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增芝相關文章

對自由民主的追求沒有省籍之分

對自由民主的追求沒有省籍之分

不知為何,聽曹董事長的專訪,他那句外省第二代,讓我想到雷震、殷海光、傅正、鄭南榕、江鵬堅、陳師孟、廖中山、沈一鳴⋯。 1960年春,《自由中國》社長雷震,用多篇社論大力反對蔣介石違憲第三次連任總統。 但結果如狗吠火車,宣告失敗之後,雷震將民主的夢想,轉而結合台灣本土黨外菁英,展開組織「中國民主黨」的組黨運動。 那年夏天,黨外在各地展開座談會,雷震受到台灣人的熱情支持,連雷震本人都嚇一跳,而在日記寫下意外的心情。 秋天,雷震就被捕入獄了。 農運大老戴振耀的口述歷史,曾經提到雷震入獄,他剛考上初中,聽到高雄橋頭鄉里長輩的熱議關切與哀嘆。 黨外菁英集體發表聲明,聲援雷震並宣布負擔雷震所有訴訟費用。 雲林縣議員蘇東啟,在縣議會提案,要求蔣介石釋放雷震,在國民黨籍佔多數的議會上,獲得無異議通過。 從過去到現在,台灣這塊土地,對於自由民主的追求,原本是沒有省籍之分。 YOUTUBE.COM 【新聞放鞭炮】總統想跟曹董聊天?替阿中站台沒問題 熱烈歡迎 Taiwanese Grandpa 曹興誠董事長 蒞臨|周玉蔻
陳增芝 2022-09-09
物以類聚,絶對是符合科學

物以類聚,絶對是符合科學

要相信,物以類聚,絶對是符合科學的一句話。 韓國瑜選擇張善政、朱立倫選擇王如玄,都有其自然組合的科學原理的依據。 張宇韶 張善政抄襲爭議的「危機處理」三步驟,像極了韓國瑜的金蟬脫殼之術//張宇韶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72804 繼林姿妙陷入司法起訴爭議後,張善政同時也被媒體揭露捲入研究報告抄襲風波,兩個事件一前一後引爆,除了對宜蘭與桃園在地選情投下震撼彈,最讓國民黨傷腦筋的則是可能外擴的漣漪效應,一個燒向地方派系所有「這塊土地的主人們」,另一頭則讓所有抄襲爭議的人忐忑不安。 別忘了始作俑者還是國民黨自己,如果不進行仇恨罷免,就沒有中二補選與顏家土地開發的爭議;同樣的道理,如果台北市藍營那兩個不分區女議員不追打林智堅論文,張善政不在第一時間故作姿態,扯些「誠信破產的時候一定要退選」這種酸言酸語,現在也不會引發一連串的相對剝奪感。 最諷刺的事,在鄭運鵬登板後,鄭寶清當初還在臉書發文「走了一個抄襲的,來了一個挺抄襲的」,現在網紅四叉貓直接比對他的碩士論文,看來這位自命清高的「國營企業專家」,很難在這波暴風圈中全身而退。 我們還是回到張善政爭議點上,不客氣說,他到現在可能沒搞清楚自己的問題所在,所以才會有這麼荒腔走板的危機處理模式,然後一步錯全盤皆錯。 一開始他當然不應該對林智堅講出那種道德魔人層級的話,因為當迴力鏢來的時候,旁觀者看好戲或是加倍奉還的社會氛圍會更加濃厚,至少在抄襲身分與利益回饋這兩點,兩人其實處在極端不對等的角色檔次。一個是學霸級的科技人,預算經費高達5736萬台幣,內容品質良莠不齊且研究結論有何貢獻無人知曉;另一個只是尚未成為政治人的研究生,被撤銷學歷充滿爭議且為了爭取自身權益從而退選。 最為關鍵的是,林智堅面對社會大眾的質疑嘗試自行召開記者會把論文撰寫的問題意識、研究架構、方法、時間點與結論進行說明;張善政則語焉不詳甚至採取轉移焦點與興訟止血的策略,兩人面對問題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照組。 再深入觀察張善政的危機處理策略就是典型的情緒勒索,試圖出現「藍綠對立、各說各話」的現象,要達成這樣的效果必須要有以下幾本步驟。 首先,張善政故意高舉道德大旗,宣稱對台灣農業的貢獻可比擬蔣經國(至於為什麼不是真正的農業專家李登輝,這一點應屬深藍群體特有的是省籍情節與政治心病,外人實在很難參透)其實這種調性就是向深藍群體發出政治訊號,為後面的操作埋下伏筆。 其次他刻意以科技人與知識份子自居,對其研究成果感到驕傲之說,就是墊高自己的地位往臉上貼金,這是一種特有的優越感與潛意識,對藍營支持者來講有種犬儒主義的召喚力,張善政這麼一說,自己的角色就猶如台大學倫會的爺門兄弟一般,言下之意就是他的學術地位與專業門檻不容挑戰。 最後就是只向宏碁道歉而非向社會輿論致歉,甚至把自己與宏碁綁在一起,這種操作即是前面的延伸,更具備某種符號化的意義。 這個初步的政治工程完成後,張善政團隊就能廉價操作「二元對立」的邏輯,也就是質疑、挑戰或是撻伐我的研究報告,就是直接和蔣經國、科技人與本土客氣產業過不去。 然後這些人就是惡人與歹人,既是如此就應該讓他們面對法律的制裁,這除了為他們的興訟止血作為添些正當性外,還可以巧妙地把被害人與加害人的身分倒置,質疑張善政的人叫做「意圖使人不當選」,深藍群眾與支持者似乎就忘了整件事的來龍去脈! 這個套路簡直是韓國瑜是當年「國家機器動的很厲害」的翻版,不過這也成了藍營政治人物深陷爭議時慣用的套路,侯友宜在面對恩恩案中消防局演情景劇時,不就強調「不要與基層警消過不去」?林姿妙及其女兒回應起訴書內容時,一個跳針重複「司法追殺」,另一個則是譴責違法司法不公開外,其口吻就是追殺他們家就是和宜蘭縣民過意不去。 這種廉價的情緒勒索與二元對立實在妙用無窮,既可以規避回應所有問題,還可以將所有責任轉嫁在別人身上,千錯萬錯都是民進黨、媒體、1450與名嘴的錯,一切爭議都和自己無關,搞了半天張善政不也是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危機處理模式嗎?
陳增芝 2022-09-09
不幸中之大幸

