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洪奎相關文章

​兩個不甚健康現象

​兩個不甚健康現象

  「歧視」這一概念,應是源自美國社會的DISCRIMINATION一言,正確稱謂應是「差別待遇」才對。因為歧視只是一種心態,差別待遇始是見諸具體行動。但在此為顧及行文順暢,仍繼續使用歧視這一用語。圖/取材自pixabay   新政府黨政部門,不久前推出原非當務之急,又必然引發爭端所謂同性婚姻合法化議案。結果是不出所料,果然捅到蜂窩,惹起一場高度情緒化爭執對撞。其間正反雙方所舉各種論據,媒體已有詳盡報導,無須再作重複引述。 但有關同性婚姻這場大鳴大放,也顯現出兩樁和主題並無直接關聯,卻也很值得正視社會現象。其一是國人多慣於不求甚解,遇事往往不思考某一用語真正意義為何,或用於眼前特定事件是否得當。日前有同性婚姻運動人士,聲稱另立專法保障同婚即是「歧視」,而未受到認真質疑,即是這一現象範例之一。其二則是國內單一訴求壓力團體,已出現往往咬住其自以為是所謂「原則」絕不妥協,非要社會完全順從不可現象,甚至是理未必很直然而氣則很壯。上述堅持專法即是歧視,也即是一例證。本文即就這兩樁現象作一探討。 就第一現象而言,國人之慣於不多作思索,而輕易接受特定字句用語表面意義,乃至被有意或無意誤導,而產生直覺認同或排斥,也是其來有自,並不自今日始,也並非台灣社會所獨有。 遠在1940年代或更早的中國本土,社會即出現「進步」這一流行形如詞,時見所謂進步知識份子,進步青年等稱謂。若純從字面解讀「進步」代表開明和求訴求變,顯然具有正面意義,人若被冠以進步二字,或也不免洋洋自得。然而當時廣大國人似多未察覺,所謂進步正是親共的代名詞,惟有遇事即聲援共產黨,而和國民黨政府站在對立面,才會被封為進步人士或進步青年。當時又有多少人警覺到這「進步」二字的真正定義,更有幾人願意出面揭發其真像? 縱在已進入21世紀的今日台灣,國人這一習性似也依然存在。今天台灣社會出現不少流行說詞口號,多數國人縱未輕易望文生義,受到唬弄洗腦,恐也未能徹底突破障眼迷霧,而建立應有的正確認識。兩文在此即聊舉數例。 所謂「兩岸一家親」,聽來確是溫馨感人,誰要反對恐即是太無心肝。然則所謂一家親是和誰親,是和被壓迫的中國人民親,抑是和對岸統治集團政學幹部麻吉麻吉你兄我弟? 「逢中必反」則聽來真是嚴厲譴責,彷彿是失去理智,被仇恨衝昏頭腦。然而被指控團體或個人,縱使確是敢反,所反對象是否也僅限於對岸意在併吞台灣的統治者,而不是中國這個國家,或中國被壓迫的人民? 「撕裂族群」也是極嚴厲指控,彷彿大有導致內亂,動搖國本之虞。然而一應去黨國化,追求所謂「轉型正義」措施,是否被影射族群廣大庶民,都普遍存有事不關己之感而淡然處之,而感受到痛徹心肺者,只有既得利益肥貓之流,以及黃復興旗下少數遺老遺少心態人物? 前文所舉同性婚姻運動人士使用到「歧視」一詞,其背後當然並不隱含晦暗政治算計,充其量也僅只顯示其固執己見,「寧為玉碎」而已。但因是否事涉歧視,已是爭論焦點所聚,究竟何謂歧視,如何才構成歧視,似也大有討論之必要。 「歧視」這一概念,應是源自美國社會的DISCRIMINATION一言,正確稱謂應是「差別待遇」才對。因為歧視只是一種心態,差別待遇始是見諸具體行動。但在此為顧及行文順暢,仍繼續使用歧視這一用語。 談到歧視,所謂歧視的先決條件,應是必須明顯存有惡意的差別對待,才能稱為歧視。如南非之種族隔離制度,如美國南方之限制黑人自由人權法令,乃至中國之將部份國民畫為所謂黑五類,皆屬無可否認之歧視。 然而若是並未隱含惡意,而純然是基於實際考量的差別待遇,如美國法律規定本國出生公民始能擔任總統,如台灣現行憲法限制年滿40,始可擔任正副總統,皆都難以名之為歧視。又如警政單位錄取警員,若有體重上限規定,或夜總會錄用脫衣舞孃有年齡限制,也皆不能汙名化成為歧視胖子或熟女。所以歧視這一用語,也不能無限制任意使用。 因應特殊情況,為滿足特定族群訴求而制定專法,若並未隱含惡意,恐不能稱為歧視。別人若並無排斥之意,而你卻硬指為歧視,毋乃太不近情理。 我本人前此曾在民報網站發表「不要被洪主席撿了去」一文,內中提及一樁虛擬案例,略謂假定台灣信奉伊斯蘭教族群,不斷要求將其傳統一夫多妻制合法化,而政府也準備另立專法配合。如此則該等伊斯蘭教徒,實際已達到訴求目的,若仍口口聲聲指稱專法即是歧視迫害,而非要改掉既有法律,讓一夫多妻制和一夫一妻制同樣適用於全體國民即不罷休,則是否太過於鑽牛角尖,予人以不可理喻之感?所謂同性婚姻另立專法即是歧視,是否也會同樣予人以不良觀感,而對具有充份正當性的平權運動反而有害無益? 至於前文所撰另一社會現象,亦即國內單一訴求壓力團體所表現的堅持自以為是原則,絕不妥協風格,應也是源自美國。本文即在此舉一多年前發生在美國荒謬案例,以作為國人之警惕。所謂先進國家,也並非事事都足堪彷效。國內自以為時髦激烈社運份子,或也應引為鑑戒。 事緣當年1990年代,紐約市府為解除市民走在街頭內急,而又無處可供方便之苦,曾準備設置多處「小亭」,即英文所謂KIOSK式小型流動廁所。這一構想本來原是功德無量,不意卻遭到激進殘障權益人物抵制。原來該等「小亭」式廁所內部直徑僅5英呎,適合放置於人行道旁側,然而不能適應輪椅使用者進出,所以即有自命為維護殘障權益人物,指稱設置這等規格流動廁所,即是歧視殘障國民。 然而在紐約市人行道上,確實無法效置容許輪椅進出規格流動廁所,而不致妨礙行人往來。當時政府為求解套,也曾準備在各「小亭」式廁所在近大樓或餐館,再另設可供輪椅進出流動廁所,但也被該等激進份子堅持拒絕,聲稱若要設置街頭流動廁所,都必須是能讓所有使用者都能使用,另設供殘障人士使用廁所也是歧視。最後該一原始構想大概也是無疾而終,殘障與非殘障市民,都依然沒有流動廁所以供方便。 這場紐約市流動廁所之爭,本文僅止約略介紹如上,但也已可就此領教到彼邦所謂社運人士之如何沉醉於抗爭而不可理喻。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該等殘障權益激進份子,本身也並非殘障者,而更近似另一類型的社會邊緣人,而真正的殘障者,更不知有幾人認同這種「寧為玉碎」,全然意氣用事抗爭? 國人是否也會很好奇,大聲疾呼另立專法即是歧視的人物,是確實在反映廣大男男女女同性戀者心聲,抑是僅能代表他們自己?廣大同性戀者,又是否確實在意專法或不專法,或設立專法即是歧視排斥? 國人或也可進一步問問,所謂工運代表之悲憤抗爭之絕食抗議,是真能代表表廣大勞工,抑是也只能代表他們自己?真正的廣大勞工,又是不是真在意幾例幾休,或是反而希望能少休假多加班,以期能多賺些收入? 本文開端所述兩樁社會現象,亦即國人之習於望文生義,輕易蒙受欺瞞,以及單一訴求壓力團體之非理性傾向,雖尚不致釀成大害,應也值得正視警惕。
敏洪奎 2016-12-24
不要被洪主席撿了去

不要被洪主席撿了去

  讓愛不再逝去為婚姻平權站出來音樂會。圖/本報資料照,張良一攝 過去常有人動輒說撕裂社會,其實多是危言聳聽,意在要脅國人而已。但近來冒出同性婚姻合法化議題,卻已真有撕裂社會之勢。廣大國人目睹這場風波,驚歎之餘,或也應提出幾項關鍵疑問。如新政府立足猶未穩,有何必要遽然拋出這一議題?如台灣社會有無必要一味追隨國外風尚,外國社會出現何種時髦訴求,台灣也即須跟進?如國家面臨重大價值爭議,主流社會是否有權堅持某種底線?本文即就此三點做一檢視。 新政府上台未幾,黨政部門即忙不迭推出若干非當務之急,又極易激起反感反彈所謂「新政」。除去已成燙手山芋同性婚姻之外,日來已浮上檯面者,尚有東南亞七國外語列為國小必選之議,以及醞釀中所謂性別友善廁所等措置。此外廢除死刑和吸毒除罪,應也已是蓄勢待發,或至少「當今」已明確表態,屆時黨政部門自也必然全力推動,管你人民觀感如何。 新政府這一連串表現,活像餐館顧客剛一落座,服務人員不詢問來客喜好,或有無人不吃牛肉或羊肉,廚房即端出一道道重口味名菜,看得眾客人面面相覷。若真有餐館以這種方式待客,恐不是招徠生意之道。 現下台灣社會正是百廢待舉,百弊待除。新政府不去先狠狠處理幾樁人民恨到牙癢癢積弊,至少讓國人產生沒白選你們的欣慰感,而硬要推出一系列不具急迫性,又必然挑動社會紛爭新政,原因所在,或應追溯到該民進黨的基因。 要知當年民進黨是以反抗威權統治起家,所反者除外來政權對台灣人的不公平而外,黨內知識階層對威權政府之壓制人權、開放、包容、多元等文明價值,更尤其有沉痛感受,而這一感受也一直傳承至今,以致所有訴求,只要涉及該等價值,即對黨內知識菁英產生難以抗拒吸引力,視之為長遠以來理念的象徵。新政府核心人士對上述諸議題情有獨鍾,似應可從這一心理解讀。 但儘管各該人權、開放、包容、多元等等都屬良好理念,若在推動時操之過急,甚至發揮過頭,即恐不是明智或成熟表現。牛排確是上佳滋補食物,但若任意大口吞嚥,則可能有噎死危險。若是連吃三客,也可能導致消化不良。 台灣終究是傳統價值色彩濃厚社會。即使所謂年輕世代,也未必是一如某一些人士一廂情願想像的一面倒。民調數據顯現的勢均力敵,恐更不足以反映真正的廣大民意。如果有人探問從南到北草根庶民對男男婚或女女婚有何看法?普遍反應很可能就是「夭壽噯」,不甚可能是「在愛之前,大家都是平等的,我是林秀珠或我是陳水木,我支持婚姻平權」。你可能看不起林秀珠和陳水木,但不要忘記,他們手上也各有一張選票。 針對所謂婚姻平權,已有人發出「難道要逼我們走向國民黨嗎?」呼號。儘管到今天為止,也僅只有一人發出這一問,恐怕這也是一起不容忽視的警號。江山得來不易,林秀珠陳水木的手中一票,不要被洪秀柱撿了去。 讓愛不再逝去為婚姻平權站出來音樂會。圖/本報資料照,張良一攝 另外一個現象是,長久以來,國人慣於認為所謂新進國家如何如何,台灣社會也必須順應跟進,才算符合世界潮流,而未考慮到歐美國家某些理念訴求,即使在其本國也仍是重大社會爭議不說,也是各有其歷史根源社會背景,台灣沒有必要亦步亦趨事事追隨仿效。「遵古炮製」未必能煎出良藥,「遵古炮製」有時也徒然暴露其膚淺。日來同性婚姻集團展示的激情與悲情演出應即可視為範例之一。 歐美國家的同性平權運動,其所表現的悲憤加悲壯,大有「起來,不願意作奴隸的人們」之慨,確是其來有自,並非純然作秀表演。事緣長久以來,同性戀在西方即受到排斥迫害,法律列為犯罪,宗教也幾視同異端。英國文學家王爾德因同性戀被判罪服刑,是不少國人熟知案例。甚至直到上世紀中期,美國政府官員乃至好萊塢影星等名流,仍須對自身同性戀身份極加保密,否則大有可能一夕間身敗名裂。所以在西方社會,同性戀族群爭取權益時流現的激情,毋寧是相當自然反應。 但中國自古以來,並未見有嚴重歧視排斥同性戀跡象。如史書所載,皇帝和男性伴侶之間所謂斷袖分挑之類親暱關係,史家也不過視為趣聞,是帝王的特殊癖好而已,並不歸類為荒淫敗德行徑。古典文學作品如《聊齋誌異》或《儒林外史》,更是將書中人物的同性戀當作常事甚至雅事處理。似此足可具見往昔中國社會對此一性向的寬容態度,而在現代台灣,藝文界和演藝界,都頗有幾位知名人物是同性戀者,也未見期受到社會排擠,孤立的悲慘個案,恐不足以反映整體社會的態度。 所以,台灣的同性平權運動成員,實在大可不必表現得一如歐美同道之激越,以免突然予人以「為賦新辭強說愁」刻意表演之感,也避免被不同陣營順勢妖魔化,冠以不可理喻狂熱份子頭銜。 圖/本報資料照,張良一攝 最後要一談的是前文所舉,一旦面臨重大價值爭議,主流社會是否有權堅持某種底線? 任何文明社會,都必有其一定社會規範,亦即必有不容逾越倫常底線。而這種底線之或嚴或寬,也往往反映社會之開化開明程度。 固然過於嚴酷社會規範,能製造肅殺氣氛扼殺自由,但文明社會也不能不保有若干未必真有道理,仍屬多數人民共識的倫常底線,始足以言社會安定和諧。 舉例而言,台灣也存有人數雖不多,但也堪稱少數族群的伊斯蘭教信徒。如所周知,伊斯蘭教有每日朝拜五次,守齋戒月宗教規律,乃至婦女須批頭紗甚至穿罩袍特意傳統。然而儘管這種種皆都不符合台灣主流社會,政府也不可橫加干預取締,因為事屬人民自由人權,不能濫行限制。 然而,若干中東伊斯蘭國度,乃是存有一夫多妻制度,據云也是教規所允許。但國內伊斯蘭教徒,若要將這一制度也引來台灣,要求國家立法承認一夫多妻制,以便其家庭所有妻屬皆都享有合法配偶權益,則這一要求即已明顯違背台灣既存社會規範,衝擊到台灣主流社會價值底線,所以主流社會是有充份理由,守住基於多數人民共識底線,拒絕接受這一要求。 針對假想中伊斯蘭教徒這一承認一夫多妻訴求,惟一能合情合理解套方案,恐即是另立專法,僅止允許伊斯蘭教徒適用一夫多妻體制。如此則可稱是兩全其美。伊斯蘭教徒實際已達到其訴求目標,非伊斯蘭教國民則可無須生活在允許一夫多妻法律下。如則則堪稱雙贏結局,若有部份伊斯蘭教徒仍不滿意,恐就只能說已被意識形態沖昏頭。 要知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實行的正是一國兩制,亦即信奉伊斯蘭教者允許一夫多妻,非伊斯蘭教者只能一夫一妻。但就這一議題而言,該國的馬來族裔和華族人民,也未聞哪一方聲稱是受到歧視排斥,而要求非要全國一致實施一夫多妻制或一夫一妻制不可。 國內這場同性婚姻合法化紛爭,原也並非你死我活的所謂敵我矛盾,不須如毛澤東所引,林黛玉所說,「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不知文本以上所論和所舉案例,能為針鋒相對雙方略降火氣否?
敏洪奎 2016-12-15
可能致命的症候群

