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景雯相關文章

習不理的威權憲法

習不理的威權憲法

習近平7日出席第14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1次會議。(美聯社)   憲法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大法,不過在民主國家與威權國家,憲法具有完全不同的意義與價值。在民主國家,憲法的制定權來自全體公民,大家願意信守;而威權國家缺乏此一機制與流程,所謂的憲法,不過就是統治者的工具,要理不理,就由該國的統治者與被統治者自行決定。其他所有的自由人無須尊重,可以對該國憲法回一句:「誰理你啊!」 中國外交部長秦剛三月七日在人大記者會上,拿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宣稱:「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神聖領土的一部分。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神聖職責。」剛好把威權國家憲法的一文不值,表現得淋漓盡致。因為,裡面沒幾個字是真的。 中國的這本大紅書之所以虛假,中國人民自己最清楚,裡面所述所有國民的權利事項,基本上在他們的現實生活並不存在。有興趣的,可以自行翻閱,堪稱笑話全集,此處不再贅述。即由於該國憲法的地位,在中國領導人眼中如此卑微,因此愛怎麼改,就怎麼改,二○一八年三月,習近平一手推動完成修憲,自此取消國家主席和副主席任期限制。換言之,帝制從此開始。 中國原本的憲法,明文規定「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是始於一九八二年的「八二憲法」,鄧小平當年喊得震天價響,其所謂「要體現不允許權力過分集中的原則」,還頗引起各國的中國問題研究者注意;沒想到實施了三十六年,依舊無法深入中國的人心,可以一秒鐘就被習始皇直接沒收。可見中國憲法的脆弱,猶如岸邊的沙堡。 中國憲法管不住集權統治者,統治者何必還要公開演出修憲大戲?首先他需要以此「引蛇出洞」,幾年前因「反修憲」因言因文賈禍的中國知識份子早就不知去向;其次他要藉新憲,號令約制中國的統治階級。其他人心照不宣就是,秦剛居然對著國際媒體,捧出來敬若「聖經」,算是屬於此類非常典型的權力奴僕。 一部連習近平都不鳥的憲法,台灣人是要鳥它幹什麼?不僅不用鳥,還可以舉一反三,靠著秦剛的「畫重點」,推導出王滬寧「民主協商」的底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之下,也證明台灣國內若干政黨主張「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憲法一中」,以為可以權充不算投降的遮羞布,都是自欺欺人。附帶必須一提的是,在台灣,曾經也有一部「中國憲法」被帶來此地,但是早在一九四八年五月就被國民黨蔣氏政權送進冰庫「凍結」,由「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所取代;一九九一年再被國民黨李登輝政府以「憲法增修條文」替換,至今從來沒有活過來一天。一九九六年,台灣實施總統直選,「中華民國」進入第二共和,中華民國(學名)即台灣(俗名)。因此,何來一中?既無一中,又何來「一中各表」、「憲法一中」?如果有人對此不服氣,要搞主權與治權分開的謬論,可以模仿秦剛,抱著憲法的「大體」去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蒙古國說!
鄒景雯 2023-03-08
習近平是昏君?!

習近平是昏君?!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法新社)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是不是昏君?沒什麼好顧忌的,可以大鳴大放討論,但是由中國準總理李強來扮演「諫官」對比習近平是「昏君」,這就未免太有趣了。正當中國兩會召開之際,英國的一家通訊社近日特別描述了李強在中國防疫政策上的表現,指稱其頂住習近平的壓力,為「一夕解封」的推動者,就是一則十分引人側目的報導。 國際級重要通訊社在北京採訪,絕對有其消息來源,不會毫無所本;只是在邏輯上,以及事實回顧上,出現了許多矛盾衝突之處,因而產生不少的問號,有待進一步解釋與釐清。這則報導主要敘述:中國在去年十一月十一日頒布防疫優化二十條之後,造成疫情升溫、病例數激增,一度讓習近平信心動搖,下令收緊防疫措施,十一月下旬習出訪回國後(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十一月十七至十九日在泰國召開),曾經重新進行防疫討論,而李強並未隨習近平搖擺,繼續堅守「二十條」寬鬆政策,同時因卡達世足賽、烏魯木齊火災、白紙革命,不得不加速開放,十二月七日「新十條」出台,驟然取消封城,原本仍欲保留大規模篩檢,也因李強取消。 以上罪責習近平的內容,首先,不知道習若看到,感想如何?其次,針對「清零」重創經濟的檢討,李克強早就不斷表示態度,二○二二年八月其「南巡」強調開放,達到了高點,請問下場如何?昨天他已在人大草草報告即將裸退。第三,同個時間,李強又是什麼樣信念的人?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他,下令要堅決貫徹習近平的指示,採取「全域靜態管理」,嚴格落實「人不流動、足不出戶」。猶記上海遭到反覆封城期間,上海人鬼哭神號,至今依舊讓人印象深刻,當時不要說頂住習近平的壓力了,怎從未見李強稍事彈性,反而處處矯枉過正? 第四,有關中國放寬防疫,造成確診人數飆高的說法,其實去年十二月世界衛生組織(WHO)突發衛生事件執行主任萊恩老早揭露:中國的疫情在封控期間就已經密集擴散,既有的管制措施根本無法防堵病毒的蔓延。言下之意說明,Omicron的高傳播特性,僵固的老法子不是適當的策略。如果說WHO專家其心可誅,不可信,那麼中國的傳聲筒總不會拆北京的台吧?胡錫進在去年十二月一日公開坦言:「病毒傳播真的擋不住了」,「不就萬分之二.五的重症率嘛」,他認為中國到了採取新策略的時候。兩個訊息相互對照,不正顯示中國當時根本就是擋不住,因此不擋也罷,如今怎麼好強調是李強的「卓見」呢? 第五,去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的烏魯木齊大火,造成嚴重傷亡,以及十一月二十六日因此爆發「白紙革命」,震動北京權力當局,確實是讓習近平政權必須加速開放的重要導火線,但是中國驟然解封,卻缺乏有序配套的粗糙手段,是把中國人民丟進了「自生自滅」的險境,當時中國人在網路上也是怨聲載道,完全不是今天相關報導所隱喻的「德政」。根據上海復旦大學、香港大學、美國德州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等多個研究分別指出,中國突然解封後的這兩個多月,中國至少死了百萬人以上,一般咸信,確切的數字絕對遠高於此,甚至數倍也不離譜。這種治理手段與成效,配得上大國指標嗎? 種種不合理的疑問,恐怕直指這則李強加快結束習清零政策的報導,極度「不科學」。  
鄒景雯 2023-03-06
「兩會」前看習班底