不幸中之大幸

看到TVBS,雖然很無奈,但無論如何,至少中天、中視、風傳媒都不在榜上,不幸中之大幸。 Tsung-hsien Shen 大概從解嚴以後,媒體開放,這現象已經開始。 當時報紙、廣播電台、電視台如雨後春筍般成立,看似百家爭鳴,然而許多從業人員是老三台、中廣、兩大報散出去。某種意義來看,新瓶裝舊酒,追求收視率、銷售量下的商業競爭,改變的是媒體花俏的外在形式,價值觀沒變。 網路世代來臨,幾番廝殺,剩下獨大媒體。它們不再包裝意識形態,詭辯能力升級。商業媒體宛如政治宣傳部門,利益是否包含境外挹注?不得而知。 下表是王惠民先生統計,原文甚長。連結在留言。 王惠民 前幾天自由時報民調,顯示陳時中在二十幾歲的年輕族群,支持度特別低!? 很殘念這是有可能的...根據世新大學今年4月公布的「2022媒體可信度與影響力調查」(找不到原始報告,我將新聞公布的資料整理後製表如下),學生族群最常使用的媒體前兩名分別是社群網站(包括臉書、PTT、Dcard...)以及新聞整合服務網站(包括奇摩新聞、Google、LINE新聞...)。 臉書、PTT、Dcard有多少網軍在帶風向,大家都很清楚吧!至於奇摩新聞、LINE新聞下面的留言,更不用說了,根本是五毛、小粉紅的根據地。 其中學生最常用的傳統媒體電子版,第一名就是ETtoday(43.7%),第二名聯合新聞(20.3%),光兩大藍媒就高達64%!最常用的新聞APP也是ETtoday(35.9%)。 根據前幾天我做的統計,ETtoday就是報導數量最偏頗的媒體,綠營爭議新聞爆量推播,藍營爭議新聞就能少就少,學生族群長期閱讀ETtoday的新聞,加上社群媒體網軍帶風向,要不對綠營有偏見都有困難。 在一般民眾方面,最常使用的媒體是電視(56.8%),但無論是民眾或學生,都是以TVBS為最常收視的頻道,藍媒的影響力,確實遠遠超過綠媒.... 儘管最常閱讀的報紙,自由時報無論在民眾或學生方面皆高居第一超過40%,但紙本報紙已經式微,連常用媒體的前三名都排不上了,影響力已大不如前。 明明在媒體上佔盡優勢,趙少康卻稱49到58台僅TVBS中立,其他都綠媒,柯文哲也說49台到56台都綠媒。這些藍白政治人物想塑造成明明都是綠媒,但綠營卻如此天怒人怨,連綠媒都不得不報導的氛圍。同理,在PTT上白營網軍最多,白網軍卻天天高喊綠蟑螂,也是一樣的道理。  
陳增芝 2022-09-07
取巧心居然敢戰政二代議題