可能致命的症候群

  這是中國人的中國,包括台灣,包括南海「九段線」的領土,一點都不能少。截圖取自:微博社群,圖片發表人署名Rumor   近年以來,所謂兩岸關係在不少國人眼裡,似真有如珍貴瓷器,要小心翼翼捧牢以防跌碎,彷彿能擁有眼前看似平穩兩岸關係,即可從此高枕無憂。前此南海爆發主權爭議,泛統派時論提警告不能貿然選邊,以免損及兩岸關係,日前川菜通話,該等泛統派又指稱是妄動觸犯中國,可能導致兩岸關係再度緊繃,可謂皆都是在挑弄國人這一鴕鳥心態,挑撥國人相信現政府是在莽撞破壞兩岸關係。 兩岸關係 實已無異於對方控制在手? 泛統派固然奉所謂兩岸關係如神聖圖騰,也極力誘迫國人一同參拜,本土陣營人士也多囿於這一考量,而每每自縛手腳,不敢有大作為。形同虛設的福建省府現任主席張景森,前此曾表示礙於兩岸關係因素,不宜斷然修憲廢掉該省,即是這一心態典範例證之一。張主席這番話,也頗能顯現遠在北京的統治者,已很能藉由國人的兩岸關係症候群,隱隱發揮對台灣社會動向的實質牽制能力。台灣也似已略具特區雛形。 就此而言,所謂兩岸關係,實已無異於對方控制在手,用以要脅勒索台灣的肉票,加速促進台灣特區化的利器。 但縱使今天確實事已至此,台灣命運已定,一如日昨中國《環球時報》所稱,「已將台灣島牢牢攬入懷中」,國人也該認真檢視一下,所謂兩岸關係到底是何涵意?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又有無可能發展出長遠而穩定的台海和平?以及若依目前趨勢走下去,又是否必然導向特區化和終極併吞?此所謂縱使真要死,至少也要死個明白。何況台灣也尚未註定非此不可,活更需要活得明白,才不致原本又不必死反而糊裡糊塗送命。 首先,談到所謂兩岸關係的基礎,不論國人是否體認到,或是否雖也體認到卻不好意思承認,台灣和中國的所謂兩岸關係,一路來是建立在台方永遠逆來順受,忍氣吞聲的可恥可哀基礎上。這一層屈辱關係,若以黑道角頭之於鄰里清貧少女做為比喻,應是相當貼切。 兩岸關係 像黑道角頭與少女 黑道角頭路遇清貧少女,經常言語騷擾要脅,不久又進而毛手毛腳,少女都只能低首不語,甚至要側臉微笑,以示「釋出善意」。若是拉下臉出聲申斥,甚至甩以耳光,即被他指為破壞和諧關係。 黑道角頭到處宣揚「她是我的女人」,少女也只能沉默以對。若是開口否認,即會反被怕事地方人士打成麻煩製造者。而地方人士不敢主持公道,自也是懾於角頭淫威。 黑道角頭又四處放話,聲稱少女若參加鄉里喜慶等活動,也必須以他的小妾身份出席。少女除非是足不出戶,百般不願也只有屈從這一屈辱要求,否則即又受到怕事地方人士排拒。 少女如果一路吞忍,不敢積極反抗,久之鄰里欽也也即習慣視她為角頭的女人,而角頭本人也愈來愈肆無忌憚,愈來愈不難達到其終極目的。 上述這一虛擬的角頭和少女案例,應是可以顯示出現下所謂兩岸關係的本質,這也即是赤裸裸的現實。至於今後能否多少扭轉這一局面,則自然須視國人能否凝聚足夠骨氣和勇氣,以捍衛國家尊嚴與權益而定。 接下去的一項疑問是,台灣如此忍氣吞聲,努力維護這一不對等也不光彩的兩岸關係,又能否從而得出長遠而穩定的台海和平?倘依據近年兩位最高階層人物說法,似是大有可能前景。 馬先生曾宣稱,「永續和平不再是不可企及的目標」。蔡小姐也曾在一次台商商餐場合,提及她維持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的決心,「沒有絲毫改變」,說來也是對之大有把握。然則今後台海是否即很可能是一片祥和,彷彿一千至福年即將降臨?答案不幸恐怕是未必。 馬蔡二人,都似是不甚知道江湖險惡書生型人物,或也未能體認到,和平與否,不是弱勢一方所能決定或所能求得。普廷要和平,烏克蘭才能享有和平。普廷若是不想要和平,任憑你烏克蘭如何以小事大哀求和平,最後也只能在挺身抵抗和併吞國間二選一。 前文所舉黑道角頭,其終極目標是佔有少女身體。少女一日不肯失身,兩人間的緊張關係也即不會消失,也沒有長遠而穩定的和平關係可言。台灣和中國間的所謂兩岸關係也正與此相彷。馬蔡二人若非連此也不知,恐就真不免令人懷疑,都是在刻意隱瞞真相敷衍國人,沒有勇氣說出冷酷事實。 把目前兩岸關係當珍貴瓷器般呵護 台灣被特區化是不可避免命運 如果台灣仍照目前趨勢走下去,國人仍把目前可恥可哀的所謂兩岸關係,奉為珍貴瓷器當作護身符,則「特區化」和「終極併吞」恐是不可避免的命運。 如果國人不分朝野藍綠,也不分菁英學者或廣大庶民,大家普遍把所謂兩岸關係奉為至高無上政治正確,則更有誰人能有堅強意志,遭到對方打壓欺凌乃至侵門踏戶時,而能挺身捍衛自身權益國家尊嚴?即使真能有人有此傻勁,只怕也會被指責為不識大體,不以大局為重。 如果縱使身為國君,64屠城紀念日發表感言,都得小心翼翼先說一句「我不是要指指點點」,以免觸犯上國,傷害到兩岸關係,你又怎能責怪網球女將謝淑薇,沒能在支那搭檔公然出言貶損台灣時,賞她一記耳光,或是小藝人周子瑜並未受到暴力威脅,也公然低聲下氣「向人民放心」? 如果「不吃眼前虧」、「不能不低頭」,乃至「反正惹他不起」,都已凝為國人普遍共識,甚至已滲入國人意識深處,腦裡只有「兩岸關係」四字真言,特區化和終極併吞恐也都不在遠。失去抵抗意志的人民,又何能抗拒鋪天蓋地的超限戰? 川蔡通話交談幾句本非大事,少數國人意志惴惴不安,惟恐其傷及所謂兩岸關係,而惹來不測之禍。由此具見至少部份國人「兩岸關係症候群」病情已深。台灣人民若不能迷途知返,改以較健康較理智心態,面對所謂兩岸關係,只怕想長遠維持自由民主社會於不墜也難。
敏洪奎 2016-12-09
一窺國爸爸真實面目

一窺國爸爸真實面目

  國人至今猶隱隱抱有這一現象,原因所在,不外長久以來飽受黨化教條洗腦,被貼在神壇前,「推翻五千年帝制,創建民國」那道符籙所欺所鎮攝,以致失去從不同角度評估其人能力。 圖/取材自網路 民報合成   日前習近平在紀念大會宣稱,中國共產黨才是孫文最正統繼承者。消息傳來,國民黨各巨頭雖不敢正面頂撞總書記,也不得不各自發表一段東拉西扯談話,強爭正統繼承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廣大國人對這場國共紛爭,反應可謂十分冷淡,既未對總書記搶「國父」表現憤慨,也未有人出面聲援各巨頭,顯見該「國父」在國人心目中並未佔有重要地位,而大有「誰要誰就拿走」之慨。 就此而觀,國人之仍然一如馬先生以「鐵粉」自居,沉迷於孫文神話者已不多,制式黨國思維正在迅速消失,不失為可喜現象。然而在別一方面,該孫文肖像依然高掛各級政府機關大廳,即令以敢衝撞某新起政黨,也未見積極要求扯下來移走,學界人士也殊少能秉春秋之筆,嚴格檢視批判其人言行。這一現象,又似在顯示多數國人,縱不把他奉為摸不得、碰不得所謂「歷史偉人」,也仍視他為一位正面人物。 國人至今猶隱隱抱有這一現象,原因所在,不外長久以來飽受黨化教條洗腦,被貼在神壇前,「推翻五千年帝制,創建民國」那道符籙所欺所鎮攝,以致失去從不同角度評估其人能力。 不僅如此,近年來制式史觀又另加貼兩道符籙,宣稱促成台灣「光復」,以及台灣今天能出現自由民主社會,也皆是其人豐功偉績表現,國人必須感恩懷德。馬先生即謂沒有「國父」革命,即沒有中華民國誕生,其後也不會有台灣「光復」,以及台灣今天的民主、自由與繁榮。他的這番說詞,即是這套理論最明確闡釋。 然而上述幾道符籙,立論都大有問題,國人真不可不察。 首先,當年推翻帝制,是否明智抉擇,恐即需要冷靜檢視。換而言之,當初若是採取君主憲制,於國於民是否更好?貿然推翻帝制,是否反而開啟了災難之盒? 推翻帝制創建民國 結果是正面還是負面? 觀乎帝制自解後,繼起的北洋、國民黨和共產黨,可謂一個比一個惡質。乃至政權轉到毛澤東手裡,更直接間接害死至少6000萬人民,當初若不是趕時髦,硬要進行孫文後來誇稱的「必有非常之破壞」,是否凡此一切均可以不致發生?職是之故,即使孫文確是領導創建民國,他這一番貢獻究是正面或負面,恐仍是一個大問號。 其次,即令所謂「國父創建民國」,也是站不住腳說辭。要知當年所謂首義的武昌兵變,主導發難人物都非孫文旗下徒眾,甚至和他也無甚關係,又何能把功勞算到他頭上?不過這一謊言已被不少學者史家揭破,在此也不必多敘。不妨一提的倒是,孫文所謂10次起義,他所發動參預者,多是當時所稱會黨人物,亦即社會底層幫派份子,而不是理想主義熱血青年。在此一點,他恐是連蘇共或中共初創時的水準都不如。 至於上文所引馬先生的三段論,亦即沒有該國父,即沒有中華民國,沒有台灣「光復」,以及台灣今天的民主自由與繁榮,這三者之間恐也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在此姑不論台灣之「光復」對台灣人民是福是禍,且問何以見得沒有孫文革命,即不可能出現中華民國,以及該中華民國又何以能託美國擊敗日本之福,順勢接收台灣,而該台灣也不能發展為民主、自由與繁榮國家?馬先生這套三段論,似很能令人聯想起「公雞啼叫,所以太陽才能升起」這種高見。 揭除掉上述這幾道符籙,國人才能去除殘餘敬畏之感,而能有勇氣正視真正的孫文,而發現即令他的人品也大有可議之處。多年來台灣人民被騙被迫稱他為國父,也是窩囊之至。 孫文拋棄髮妻,改娶老友之女宋慶齡,乃屬典型不倫之戀,有損私德,我本人前此在民報網站發表「老蔣更應去孫」一文曾已提及。他割據廣東建立小朝廷,又任命兒子孫科出任廣州市長,似不甚符合所吹噓「天下為公」胸懷,也開啟了其後當權者濫用外戚親貴先河,以致美國人戲稱蔣孔宋集團是ORGANIZED ORGANIZATION,亦即「生殖器官構成的組織」,國人恐也不免連帶感覺面上無光。 以俄為師 引進極權主義 孫文一生所造最大禍害,應是他晚年皆離自己前此一應所學所述,而選擇和列寧蘇共合流,如他自己所說「以俄為師」,將極權主義引入國民黨,進而毒化整個中國。 當年俄國列寧集團奪得政權,初試啼聲,其血腥恐怖本質即已震驚文明世界,即連原本對該新政府政權猶抱希望的威爾遜總統,也恍然覺醒而承認「世界一大禍害已然成形」。然而隱然以「先知先覺」自命的孫文,卻仍在大吹大捧該赤色帝國。他自書條幅聲稱「今後之革命非以俄為師斷無成就」,也在演講中貶損歐美民主社會而頌揚蘇共,「法美共和國皆舊式的,今日唯俄國為新式的」,所以「吾人今日當造成一最新式的共和國」,亦即要造成一列寧統治下的俄式共和國。 如今孫文這一遺願,已由中共代為完成。所以習近平所稱共產黨才是孫文最正統繼承者之說,也並非全無道理,國人似也不宜以人廢言,視之為意圖篡奪正統。 民有民治民享 其實是黨有黨治黨享 孫文的軍政、訓政以制憲的理念,原本即有濃厚威權色彩,將人民視為鎮壓恫嚇和強制洗腦對象。他的威權思維,讓他請到蘇聯特務鮑魯廷即如獲至寶,而協助他進行「黨化公務員」、「黨化司法」、「黨化軍隊」、「黨化教育」等一連串黨化運動。 聖經有謂上帝依其自身形貌造人,列寧則是透過鮑特務,以蘇共形象改造國民黨,進而禍延全國,導致原已粗具民主憲政雛形,也有希望發展出民主憲政體制的中國,即使仍在國民黨政府統治時代,也早已現出列寧式一黨掌政極權色彩。時至今日更也只有期盼在遙遠未來,才能出現自由民主人權曙光。 孫文奢言所謂「民有、民治、民享」,為中國人畫大餅。然而在他直接間接影響所及的中國本土,以及未去威權統治的台灣,卻是只能出現「黨有、黨治、黨享」。此即他留給中國本土以及台灣人民的遺傳。 孫文讚屠夫列寧「亙古如生,永懷賢哲」 1924年初列寧久病後去世。彼時文明社會有識之士,均已視他為狂熱獨裁者血腥屠夫,惟有孫文有發言祭文致哀,對其人頌揚備至,有「茫茫五洲,芸芸眾生,孰為先覺,以福齊民」,「建此新國,躋我大同」,「亙古如生,永懷賢哲」等不堪字句,稱得上是如梁啟超形容國民黨所說,「已被共產黨攫取魂魄」。(該篇祭詞全文可見於張其昀主編《國父全書》,如今國人讀來,只怕不反胃也難) 現下台灣2300萬自由人民,共所享受該國父遺澤遺愛,一是承他愛護縱容而終成氣候的中國共產黨,現下正以千多枚飛彈鎖定台灣,其二是威權時代雖已逝去,「訓政時期」氣息仍難消除,即連區區歌詞,如「三民主義,吾黨所宗」,如「怒潮澎湃,黨旗飛舞」,乃至「中國童子軍,童子軍,童子軍,我們是三民主義的少年兵」,都似恍若附骨之疽,難以去除,真是何其窩囊之至。 時至今日,似仍有不少國人,依舊視該孫文為正面人物,或至少也是中性人物。國內學者史家,乃至一般知識青年,是否也該在大力撻伐老蔣統之餘,也能努力揭去孫像神壇前方一道道護衛符籙,讓國人尤其是年輕世代,能有勇氣一窺這位國爸爸真實面目?
敏洪奎 2016-12-01
感慨話退將