「兩會」前看習班底

中國全國政協開幕前記者會3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央社)   中國的政協與人大兩會,將分別在今明兩天開幕;由於正逢五年一次的政軍人事改組,也就是所謂的「政府換屆」,是這次的主要任務之一。只是過往一貫是十年就要舊瓶舊酒全換,然這回是瓶(平)不給換,而要裝新酒,新意就非常有限了。在為期一週的行禮如儀之後,今後五年,習近平將要如何治理這個疫後多重受創的國家?從他安排的權力班底,可以多少看出端倪。 兩會在名義上這次要「選出」國家主席以降的各級新職,但是名單早在去年底即大致內定,是眾所皆知之事。因此如何透析習近平用什麼人做什麼事,不必大猜謎,現在就可推敲出一二。首先,在中共向來「以黨領政」的體制傳統之下,日前二中全會進一步通過所謂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更加把決策大權集中在黨的身上,已確定:國務院未來的地位與自主性將降至最低,成為聽命與執行的部門。 習近平式的「改革」,愈改愈復古,愈革愈回頭,這是公開告訴大家:二○二三年開始的中國,要重新走出清晰的一黨專制路線。習向「毛主席」看齊的意志顯示,既反映在政治局七常委的布局上,也呈現在政府的人員配置上。說白了,有人是佔位的,有人是辦事的;忠誠的人才能佔高位,有能力的則要去辦事,才能構成讓習近平「安心」的超穩定結構,這也是習班底的「內涵」所在。 此種用人思維,無處不貫徹到底。內定的國務院總理李強,絕對不能與李克強,或是早些的溫家寶、甚至朱鎔基等同視之,這些人當政時期多少是中國的一號人物,李強則不是,他的能耐,在浙江、江蘇、上海的從政歷程業已說明,今後就是繼續做好習近平「秘書長」的工作。李強是這塊料,那麼中國的經濟誰來辦?兩個內定的副總理預料要擔負重任,現任政治局委員、發改委主任何立峰是補強的角色,金融則會交給辦公室主任丁薛祥盯梢。這兩人當然也都是習的心腹。 另一個例子就是即將出任人大委員長的趙樂際,人大是中國的立法機關,位高,常委會理論上與國家主席分權,事繁,從修改憲法、到立法、任免、監督與重大事項的決定權,皆為職掌範圍,這樣的工作交給同為紅二代、但平庸的趙,恐怕就要注意人大副委員長沈躍躍與王東明,才是真正要戮力從公的人。 內定的政協主席王滬寧,是習近平小圈裡少有坐大位、也要辦實事的,他在涉台工作上的角色,尚未正式上任,事實上已經在實際運作。上個月,國民黨派團到中國去「面試」,王滬寧就是「主考官」,他的考題是:就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進行「民主協商」。未來,他也會是代表北京自行提出方案內容的寫手。 若說「黨」才是一切的核心,檢視七個常委,對照前述的實際運作,結論只有一個,就是習說了才算。這是過去十年,習近平腥風血雨、全力掃除異己之後,必然的結果。這樣的組成,宣稱為了「效率」,會給中國帶來什麼樣的未來?堪稱是一場與現代文明對抗的大實驗。
鄒景雯 2023-03-04
疑統論才是死穴

疑統論才是死穴

日前率團出訪中國北京的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左),會見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取自國台辦官網)   武俠小說裡,有一門功夫叫做「點穴」,武林中人一言不合、拳腳相向時,點穴往往成為以逸待勞、輕易降敵的絕招。台灣今年又將奔赴大選,政壇的比武大賽即將開打,若干政黨於是亟思點穴之法,現代人稱為貼標籤、認知戰,於是「疑美論」、「疑賴論」、「疑×論」紛紛出籠,不外是希望一招就能搶先機、定江山。 傳統醫學認為人全身有七二○個穴位,因此在小說中,點穴不稀奇,要能點到「死穴」才是厲害。一旦點到對立者的要害,輕可動彈不得,重則一命嗚呼,有助於達成克敵制勝的目標。要比對各種「疑×論」,何者才是致命的「死穴」?應該先分析它的主要出處,即可判斷是否關鍵。「疑美論」顯然是共產黨的最愛,形塑美國不可靠,中國才是必須正視、信賴的老大。「疑賴論」鎖定的是閣揆任內「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言論,與其說是美國關切,不如說是來自國民黨,為的是帶出「和平與戰爭」的風向,相信共產黨對此也相當樂見。 以上兩個點穴行動有兩個特點,一是矛頭都指向民進黨,二是國民黨與共產黨高度重疊,幾乎就是共識。在台灣,由於中國至今不放棄使用武力,因此多數國人對共產黨並無偏好,前兩天有份最新民調即指出,有近六十九%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對台灣的威脅嚴重,並有七十六.七%的人認為美中兩強之間,美國對世界各國比較有影響力。在這樣的民意基礎上,任何主張若只照顧共產黨與國民黨的需要,恐怕並沒有點到「死穴」。 要舉出台灣政客的「死穴」所在,毫不困難,「疑統論」絕對是其中犖犖大者。從政者與政黨如果被歸類為訴諸與中國合併,或政策路線與中國站在一起的統派、統一黨,美國政府才是不放心,多數的台灣公民更要反對到底。在美中兩國激烈對抗的這個時候,在西藏、新疆、香港前例歷歷可考之際,這是無庸置疑的結論。 因此,對於國民黨來說,與其忙著四處散播「疑美論」、「疑×論」,更該優先自清的是外界普遍對國民黨的「疑統論」。中國國民黨是統一黨,公開明文在黨章之上,不僅「前言」白紙黑字寫著國民黨的目標是追求國家統一,第一章總綱的第一條,繼而再次強調國民黨要實現統一。 國民黨不但以統一為標榜,同時不斷採取行動加以實踐。這個月,國民黨才派團前往中國與共產黨進行堪稱是統一對話,國共兩黨都強調他們的對話前提是九二共識、反對台獨。九二共識是什麼?國共都承認是「一個中國」。換言之,大陸與台灣皆屬一個中國。在這套框架之下,台灣海峽不就等同於一個中國的「內海」?又何來海峽「中線」可言?國民黨中央擺明這樣對共產黨交心表態,也對國民黨立場宣示。果然,換來共產黨的稱許,諭示兩黨通好;其黨內多數靜默,形同整隊消音。如此的表現,國民黨人怎麼會認為選民有信心把身家與國家全交給他們?共產黨贊成的,就是台灣要反對的,才是主流意見。這點,不怕愈辯愈明。
鄒景雯 2023-02-28
中俄一同走進死巷