取巧心居然敢戰政二代議題

取巧心居然敢戰政二代議題,這是年輕不懂事,對國民黨傳統的無知?還是對雙標的理不直但氣很壯? 來看看2020年選舉,媒體整理的高雄國民黨議員候選人,政二代有多麼的理所當然。 陳麗娜若不是政二代,最近有什麼條件演出這齣視初選如無物的退黨參選
陳增芝 2022-09-06
評審委員只管評審,通不通過是林貞

評審委員只管評審,通不通過是林貞

評審委員只管評審,通不通過是林貞啦 這張截圖是來自中研院,擔任評審委員之一,王大為被列入評審意見的會議紀錄。 這段文字,大家就能理解,為什麼第一時間,林貞原本在臉書力挺的貼文,不到一個小時就鎖好友了。 我個人合理懷疑,人在國外遊山玩水的林貞,其實也是在張善政的拜託之下,複製貼上而已。 這種模式,公關公司、公務部門都很常見,談參啦。
陳增芝 2022-09-02
偽善者的真面目

偽善者的真面目

  無論是林貞的臉書聲援,還是宏碁的聲明,其實都是張善政緊急連絡下的產物。 林貞為什麼一小時後鎖文?宏碁的聲明稿,究竟有沒有經過嚴謹的程序?其實都還是水很深的迷團。 張善政曾經應傅崑萁之邀,擔任監督「花蓮震災善款」使用的負責人,結果,善款被濫用到傅家夫婦選舉,圖利根本不是災民的花蓮業者,以及行買票之實的誇張行徑,張善政有給花蓮人一個說明跟交待嗎? 更不要說,張善政在花蓮買的山坡地與農地,現在看來,根本不是真的有心要當農夫,而是坐等炒作土地的投機者吧。 張善政空降桃園選市長,很清楚也是跟傅崑萁合作的結果。 腦開 Open Brain  
陳增芝 2022-09-01
是誰爆的?

是誰爆的?

真小人最厭惡的,就是偽善者 大家覺得,國民黨林杏兒的論文抄襲,是誰爆的? 正常來說,不會是民進黨市議員候選人爆的。 理由很簡單,除非可以藉此揚名立萬打知名度,否則對自己的選舉,毫無助益。 而且私下要付出的苦工,也不符成本效益;更何況,幾可預見媒體關注度,不可能比照林智堅。 但是,替黃子哲抱不平,或被林杏兒囂張氣焰得罪過的黨內同志,因為人際圈重疊而獲悉者,可就未必會手下留情了。 同理,桃園市的國民黨同志,不滿張善政獲得提名的人,應該遠遠多於台北市不滿林杏兒的同志吧。
陳增芝 2022-08-30
推薦英文老師列為作文教材