感慨話退將

  陸軍官校校歌。圖/取材自陸軍官校官網 近日台北有立委建議修改陸官校歌詞句,北京有孫文150歲冥誕紀念會。兩者本來並無關聯,國內部份退役將領涉及兩事件的言行表現,卻大有耐人深思之處。 立委所提議,僅只是更易一字,把「黨旗飛舞」改成「國旗飛舞」,以去除校歌過於明顯黨味。不意退將卻高度情緒化反彈,即連「一命償一命」狠話都丟出來。後一案例,是中國官方所舉辦紀念大會,台方退將不獨結夥參加,正坐聆聽習總書記致詞,宣稱共產黨才是孫文最正統繼承者,會場演奏中國現行國歌時也隨眾起立,真似自家也已是人民共和國公民,正在參加中央政府盛典。 各退將在兩起事件的表現,雖皆招致國人非議聲討,所反映象徵意義則各有不同。校歌事件所顯示,是嗆聲退將頭腦僵化,和主流社會處於對立的內心世界;後一案例,則是顯現出與會退將軍人氣節蕩然不說,甚至也不知,或故作不知自己正在被人當作猴子耍。本文即就此二事例做一檢視。 因有人建議,「微調」歌詞發飆退將,分明不清楚陸官校歌不是某一部份人私產,別人摸不得、碰不得,而是國家體制的一環,要存、要改、要廢,國人皆有資格發言。退將縱聽來不能認同,也大可平心靜氣舉出理由反對。其所以一觸即跳應是黨性過於堅強,「敵我意識」強烈,太容易把不順耳聲音一律劃歸敵我矛盾對待。 很有趣的一項疑問是,假定今天仍是馬先生在位當政,建議修改校歌之人是國民黨籍立委,則退將是否也會現出同等激烈反感、反彈? 退將似也未體會到,所謂去威權化、去黨國化,已是社會主流民意所向,並非某一政黨的政綱政策。退將情緒性反對修改校歌,顯現的心態是自外於主流社會,彷彿和廣大國人生活在互不相屬平行世界,而形同一理念的國中之國。 國人真不能不希望,抱有上述這種心態軍職人員,無論在現役或退役將校都是絕對少數。任何國家其軍中存有另一國中之國,都絕非國家之福,萬不能掉以輕心,更不能諱疾忌醫視而不見。 至於退將結夥參加中國官方紀念孫文冥誕,其不妥之處應是屬於道德層次而非法律層次。所以林全貿然指稱違背國家忠誠,其說未必很站得住腳。反之泛統派陣營立稱退將並未違法,則反而不無道理,因為卻難指證其行為是違反了哪條國法。 北京的孫文150歲冥誕紀念會。圖/中央社資料照 要知台灣和中國現下雖互不承認,兩國也並未處於開戰狀態,所以中國也只能算是敵意國家或潛在國家,不能逕稱是敵國。人民不論其身份為何,在未被政府禁止時出訪潛在敵國,也很難稱為違背忠誠。退將退役後其身份也即與一般人民無異。政府既早已開放人民前往對岸,如此則真不知退將參訪中國,乃至參加對方官式活動,是犯下何種現行法令,將來若再有類似行為,又何以必須加以懲處? 退將參加對方孫文紀念會,雖是給習近平捧了場,終無實際叛國賣國舉動。林全所指示停止退休俸追回勳章,於法於理都欠妥。何況,將來即使訂出懲處條例,現政府又有無膽量對重量級退將,如號稱某黨精神領袖某將軍開刀?如不敢則豈不又是畫虎不成,徒招國人訕笑? 以上所論,是純就法律角度考量。若從另一角度,即所謂氣節觀點評論,退將行徑就是自我作賤有損軍譽,若能有法令褫奪軍籍,都不能算過份。 何謂氣節?恐需有學問人士才能下一精準定義。然而就一般芸芸大眾如我本人所理解,氣節的表現,即是不論形勢如何演變,依然始終如一,忠於所屬陣營,守住一貫立場,如古語所謂「不以盛衰易節」,不能看到人家「崛起」即換上一副面孔。若再進而言之,則即令是象徵性的歸順納降,都該屬有損氣節。國人論斷退將出席該紀念會,似應就此層次考量。 歐美狩獵高手常將獵得動物頭顱製成標本,懸置於壁以驕其親友。如今眾退將列席紀念會捧場,習總書記也可此向人民誇示,「你們看看,蔣某人的徒子徒孫,都在台下乖乖聽我演講」。退將甘願扮演活標本角色,不是自我作賤而何? 「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談話。 圖/中央社資料照 老蔣總統生前常把氣節二字掛在嘴上。退將不恥於淪為活標本,也可謂是在丟老校長的臉。真正有氣節有骨氣黃埔子弟,不知是對此有何觀感? 該等退將覥顏出席對岸舉辦紀念會,乃至和對方退將球敘聯歡,儼然你兄我弟,從不敢為當年被俘黃埔學長所受公道待遇,說上半句話申冤,似也顯示出其道德之麻痺。 國人應猶記得,當年共產黨席捲中國成立政權,將被俘大批國軍將領冠以戰犯罪名,長期監禁洗腦改造,刑期且有長達30年左右者。而該等被俘將領,多數皆是黃埔早期畢業生,亦即是應被今天黃埔子弟自居退將的前輩學長。 然而要知所謂戰犯,依據戰後盟國審判德日戰犯定義,軍方之稱戰犯,應是記下策畫,進行侵略戰爭,以及殘害佔領區人民,凌虐殺害戰俘等罪行者,始得依此罪名起訴判刑。 但當年被俘黃埔系將領,皆都是單純軍官,並未犯下上列諸罪行,國共和戰也不是其所能置喙。新政權對他們冠以「戰犯」惡名而長期囚禁凌辱,純然是戰勝者的恣意報復;而名之為戰犯,則更是企圖將之和德日確實犯有罪行軍人畫上等號,以影射國民黨和該兩國是同等貨色,同是一丘之貉。 如今悠悠將近70年逝去,當年被俘黃埔將領,俟後雖也獲致所謂特赦,先後出獄也得到安置,戰犯這項帽子則從未見摘除。近年以來,以黃埔子弟自居退將絡繹前赴對岸攀交情聯誼,應很有機會見到對方有頭有臉人物,未見此輩退將曾為逐漸凋零黃埔學長抱不平討公道,此非道德麻痺而何? 退將似此涼薄,或至少也是似此怕事表現,恐是至少也為對岸同行竊笑? 黃埔軍校。圖/取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本文結尾,茲再舉述一則悲涼往事,不知來日退將再赴對岸,可有志氣,可有膽量能為橫遭凌虐國軍袍澤一鳴不平否。 事緣昔年大陳左近離島一江山被共軍攻陷,有陸軍上士陳小斌被俘後,居然被判勞改23年,乃至本世紀2011年才得以78高齡返回台灣,似可謂一生均已毀去。(事見2014年1月23日,署名「喻華德」者投書《自由時報》) 要知當年所謂「四人幫」人物之一姚文元,事敗後判刑不過18年,所謂林彪黨羽判刑也自18年至16年不等。陳小斌不過一介士官,即連稱戰犯猶不夠格。不知他犯下何等滔天大罪,須得勞改23年? 可否有勞眾退將代為一問,以去國人心中之惑?
敏洪奎 2016-11-27
徒令後人哀之?

徒令後人哀之?

  陸軍官校校歌石碑。圖/取自維基百科(Photo: ebay5678 / CC BY-SA 4.0) 日前有立委建議,將陸官校歌的「黨旗飛舞」改為「國旗飛舞」,招致部份退役將領情緒性反彈。有謂要改校歌者,應先改他自家祖宗堂號,也有謂「你敢動我家校歌一字,一命償一命」。但該等退將這類言論,恐很無助於保持自身形象。 要知今天一般國人,尤其是年輕世代,早已不太把所謂堂號當一回事,退將仍搬出來教訓人,想見他的思維,仍停留在大罵別人數典忘祖而自鳴得意時代。而「一命償一命」,則更是兄弟氣息十足,正似之前有高軍階退將,談論黨產時「媽的」、「放屁」隨口而出,都很令人想起社會上滿嘴「馬子」、「條子」之流人物。 美國有「軍官與紳士」之說,意謂一位軍官也應是舉止高尚紳士。但依據上述現象顯示,至少部份退將和兄弟之間,界限似並非十分明確。然而在年輕世代軍官間,這一現象已在消失。而老一輩將領如陳誠、黃杰等人,至少也不致在正式場合失態說粗話。然則為何獨獨時下退將有此令人看低表現?此中緣由,或可追朔到1950年代乃至1960年代初期,台灣社會一起相當普遍現象,即是當時品學兼優高中應屆畢業生,殊少願意投考軍事學校。 當時投考軍校,而且可能特別是投考陸官考生,不少都是來自學風欠佳中學,或所謂「太保學校」,自知難以考進普通大專而做出這一選擇。固然人不能勢利眼,認定會讀書才有出息,但該等考生進入軍校,原有氣質習性難改,所受又是強調忠於一黨一人幫派色彩教育,久之自很容易改以效忠幫派心態,而效忠一黨一人,而對各種去威權化,去黨國化呼聲,皆都採取敵視抗拒立場。 今天被時論垢病退將,若以年齡推算,應多是在上述年代投身軍旅生涯,所以其對即今更改校歌一字也不能接受,乃至擺出兄弟姿態反嗆,也毋寧是自然反應。 鳳山陸軍官校司令台上蔣中正親題校訓。圖/取自維基百科(Photo: Chinuan12623 / CC BY-SA 4.0) 要注意的是,該等退將的激烈反嗆,並不僅只是對立委或民進黨政府叫陣,實際也無異於向主流社會意向叫陣,向時代潮流叫陣。退將的表現,可說是對另一個時代的懷念,也渴望能再重回該另一個時代。而若就此而言,今天的台灣退將,是和當年所謂威瑪共和時代,德國軍方將領心態,大有相似之處。 當年歐戰結束,德國戰敗王朝瓦解,出現脆弱民主體制,史稱「威瑪共和」。但當時德國軍方是以普魯士軍官圍為主體,一貫信念是忠於王室,而非忠於人民或憲法,所盼望所追求者是恢復君主統治,而對於不得不表態效忠的民主政府,則是只有輕蔑敵視,一心希望其早日垮台。此應也是今天退將的心態寫照。 德國軍官團嚮往威權時代而仇視民主,也讓自身對新興希特勒極權勢力,缺乏應有的免疫力和堅強抵抗意志,以致最後成為其幫兇,而協助葬送掉民主憲政一線希望所寄的威瑪共和。 德國將領之嚮往威權仇視民主,之對極權主義缺少免疫能力,應也可解釋何以近年來常有退將結夥參訪對岸,興沖沖和對方將領球敘聯歡,何以日前有退將排排正坐,恭聆習大人開講弘法,此中道理應也不難理解。彼此既有共同的嚮望與仇恨,則「你是我的兄弟」親切感油然而生,自也不足為奇。 一戰德軍。圖/取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話雖如此,老蔣總統亦即黃埔軍校老校長,臨終有最後遺言「堅守民主陣容」。眾退將以黃埔子弟自居,依理就該恪遵遺訓,出國也多和民主國家將領政要聯繫,爭取多方協助聲援台灣,而不是不顧體統,公然和潛在敵國軍頭把臀言歡,大談其四海同心,總要替老校長留些體面。 不過,而今老總統屍骨早寒,再也不能對所謂黃埔子弟賞賜高官厚爵,他們訓誡自也不會太值錢。語云「有奶便是娘」,如今既已沒奶,應也無須太把娘當一回事。退將的表現,或也自有至理在焉。 本文開端所舉陸官校歌風波,所涉及者僅只是一字之更改。立委建議僅將「黨旗飛舞」改為「國旗飛舞」,可謂極盡其小心翼翼,委曲求全姿態。實則該校歌有問題詞句不少,疏不止於立委所建議,時下官校學生唱來,恐會大有時空錯亂,啼笑皆非之感。 要知「黨旗飛舞」之後,接下去一句即是「這是革命的黃埔」。但今天官校所在地是鳳山而非黃埔。人明明在鳳山而要唱這是黃埔,不知是該笑該哭。又歌詞裡也提到革命,卻也不知今天是要學生去革誰的命。然後再接下去是「主義須貫徹,紀律莫放鬆」。所指主義,當然是指三民主義。然而時至今日,年輕世代還有幾人把三民主義當一回事?官校學生唱到此處,怕也有一如日前馮世寬所說「情勢所逼」,口不由己之感。 國防部長馮世寬(圖)在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表示,起立是情勢所逼。圖/中央社資料照 如今威權時代早已逝去,該校歌既是時空錯亂,此外也黨味十足,就該廢掉而另選新校歌,立委只肯或只敢建議更改一字,彷彿也正是時下畏首畏尾,不敢大破大立,改革不能貫徹的寫照? 前文所舉威瑪共和,短短14年生命當中,受盡眷戀前朝反動勢力欺壓嘲弄消極抵制,主要原因所在,恐是當時執政人物雖云政客,實際仍是一夥書生,滿腦袋人權法治,不願或不敢使出狠招,認真祭起公權力對付反側,以致被人看破手腳而愈發認為可欺,說來也很可憐。 威瑪共和的最大錯誤之一,是始終不敢倚仗民心民氣,逐走把持陸軍,對民主政府心存敵意的普魯士軍頭集團,而大換血改以新一代將校,組成忠於民主體制新陸軍捍衛共和,結果是姑息徒然養奸,終於被軍頭與希特勒和謀,置共和於死命。若套一句古語,可謂真是「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 但不知今日世間基礎未穩民主政體,能否汲取威瑪共和教訓,莫要徒令後人哀之?
敏洪奎 2016-11-21
去蔣更應去孫

去蔣更應去孫

  國立國父紀念館孫文銅像。圖/取自維基百科(Photo: edwin.11 - Sun Yat-Sen Memorial Hall / CC BY 2.0)   日前適逢孫文150歲冥誕,國民黨眾巨頭紛紛聚集所謂「國父紀念館」追思,此亦不過應景例行活動無需評論。但電視報導的畫面出現該紀念館,卻很能引人想到同在台北市的中正紀念堂,以及近年來兩者遭遇之不同,也許進而納悶何以國內知識界,對這兩位歷史人物的觀感如此不同。 國人留意社會動態,應能注意到威權統治結束以來,國內不時出現拆毀所謂中正廟,移除大廳巨像呼聲。但即使激烈深綠成員,也未見有人針對孫廟提出同一訴求。這一現象顯現的意味,是頗有社會人士,認定老蔣總統是十惡不赦,絕對負面人物,而孫文則是摸不得碰不得一代賢哲,要談拆他的廟,似即有英文所謂 LESE MAJESTY,亦即大不敬之嫌。 另一個更強烈對比,是位於不少大專院校老蔣總統銅像,都不時被學生噴漆塗畫嘲弄羞辱,似少有人視為過份。反之,則所謂國父遺像,仍是無災無難,高懸在各級政府客廳,大有「主臨萬邦」,俯視臣民架式。即令太陽花學運佔據立法院期間,也未見有學生動念,把大廳孫像移走。前此有立委高志鵬倡議清除該等遺像,後也未有下文。有謂是被不願多事「高層」示意消音,而告不了了之。 所以,縱然時至今日,自正副總統以次政府官員民代,不論內心感覺多少窩囊不甘,仍得乖乖面對這位國爸爸宣誓就職,令人恍有仍活在訓政時期之感。人云「台灣仍不是正常國家」,即就此而觀也非厚誣。 留意社會輿論人士諒也都能發覺,晚近以來無論學界或新聞界,每談論起老蔣總統,幾盡是一面倒負面批評,彷彿惟有如此,才算站到正義一方。開口閉口老蔣總統,更是家常便飯。反之時論之於孫文,則又幾近是吹捧他所謂推翻五千年帝制,創建民國的豐功偉業,而慣於避談他的種種缺失謬誤。縱使有之,也是含糊其詞,僅止建議將他去神格化,還他在中國史上應享的地位而已。此外,國人稱呼他本人,也是非尊稱國父而是孫中山先生,似無人叫他老孫。 台灣社會出現對孫蔣兩人的明顯差別對待,其緣由所在,應是首先就老蔣總統而言,過去威權時代種種黑暗,皆屬不可否認罪行,228血史更讓本土人民至今猶感創鉅痛深,而對此他均至少不能規避政治和道德責任。此正所以廣大知識份子,也至少在感情上無法對他作較持平論斷。反之孫文之一生所作所為,都似未對台灣產生明顯而直接傷害,所以也難以激起同樣激烈惡感。 然而國人也不宜忽略,老蔣總統縱有千不是萬不該,他至少未在台灣最危急時刻,向對岸叩頭討饒,不惜斷送台灣前途,更沒墮落到要聯共制台,借對岸威勢恫嚇要脅本土人民。他的聯合美日,防共保台政策,也仍被兩屆本土政權繼承恪守,2300萬人民也得以未落入虎口,可謂民至於今猶蒙其惡。他又是否對台灣全無正面貢獻? 老蔣總統至少也有維護台灣安全功勞。孫文卻是和台灣無關連,何德何能要人民舉為圖騰,即連他的遺像都不能扯下? 泛統派很引為得意的論調,是該國父推翻帝制創建民國,台灣才能「光復」,也才有今天自由民主社會,所以國人必須感恩懷德,不能忘恩負義。但這套說法在說者自認為理直氣壯,聽者則很可能有聽不下去之感。 要知談論歷史而大談如果,實在無甚意義。誰能斷言如果發生或未發生某事件,其後的歷史演變會是如何。誰能一口咬定假設該國父未曾推翻帝制創建民國,台灣是能或不能「光復」,以及能或不能出現自由民主社會。這也正似今天也無人敢斷言,假定是當年張學良殺害掉老蔣總統,其後中國歷史發展又會是如何。 再進而言之,所謂台灣「光復」,其到底是幸福或是不幸,應該是台灣本土人民最清楚,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過,假定台灣未曾「光復」,今天或也不致受到文攻武嚇威脅,而能享有免於恐懼之自由。至於今天台灣能出現自由民主社會,應也不是出於該國父恩澤,若非能有眾多民主志士血淚抗爭奮鬥,只怕今天台灣仍是處於他所手創國民黨威權統治之下。這段論點,不知泛統派人士以為如何? 不僅如此,談到該孫文與台灣,國人也同樣不宜忽略的是,今天台灣遭受對岸嚴重威脅,甚至有被併吞滅國之虞,歸根究底,也是拜這位國父之賜。 當初若非他開門揖盜聯俄容共,即不易產生今天中國現政權。而無該現政權,台灣人民亦即無須生活於千多枚飛彈陰影下,長期挨受其精神凌虐。 所以,綜上述種種,該孫文和台灣並無血肉相連密切關係,縱有影響也屬負面性質貽害台灣人民。而其最令國人面上無光的一面,應是他私德之可議。今天國人談去蔣,實在更應先去孫。 要知國共兩黨三位大人物,私德雖均不足為國人表率,此中也有一差異。毛澤東雖然性生活隨便,當然他從不以此吹噓自炫,對外仍保持私生活嚴謹假象。老蔣總統早年沉溺色慾,但他仍有一份羞恥之心,在日記裡不斷表示懺悔自責。惟獨孫文,不但到處拈花惹草,對日本友人也自承女人是他三大愛好之一,而並不以為可恥。蔣毛二人都是傳統式中國人,視女人為玩物或不足為奇,孫文則好歹受過西方現代文明洗禮,而他也猶有這一心態,應是更不可原諒。 蔣毛二人雖也是色慾生活多采多姿,終沒有不倫之戀紀錄。然而孫文在此方面則反是,堪稱是較二人更敗德。事緣他和最後一任配偶宋慶鈴之父宋嘉樹,原是多年至友,宋女在他自是誼屬晚輩,而孫文初見這位未來夫人時,她更只是兩歲嬰兒,他以50歲垂老之年娶上好友女兒為嫩妻,無疑正是不倫之戀。朋友妻固不可戲,朋友女兒應也不可誘。當時即使確是女方主動示愛,若是正人君子也該規勸她打消此念,不能即視為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為時髦新歡休掉多年髮妻。 國民黨人彷效蘇聯所謂「列寧裝」,設計出名為「中山裝」黨員制服。昔時即有人謔稱該黨有「中山裝」也有「中山妻」,意謂得意發達後,即休掉結髮糟糠之妻,另娶摩登新女性,所影射即是孫文這樁不倫行徑。 國人看到孫文上述感情世界表現,不知是否仍能以奉有如此一位國父為榮?現下北京天安門廣場,仍展現出毛澤東巨幅肖像俯臨臣民,世人多認為殊無助於人民共和國形象。台灣所謂最高民意代表機構正廳,也仍繼續高掛孫文遺像,不知是否也會引致世人異樣感覺? 正如前文所舉種種理由,國人要去蔣更應先去孫。而去孫或應先自移除各級公署懸掛孫像始。國人其勉乎哉。
敏洪奎 2016-11-16
台灣的另一危機?

