法」云云。這則新聞,似也在對台灣是重視人權的國家之說,打上一個小小問號。以如此重手法對付女性,是否符合文明社會規範? 值勤員警以過肩摔撂倒女性,即使單依新聞報導,上述案例也必非純屬個案。數年前也曾有警察以同一手法摔倒檳榔攤小姐。當時報章也曾有報導,警方立場也同是一切合法。 然而即使「一切合法」,並不一定等於一切合理。假定被撂倒者,是有抗拒動作壯碩男性,則使用過肩摔或大內切之類招式壓制,或是當時執法所需。但以之對付檳榔小姐或該醉女,是否應算執法過當,有展示警威之嫌?若又假定當時二女是懷有身孕,被重摔倒地又是否會危及胎兒?台灣若確是重視人權的國家,能允許執法員警有這種不文明表現? 更令人感慨的是,台灣警察能以武功招式壓制上述二女,也能對我曾多次提及,挖取路旁波斯菊的村婦和涉嫌侵權卡拉OK女老闆,雙雙上銬,恐不免予人以「吃柿子挑軟的」之感。 如果說上述過肩摔和任意上銬對付民女,是相當於中國京戲所謂「武場」,則員警動輒在特定場所乃至街頭臨檢人民,即是與之相對的「文場」。兩者也同是在為台灣以是重視人權的國家這一幻覺,狠狠撥上一頭冷水。 我前此數次投書「民報網站」,提及警察不時臨檢舞廳夜店等合法經營場所,將所有在場人民都視同嫌犯盤查,或在街頭任意攔查過往路人,恐都不具備堅強法律依據,而法律條文所謂「合理懷疑」、「顯然不當之言詞」,乃至大法官會議所裁示之「相當理由」,都是缺乏明確界定,足夠任憑執法員警任意解釋騷擾良民,而所謂「妨害公務」更是恫嚇人民,羅織罪狀入人於罪利器。 在上述「文場」和「武場」分進合擊,而又缺乏堅強社會力量監控矯正大環境下,台灣若仍自視為人權紀錄良好,恐不免落得自我陶醉之譏。 昔時台灣警察有「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家訓,譯成白話,即是「當人民的皇帝,當人民的爸爸,當人民的老師」,已故作家柏楊,即曾為警察起一「三作牌」渾號。如今威權時代雖已逝去,警方這一根深蒂固心態恐仍未全然消失,任意對女性施展過肩摔,或看到李永得穿拖鞋即攔下臨檢,應都是這一心態仍在作祟。 在中國本土滋生的北洋心態和訓政心態,也似並未全然拋棄在黑水溝另一端。「你是民,我是主」,也仍存在於部分掌握公權力人物潛意識之中。警察濫權表現,不過是其現象之一而已。 所以,台灣要真正做到以人權立國,應還很有一段路要走。對於賴院長,那句樂觀斷言,國人或真該問一句,「是嗎」? 附帶一提的是,我自覺從數年前投書《自由時報》到現在,對警察濫權踐踏無辜庶民現象,似已談得夠多,也不知是否能多少喚起國人注意。但我真已不想再環繞這一議題打轉,或者也可以借用一下鄭南榕那句話,接下去「是你們的事了」。
敏洪奎 2017-11-26
不要「輕咳嗽便是罪」

不要「輕咳嗽便是罪」

  今年3月間客委會主委李永得被警察無理攔查,未見黨內高層有任何一人嚴肅正視此案,提醒警政單位加強員警人權教育,正確認識一干勤務法令,這一冷漠現象頗具象徵意味,似是顯現出今天的黨政新貴,關懷的重點並不在於人權仍是動輒橫遭踐踏,而是在於其他種種時髦議題。圖/民報資料照,郭文宏攝 多年前某日,我在新加坡搭乘計程車,途中和司機隨意談天,談到該國長期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司機及感慨表示,早期黨內要人儘管水準較高,但大都和基層群眾有感情連結,明瞭一般庶民的喜怒好惡,所說的話市場菜販和小吃店老闆都聽得懂,所以廣大人民能有「這是我們的黨」的親切感。然而這種感覺已不復存在,代之而起的是「他們是作官的」疏離感受。原因所在,是年輕一代黨國菁英,雖然擁有傲人學歷學位,滿口時髦名詞用語,卻已不再能給予庶民彼此是一家人的感覺。 這位新加坡司機談吐不是很有條理。本文這段引述,是就記憶所及,略作整理後的「意譯」,但所表達確是他當時原意。近年來每想到他所感歎,草根庶民對行動黨的觀感轉變,也不免懷疑純樸的本土庶民,有無可能由於相同理由,對民進黨這一本土政黨也滋生出陌生感和疏離感? 尤其是在民進黨二度執政,也首次掌握到國會優勢,蔡政府一年來的諸多表現,恐也不免加深不少國人這一疑慮。多年受盡委屈的小媳婦,終於熬成無可質疑的「大家」。然而今天的黨政新貴顯要,沒有黨內前輩和資深黨員昔年被打、被抬、被拘留、被噴水柱、被盾牌警棍伺候的切身經歷,沒有烙痕猶新的記憶,對於今天執法者以種種公權力名目任意侵犯廣大庶民人權乃至人格尊嚴,又是否能有感同身受的關切?答案恐不是很能令人放心。 今年3月間客委會主委李永得被警察無理攔查,未見黨內高層有任何一人嚴肅正視此案,提醒警政單位加強員警人權教育,正確認識一干勤務法令,這一冷漠現象頗具象徵意味,似是顯現出今天的黨政新貴,關懷的重點並不在於人權仍是動輒橫遭踐踏,而是在於其他種種時髦議題。不知台灣的計程車運將,會不會也有類似上述新加坡司機的感喟,原本是「我們的黨」,也蛻化為「他們是作官的」? 要知該「李永得事件」雖是個案,當事者或應正確稱為受害人也僅只他一人,但這一事件也正是不知多少庶民橫遭公權力干擾的寫照。李主委事件當時造成一場風坡,純是因為他具有中央政府官員身份。一般庶民碰上這種事,豈不是只有忍氣吞聲自認倒楣? 李主委事後在臉書質疑,「台北市什麼時候變成警察國家」?正確的答案或許應該是「你現在才知道」?稱警察國家或許是過甚其詞,但警察人員任意解讀法令侵犯人權,則無論在台北市或國內其他縣市都是普遍現象,則恐是不容置疑。 我不久前曾在民報網站發表「舞小姐排排站」的警號,以及「又是國中之國?」兩文,指出警方大動作臨檢舞廳夜店乃至知名飯店,不分青紅皂白盤查在場者身份,以及任意攔檢接到路人,都是欠缺堅強法律依據,而大有濫權之嫌。日前在報端看到一位柯宗賢律師投書,也談到警察人員濫引法條,妨害人民權益實例,似也為我在「又是國中之國?」一文所指,時至今日,台灣警界似仍保有一股遺風,或可稱之為獨特「文化」,導致現代人權觀念難以確立這一現象,提供出生動佐證。 柯律師該篇投書,見於本月9日《自由時報》,標題命名為「妨害公務,不是警察恐嚇人民的工具」,內容大致是有高雄市警局苓雅分局交通組長楊境恩,針對機車騎士質問他,若騎車在路上繞兩圈,「要依照哪一條法律開罰」,以及對方就盤查過程錄影蒐證,都以「妨害公務」罪名恐嚇。看來「妨害公務」之為用真是大矣。 老國代也是名政論家雷嘯岑,戰時曾在重慶擔任某報社長,主持筆政。某日他眼見檢調單位押解人犯,均是扣以腳鐐牽成一串,鋃鐺行進過市。他乃為文指出重慶位居陪都,以如此不文明方式押送罪嫌是有損國家形象。不意他此文一出,即有檢察官指稱他妨害公務而要依法起訴,後來得知雷社長具有黨政背景不是普通報人,只好知難而退。 雷嘯岑被指妨害公務事件距今已有70年以上,而當時也猶是所謂「訓政時期」。不意時至今日,猶有該楊組長祭起這一法令恫嚇人民。柯律師指稱其不該是恫嚇人民的工具,然而它卻偏偏就是,庶民又能奈何? 柯律師文中所舉事例,緣起是有機車族準備在技擊館前「路過」而「以身試法」,以考驗現行交通規則本身是否合法。眾騎士行為是否得當是另一回事,楊組長的妨害公務論,則若非他本人法律概念不夠清楚,即恐真是刻意恫嚇不懂法律人民。 我在前述本人兩則投書曾指出,「警察職權行使法」雖有規定,警察得以在「合理懷疑」前提下,在公共場所乃至接路攔檢人民,最高法院釋字第535號裁決,警察若有「相當理由」認為有必要,得以對人民進行臨檢,但「合理懷疑」和「相當理由」都是主觀意味十足,可以任由員警自由解釋。若是兩者都能具體列舉種種必須具備條件,應可讓人民權益多一份保障,執法者也少一份肆意「自由心證」,作威作福空間,人民應符合該等條件被臨檢,也會更口服心服。 柯律師之投書,也提到社會秩序維護法第850條第一款所稱,人民「以顯然不當之言詞或行動」加諸執行職務中公務員,也能構成妨害公務。然而所謂「顯然不當言詞」,也是主觀性很強用語,人民的很得當,即大有可能被執法者以不得當裁罰。所以這一「顯然不當」,最好也是依彷上文所示,明白列舉究竟何謂顯然不當。 經典章回小說《水滸傳》,曾有獄官恫嚇落難人犯名句,「你是要我手裡行貸,輕咳嗽便是罪」。台灣如今號稱以人權立國,希望人民不致在執法員警面前,也是輕咳嗽便是罪,幸甚。
敏洪奎 2017-11-18
很有趣,或不很有趣的疑問