推薦英文老師列為作文教材

推薦英文老師列為作文教材 孟買春秋 點評: 人真好,那麼認真幫他們找錯誤! 第一個發現這個荒謬的,是一天前的 趙怡翔,要給他拍拍手,請投他一票。也要謝謝 許淑華Hsu Shu-Hua 質詢,請投她一票。 一樣都是要卸任的政績展,台北市花幾千萬大拜拜的荒謬,和基隆的城市博覽會(我有去)美輪美奐天差地遠。基隆請選 蔡適應 ,望周知。 Translation Matters 翻譯有要緊   慘不忍睹的城博會英文 聽說這是大柯宇宙? 果然多腫。 聽我的話, 千萬不要想說幫忙修改這種英文, 改這種英文真的會傷到你筋動到你骨、嘔心瀝血, 這種中式英文怎麼改都改不好, 只能退件重寫! 藍色標記的英文,沒有這種寫法。 人生酸甘甜是bittersweet life 不是sweet and sour、還咕咾肉咧! 台北市民可以寫Taipei citizens 但台北人不是Taipei people,是the people of Taipei 英文有in a split second(一瞬間、轉眼之間) 但是沒有in the next second 最多可以考慮next phase 或next stage 還有 a sense of achievement in happiness 到底是要成就感、還是幸福感? 還有 technology future 這是未來科技、還是科技未來? 請想清楚,決定一下好不好。 另外 一個英文句子有超過四個動詞的話 就應該警鈴大作檢查問題出在哪裡 這種句子百分之九十九有嚴重問題。 像是 Dear Taipei people那句好熱鬧 擠了5個動詞,hen忙欸 還有 Starting from那句也有4個動詞 真的霧裏看花 還有這個 the Taipei people who live here 已經限定台北人了卻還要註明住在台北? 這是要討論籍貫嗎? 這整篇文章 開頭的 既不是完整的一句話,也不是正確的標題。 全文15句話 用了33個有動作的動詞, 半數以上有重疊和文法錯誤。 多個句子有嚴重架構問題、 通篇更是嚴重的中式英文。 而從頭到尾只有基礎的一招句子結構 主詞+動詞+受詞, 我們都還沒談到美感文風、倒裝、疊句片語 這種心神領會的文學層次 以搭配中文原文的造詣, 倒是基本的理解文意就很有障礙。 語意不清,例如這句 This is the beginning of our life, work, and dreams. 這是什麼碗糕? 現在是要探討生命起源?工作指引?夢境開頭? 原文是「這裡是你我生活、工作、夢想的起始」 這句話的「這裡」是指地點here 不是物件this、也不是形式主詞this is 而是this city/ place 或是where,就是Taipei 還有句中的「你我」才是主詞 如果不是指你在這裡出生、我在這裡生活 你在這裡工作、我在這裡築夢 難道是要探討生命起源?工作指引?夢境開頭? 下面這樣的句子才是英文句子 This city is where we first lived, first worked, and first dreamed. Taipei is the beginning place where we live, work and dream. 懂了嗎? 大柯多腫宇宙! 為什麼不給錢請專業譯者、專業翻譯公司 台北市民的納稅錢是這等翻譯品質? 第一頁就已經爛成這付德行 其他整個網頁還能看嗎? 這叫首善之都? 恐怕才是丟臉之都!
陳增芝 2022-08-29
空降不是問題,問題是不認真做功課

空降不是問題,問題是不認真做功課

空降不是問題,問題是不認真做功課 相信張善政只是照幕僚提供的資料開炮,但這也突顯不只是張善政不了解桃園,連他的幕僚,也都是台北來的,根本不了解桃園,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Jason Wu 中華大學教授的水準,就是連高中生寫錯資料的作業都抄,#張三振先生,回去唱你的採紅菱啦!!!! .
陳增芝 2022-08-27
劉維琪何其人也?

劉維琪何其人也?

不是現在才説,大學之所以名為中華;校長必出身KMT黨棍,自始就不應天真期待公平正義。 劉維琪何其人也?
陳增芝 2022-08-24
消基會的真面目!

消基會的真面目!

  從高鐵通車,到美豬進口,完全看不到台灣消基會,為社會大眾把關與秉持「政治中立」的公信力。 如今,連石斑魚遭中國拒絕進口,消基會竟然都站到中國那一邊。 消基會今(19)日公布自行採樣檢測石斑魚檢驗結果全數合格。 但對於中國的橫蠻,卻反過來指責是台灣農委會,「情緒化」與「逢中必反」的過激反應。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隨後也直接開嗆,「讓我感受到,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消基會」。  
陳增芝 2022-08-19
「沒有網路」的年代,怎麼「上網」學習?

「沒有網路」的年代,怎麼「上網」學習?