台灣的另一危機?

  國民大會代表開會前來到孫中山遺陵祭奠。圖/取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日前我曾在民報網站發表兩文,議論現行憲法不成體統。第一篇名為「滿紙荒唐言的『憲法』」,主要論點是指出所謂依據孫文遺教制憲,以及中華民國係基於三民主義立國之條文,是以一黨教條強加於全民,導致憲政即無異訓政之延續。第二篇名為「憲法與老姑媽」,重點則在標示該憲法條文也頗多不妥或語意不清之處,甚易滋生紛擾甚至政治危機。 上述兩文所舉,皆是白紙黑字載明於憲法。國人無須深具法學素養,稍能用心即不難發覺其不當不妥,而領悟到「國王其實沒穿衣服」。但有關這部憲法的誕生背景,亦即當初所謂「制憲」這齣大戲的來龍去脈,多數國人的認知恐也只能止於當年曾在南京召開國民大會,而制定出這部現行憲法,卻殊少人能認清其荒謬及醜惡。此所以國內有人將該場制憲,吹捧得一如美國當年的憲法會議,也未見有人力斥其非,而拆穿其西洋鏡。 此中原因,應是所謂制憲國大,是於1946年召開,距今已有70年之遙,當年注意到其種種內情,所謂「目擊證人」,現今多已不在人世,無法再為該段歷史作證,所遺留回憶錄之類文獻,雖也對當時制憲之陰暗面多有觸及,但終究皆非有系統的全面揭發聲討,亦即美國人所謂扒糞。而另一因素,則是國內廣大學界人士,多是沉溺於轉型正義、追討黨產之類時髦熱門議題,殊少有人能有興趣去探討昔年的制憲大會,是否具有代表人民的法理或道德基礎。 影響所及,即是廣大國人,尤其是年輕世代,縱不認為當年的制憲是一場莊嚴憲政饗宴,也仍多少視之為具有正當性立憲里程碑,此所以今天法統派人士仍敢口口聲聲中華民國憲法,拿這部出身不甚正憲法唬人壓人也。 我本人前此在該滿紙荒唐言的「憲法」一文,約略提及當年所謂制憲,是更像一場鬧劇甚至醜劇。本文即就此做一檢視,以作為日來所撰探討所謂「中華民國憲法三文」之完結篇。 南京國民大會堂。圖/取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首先要一提的是,當年所謂制憲國代,人數約在3000人左右,其中絕大多數都屬國民黨員,所以憲法係依孫文遺教,中華民國又是基於三民主義等黨味十足條款,都能順利通過入憲。但該一現象並不代表全民皆已歸心,願將制憲重任託付給國民黨,而是實施所謂訓政20年,至少在中央政府統治能力所及地區,一應各級政府機構,以及民間團體,均早已被黨接收把持,所以各地「當選」的制憲國代皆是黨員,自也無足為異。 所以憲法「前言」所稱,國民大會受全體國民之付託制定憲法,實應改為「受本黨中央指示」,方稱較接近事實,而其制憲而把憲法制得幾無異於國民黨家規,自也同樣不足為異。 年歲稍長國人應猶記得,早年台灣實施地方自治當選的縣市首長和民意代表,幾近清一色都是國民黨籍。然而這一現象並不反映真正民意,而純然是當時「軍政時期」餘威未退,「訓政時期」色彩更濃厚的結果。所謂「制憲國代」,黨籍者佔到壓倒性多數,其原因自也如是。 其次,是當年該等黨籍制憲國代,多是具黨政軍特背景有力人士,真正具備法學基礎者恐反而不多。現下若有人能一秉當年李敖先生考據查證精神,認真查閱昔年該批國代背景來歷,應可有令人歎為觀止發現,而恍然感受到所謂制憲國大也者,幾無異於舉辦家家酒或嘉年華會。 很明顯的一樁案例,是當時的國府蔣主席,也赫然名列為制憲國代。但老蔣總統此人,或許確是傑出軍政領袖,然而他的法學知識,可能猶不及一位普通法律系畢業生,而居然也能有資格參與制憲。由此類案例,應可看出當年的黨政當局,並未太把制定應該是垂之萬世的憲法當一回事,「芹芹菜菜」弄出一部,用以應付國內黨派和美國人而已。 開幕式蔣中正致詞。圖/取自維基百科(中華民國史畫,台北:中央檔案館/ 公有領域) 再次,當年「選舉」制憲國代,恐也大有其骯髒不堪入目一面。軍統局元老喬家才先生,即曾在他的著述中提到,有保密局長的女友,或至少也是女性朋友,曾要脅他支持其「當選」國代,被喬氏痛斥拒絕,他也因而惹來奇禍。此事見於著述後,未聞局長後人出面駁斥或提告,似可顯示所言非虛。類似案例,猶在人世老一輩外省人士應可舉出不少。似此推選制憲國代,恐是去當年美國之憲法大會遠矣。其後所謂萬年國代,在台灣風評殊不見佳,也是良有以也。 更值得注意一個時代背景,是當時的中國本土,多少拜對日本「抗戰到底」之賜,已陷於實質分裂狀況,中央政府能以有效統治領土有限。陝北早已是中共盤據有年,山西也已被其吃去一大半不說,廣大華北和東北,政府能控制者大致只限於點和線,其餘非都市地區皆已是事實上的「解放區」。其他西北和西南部份,也是多在各形各色土霸軍閥統治下,中央勢力難以介入。西藏則更已是實質獨立國家。 此所以憲法「前言」所稱,國民大會係受全體國民付託制憲,在當時根本即是不可能之事。眾制憲國代縱使確有誠意,願意接受付託,依全體國民意旨辦事,試問身體陷於共產黨或土霸軍閥統治下眾多人民,又何能表達自由意志,付託國民大會制定五權憲法或六權憲法? 當時的實際情形是,在廣大非都市地區都已被共產黨控制省份,效忠政府地方人士多是流落避難於太原、濟南等省會首府,然後透過種種運作,幸運者得以「當選」為國代,入京參加制憲去也。我本人即對這一現象留有清晰記憶,甚至足可稱為目擊證人。 與會的西藏地方制憲代表。圖/取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當時我的原鄉新疆,整個北部幾已全被爭取獨立,號稱「東突共和國」的維吾爾、哈薩克聯軍勢力佔據,即使真要舉辦選舉也已不可能。我的先父原是北疆蒙古部族世襲首長,所以政府給予他一個「選舉監督」職稱,對推選新疆蒙裔制憲國代,可說具有決定性影響力。但此時他也只能在流落於首府迪化,亦即現在之烏魯木齊人士中挑選,然後將之「保送上壘」入京制憲。 依據先父告知,當時多有王公福晉遺孀登門哀求,要他看在家族遠親情份,鼎助她們入選國代;也有情特背景蒙裔青年,身攜手槍上門,提出同樣要求。先父也只有在此等人物裡挑選,讓其搖身一變成為制憲國代。其中也有數人後來也得以逃來台灣,而被本土人民供養到死。先父所述應也是當時推選國代鬧劇另一特寫鏡頭。如此「選舉」,如此「制憲」,國人夫復何言? 對於當年所謂制憲種種,台灣人恐是所知無多,即令是學者教授等級本土人士,恐也只有霧裡看花感受,而缺少真正所謂臨場感。而時下年輕世代恐更對之缺乏興趣,懶得去考古發掘真相。而無以得知其醜惡、其骯髒、其荒謬。對此也所以國內泛統派膽敢口口聲聲中華民國憲法,挾「憲法」以令國人。這或也是時下台灣面臨的另一危機也。
敏洪奎 2016-11-07
憲法與老姑媽

憲法與老姑媽

  中華民國憲法依據孫文遺訓訂定。圖/取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民報合成   日前我本人曾在民報網站發表一文,標題是:滿紙荒唐言的「憲法」,指出所謂中華民國憲法,擺明是以孫文一人所定,國民黨一黨所奉教條,強加於全體中國人民,有異議即能被構陷為「違憲」。所以在這一憲法之下,所謂憲政也是黨味十足,堪稱仍是訓政的延長或借屍還魂。 然而多年以來,儘管直接或間接涉及憲法議論不時出現,卻似未見有人,不論是法學專家或一般國人,曾針對該憲法最豈有此理條款提出質疑。未見有人質問為何制定憲法,居然要依據某一個人「遺訓」,或中華民國之國體,忽而要基於三民主義。這是否顯示國人已被洗腦洗到很成功矣? 國人是否該問,制定憲法為何不廣納眾議,而要依據一人「遺訓」,而若硬要依據「遺訓」,又一定要依據孫文遺訓,而不是梁啟超或陳獨秀遺訓,以及中華民國所奉國體,又必須非是三民主義不可?何此硬以一人一黨意旨強加於人民,又和對岸將馬列主義和毛思想定為「立國之本」有何不同? 國人是否也該問,憲法第一章「總綱」第六條所訂,所謂「中華民國國旗定為紅地,左上角青天白日」,又有何法理依據,有無經過全國民意認可?(也有人戲稱孫文設計該國旗,確是先知先覺,果然制定未幾,青天白日即被擠到台灣一隅,整個中國本土皆已滿地紅) 「總綱」第一條的「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更恐有其潛在危險性,若真要認真看待,恐很容易陷任何執政團隊於違憲。新任大法官許志雄日前在立法院表示三民主義的問題很多,確是旨哉斯言。國人應記得,孫文講述三民主義之首的民族主義,曾大力吹捧新興的蘇俄赤色帝國,也曾呼籲正視所謂列強人口壓力,號召國人多多生育。但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後,實施的國策是「反共抗俄」,也曾接受學者蔣夢麟等人苦諫,而採行節育政策。就此而言,當時主政的老蔣總統,是否即已陷於違憲而應受到糾彈? 「民族主義」已犯下上述這兩大謬誤,「民權主義」、「民生主義」部份,也是值得商榷之處多多。「中華民國」若真心如一,認真去「基於」該三民主義,只怕是有得苦頭吃。 這部所謂「中華民國憲法」,即使在細節用語層次,也頗不乏令人搖頭之處,似也顯現出所謂「制憲者」之不夠專業甚至是只圖交卷了事。憲法「前言」那句,「依據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之遺教」,短短十六字間,即出現兩項不妥之處。 首先,要知憲法乃是莊嚴立國文獻,原不該出現特定人物姓氏。這恐也是民主國家制憲通則,美國憲法也未見標示出其開國諸賢大名。當年國民黨投票部隊主導制憲,擅以黨魁孫文之名列選,可謂大違常規,貽笑中外。再假定萬一多年之後,有新發現證據顯示他人格大有問題,則又將置憲法於何地。 其次,該國父名文,號逸仙,早是國人共知,英語也稱他為孫逸仙醫師,中山只是他流亡日本時「和式」化名。制憲部隊即使硬要將他列入憲章,似也應以引用他在本國法定姓名為宜而避免用上這一略帶「皇民」意味之孫中山。事雖小,似也該更莊重一些。 該憲法第四章「總統」部份,則是很有幾處頗有趣,也或能引人發出會心苦笑用語。其第49條開端之「總統缺位時,由副總統繼任」,這缺位二字,即很耐人尋味。 要知此處之缺位,所指即是去職。而總統若去職,原因應不外是死亡、辭職或被彈劾免職。然則制憲時何不明白列舉這三原因,而選擇使用委婉含蓄的「缺位」?這是否因為行憲後第一任總統,幾已必然是當時的蔣主席,眾制憲國代惟恐使用亡故、辭職或罷免等不吉利字眼,或有詛咒大不敬之嫌而觸犯上怒? 同一第49條,其總統因故不能視事時即如何如何,用語也很玄奧。總統若因故不能視事,所因又是何故?總統應不致也被海盜綁架,而一旦因故不能視事,又是由副總統「代行」其職權而不是如上之「繼任」,具見所云不能視事為屬暫時,所以所謂不能視事,惟一可能的解釋即是總統因病不能視事。(當然,行憲未及一年,蔣總統即被白崇禧等人逼宮趕下台,而致不能視事,自非眾制憲國代所能料及。) 然則總統之是否不能視事,又是該由誰來判定?是由其本人自行宣佈,抑是總統的醫療小組,或國會或大法官?制憲國代之未挑明「因病」二字,是否也是出於有所忌諱?但這一因故不能視事條文,除非是總統患重病,明顯暫時不能執行職務,恐是很容易造成爭議,甚至導致政治危機。 所以,這一部所謂中華民國憲法,不僅黨味十足,恍似訓政規章,即在細節部份也顯現出不少落漆之處。擁有這一部憲法,恐也非國之光彩。目下國人所能做到者,或者是應該儘量少去提及,為國家多保留一份顏面。 昔年西方英美家庭,若不幸家有精神失常老姑媽,既不能殺掉,也不忍心將她送去瘋人院,即只有在有訪客時將其鎖到樓上房間,以維護家庭顏面。國人若能儘量少提所謂中華民國憲法,應也多少同樣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雅好動輒援引憲法人士其勉乎哉。
敏洪奎 2016-11-01
滿紙荒唐的「憲法」