很有趣,或不很有趣的疑問

  「重陽節」,台北市府應景舉辦老人健行登山活動,却因規劃不周造成混亂,導致23位老人推擠中受傷。原本意在取悅年長市民,結果反收到相反效果,似也再次證明,一通不見得即能百通;縱使確是手術房高人,也未必即是政府行政團隊幹練領袖。民報資料圖/程士華   上個月10月28日舊俗「重陽節」,台北市府應景舉辦老人健行登山活動,却因規劃不周造成混亂,導致23位老人推擠中受傷。原本意在取悅年長市民,結果反收到相反效果,似也再次證明,一通不見得即能百通;縱使確是手術房高人,也未必即是政府行政團隊幹練領袖。 這場活動發生意外,肇因是主辦單位只求場面風光,未顧及應有之安全考量;事後媒體和民代一致痛批,也是聚焦於此。但兩者以及一般大眾都未注意到,事件發生之前6天,北市曾出現一場若非市府主辦,也必是市府所慫恿發動,更為忽視老人安全公開活動,若說健行登山尚可稱為規劃不周,該另一場活動恐只能斥為荒唐,未曾出事是天幸。 約在10月22日下午3-4時,台北市永康街頭出現一組常常遊行隊伍。主要成員是可能近百位木然僵坐輪椅衰邁老人,各由應是家屬成員,以達此普通推輪椅更快速度推行前進。隊伍行列更雜有數組衣著清涼,年輕以及不甚年輕女性且舞且行,更不時展現出肚臍,舞來熱勁十足,也不知純是愛好舞蹈市民,抑是僱來助興某種專業舞者。此外,又另有3-5位員警隨行護衛,給隊伍增添幾分官方主辦或協辦意味。 這支罕見輪椅遊行大隊,應即是民俗所謂「踩街」,也是近來柯市府大張旗鼓,種種所稱「關懷老人」活動之一環。然而其潛在危險,恐是遠超過舉辦健行登山時,以名貴獎品誘來大批老人所造成之混亂推擠。 據我當時在永康街親眼所見,各該僵坐輪椅被推行老人,幾盡是目光呆滯面無表情,彷彿對周遭事物已全無感覺,看在生命跡象恐都已甚微弱。將這等身心狀況老人推上街頭,參加恐有3-5公里行程遊行,實在不像愛護老人之道。我在場即曾向一押陣中年警官反映,問他這豈不是在折磨老人,而他也只回我以無言苦笑,似是也頗有同感,可能他在表示「有些話,實在不便講」。 媒體報導,健行登山失控,23人受傷之外,現場另有一位68歲老人,突告胸悶頭暈而緊急送醫。而依我所見輪椅老人身體狀況,旅行之際可能出現更嚴重病情,也有可能行進中因輪椅擦撞而跌出椅外,而兩者都有導致即刻死亡可能,若真發生意外,自然已是深深道歉了事,甚至將責任推給家屬,指稱其不該將健康欠佳尊長推來參加。 依常理推斷,這場遊行踩街有如許多輪椅老人出現,應不是眾家屬私下串聯會有之結果,而是出於至少具有半官方色彩人物所組織發動。而家屬將近於植物人狀態長輩推來參加,也不知是否又牽涉到摸彩式發紀念品之類誘因。此刻也啟人疑竇的是,無論輪椅老人或家屬,看去都頗像容易順從公權力指使操縱的底層弱勢人民。這一現象,又能否足以更多想像空間。 近數月以來,台北市府曾陸續推出不少取悅老人措施,諸如觀光巴士載送遊景點,發送所謂敬老卡,乃至安排由柯市長本人陪老人共餐,擔任老人半日導遊或一日社區醫師……等等皆是。其中動機也不難推測,2018市長選舉已不在遠,而柯市長可能面臨藍綠夾擊,連任或不容太樂觀。所以努力修補關係,鞏固老人票源,也是當務之急。然而市府高級主管在為老闆打拼之際,也不能忽視老人安全,置老人於險局,不能「以市長勝選為己任,置老人安危於度外」。 以這次健行登山活動,舉辦大規模高齡老人戶外活動,原本即該有周詳安全考量,以價值超逾7萬台幣電動車獎品為餌,誘引可能超出估計更多老人參加,就絕非明智之舉。也幸好大獎只是該部機車,若是價值億萬元頂級豪宅,只怕會吸來全國各地老人,擠碎踩踏市長連任希望。 至於前方所舉輪椅大隊踩街遊行,則純然是荒唐而不負責任活動,輪椅老人在居家附近公園曬曬太陽,或是被推在清靜人行道上逗留徘迴,可能確是有益身心健康。但若是恍似神明出巡,被推上嘈雜街巷遊行,至少也是收到相反效果,稱之為「折磨老人」也不為過。 所以,應是很有必要一查是誰發起主導這起遊行?市府局處又有無直接或間接參與?有無指示鄰里長等基層人員,或民間社團舉辦這一活動?要知在今天台灣社會,虐待動物尚且是犯罪,折磨老人或恐至少要受輿論譴責。 一則很有趣,或不很有趣的疑問是,以柯市長之任性,以及他轄下市府官員之臨事輕率,異日這一團隊若移師進入總統府,其表現能否比馬團隊或蔡團隊更好?
敏洪奎 2017-11-06
又是國中之國?

又是國中之國?