腦袋跟邏輯沒問題嗎? 請問,「沒有網路」的年代,是要怎麼「上網」學習?  
陳增芝 2022-08-14
台大程序正義蕩然無存,整個媒體居然沒有意見

台大程序正義蕩然無存,整個媒體居然沒有意見

台大程序正義蕩然無存,整個媒體居然沒有意見! 早在蘇宏達名字尚未出現前,林智堅出面召開記者,兩校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都發表公開聲明,證明絕無抄襲情事之後,綠色陣營信心滿滿,認為就交由兩校學倫會來證明清白。 當時,我就憂心忡忡,並多次提出警告。我1990年開始跑教育部、學界跟學運的新聞,太清楚台大的教授生態,也太清楚曾經是我新聞採訪對象的劉維琪,黨性堅強指數有多高。 後來,蘇宏達出場,並接受聯合報的公開發言,其實就已經註定結果。 果不其然,台大學倫會,8月9日,不到20天,未聽取當事人說明之下,就迫不急待,判林智堅抄襲,決議案撤學位。 連曾經受理李眉蓁案的呂秋遠律師,都酸爆說,「非常敬佩」台大的快速效率。因為中山大學在李早已公開承認之下,走完所有流程是一年半。 蘇宏達,曾經藉駐大阪外交官之死,假冒資深職業外交官,投書抨擊小英政府。 長期以來,蘇宏達就積極參與政治活動;行事風格根本就是台灣版的戰狼。 曾經,任教於新竹的大學理工科教授臉友,私下跟我討論時還說,再怎麼樣,台大總必須依照證據來審定,我當時簡答說,蘇宏達,不可能! 我想,那位教授臉友心裡一定覺得我太武斷吧。我只能說,台灣人都太善良天真。    
陳增芝 2022-08-13
程序正義蕩然無存,還談什麼正義?

程序正義蕩然無存,還談什麼正義?