滿紙荒唐的「憲法」

  馬英九在位時曾對外媒宣稱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對岸中國大陸亦屬中華民國疆域。圖/取材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及本報資料照(何豪毅攝),民報合成   近年以來,泛統派人士經常抬出所謂「中華民國憲法」,以作為特定政治主張之法理依據,遇有重大議題,即聲稱依據中華民國憲法,應採取如何如何立場云云,以塞住不同意見人士之口。馬先生即是此一方面典範人物。 國人應猶記得,馬先生在位時曾語出驚人,對外媒宣稱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對岸中國大陸亦屬中華民國疆域,也曾宣示國內2300萬人民,要決定台灣前途也須依照中華民國憲法。他的中華民國疆域說,也延伸出主權、治權分離奇論,亦即如今中華民國對中國本土仍擁有主權,而僅只是失去治權而已。 不難想像的是,泛統派若是一本正經,口口聲聲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則既似乎已佔上捍衛憲法高地,又彷彿能把反對人士貶為意圖違憲異端異類,可謂兼具矛與盾攻防雙重功能。此所以現政府也不敢掉以輕心,時時不忘口唸遵奉現行憲政體制,以防揪到小辮子。 而在另一方面,國內也不乏學界人士,對該中華民國憲法提出種種質疑。有謂當年南京制憲時,台灣依國際法仍屬日本領土,所以該憲法對台灣似無法理約束依據。亦有謂該憲法原係針對當年之原汁原味中華民國,其諸多條文已難適用於今日台灣,何苦再死守這部水土不服憲法? 以上有關所謂中華民國憲法種種言論,國人應多已聽到耳熟能詳。然而對於這部被奉為圖騰,或被貶為囚籠的所謂憲法,卻未見有人認真檢視其立論是否妥當,以及當年所謂「制憲」是否更像一場鬧劇甚至醜劇,不能不說是國人太不用腦筋。本文即就其明顯荒誕,實在令人難以下嚥部份做一評論,籲請國人看看這算什麼憲法? 中華民國憲法。圖/取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首先,該憲法開章明義的「前言」,即是以謊言開始,繼而以一人之意旨,強加於中國人民,堪稱是意在延續所謂「訓政」,為原本於法無據的「訓政」建構法理基礎。 該前言聲稱「中華民國國民大會受全體國人之付託,依據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之遺教」,而「制定本憲法,頒行全國,永矢咸遵」云云。 然而該國民大會何嘗曾受全體國民付託?當時的所謂「制憲國代」,絕大多數皆是國民黨委派的投票部隊,其產生過程也和真正草根民意毫無關聯,而純然是黨政軍特有力者勝出「當選」,何來所謂「當全體國民付託」。所以該憲法是一開頭即扯謊欺人。 所謂「依據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之遺教」,而制定新憲法,也是很站不住腳的宣示,不僅是於理不合,甚至也是於史不符,寫來大有「自說自話一意孤行,你國人又能奈我何」意味。 既云中華民國而非中華黨國,有何理由不顧輿情民意,即硬要依黨魁遺教制定憲法?如此依「遺教」制憲,是否頗似昔時王朝建立,世世代代朝政都要遵奉「太祖寶訓」,是帝王思維借屍還魂,革命未能革新? 再進而言之,該孫中山縱使確是創建民國功勞很大,其徒眾也無權力定要國人奉行遺教以建民國,這也正猶父母之於子女,縱有生育之實,也不能強行干涉其宗教信仰、婚姻決定或職業選擇也。 國父紀念館收藏,由畫家李斌繪製。圖/取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其次,該憲法第一章「總綱」之第一條,「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也是訓政意味十足條文。以此作為國體基石的所謂憲政,恐也無異於訓政之化身。 要知所謂三民主義,原本只是國民黨一黨之理念。中國人民也從未為中華民國應基於三民主義之說認證背書。該條文以之作為國體定位,不知其法理或道德基礎何在。更要知該憲法並未規定須由國民黨永遠執政,接下去勝選當政的必然有形形色色各種政黨,各該政黨也必各有其政治理念和黨綱。然而在「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憲法規定下,似也必須「遵奉現行憲政體制」,方無踩到憲政紅線之虞。如此是否任何政黨上台執政,都仍會被國民黨掐住喉嚨,永無放手純依自身理念施政之自由?如此鳥籠式憲政體制之下,又能否稱得上是正常民主國家? 憲法而指明係依特定人物遺教制憲,國體也定位為基於特定意識形態。多數對憲法這門學問無甚了解國人,恐不知世間是否尚有其他民主國家憲法,是如此之黨味十足,真希望國內憲法學者專家,能就此為國人作一解答。 如前所述,近年來泛統派人士經常搬出憲法,聲稱依據中華民國憲法,應如何如何或不可如何如何。但國人試一翻閱該現行憲法,看到上述「依據」、「基於」,恐不免有「滿紙荒唐言」不良觀感,縱使不致難過到灑下「一把辛酸淚」,心情諒也不太好過。然而對台灣人民而言,這部所謂中華民國憲法,或也正似天方夜譚故事所述,那位跨騎到航海家辛巴達肩上的海上老人,真不知何時才能摔脫這一重負,哀哉。
敏洪奎 2016-10-26
民主國家所無的「教化」

民主國家所無的「教化」

  在牧師輔導感化後,據稱八里媽媽嘴雙屍案謝依涵「教化可能性很高」。作者要提出的問題是:表白信主和所做有利證詞之間,有無因果關係存在,或說得更白,有無「對價關係」意味,承認信主,才能夠或至少較容易換來有利證詞?圖/CC0 Public Domain 依據報載,聳動一時八里雙屍命案女犯謝依涵,經由牧師黃明鎮根據聖經輔導感化,牧師在法庭證稱已然信主,亦即信仰基督教而痛悔前非,所以「判斷謝教化成功可能性很高」,並聲稱其接受輔導時反應積極,認真配合云云。 上述這則報導,看來確是溫馨感人。如果一切屬實,黃牧師縱使終未能挽回一條性命,至少他也拯救了一個靈魂,但或許也有國人想提出一樁小人之心疑問。假定謝女雖然「反應積極,認真配合」,在過程中卻並未鬆口承認信主,甚至始終堅持另一不同信仰甚至無神論,則牧師是否仍願證言她確已悔改,而大有教化可能?換言之,表白信主和所做有利證詞之間,有無因果關係存在,或說得更白,有無時下所謂「對價關係」意味,承認信主,才能夠或至少較容易換來有利證詞? 本文提出上述這一觀點,並無心存不敬,質疑黃牧師用心是否純正,有無利用強勢地位要脅信教之意。畢竟,一位虔誠教士發現感召有效,自然心生喜悅,對罪人採取更寬容想法。這也正是人性之常。換作一位佛教法師或伊斯蘭教長老,應也會產生同一效應。本文的用意,是在點出將宗教摻入所謂「教化人犯」之不妥。 假定監獄施行所謂教化,所約聘人士是手持馬克思的資本論,或是孫文的三民主義,以之作為感訓受刑人之教材,國人必定視為洗腦,是以特定意識形態強迫灌輸,或至少也是半強迫灌輸給受刑人,不是自由社會宜有現象。 然則以特定政治學說教化受刑人既然不妥,以特定宗教理論教化受刑人,不論其為聖經或六祖壇經或可蘭經,是否也是同樣不妥? 要知在監服刑人犯對所謂「教化」,可謂沒有太多抗拒餘地,尤其是以謝依涵這等已被判死刑者,一線生機即在於能被認定為可以教化,對於所謂輔導之來,恐也只有「反應積極,認真配合」。試問在如此情形下,若要趁勢推銷特定宗教,是否也大有趁人之危意味,不是良好佈道方式?而在謝女一方,若不乖乖配合牧師開導,即很有可能面臨死刑定讞,他所面臨的選擇,是否也無異於「不信吾教,請試吾刀」? 再進而言之,監獄裡推行所謂「教化」,不論其是否摻有宗教色彩或政治色彩,都隱隱含有脅迫洗腦意味,不是真正崇信自由者所願見。 人民一旦陷入監獄服刑,其能否不被折騰修理,能否獲得假釋,乃至能否逃過死刑,在在取決於獄方「長官」。試問在這不對等情形下所實施「教化」如何能不帶有醜惡、洗腦意味,如何能不被視為另一種形勢踐踏人權? 「教化」這一觀點,本身即含有濃厚威權意味,可說是「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思維之陰魂不散,在現代民主國家,政府沒有資格也沒權力「教化」人民。如今台灣好歹也是民主國家,人民入監服刑,雖然失去人身自由,至少也應保有不被個別洗腦,不被押去上莒光日,集體聆聽「弘法」或「佈道」演說的起碼人權。 去年初電視台曾播出一段新聞,內容是高雄佛光山副住持惠昭法師來到台中女監弘法。畫面顯現出法師在台上看到這一場景,或許會心生不少疑問。 眾女犯是心懷喜悅踴躍到場聆聽弘法,抑是懾於獄方無形壓力而不敢不來?其中是否也有人不是佛教徒,甚至是反佛教者或無神論者,她們坐在台下聆聽闡揚佛理,心中又是何等滋味?獄方邀請各形各色頭面人物蒞臨演講,有無可能也是做公關結善緣,女犯也只能「我為魚肉」? 本文以上所論,在在都觸及或許是台灣特有的獄中「教化」。最後要一談的是可能決定人犯生死的「可以教化」或「不可教化」,以供對此一議題有興趣人士參考。 首先,面臨是否可以教化人犯,應都是被求判死刑,或初審已被判死刑的重刑犯,所以受委託判斷是否可以教化者,不論是神職人員或學者專家,都必然面臨重大心理壓力,深知若做出「不可教化」結論,即很可能等於把人送上死路。在此情形下,又有幾人能硬下心腸,誠實發表所得到負面結論?所以,「可以教化」很可能是有負所託的報告。 其次,神職人員判斷是否可以教化,容易受到自身宗教熱忱無形影響,本文已有論及,而學者專家所做結論,所依據學理又有幾分可靠,恐也非法官或社會大眾所能知。又不論神職人員或學者專家,也都大有可能被人犯精湛演技所欺,貿然做出可以教化結論。 最可議的是,所謂「可以教化」,純然是不必負責任,不須承擔後果的「檢驗報告」。要知教化是否能生效,要待人犯刑滿出獄,視其能否成為良好守法公民而定。但被求判死刑或已被判死者,定讞判決縱躲不過死刑,也必判無期徒刑之類重刑,假釋出獄應也至少十數年後。到時縱又證明「可以教化」判斷不正確,又到何處去找做出錯誤證言的牧師、法師或學者專家? 這一是否可以教化議題,既有如許多不可捉摸因素或潛在缺陷,是否就該認真考慮放棄這一構想,把犯罪者應否判死這一重大責任,交回給原該負責的法官去做決定?這或也是兩害取其輕的不得已考量。
敏洪奎 2016-10-22
也談「撥亂反正」

也談「撥亂反正」

  滅掉明代的清帝國,所屬女真民族,是自有其歷史和血緣,以及語言文字,入關滅明之前,不僅早已有其國號,也已建立朝代年號,是不折不扣的另一個國家,不是大漢沙文史觀貶稱的邊陲異族。圖/取材自網路   日前有文大教授賴福順撰文投稿,反駁馬先生所引國家「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論,釐清台灣與中國古來未曾互相統屬,是以也談不上所謂分合。其文有一主要論點,指稱昔日明朝中國是亡於清帝國,而成為殖民地。賴教授此論從一截然不同觀點,界定明清交替這段歷史,確堪稱是空谷足音。 多年來國人囿於制式史觀,慣將清帝國之滅明帝國,稱為所謂「異族入主中原」,含意即是邊陲少數民族作亂,推翻漢族政權而建立自身王朝,基本上仍是國內的朝代更替,是亡於異族而非亡於異國,所以清朝與明朝之間,仍存有繼承與延續關係。 依據上述這套思維,清朝既然取代繼承明朝,成為代表中國法理政府,則清帝國其後所侵佔領域,諸如新疆、青海乃至台灣等等,都即皆屬被「中國」納入版圖,也即成為被後起統治者稱為「不可分割領土」的依據。 然而,正如賴文所隱約點出,明之亡於清,是亡於異國而非亡於邊陲異族,是純然的亡國。往昔中國之改朝換代,如魏之篡漢或晉之伐魏,乃至現代之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都僅是亡朝代而非亡國。此亦所以當年老蔣總統退守台灣時聲稱已經亡國,其實也大有語病。因為接替者也同是漢人或所謂炎黃子孫,中國並未亡也。但清之亡明,情況則大有不同。就中國而言,清帝國是征服者和外來統治者。清亡之後,繼起的漢族政權,對於帝國前此所征服中國本土之外地區,恐並無視為故有領土之理。 要知清帝國所屬女真民族,是自有其歷史和血緣,以及語言文字,入關滅明之前,不僅早已有其國號,也已建立朝代年號,是不折不扣的另一個國家,不是大漢沙文史觀貶稱的邊陲異族。所以明朝之亡是亡於異國,而斷非傳統式朝代更易。多年來國人以及中國本土人民之未能建立正確認知,而長期遭受制式史觀誤導唬弄,最主要原因恐即是清帝國將國都遷移到北京,以致造成朝代繼承延續錯覺。 假定當初清帝國仍以原國都盛京為國都,而僅以駐軍和行政機構遙控統治中國,一如英國之於印度或日本之於台灣,事實真相即會再清晰不過顯現出來,清國是征服者統治者,中國則是被征服統治。 就此而言,日本人反而是看得很清楚,認識到中國必然亡國。此所以日本人談到清帝國,必稱清國而不稱中國,史書記載甲午之戰,也是「日清戰爭」而非國人習稱的「中日戰爭」,甚至辱罵中國人,使用的字眼也是「清國奴」。語雖不甚文雅倒也是事實,中國既已亡國,人民自也成為清國奴隸。不過日本人如此稱謂,卻也是傷口上撒鹽,未免太失厚道。 人生在世,若能嘗試擺脫傳統制式思惟,而接受前此少有人提及另類觀點,有時確能得到珍貴啟示,從而建立或許更正確認知。這也猶往昔國人印象中的台灣,一向是依附神州大陸邊緣孤伶小島,及至杜正勝教授將地圖做一90度翻轉,才顯現出原是面對幽暗大陸,明朗海洋文化的前鋒。同一道理,國人若能擺脫教科書不斷灌輸,史書也一直如此寫的解讀,即不難認識到所謂「清朝」,是應正名為「清帝國」,而就中國而言,正是典型異國征服者和外來統治者,明清之間不存有繼承和延續關係,也正猶日本帝國之於朝鮮李氏王朝。 杜正勝教授將地圖做一90度翻轉,才顯現出原是面對幽暗大陸,明朗海洋文化的前鋒。圖/大地文教基金會 若依這一認知繼續推論,明清之間既談不上繼承延續,則清帝國在征服中國前後,其所侵占其他領土,諸如內外蒙古,乃至新疆、西藏、台灣……等等,帝國瓦解之後,繼起的漢人政權也欠缺法理或道德立場,強行主張接收統治。這也有似某家族產業被惡鄰強佔,家人也悉被擄去淪為奴婢,其後惡鄰失勢沒落,該家族縱然恢復自由,也只能索回原有家業,萬萬沒立場將其他被奴役家族順勢接收,自身反而成為新奴隸主。 清室將傾覆時,漢人要打倒外來政權,喊出的口號也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既云恢復,所指明顯即是被清帝國征服前北以長城,西以陝甘為界的中華,「恢復」即是恢復被「韃虜」侵占前的明末中華。當初所喊口號是如此如此,依語意恐不容作其他解釋。今天統治者將往昔「韃虜」侵佔獵物,都一概稱為不可分割領土而面不改色,臉皮確是堪比犀牛皮。 再進而言之,當初所謂革命志士高喊「驅除韃虜」,結果是驅逐了韃虜不說,連韃虜的「故有領土」老巢也順手牽去,有似印度爭取到獨立,又把英國本土也據為己有,是不知其法理或道德基礎安在。 要知多年來中國先後各政權所稱「東北」,西方一向稱之為「滿州利亞」,原是蒙古和滿州民族生存生息之地,和所謂炎黃子孫慣稱的「自古屬於」,全然扯不上關連。當年日本人發動「918事變」佔去滿州利亞,中國史書稱之為國恥。然而中國人所稱之東北,本是持強佔的異國異民族故有領土,此時又被日本強勢奪去,丟臉確是丟臉,但恐也稱不上什麼國恥。918事件之後,中國本土很流行一首所謂愛國歌曲「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唱來也確是哀感之至。你的家是在松花江上沒錯,但你這個家原來也是別人的家,流亡學生悲憤高歌之餘,若能一念及此,心境當也會平靜一些? 馬先生當政晚期,曾發生一樁所謂「課綱微調」爭議。當時頗有學界人士擔憂該微調在統派學人主導下,極可能不著痕跡注入大中國思維誤導學生,殊不利於建立台灣主體意識。該等人士所憂是確有道理。然而除此之外,各級學校教科書以及一般史書記述,有關近代以至現代歷史事件,容易製造錯誤印象,甚至刻意遽下官版結論之處亦復不少,其貽害青年學生乃至社會大眾,恐更甚於滲入大中國色彩課綱,也更有釐清真相,「撥亂反正」之必要。 所以,澄清當年明、清兩朝並不存有繼承與延續,或正是朝此方向應邁出的一步。 (附註:所引賴教授投書,見10月9日自由時報「從大清帝國看台灣與中國」一文)
敏洪奎 2016-10-13
912又來了