  致擾民侵害人權法規,是上述〈警察職權行使法〉2章6條之第6款,人民「行經指定公共場所、路段及管制站者」,警察即有權查證其身份。民報資料圖/郭文宏攝 台北市發生小模參加毒趴猝死事件後,警方即將市內知名飯店加列為臨檢對象。日前有媒體報導有關新聞,也以「雷霆緝毒」為小標題,刊出十數名員警進入氣派飯店臨檢圖照,正似前此電視台不時播映,警察大陣仗臨檢夜店鏡頭,也同樣令人懷疑,如此形式化,甚至可稱為作秀式掃毒,究能產生多大防範毒害作用。 更可質疑的是,值勤員警以「人人有獎」方式,不分青紅皂白逐一查驗舞廳、夜店,所有在場顧客身份,甚至以同一方式,施諸飯店所有房客,是否具有充分法律依據。 毒品氾濫確已是社會大患,不少罪案都和吸毒有關。所以警方臨檢特定場所緝毒,國人恐多是持正面看法,而少有人注意到,無論臨檢舞廳夜店或星級飯店,法律依據恐都甚可疑。 國人或認為毒害幾已動搖國本,所以不宜咬文嚼字拘泥法律條文,束縛警方緝毒努力。然而正如我在前此一文〈舞小姐排排站的警號〉裡強調,執法者必須先自守法,是維持法治社會必備條件。如不能守住這一原則,則和杜特蒂總統不經法律程序逕行處決毒梟,精神上有何不同?兩者是否均屬同一思維? 警察臨檢上述公共場所,其所依憑法條,應是〈警察職權行使法〉第2章第6條所訂,警察得以查驗人民身份6項要件之第一款,「合理懷疑其有犯罪嫌疑或有犯罪之虞者」。由於該等場所時有吸毒又舉行毒趴案例,警方即似可聲稱,是在「合理懷疑」前提下執行公務。 但必須注意的是,即使真能合理懷疑,其對象也應是特定個人或少數幾人,不是所有在場者都可以一網打盡,一一當作嫌犯查驗身份。這也正猶舉行盛大球賽時,觀眾席可能混有意圖鬧場所所謂「足球流氓」,警方可以監視乃至盤查可疑人物,但絕無立場以此為理由,強行臨檢所有在場觀眾。然否? 一般守法良民,不論是在夜店消遣娛樂,或是投宿室內飯店,若無端被當作嫌犯大張旗鼓盤查,是否至少有不舒服感覺,自尊心較強人士,又是否會有受辱之感?家庭成員包下KTV房間歡唱,中老年人在卡拉OK唱老歌懷舊,又是否能享有不受騷擾,不受精神威脅的人權? 較諸上述戲劇效果十足「明查」,是否較細緻的「暗訪」,更能做到不擾民,更符合文明法治社會規範,也可能得到更大收穫? 而更容易產生流弊,導致擾民侵害人權法規,是上述〈警察職權行使法〉2章6條之第6款,人民「行經指定公共場所、路段及管制站者」,警察即有權查證其身份。又依據同一第6條第2項規定,所謂「指定」是「應由警察機關主管長官為之」。前此曾轟動一時的客委會主委李永得被攔截臨檢,即是他行經被指定,或至少是被認定容易發生犯罪行為路段。 然而各地警方都未見在業經指定區域立有警語標示,明告過往人民已進入「雷區」,警察依法有權盤查身份。 年前我曾在北市祖師廟附近和朋友晚餐,散會後決定步行到西門町再搭車回家。如今想來,當時所行經廣州街一帶,已淪為流鶯出沒風化區,也很有可能已由警局長官「劃為所謂危險區」。若然,則當時或也有可能被攔下盤查,若是記不得本人身分證編號而又「態度欠佳」,則又或有可能被「依法行政」上銬押解到派出所。事後縱有民代之類人士為我鳴冤,換來者恐也是一張檢討改進芭樂票。台灣以人權立國云乎哉,恐也仍是政客掛在嘴上的漂亮話。 附帶一提的是,上文所引應由警察機關主管長官為之,其中「長官」一詞,大有訓政或北洋時代意味。該等長官是所屬員警的長官沒錯,但不是全國人民的長官。下次如修法,或是改稱首長或主管才更為合宜。同一道理,主持考駕駛執照的「考官」,起訴人民的「檢察官」等等官,稱謂何也可更動一下,或能多少殺却其高高在上的官威。 上述李永得被臨檢,是極明顯侵犯人權事件。然而事發之後,都未見有知名人物為他主持公道。政府高層人士似是反而力挺警方不說,即連國會諸賢,也無人挺身為這位立院女婿仗義執言。李先生是中央政府官員,所受冷漠對待猶然如此,國人之人權觀念豈非可歎?老是無權無勢又無民氣庶民,豈不是他一句形跡可疑,即可隨時隨地臨檢你,稍有不從,即又構成「妨害公務」? 談到所謂形跡可疑因而招致攔檢,必然要回溯到上述主觀的「合理懷疑」法律。然則合理懷疑又是從何而來,是純然出自專業判斷,抑是著眼於衝業績,甚至是因為心情不佳,要臨檢幾位市民出出悶氣? 警方是否可以明白到出足以導致合理懷疑種種要件,諸如李永得之穿拖鞋上街過市等等,也好讓市民一旦遭受臨檢,也能口服心服? 過去威權時代,警政高級首長,多是由非正規警界出身人士擔任。如王魯翹、劉戈青是軍統局情特背景,羅揚鞭等又是職業軍人轉任。遣風遣緒流轉至今,警界恐也多少一如軍方,自有其一套文化,現代社會人權觀念難以深根確立,自也是意料中事。 國人或很容易感覺,所謂國軍或應正確稱為軍方,其效忠於一黨一人傳統似仍若隱若現。但今天警界似又是另一國中之國,種種不能尊重人權弊病,應也即因此而生。國內有識之士若不能嚴肅正規軍警兩界,這一不正常現象,台灣或不能避免再蹈當年德國威瑪共和覆轍,民主體制僅是曇花一現也。
敏洪奎 2017-11-01
「舞小姐排排站」的警號

「舞小姐排排站」的警號

  日前又逢現行國慶,警政署也於6日晚間開始,針對舞廳、酒店、KTV等營業場所,啟動全國臨檢作業。圖/郭文宏攝   日前又逢現行國慶,警政署也於6日晚間開始,針對舞廳、酒店、KTV等營業場所,啟動全國臨檢作業。有媒體刊載相關新聞,即以「另類國慶閱兵,舞小姐排排站」為標題,報導高雄警方臨檢舞廳,並刊出舞小姐列隊受檢實況圖照。國人看到上述標題及新聞內容應多是以有趣花邊新聞視之,少有人能體會其傷害人權之可惡,反映出國人對人權觀念有待加強與矯正。 由於過去威權時代漠視人權,解嚴以來人權議題乃成為一種「顯學」。然而所謂捍衛人權,其關懷對象仍多限於參與政治色彩活動人物,亦即僅止保障某種教育層次以上國民之人權,而少有人想到,廣大底層弱勢庶民的人權,也同樣需要呵護保障。上述舞小姐列隊受檢新聞,竟全然未激起社會義憤,即是一起赤裸裸例證。 警察大動作臨檢前述各營業場所,其無足夠法律依據,已很值得討論。但縱然確實於法有據,盤查對象也應是在場顧客,而非背景相對單純伴舞小姐。即使依據「警察職權行使法」,也須「合理懷疑其有犯罪之嫌疑或有犯罪之虞者」,始能合法查證人民身分。請問受檢舞小姐是否符合這一要件,而須乖乖接受檢查?警察盤查明知無大問題,伴舞小姐有無可能潛意識另有動機,迫令衣著清涼,年輕以及不甚年輕女性排排站受檢,可以滿足某種病態快感? 以「上等人」自命社會人士,容或認為舞小姐所操也是「賤業」,挨受折騰也是份內事。然而人家雖是卑微底層人民,人格尊嚴也不該低於馬先生或蔡小姐,不容任意踐踏。國人若不建立這一起碼認知,只怕任何人隨時隨地,都有被假公權力任意擺佈之可能。底層弱勢人民人權橫遭摧殘,在台灣原是普遍現象,舞小姐排排站也不是特例個案。國人應猶記得,約莫8年前,曾有村婦挖取路旁波斯菊,以及卡拉OK女老闆涉嫌侵權,兩人雖已是中老年婦女,也都遭到上銬移送對待。試想假定涉案人是演藝界大哥大或大姊大,或是各色民代之類人物,則值勤警察又敢不敢如此「依法行政」? 曾有警察以過肩摔倒某檳榔攤小姐,理由是她曾出手抗拒,構成「妨害公務」。但未聞這則新聞引起社會公評,指責不該以這等重手法對待女性。再試想假定被摔倒者是名校女教授,只怕連警政署長都被叫到立法院申斥修理。台灣是否也存有類似印度種性制度,你生為卑微小民就該你倒楣? 國內各大都市警方,也都不時出動大批員警,全副武裝臨檢夜店之類場所,媒體也不吝大篇幅詳盡報導。而國人對這類新聞的反應,大多是淡然處之,甚至有大快吾心之感,認為夜店舞廳,原是不良份子混雜場所,正該大力掃蕩,而殊少注意到其損害人權的一面。要知夜店舞廳,縱使確是幫派份子主持,出入顧客也必是背景複雜,但既領有營業執照,即是合法娛樂場所,不應受到公權力非法干擾。在場消費顧客,更不能一律被當嫌疑犯看待,要集體接受臨檢查驗身份。 都市警方應該知道,大法官釋字第535號裁示已明確界定,臨檢須以「有相當理由認為其行為已構成,或即將發生危險者」為限,然則警方大力「掃蕩」之前,又有何「相當理由」判斷業者或顧客已有該等現象? 更何況,前述「警察職權行使法」,其第2章第6條第3款,也明確規定警察進入公共得出入之場所,「不得任意妨礙其營業」。然而依據媒體報導,前述高雄警方臨檢舞廳,是40分鐘「即」完成臨檢。但一個晚上能有幾個40分鐘?如果這不是妨礙營業,則什麼才是妨礙營業?容或有國人認為夜店舞廳,原是出入份子複雜場所,警察辛苦執行臨檢,也是維護治安所需,所以不宜拘泥法規條文輕易責難。然而執法者自身也必須先守法,乃是維持法治社會所必須。惟其如此,人權也才能得到紮實保障。 誠然,夜店之類場所,是多有不良份子混跡其間,進行非法活動。警方妥善細緻的處治,應是預伏眼線,或以幹員喬裝消費顧客,若發現有人吸食毒品,或進行毒品交易,即以最不驚擾其他守法顧客方式,將嫌犯押出逮捕。這一策略,應是比關公耍大刀式臨檢,更符合文明法治社會標準,不知警政高層能認同否? 威權時代確已逝去。但國人若不能建立堅強、清晰人權觀念,則只怕威權餘威,仍將與國人常相左右也。「舞小姐排排站」現象,應也即是一起警號。
敏洪奎 2017-10-28
再蹈馬先生覆轍?