台灣社會,居然無視堂堂國立大學,拒絕偏見迴避、僅僅20天火速草率審定,當事人不在場的審判。 程序正義蕩然無存,還談什麼正義? 台灣肉圓世界同行 有些事,比選舉啊什麼的,重要太多了。比如: 人類有太多 bug,而我們拼命把漏洞補起來,就是為了打造一個「能夠保護良善」的世界。 . 這比選舉重要太多了,不是嗎? . #為什麼台大的判決,爭議那麼大? ▋跳過最關鍵人證*、 跳過事情完整脈絡、只看「論文時間」 *指導教授出面說明:林智堅才是原創 . ▋推論過度牽強 台大的論點是「余比林先畢業」。這只能證明余先交考卷。「先交考卷」跟「誰抄誰」本來就無關。 不然以後、大家都抄模範生的,抄完趕快交考卷就好啦。 . ▋而這一切,正是因為「余的論文寫了五年半,還寫不出來,再拖就沒辦法畢業」,才趕在最後一刻,拜託好心的林智堅借他資料、趕快換題目。 . 如果台大的論點是「余先畢業」,那只能佐證「余真的比較急」而已。 . #關於真相: ▋局部的視角,往往不是真相,那叫「斷章取義」。 ▋局部的視角,不但不能還原真相,往往還會殺人。 . ▋如果每個人,都像這張圖一樣,『只畫自己想要的圈』,『只看自己想看的東西』 那這世界將會陷入「互相潑糞、紛爭不休、永無止盡」的黑暗…… . 只有「所有人願意一起看全貌」,才可能讓真相還原。 . #權威與威權 ▋尊重台大,不代表「台大永遠是對的」。 因為台大不是『神』。只要「有人」,就有人性、私心、偏見、就有可能判斷出錯。 . 『尊重台大』,但『如有明顯瑕疵,仍要提出來討論』,這兩件事情完全不衝突。 . ▋如果有瑕疵,還不能質疑, 那不是「權威」,而是「威權」 . 我尊重你,是因為我相信 #你會保護善良。 尊重判決、有瑕疵就上訴,這樣才是 #雙向的尊重。 . ▋就像「尊重法治」不代表「法院判決永遠是對的」。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冤獄」?怎麼會有那麼多上訴? . #有罪推論是鬥爭的溫床: ▋中國的文化大革命中,所有的紅衛兵殘暴行為、都基於「有罪推定」,先打了砸了再說。—政治評論家/范疇 . ▋無罪推論的精神: 可避免「人性的私心和主觀」、也可避免「威權過度擴張」—— 即使掌權者,心中認定被告有罪,也不能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做出判定。 . 這是民主法治的最底線:不能讓無辜的被告,還要背負「證明自己無罪」的責任。 (但這幾年,台灣的這條底線徹底破了) . ▋我很訝異的是:這次的在野黨、媒體、台大、很多政治人物,都是粗暴的採取 #林智堅就是有罪 來推定。 . 比如台大聲明中多次提到: 「林智堅沒辦法證明自己沒有抄襲」 「林提供的 email 沒辦法證明他是原創」。 . 『沒辦法證明』→『那就是有!』這真的太恐怖了 「先打了、砸了再說。」不就是文化大革命的鬥爭手法嗎? . ▋真正守住「無罪推論」的,反而是林智堅自己: 即使在最委屈、百口莫辯的情形下,他依然堅持著人性的厚道,不曾指控過一句「余○○抄襲」。 . 我認為他真心相信「不可以這樣指控別人」。 那是他的信念,也是他的溫柔。 . ▍你願意面對全貌嗎? 對於每一個質疑:無論來自台大、在野黨、媒體、同黨的同志、網路輿論……林智堅都認真的找出證據,主動回應,沒有任何迴避。 . 事發至今,他看起來, 是少數「最想把事情弄到清清楚楚的人」。 . 但另一邊:媒體、政論節目、許多人,卻只是重複咬著「最薄弱的那個推斷」 . 他們很堅持,#只看那個圈。 儘管真正最關鍵的證據,都不在圈圈裡。 . ▋誰在捍衛 #理性和良善的底線? 無論你今天,聽到了誰說了什麼: 媒體、KOL、各個粉專、藍白黃綠的每個人,甚至這篇微不足道的文…… . 很希望大家一起想想: ➤誰在看全貌 v.s. 誰只看局部? ➤誰願意討論每一個問題 v.s. 誰「只挑自己想看的來講」? ➤誰「溫柔地保護無辜」 v.s. 誰「粗暴地有罪推論」 . 以這三點來看,比起「對著他砸石頭的人們」 林智堅守住了「理性和善良的底線」,也贏得很多人的不捨。 . 林智堅沒有出席學倫會,他也有解釋原因(一開始就被當成小偷,他想爭取更公平的判決,我覺得這很合情理) . 如果這點算瑕疵,那台大 #只看局部、#跳過關鍵證據、#薄弱推論、在情理上,恐怕是更重大的瑕疵。 . ▋你希望的世界,是什麼模樣? 我的確很擔憂,畢竟: #鬥爭善良的人,比 #紮紮實實做事,簡單太多了 #把模範生拖下水,比 #努力追上模範生,簡單太多了 #用片面的資訊,比 #梳理複雜的脈絡,簡單太多了 #潑別人骯水,比 #澄清自己無罪,簡單太多了 #出一隻嘴,比 #真正動手,簡單太多了 #為失敗找藉口,比 #為成功找方法,簡單太多了 . 我的確很難過,因為: 越來越多人,選擇了「簡單太多了」那條路 — 儘管這讓他們理盲且嗜血。 . 而願意捍衛良善、承擔責任、默默承受誤解,卻始終溫柔對待世界的人,卻不斷遭到「無限上綱的苛求」、「莫須有的栽贓抹黑」,而且手法越來越粗暴。 . 終於,他們中劍落馬,帶著滿身滿心的傷,卻始終得不到一場「能夠好好討論真相」的對話。 他們微笑中的那抹堅強,讓我十分感傷。 . ▋這幾年來,已經無數次了: 媒體與政客,抓著 #片面到接近謊言的資訊, 將永遠解釋不清的誤會,每天每天地、散播到千萬人心中。 . 當謠言大量噴出,被抹黑栽贓的人疲於奔命、根本來不及解釋,於是一次一次,終於支撐不住,傷重落馬。 . ➤翁啟惠的浩鼎案:纏訟五年,判決無罪 ➤蔡英文帶著 87 名科學家的宇昌案: 纏訟四年,判決無罪 ➤高雄的負債三千億?五千個洞?又老又窮? 再看看此刻,市容美麗、台積電進駐的高雄...... . 翁啟惠: 『原以為自己坦蕩真誠、無需害怕;直到起訴書出現,才驚覺許多誤解,會讓一個人一生的努力完全白費,清譽一夕崩盤。』 . 『身心遭受極度摧殘,痛心疾首、已無法形容我的心境。 』 . 謠言糾纏多年,造成當事人心靈的痛苦。 但造謠的同一群人,這麼多年來,卻不曾受到任何制裁。 他們繼續上節目,煽動仇恨、扭曲真相, 他們一波一波,鬥爭著最耀眼的明星。 然後,找下一個繼續鬥,#因為每一次都有用。 . ▋我們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有些事,真的比選舉、比台灣這小島,都重要太多了。那就是「保護良善與真實」 . 人類的社會有太多 bug,而我們一直所努力的,就是不斷修正漏洞,建立一個「能夠保護善良」的世界。 . 這,真的比選舉重要太多了,不是嗎? . (將能收集到的事證全貌,列在留言處) (不支持任何個人,只支持合情合理的真相)
陳增芝 2022-08-12
正常人都無法忍受這樣的冤曲

