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肇烜相關文章

台灣畫壇的萬米長跑者:李石樵

台灣畫壇的萬米長跑者:李石樵

「藝術家如果不用心的話,等於宣佈死亡。」 ──李石樵 最近台灣社會不太平靜,兇殘的社會事件讓人們覺得不安。小燈泡媽媽希望透過教育改善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文化使人結合,政治使人分離」,改變台灣從改變文化開始,透過文化藝術滋養心靈,也美化我們的社會。一個故事,就是一個人生,本週特別介紹台灣畫家李石樵的故事。 李石樵(1908-1995)生於台灣日治時期,是新北泰山人。小時候李家經營米行生意,家境小康,李石樵也在這樣一個良好的環境下度過童年時光。15歲時李石樵考取台北師範學校,很幸運地受教於知名美術教育家石川欽一郎,接觸到正規的美術教育,遇到了改變李石樵一生的啟蒙老師,也開啟他一生永不停止的繪畫人生。 西元1927年,台灣舉辦第一屆美術展覽會,他的初試啼聲之作《台北橋》入選台展,當年的李石樵只有19歲。老師石川欽一郎鼓勵他繼續進修,到日本深造。師範學校畢業後,年僅21歲的他懷抱著對繪畫的熱情與夢想,隻身前往東京都,目標就是考進知名的東京美術學校。 李石樵,《台北橋》,1927 (圖片:台灣網路美術館) 一波三折的學畫之路 「在家靠父母, 出外靠朋友」,李石樵在日本受到當時同樣在日本學畫的學長陳澄波照顧。李石樵在陳澄波安排下到繪畫研究所為報考東京美術學校準備,他和日後同為台灣知名畫家的李梅樹同租宿舍,也一起鑽研畫技。然而東京美術學校入學門檻很高,李石樵第一次考試名落孫山,他沒有因此氣餒,反而告訴自己:「大概努力不夠吧!考不上對我沒有什麼損失,寄望下一次吧!」 第二年,李石樵又去報考,卻還是落榜了,一般人可能早就因此放棄;然而意志力堅強的李石樵,繼續堅持在繪畫的道路上,他苦練最基礎的素描,磨練自己的實力,每天畫圖時間超過12個小時,畫到手指破皮長繭還是繼續畫;第三年李石樵再去報考,皇天不負苦心人!連續考了三年,李石樵終於順利考取東京美術學校。 有些人的人生道路走的順遂;李石樵的繪畫之路卻是一波三折。入學後台灣流行熱病,傳染病奪走李石樵弟弟的年輕生命。第一時間,疫情沒有受到控制,反而愈演愈烈,隔年李石樵的哥哥、兄嫂和姪兒都在這場傳染疫病中去世,他的爸爸和妻子也發出病危通知。好不容易進到理想學校的李石樵,只好緊急趕回台灣面對突如其來的家庭劇變。他一直陪伴著,直到父親和太太的病情康復,李石樵要再回到日本學畫,卻受到父親的強烈反對,爸爸說:「你如果要再去日本,我就斷絕你的經濟支援。」 日本帝展 嶄露頭角 李石樵不甘就此放棄!在父親斷絕一切經濟支援之下,他還是隻身回到日本。回到日本的李石樵更醉心於繪畫,接連五年,他的畫作都入選象徵畫壇最高榮譽的「日本帝展」,更成為第一位獲得日本帝展「免審查」資格的台灣畫家。破天荒的榮耀,讓李石樵長久的努力終有回報。 在日本畫壇嶄露頭角的李石樵,沒有忘記故鄉台灣,學成的他和學長陳澄波等八人在台北成立「台陽美術協會」,他們積極推展台灣文化藝術。然而,1945年戰後的台灣,社會氛圍也巧妙地轉變。兩年之後,二二八事件席捲全台,這一年對李石樵來說是刻苦銘心、椎心泣血的一年,他的兒子李鴻年因病死亡,最照顧他的學長陳澄波在二二八事件中被執政當局槍擊曝屍而亡。李石樵的背景養成以及學經歷都和陳澄波非常相似,此後他行事非常低調,幾乎只埋首於最愛的美術世界。 李石樵,《河邊洗衣》,1946,(圖片:台灣網路美術館) 用畫筆針砭,讓圖畫說話 將近20年的時間,李石樵作畫不輟,然而就在1964年,台大政治系教授彭明敏和他的學生謝聰敏、魏廷朝因為不滿專制政府的腐敗和經濟狀況的敗壞,他們指出蔣介石「反攻大陸」根本不可能實現,在那個風聲鶴唳的年代,勇敢提出「一個中國,一個台灣」和「重新制憲與尊重人權」的主張,並且起草《台灣自救運動宣言》遭到執政當局逮捕。李石樵同樣不滿迂腐的政府,他「用畫筆針砭」,「讓圖畫說話」,在自家畫室秘密創作具有諷刺意味的作品《大將軍》和《避難》。畫中的人物一看就知道,就是「蔣介石」。李石樵過去畫風寫實,不管人物畫還是風景畫都給人溫暖的感覺,《大將軍》一畫卻用異常的暗黑冷調,人物面目猙獰、呲牙咧嘴,讓人看了都不寒而慄。同年另一作品《避難》,描繪基層民眾悽苦景象,表現台灣人在大環境下集體苦難的命運。 這樣的圖像在專制獨裁的年代當然是禁忌,李石樵卻用畫筆勇敢記錄下大時代的威權壓迫;秘密完成畫作後,就將作品塵封在自家畫室之中,經過漫長的等待和蟄伏,等到台灣解嚴走向民主之後,這些珍貴的作品終於得以公開展示。 李石樵,《大將軍》,1964,(圖片:李石樵美術館) 經典之作切膚之愛 另一幅李石樵的巨作,也是我第一次認識李石樵的作品《蘭大衛醫師皮膚移植手術》,這幅畫是台灣醫療的典範故事,背後蘊含的是醫者的無私和大愛。畫裡彰化基督教醫院蘭大衛醫師親手切下妻子的四塊皮膚,移植到一位彰化貧童周金耀的腳上,這是台灣第一例異體皮膚移植。 蘭醫師夫婦不曾對外講述這個故事,直到接受蘭夫人皮膚的貧童長大後成為牧師,他在一次宣揚福音時表示:「蘭醫師娘的皮膚不僅貼在我的身上,更貼在我的心上。」切膚之愛的感人故事,才廣為人知。高雄醫學院創辦人杜聰明博士有感於蘭大衛醫師夫婦的無私大愛,特別邀請李石樵畫下「切膚之愛」的故事,這幅畫也成為今日高雄醫學大學的鎮校之寶。 李石樵,《蘭大衛醫師皮膚移植手術》,1956,(圖片:財團法人切膚之愛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作畫到人生最後一刻 「活到老,學到老」,李石樵則是一直用心地「畫到老」。到了李石樵70歲那年,他的《三美圖》由華南銀行印製在火柴盒上,卻被檢舉是「色情之作」。李石樵又被捲入這場無端漩渦,台灣省政府和警察局都要求華南銀行解釋,認定火柴盒有「妨害風化」之嫌,當時旅居美國的李石樵被要求返國接受調查,「藝術與色情」一時成為社會熱議焦點,後來在藝術界的陳情與支持下,風波才終於平息。 李石樵被譽為「台灣畫壇的萬米長跑者」,他曾說:「藝術家如果不用心的話,等於宣佈死亡。從事藝術創作,就好比是參加賽跑,還沒有抵達終點時,是不知道勝負的。從那一天開始,我一直在衝刺。」他始終秉持著這個信念,作畫到人生最後一刻,直到87歲那一年終於放下畫筆離開人世。 李石樵的人生故事,讓我想起這麼一句話:「成功路上並不擁擠,因為堅持的人不多。」李石樵不是天才型的畫家,他從求學開始一直都很努力,努力地跑到人生最後一刻都不願意馬虎鬆懈。李石樵的畫風也隨著時代演進,不斷求新求變。他曾說:「我不畫空洞的東西。無法掌握的東西,是要如何畫呢?」 他深信「繪畫是社會的反映,應該和大眾生活結合才有意義」,也因此透過李石樵的畫作,我們看見時代的軌跡,認識台灣過去的圖像,卻也看到最悲慘的人像面容。「繪畫時不是用手,而是用腦」,畫家不只用藝術表達自我,也幫助我們找到認同,透過畫家之筆,我們知道歷史悲劇不能重演,唯有真實鮮明的溫暖情感,才是屬於台灣人共同期待的光明未來!
張肇烜 2016-04-02
台灣史上第一位女畫家:陳進