再蹈馬先生覆轍?

  馮部長是否已認為黃埔蔣校長的最後遺訓「堅守民主陣容」已是過時之論,台灣只須經營所謂兩岸關係即可?圖/民報資料照 日前有立委趙天麟指稱台灣實施募兵制已告失敗,並建議考慮採用改良式徵兵制。然而儘管他所指危機確實存在,時至今日若再想恢復徵兵,一則須擔心選票流失,再則又要顧慮並誣指為挑釁,以時下當國者魄力,恐也不敢斷然採行。 當初馬先生決定改採募兵制,稍有見識國人應都明瞭其不行。極明顯一項不利因素,即是國人欠缺以從軍為榮傳統,募兵制招募不到社會優秀子弟,必然影響軍隊素質。而更重要一項考量,是正如日前另一立委蔡適應所說,世間面對外敵威脅國家,沒有不採徵兵制者。 然而馬先生不是無知識草包,何以募兵制問題甚多,至少也不適合台灣實施,而他都似視而不見而逕自決定推行?最寬厚的解釋,也是他視事過易不耐深思,全不把不利因素納入考量。另一不甚客氣解讀,則是他這一決定,純然出於權詐,亦即英文所謂「cynical」算計。他宣稱改採募兵制,當然博得廣大短視自私選民喝采,及至將來事實證明其扞格難行,弊病一一浮現時,他也早已不在其位,無須再為收拾爛攤煩惱。而馬先生身側的近臣幕僚,縱能看出募兵制不可行,諒也不便甚至不敢直言進諫,以免讓老闆感覺掃興。 由於當國者未作周詳評估,無視客觀現實而輕率推行募兵制,乃造成業經趙天麟等人點破之兵制困局。這樁案例,原應能促使今天執政當局汲取教訓,明瞭面對攸關國防國安重大選擇,不能一味打如意算盤自說自話,甚至敷衍了事貽患未來。然而試觀決策高層面對另一更緊要國防國安政策,亦即抵禦中國入侵戰略方案之擬訂,所表現的不顧客觀現實,甚至近於敷衍交差,似也未能建立應有警惕。 今天的既定國防戰略,所謂「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立意是到不得已時,以所謂「水泥叢林游擊戰」、「城市游擊戰」抵抗入侵敵軍,冀求將之擊潰。而依據報導,這一戰略思維,是當今三軍統帥啟用國防部長馮世寬時,要求他提出調整軍事戰略方案,他參酌國防部前副部長林中斌的「防衛固守,多重嚇阻」概念所提策略。 但不知馮部長擬具這一報告時,有無想到以時下軍心士氣,一旦敵軍登陸或空降成功,國軍是否仍有精神意志繼續拼鬥?如果答案是一個問號,則他的方案很可能純是空話廢話。 更令人不能放心的是,該三軍統帥收到書面或口頭報告,似也未提出這關鍵性一問,看部長如何回覆,彷彿有了方案即可高枕無憂,另一方面也相信,或至少也是希望方案所提實際情景不至出現。若然,則這一處理軍國大政態度,又和馬先生貿然採行募兵制有何不同? 不論三軍統帥或國防部長,是否都在刻意避談台灣自保自存,同時也有效維護台海和平的最佳方案,是建立足夠反擊武備,真正做到嚇阻對方不敢輕易動手? 也很能令人不安的是,自老蔣總統以來歷任三軍統帥,可能以現在這一位最欠缺軍事知識軍事歷練。所以她恐很需要身邊有一位具有全方位戰略思考素養,而又具備堅強台灣主體意識高級軍事幕僚以供諮詢,一如當年羅斯福總統身邊之有忠誠馬歇爾將軍。然而今天馮世寬部長,就算確是寵臣愛將,恐也不宜擔任這一角色。 馮世寬將軍信奉不少民俗神明,以及他時有失言失態演出,都已是國人熟知。然而他之不適宜擔任統帥高級軍事幕僚,最重要理由,應是有關他的兩樁事實。其一是他曾皈依已故中台禪寺唯覺比丘,其二是他表態反對引進薩德防衛系統時所發言論。 依據媒體報導,他曾皈依唯覺成為弟子(本年5月8日晨,年代電視台新聞)。雖說政治歸政治,宗教歸宗教,但唯覺其人統派色彩鮮明,和對岸官方關係也頗密切。愚夫愚婦固然見所謂法師即拜,不足為異,具有堅強自由民主理念和台灣主體意識人物,應不會選擇皈依該比丘為師。馮將軍的表現,恐也多少顯示他的敵我分際並非十分清晰。 馮部長在立院表達立場,反對台灣引進薩德系統,曾以「戰爭讓他們去作」拒斥美日韓三國所建構飛彈防禦體系,也表示「台灣不應深入別人的戰爭」,彷彿自由民主陣線的實質盟友成了「他們」、「別人」。馮部長是否已認為黃埔蔣校長的最後遺訓「堅守民主陣容」已是過時之論,台灣只須經營所謂兩岸關係即可? 全無軍事閱歷三軍統帥身側,有如此一位基本理念或已可稱為曖昧軍事幕僚,是否妥當安排? 或許更嚴重的是,依據現行國防制度,倘遭逢中國發動攻擊,是由國防部長決定何時啟動反擊機制。然而這一可能決定台灣存亡的權柄,若握在一位經常失言失態,真似已進入第二童年,敵我意識也可能已不太清晰老先生手裡,國人又是否很能放心? 本文上述種種猜疑,對一生戎馬的馮將軍或很不當。然而以今天台灣處境之險惡,或也不容國人不存有多方考慮。所以縱使聖眷仍隆,馮將軍是否也該體諒國人憂心而知所進退?
敏洪奎 2017-10-25
能見及於此否?

能見及於此否?