正常人都無法忍受這樣的冤曲

我這輩子去新竹的次數,頂多6、7次;這幾年聽新竹的朋友,細述新竹的改變,對林智堅讚不絕口。直到上個月民進黨宣布桃園市長人選,我才搞清楚林智堅的長相。 有朋友說,看我最近替林智堅抱不平的程度,誤以為我們認識。其實我們根本不認識,我只是無法忍受,白白的布,硬是被抹黑。 我臉書上有不少新竹的朋友,聽他們說了林智堅的一些事情,我認為林智堅是個誠懇、認真、善良的年輕人。 而且一定有更多我們不知道的個人特質,才能夠讓鄭文燦、鄭運鵬,甚至蔡英文直到今天,仍然支持他。 這些支持他的重量級政治人物,願意背書支持林智堅之前,一定比我們外面的人,更積極認真去搞清楚整件事,為了選舉,更不可能盲目支持。 對我而言,林智堅的第二場記者會,在有電郵證明,相似部分的原稿,林智堅更早於余正煌,我覺得這件事就應該要結束了。 兩份論文的相似處,就只有研究方法與民調的問卷設計與執行等的論述,佔論文不到30%。 藍黃白陣營惡意扭曲說,相似度高達8成,其實是指在前述不到30%裡面的相似程度。 這當然是故意的。遺憾的是,直到現在,網路上還有人說,相似度高達8成。 兩份論文都是研究2014年的新竹市長選舉,只是林智堅研究蔡仁堅;余正煌研究林智堅。 對象不同、結論也不同,怎可能有8成的相似度? 硏究方法相似,陳明通説,這是選舉研究的固定架構要求。因此,就算余正煌延用,要說符合學術規範,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但林智堅是民調的執行者,問卷設計的相關論述,怎可能去抄襲根本沒有參與問卷的余正煌? 相似的民調執行論述裡,兩人都出現「我們⋯」的用語。 很清楚,林智堅用「我們」,天經地義,但根本沒有參與的余正煌,沒有道理也用「我們」來論述。(沒有誠實説明是引用的) 更荒謬的是,林智堅描述説「蔡仁堅的學歷最高⋯」部分,余正煌全段相似,只是名字換成林智堅,結果卻變成「林智堅的學歷最高⋯」。 余正煌根本昏頭了,林智堅是三人中學歷最低的。 如今,台大執意蘇宏達不迴避、不等當事人說明與當面提出詢問、緊急在一個月內撤銷學位。 這個過程,才正是最惡質扭曲的政治立場與選舉因素。 正常人的智商跟正常人的正義感,都無法忍受這樣的冤曲吧。
陳增芝 2022-08-10
不要投票給中共同路人

不要投票給中共同路人

不要投票給中共同路人,就是對嚮往自由的中國人民、香港人、維吾爾族,做最大的功德。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曹興誠呼籲與統派人士劃清界線 #別投中共同路人 「你跟黑社會、流氓統一嗎?民眾要和統派人士劃清界線,透過選舉檢驗候選人,如果候選人認同流氓、黑社會組織,不要把票投給他,因為他本身可能就是流氓。」
陳增芝 2022-08-07
余正煌的論文,滿滿的林智堅

余正煌的論文,滿滿的林智堅

請看仔細,這就是「余正煌」碩士論文的章節,滿滿的林智堅,滿滿的只有林智堅才能提供,屬於競選總部內才有的資料。 結果,藍黃白及所有不明就裡的人,閉著眼睛,一口咬定林智堅需要抄襲余正煌? 余正煌的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唸了5年半,原研究題目「陸生認同」,在研究計劃口試時,無法獲得口試委員的通過。 迫於只剩一學期的修業最後期限,求助所長陳明通,並緊急更換研究題目。
陳增芝 2022-08-01
「原住民身分就像綠卡」