912又來了

  部份觀光相關業者因中國遊客人數銳減,發起街頭運動請願,提出「要生存,有工作,求溫飽」訴求。圖/民報資料照(張良一 攝)   繼所謂軍公教93年金改革遊行,部份觀光相關業者又因中國遊客人數銳減,怪罪到現政府頭上,而發起街頭運動請願。前者的訴求「反污名,要尊嚴」,僅只是自稱人格受損,要求討回公道。後者則是揭示「要生存,有工作,求溫飽」標誌,彷彿已真快活不下去。實情若確是如此,自然遠較所謂人格受損嚴重。但廣大國人似也有權請教該等所謂業者代表幾項疑問。 其一是依你所訴說,觀光業者的生計甚至生存都繫於中客光顧。若然,則在政府開放中國人民來台觀光之前,你們的日子是怎麼過的?又假設將來中國發生重大災變或內部動亂,導致國民不能出國旅遊,你們的日子又將怎麼過?是否會一個個餓死? 其二是中國遊客人數銳減,據云是因為蔡政府拒絕承認所謂「九二共識」,因而惹惱習近平大人而略施薄懲。若然,又假定蔡政府最後軟化屈膝,終於承認該共識,台灣觀光業又恢復昔日榮景,但習大人又繼續出招,要求台灣承認身屬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一省,不然即再卡住中客來台,屆時你是否又要向政府施壓,要求不可違逆大人之意? 本次912遊行,該等所謂業者代表,曾有人喊出「我要92,不要久餓」,將來是否也會喊「我要當祖國的台灣省,不要久餓」? 其二是姑不論該92共識是什麼碗糕,蔡政府再予以確認又會對台灣有何深遠影響,你難道不認為呼應潛在敵國要脅,掉頭大小聲向本國政府施壓,基本上不是很光彩行為?現在假定日本政府也有樣學樣,強硬要求承認釣魚台列嶼屬於大日本帝國,不從即中斷人民來台旅遊,你是否又要壓迫政府,要以觀光產業生計生存為重? 錢是人人都想賺,但要賺錢也要有些骨氣。妓女小姐都能對欺人太甚恩客說一句:「本姑娘不要賺你的錢」。有尊嚴有骨氣的台灣人(或中華民國人),是否也可以回他一句:「去你的習近平」,「恁爸沒有你也活得了」? 其四是遊行隊伍有人喊「我要92」,然而你是否知道所謂九二共識,原本乃是一對「上下聯」,其整句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亦即你表你的中華民國;他表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你又是否知道台灣方面的「各表」,是只能在國內表,是純供內銷,對方絕不容忍到國際上去表? 你既然糾眾上街頭遊行,要求蔡政府承認九二共識,你又敢不敢要求習大人為「各自表述」立個章程,下個合理定義,莫要讓台灣在國際場合,偶一表述即遭強力打壓? 圖/民報資料照(張良一 攝) 上述這場所謂觀光業912遊行,看在多數國人眼裡,或容易滋生兩樁不甚舒服感覺。 首先,該場遊行亮出的標示是「要生存」、「顧巴肚」(應是「顧腹肚」才正確?)真彷彿參加業者已是貧困不堪,瀕臨饑餓邊緣。但從報章所顯現,鏡頭看去,其中似未見有面黃肌瘦,營養不良面孔,也不乏皮白肉嫩俊男美女。這等人物真是已落到社會底層,亟需政府濟助和國人同情? 一生辛勞,白髮蒼蒼而累倒在耕地菜園的老農,身罹癌症而仍須養育年幼子女的單親媽媽,街頭拾荒的老公公老婆婆,這類人民才最有權利最有資格喊「要生存」、「顧巴肚」。只可憐他們太單純、也太軟弱,不敢站出來上街頭搶版面,所謂政府高層,自也懶得對他們投以關愛眼神。 國人看看遊行隊伍容光煥發成員、名媛狀的女性,再想想真正被踩到社會底層的「艱苦人」,怕也不免有不舒服感覺。 圖/民報資料照(張良一 攝) 其次,觀光業界有沒有真正賺到中國遊客的錢,是否好康都被人家「一條龍」去也,台灣人能賺的只是血汗錢、肉骨頭,這一議題姑置勿論。即使有關業者確都有其斬獲,其少數人的「甜頭」恐也是建立在多數國人的「苦頭上」。大批中客湧來台灣,所造成社會品質的衝擊,是要絕大多數國人承受。 有某導遊在旅行隊伍裡聲稱「全世界都歡迎陸客」。其實恐怕是未必,國人只消看看香港社會大眾對「內地人」的觀感即夠。我本人和平素常來往的朋友,出外即力求避開中客出沒場所。血可能確實濃於水,但是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老兄老弟,在餐館仰面吞雲吐霧,或是在咖啡館把尊足放到沙發背上,都是令人不舒服現象。912遊行各觀光行業等眾人,其搶天呼地要爭取中客再度湧來,多數國人看來恐也有不甚舒服之感。 日來政府高層為呼應懷柔912遊行訴求,也矢言要歡迎中客來台觀光消費。想來或是眾高層「獨董」之類職位幹久了,已不甚了解廣大庶民感受,或可稱為已和社會脫節,蔡政府尤其是林內閣民調持續下降,此或正是其主因?
敏洪奎 2016-09-14
93有感

93有感

  本月3日所謂軍公教年金改革遊行,有一頗引人注目特色,即是軍方背景人物出現特別踴躍。給予社會的觀感,似是軍方對「反污名,要尊嚴」,這一號召感受特別痛切,所以反應也格外強烈。圖/中央社資料照   本月3日所謂軍公教年金改革遊行,有一頗引人注目特色,即是軍方背景人物出現特別踴躍。依據報載,參加者有各軍種退伍軍人,紛紛高舉各軍事院校校友會旗幟行進,也有不少退役將領,亦即時下所謂「退將」,而且據云有逾30位上將參與,堪稱聲勢浩大,遠非參加活動公教團體所能企及。給予社會的觀感,似是軍方對「反污名,要尊嚴」,這一號召感受特別痛切,所以反應也格外強烈。 在此同時,蔡總統也說出重話,呼應該等軍系人物訴求,聲稱身為總統和三軍統帥,絕不坐視有人污名化國軍,以及少數人對國軍的譏諷;另又提出警告,謂國家的軍人被打趴,國即不成國云云。 依據上述兩則報導,倒真似台灣社會有一股反軍方風氣,導致軍人形象被破壞,尊嚴被踐踏,迫使眾退將忍無可忍,要走上街頭討公道,總統也不得不尊重告誡國人不能糟蹋軍人,但事實真像是否果然如是,「有這麼嚴重嗎」? 實則國人看待軍人心態,也和現代其他民主國家人民無甚差異,既無病態盲目崇拜,也未有不公正歧視排斥,以平常心待之而已。若說對軍方抱有負面感受,所針對也僅止於部分言行令人不敢恭維之退將,而絕非廣大軍人。眾退將對此應也是心知肚明,其開口閉口扯上全體軍人,用心所在,恐也是刻意製造投鼠忌器效應,為自身佈上一道安全網,「你敢批評我,就是羞辱國軍」。 蔡總統終究是如南唐李後主所說,「幾曾識予我」,未曾真正經歷火辣政治衝撞洗禮,以致一見眾退將要走上街頭,急忙不迭出面安撫「護盤」,說什麼「不會坐視有人污名化國軍」,「軍人若被打趴國即不成國」。企圖藉此化解退將心頭悲憤,而似未想到台灣沒人要汙名化要打趴國軍,退將的慷慨激昂,也有似兵學家克勞賽維茲所說:「戰爭是政治的延伸」,要藉響亮口號發洩國民黨大選落敗悶氣。國人若一一細查遊行退將的政黨屬性,或也能多少佐證此論之不虛。蔡總統話說得再溫馨,恐也無法改變牢不可破的敵意。 即使所謂「反污名,要尊嚴」也是無甚道理的訴求。語云「人必自辱,而後人侮之」。你若是坐得直行得正,誰又能破壞你的形象?人之能否擁有尊嚴,也是全靠自身言行表現,不是別人所能奪得去,也不是向人乞求所能得來。你若是所言所行讓人看不起招惹反感,自己朝臉上潑髒水,則「反污名,要尊嚴」喊得再響亮也沒用,總統縱不坐視,也救不了你。 報載有曾任國防部副部長,黃復興黨部主委的退將王文燮,在一公開場合談到黨產,則衝口說出「誰敢討我們的黨產!」,「媽的!」,「放屁!」(見本年3月20日自由時報)。黨產之當與不當是另外一回事,身為高級將領而公然口出這種穢語,如何能不招惹國人輕賤? 對岸政權取得全面勝利,即把所俘獲國軍將領扣以戰犯污名,勞動改造至少10年乃至長達30年。近年來為表達血濃於水身後親情,更在沿海部署千枚以上瞄準台灣飛彈。但台灣卻有不少將領,不時到對岸陪同對方將領打高球聯誼。想來退將在彼邦,應是既不敢為被俘黃埔前期學長,喊冤討公道,也無膽要求對方把飛彈移到中韓邊境震懾金胖子,而只能陪笑臉大談其兩岸一家親,一笑泯恩仇。 上述這兩則有關退將負面資訊,稱之為冰山之一角誠然有欠公允,但也恐不是罕見病例。如果這類負面新聞不時不斷出現,退將要「反污名,要尊嚴」恐也甚難。日前蔡總統為化解退將洶洶來勢,除發表本文所引述絕不坐視談話,又呼籲官兵在93軍人節當天穿軍服出門,以凸顯軍人尊嚴,爭取社會大眾尊敬,可稱是煞費苦心。但捍衛軍人形象,激勵社會尊敬軍人,要領並不在節日是否穿軍服亮相,而是期盼高級將領,尤其是退將,儘量避免製造惹人反感負面新聞。 蔡總統在矢言絕不坐視軍人被污名化之餘,或也應該以三軍統帥身份,告誡眾人退將應以軍譽為重,平日多加自我警惕約束。總統果能如此,恐才是釜底抽薪。 93軍人節當日,軍方為迎合層峰意旨,所舉辦代號「九三會戰」活動,能收多少效果不得而知,但也至少有一則考慮欠周,反而易招致反感之處。 依據《中國時報》本月4日A4版報導,93軍人節當天,軍方高級將領身著戎裝,偕同家人或部屬中午外出用餐,所光顧餐廳計有天母「樂雅樂」、圓山大飯店以及國賓飯店等處,應都是中等價碼以上消費場所,國人看到這段新聞,若再想想枯守在老舊眷村滿面風霜退役老兵,或不免現出苦澀一笑。老兵的軍人節又是如何度過的? 大家同是國家軍人,若談到犧牲奉獻,老兵恐更絕不少於今天皮白肉嫩的將領。為何同一國家的同一軍人節,有軍人衣著光鮮吃其大餐,也有軍人只能默默挨過這一天?上下隔閡太深,是否也是國軍由來已久病根之一? 昔年的名將李廣在沙漠行軍,遇到缺水時是士兵不先飲,他即不飲,吃飯時也是兵士未食他也不食。日前國防部副部長以次高級將領若能放下身段,放棄高級餐飲,改為邀請眷村退役袍澤,到小餐館點上四菜一湯,佐以金門高粱而共度一家節日,則對於刷新國軍形象或更有助益。 今天國軍也正如廣大社會,都是百廢待舉待除,主事者或有不知從何著手之苦。鼓勵高級將領和退役老兵共度喜慶節日,或也是值得踏出的一步?
敏洪奎 2016-09-12
另一個一江山?

另一個一江山?