台灣史上第一位女畫家:陳進

3月27日是台灣第一位女畫家陳進逝世18週年紀念日,特別介紹陳進的人生故事,一起來緬懷這位台灣值得紀念的人物。 陳進(1907年11月2日-1998年3月27日),出生在新竹香山庄牛埔的商人陳雲如之家,她是家中的三女。過去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女性地位從屬於男性,女性不僅沒有辦法接受教育,還要從小接受纏足,「腳愈小愈美麗」。日治時期開始,隨著新式教育制度進入台灣,女性也開始接受教育。當時開設女子學校給女性讀書,總督府更在1915年明令禁止纏足,違者處連坐法,逐漸打破「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老舊觀念。 西元1922年,陳進就讀台北州立台北第三高等女學校(今中山女高)。遇到一位好老師,足以改變學生的一生。陳進很幸運,她在學校裡受到日本美術老師鄉原古統的啟蒙。鄉原古統不只是台灣日治時期著名的藝術教育家,對於後輩的提攜更是不遺餘力。他看到陳進畫圖的潛力,於是在畢業前夕對陳進說:「妳要再去日本求學。」其實,陳進從沒想過到日本讀書,她還擔心爸爸媽媽會不會反對;沒想到父母親全力地支持她,跟陳進說:「好啊!讀書是好事。」 未滿18歲的陳進,因此飄洋過海到日本深造,很順利地考取東京女子美術學校日本畫師範科。赴日學畫不久,陳進逐漸開始在台日兩地畫壇嶄露頭角。1927年,台灣舉辦了第一屆「台展(台灣美術展覽會)」,陳進當時還只是東京女子美術學校的學生。父親告訴她台展資訊,也鼓勵她參加。於是陳進寄出三件學校期中作品參加「台展」。陳進的初試啼聲,一鳴驚人,三件作品《姿》、《罌粟》和《朝》全部錄取,當時同時入選的包括郭雪湖和林玉山。他們三個年輕人,年紀只有20歲,卻是當年入選台展東洋畫92位畫家中唯一的三位台灣人,被稱作「台展三少年」。 連續10年入選台展 陳進的成功絕非偶然,從1927年到1936年,連續10年入選台展,之後直接被列為推薦級「無鑑查畫家」的最高榮譽,她堅定地說:「畫圖,就是我的一生志業」。日治時期的台灣,畫家的社會地位很高,畫作入選日本帝展會是報紙的頭條新聞。繪畫,也成為台灣人揚眉吐氣的最佳方式之一。陳進的畫,不只在台灣獲獎,1934年她以大姐陳新為模特兒繪製的《合奏》入選日本第15回帝國美術展覽會,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入選日本帝展的台灣女畫家。當時的報紙報導陳進的作品深具「台灣色彩」,陳進受訪時則興奮地說:「台灣是一個非常好的地方,誰不愛自己生長的故鄉呢?」 陳進,《合奏》,1934 (圖片:國立歷史博物館) 陳進到日本學成之後,沒有忘記故鄉台灣。她從日本回到屏東高女教書,傳承所學給台灣年輕學子。沒想到,卻有人跟她說:「妳為什麼要到這麼鄉下的一個小學校來教?又是在女學校,實在很可惜!」她把話放在心底,告訴自己一定更努力,要成功才可以。陳進教書之餘,常常就近到原民部落寫生,創作多幅原住民相關題材。陳進的畫風細膩獨特,雖然系出東洋畫傳統,但她同時吸收了西洋寫實精神和繪畫技法作為創作養分,發展出陳進特出的自我風格。原住民題材的相關畫作,如著名的《三地門社之女》,畫風卻是格外細緻雅麗,圖畫中充滿詩情表現。 陳進,《三地門社之女》,1936 (圖片:福岡亞洲美術館)陳進除了參與日本官方舉辦的「台展」和「帝展」,也參加台灣人創辦的「台陽美展」。陳進曾說:「我參加台陽展是因為我是台灣人,台陽展的成立是成立另一個藝術團體,多一個發展的機會,本來是有反抗的意思,但反抗也沒有用。所以弄一個團體,台灣人的團體,台灣人作頭,有一個發展的機會。」足見她對台灣這塊土地的認同和充沛的感情。 我是台灣人,要畫台灣的風格 日治時期,是陳進創作的巔峰時期,陳進不只努力想做到和日本人一樣好,她更曾表達:「我是台灣人,要畫台灣的風格,而且要畫出好的作品,要比日本人畫得好,才是重要的事。」陳進努力做到最好,她也真的做到了!陳進的人物膠彩畫,無人能出其右;1945年以後,政局丕變,國民政府掀起「國畫正統性」之爭,東洋畫省展停辦10年,很多畫家因此改變創作媒材。陳進的畫作遭到很多中國畫家和藝術評論家質疑:「她是一位這麼優秀的畫家,為什麼畫作沒有任何『中國山水』或是『梅蘭竹菊』?」面對質疑,陳進雖然心裡不好受,卻沒有因此改畫水墨畫,她還是堅持畫她最擅長的膠彩畫。 陳進在40歲結婚,婚後走入家庭的她,在先生蕭振瓊扶持之下,還是全心作畫。43歲生下獨生子蕭成家,婚後的題材多以家庭和花卉為主,用畫作詮釋妻子及母親的角色。《母愛》一畫,以媳婦和孫子作為素材,雖然是簡單平凡的題材,在陳進細膩的畫筆之下,烘托出不凡的母愛。 陳進,《母愛》,1984(圖片:台灣網路美術館) 一生就是一部台灣美術史 經歷政權更迭、時代遞嬗,陳進的一生,就是一部台灣近代美術史。她一生都在畫圖,一直這麼用心作畫。畫到滿頭白髮了,還是努力不懈地作畫。日本藝術評論家稱她是「南海女天才」,她卻謙虛地說:「我不跟別人比,只跟自己比,有沒有更進步?有沒有更突破?」人生如畫,畫如人生,陳進的畫作多以家庭為中心,以人物為題材,她的人生也是一樣順遂圓滿。晚年陳進身體不好,她的兒子蕭成家先生是一位麻醉科醫師,在美國行醫。在陳進晚年,兒子回到台灣照顧陳進,直到91歲去世。 陳進,自畫像《思》,1965(圖片:台北市立美術館) 陳進是台灣第一位女畫家,她在日本治台時期並未選擇做日本人,始終堅持以「台灣女兒」身分畫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寫下台灣女性藝術家的先河,連日本人都對這位台灣女畫家豎起大拇指。她師出東洋、融合西方美學,以女性特有的細膩雅致,以台灣文化為底蘊發展出最富韻味的陳進人物膠彩畫。我們ㄋ看陳進的畫,就像是看陳進的一生,她畫裡的女性,是她心中理想的台灣女性,看似嫻雅端莊,卻一點都不柔弱,眼神勇敢又堅強。 在過去清一色男性的台日畫壇,陳進顯得特別,人們以「陳進先生」稱呼她。陳進用膠彩、用繪畫巧妙地表達自己的理念,在舊時代裡展現出現代台灣女性的理性自決,堪稱台灣女性第一人。她對藝術的執著、熱忱和專注,對我們來說是最寫實的勵志故事! 時序來到今日的台灣,女性已經撐起半片天,台灣更已選出第一位女性總統,我們期待未來的台灣,是一個多元平等、性別友善的進步國家,台灣的性別平等,可以一年比一年更進步。當有這麼一天,我們不用特別強調「女」總統、「女」畫家、「女」醫師,這就將是台灣最接近性別平等的那一刻。
張肇烜 2016-03-27
二二八,最恐怖的檢查

二二八,最恐怖的檢查

「二二八事件」為台灣歷史上留下一道鮮明的傷痕,人民在統治者的權柄之下哭不出聲。二二八事件造成許多台灣社會菁英蒙難,藝術創作能量也遭到扼殺,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台灣國寶畫家陳澄波,在二二八事件中,沒有經過審判,不明不白地死於國民政府殘暴軍隊的血腥暴行,遊街示眾、公開槍決。(詳見:〈請教故宮:「陳澄波」是怎麼死的?〉) 1947年的台灣,那是一個風聲鶴唳的年代。混亂,是那個年代的代名詞。 卻有一位25歲的年輕人,他來自四川重慶,在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通過教育部赴台教師招聘團考試,從中國來到台灣,他是版畫家黃榮燦。 黃榮燦在二二八事件發生時擔任《人民導報》副刊主編。時任《人民導報》社長宋斐如只因刊登文章遭到行政長官陳儀不滿,在二二八事件中竟名列「叛亂首要人犯」,成為第一批被捕人士之一,最後遭到殺害。當時許多人都因此受到牽連而喪命,包括宋斐如社長的妻子區嚴華,她曾任職行政長官公署,在丈夫罹難後因幫忙《人民導報》總主筆陳文彬逃往香港被捕,慘遭槍決於馬場町(今萬華青年公園一帶)。 在這肅殺的氛圍之下,很多人連外出都不敢。富有正義感的黃榮燦,卻騎著腳踏車穿越大街小巷,因此曾有同伴懷疑他到底是不是「國特(國民黨特務)」?事實上,黃榮燦到處蒐集資料,詢問相關目擊者二二八事件經過。兩個月後,他秘密完成了《恐怖的檢查》木刻版畫。 黃榮燦《恐怖的檢查——台灣二二八事件》1947年。圖片來源:Wikipedia Commons 用刻痕記錄歷史 《恐怖的檢查》是二二八事件中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創作,畫中具體描繪寡婦林江邁販賣香菸遭到查緝鎮壓,寡婦的攤架被推倒,香菸掉了一地。查緝員開槍射向手無寸鐵的婦人,隨後還有四名持槍警察搭著卡車來到現場。版畫上寫實的場景,還原了二二八事件現場。版畫家用刻痕紀錄了這段血淚的歷史。 黃榮燦不只埋首創作,1947年4月13日,他親自帶著《恐怖的檢查》版畫作品搭船前往上海,以「力軍」當作筆名發表在4月28日的上海《文匯報》。除了發表在報刊,《恐怖的檢查》還在11月上海舉辦的「全國木刻展」中展出。如願展出之後,黃榮燦便將作品贈送給日本友人內山嘉吉,內山嘉吉再轉贈鎌倉市神奈川近代美術館典藏。 《恐怖的檢查》成為二二八事件的經典之作,更是台灣近代重要的歷史圖騰,卻也為黃榮燦埋下殺身之禍。 1948年黃榮燦受聘為台灣師範學院藝術系講師,知名雕塑家楊英風就是他的第一屆學生。任教課餘,他到台灣各地寫生,更到蘭嶼和綠島紀錄當地原住民的風土民情,雖然來自中國,他的作品充滿台灣人文關懷。隔年,台灣宣告戒嚴,人民的自由,包括言論、集會、出版、結社通通遭到限縮。 羅織叛亂罪遭到槍決 黃榮燦早就被當局盯上,執政權柄很快就出手,1951年12月1日,黃榮燦在台灣師範學院教職員宿舍被捕入獄。被捕的理由是什麼?國民政府竟然誣指他到蘭嶼寫生「乃為中共勘查地形,以便共軍登陸」。真的很難想像,如此荒唐的理由都能被羅織入獄,後來再誣陷他參加的木刻協會是「中共的外圍組織」,他「從事反動宣傳」,以「叛亂罪」的罪名遭國防部軍法局判決死刑。 1952年11月19日,黃榮燦在台北市水源路刑場,遭到槍決,成為白色恐怖受難者,結束了這位滿身熱血的年輕版畫家僅僅32歲的一生。黃榮燦遭到槍決後,國防部拍下行刑照片,呈請給時任總統的蔣介石觀看。只見照片中的黃榮燦,身穿囚衣,身前還掛著「叛亂犯黃榮燦」的囚牌,神情痛苦哀戚。 黃榮燦行刑照片。圖片來源:Wikipedia 最遺憾的是,黃榮燦的遺體由軍方委託殯儀館處理,卻沒有人知道遺體的去向。 在那個年代,多少人和黃榮燦有一樣的遭遇!平白無故失去至親是何等的痛苦和冤屈!多少家屬日日夜夜都在盼著親人回來的這一天。多少家人只卑微地希望,人沒有回來,至少也要看到遺體,找到墓碑! 1987年終於解嚴了,台灣社會和台灣人心卻還在戒嚴。 同是白色恐怖受難者的徐慶蘭,他的父母親到垂死臨終的最後一刻,都還交代弟弟曾梅蘭:「一定要把哥哥的屍骨找回來,遷回故鄉的墳地安葬。」曾梅蘭也因白色恐怖入獄,服滿刑期出獄後他開始找尋哥哥的遺體下落,卻一直都找不到。就要放棄的時候,哥哥卻到夢裡告訴他:「我埋在一處竹林下面」,他憑著有限的線索繼續尋找,後來竟巧遇一位曾處理受難者遺體的「土公仔(撿骨師的意思)」,最後在他的協助下,1993年在六張犁的亂葬崗,終於找到兄長徐慶蘭的墳墓,也同時發現了黃榮燦的墓塚。 版畫家黃榮燦的一生,25歲從中國來到台灣教書,32歲正要大展創作長才,年輕的生命卻被殘酷剝奪,更淒涼的是,他在台灣被遺忘好久好久,他的墓碑等到40年之後,才在荒煙蔓草的亂葬崗被無意中發現;幸好他的版畫沒有被遺忘,大英博物館收藏黃榮燦七幅作品,而《恐怖的檢查》也妥善典藏在日本神奈川近代美術館。 黃榮燦之墓。圖片來源:典藏台灣網站 隨著台灣逐漸走向民主自由,埋冤九泉的歷史記憶終於破土而出。 2000年政黨首度輪替,三年之後「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紀念公園」在六張犁亂葬崗落成,這是黃榮燦的最後葬身之地,同時還有206位槍下英魂埋葬於此。2006年,超過50年以後,版畫家黃榮燦終於獲得政府平反。早逝的生命已經不可復生,他冒著生命危險創作的木刻版畫卻成為二二八事件的警世經典圖像。 二二八是一場「最恐怖的檢查」,記憶歷史,不是記憶仇恨;記憶歷史,是不要再重蹈覆轍;記憶歷史,是為了找尋繼續成長的力量。在六張犁「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紀念公園」有一塊紀念石碑,碑文上這麼寫著,這也是我們對推動實現轉型正義的最殷切盼望: 「在這塊我們深愛的土地上,人性不再扭曲,恐怖不再肆虐,自由得到尊重,人權永獲保障。」
張肇烜 2016-02-26
一生傳奇,台灣第一位雕塑家黃土水