中俄一同走進死巷

普廷與習近平。(美聯社檔案照)   俄羅斯總統普廷最近在受訪時指控:西方企圖瓦解俄羅斯。正常情況下,交戰之中、特別是發動侵略的國家,最忌諱悲觀示弱,普廷居然當眾發出此一哀鳴,實屬罕見,透露了烏俄戰事已令其落入嚴峻的困境。普廷擔憂俄羅斯恐怕分裂,不是無的放矢,戰事若持續進行下去,發生的機率將會愈來愈大。 這個情況,當然是普廷自找的。一年前由於獨裁者的狂妄顢頇,種下了今天損人害己的惡果。俄羅斯的發展,牽動中國的國家利益,對於習近平來說,北方這個大國,如果從當年中國眼裡的「蘇聯老大哥」,退化為「俄國小老弟」,但仍保有若干政經實力,足為中國的側翼,無疑是最佳的選項。一方面,習近平與普廷的排序易位,另一方面,中國可以藉由俄羅斯牽制中東歐,也能讓美國分心,無法集中全力對付中國。反之,俄羅斯如果被徹底擊潰,不論是普廷所恐懼的聯邦瓦解,或是政治崩潰,則如同折翼,將會導致中國首當其衝,成為世界民主陣營聚焦的頭號戰犯。 因此,如何讓俄羅斯「退而不敗」,一直是中國希望能夠拿捏自如的難題。於今,由於美歐各國挹注烏克蘭的奧援一再加碼,而且宣示將源源不絕、力挺到底,中國要如何撐住俄羅斯,又能將後遺症控制到最小?不但眾目睽睽下動輒得咎,而且因為決策圈趨於一元化,例如七人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成分,加上紅色共產的意識形態作祟,中國的因應作為,似乎無法避免地正與俄羅斯一起走進死巷子。 拿這次王毅前往莫斯科為習近平訪俄鋪路來說,就是一個非常象徵性的儀式安排。二○一三年,習近平由胡錦濤手上接下權力,三月人大政協兩會剛完成換屆,他隨即在三月下旬出訪俄羅斯與普廷會面;訪美與歐巴馬會晤之行則是六月間才成行,以此來顯示兩國關係的親疏遠近之別。十年後的現在,繼續霸占權位的兩個人,共同維繫了威權世界的「秩序」,看來彼此也缺一不可,當普廷「有事」,再展新任期的習近平於是要按前例,等三月兩會開完後,再去俄羅斯走一趟,此一「挺俄」的用心示意,等於在烏俄之間選邊站,肯定要賠上中國的國際名聲。 觀察中國的行事作為,很容易察覺俄羅斯這一局,在習近平心中的比重。二十二日他派王毅與普廷會面,二十八日馬上要安排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訪問北京,以商討烏俄問題,這種外交折衝的密度,對照國際間一再警告北京不要錯判情勢,違反國際法援助俄羅斯,中國逆勢操作,成了「事主」(美國定義的共同交戰國),失去了游刃有餘,明顯是戰略錯誤。 截至目前為止,中國遭到全面監控的可能性,已經被逐一舉列,包括透過各種途徑與項目援俄,都被鎖定,例如最近美國商務部公布最新一波制裁清單,有五家中國企業被納入,罪名即是協助提供零組件與航空器材給俄羅斯軍方,可見國際情報並非空穴來風,而拜登宣示要讓中國一旦踩紅線將承擔嚴重後果,也變得清晰明確。中國的下一步行動,影響美中的對抗態勢,值得台灣密切關注。
鄒景雯 2023-02-27
普廷讓習近平內傷