  台灣真正需要嚴肅面對的重大課題,不是千里之外,和自身全無歷史淵源的南海主權歸屬,而是如何凝聚全民共識,以應付對岸全方位的超限戰。圖/網路資料,民報合成   針對時下所謂「南海主權爭議」,國人若能保持清醒頭腦,不陷於情緒化直覺反應,即不難認清下述幾樁明顯事實: 其一是台灣本非海軍強國,而以其所擁國力,未來也不可能成為遠東海上巨強。所以若硬要主張千里外廣闊南海主權,即是不自量力、自尋煩惱。缺乏實力後盾的宣示,縱無其他不良效應,也僅只是阿Q式發洩情緒,起不了實際作用。 其二是台灣所面臨軍事威脅,並非來自南方海域。南海諸國均無進犯併吞台灣之意。所以特定時論所稱,南方海疆乃係台澎安全屏障之說,根本是危言聳聽、唬弄國人。 其三是南海水域確有豐富資源,但將來不論有關諸國如何協調開發,也輪不到台灣沾邊分享。此蓋因台灣在國際社會不被承認為國家,諸國分配資源,不可能把台灣也算上份。特定時論強調南海資源不容放棄,也純是製造錯覺、誤導國人。 其四是近來被炒作成新聞焦點的太平島,有潛在可能成為對岸要脅勒索、對台施壓的著力點。一旦出現這一狀況,太平島即無異於被綁架的肉票。要知該島是在中國所佔據的鄰近諸島環伺之下,假定有朝一日對岸提出某一政治要求,不從,即從各島發動海上封鎖。如此則請問到時台灣是從也不從? 更尷尬的一個局面是,如果中國發布聲明,要派軍登島駐守,以協助島上國軍保衛祖產,防範美帝走狗入侵,請問到時又將如何面對?如果拒絕,即可能和強行登島的共軍發生衝突,現政府有膽量下令守軍抵抗?反之,如果乖乖接受對方協防,則國際社會又不免認為中台本是一家,兩岸所謂炎黃子孫正在協力捍衛其所稱南海主權?這一印象一旦形成,對台灣今後自主生存又是有利抑是不利? 綜上所述,台灣無法對南海資源存有指望,也不存有建立南海防線國防的需要;以自身實力,更無把握確保所佔有南海島礁,能免於成為對岸綁架之肉票。雞肋儘管是食之無肉,棄之仍有些可惜。但南海之於台灣,是全無實質意義可言,若仍勉強食之,反大有刺到喉嚨可能。 台灣真正需要嚴肅面對的重大課題,不是千里之外,和自身全無歷史淵源的南海主權歸屬,而是如何凝聚全民共識,以應付對岸全方位的超限戰。畢竟,所謂太平島之或得或失,影響不到台灣自由社會的存在;而台灣在所謂維持現狀假象下,「內地化」色彩日益加深,乃至五星旗都可以在台北街頭飄揚,才是可怕現象。 此所以,國人面對短期內恐難平息南海主權爭議,惟有採取低調務實,始足以言符合國家至高利益;不能被特定時論高調蠱惑,而輕率跳上擂台加入混戰,而終不免淪為對岸上國之馬前卒甚或火牛,而自絕於國際民主陣營。 前此南海裁決公佈,否定中國意圖「揚大漢天威」畫南海為自家內海所謂「九段線」主張,對習近平輩固是一項挫折;國內大中國主義泛統派,或可能反而發現,也是拖台灣下水,而和對岸互相呼應,兩岸並肩共圓南海主權夢一項機會,若能如願以償,則雙方從此不僅進入「度盡劫波兄弟在」美滿狀況,更會是你中有我,我中也有你,如此則所謂祖國統一也該又邁進一大步。 此亦即特定時論之所以不斷強調「領土主權」、「固有疆域」,以期煽動國人情緒性反應,而不知不覺陷入所謂「太平島的安危,需要海峽兩岸中國人的合作」之類制式思維。然而國人應該認清的是,不論是當年的中華民國,或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擅自把國際公海畫為自家內海,都屬欠缺法理或道德正當性。台灣若在這一課題上和對岸合流,即等於走上一條不歸路,異日若再受到對方武力威脅,又有何資格,有何顏面要求民主陣營出面聲援干涉? 幸好特定時論雖想「喚起民眾」,煽動同仇敵愾民氣,以施壓於蔡政府槓上美國,但國人顯現的激憤,遠遠不及於前此之目睹藝人周子瑜被迫「向中國人民交心」,顯見台灣人民頭腦尚屬清醒,能認清什麼事情該憤怒,什麼事不必動肝火,不至於一聽到咒語即起乩也。 年歲稍長國人應猶記得,距今一甲子之久的1955年,位於大陳島北方約10公里的一江山孤島遭到共軍進犯。國軍由於海空優勢全失,只能坐視該島在猛攻下陷落,結果是守軍指揮官王生明上校自殺以殉,守軍死傷慘重,倖存者都成為共軍俘虜,可謂全軍覆沒。 如今國人所稱太平島孤懸國土南方約1600公里,也同樣不是台灣海空軍所能有效支援,所以本文稱之為無異於被中國綁架肉票。特定時論大聲疾呼號召捍衛太平島主權,也主張政府增兵加強該島防務。然而世事變幻難測,假定有朝一日,中國或其他國對此島發出迫降要求,不從即發動海空猛攻。如此則守軍守將又該如何以對,是如一江山之「玉碎」,抑是舉白旗投降? 定要強調捍衛不可守之地,是否很可能製造出另一個一江山?古語有云「不宜務虛名而居實禍」。國人面對錯綜複雜南海主權爭議,似也該三復斯言。
敏洪奎 2016-08-30
不要「有罪不敢抬頭」

不要「有罪不敢抬頭」

  蔡英文政府上台以來,值得國人檢討批評之處確實不少,但其面對時下南海爭議,採取低調冷處理,拒絕槓上美日,卻也正是其穩重保國明智表現。圖/取材自網路 民報 張世欣繪製合成   近70年來,在中國本土以及台灣社會,曾出現三起仇外色彩案例。首先是1946年尾的「沈崇事件」,然後是1972年的「保釣風潮」,以及時下這樁「捍衛太平島主權」的所謂主流民意要求。 三起案例,雖然起因不同,時空背景各異,卻都隱含一共同特性,即是矛頭都或明或暗指向美國,亦即國內左派文人慣稱的美帝。此外也都另有一連帶效應,即是給政府當局穿小鞋,逼使其也槓上美國甚至對美絕裂,不從即套上「喪權辱國」、「甘為美帝走狗」罪名。承受到這種「民意」壓力的執政當局,在前二案例是兩蔣總統的國民黨政權,現在則是蔡英文的民進黨政府。 很耐人尋味的一個現象,是所謂沈崇事件是以「美軍滾出中國」為訴求,獲益者是當時猶未得勢的中共自不待言,其後的保釣以及今天的捍衛太平島,主政當局若是屈服於所謂民意而採取激烈立場,結果必是逐漸疏離美日民主國家,也會和南海諸國處於敵對。台灣若真走到這一步,獲益者恐也是已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昔日中國共產黨。 所以合理的推論,或至少也是合理的懷疑,應該是自沈崇事件而保釣運動而捍衛太平島主權,背後都隱隱有一股力量,或居於策畫主導地位,或從旁推波助瀾鼓動「民意」,把事件演變推向於已最有利結局。本文即就此三案例作一檢視。 所謂沈崇事件,我本人前此在民報網站所發表「如何面對南海時局」一文,曾經有所提及,本文即再做一補充。該事件純是共方虛構,或至少也是歪曲事實,指稱有美軍於聖誕夜性侵女大學生沈崇,而藉此掀動反美風潮,而以「美軍滾出中國」作為抗爭目標。 當時美軍派駐華北,原是為協助政府軍接收淪陷地區,並未介入國共雙方層出不窮軍事衝突,然而仍多少有其「鎮邪」作用,讓共軍不便肆無忌憚製造事端,所以務須「美軍滾出中國」,以便放手對付國軍,而為此炮製出該沈崇事件,其結果也是如願以償逼使美軍提前撤走,政府形象也為之大受傷損。 國人比較方便更熟悉的保釣運動,起因是當年美國判定釣魚台列島乃屬琉球群島之一部份,將之連同琉球交付日本,而引發成員主要是外省第二代憤青激情反彈,奔走呼號大力製造「民氣」,以逼使政府採取強硬立場。 該等憤青掀起的保釣運動,矛頭雖是指向日本,真正目標或應正是美國。此蓋因移交釣魚台所有權一事,日本終究只是被動「從犯」,而「元兇」則是背後的美國。保釣運動表面槓上的雖是日本,真正要修理的仍是美國,只緣當時仍屬威權時代,不便也不敢公然打出反美旗號,但其反美色彩仍隱約可見。所以這一保釣運動,自然是對岸政權所樂見。假定當時的國民黨政府頭腦不清楚,真屈從憤青的「民意」而走上和美日對撞絕裂之路,自絕於老蔣總統口中的民主陣容,其後又有何能力抗拒來自對岸的軍事和政治雙重壓力? 當年中共炮製沈崇事件,能在各大都市掀起反美狂潮,是因其享有「主場優勢」,全國大專校園多已陷入其地下組織控制,所以能一呼百應,眾多大專學生都走上街頭充當其火牛。若無這一因素,恐亦不致出現如此規模全國性反美運動。 職是之故,無論是往昔的保釣,或時下所謂捍衛太平島主權,若想也如法炮製,要「喚起民眾」逼迫政府走上反日反美之路,縱然能「演很大」,也都註定是徒勞無功自暴其醜,因為台灣並不存有當年中國本土的社會背景也。 南海仲裁揭曉,否定中國所主張,將整個南海圈為內海的九段論說,對台灣本無實質損害,但卻因而招致國內泛統派極其露骨,明目張膽反美言論。 針對該一裁決,甫卸任的馬先生即指稱,「在背後操控的勢力,看似贏了面子,其實卻輸了裡子」。但馬先生能否明白告訴國人,他所謂的操控勢力是何所指,是索馬利亞抑是玻利維亞?馬先生何妨明說? 國民黨立委費鴻泰更指稱蔡英文立場軟弱,令人「感覺在配合美日強權,忘記自己是中華民國總統」。但他這一指控,似也可適用於兩位蔣總統。因為兩蔣的一貫政策,即是「堅守民主陣容」,聯合美日防共保台,一切以台灣國家利益為先,「小道理服從大道理」。蔡英文「配合美日強權」,也是「蔣規蔡隨」。費鴻泰罵蔡英文,是否連先總裁、先主席都罵了進去? 上述馬費二人發言尚屬斯文客氣。其他攻訐蔡政府,藉機發洩反美情緒言論,尚有「甘為馬前卒」、「當美國的哈巴狗」、「成為被操控的棋子」等等指控,顯示出部份泛統派似已植入基因深處的反美情懷。 兩蔣父子對美國、日本恐都無太大好感。但他們當年面對釣魚台歸屬爭議,能以國家最高利益為重,未隨保釣憤青叫囂起舞而槓上兩國,而致走投無路,落到只能任憑對岸擺佈,是蔣氏父子值得尊敬懷念之處。 蔡英文政府上台以來,值得國人檢討批評之處確實不少,但其面對時下南海爭議,採取低調冷處理,拒絕槓上美日,卻也正是其穩重保國明智表現,殊不必為此而又「謙卑、謙卑、再謙卑」,表現得彷彿有罪不敢抬頭也。
敏洪奎 2016-08-16
不要當「大哥的女人」

不要當「大哥的女人」

  被國際社會歸為中國現政權的跟班幫凶,或說得更難聽一些,被認為已成為「大哥的女人」,將來一旦有事,也難以指望得到民主國家聲援支持。圖/網路資料,民報合成   國人讀中國近代史,應很記得「船堅炮利」這句成語。當年西方列強即是倚仗船堅炮利軍事優勢入侵,逼簽種種不平等條約,而被中國人民視為重大屈辱,至今仍殘存烙痕猶新,餘痛未消之感,也正好為對岸統治者提供操弄民族情緒,穩固政權的著力空間。 不過古語有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近日南海仲裁揭曉,所謂太平島主權成為熱門話題,特定時論更大作文章,製造民情激昂假象,以藉機推銷其兩岸共同捍衛南海主張。但國內自命為炎黃子孫之士,有無想到當年國民黨政府派艦佔據南海島礁,以及之前擅自劃下所謂11段線,把整個南海圈為領海,看在鄰近區域弱勢民族眼裡,是否也是倚仗船堅炮利,「搶到就是我的」,侵占掠奪其歷代先民生息期間的生存空間? 當年是在1946年尾,猶是原汁原味的中華民國政府,未經任何國際協議,即派出四艘軍艦前往南海,逕行佔領包括所謂太平島在內數座島礁,所持「法理」或「道德」依據,也僅只是不久前馬先生所舉那套理由,「南海諸島是我國先民最早在西漢時期發現命名與使用,最晚在清康熙年間開始,已將南海諸島正式納入海防體系」。 但馬先生這段話,能否構成中國擁有南海主權的正當理由?南海島礁左近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的先民,是否也有,甚至更有可能在上古時代即已發現、命名與使用各該島礁,而也有甚至更有立場各自宣示主權?畢竟南海島礁,與海域都位於上述諸國近海,而和中國本土則是相距一千多公里之遙? 馬先生「舉證」時曾提到「命名」一事。時下國人恐怕不知所謂太平島,是早有越南語名稱DAO BA BZNCH。其名始於何時恐已不可考,但肯定是遠遠早於1946年被擅自更名為中式太平島。這一案例,似也正猶宜蘭縣大同鄉之有「英士村」,是大漢沙文主義「發功」之表現,全不考慮所謂太平島據以命名的太平艦和越南人有何關聯,台灣原住民又何須景仰紀念上海豪強陳英士。把鄰近越南海岸,原來已有越語名稱島礁擅自更名為太平島,又和二次大戰時期,日本佔領軍硬把新加坡改為「昭南島」,豈不是同等心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確是金玉良言,但在過往歷史上,恐怕是「只知有己,不知有人」狂熱心境,反而正是發揮得淋漓盡致。「不斬樓蘭誓不還」,「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都唱得慷慨激昂,但似從來無人質疑,有何立場斬殺人家的國君,或踐踏人家的土地?今天國人在台灣,不論是希望建立新而獨立國家,或是想以良好示範影響彼岸故國人民,都該深自省悟,先清除掉體內殘存「只知有己,不知有人」橫霸激情。 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古訓意義相近,另有一句通俗成語「將心比心」。國人在感情上或不肯接受,甚至不願理性面對台灣所稱擁有南海主權,並無堅強法理依據這一事實,說來也是人之常情自然反應。但撇開一切歷史因素法理爭議,國人將心比心,試想不論過往中華民國的「11段線」,或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9段線」,都是將中國領海範圍,伸展到逼近南海諸國海岸之處,把自古以來各國「土著」出沒使用的島礁劃歸已有,如此一來,鄰近的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該是如何情何以堪,是否也會視為重大屈辱欺人太甚,西方帝國主義剛走,中華帝國主義又已上門? 國人將心比心,假定日本或韓國也畫出一條「11段線」或「9段線」,把浙江外海的舟山群島和宜蘭的龜山島都據為已有,則中國人民或台灣人民又能否服氣?國人與其甘被特定的時論煽惑,沉溺於理並不直的南海主權激情,何不多想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金律,莫要被捲進南海紛爭漩渦,以免「務虛名而居實禍」,為顏面而身陷險境,被國際社會歸為中國現政權的跟班幫凶,或說得更難聽一些,被認為已成為「大哥的女人」,將來一旦有事,也難以指望得到民主國家聲援支持。 面對特定時論鼓譟煽惑,國人可不警惕戒慎哉?
敏洪奎 2016-08-06
如何面對南海時局