  無論「有效嚇阻」或「多重嚇阻」,以之作為攻守兼具靈活防禦之一環則可,但若一味只寄望於此,恐終將造成災難性後果。圖/民報資料照 本年6月以來,我曾在《民報》陸續發表數篇投書,研討台灣面臨中國入侵威脅,所應採納防禦對策,期能多少有助國人釐清觀念,摒除純取守勢,消極挨打戰略思維,並以「死守的結局即是死」這一警語提示國人。 有人認為我全無軍事素養,有何資格高談國防戰略得失。此言說來確是有理。然而也不可忘記,可能只有心無忌諱孩童,才敢直言國王有無穿衣服。我所提質疑和主張,或早已是不少有心朝野人士所想到,卻又不便甚至不敢公開說出,所以也或有需要搬到檯面上討論。本文也即綜合前此各篇投書所談作一總結。 依據媒體報導,時下被軍方奉為指導原則的「防衛固守,重層嚇阻」,是源自較早的「防衛固守,有效嚇阻」,而前者也是脫胎於國防部前副部長林中斌倡議的「多重嚇阻」,亦即他所稱以「水泥叢林的游擊戰」,組織城鎮戰乃至巷戰,和業已攻入都市敵軍周旋。 正如我前此在「不能忘記的鐵律」一文所指出,所謂「有效嚇阻」,基本構想是拒敵於境外,縱有部分敵軍登陸成功,也將之聚殲於灘頭。如今「有效嚇阻」蛻化為「重層嚇阻」,即是承認國軍已不能以海空實力拒敵於境外,甚至也難以殲敵於灘頭,而必須指望陸軍能在城鎮戰乃至巷戰中保住台灣,甚至要寄望於中國惟恐陷入泥沼,造成本身重大傷亡而不敢輕啟戰端,此亦即所謂「嚇阻」意義所在。 然而儘管所謂「多重嚇阻」、「重層嚇阻」、「水泥叢林的游擊戰」,說來都頭頭是道,說的比唱的更好聽,但無論是林中斌,或向三軍統帥獻策的馮世寬,似都未考慮到,甚至刻意避而不談的是,假定戰局已惡化到敵軍已攻進我方城鎮都市,國軍是否仍有戰鬥意志可言?如果這關鍵性的一問,其答案是另一個問號,則國人對這套理論即不輕易信賴,以免沉陷於不應有的虛幻安全感。 敵我意識模糊 對本國自由社會的蔑視 如果局勢真演變到,台灣必須倚賴城鎮戰以求自存,則指揮作戰國軍將領,能否一如二次大戰時太平洋諸島日軍守將,發揮出與國土陣地共存亡戰鬥意志,一般士兵又能否一如「史達林格勒戰役」蘇軍戰士,在都市廢墟和來犯敵軍浴血奮戰?答案恐不可能是很樂觀。 近年以來,大批國軍高級將領,甫經退役卸下軍裝,即如飛鳥投林奔向對岸,和對方軍頭歡若家人,所顯示不僅是敵我意識模糊,也隱約透露出對本國自由社會的蔑視,或至少也是疏離。國人恐也不能不質疑,現役高級將領,又究有多少人也是同一心態,一旦面臨城鎮惡戰,又能否有堅強戰鬥意志,有無可能在「中國人不打中國人」魔音召喚下不戰即降? 也是近年以來,台灣社會愈來愈尊崇所謂「開明」、「理性」、「多元」、「非暴力」等社會價值,而殊少強調人生悲壯的一面,真似台灣也一如南太平洋各島國,也已是全無外敵威脅世外桃源。結果是年輕世代也逐漸喪失英勇堅毅氣概。時至今日,恐已少有年輕人願意遵奉「生命誠可貴」壯烈詩句號召,為自由民主社會奉獻生命。年輕一代組成的廣大基層士兵,又能期盼能有幾人,在城鎮戰中堅守崗位奮戰到底,而擊敗殲滅敵軍? 以上所作分析,自不免令人心情沉重。然而冷酷事實也必須面對。無論「有效嚇阻」或「多重嚇阻」,以之作為攻守兼具靈活防禦之一環則可,但若一味寄望於此,恐終將造成災難性後果。 過去的歷史顯示 中國何曾顧及本身傷亡慘重? 「多重嚇阻」和「重層嚇阻」,似都有一不甚正確假想,認為擺出水泥叢林游擊戰之類決一死戰架式,可能讓對方顧忌到付出慘重傷亡代價,而不敢輕易動武。然而這一思維,也未免太瞧不起對方。當年國共戰爭進入高潮時,共軍以人海戰術猛撲國軍陣地,其後毛澤東揮軍「抗美援朝」,和擁有最先進武器美軍對抗,何曾顧及本身傷亡慘重?何況今天中國也未必認為攻打台灣,能有多大傷亡。所以嚇阻云乎哉,恐也徒然是自我安慰或夜行吹口哨。 時至今日,台灣面對中國入侵威脅,顯已無力抗敵於境外。而以現下軍心士氣,敵方一旦搶攤或空降成功,結局即或已註定。此所以無論「有效嚇阻」、「多重嚇阻」或「重層嚇阻」,都不足以言禦敵保台。也惟有建立足夠反擊武力,能將戰火帶到對方國土,才能釜底抽薪,達到嚇阻目的,而有效維護所謂台海和平。這也該是台灣欲求自存的最高明選擇。 當年中國倘在漢人所稱東北,擁有具備強大火力邊防軍,日本即恐不敢貿然發動「918事變」。美國若能在菲律賓佈署相當規模海空軍兵力,足以威脅台灣和中國沿海日軍,乃至日方本土,則日本諒也不敢發動攻擊珍珠港引發大戰。同一道理,應也適用於台灣之防範中國。如此淺顯道理,為何未見有人提起?莫非惟恐,提建立足夠嚇阻武力,即有可能被誣指為意在挑釁升高對立,有違不斷釋出善意當前國策,甚至埋下將來被失蹤禍根? 本文最後再次強調,唯有能擁有足夠攻擊火力,能將戰火延燒到對岸東南沿海各省市,才是有效保障台灣安全,維護台海和平之道。不知今天的三軍統帥和文武重臣能見及於此否?
敏洪奎 2017-10-17
不能忘記的鐵律