普廷讓習近平內傷

俄羅斯總統普廷廿三日為紀念俄國軍人節「祖國保衛者日」,前往莫斯科的無名陣亡戰士墓園獻花。(歐新社)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滿一周年之際,普廷瘋狂且失敗之舉,給中國與習近平造成的傷害,已經愈來愈清晰感知。相對於俄羅斯本身的嚴重外傷,中國承受的是一種內傷,而且牽涉面積很大,不只是美中兩大雙極對抗下的日趨下風,並且擴及歐洲,特別是亞太、甚至印太,群起圍堵中國擴張的軍事準備,可說形勢已成。 中國外事辦主任王毅近日做為先遣出訪俄羅斯,會後,普廷隨即宣布歡迎習近平到訪,並聲稱兩國關係將邁入「新境界」。普廷面臨孤立、急尋習撐腰的處境,不難想像,但是習近平屆時到底是去幹嘛的?恐怕變數仍然巨大。畢竟中國預定最近提出的所謂「和平方案」,僅取得普廷的默許,烏克蘭已經公開表示並未獲得知會,可見「調停」尚在未定之天。何況,美國總統拜登二十日搶先一步拜訪基輔,給了烏克蘭軍民強力的信心支持與實質的金武援助。不但「破局」的威力明顯,還讓中俄益發被打成「一夥的」,更加陷入被動。 連日來,美國結合其相關盟邦一再提醒中國不得對俄羅斯釋出致命性武器,否則將承擔一切後果的警告之舉,具有多重的目的。可以預判的是,習近平的決策選項因此將更為限縮,迴旋空間也更為侷促。習近平該不該為了普廷一個人,犧牲太大的中國國家利益?是一道相當簡單的理性抉擇。 普廷原以為幾天之內就可以拿下烏克蘭,到現在一年屆滿,累積不可計數的重大傷亡,烏克蘭依然挺立,這個不在習近平預料之內的發展,給中國帶來最大的利益受損,就是俄羅斯以發動戰爭給世界和平帶來直接的破壞與威脅,「平白」促成全球在「和平」的旗幟下,快速形成前所未有的「反中」連線,且格局已定,短期內難以緩解。不僅經營將近十年的「一帶一路」大國戰略搖搖欲墜,同時本世紀以來,中國向來「聯歐制美」的策略優勢,也因歐洲首當其衝而瓦解。歐盟幾個大國視中俄同為威權主義國家,具有等同的危險,早已分別反映在實際的外交與國防行動上,而且與美國亦步亦趨,讓拜登實現了多邊合作結盟、重建美國領導地位的路線。 除了中歐關係生變,中國在亞太的勢力範圍圈,對日本、台灣、澳洲的威懾輻射,尤其針對台灣海峽的持續挑釁,因為烏克蘭受害的「啟示」,既讓美國的「保證」在此間更加重要,也讓這些鄰近國家升高了對中國的戒備,「亞太版北約」、「經濟北約」之議,不斷醞釀討論。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前不久就說:「安全不是局部、地區性的,而是全球性的」,明白將目光朝向中國以及對盟邦安全的挑戰。甚至信奉「不結盟」的印度也出現調整,除了去年十月與美國在中印爭議線不遠處的聯合軍演,代號為「達摩衛士」的聯合訓練,現在正在日本國內展開,印度與日本聯合抗中的科目與型態,都與過去不同,也備受區域注視。 中國的「仇恨值」在先進各國瞬間破表,是王毅所謂「中俄兩國關係堅若磐石」的真相。普廷帶給習近平的麻煩,想必習近平與習近平們,應該是點滴在心頭,而且「好戲」還在後頭。
鄒景雯 2023-02-24
棋子與棋手的差別

棋子與棋手的差別

選總統的ABC是:何謂棋子、棋手?二者如何區分?如何讓台灣成為棋手,而不淪為棋子?
鄒景雯 2023-02-20
國民黨傳承出問題

國民黨傳承出問題

從國民黨中央的角度而言,夏立言是朱立倫的特使,同時現為副主席,從黨的體制來說,算是第二號人物,由夏見王滬寧,有那一點「高攀」了?(國民黨提供)   民主國家,政黨輪替是常態,不過在上上下下之間,政黨本身的執政記憶很重要,唯有決策經驗能夠累積,不受在朝在野影響或中斷,從政者的施政能力才能隨著民主進程的發展不斷深化,不致每回都從零開始,成為國家的落後指標,甚至國際競爭時的包袱。 國民黨中央這次派出代表團到中國去訪問,很重要的動機應該有二︰一是為總統大選創造民意優勢,二是為二○二四重返執政做準備。如果確實以此出發,國民黨就應該向對岸的菁英階層以及國內的各界國人,表現出不卑不亢、平等對話的姿態。但是由國民黨如何看待王滬寧這件事情上,就可以斷言國民黨恐怕是傳承出了很大的問題,因此予人「一代不如一代」的慨歎。 國民黨方面是怎麼描述王滬寧的?中共第四號人物,因此王滬寧見夏立言一行,叫做「破格」。意思是夏立言的身分並不搭配,但是王滬寧願意出馬,以示對國民黨的看重,因此同意讓夏立言見著他原本見不到的「京官」。其次,夏立言本人也特別描述,「認識新涉台官員」是他三個目的之一,可見夏立言之前並不熟識王滬寧,同時他對這次見面十分重視;黨主席朱立倫更說不去太可惜了。 這樣的自我定位當然不適當。首先,這次國民黨前往北京,是非常清楚的「國共對話」,而且是出於共產黨的主動。從國民黨中央的角度而言,夏立言是朱立倫的特使,同時現為副主席,從黨的體制來說,算是第二號人物,由夏見王滬寧,有那一點「高攀」了?國民黨高層的脖子不需要採取過度的仰角,洩漏「沒見過世面」的氣短。其次,大家都知道王滬寧是歷經三朝(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的元老,不是突然竄出的新人,這麼多年來,國民黨怎麼可能不認識?夏立言長期在外交領域工作,或許沒機會與王直接打過交道,但整個這代的國民黨當權派呢?如果大有人在,國民黨絕對不會把「王滬寧」三個字一再畫重點,刻意忽視他做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總設計師」的敏感性。 其實,三十多年前,早在一九九五年王滬寧調入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之前,還在上海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擔任教授時,與台灣政學界就已經展開相當密切的交流互動。以國民黨李登輝執政時期為例,當時與三十多歲的王滬寧藉由各種研習營、研討會交換意見者,從總統幕僚、總統府官員、到行政院閣員、立法委員、甚至國營事業幹部,所在多有,實在一點也不稀奇。當年與王滬寧來往過的老國民黨,若是務實一點的,已認識到王滬寧具有極會耍嘴皮子的特性,後來他進入體制搞政治理論、寫政治文件,誰當權,他都可以掰,果然是「從少看老」。 面對這樣一名對手,國民黨如果有概念,大可更加從容的應對,沒想到竟好似得到了多大的恩寵,實在是不像話。 國民黨為何會這樣?國民黨二○○○年下野八年,把李登輝十二年全部清洗;即使馬英九後來執政八年,走上反李登輝路線,也不願承接、比對上一代的心得。現在到了朱中央,遇到老共產黨,神情卻好像剛開學報到的「新鮮人」,真的是其來有自。
鄒景雯 2023-02-17
共產黨穩賺的無本生意