一生傳奇,台灣第一位雕塑家黃土水

他的一生只有短短的36載,卻為台灣留下永遠不朽的國寶藝術;身為台灣人,你一定要認識的藝術家。 黃土水(1895-1930),出生在台北艋舺祖師廟的後街(今日的萬華),他出生的那一年,也是日本治台的第一年。 黃土水出生在一個貧寒的人家,「生食都不夠,那有通曝乾」,他直到12歲才有機會進入公學校讀書。老天卻是如此捉弄人!也在這一年,黃土水的父親去世,母親只好帶著他投靠同母異父的哥哥,他也因此轉學到大稻埕公學校。 或許是老天的安排吧!大稻埕街上有許多佛雕店,而黃土水的哥哥是一位木匠,他因此耳濡目染,無形中對雕刻產生興趣。家境清苦的黃土水,後來考取國語學校師範部,他在「美術」和「手工」的表現特別優異。畢業展覽時校長看到黃土水自學創作的雕刻作品驚為天人!惜才的校長對他說:「你應該要去當藝術家,當老師太可惜了」。校長不只熱心地幫黃土水寫推薦函到東京美術學校,還幫他申請到獎學金,要他不用操心學費。 留日學習美術第一人 在校長推薦之下,黃土水1915年到日本美術最高殿堂深造,他是東京美術學校創校以來第一位台灣留學生,也是台灣留日學習美術第一人。好不容易得到寶貴的學習機會,黃土水幾乎全神貫注在最愛的雕刻藝術之上。沒有多餘零用花費的他,三餐多以地瓜粥止飢,終於獲得最佳成績畢業。1920年他再考取該校研究科繼續學習雕塑。 黃土水的才華很快受到肯定,同一年他以台灣原住民為創作題材的雕塑作品《山童吹笛》入選日本帝展,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入選日本帝展的台灣人!在殖民的年代,「一位台灣藝術家的作品能夠入選帝展,比100場的街頭演講還要振奮人心!」黃土水入選帝展的消息轟動台日兩地,當年他只有24歲。黃土水的才華不是偶然,之後連續三年,他以作品《甘露水》、《擺姿勢的女人》和《郊外》接連入選日本帝展,他的作品裡總是流露濃厚的台灣味。 黃土水在日本留學時照片。圖片來源:Wikipedia Commons 黃土水:「出生在台灣」 黃土水有很強的使命感,他不以入選「日本帝展」自滿,1922年他受邀在《東洋》雜誌寫下〈出生在台灣〉一文,開頭他寫道「昔稱人生七十古來稀,人類的壽命長不過七十左右」,「我自己不知道幾歲的時候會離開世間,假定人死也有命的話,我也已經過了一半以上的壽命了。」他認為「雕刻家的重要使命在於創造出優良的作品,使目前人類的生活更加美化。即使完成一件能達成此重大任務的作品,也是不容易的事。」因此他只要一想到這點,就沒辦法像其他人一樣抽菸、逛街,或是飲酒聊天到半夜,黃土水覺得「寶貴的時間,一刻都不能浪費!」 從早到晚,黃土水只想著雕刻,他手執鐵鎚,不知道有幾十萬次或幾千萬次那樣地拼命敲打著石材。一個人在異鄉打拚,他感概地寫道:「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雖然藝術沒有國境之別,在什麼地方都可以創作,但是黃土水始終還是最懷念自己出生的台灣。當時很多日本人覺得台灣是瘴癘蠻荒之地,黃土水特別向從來沒有到過台灣的日本人說明,台灣是一個多麼美好的地方,是難得的寶島!他特別介紹玉山和雪山的高峰峻嶺,以及平原丘陵的清淨河川,台灣茶園瓜圃翠綠長青,而綠色稻波蜿蜒如浪。黃土水說台灣是「南方寶庫」,是「地上樂園」,連西方人都嘆稱台灣為「福爾摩沙」、「美麗之島」。 創造屬於「福爾摩沙」的藝術 黃土水感慨台灣人身處在美景豐富的地方,卻忽視了美好的文化與生活。他認為台灣不能和中國傳統雕刻一樣,只有千篇一律的廟宇建築,或是住家陳設;台灣的物質文明不斷進步,精神層面卻沒有跟上。他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能夠一起為台灣藝術努力,創造屬於「福爾摩沙」的藝術。 黃土水就是這麼有使命感!他希望發揚台灣文化,希望台灣精神文明能夠進步。 那時候的台灣連一位畫家、美術家都沒有,要大戶人家拿出500塊買畫都嫌貴;他卻豪氣干雲地說:「毫無疑問地,台灣一定會產生偉大的藝術家!」他大聲地說:「這絕對不是我的幻夢」,一定會有藝術上「福爾摩沙時代」來臨的這一天! 黃土水堅信「藝術可以不朽」,心繫台灣的他,覺得自己一定要為台灣留下作品。恰好故鄉艋舺龍山寺委託他製作木雕像,黃土水出身艋舺,毫無懸念一口就答應。他要製作佛像前下足了功夫,最後特別選擇「釋迦出山」的故事。釋迦在雪山面壁修行足足六年之久才出山,堅忍的毅力正也是黃土水一生奮鬥的寫照!這座《釋迦出山像》看似沉靜,卻蘊含內斂的動態,釋迦眼觀鼻,鼻觀口,看似有一股力量往下,但是釋迦又將手往上舉,這股向上的力量,給人寧靜安定之感。可惜木雕像後來在二次大戰空襲中炸毀,只留下依照石膏原模再翻鑄的銅雕,現藏於國立台灣美術館等地,已成為「台灣國寶」。 生命雖短暫,藝術卻永恆 黃土水最出名的大作《水牛群像》,是他的嘔心瀝血之作。農業時代的台灣,任勞任怨、勤奮吃苦的水牛是最讓台灣人感念的農耕幫手。黃土水對台灣水牛情有獨鍾,作品常以台灣水牛作為創作素材。他為此還真在家裡養了一頭水牛就近觀察,捕捉神韻。黃土水日日夜夜地雕塑這件長555公分、寬250公分的浮雕鉅作,終於積勞成疾。 1930年的冬天,黃土水強忍腹部的劇痛,還是堅持一定要把《水牛群像》完成,才到醫院就醫。豈料這不是一般的肚子痛,病情已快速進展為嚴重的腹膜炎。腹膜炎奪走年輕藝術家的璀璨生命,黃土水的一生只有短短的36載,卻為台灣留下永遠不朽的國寶藝術。 黃土水《水牛群像》1930年。圖片來源:作者提供,攝於國立台灣美術館 《水牛群像》,成為黃土水一生的代表作,然而這幅鉅作卻連展出都來不及。直到黃土水去世六年後,他的遺孀黃廖秋桂女士帶回台灣致贈給台北公會堂,也就是今日的台北中山堂,世人才能一睹鉅作。 更讓人遺憾的是,黃土水絕大多數的作品都在二戰中消失,隨著政權的再度轉移,黃土水提倡「台灣文化」,強調刻苦打拚的台灣「水牛精神」不為敗退來台的專制當局所喜,他的名字就此在台灣社會沉寂超過50年,台灣雕塑發展也受到戒嚴氛圍箝制。他的《水牛群像》幾十年長久的時間更被擺在中山堂幽暗的角落,一直到1983年石膏原作才由文建會依照原模複製,分別收藏在國立台灣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和高雄市立美術館。 黃土水與自己的作品《水牛群像》合照 。圖片來源:Wikipedia Commons 他的一生是台灣傳奇 終於等到台灣解嚴,走向民主,「本土化」浪潮再度襲來,黃土水的名字和作品終於再度出土,他也被認定是台灣史上「第一位雕塑家」,《水牛群像》更在2009年由文化部公告登錄為「台灣國寶」。 「若欲做牛,毋驚無犁通拖」,黃土水身處殖民年代,卻充滿台灣意識,他的一生就如同台灣水牛般勤奮認真,不只追求精神上的文明,更希望能夠創造屬於台灣的藝術,直到去世之前的最後一刻還兢兢業業地拿著鐵鎚雕刻。 黃土水全心全意要留下優秀的作品,美化台灣人的生活。他曾說:「對我們藝術家而言,只要用血汗創作而成的作品還沒有被完全毀滅之前,我們是不會死的。」 一直到今天,黃土水的作品已是「台灣國寶」,他的水牛更內化為屬於台灣的文化圖騰。他的一生是傳奇,藝術不死,藝術家真的不死。
張肇烜 2016-02-18
25年不見天日的太陽花:顏水龍