「原住民身分就像綠卡」

匪夷所思的柯式歧視,繼馬英九「把你們當人看」之後⋯ 「原住民身分就像綠卡」 「你們(原住民)的困擾在我看來都不是問題」 「我就給你(與談的原住民青年)一個評語:無病呻吟」 「就這樣啊,講完了」。 以上,柯文哲7月30日,在台北市原民會舉辦「原住民族青年經濟發展論壇」的發言,令現場原住民青年十分難堪。 https://news.ipcf.org.tw/45084 陳美娟 https://news.ipcf.org.tw/45084     北市原青經濟論壇 柯式話風青年面露尷尬 發布:2022-07-30 19:06 台北市 Aras Sawawan(陳鵬飛) 、puljaljuyan(李耀維) 臺北市原民會今天(30)舉辦原住民族青年經濟發展論壇,市長柯文哲也親自到場與青年對話。不過柯文哲部分的回應內容,讓現場青年面露尷尬,也有青年認為彼此似乎不在同一頻率上。 配合原住民族日,台北市府7月30號舉辦原住民族青年經濟發展論壇,邀請各方學者分享青年創業及就業資訊。市長柯文哲更與青年坐下來交談,直球碰上原民身分認同議題但他的回答也很妙。 台北市長柯文哲說:「就好像你要不要去申請綠卡是你自己決定的,你喜歡原住民的身分就當原住民,你有那個身分權利義務都有,就這樣啊,講完了,所以我講說你們的困擾在我看來都不是問題。」 你不尷尬,尷尬就是別人的。不疾不徐的以綠卡比擬身分認同,柯式話風讓臺上青年苦笑回應。其實這題除了問到原住民族身分認同之外,也提到市府政策,如何抹去原民經濟弱勢標籤。市長的回答,有青年認為比較針對個人心境,但大環境的議題,仍需要政府機關正視解決。 參與論壇青年tjaiwan parilaw說:「市長說的我們可以再討論,可是確實有時候在我們身處的大環境,這樣子不友善的情況也是確實存在。」 而被問到原民升學優待,導致校園適應等問題,柯文哲則當回柯醫師。 台北市長柯文哲說:「你已經很不錯了對這個社會有貢獻有正面的,這樣就好了不然你想怎樣,我就給你一個評語叫無病呻吟。」 看到事態不妙,北市原民會主委趕緊救火,端出北市府各項原民學生的輔導政策。 台北市原民會主委Bakan Pawan 巴干‧巴萬說:「我們的原住民身分,因為加分的關係進到了建中進到了台大,那可能我們的程度可能會不及於其他的同學們對不對,那台北市政府這邊有沒有做什麼努力,其實是有的。」 柯市長的部分回應,有青年認為似乎與他們不在同一頻率。不過針對青年職涯發展,北市原民會近年也做滾動修正,職訓計畫也趨漸多元,也期盼透過論壇專家學者接力分享,能協助族人探索自己適合的職場。 責任編輯:皓宇          
陳增芝 2022-08-01
免費的最貴

免費的最貴

理論上,余正煌只是要向台大學倫會,提交說明論文相似部分的撰寫原委,並不需要律師。 余正煌更沒有必要,花錢請完全不了解狀況的律師。 但他恐怕更不了解的是,免費的最貴。
陳增芝 2022-07-31
余正煌就是忘恩負義

余正煌就是忘恩負義

我認為,余正煌就是忘恩負義 就算符合學術規範,余正煌「高度參考並利用」林智堅的研究架構與民調設計論述,是很明確的。 余正煌是修業期限的最後半年,換研究題目之後,才開始涉獵選舉領域(僅半年)。 因為林智堅是當事人,所以最了解這份民調設計與論述,怎麼可能倒過來去抄襲一個剛換研究題目的余正煌? 余正煌的指導教授李碧涵,是社會學博士,從未做過選舉的研究。 我個人覺得,林智堅至今不願意、不忍心説余正煌抄襲,根本只是不想傷害余正煌的指導教授李碧涵與口試委員陳明通。  
陳增芝 202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