共產黨穩賺的無本生意

國民黨到中國認識了王滬寧、宋濤、尹力、陳吉寧,不能說毫無意義,但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體制下,任何個人都必須服膺黨的領導,因此意義有限。圖為二月十日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會面。(國民黨提供)   國民黨赴中團昨天說明:此行的三個目的都達成了。哪三個目的?「向中方反映台灣農漁民心聲」、「和新涉台官員交流認識」、「關懷在陸台商台生」。言下之意,應該是不虛此行,十分划算的表示。「適巧」,中國國台辦隨即就宣布:「將就恢復台灣農漁產品輸中提供幫助」。直接對國民黨「投桃報李」。 天下當然不是真有這麼巧的事,這是早就套好的招,國共在合演一齣戲。甚至,先於夏立言出發之前,就已經被識破。因為,上回(一月二十九日)金門縣長與立委到廈門去見了宋濤,對岸也是很快就公布金酒等六十三項台灣企業產品輸中放行。這前後二者,是完全相同的模式,未來一年,可以預見此類手法會繼續反覆玩弄下去。 文明國家是按照契約協議行事,各方都希望把不可抗力因素降到最低,把可預測性提到最高。中國則不然,這套「無本生意」的做法,其實就是沿襲江洋盜匪的習性,先擄人,送來贖金,就放人。下次不爽,就再去擄人,周而復始,若不制止,簡直無底洞。封建時期的中國,人民成為提款機,是朝廷無能,導致無政府狀態。共產黨所建的「新中國」,則是政府自任綁匪,隨時視一時需要,任意打家劫舍,一切由他說了算。七十多年來,無甚進步,愈演愈烈。十四億人被其宰制不夠,竟然意欲對外擴張。 回想,去年三月起,多項台灣農漁產品突然被禁,是誰幹的?給不給申訴?不給。去年十二月,六十三項台灣企業產品輸中無預警被刁難,又是誰幹的?什麼正當理由?沒有。然而事後卻全當成「施惠」來辦。前者,近日指名國民黨中央去宣示「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後者,點召國民黨立委在農曆春節去輸誠「兩岸同屬一條根」。這種把台灣產品與貿易商當作「肉票」的行徑,台灣人應該因此感謝共產黨「手下留情」?國民黨該要台灣人感謝國民黨能被共產黨「欽點」?答案其實不言自明。 國民黨此行第二個自稱的目的,同樣值得公開辯證一番。到中國去認識了王滬寧、宋濤、尹力、陳吉寧,不能說毫無意義,但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體制下,任何個人都必須服膺黨的領導,因此意義有限。中共黨章早就言明四個服從:「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習近平稱帝之後,「黨」限縮為「習」,服從更為嚴明,哪有個人的商量空間?這是國民黨必須認知的。 國民黨還必須注意,台灣是民主國家,國共兩黨進行對話,未經授權,不只不能觸碰公權力事項,交流的本身,也必須公開透明化,以昭公信。與涉台官員認識,不要降低對方敵意不成,反而因此增加了中共影響台灣的途徑;尤其不能把國內的政黨競爭,引到對岸去借力操控。這些基本原則,國民黨向來做得不好,說了彷彿白說,但是相信公民的力量不會無視,若造成國家尊嚴與利益受損的負面破壞,必然會有制衡的民意出現,讓政客討不到便宜。
鄒景雯 2023-02-14
國民黨才可惜了

國民黨才可惜了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訪中團參訪南京中山陵及第二歷史檔案館。(國民黨提供)   兩岸之間當然應該促進交流與對話,對於台灣來說,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吵」確實比「打」好。如果中國國民黨有這個認識,行前做好如何去與中國共產黨「吵」的功課,那麼即使是國共對話,也可以稱職扮演好台灣的「側翼」,不會自賤為中共的協作者。 國民黨如何避免角色錯亂?既要掌握中國的意圖,也要提出因應對策,這樣就能安全過關,不致著了道,跌進洞裡。要探知對岸的謀劃,並無太高的專業門檻,因為北京的告示早在一月二日就已公開貼在城門之上,擺明要請君入甕。國台辦宋濤當時的定位是「攜手奮鬥,共創偉業」,他講的很清楚:今年與台灣交流對話,前提是「一個中國」、「九二共識」。其次,他要與台灣各界「有識之士」深入協商,主題是「國家統一」。第三,「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則是他的目標。 國民黨中央決定二月八日由副主席率團訪中,中間相隔超過一個月時間,很充裕可以看穿這正是「習五條」中的「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而團員應如何表現的有理、有利、有節,也早該胸有成竹。然而這支赴中團到目前為止的表現,沒去抓鬼,「反被鬼抓去」。說其是待宰的羔羊,算是客氣;國民黨自動進入中共一國兩制民主協商的「參與、試探」階段,不但不「吵」,還去協力,這豈不成了狼身上的狽?合作為惡,根本一夥的? 所謂平等對話,是有來有往,即因國民黨中央沒有備好維護台灣利益的對案,於是國民黨代表不當之處,幾乎每天上場。首先,國民黨竟呼應中華人民共和國「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交流條件,那麼「一中各表」、「求同存異」,至少可以維繫國民黨面子的這些「但書」,為什麼不當面告訴王滬寧、宋濤?何況,「中華民國」屬於B型、C型台獨,國民黨要一起反? 夏立言八日出門時,曾經刻意強調了「中華民國」,可見有安全閥的意識;但是國台辦發言人隨後就在記者會回話,「台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也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個國家」,充分說明了主人的待客之道,顯見共產黨的交流對話絕不會客氣;相對之下,國民黨的底氣在哪裡?若僅「客隨主便」一招,只有吃癟的份,就是自證:不足堪台灣的大任。 第二,中國歷經三年的疫情肆虐與防治失靈的雙重重創,內部的經濟、民生問題出現嚴峻下行的挑戰,也成為習稱帝後,必須優先穩定的最大考驗,因此針對台企的部分,北京當局今年主要的政策是拉攏台商回到中國投資,特別是支援地方金融重整,以及鼓勵在中國上市,希望逆轉出走潮。在這種情況下,既是中國有求於我,也是中國必須提供更多保護經營環境措施的時刻,結果,國民黨此行卻單方面應中國要求,跑去對岸配合舉辦所謂「共享新機遇」兩岸企業家交流活動,稍有談判腦子的都知道,這是為中、還是為台? 第三,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天定義派團決定:國民黨希望透過交流對話,讓兩岸逐漸降溫,不交流對話,「太可惜了」。但是目前按照的,都是中國的劇本,是統一協商劇本,也是投資中國劇本,對於台灣來說,這有什麼好可惜的?難道這也是國民黨的劇本?特別是,這次的團員中,眾所周知的特殊安排是朱主席的妻舅,他是監軍,還是對口?是不是這才是朱主席個人感覺不去太可惜的關鍵?連國民黨人都疑惑為何不派我去,外界認為私人裙帶,就應不算是無中生有。
鄒景雯 2023-02-13
「可愛可敬」的吃掉你