25年不見天日的太陽花:顏水龍

2014年太陽花學運風起雲湧,大學生和公民團體反對黑箱服貿,占領立法院。向日葵有向光性,又稱作「太陽花」,學生們希望能照亮黑箱,也期盼台灣未來能如同太陽花一般,迎向光明,太陽花因此成為學運的象徵物。 顏水龍(1903-1997)是台灣前輩畫家,晚年他曾接受外界訪問,被問到他最喜歡自己的哪一幅作品?顏水龍的回答是:「台中太陽堂的『太陽花』」。但是這幅「太陽花壁畫」卻因戒嚴被封了25年,在威權籠罩之下不見天日。 顏水龍作品:《太陽花》。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西元1903年,顏水龍出生在台南下營,七歲時父母相繼去世,顏水龍卻很爭氣,公學校畢業後進入台南州教員養成所,學成之後他再度回到母校台南下營公學校擔任教職。有時意外而美好的機緣,總能為自己的視野打開另一扇窗。顏水龍在學校裡受到一位同事澤田武雄的鼓勵,他決定到日本學習美術。 台灣國寶畫家 廣告設計第一人 到了日本的顏水龍,半工半讀的狀況下還是順利考取東京美術學校西畫科,畢業之後再度錄取該校研究科。皇天不負苦心人,1927年,研究生顏水龍以作品《裸女》入選第一屆「台展」,他不因此自滿,在「東京美術學校研究科」結業後,受「台灣議會之父」林獻堂資助,到法國學畫。在法國時期的畫作也入選法國秋季沙龍。 特別的是,顏水龍離開法國後,到日本大阪從事廣告設計,他是台灣第一位專業廣告人。中年的顏水龍專攻廣告藝術與工藝美術,推行生活美學。直到40歲結婚之後,顏水龍回到故鄉台南,受聘為「台南工業專門學校(今國立成功大學前身)」教授,教授美術工藝史和推廣台灣美術作品。也在這個時期,顏水龍開始為商家製作「企業識別標誌(CIS)」,生平最滿意的作品就是「台中太陽堂」,從店面設計、室內設計、建築設計到食品包裝設計,全出自顏水龍之手。 不見天日的太陽花 西元1964年,台中自由路的「太陽堂」餅店開幕,店內一幅太陽花馬賽克鑲嵌壁畫特別醒目,堪稱鎮店之寶。但是也因為這幅壁畫惹來警備總部等情治單位的關心,戒嚴的年代,太陽堂餅店屢遭特務和管區警察騷擾,認為「太陽堂」、「太陽花」,讓人聯想到《東方紅》歌詞裡寫的「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根本就是「為匪宣傳共產主義」。因此顏水龍的這幅壁畫不久之後就被木板封閉,連同所有包裝設計全部換新,足足25年之久。到了1989年李登輝前總統主政時「太陽花壁畫」才終於重見天日,也成為辨識太陽堂老店的最佳方式。 晚年之後顏水龍創作大量台灣原住民族題材畫作,他是第一位到蘭嶼調查及寫生的台灣畫家,最為膾炙人口的就是「蘭嶼系列」,經典作品《蘭嶼印象》用蘭嶼拼板舟和太陽的圖騰作為畫面的核心,兩旁高高翹起的尖端就像是母親的手一樣呵護著中心的太陽。顏水龍畫作常出現高掛的太陽,如陳水扁前總統主政時期總統府會客室「台灣晴廳」裡懸掛的《玉山日出》;但是其中卻有幾幅蘭嶼風景畫裡的太陽特別低沉,原來當初台電要把核廢料運到蘭嶼,他用沉落的太陽呼籲社會重視環境保護問題,也表達對政治和社會不公的無聲抗議。 對台灣永遠的依戀 「顏水龍和我們一般所熟知的畫家很不一樣的,就是他不是為個人去想,他總是想如果我學到了什麼東西,我能不能回饋給台灣社會。」曾有人這麼評論顏水龍。他的一生除了教書以外,大部分的時間都投入美術繪畫。雖然曾經走訪日本和法國,但是顏水龍的畫作裡全是他最熱愛的台灣,台灣風景、台灣原民和台灣建築。他也運用美術所學,將美學融入生活之中,美化台灣的公共空間和都市景觀。 我想起這麼一個故事,曾有一位外國畫家,他的作品非常受人喜愛,歷久不衰。但是卻有人評論畫家畫了一輩子,內容都是花朵、音符、動物和人物的組合。面對評論,這位畫家淡然地說:「對心中有愛的人來說,每一件事物都是那麼清澈鮮明;然而,對於那些心中沒有愛的人,我又能說些什麼呢?」 對顏水龍來說,台灣的一草一木,台灣的風景日出、台灣的蘭嶼原民、台灣的阿里山、日月潭和故鄉台南,就是他生命中最美好的記憶,因此他的每一幅創作都表現出對台灣這塊土地充沛的感情與熱愛,也因為這樣,我們看顏水龍的畫作能深深感受到他的熱情和對台灣永遠的依戀及記憶。
張肇烜 2016-01-31
KMT怎能消費「陳澄波」?

KMT怎能消費「陳澄波」?

2016總統大選,國民黨空前慘敗,總統候選人朱立倫請辭國民黨主席;代理國民黨主席的前嘉義市長黃敏惠首次主持中常會,不只呼籲台灣人民再給國民黨一次機會,還引用已故畫家陳澄波的名言:「有熱情才有溫柔、有勇氣才能自由」,鼓勵黨員同志一起努力。 筆者前年和去年曾在【想想論壇】年分別寫了〈請教故宮:「陳澄波」是怎麼死的?〉和〈為何課本沒有「陳澄波」?〉二文。兩篇文章都是嚴肅又沉重的歷史故事,卻有超過十萬的點閱分享。很多人告訴我,因為文章他們才認識台灣國寶畫家「陳澄波」,他們知道了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竟曾發生如此令人髮指的歷史血淚。 國民黨,沒有資格提陳澄波。 國民黨,更沒有資格消費陳澄波。 生於嘉義市的陳澄波(1895~1947)被譽為「台灣梵谷」,兩人的境遇也有相似之處。梵谷一生潦倒貧困,生前只賣出一幅油畫《紅色葡萄園》,他卻自信篤定地說:「往後他們會承認我的作品,我死後他們肯定會寫我。」梵谷死後的藝術成果真如同傳奇,可惜他在三十七歲那年舉槍自殺。陳澄波也死於槍擊,他的一生是台灣傳奇,然而歷史課本不只沒有寫,陳澄波的名字還塵封隱埋了三十年。 陳澄波(圖片來源:李賢輝使用來自維基共享資源,公有領域條款授權) 日治時代的台灣,畫家的社會地位很高,畫作入選日本帝展會是報紙上的頭條新聞。繪畫,也成為台灣人揚眉吐氣的最佳方式之一,而陳澄波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畫家。然而家境貧寒的陳澄波一直到十三歲才能到學校讀書,到快三十歲才為完成自己的理想到日本學畫。 捷報很快傳來,陳澄波將熟悉的故鄉街景作為作畫題材,以《嘉義街外》入選日本帝展,成為台灣有史以來以油畫入選的第一人!學成後他一度受聘中國教書,後因戰亂回到台灣。回到台灣的陳澄波,不只和多位畫家創立美術協會,他更致力於將台灣各地名勝都畫入畫布中。陳澄波的畫作,除了最愛故鄉嘉義的圓環、公園、廟宇和街景之外,他的畫作還包括很多台灣本土風景,如阿里山、八卦山、龍山寺和淡水夕照等。 嘉義街外(圖片來源:使用來自維基共享資源公有領域 條款授權) 在那變動的年代,日本戰敗,國民黨接收台灣,人們一度慶祝「光復」。而熱心的陳澄波因曾到中國教書,會說漢語,便被推舉為嘉義籌備會的副主任委員。 陳澄波也加入國民黨並當選嘉義市第一屆參議員。誰知風暴隨之襲來,「二二八事件」爆發,陳澄波擔任「和平談判代表」前往嘉義水上機場和軍方談判卻反遭拘禁刑求,一進去機場,他就被鐵絲綑綁起來毆打。而後送進警察局繼續刑求凌虐,根據史料紀載,跪著的陳澄波,在警察局裡用鐵棒刑到流血,叫他要蓋章承認羅織的罪名。硬頸的陳澄波寧死都不肯蓋章,於是警察繼續刑求,刑到陳澄波昏厥過去,才拉起他的手蓋指印。 最諷刺地,在三月二十五日那天,正好是中華民國「美術節」,台灣一代畫家陳澄波沒有經過任何審判,被冠上「叛亂暴動」的罪名遭到國民黨政府槍決。他怎麼都料想不到,曾經畫筆下鮮彩亮麗、最愛的故鄉嘉義,會成為他的含冤葬身之地。那天,陳澄波跪在囚車之上,雙手被反綁,背上還插著死囚牌,被押著遊街示眾,囚車經過中山路到嘉義噴水池,最後在嘉義市火車站前遭到公開槍決,槍決的那一刻,槍手第一槍沒有打到,又補第二槍才打中陳澄波,一生清白的陳澄波到死前的最後一刻還是挺直軀幹,他沒有向後仰,向前倒了下去。 「台灣梵谷」陳澄波就這麼遭國民黨政府槍決身亡,曝屍街頭。 滿身熱血化作油彩,陳澄波葬身在最熱愛的嘉義街頭,這是一幅最淒冽的死亡之畫。 陳澄波遇害時所穿著之襯衫(圖片來源 :LY 。 使用來自維基共享資源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條款授權) 陳澄波沒有絲毫畏懼,他和梵谷一樣充滿自信,生前曾對妻子張捷說:「我留下的圖畫,以後會庇蔭你們,使你們生活改善,不用煩惱。」在當時肅殺環境之下,沒有人願意幫忙陳家人,他們只好拆下家中的門板把陳澄波曝屍街頭的遺體運回家。那時也沒人敢開死亡證明,直到半年後才由鄰居賴甲寅醫師協助開立,死因寫著「變死」。 而最勇敢的是陳澄波的妻子張捷,她就像台灣傳統女性一般堅強,當時儘管家中頓失支柱,在那風聲鶴唳的威權年代,張捷女士仍然鼓起勇氣,花錢請來攝影師為陳澄波拍下最後的遺照。張捷女士細心地把這張照片藏在陳家神主牌背後幾十年,她更妥善保存陳澄波遭槍決時身上穿的血衣,一個一個彈孔都清晰可見。當大家噤若寒蟬,為怕惹上麻煩將陳澄波畫作當做金紙燒掉的時候,她悉心保存手上所有的陳澄波畫作,經過漫長的等待和蟄伏,終於盼到幾十年暗不見天日的威權歲月過去,所有證據終於一一重見天日。 歷史不能遺忘,經驗必須記取!陳澄波沉冤的積雪如同他生前最後畫作《玉山積雪》一般,終召得雪。台灣逐步走向民主之後,陳澄波的死亡戶政檔案也被揭密展出。有愈來愈多人知道這段不為人知的歷史血淚。遺憾的是,過去歷史已被刻意隱略;在去年陳澄波120歲誕辰那天,《維基百科》裡關於陳澄波的篇章,所有「國民黨」的字樣都遭到刻意刪除。對於這些難以抹去的傷痕,國民黨是否依然沒有任何愧疚和歉意? 「國民黨」不曾為虐殺台灣國寶畫家陳澄波道歉, 「國民黨」不曾為幾十年扼殺台灣歷史記憶道歉, 「國民黨」不曾為所有不公不義向台灣社會和台灣人民道歉; 如今因為敗選,曾任嘉義市長的代理主席,竟然還好意思引用被國民黨政府槍殺慘死在故鄉嘉義的陳澄波名言! 轉型正義不能再等!歷史是一面鏡子,照亮過去,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斑斑可考的歷史真相不該再被掩蓋,唯有了解歷史不再重蹈錯誤,台灣才能真正實踐轉型正義!
張肇烜 2016-01-24
我們已經受夠黃安