不能忘記的鐵律

  去年9月間,國防部長馮世寬在立院被問到,台灣若遭中國進犯,國軍能抵抗多長時間。當時他答覆是1星期以上。日前他再度在立院被問,則又聲稱不只2週,說來顯然對國軍戰力更具信心。圖/張家銘攝 去年9月間,國防部長馮世寬在立院被問到,台灣若遭中國進犯,國軍能抵抗多長時間。當時他答覆是1星期以上。日前他再度在立院被問,則又聲稱不只2週,說來顯然對國軍戰力更具信心。國人對此自應感覺欣慰,但當然也希望他卻是有所依據而言,不是老王賣瓜式吹噓。 然而,我前此在《民報》發表「要砍你幾刀才死」一文即曾指出,立委這種提問實在無甚意義。國軍究能支撐多久,一定要待戰爭真正爆發,才有正確答案。現在無論說2星期或2小時,都無法查證其精確度,問也是徒費脣舌。但這種質詢在問答間,卻也暴露出國內戰略思維的重大偏差,也不能說是全無正面貢獻。 多年以來,歷任國防部長都要在立院遭逢這一質詢。而各立委和部長的一問一答,也都透露出國人面對中國威脅,所抱持已視為理所當然的純守勢,消極挨打戰略思維。試看歷任部長所作答覆,都僅限於抵抗時間長短,無人曾提及先發制人,或寓守於攻以及攻守互用等概念,而提問立委也不以為異,即可見其一般。若有部長敢於提出該等概念,或反會被指為意在挑釁,有激怒對方可能,而遭到立委申斥,媒體圍剿。 但要知戰爭中的苦守或死守戰略,只有在兩樁目標下才有意義。一是耗竭對方攻擊能量,迫使其久攻不克而力竭撤軍。一是堅守待援,支撐到友軍解圍部隊到來。捨此之外,死守的結果即是死,別無其他可能。若要舉例,所謂民族英雄史可法死守揚州,清兵不可能撤兵而去,朝廷也無能力出兵解圍,他也即只有全軍覆沒。即是很好例證。 以台灣對抗中國而言,由於雙方國力懸殊,中國因戰力耗竭中止進攻之可能全不存在。至於後一指望,美日等民主國家若有保衛台灣,則依理即應在戰事爆發後火速派軍支援,或多少嚴肅警告中國,立即停止進犯。若是國軍已苦撐1星期甚至2星期,而各該民主國家仍無具體行動,則台灣對之也不需再存幻想。 若依本文上一段冷靜理智分析,在兩樁目標皆不能存在情況下,所謂國軍獨立支撐1星期或2星期,即均無實質價值可言。由於雙方軍力懸殊,台灣若被迫進入消耗戰,則不論支撐1-2星期或更久,最後仍必是兵敗國滅,統派媒體所作評論完全正確。但這也正是台灣所採純守勢,消極挨打戰略思維極可能導致的結局,死守的結果即是死。 當然,如果台灣軍民真能浴血奮戰,孤立無援也能抵禦極權帝國1-2星期,縱然最後不免覆亡,至少也為「不自由,毋寧死」做出莊嚴見證,為後世子孫立下壯烈示範。但以時下台灣的軍心民氣,實在恐遠不足以言此,所以也不必然多談。 任何國家的國防戰略思維,若是出現嚴重偏差,流於一廂情願或自以為是,幾必導致災難性後果。如二次大戰前,法國軍方判斷德國裝甲部隊無法穿越邊境森林地帶進攻,新加坡英方守將,也認為馬來半島的叢林,是日軍難以克服的險阻,結果兩國也都為錯誤認知付出慘痛代價。這兩例都是足資警惕前車之鑒。 如今對岸極權統治一日不垮,台灣即一日生存於對方入侵併吞陰影下。然而時下不論軍方或社會人士的防禦思維,都似脫離現實頗遠,確是國家重大隱憂。 以社會人士而言,去年9月間即有一位碩士級人物黃子維投書報端,認為「決戰境外」已是台灣能力不能及,所以應該仿效當年伊拉克正規軍崩潰後,改以城鎮戰節節抵抗美軍前例,以準備「單兵作戰」,進行叢林戰和城鎮戰作為嚇阻中國進犯對策,因為他認為對方必將考慮到,必須付出「連美軍都無法避免的慘痛代價」,始能制伏台灣。 另一位社運知名人士簡錫堦,也是投書報章,主張所謂「非武裝國防」,或稱「非武裝攻民防衛」,一旦戰事結束國土被佔領,即啟動全面不合作不服從,癱瘓對方有效統治。他並認為此一備戰威力,是足以嚇阻中國妄動云云。 上述兩先生的防禦思維,說一句不客氣話,看來真令人頓足而歎。黃先生難道不知,本國子弟已被嬌慣成現代賈寶玉,平日已被「一家親」、「床尾和」之類言論,洗腦洗到敵我意識流失,如何能和強悍狂熱伊拉克戰事相比?一旦對方入侵成功佔據國土,又能有幾人保有戰鬥意志繼續拼鬥?對岸中國這一狀況應也是一清二楚,虛張聲勢嚇不倒人家。 簡先生的「非武裝國防」構想,只怕也是過於高估廣大國人的意志與勇氣,以及捍衛自由民主的決心。前此北市捷運發隨機殺人事件,即已造成社會人心惶惶,有人嚇到不敢搭捷運,甚至不敢出門。人心如此脆弱,又何能期盼在「武統」、「軍管」恐怖氣氛下,仍有人敢於不合作、不服從?到時即使真有這等性質運動醞釀,統治者逮捕幾位為首者,公開槍決示眾立威,不怕你廣大庶民不乖乖安份。 黃簡二位都不是無知村夫,居然都能提出上述近於天真,顯示的是國內廣大高級知識份子,似都未針對國安議題,多下一份苦功深入探索。社會人士如此,軍方的防禦方案,似也未見如何高明,而近於癡人說夢。 依據媒體報導,現今軍方的防禦指導原則,已從早先的「防衛固守,有效嚇阻」,蛻變為「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理由是鑒於台灣和對岸軍力持續失衡,乃不得不做此調整,說來也確有道理。 所謂「有效嚇阻」,基本精神是拒於境外,亦即軍方奉行已久的「拒敵於彼岸,擊敵於海上,毀敵於水際,殲敵於灘頭」戰術理念。如今既已力不從心,乃改為既已無法扼阻對方入侵登陸,即以都市大樓作為掩體,和敵軍糾纏作城鎮戰,期盼能將之殲滅,這也即是所謂「重層嚇阻」目的所在,也可名之為「水泥叢林的游擊戰」。 然而這一「重層嚇阻」,其構想基本上和上文所述,黃子維的「單兵作戰」無大差異,也必須同樣面對同一疑問,是即今天國軍的士氣和軍風軍紀,一旦對方登陸成功佔據國土,又有幾人能保有戰鬥意志奮戰到底?這也是恐須嚴肅面對冷酷現實,不是說幾句「戰至一兵一卒」,「含笑而死」漂亮話即能應付。 又據報導,軍方這一「重層嚇阻」構想,原是來自現任馮世寬部長,而他的靈感,又是來自多年老友,前副部長林中斌的「多重嚇阻」,以及現今這位三軍統帥任命他出任部長時,曾要求國軍重新調整軍事戰略,他即參照「多重嚇阻」,推出他的「重層嚇阻」云云。 很值得注意的是,馮世寬可能曾是優秀空軍將領,但他畢竟年事已高,思路似也不甚清晰,更不知是否稱得上是全方位戰略思想家。三軍統帥若倚靠他作為軍事智囊,恐多少冒有問道於盲危險。統帥要調整軍事戰略規劃戰守大計,或反不如約聘友邦深具軍事修養宿將,擔任顧問提供構想,更能令國人放心。 無論「有效嚇阻」或「重層嚇阻」,乃至所謂「單兵作戰」、「水泥叢林游擊戰」,基本上都仍是純守勢,消極挨打戰略思維,也脫不出死守的結果即是死這一鐵律的陰影。要真正維護所謂台海和平,唯一選擇即是維持強大反擊火力,更有決心必要時斷然先發制人,造成對方重大損失。惟其如此,才能有效嚇阻對方妄動。但不知今天當政者,果能有此見識有此魄力否?  
敏洪奎 2017-10-13
把人行道還給行人

把人行道還給行人

  本文所舉台北市政缺失,可謂均是多年積習沉痾所致。一概歸咎現任市長並不公平。但柯市長若能少談一些「一家親」,「床尾和」,少花時間於一日雙塔,雙城論壇以及和其他官員鬥嘴互嗆,而多關注市政本業柴米油鹽,市府各級人員想必能多一份警惕自律,少一份混日子等退休,螺絲能多少上緊一些。圖/北市府     多年前我常到紐約出差,均是投宿火車總站對面中型飯店,當時幾位客戶和當地本國朋友都曾警告我,入夜後不宜到附近時代廣場一帶,因為該地段夜間已淪為酒鬼、毒蟲、遊民和流鶯等類人物出沒地盤,外地人進入即有遇險可能。而他們所說也確屬事實。 但十數年前朱利安尼擔任紐約市長,即展現魄力,掃蕩整頓,將這一時代廣場清理乾淨,交還市民。依據近年曾去紐約朋友見告,廣場現已是治安良好耀眼景點。想來當時朱利安尼正值盛年,可能也心懷更進一步政治企圖。然而他在任時純然專心市政服務市民,並不放言高論多方討好,以期增強聲勢,整治時代廣場,也是他的經典政績表現。他離任後更被視為紐約歷來最佳市長之一,也正是古語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美國昔年另有一位我已忘記其名之洛杉磯市長,作風和朱市長大異甚趣。其人性好出訪世界各國,大談國際政治外交事務,以致被譏諷,「洛城是美國唯一有外交政策都市」。該市長如此熱衷於和本市無甚相干議題,有無認真處理市政,恐也是不問可知。洛城選出如此一位不務正業市長,也只能說當初選民沒能把眼睛擦亮。 如果此二人在台北市選市長,結果很可能是朱利安尼連任失敗黯然離去,該洛城市長則是輕鬆一再連任。因為依過去紀錄顯示,台北市民似不甚重視施政表現,而更傾倒於市長綜藝大哥式表演。此亦所以馬先生首任市長時,已顯出市府單位螺絲鬆馳,市民仍歡欣擁戴他連任。如今柯市長治下的台北市府,螺絲似也未見甚緊,他的民調滿意度依然亮麗,應也正是市民這一心態反映。 從市容就可以看出螺絲鬆弛 然而市民不重視市長施政表現,絕非現代國民應有心態,也必然助長市府各級人員能混即混風氣。本文即擬以三特寫鏡頭,點示出台北市府在柯市長領導下,螺絲確然不甚緊。 你若從台北市師大圖書館校區門前開始,沿和平東路朝新生南路方向走去,沿途會發現幾樁相當奇突,很不應該存在的現象,也都應能引發不少感慨。 首先映入你眼簾的,是公車「師大綜合大樓」站,候車亭看板展示的一幅堪稱奇觀「宗教廣告」。 該幅廣告所展現重心,是一位禿頂,下巴蓄有短鬚中年男性影像,上下另有「慧吉祥大活佛」、「觀世音菩薩之化身」、「嘎檔堪慶最大級活佛」字句,想來應是即指此人又另標出「中華國際嘎檔巴佛教協會」,並附有會址及聯絡電話號碼。(台灣真已堪稱佛教聖地。前此媒體報導有人自稱已成佛,現又出現最大級活佛,廣大信眾有福了) 你再前行數十步,來到和平東路一段141巷口,警察派出所前,又可看到巷內路邊,整齊排列約50輛警用摩托車,彷彿準備員警隨時集體出動執行任務。(但平日只見2、3員警同時駕車出勤,日常使用率應僅在5%上下) 你繼續前行約50步,即又見到位於12層高「七信大樓」一側,一所名為「谷墨商旅」,又稱「谷墨食飲」營利商家。同一家營業而有兩套名稱,不知是何用意。是否因某種原因,只能以餐飲名義,掩護旅社業務之實?(平日常見青年男女手托行李箱進出,看來都像似投宿旅客,不似純為到2樓用餐) 你再一路走向新生南路,可以看到青田街口交通號誌很有「秀逗」現象,常是由綠燈連閃多次「○」號再轉為紅燈。你繼續走在人行道上,也不時有摩托車迎面駛來,或由身後趕過,情況常都可以間不容髮形容,行人走在人行道,也不能享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本文以上所舉案例,雖然性質各異,卻也都指向今天台北市府,螺絲鬆弛現象仍很普遍,不是古裝祭孔,坐蓮花座之類花式表演所能掩飾。 特定廠商供應的有趣現象 以「慧吉祥大活佛」廣告而言,可稱是台北市政府之恥。公車處接受外界廣告,想來應有一套檢審機制,不合宜者即予拒絕,怎能容忍這等荒唐「宗教廣告」,引惹過往市民稱奇?多年前北市公車站牌以及車身,都曾刊載徵信社「抓猴」以及名醫治療痔瘡之類廣告,後也因各界有不良觀感而斷絕。現今出現大活佛廣告公車處何以未能記取教訓? 和平東路派出所擁有50輛上下巡邏摩托車,是明顯無此需要,不知何以不能靈活運用,將不必要者撥交市府其他有需要單位有效使用?數年前警方大安分局應付質疑,曾聲稱派出所人員編制是50人,所以要配備如許多輛摩托車以符規定云云。 然而警察局不是騎兵部隊,騎兵是需要不分官兵,人人有一匹坐騎。但派出所應不必不分內外勤,也不須顧及實際情況,而硬要依編制每人配備一輛摩托車。大安分局的解說,恐不甚容易令人信服。 谷墨商旅或稱谷墨食飲目下的營運實況,恐也很耐人尋味。前此該商家似曾因不符經營旅館業務被政府取締,因而停業一段時日。如今又似以商旅面目出現,原因又是何在?是已取得合法經營資格,是主管機構「嚴格取締」熱勁已退,重又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抑是另有微妙內情? 青田街口交通號誌有狀況,應也不是罕見特例。多年前我即曾發現北市新生南路,接近清真寺一帶,紅綠燈屢有異常現象,也曾向時任市府中級主管內親提及。現在熱心市民若能一查此類器材歷年採購,驗收作業是否正常,有無多由特定廠商供應,或會有很多有趣發現。 台北市政缺失均是多年積習沉痾所致 不久前台北市又宣佈,準備嚴格取締自行車行駛人行專用道,違者並處以罰款云云。這一「新政」,或不免令長年步行街路庶民搖頭暗歎。市府高官上下班或跑行程,例有專任司機駕公務車服侍,恐難以想像摩托車暴闖人行道,是遠比自行車更具心理威脅,更激起憤怒反感,也更可能造成嚴重傷害。或者也應再加一句,「也更有損台北都市形象」。 本文所舉台北市政缺失,可謂均是多年積習沉痾所致。一概歸咎現任市長並不公平。但柯市長若能少談一些「一家親」,「床尾和」,少花時間於一日雙塔,雙城論壇以及和其他官員鬥嘴互嗆,而多關注市政本業柴米油鹽,市府各級人員想必能多一份警惕自律,少一份混日子等退休,螺絲能多少上緊一些。 朱利安尼能將時代廣場整治成傲人景點,台北市民若要求柯市長至少禁絕摩托車任意暴走,把人行道整治完善,還給男女老幼廣大市民,應不算是強人所難,給他穿小鞋?
敏洪奎 2017-10-04
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