「可愛可敬」的吃掉你

所謂「可愛可敬」,是習近平在二○二一年五月三十一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對共黨幹部的指導。當天的主題是「中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習近平說:中國要在國際社會廣交朋友,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形象。 (美聯社檔案照)   兔年開始後,大家一定愈來愈察覺中國政府對台展現了「戰略定力」與「戰術靈活」。所謂的定力是指「一個中國」、「九二共識」的併吞意圖堅定不變;而調整的是共產黨的「形象」,以「可愛可敬」的包裝,與「勇於鬥爭」的信念,交互為用。前述二者加總起來,就是以前是窮凶惡極的要併吞你,今後是「可愛可敬」的吃掉你。準中共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王滬寧昨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等人之舉,正是這樣的具體實踐。 所謂「可愛可敬」,是習近平在二○二一年五月三十一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對共黨幹部的指導。當天的主題是「中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習近平說:中國要在國際社會廣交朋友,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形象。還說:要在對外宣傳中注重基調,「謙遜謙和」。至於「勇於鬥爭」,出於二○二一年九月一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黨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儀式的講話。當時他說:「要丟掉幻想、勇於鬥爭,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寸土不讓。」 同樣一個習近平,面對不同對象,提出看似不同的「習思想」,很容易歸納出他對內與對外,何為裡、何為表,何為實、何為虛的彈性運用。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前者是對內鞏固,後者正是對外擴張。只是習近平前年講完後,由於各種因素的干擾,外界並無顯著感受,直到去年,先在美中關係上露出端倪,而兩岸之間,則到現在才圖窮匕見。 中國對台灣展示「可愛可敬」的對象,在政治上,很清楚是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台灣各在野黨。所謂的「有識之士」,就是認同「一中」、「統一」者。這是公開的招降。在此同時,中國解放軍的機艦,從未停止對於海峽中線與西南空域的侵襲。這則是拳頭的威嚇。如此對台方式,二三○○萬人怎麼看待?將關乎我們的國家到底要不要維護自由民主的現狀。 國民黨派出的代表團,去年八月已經配合中國要求過一次,這次的去訪,直赴北京,更為符合「朝儀」。九日先經國台辦主任宋濤面試,驗明正身後,十日才得以上人民大會堂,被「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總設計師王滬寧召見,當場掏心掏肺,宣示服從北京立場。這由宋濤與王滬寧一前一後的新聞發布,國民黨事後完全沒有置喙,可資證明。王滬寧等人傳達習近平的口諭中,最嚴重的是:「大陸將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和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這句話述明,共產黨要解決「台灣問題」,還一連對國民黨講了兩遍,這是國共對話的核心內容。 請問:威權中國才是全世界的問題,台灣何時成為「問題」?中國共產黨憑什麼要解決台灣?中國國民黨又是什麼居心,要專程與共產黨唱和所謂的「總體方略」?而國共兩黨代表所合謀的「可愛可敬」,竟認為台灣民意會買單,這又是向誰借的膽?這些問題,如果沒有一個國民黨人表示異議,將坐實:共產黨是危害台灣的首要問題,而國民黨則是危害台灣的連帶問題。
鄒景雯 2023-02-11
氣球與對話