我們已經受夠黃安

   作者:張肇烜(醫師)   過氣藝人黃安多年沒有代表作,近來卻頻頻舉報台灣藝人為「台獨份子」,配合中國電視台封殺,還沾沾自喜自封「台獨聞風喪膽鬼見愁。」   過氣藝人出生在台灣,長大在台灣,卻心在中國,也移居中國。2010年,他在中國東南衛視的節目中脫口:「台灣是鬼地方」,引來台灣社會非議。台灣話說:「吃果子,拜樹頭」;他不只沒有飲水思源,反而對台灣的一切充滿不屑。   去年冬天空汙拉警報,他卻稱中國大陸的霧霾換鈔票養活台灣人,要感恩。近期更接二連三向中國當局檢舉台灣藝人包括盧廣仲、林宥嘉和NONO等人為「台獨份子」,被他點名的藝人在中國的演藝工作都受到影響。   連16歲少女都遭霸凌   更可惡的是,過氣藝人最近竟對年僅16歲的少女團體偶像歌手周子瑜痛下毒手。周子瑜堪稱「台灣之光」,她出生台南,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卻以新人之姿在非常排外的韓國演藝界闖出一片天。周子瑜成名之後,沒有忘記台灣,她曾參加的多個韓國綜藝節目,都大方表示自己「來自於台灣」,並手拿中華民國國旗共同出鏡。但是就因拿國旗的舉動讓「強國人的玻璃心」崩潰了,發起抵制周子瑜,舉報周子瑜是「台獨份子」,中國電視台竟也封殺周子瑜,韓國經紀公司因而宣布取消周子瑜在中國的所有演出活動。   來生不做中國人   過氣藝人的舉動讓台灣人民同仇敵愾,連16歲的少女都慘中毒箭,連拿中華民國國旗都會被封殺;台灣電視台很有骨氣,也「集體封殺」這位過氣藝人。   我想起有本好書,也是中國頭號禁書《中國比小說更離奇》,書裡提到中國離奇的事層出不窮,任何小說都瞠乎其後,離奇有一個根源,書裡一針見血地指出:「舉國皆奴」;另一本禁書是《來生不做中國人》,中國曾有網路調查,「如果有來生,你願不願意再做中國人?」12天內有65%的人稱「來生不願意再作中國人」,這項投票很快被中國當局強行終止,網頁無預警移除,相關主編也遭解雇調查。   我們已經受夠了,過氣藝人如果甘作中國人就去吧,中國人如果有來生,都不願再作中國人,他們希望能擺脫「大國奴才」虛榮,真正作個「自由之邦」的人民。他們做不到的,台灣都可以,「自由」、「民主」和「人權」,是台灣的三大特產!台灣是亞洲最民主的國家,中國連網路民調都會被移除,我們卻可以當國家的主人,民選總統!1月16日我們一起投票去,選出下一屆台灣新總統!
張肇烜 2016-01-14
從《我是五年級生》競選廣告談起

從《我是五年級生》競選廣告談起

最近一支競選影片「我是五年級生」引起廣泛討論,影片色調陰鬱,只見一位男性,始終背對鏡頭,不斷穿插辛苦工作、早出晚歸的影像。五年級生說:「我用了大半輩子為自己的家和國家努力,為什麼今天在他們口中我成了壞人?為什麼他們說國家早已不存在?為什麼我的正義什麼都不是?」 網友KUSO影片。圖片來源:截自Youtube 創意無限的年輕網友旋即製作KUSO影片,片中一位低頭的年輕人說:「我是七年級生,我做錯了什麼?一個年輕人活到現在二、三十年,從來都沒有辦法決定自己的未來。我每天工作14個小時,不敢奢望買車買房,只要有口飯吃,別讓我媽餓到就好。」 選舉愈到最後關頭,不只催票固票還要拉票,但是這樣的影片難免引發「操弄世代」的聯想。年輕人是永遠的反對黨,反對卻不等同於反骨;年輕人理想性高,厭惡舊政治的分贓,始終站在監督政府的一方。 有人曾這麼巧妙的形容,台灣社會就像「一盤豐盛的桌菜」,到了年輕一代念大學時,桌上只剩下菜尾,到了年輕一輩準備就業時,卻發現這桌筵席,已經杯盤狼藉,被吃乾抹盡。大學畢業起薪倒退15年只有22K、學歷薪水不斷貶值,物價房價卻是倍數飆漲,政治惡鬥和國家虛耗,這些食不下嚥的廚餘剩菜,全在特定既得利益者吃飽吃撐剔牙時,不僅要年輕人「吞下去」,還嗆年輕人「懂個屁」! 不可否認地,台灣的四五年級處在台灣最鉅變的年代,親身體驗貧窮的滋味,卻也享受社會的富裕,淹沒在財富的機會;台灣的七八年級卻處在台灣近乎崩壞的時代,鄰近強國人大國崛起,台灣卻是風華消逝。過去的年代「台灣錢淹腳目」;現在的年代「大學生滿街跑」,儘管很努力卻少有像以前那樣的機會,還要被酸年輕人都是草莓族,眼高手低不願意低就,一代不如一代啊。 批判別人,往往也是對自己的指控。選舉有時候是公民的復仇,選票則是紙做的匕首。台灣再也禁不起省籍、藍綠、以及世代的操弄、煽動及分化。台灣再也不能低頭顧影自憐,停留在過去的美好,不願正視時代的轉變。不要再背對鏡頭,轉過頭來看這個世界,給年輕人機會,幫青壯年一把,也是幫台灣一把。只有青壯年強起來,才能扛起台灣的老年。
張肇烜 2016-01-07
健保 不是全球健保

健保 不是全球健保

《蘋果》論壇4日刊登一位來台陸生的來稿《台灣,請用民主說服我》。陸生說健保被擱置,看到這樣的結果,他「感到非常失望」,國民黨執政都這樣了,明年如果選舉變天前景更不讓人樂觀。陸生還說包括他在內的很多陸生都不禁發出疑問:「台灣的民主怎麼了?」 「無論同不同意陸生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是台灣民主可貴的地方。「民主」、「自由」和「人權」是普世價值,也是「台灣最寶貴的特產」;因為如此,陸生來台可以自由發表議論,甚至言論可以刊登在《蘋果》,這不限你是「台灣人」或是「中國人」,只要在台灣,自由、民主就和呼吸空氣一樣簡單。 但是,陸生的觀點還是錯了!台灣享譽國際的「全民健保」,不是「全球健保」。全民健保在1995年開辦以來,以自助互助、風險分擔的理念為基礎,為的就是「守護全台灣人的健康」,讓民眾即使經濟弱勢都能獲得適切的醫療照顧。全民健保將舉世都很昂貴的醫療,變得很方便、很便宜,而且不管「大病」、「小病」全都包,但是這不代表「包山、包海」,還要包「全球」。  台灣健保「便宜又大碗」舉世聞名,曾有外籍友人說:「台灣健保實在神奇到不可思議!」我們到世界各國,外籍身分都要繳比本國民眾還高的費用;但是在台灣,我們是外國人,沒有台灣身分證;我們只來台灣居留6個月,卻繳和台灣民眾一樣的健保費,我自己都覺得不合理,我認為外國人使用台灣健保應該收取更多健保費。」  應先改善血汗醫護 因此,我們該檢討的是整個制度,若到其他歐美國家留學,首要就是投保醫療保險和商業保險,否則生病連醫院都不敢去,怕支付高額的醫療費用。台灣目前將外籍學生也納入健保,每月補助4成健保費用,由於陸生在我國《憲法》不適用於外籍學生,因此沒有健保。不管是陸生或是外生,都應全面檢討,用一樣的納保資格,但是陸生和外國籍學生健保費全額自付,不該由國人幫忙負擔。 台灣雖然醫療很進步,但是真正弱勢的偏鄉民眾,要看病還是很不容易,更有被鎖卡的弱勢民眾,就醫因此受到限制。醫療本來就是昂貴的,台灣健保將成本轉嫁給基層過勞的醫護人員,使得台灣醫療變得便宜又大碗,健保卻成為政治人物最自豪誇口的政績。 轉眼間總統大選將到,一向財政困窘的健保,不只打算修法補助陸生加入健保,竟然還可調降健保費,實在很不可思議。健保若有盈餘,應先考慮如何改善血汗醫護、五大皆空和偏鄉醫療等問題,惟有守護弱勢族群的健康,用心照顧每一個人,才能使台灣整體醫療環境更進步。  醫師 
張肇烜 2015-12-06
《最強女導遊》後續