如何面對南海時局

  南海紛爭議題,顯然仍將延續。特定時論,也必然繼續挑動國人激情。圖/取材自網路 民報張世欣繪製合成 將近70年前的1946年底,中共曾捏造一起煽動反美情緒所謂「沈崇事件」,指稱有北平美軍性侵女大學生沈崇,目標是掀起風潮,逼迫駐華美軍提早撤走,以及削弱國民黨政府統治基礎,正是一石兩鳥妙計。 該一事件演變,是廣大青年學生惑於「捍衛民主尊嚴」激情,紛紛在各都市舉行大遊行,高呼「抗議美軍暴行」、「美軍滾出中國」等口號,全不考慮事件是真是假,背後有無政治勢力操弄。這一盲動現象,頗符合日前台教會舉行記者會,黃居正教授所使用名詞,堪稱也是「集體弱智」。 當年中國人民尤其是廣大青年,對該子虛烏有沈崇事件,是全然不求了解而一味跟著感覺走,更未警覺到是否有人搧風點火,刻意擴大事態。「集體弱智」的結果,是導致美方當局認為中國有強大反美民意,不但促成美國提早撤軍,應也多少影響到該國其後對華政策走向。這一虛構事件的受益者,自然只是從編劇到製作,而後再到導演的中國共產黨。 日前南海仲裁揭曉,否定中國所持,等於將南海圈為內海之9段線主張。該裁決對台灣原無大影響,但日來國內即有時論大張旗鼓,反覆強調所謂「太平島主權」,也不忘提醒國人南海資源豐富,不能輕言放棄所謂祖產祖業。 這一派特定時論所持論據,聽去確是道理十足,深符國家利益,但實際都非能站得住腳之論。然而可憂的是,時下多數國人似都對之不甚了了,也不想深入探討,正似昔年中國本土人民,未能深思「美軍滾出中國」激情口號,將把國家推向何方。 本文即就該等特定時論幾項主要論據,作一冷靜檢視。 首先國人應該了解,所謂「南海資源」雖然豐富誘人,對台灣而言卻無異海市蜃樓,註定是看得到而吃不到,台灣若夢想未來也可分一杯羹,得到的恐是若澀的幻滅。 要知台灣早已拜上國之賜,多年來在國際社會已被徹底去國家化,亦即在國際間已不被承認為主權獨立國家。所以未來不論南海資源如何協議分配或共同開發,台灣也沒資格參與其間。南海資源確有可能是一席海陸大餐,但台灣恐很不可能一同坐上餐桌。縱或有其他國家好心想請台灣入席,對岸上國恐也會發飆嚇阻。「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何物台灣也想混進來插一腿? 所以,特定時論以南海資源為餌,呼籲國人不可率言放棄權益,基本上是站不住腳論據。特定時論明知其很不可能而仍以之唬弄國人,恐怕很有賣野人頭之嫌。 其次,特定時論不斷鼓吹捍衛太平島主權,國內也少有人質疑這一論調是否明智。但略有軍事常識人士都該知道,以台灣現有國力,恐是萬不足以有效保衛此島,也難以在島上和外國打消耗戰或持久戰。我本人前此在民報網站發表「小道理與大道理」一文,曾指出位於浙江外海大陳列島,南距台灣僅止350公里,但國軍也因補給增援不易,海權空權皆失,而不得不棄守撤退。而今太平島遠距台灣本土1,600公里,周遭島礁又盡遭其他意向不明外國佔據,台灣又有何把握確保該島? 上述分析,特定時論人士應不致不知或不同意。其不斷號召捍衛太平島挑動國人主權激情,真正目的又是何在?難不成真是在為異日所謂「兩岸共同保衛南海」鋪路,為國人預作心理建設? 特定時論種種論據的核心依憑,是所自稱中華民國對南海領域的主權。這一核心論據,雖是多數國人在感情上不能不堅持,然而不論在法理或情理,恐都不甚站得住腳。昔年大英帝國全盛時代,英國人曾有一句帝國主義意味十足名言,「Right or wrong, my country」,意即不論自己國家對錯,他都要挺。國人不論自認是中國人或台灣人,似都不該存有這種蠻橫心態,而應有勇氣承認,無論是9段線或11段線,把自家領海延伸到千里之外逼近別國海岸,不是很文明作風。 要知前此馬先生所稱「南海諸島是中國先民所發現,命名與使用」,他這話是誰都能講。馬先生能講,南海諸國人民更能講得振振有詞。你有先民,人家也有先民,你又何以知道人家的先民,未曾發現命名與使用?「芹菜光光」,算不得什麼法理或道德依據。 中國真正佔據並擁有包括太平島在內南海島礁,是在1946年底,由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派四艘軍艦進行軍事佔領。但當時這一行動,似並未獲得國際承認或有國際條約背書。當時的越南、印尼、馬來西亞等地,都是仍處於殖民地狀態,無法對中國佔領行為移出異議,或宣示自家主權。 所以,當時的中華民國,或其繼承者中華人民共和國,乃至今天的中華台北,其對南海的主權要求,實在都欠缺堅強法理或道德依據。國人對這樁事實,即使在感情上難以接受,也必須平心靜氣理性面對,不能貿然被特定時論煽惑而隨之起舞,而貿然捲入南海爭執漩渦,徒然開罪有關諸國,無由惹來一身螞蟻。 南海紛爭議題,顯然仍將延續。特定時論,也必然繼續挑動國人激情。而國人為保持頭腦清明,避免淪為上國跟班小弟而自絕於國際,似應牢牢記住三項也許不甚愉快,但卻不容否認的現實。 1.台灣沒有堅強法理或道德依據,足夠聲稱擁有南海主權 2.台灣沒有足夠軍事實力,足供有效保衛太平島或南海其他島礁 3.台灣不被有關各國承認為主權國家,所以無可能參加分享南海資源。 而更重要的是,台灣的生死存亡重大考驗,不會是決定於遙遠南海島礁。所以台灣面對南海複雜局勢,上上之策是極力保持低調,決不刻意表演慷慨激昂,凸顯自我而引人側目,如此方稱符合國家利益,不知國人以為如何?
敏洪奎 2016-07-26
小道理與大道理

小道理與大道理

    南海仲裁出爐,總統蔡英文(前左)13日赴高雄視導左營海軍威海營區,並登上將出發執行南海巡弋任務的海軍康定級迪化艦,對官兵發表重要精神講話。圖/總統府提供   對岸中國曾發明不少順口溜,大多是意在譏刺社會種種醜惡,但其中有一句「小道理服從大道理」,卻是大有道理之說,值得牢記恪守,以免臨事輕重倒置,出現見木而不能見林之失。 日前海牙仲裁法院作出裁決,將南海47座島礁,包括國人所稱太平島,都歸類為岩礁而非海島,國內朝野政客乃至所謂意見領袖,其所表現情緒化負面反應,似都頗有違上述這一原則。 所謂「小道理服從大道理」,是意謂衡量事物,應以全局及最高利益決定立場,不宜拘泥於情緒、顏面或片面利弊得失。如今就政治現實而言,國人應該切記的大道理,是保障台灣自由社會獨立生存不被併吞,也不致在脅迫下淪為實質特區而漸形安樂死。其他與此牴觸的枝枝節節,均應一概視為小道理,不能妨礙到國家最高利益。 海牙法院所作南海裁決,不承認中國所宣示,幾將全部南海圈為領海或內海所謂「九段線」主張,無疑是對中國稱霸南海企圖一大挫折,無形中應也多少紓解台灣所受側翼潛在威脅,大體而言,對台灣並非惡耗。即使該法院有關岩礁裁決,也並非專一針對台灣佔有的太平島。如今國內朝野都為此島也被列為岩礁而激烈反彈,紛紛矢言保衛南海國土,甚至總統也登上行將巡弋南海的迪化號軍艦以強調決心。凡此表現都毋乃不甚符合「小道理服從大道理」,或至少也是反應過度? 面對南海複雜形勢,中國已正面槓上美國,南海諸國也莫不對中國深具戒心,台灣是否應儘量保持低調,靜觀事態發展,避免讓自身成為爭議性角色甚至眾矢之的,才符合國家最佳利益,而更要絕對避免被視為是和中國抱持同一立場,或至少也是在為中國幫腔助勢? 很令人不解的是,南海裁決並未規約台灣須放棄太平島,裁決出爐之後,也未見有周遭任何國家表態宣示主權,準備接管該島,如此則日來政府諸般恍似備戰舉動,如蔡總統率同「大師兄」等要員隆重送迪化艦出海巡航示威,如官方有謂可能派遣陸戰隊協防此島,不知是否發覺某種明顯威脅或立即危險,而有必要採取明快對策嚇阻防禦?諸般動作,又是準備對付誰,或是以誰為假想敵? 國人或不免懷疑,蔡政府或許並不認為太平島有遭受攻擊可能,甚至也不準備為所謂南海主權和外國開戰,其日來種種慷慨激昂表演,則是純為應付敷衍國內近於歇斯底里反裁決輿情。這一猜疑若屬實,蔡政府之舉固然能堵住政客名嘴等眾之口於一時,卻即可能引發深遠不良後果,恐不是父老厚望所寄本土政權宜有的表現。 大張旗鼓炫耀軍威,強調保衛南海主權,最直接的不良後果,即是可能招致區域諸國側目而視,將台灣也列為中國惡霸集團一夥。要知南海諸圈,包括非民主體制的越南,都並無併吞台灣野心,也都該是台灣對抗中國霸權的潛在盟友,被各該國家視為中國同夥,恐絕不符合國家利益。 蔡政府以及未來任何政府,也都該認清以台灣軍力,來日一旦有事,恐決無法確保太平島安全。如果平日大談領土主權,不斷強調誓死保衛該島,將來若遭致他國攻擊而失陷,對國內人心必有極惡劣負面影響,反不如不多作強調較為明智。這番話聽來自然很洩氣,但現實終究必須誠實面對。 年齡稍長國人應猶記得,1955年國軍從浙江大陳諸島撤退,即是因為補給不易,海權空權全失之故,而且是在美國海軍掩護下,方能在敵前全師而退。要知當年大陳島去台灣不過350公里尚且無法固守,而今太平島北距高雄1600公里,約為前一距離之4.5倍。以台灣之現有國力,有何把握能確保該島在外力猛攻下能固守不失? 最後要一談的是,中國現下主張的所謂九段線,亦即自廣西海岸開始,緊貼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三國沿海畫一弧形線,幾將整個南海都圈進去定為內海,或習近平所稱「祖宗海」,卻是呷人夠夠。 但中國現下這一九段線之說,原是沿襲國民黨政府1947年所公佈「南海十一段線」說辭而來,可謂同是大漢沙文主義或中華帝國主義產物。台灣若認真自視為新而獨立新興國家,恐連這一十一段線,也無須視為神聖。 要知當初是1946年底,猶在統治中國本土的國民黨政府派遣軍艦,佔據住西沙、南沙諸島而收為己有。鄰近越南海岸的所謂「太平島」,原本有使用已不知多久越南語名稱,也被擅改為仿照前往接管太平艦之名的太平島,而被國人沿用至今。如今年輕一代,恐也少有人知道這一太平島之名不甚光彩的緣起。 所謂炎黃子孫慣說所謂「自古屬於」,也慣於引用種種自說自話文獻記載,以佐證其「自古屬於」確屬事實。但把自家領海推展到千里之外,緊逼當地國家海岸之處,則縱使當年堯舜禹湯都確曾登臨在近岩礁,這等主權主張恐也很難讓在地國家吞嚥下去。 該等所謂炎黃子孫在沉迷於所謂九段線或十一段線之際,似也不妨捫心一問,假定有日本人或韓國人佔去宜蘭外海的龜山島,或基隆沿岸的和平島,而聲稱兩者均是在其領海範圍,則不論其所依憑「自古屬於」文獻記載如何堅強,你們能否嚥得下這口氣? 小道理必須服從大道理。今天台灣人民要自求多福,惟有努力「堅守民主陣容」,莫被所謂九段論、祖宗海之類魔音裹脅而去,而自絕於自由世界民主陣營。 【附註】 1、蔡總統所登準備出巡軍艦名為迪化號已頗有趣。明明是台灣(或中華台北?)海軍艦艇,為何要以東突首府「迪化」之名命名? 何況所謂迪化早已被對岸正名為烏魯木齊。迪化早已消失而猶有迪化艦巡弋南海,似也頗為滑稽。 2、所謂太平島係依昔日太平艦命名。但該太平艦是於1954年在大陳海域被共軍魚雷快艇擊沉。所以太平島似也不是吉祥名稱,或是仍以恢復越南語舊名為上?
敏洪奎 2016-07-15
再論時下外配現象

再論時下外配現象

  任何國家評估外來移民,最起碼而又是最重要的考量,應該是新來者能否認同本國主流價值。來自中國的外配,縱使長期生活於台灣,但能否認同台灣主流價值,不無疑問。圖為在立法院外抗議的中國籍配偶。(何豪毅攝)   日前我曾在民報網站發表「外配現象的陰暗面」一文,提醒國人面對時下形形色色外配不斷湧來,漸成決堤之勢社會現象,不宜一味歌頌其所謂正面意義,以塑造自身開明形象,而應認真正視其不甚道德的一面,也更該考慮外配之來形同潮水,是否符合國家整體利益。本文茲就這同一議題,做一個補充總結。 首先,如上一篇作品所指出,現下定居台灣外配已有約50萬人之多,約佔台灣總人口數之2.2%。我國男女人口比例大致相等,為何居然有如許多男士寧願選擇種族、語言、文化或至少也是國家認同與自身有異外配?這其中是否明顯存有不甚純潔因素? 年邁老兵砸錢娶來年齡足可當女兒甚至孫女對岸女性,陪其度過暮年,以及同是花錢買人,為身心重度障礙子弟娶來自貧苦人家外配,都是醜惡殘忍堪稱國恥現象。但這類案例究佔少數,絕大多數情況,仍是家境尚可,身心正常適婚年齡男性迎娶各國外配。 上述後一類別男性,應原絕不致娶不到本國配偶。其決定選擇外配,是否也是出於取巧心態,娶外配可以規避正常交往、求婚、提親諸般程序,銀子一砸外配即到手,娶來後更遠較本國配偶之易於操控役使?若然,則是否又形同往昔大戶人家之購買家奴婢妾?國人這一心態,又是否中國傳統社會所孕育所包容,買奴買婢買妾體制的所謂祖型再現或返祖現象? 幾是台灣所特有外配泛濫現象下的異國姻緣,說穿了幾全是變相人口買賣,縱不能貶之為不道德,至少也是不對等和不自然的盲婚,是對婚姻性質的扭曲。部分國人在基於各種動機,大力美化時下外配現象,乃至捧出眾多相夫教子,孝敬翁姑賢良樣板外配之餘,也應正視一下這一現象不甚道德的本質。 國人對業已嫁入台灣家庭定居台灣外配,確實不宜投以異樣眼光或加以排斥,但對於現象的本身,也不宜賦予不負責任的無保留肯定,至少也應留意到其不甚純潔的一面,而抱持應有的認識。 其次,國人似也該認真檢視,時下的外配現象,對台灣國民素質的影響是正面或負面,是協助向上提升或朝下方拖下去,從而判斷其對國家整體利益的影響。 明顯的事實是,在買賣式婚姻下,嫁來台灣的外配,幾全是來自遠較夫家弱勢家庭,其教育程度知識水準在台灣也應屬低下底層,擁有技術專長者恐也無多。以此而言,目下已定居台灣50萬外配,以及仍不斷湧來所謂新住民,其對台灣國民素質的影響是提升或壓縮,自也是不言可喻。 誠然,人不可以存有勢利心態,歧視排斥經濟弱勢,知識程度較低者。但台灣終究有國家長遠利益要考量,台灣人民也沒太多餘力大辦慈善事業,大開方便之門,無條件無止境放任除掉勞力,無法對社會提供任何貢獻外配繼續不斷湧來。 長久以來,世界各國審核外來移民,多是要求申請人或是攜帶資金投資創業,為國人製造就業機會,或是身具技術專長學術成就,能為歸化國家做出實質貢獻。今後台灣對嫁來外配,當然不能課以如此嚴格條件,但至少也應要求至少具有某種程度教育,擁有某種謀生技能,不能純然是帶著一張嘴來吃台灣,或只能拚狠勁,和台灣底層人民搶飯碗。這也應是政府為維護本國人民利益,所應採取的最起碼安全措置。 最後要一提,也特加強調的是,任何國家評估外來移民,最起碼而又是最重要的考量,應該是新來者能否認同本國主流價值,能否溶入本國主流社會,而前一考量應尤重於後一考量。此蓋因為新來者縱一時難以溶入主流社會,只要能擁有和本國人民相同主流價值,久之即不難溶入主流社會。反之新來者若抱持和本國格格不入價值,即很容易形成國中之國,埋下定時炸彈。 往昔曾有大批愛爾蘭人、義大利人移民美國,最初雖也曾和本土人民族群關係緊張,也因雙方擁有大致相同價值,最後也終由相安無事而溶為一體。反之移入西歐諸國印度裔和北非伊斯蘭裔,皆是把和歸化國主流價值相衝突宗教典章,乃至原鄉村落清規成律,一併奉為神聖信仰,以致形成多種國中之國,也成為各國政府重大困擾。 當初西歐各國政府若能有足夠警惕,不輕易放任大批抱持迥異價值體系移民入國定居,今天即應不致禍起蕭牆,出現如許多懷有敵意國中之國,乃至形成亂源。這一慘痛教訓,國人應引為警惕牢記在心。 要知台灣處境特殊,面對的是深懷併吞野心中國現政權。來自彼國外配,雖因血緣相近,語言文化大致相同,而遠較東南亞外配更易溶入台灣主流社會,但其自幼所受毛式教育,或很難促使其皈依台灣主流價值,縱使嫁來台灣,長期生活於自由社會,一經所謂「黨的好女兒」或中配同儕串聯煽惑,恐即不免紛紛燃起原始部落式愛國激情,成為促進所謂祖國統一之別動隊。國人試觀國內已有以中配為主要黨員基礎赤色政黨,即應相信此論不是杞人之憂。 所以,事關社會安寧、國家安全,國內主管外配入境政府單位,對於來自彼岸中國外配,實應特加認真審核,縱使採用昔時共產黨執行的所謂「三查」,亦即查歷史、查出身、查成份也不為過,以防又混進大批黨的好女兒,在台灣自由社會鼓吹其祖國統一。對於申請中配來台之台灣男性,似也都該施以短期保防講習,以防日後其家庭被充作地下黨基地之一。此外也可對其曉以利害作一番道德勸說,籲請他放棄迎娶中配打算。 上述這種安全措置,當然大大違反時下極風行多元、包容、人權等等所謂普世價值。 但國家整體利益,多數國人的感受,都不能成為普世價值祭壇上的供品。不知今天的「極峯」和高官新貴,果能有此痛切認識否?
敏洪奎 2016-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