氣球與對話

美軍F-22戰機擊落中國間諜氣球,展現了美國當前非常清晰的對中政策。(路透)   一顆中國高空氣球最近在美國領空飄流了至少五天之後,台灣時間五日清晨被美國F-22戰機發射飛彈給擊落。這個射球行動,其實講述了兩個非常重要的事,一是美國當前非常清晰的對中政策,同時也當眾示範了何謂「對等」交流對話的要旨。 去年十一月十五日,美國總統拜登藉出席G20峰會的機會,在印尼峇里島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進行了長達三小時的會談。這是拜登上任後首次與習近平「面對面」對話,當時,習近平剛通過中共二十大所賦予的第三任期開展,因此兩大究竟在商謀什麼,在台灣引起了高度的矚目。「拜習會」後,美國政府很快地宣布:國務卿布林肯將在明(二○二三)年初訪中。各界都以美中緊張關係和緩解讀,或至少兩國都有降低對峙的努力。比較有趣的是,在全球的「親中派」,幾乎在同個時間開始四處散播「疑美論」,「台灣不要成為美國的棋子」聲浪因此達到最高峰。言下之意是美中又交好了,台灣別一面倒,否則會被美國出賣犧牲。 布林肯原訂二月五日、六日訪中,準備會見中國新外長秦剛等中共高層。秦剛上台,意味習近平修正「戰狼」戰術,台灣當然必須密切關注;然而沒想到的是,中國的這顆氣球成為半路殺出的「攔路虎」,讓美國斷然宣布推遲出訪;「拜習會」以來所營造的表象,才短短兩個多月便戛然而止,必須重新醞釀、另起爐灶。 美國現階段的對中政策到底是什麼?這顆中國氣球事實上測出了「底線」。那就是不放棄對話,對話的目的在政策清晰、避免誤判,降低冒進,也就是減少訴諸戰爭的危險。此種理性的作為,可以說是美國在科技、軍事、經貿等全面性對中壓制行動的一個配套。換句話說,「預防外交」是手段,不是美中關係的本質;中國試圖對外擴張的態勢,帶來美中之間的矛盾,唯有經由遠遠地拉開競爭距離來解決,這點不容北京挑釁。 中國施放的氣球,在五大洲高空漫遊,在形式與實質意義上,完全符合民主國家對威權恃武政體的惡感;美國民主與共和兩黨一致指責拜登,厲聲要將它擊落,具體反映了高張的美國民意。美國空軍順勢而為,既是示警,也在畫紅線,中國這麼多知美派,不會看不懂。 其次,何以說美國示範了對等對話與對等交流?「對等」做為對話與交流的前提,操之在我,不為人所用,才可能達成雙贏互惠。否則,即不必為對話而對話,為交流而交流。所謂對等,就是可進可退,什麼都可以商量。例如,白宮一方面抨擊中國疑似間諜氣球入侵美國領空,無法改善華府與北京本就緊張的關係;一方面也說明布林肯會在適當時機,重新安排延期的訪中行程。就是不失立場,也不放棄對話。 在台灣,很多政客喜歡標榜兩岸對話、兩岸交流,但是有幾個真正做到「對等」?經常是對方叫了,沒膽不去,不能早去,也不敢晚去。對方說東,不能言西,例如「九二共識」,人事早已全非,居然抱了三十年。有人說台灣太小,沒這個實力,如果這是正確的,那空談什麼「中華民國」?乾脆直接去投降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比較省事、誠實一點。  
鄒景雯 2023-02-08
戴上「統一協商」的大帽

戴上「統一協商」的大帽

國民黨,甚至就是朱中央,設想的選舉方程式,似乎是想透過國共對話,塑造有處理共產黨的能力,進而穩定兩岸關係與和平,因此是適格的候選人。(資料照) 繼洪秀柱、陳玉珍之後,國民黨由副主席夏立言領隊,八日也將前往中國訪問並會見國台辦主任宋濤。這既不是首發,當然更不是最後,是今年由中國共產黨所主導的兩岸主旋律,中國國民黨配合起舞,是希望魚水兩幫,從中獲得「朱中央」的政治利益。 為何說連「政黨利益」都稱不上?因為中央黨部的派團之舉,事前並未經國民黨內部、或至少幾個山頭充分討論與認可,是個封閉性決策;消息被披露後,也並未向社會大眾說明與中國涉台官員對話的動機與議題,透明度顯有不足。巨大的資訊落差下,是個典型「小圈圈」的產物,遑論要如何照顧公共性的需要。 由於私人的動機很強大,適逢今年是台灣的大選前,背後的理由不言可喻。也因為有求於「共」,希望訪問結束後能夠帶些「伴手禮」回台,而有前例(六十三家廠商產品解禁)的模式,相信老共也會繼續照表操課;於是國民黨中央自甘化身中國的卒子,在北京老早鋪排的棋盤上勇往直前,只能進不可退。 中國今年的對台步驟,宋濤在一月二日發表的「新春賀詞」已經展示於眾,願者上鉤。之後在其他場次的講話,全是在相同的脈絡下不斷複誦,就怕有人聽不懂、打馬虎眼。其中,宋濤以習近平思想為指導,設定二○二三年為「全面貫徹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主要重點有三:只要認同「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基礎,兩岸就可以復談。其次,將與「台灣各界有識之士」就「國家統一」深入協商。其三,促進兩岸各行業、各領域交流,深化兩岸融合,完善對台制度和政策。以上,可以說是一個前提、兩個作法,也是一切要與宋濤「面對面」的構成要件。 因此,國民黨此次執意成行,很清楚地標榜它們遵從「一個中國」與「九二共識」的北京框架;即使明知共產黨會發給所有赴中政客每人一頂「統一協商」的大紅帽,國民黨並不在意;至於交流過後,共產黨日後若公布「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內容,並稱是與台灣各界對話的結果,國民黨也並不懼於背書。道理很簡單,國民黨若有一點點顧忌,肯定要斟酌再三,怎麼會一而再、再而三,前仆後繼、絡繹於途? 國民黨,甚至就是朱中央,設想的選舉方程式,似乎是想透過國共對話,塑造有處理共產黨的能力,進而穩定兩岸關係與和平,因此是適格的候選人。這套思維邏輯,反映出國民黨總統提名,過去是黨員投票與民調各佔比例的方式,確實大大箝制了國民黨與時俱進的可能性,也給了共產黨不小的操作空間。例如先用邊緣人操作權力外圍,由外圍操作黨中央,再以朱操作其他參選人群起效尤,最後全黨豈不都成了北京眼中「促統」的「有識之士」。 但是中國企圖併吞台灣的方程式又是什麼?其實說穿了,就是未來要提出「台灣基本法」;這是港澳模式,也是兩制方案。問題是,有幾個台灣人同意把台灣變成香港?低估台灣國族意識,以為可以到對岸撿小便宜的國民黨人,會不會聰明反被聰明誤,遲早會答案揭曉。
鄒景雯 2023-02-07
不被抹紅的兩岸對話