《最強女導遊》後續

今年八月有一位中國網友在微博轉貼一段影片。影片的場景在遊覽車上,一位台灣年輕女導遊,正氣凜然向中國觀光客解釋為什麼台灣民眾要展開「滅頂行動」。至於「大企業」的態度是什麼?「大陸有十四億人,我怕你啊,大陸誰不吃我的方便麵,誰不喝我的礦泉水,我無所謂啊,大陸就算十億人不理我,四億人支持我,我也發財了,它根本不在乎台灣市場。」女導遊跟中國團員說,她持續支持「滅頂行動」;「我每帶一個大陸旅行團,都會進行宣導,我能影響多少人我不知道,可是各位你們信不信,我們今天能一個人影響十個人,十個人再影響十個人,希望兩岸一起抵制,改善食安問題。」 女導遊這番談話被中國觀光客錄下,回國後與親友分享,「一傳十,十傳百」,起初透過中國手機通訊軟體微信傳播,而後被轉貼到微博,不到一天的時間,影片點閱很快由一萬、兩萬上升至數百萬,分享轉載更是不計其數,中國竟也展開「滅頂行動」。以康師傅品牌在中國發跡的頂新集團很快意識到事態嚴重,並認定能在短時間內獲這麼多人點閱分享,「背後肯定有黑手在推動!」康師傅甚至在中國報警處理。 筆者也在臉書分享這段影片(https://www.facebook.com/chaohsuanchang/videos/854817911262873/),根據臉書統計,單是這段影片至今已觸及近六百萬民眾,超過二百三十六萬瀏覽次數,在頂新無罪之後,台灣網友持續分享轉貼,希望大家不要「今天拒買,明天忘記」。 「一個不會反省又健忘的民族,不會成為偉大的民族」;「滅頂行動」卻意外展現不管是台灣還是中國,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科技可以帶來改變的力量,新世代善用新媒體傳播,「一傳十,十傳百」,大家共同努力,希望能夠真正改善食安問題,讓大家能吃得放心又安心! (作者為醫師,台中市民)
張肇烜 2015-12-03
王如玄 失敗的起手式

王如玄 失敗的起手式

◎ 陳信樺 國民黨的副手人選確認是前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後,過去勞委會主委任內的所作所為馬上喚起勞工團體與網友們記憶。王如玄若能在記者會上放軟身段,簡單幾句帶過或許還不致引起這麼大的反彈。可惜,王如玄選擇將所有質疑全部推給前朝,導致還沒為選情加分就已經傷痕累累。王如玄提到在請辭勞委會主委後還是很關心關廠工人的案件,如果真的如王如玄所說提告是情非得已,那何不在辭職後,重拾過去為婦女與弱勢爭取權利的人權律師角色。擔任這些關廠工人的辯護律師,才是真正的關心弱勢、關心勞工。然而,王如玄選擇為黃世銘洩密案擔任辯護律師,以及協助國民黨處理黨產等問題,這樣如此言行不一的作為,即使說再多次的關心勞工,恐怕得不到人民的信任。 (作者為台南市民) ◎ 張肇烜 在勞委會主委任內曾提告「關廠工人」,王如玄引發軒然大波。事實上,前法務部長陳定南在宜蘭縣長任內也曾遇到類似事件,他的處事模式大不相同,他選擇「自己告自己」。 當年陳先生建設宜蘭運動公園時,有一天夜晚,民眾騎機車行經還在施工的運動公園,不慎撞上轉彎三叉路口處的小土堆,因而摔死,家屬本當作是飛來橫禍。豈料陳定南先生獲悉後,沒有任何推諉,立刻到警察局調閱相關事證。雖然經過了解當時施工單位所做警示標誌符合規定,但是仍不夠完善。於是台大法律系畢業的「宜蘭縣長」陳定南,親自代替死者家屬書寫訴狀告「宜蘭縣政府」,要求國家賠償,形成「陳定南告陳定南」、「自己告自己」的軼事。 「如果討人喜歡與受人尊敬無法兩全,我寧願受人尊敬。」這是陳定南先生的名言。他從不追尋歷史定位,卻永遠受人尊敬。他是台灣少數讓人豎起大拇指稱讚的政治家,「正派廉能」、「勇於承擔」的從政理念是當前政壇所欠缺的。「陳定南告陳定南」鐵面無私的精神幾已絕跡當今台灣,凡事「都是別人的錯」取而代之。 (作者為醫師)
張肇烜 2015-11-21
陳定南告陳定南的故事

陳定南告陳定南的故事

翻攝自陳定南抗癌紀事部落格...        作者:張肇烜(醫師) 「如果討人喜歡與受人尊敬無法兩全,我寧願受人尊敬。」這是前法務部長陳定南先生的名言。「陳定南逝世九周年」剛過,在這空汙頻頻紫爆的濁世裡,特別令人懷念起陳定南先生。 最近因副總統候選人在勞委會主委任內曾提告「關廠工人」引發喧然大波。陳定南先生時任宜蘭縣長任內也發生類似的事件,他的處事模式卻是大不相同。 當年陳定南建設「宜蘭和羅東運動公園」,他在施工期間只要一有空就拿著鐵鎚到工地檢查有沒有偷工減料,如果有任何疏失或是沒有依照標準就要求打掉重做。陳定南要求樹一定要種的筆直,站在第一顆樹看,不能看到第二棵樹,並且在下班後,親自拿皮尺檢測樹與樹的間距。他也嚴格控管一定要把不同季節的種子混雜在一起施種,這樣草皮才能在四季都保持長青翠綠。或許有人說他很「龜毛」,有人說他是六親不認的「酷吏」,但是這就是陳定南「最高品質」的施政。他的任內所有建設,都沒題上自己的名字,有人問他為什麼? 他說:「建設的錢是人民的,我只是監工。」 遺憾的是,在建設宜蘭運動公園時,有一天晚上夜色昏暗,宜蘭縣民騎機車行經還在施工的運動公園,不慎撞上轉彎三叉路口處的小土堆,因而摔死,家屬本來當作是一場飛來橫禍。沒想到陳定南獲知此事後,沒有任何推諉,立刻到警察局調閱相關事證。雖然當時施工單位所做警示標誌符合規定,但是仍然不夠完善。台大法律系畢業的宜蘭縣長陳定南,親自代替死者家屬書寫訴狀告「宜蘭縣政府」,要求國家賠償,形成「陳定南告陳定南」的鮮事。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陳定南先生是台灣少數讓人豎起大拇指稱讚的政治家,他「正派廉能」、「勇於承擔」的從政理念是當前政壇所欠缺的。「陳定南告陳定南」的故事,已經絕跡當今台灣,「都是別人的錯」取而代之。遺憾好人不長命,轉瞬間陳定南先生已經逝世九周年,有人活著,卻像個死人; 有人死去了,卻仍然活在別人腦海裡。有些年輕人可能不認識他,他是這麼一位永遠受人尊重和懷念的人。
張肇烜 2015-11-19
歡迎翻越民主牆

歡迎翻越民主牆

臉書是廿一世紀最多人閱讀的一本書,臉書是廿一世紀人共用的一張臉。中國過去築起「自由長城」,包括臉書、Google和Twitter等網站都遭到封鎖。近日中國臉書防火牆解禁測試,強國人「自由初體驗」的第一站,來到「蔡英文Tsai Ing-wen」臉書。 蔡英文臉書遭中國網友灌爆。(取自蔡英文臉書) 「歡迎來到臉書的世界」,蔡英文臉書在解禁瞬間被灌爆,留言被成串簡體字謾罵洗版。或許是籠中鳥突然飛出禁錮太過興奮,中國網友幾乎放棄睡眠不停洗版,一個晚上就猛灌十萬筆留言。有網友笑談,其實這是中國人第一次體驗民主與言論自由,就像當初剛開放國民旅遊時一樣,總是會鬧笑話。 蔡英文不畏臉書被強國人灌爆,沒有禁止、封鎖和刪除任何一則留言,在臉書繼續貼文談民主,並且對於眾多對岸「網友」表示「歡迎光臨」,充分展現「文明」與「野蠻」、「民主」和「專制」的最大差異。 長久以來中國對於網路進行嚴密的監控與過濾,滴水不漏地防止任何可能煽動民族、分裂國家、顛覆國家的言論,透過金盾工程,力圖築起一道對外的資訊防火牆。因此,中國對於台灣的封鎖更是嚴密,包括《自由》網站在內,台灣排名前一百名的網站,近半都遭到中國封鎖。希望藉此防止網友串連,也封鎖一切不利中國政府的言論。 台灣的自由、民主得來不易!經過許許多多的先賢努力,今日台灣人民終能享有「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我們歡迎中國人民來到牆外的多元世界,「自由」、「民主」和「人權」,已是台灣的三大特產,這是一定要帶回去的台灣特色伴手禮! (作者為醫師)
張肇烜 2015-11-14
中華民國末代先生

中華民國末代先生

  眾所矚目的「馬習會」在新加坡舉行,代表中華民國的馬英九總統沒有配戴「國旗」徽章,不敢說自己是「中華民國總統」,馬先生在會議發言中更直接脫口「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原則,完全揚棄過去在台灣說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 馬習握手會面後,隨即展開「馬習會」,習近平了無新意地說兩岸「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不到五分鐘就結束談話;豈料緊接著發言的馬英九,提出五點主張,第一個主張就是鞏固「九二共識」維持和平現狀。馬英九說,海峽兩岸在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就「一個中國」原則達成的共識,簡稱「九二共識」。 透過衛星直播,馬英九向國際承認「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原則;豈料「中央社」在馬英九結束談話後發給台灣媒體的「馬習會馬總統致詞全文」,逐字稿中「一個中國」原則卻憑空消失,坐實「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長久以來就是用來欺騙台灣人民的伎倆。 中國說的「九二共識」意思就是「一個中國」,也就是世界上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不存在。而長期以來國民黨在台灣說的「九二共識」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中國表述的一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表述的一中是「中華民國」。這個現狀被馬英九打破了,馬英九在馬習會中揚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隻字不提「各自表述」,反倒說出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原則,和中國的說法如出一轍。 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更在閉門會議後召開國際記者會,明白宣示「兩岸同屬一中」,「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張志軍說兩岸中國人血濃於水,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同屬一個國家」,不是「一中一台」,不是「兩個中國」,不是「國與國關係」。 台灣人民有權決定自己的未來,多數台灣人都希望能維持現狀,馬英九為了「歷史定位」,卻在「馬習會」中自失立場,大聲唱和中國「一個中國原則」,馬英九為了實現「化獨漸統」,自我閹割「中華民國」,已經「片面變更現狀」,框限台灣未來。 (作者為醫師)
張肇烜 2015-11-08
灣生回台尋根