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

可能成為「未來佛」的當紅政客柯醫師這位新興政客,他之時常信口開河自炫淵博,是很有馬先生之風,似也曝露出他浮誇的一面。圖/資料照,北市府提供   台灣近年有一相當奇特現象,時常可見重量級政治人物不斷失言,發表明明不是事實觀點,或針對嚴肅議題提出欠缺主張。若推究其原因,前一類疏失應是強不知為知,一味想當然爾信口開河,意在炫示「淵博」所致,後者則恐是源於不假深思,導致認知謬誤,或說得較白是沒把功課作好,甚至是存有「權利即知識」傲慢心理,所說必然正確,不用多作思考。 人若經常失言,所顯示者至少是其人的輕率。台灣近年兩位領導人,馬先生和蔡小姐,以及7年甚至3年後,可能接班的當紅政客柯醫師,都很有經常失言紀錄,看在國人眼裡,恐不免暗暗稱奇而又不能無憂。對岸有云「大海航行靠舵手」。如果掌握全船安危舵手,或很有可能成為舵手人物時發奇論,乘客恐很難完全放心。 佛家有「往事佛,今世佛,來世佛」,或可俗稱為「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之說,意謂過去,現在和未來,各有一佛應世度化眾生。如今台灣有可能是馬蔡柯3人連續執政,合計任期長達悠悠24年,所以對國人而言,應也隱隱有「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之感受。而3人各擁虔誠信眾,更顯示其都多少具有「神格」。 不過話雖如此,政治究不同於宗教,再熱情的死忠信眾,也不宜一味「讚嘆師父,感恩師父」,而須對已然或可能掌握國柄政治人物,建立較切合實際冷靜認識。如此則至少可以避免飽嚐苦澀幻滅,而只能哀嚎「你欺騙了我的感情」。 檢視分析政治人物的失言,應是發掘其性格缺憾,甚至一窺其內心世界的良好破口。本文即聊舉數例,談論上述過去,現在以及帶有問號未來「三世佛」的失言,而期盼國人能不存浪漫憧憬,以務實心態看待這3位可能主宰台灣政局24年政治人物。或者這也正是民主社會成熟人民應有的健康心態。 以馬先生而言,他雖可謂以失言著稱,但如今他已不在位,政治影響力也已式微,原已無必要檢視他在任內時種種失言,然而有一無關緊要卻頗滑稽案例,似頗能顯現其人個性之奇異,多少值得作一回憶。 馬先生昔時所說,「我把你們當人看」,以及國家主權仍及於中國本土之論,若純然依據他的意識形態解讀,可謂都是很自然反應。然而他在2010年指稱足球不是東方人的運動,則很能令人大感不解,不知他並未被問到對足球運動看法,何以脫口說出這一與事實不符,也全無政治利益可圖之奇論。 要知在東方諸國,除台灣和菲律賓而外,足球都是極熱門運動,也有眾多東方足球員受聘加入歐洲著名球會,南韓和日本更有多次擊敗歐洲國家代表隊記錄,如何能說東方人不適宜踢足球? 馬先生可能對足壇動態很生疏。然而他未經詳查即發出這番議論,所顯示者恐即是他輕率的一面。台灣被他當政8年未出大事,可說亦云幸矣。 和馬先生相較,蔡小姐一路走來並無真正脫線發言之表現。然而她的若干不甚站得住腳論調,仍反映出她對歷史事件和社會現象,欠缺深切認知精確解讀。 前此她在一場「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活動,表示台灣也曾有迫害人權紀錄,所以「也應該學習德國的勇氣,來面對歷史」,意謂台灣和德國相同,都曾有過一股黑暗歷史,所以台灣人民也應該仿效德國人,認真反省,檢討和警惕。但蔡小姐此論,忽略掉兩國當年情況不同,台灣人民並不需要「面對歷史」懺悔。 要知當年希特勒早已在所著《我的奮鬥》一書,將他的種種邪惡企圖交代得一清二楚。德國人民明知他是何等角色,仍在1932年總統大選,給予他將近40%選票,隨後又在國會選舉讓納粹成為第一大黨。所以當年德國人民對納粹之得勢當政,無疑是從犯幫兇,其後也真需要反省懺悔,不要再捧出一個希特勒。 然而老蔣總統和國民黨在中國本土之得勢當政,在台灣之施行威權統治,人民都全無表達意見機會,當然也無連帶道德責任可言,又何須針對當年黑暗往史反省懺悔?蔡小姐的紀念日致詞,倒像是把純是受害者拉到「告解」窗口,不知她有否考慮及此? 另外一樁案例,是時下據云社會對軍人不夠尊敬,也有退役軍官宣稱要爭尊嚴。蔡小姐針對這一現象的建議,是鼓勵軍人多多穿軍服,「和家人、男朋友、女朋友到街上逛街」,因為「這就是軍人贏回尊嚴的第一步」云云。 蔡小姐對軍人這番建議,恐會很能予人以不食人間煙火之感。時至今日,應已少有人將逛街作為休閒活動,「中山北路行七擺」浪漫時代早已逝去。逛街之說,是否也多少顯示和真實社會脫節? 今天若說國人對軍人缺乏敬意,根源之所在,應是軍紀鬆弛、軍風敗壞,以及部分退役將領言行荒悖。而更重要的關鍵,則恐是軍方仍殘存僅僅忠於一黨一人遺風,彷彿所謂國軍不是國家、國人的軍隊,而仍是國民革命軍,亦即黨軍,以致不能博得廣大國人普遍愛戴。軍方若不能或不願針對積習沉疴痛下猛藥,則縱使軍人日夜都全副武裝,恐也建立不起多少尊嚴。蔡小姐是真看不出病根之所在? 從上述兩樁案例,似可以窺見蔡小姐個性中遇事不假深思,而又傾向自以為是之一面。蔡政府一年來施政陷於困境,這應也是原因之一。 談到可能成為「未來佛」的柯醫師這位新興政客,他之時常信口開河自炫淵博,是很有馬先生之風,似也曝露出他浮誇的一面。不久前他出訪印度歸來,所談有關甘地種種不正確議論,即不失為一良好例證。 柯醫師聲稱甘地是印度教徒,並「脫下西裝穿上苦行僧白袍,提倡非暴力」,並以「最簡單的方法改變印度」。但他所說,除去甘地提倡非暴力是事實,其他可謂全錯。 柯醫師沒認識清楚,甘地不是傳統印度教徒,而是歷史悠久「耆那」教信徒。他從南非歸來,也不是身穿西裝,既未穿自也談不上脫。他的那身衣著,更非什麼苦行僧白袍,而是習見印度男士一種常服。至於所謂改變印度,甘地確是達成印度獨立主要推手,甚至可說是精神領袖。但印度無可避免走向獨立,原也是20世紀大勢所趨,縱無甘地,最後也必然出現同一結果,貿然說他以一人之力改變了印度,也是未能深切了解當時歷史背景。 誠然,柯醫師有關甘地的想當然耳錯誤認知,也正如馬先生的足球論,都僅止是暴露其浮淺的一面,無須國人過於關切。然而他的「床頭吵,床尾和」之說,把台灣和中國現政權之間的重大矛盾看得過於輕鬆,卻很值得國人嚴肅正視。他若真把兩國基於理念價值的對立,想得一似夫妻賭氣爭吵,來日一旦真成為未來佛,恐很有可能在輕忽心態下把台灣斷送。國人可不警惕哉? 本文即同樣以夫妻爭執為喻試舉一例,作為本文結尾。 假定夫妻出現「床頭吵」是出於對家庭瑣事不同意見,則「床尾和」也不難。一句俏皮話或一個溫馨動作,都只能化解僵局。 但假如「床頭吵」的起因,是一方信仰基督教或佛教正派宗教,另一方則是信奉某種邪教,而又要對方也非皈依崇拜不可,而且威脅若不順從即家暴伺候。如此則除非另一方無條件投降,又能如何之「床尾和」?
敏洪奎 2017-09-27
我們不再崇拜英雄