灣生回台尋根

  在台灣,「愛台灣」是最響亮的選舉口號;但是我們從來不知道,有一群日本人叫做「灣生」,他們出生在台灣,一輩子視台灣為故鄉,打從心底思念和熱愛台灣。 「灣生」的故事,是大時代變動造成的無奈,台灣的歷史課本沒有,日本的歷史課本也沒有。他們因為日本移民政策來台,按當時規定賣掉所有在日本的房產,夫妻破釜沉舟移民台灣,期待在這塊土地上有更好的發展,世代都能安居在台灣。 誰知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國民政府接收台灣,灣生所有財產都被接管,他們只被允許帶著一床被單、兩套衣物和一千日圓「引揚」回到日本。說好聽是「引揚」,其實就是「遣返」。約二十萬灣生希望留在台灣,他們在台灣出生,對他們來說,日本是陌生的異鄉,台灣才是土生土長的故鄉。他們被遣返回到日本,被日本當地人輕蔑地稱作「灣生」。灣生以為只是短暫遣返,國民政府幫他們保管的財產會還他們,很快還能再回到台灣。誰知歲月催人老,很快就是一輩子過去。灣生們被隱埋在時間的洪流之中,不管是台灣還是日本,彷彿他們不曾存在。灣生們回到日本艱辛度日,卻不曾忘記他們最心愛的台灣,企盼趕在生命終點前回故鄉尋根。 台灣,還存有許多灣生的印記,例如灣生開拓的第一個官辦吉野移民村就位在今日花蓮吉安鄉,觀光古蹟「慶修院」是當時留下的日本寺院。「花蓮港」對許多灣生來說,更是「歸鄉的大海」,有灣生特別交代後代子孫把她的骨灰撒在花蓮港。 「有生,才有死。」灣生不希望未來只有日本死亡證明,卻沒有台灣出生證明,彷彿生命缺了一角。他們希望拿到台灣的出生證明,拿到台灣的戶籍謄本,看到戶籍謄本彷彿和樂的全家人再次重逢。 灣生回家的感人故事被拍成紀錄片,灣生爺爺奶奶也回到台灣,看他們自己的電影。他們一生顛沛流離,看盡生離死別;儘管如此還是阻絕不了他們返鄉尋根的心願。對灣生爺爺奶奶來說,台灣是永遠最愛的故鄉!只要出生在台灣,生長在台灣,台灣就是我們永遠的家鄉,這才是真正的愛台灣。(作者為醫師)
張肇烜 2015-10-17
藍眼睛的台灣人

藍眼睛的台灣人

來台半世紀的美國女醫療宣教師林鄧璐德女士,日前辭世,享壽九十五歲。 一九二一年生於美國德州的林鄧璐德取得護理學位後,到中國青海協助創立醫院,提供藏人醫療服務,並訓練當地護理人員。誰知她卻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和其他醫護人員遭共產黨監禁在醫院裡足足七個月。最後只好黯然離開中國,來到台灣。 因為信仰,她堅信上帝會幫她開路,一九五二年,林鄧璐德來到八里「樂山療養院」照顧痲瘋病患。因緣際會之下,認識台南仕紳之子林澄輝,排除萬難後結為夫妻。一九五六年,林鄧璐德夫妻在台南創設特別皮膚科診所,專門收治痲瘋病患。十餘年間,林鄧璐德在台南收治千餘名痲瘋病患,並且耐心衛教宣導,希望洗刷痲瘋病的污名。 林鄧璐德夫妻相識相戀,結縭半世紀,他們夫妻倆沒有子女,年老相依為命。二○○五年,無私捐出自己的住所和六千萬元積蓄建造養護中心,二○一一年,再捐出名下超過兩億元土地和一億三千萬元資產,興建老人養護大樓,提供在地老人優質照護。 有人曾問林鄧璐德:「妳是哪裡人?」高鼻子、金髮、藍眼睛的她,用道地的台灣話回答:「我是正港的台灣人。」 她們夫妻一生克勤克儉,用醫療專業服務台灣人,照護最弱勢的病患,也將畢生財富全部奉獻給台灣這塊土地。二○○七年,林鄧璐德夫妻獲總統頒發三等景星勳章及紫色大綬景星勳章,感謝他們對台灣的貢獻,林鄧璐德更獲得醫療貢獻獎。 只有一樣東西能真正治癒人類的身心病痛,那就是無私的愛。台灣何其有幸,在這塊土地上從不缺有愛的人。林鄧璐德女士日前辭世,歸返天家,回顧她從美國到中國,輾轉來到台灣的生命歷程,她將生命的黃金歲月都奉獻給台灣。嫁作台灣媳婦的林鄧璐德女士,是正港的台灣人!她比台灣人還愛台灣,用盡生命守護台灣的老弱病殘;台灣人以林鄧璐德為榮,感謝她一輩子都奉獻給台灣! (作者為醫師)
張肇烜 2015-10-02
滅頂?我們怎麼會如此健忘

滅頂?我們怎麼會如此健忘

作者:張肇烜(醫師) 「還記得『滅頂』嗎?」中國最近在微博和各大網站論壇瘋傳一段影片。影片中一位台灣女導遊,正氣凜然在遊覽車上向陸客解釋台灣正在進行的「滅頂行動」。黑心油事件發生不到一年的時間,當中國民眾開始用行動抵制,台灣呢?「誰還記得滅頂?」我們怎麼會如此健忘? 這段影片是大陸團來台灣旅遊時,台灣女導遊在車上的談話被陸客拍下放到微博引起瘋傳,並引起新聞媒體轉載報導。女導遊向陸客解釋:「什麼是滅頂行動?」全台灣因為黑心油事情非常生氣,全台灣正在團結,進行「滅頂行動」;導遊還說大企業的態度是什麼?「大陸有14億人,我怕你啊,大陸誰不吃我的方便麵,誰不喝我的礦泉水,我無所謂啊,大陸就算10億人不理我,4億人支持我,我也發財了,它根本不在乎台灣市場。」女導遊跟團員說:「我會繼續支持這項行動,我每帶一個大陸旅行團,都會進行宣導,我能影響多少人我不知道,可是各位你們信不信,我們今天能1個人影響10個人,10個人再影響10個人,希望兩岸一起抵制,改善食安問題」,畢竟「這麼大的企業都弄倒了,小家的會不會收斂一點?能不能改善你們自己的環境?」 女導遊發自內心的一番話,幾個月後在中國透過網路傳播引發巨大迴響。央視主持人轉貼:「大陸人都應該知道」、中國民眾說:「台灣才有良心導遊!她是正義女神!感謝台灣導遊,現在很多大陸民眾也加入滅頂計畫,網路時代只要堅守正義,一個人也能改變世界!」 大企業見態勢嚴重,趕緊發表聲明,說這都是導遊「惡意中傷」,已經「報警處理」;導遊做對的事,說良心話,反而被告,經《蘋果》報導,有民眾在《蘋果》網站留言:「我好想捐錢給這位女導遊打官司,也為台灣人的健忘感到悲哀啊!」 在台灣,我們只見企業大打廣告,降價促銷,猛力放送溫馨悲情牌之下,品牌鮮乳的銷售已經回穩到市佔率前三名,彷彿一切船過水無痕;我們從過去的教訓學到的是,學不會教訓。我們很汗顏,我們真的很健忘。
張肇烜 2015-08-06
有空告孩子 沒空找竿子

有空告孩子 沒空找竿子

今年5月,17歲的葉耀文代表台灣到卡達參加「亞洲盃青少年田徑錦標賽」奪金。 2015年07月27日13:43     作者:張肇烜(醫師) 正當手無寸鐵的高中學生在教育部被警方壓制在地上,用力拖行並逮捕,教育部長吳思華大動作開記者會「對學生提告」的同時;從台灣跨越大半個地球的哥倫比亞,「世界青少年田徑錦標賽」剛落幕,在撐竿跳項目,全世界只有中華民國沒有帶到竿子,唯一代表台灣的選手葉耀文只好黯然棄賽。 最離譜的是,沒有帶到竿子已經不是第一次!今年5月,17歲的葉耀文代表台灣到卡達參加「亞洲盃青少年田徑錦標賽」。國家派他去比賽撐竿跳,卻連竿子都沒有,只好臨時跟別人借;葉耀文憑著臨時借來的竿子奮力一跳,不僅破自己最佳紀錄,更一舉奪金。葉耀文為台灣勇奪金牌的捷報傳來,教育部長吳思華也立刻發出賀電,賀電上寫著:「揚威海外,殊值嘉許,特申賀忱。吳思華敬賀。」 「堅持,才能成就完美!」2個月來,葉耀文繼續賣力苦練,這次要代表台灣遠赴南美洲哥倫比亞參加「世界青少年田徑錦標賽」。誰知到了哥倫比亞,還是沒有竿子,他只好先跟日本選手借竿子來練習,在賽前調整到最佳狀況。比賽時間到來,「全世界每一個國家都有竿子,只有中華民國沒有帶到竿子」,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葉耀文狀況非常好,卻只能沮喪地坐在場邊,眼睜睜看著其他選手跳過自己也可以跳過的高度,最後在沒有竿子的狀況下被迫棄賽,好令人心疼。 孩子心痛地在臉書寫下心情:「每次比賽都沒有竿子,明明狀況很好,卻要強迫棄權,心情,只有生氣。卡達已經一次了,現在這種情況又出現第二次,我成長進步的機會根本就是被抹煞!全世界只有中華台北的竿子沒有帶到,其他國家的竿子全部自備,為什麼這種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無解。」《蘋果》找到負責承辦的田徑協會,卻推託因為飛機轉機常會拒載竿子,所以要提前貨運才能到;接著瞎扯台灣和哥倫比亞間沒有往來合作的國際貨運公司,所以他們「寫email」給國際田徑總會轉告哥倫比亞田徑協會,幫忙找竿子,誰知道到了現場才知道沒有竿子。 「有空告孩子;沒空找竿子」,我們國家怎麼忍心這樣對孩子?台灣小將好辛苦!靠自己努力,好不容易贏得獎牌;政府沒給資源,總在得獎之後才來握手沾光。現在更誇張了,「養兵千日,用在一時」,選手辛苦準備這麼久,一心想要為國爭光,我們政府卻是這麼的輕忽不重視,要比賽撐竿跳連一根竿子都沒有。我們不禁要問:「這個政府還可以脫竿到什麼程度?」
張肇烜 2015-07-27
為何課本沒有「陳澄波」?