我們不再崇拜英雄

  陳智雄(1916-1963),台灣屏東人,曾參加印尼獨立革命,印尼頒發給他榮譽國民頭銜,因參與台灣獨立運動成為無國籍者,遭到國民黨於日本誘捕後被處死。圖/維基百科,出處: 護國台灣神網站--20160304   台灣公民李明哲被對岸政權圈禁將近半年,日前出現在湖南法庭受審,其表現也一如世人所料,照稿朗讀一篇認罪供詞,等於承認被指控「顛覆國家政權」罪狀,隨即還押,聽候判決。 國人對這場認罪活劇,應不致大感意外。若有人原本期盼李明哲當庭能有剛烈不屈表現,或至少能作一番有利抗辯,而今看到電視,播放他俯首認罪實況,能不免有失望乃至失面子感覺。然而這種期盼純然不切實際奢望。誰能知道他面對長期幽禁這段時日,曾受到何等殘酷恐嚇折磨,以摧毀他的意志人格,乃至他若不乖乖配合演出,等待他的命運又會是什麼。李明哲終究只是李明哲,不是中古時代寧可接受火刑,也不向教會低頭的殉道者。誰又能期盼他不在無情壓力下崩潰屈服? 不過話雖如此,這位李明哲確也失去一個向邪惡帝國發出沉重一擊,而能名垂久遠寶貴良機。他若能把心一橫,當庭痛斥極權暴政,號召中國人民起義,「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推翻極權統治,則他當然可能被判死刑執行槍決,也可能被打入黑牢,再一如劉曉波「被罹癌」含冤而死。但他若真能如此,即不僅能鼓舞激勵台灣自由人民,也必能贏得對岸廣大人民尊敬懷念。他的片段遺言,甚至可能成為後世經常引用的名句。也真惜乎他未能掌握這一機會。 上述這一觀點,看在時下國人眼裡,恐必被視為純屬浪漫想像。時至今日,有誰願意?而你又能指望誰,去為信念和尊嚴付出生命代價。不僅如此,甚至也許有人認為,縱然是僅僅提出這一可能,都是對李明哲不公平。你如何能以國人普遍不能達到,也無人敢於要求別人達到的標準,去期盼於身陷羅網的李明哲? 確實莫說李明哲此人,今天台灣放言高論的所謂意見領袖,學運領袖之類人物,若也到對岸情治公安手上,怕不也一個個乖乖認罪討饒?所謂「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臨難毋茍免」等等理念,似也都被當前時髦主流思潮,排除在重要價值體系之外,不復受到原有尊崇信奉,而被社會正義、女性主義、婚姻平權等「進步」理念取代。今天你若對一位年輕世代談「臨難毋茍免」,或不免被投以異樣眼光,認為你需要接受精神治療。 然而即在並非很遙遠的過去年代,「臨難毋茍免」也仍是莊嚴價值,也由兩位視死如歸台灣人,以生命做出見證。 這兩位台灣人,一人是死於228事件的湯德章律師,一人是應在1950年代初期,拒不接受威權政府「招安」而被處決的陳智雄。 湯德章出事遇難,應是由於他參與協調處理228善後而被盯上,以致遭到逮捕,刑訊而最後處決。依據報導,他是先因不配合審訊遭到駭人聽聞毒打,其後被槍決時極力抗拒,不肯被遮住雙眼,也不願跪地就刑,最後遺言更是高呼「台灣人,萬歲」! 陳智雄其人,則應是原在海外從事獨立運動,被誘騙或綁架回台,又拒絕威權政府優渥招撫條件而被槍決,據傳也是臨刑拒下跪,而被打碎膝蓋骨或脛骨而死。 我對湯陳二人平生事蹟全無所知,也無法認定其是否屬實值得敬仰人物,本文以上所記,是純然得自簡短新聞報導。然而二人遇難時,所表現之「臨難毋茍免」、「視死如歸」,卻不能不令人聳然動容,我本人更曾聯想起太平天國名王石達開,被清吏凌遲處死時的神態自若。 如果今天國人都能保有湯陳二人勇敢剛毅遺風,又何致被對岸文攻武嚇欺壓到喪膽,在較正式場合即連「台灣」二字也不敢吐出口。受到百般凌辱,仍要繼續「釋出善意」?兩岸三地的極權幫閒幫凶,又怎敢張牙舞爪,動輒以「武統」恫嚇台灣人民? 為何儘管時代去今未遠,湯陳二人的勇敢剛毅,却已不能復見於今天年輕世代?原因所在,或是因為我們已不再崇拜英雄,或至少是不再崇拜傳統式的英雄。 今天在台灣就主流或應稱為時髦思潮而言,所謂和平與非暴力,已然成為至高價值,不容冒犯的政治正確。時下學者名流推崇的典範人物,自然也必是象徵和平與非暴力的甘地和曼德拉,乃至黑人民權鬥士金恩。有誰依然推崇傳統式歷史英雄,恐會被視為不可救藥落伍份子,甚至是帶有反動法西斯傾向人物。 也不知世間是否另有一個處境險惡一如台灣國家,其頂尖政治人物,乃至具備影響力有頭有臉社會人士,都在口口聲聲頌揚鼓吹「和平與非暴力」,以及更感性的「愛與非暴力」。 一旦面臨外敵入侵武統,久已被「和平與非暴力」、「愛與非暴力」徹底洗腦同化的台灣人民,不知尚能有多少抵抗意志。「臨難毋茍免」的境界,只怕是距今日國人更遙遠矣。 湯德章和陳智雄若能魂遊台灣,目賭今天國人的柔弱,不知心中該是何等滋味。
敏洪奎 2017-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