為何課本沒有「陳澄波」?

最近有一個烏龍新聞,已經去世的台灣國寶畫家「陳澄波」畫作遭竊,有線電視新聞台主播播報時說:「同時陳澄波自己本人也相當緊張」,引發外界嘲諷,主播竟讓陳澄波死而復生!作家張大春更批評說:「台灣的電視新聞人真他馬的智能無下限啊!」 「主播有錯,但是更該怪的是教育。」 筆者曾在去年故宮90周年院慶「陳澄波壓軸大展」時,在貴刊投書〈請教故宮:「陳澄波」是怎麼死的?〉一文,這篇文章是既嚴肅又沉重的歷史故事,卻有12多萬人點閱,7萬多人按讚分享。為什麼? 因為很多人都沒聽過「陳澄波的故事」。 「課本,沒有陳澄波。」 「這是國民黨不敢讓台灣人知道的歷史。」 「陳澄波是誰?」恐怕不只該新聞主播,很多民眾也不知道。 因為這是一段刻意被隱略、刻意被遮掩的歷史血淚,過去的課本根本不提。記得小時候讀歷史,歷史課本教我們長江和黃河流經哪些省會,我們對於可能一生也不會去的地方如數家珍;對於真真切切發生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歷史卻很陌生。 陳澄波(1895~1947),1895年出生於嘉義市,今年恰是他的120歲冥誕。家境清寒的他,13歲才到公學校讀書。當時台灣處於日治時期,畫家社會地位很高,畫作入選日本帝展會是報紙頭條,陳澄波的理想就是成為畫家。他在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即現今臺北市立大學)求學期間受日本畫家指導,畢業後為了生活回到嘉義校書。 陳澄波(圖片來源:by 李賢輝 via wikipedia commons 公共領域 條款授權) 「夢,想沒有用;去做,才叫真夢想。」 1924年,將近30而立之年的陳澄波,為了成為畫家的夢想,遠赴日本學畫。皇天不負苦心人!3年之後,捷報傳來,陳澄波的畫作《嘉義街外》入選日本帝展,成為台灣有史以來以油畫入選的第一人,之後更多次入選。後來陳澄波受聘到上海教書。直到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戰亂,他回到台灣和多位畫家共同創立美術協會,並將台灣各地名勝畫入他的畫布之中。 嘉義街外(via wikipedia commons public domain ) 1945年,終於等到台灣「光復」的這一天,台灣各地熱烈歡迎國民政府和國軍。個性熱心的陳澄波,同樣也是滿心期待,他更為此畫下《慶祝日》這幅畫,畫中描繪嘉義警局大樓升起「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台灣人民歡欣鼓舞慶祝台灣「光復」的榮景。後來陳澄波更加入「國民黨」,並當選嘉義市第一屆參議員。 好景不常,人們很快就從「光復」美夢中驚醒。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衝突迅速蔓延全台。當風暴席捲嘉義,當時嘉義市長孫志俊要求軍方進入嘉義鎮壓,造成市民死傷慘重。陳澄波等6名嘉義市參議員擔任「和談代表」,前往嘉義水上機場和軍方談判。誰知這哪裡是「和談」?他們一到嘉義水上機場門口就被趕下車,用衣服蒙住臉,雙手則被反綁在背後用鐵絲纏繞,陳澄波慘遭拘禁刑求。3月25日,陳澄波背上插著死囚牌,跪在囚車上,沒有經過任何審判,一代畫家陳澄波在嘉義市火車站前遭到「公開槍決」,慘死在他畢生最熱愛的嘉義街頭,很諷刺地,那一天正好是中華民國的「美術節」。 從此幾十年的黑暗時光,「陳澄波」的名字成為禁忌,沒有出現在台灣的報章雜誌,他的畫作也絕跡於台灣畫壇。那時擁有陳澄波畫作的多數人們,噤若寒蟬,因為恐懼紛紛將陳澄波畫作如同紙錢般燒毀。唯獨陳澄波的妻子張捷,她真是一位勇敢的台灣女性,她用盡一生的生命守護著陳澄波。為了避免被清算,張捷女士將陳澄波的畫作藏在家中的天花板裡,陳澄波遭到槍決時的血衣也悉心保存、秘密收好,張捷女士直到晚年90幾歲了,她告訴兒孫,陳澄波遭槍決後,她不知道從哪裡生出勇氣,堅持請來攝影師為陳澄波拍下最後的遺照,她把這張遺照藏在家中神主牌的後面幾十年。嘉義市歷史博物館藏有這張遺照,只見子彈灌進陳澄波的胸膛,雙眼死不瞑目,一代畫家的身後,為台灣留下最悽冽的畫面。 黑暗終究會過去,陳澄波畫作終於重見天日,《淡水夕照》以兩億多元賣出,創下台灣畫家新紀錄!今年2月2日,Google首頁換上陳澄波畫作《淡水夕照》,紀念他的120歲誕辰,陳澄波成為第一位登上Google首頁的台灣人。 「身為台灣人,當知台灣事!」 陳澄波用生命彩繪藝術,「陳澄波是誰?」、「陳澄波怎麼死的?」雖然國民黨不讓我們知道,台灣人都應該知道。 曾經熱愛國民黨的陳澄波在二二八事件中,沒有經過審判,不明不白地死於國民黨政府殘暴軍隊的血腥暴行,遊街示眾、公開槍決。 過去課本沒有陳澄波,這是國民黨不告訴你的歷史;教育部微調課綱後,在新版高中教科書,還要刪除台灣人權事件中最重要的「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再這樣下去,自己的歷史也要自己教!
張肇烜 2015-07-09
「陳澄波」是誰?

「陳澄波」是誰?

台灣國寶畫家陳澄波120歲冥誕當天,Google台灣首頁換上其畫作《淡水夕照》。翻攝Google網站...     作者:張肇烜(醫師) 已故台灣畫家「陳澄波」畫作遭竊,電視新聞主播播報時脫口:「同時陳澄波自己本人也相當緊張」,引發外界批評和嘲諷,主播竟讓「台灣梵谷」陳澄波「復活」了! 「陳澄波」是誰?不只該主播,很多人也不知道,因為這是一段刻意被隱略的歷史血淚,過去的課本根本沒有提。「身為台灣人,不知台灣史」,汗顏,莫此為甚!我們的歷史課本教我們長江和黃河流經那些省會;對於真真切切發生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歷史卻遮遮掩掩。 陳澄波,1895年出生於嘉義市,今年恰是他的120歲冥誕。家境清寒的他,13歲才到公學校讀書。當時台灣處於日治時期,畫家社會地位很高,畫作入選日本帝展會是報紙頭條,陳澄波的理想就是成為畫家。他在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現今台北教育大學)求學期間,受日本畫家指導,畢業後為了生活回到嘉義校書。 「夢,想沒有用;去做,才叫真夢想。」1924年,將近30歲的陳澄波,為了成為畫家的夢想,遠赴日本學畫。皇天不負苦心人。3年之後,捷報傳來,陳澄波的畫作《嘉義街外》入選日本帝展,成為台灣有史以來以油畫入選的第一人,之後更多次入選。後來陳澄波受聘到上海教書。1932年「一二八事變」戰亂,他回到台灣創立美術協會,並將台灣各地名勝畫入他的畫布之中。 終於,等到台灣「光復」的這一天,那時是1945年,台灣各地熱烈歡迎國民政府。個性熱心的陳澄波,同樣滿心期待,他在《慶祝日》畫作中,描繪嘉義警局大樓升起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人民歡喜鼓舞慶「光復」的榮景。後來更加入國民黨並當選嘉義市第一屆參議員。 人們很快從「光復」美夢中驚醒,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迅速蔓延全台。當風暴席捲嘉義,當時嘉義市長孫志俊要求軍方進入嘉義鎮壓,造成市民死傷慘重。陳澄波等6名參議員擔任「和談代表」,前往嘉義水上機場和軍方談判。誰知這哪裡是「和談」,他們一到水上機場門口就被趕下車,用衣服蒙住臉,雙手反綁在背後被鐵絲纏繞,慘遭拘禁刑求。3月25日,陳澄波背上插著死囚牌,跪在囚車上,沒有經過審判,一代畫家陳澄波在嘉義市火車站前遭到「公開槍決」,慘死在他畢生最熱愛的嘉義街頭,很諷刺地,那一天正好是「美術節」。 幾十年黑暗的時光,陳澄波的名字成為禁忌,他絕跡於台灣畫壇,擁有陳澄波畫作的多數人,因為恐懼,將畫作如同紙錢般燒毀。唯獨陳澄波勇敢的妻子張捷,她用盡一生生命守護著陳澄波。不只將陳澄波畫作藏在天花板,槍決血衣秘密收好,張捷女士直到晚年才告訴兒孫,陳澄波遭槍決後,她鼓起勇氣請來攝影師拍照,並且藏在家中神主牌的後面。只見子彈灌進胸膛,雙眼猶不瞑目,畫家的身後為台灣留下最悽冽的畫面。 黑暗過去,陳澄波畫作重見天日,《淡水夕照》以兩億多元賣出,創下台灣畫家新紀錄!今年2月2日,Google首頁換上陳澄波畫作《淡水夕照》,紀念他的120歲誕辰,陳澄波成為首位登上Google首頁的台灣人。陳澄波用生命彩繪藝術,身為台灣人,當知台灣事!「陳澄波」是誰?陳澄波怎麼死的?台灣人都應該知道。
張肇烜 201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