不被抹紅的兩岸對話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記者田裕華攝) 蔡總統近日在出席海基會「台商春節活動」時強調了對話與疫後交流,認為是維護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礎。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聞訊,隨即回應:「不要說一套、做一套,國民黨只要與對岸有對話、交流就會被民進黨抹紅」。既言對話,這段國內朝野政治菁英的隔空對話,反映了一個問題,很值得挑出來定義一番,什麼是適當、健康、不會被「抹紅」的兩岸對話? 與中國政府對話、交流,一個最基本的衡量尺度,相信可以放諸四海皆準,那就是個人或團體與對岸是否涉及「私利」?主事者是否有意識的採取利益迴避原則?如果從政者在處理中國關係時,可以完全排除私利,才有執行「公益」的空間與可能性,倘若公私不分,不論是公私兩便、或是以公挾私,甚至以私害公,都無法獲得民主國家公民社會的信任。 如何辨別在中國是否具有私利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是否涉足中國對於台灣的各種利誘手段?包括個人、重要親屬、所屬政治組織,有沒有在中國接受特許、參與圈地、瓜分市場、金錢報酬、酒色招待等等,尤其兩岸的情況特殊,中國至今聲明絕不放棄武力,我國因此界定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任何個人與政黨在夸夸其談兩岸對話交流時,最低限度是否應該公開交代自己與三等親在中國沒有牟利行為?如果本人、岳父、家族,分別有不可告人的隱私,或眾所周知的事實,是不是就沒有資格從事兩岸公領域的對話!如果明明與中國之間存有瓜田李下的曖昧,還大言不慚他是為國為民為和平,台灣是不是應該建立一個機制,讓大眾得以自動判別他們的發言權? 以國民黨在馬英九主政八年期間為例,國共兩黨當時所建構出來的權貴政商體系,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二○一四年爆發的太陽花運動,與國民黨政府和北京關係的不透明,有很大的因果關連。朱主席在二○一六年參選總統失敗,不能排除是一系列的脈絡所導致。這種由國民黨發展出來的國共對話,早被台灣民意淘汰過,被「抹紅」,是剛剛好而已。最近朱主席對外表示:期待在二○二四年重返執政,就應該先正視這個問題,主動說清楚國民黨要如何自清有關對話基於「私利」的反省與辦法,才比較具有建設性。 兩岸對話第二個信賴基礎,是從政者站立的座標在哪裡?是在中國、在海峽中線、在台灣,全民其實非常容易分辨。如果與滅國亡黨的共產黨可以杯觥交錯、稱兄道弟,而與只是相互爭取選票的國內競爭政黨,卻仇恨破表,彷彿不共戴天,這背後是怎麼回事?還需要別人抹紅嗎?這種錯置,在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的國民黨政府,並沒有類似的情節;戒嚴時代所謂的「三合一敵人」,至少是「一視同仁」,後來的國民黨為何會異化為熱臉貼共產黨、冷屁股對民進黨的對話模式,甚至混淆國家認同?國民黨恐怕更需要與台灣社會有更多的對話。
鄒景雯 2023-02-04
當代中國的無信

當代中國的無信

 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右二)日前送金門縣長陳福海(右三)、國民黨立委陳玉珍(右一)訪問團離開廈門。(資料照,金門縣政府提供) 金門縣長陳福海與金門立委陳玉珍前往中國與國台辦主任宋濤會面後,中國隨即就宣布金酒等六十三家台灣企業產品解禁放行,事後國民黨中央認為民進黨政府應該感謝在野黨,如果政府有能力解決,又何須國民黨協助溝通?國民黨這樣的認知與自我定位究竟對不對?很值得公民大眾一起來討論。 台灣與中國在二○○一年幾乎同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為會員,承諾降低關稅並遵守一切國際貿易的準則,如果遇到貿易爭端,也願意提到這個多邊組織中來協調解決。中國當年既然爭取入會,還強要比台灣早幾分鐘才肯不鬧,理論上就表示更急迫於融入國際體系、更有意願兌現開放市場的公平與文明規範才對。然而,通過二十多年的實踐與檢驗之後,證明中國共產黨控制的當代中國,只想拿國際貿易的好處,卻總是選擇性的面對貿易夥伴,把法律當作「參考」。 一個不守法、量體又大的威權之國,造成的危害是等比增加,習近平上台後的最近十年,尤其把「聽我的」、「我說了才算」營造到高峰。與中國做生意一向要改信「人治」,潛規則凌駕明文規定,演成裙帶經歷,傷害市場競爭,只是小兒科;習時代的更大野心是另創世界秩序,建立屬於「中國式」的貿易遊戲規則,一如其所謂的「中國式民主」。這才是所有民主國家必須面對的本質問題。 台灣處在中國旁邊,誰都清楚雙方有著地緣上的複雜連結。如何處理身邊這個棘手的「麻煩製造者」?大家可以發言盈庭,有多元看法,但是一定要目標一致。這個目標就是維護台灣(中華民國)的國家主權、民主人權,貿易自由。即使選舉拚鬥、權力爭奪,再零和激烈,在面對兩手(一手謊言、一手暴力)的境外勢力,也絕對不能被分化。 國民黨中央宣稱民進黨政府坐享ECFA的甜頭,事實是這樣嗎?當然不是。過去六年早就告訴我們:中共的協議根本不可信,隨時可以跳票,台灣哪個黨都一樣。台東縣民長期支持國民黨縣長主政,二○二一年,中國對縣內特產鳳梨釋迦說禁就禁,完全不遵守應有程序,自行宣稱發現了介殼蟲,農委會按照協議九度要求對話,全「已讀不回」,簡直形同惡霸。 饒慶鈴或許嫌她小咖,韓國瑜總夠看了吧!二○一八年他擔任高雄市長期間,跟中國簽了一堆MOU,結果呢?二○一九年底,整體達成率只有五.九%,漁產品更慘,到二○二○年中,執行率只有一.七八%。更別提韓國瑜在擔任北農總經理時,簽了二萬盒茶葉,最後對方只買了一千盒。可見再怎麼大尾,再怎麼「和中」,中共的基因就是「言而無信」,任何顏色也改變不了它們。 金門首長跨海去好話說盡,換來輸中產品的解禁,確實是短期的好處,但國民黨能保證共產黨永不再犯?眾所皆知,手下敗將根本沒說話的份。可以跪賞,也可以一腳踢開,才是長期的硬道理。地方政客視野淺薄,或許不識國家的總體利益,然國民黨的中央菁英如果也目光如豆,自甘淪為共產黨把玩的禁臠,只為奪回政權,那麼為了台灣的永續生存,會不會有愈來愈多的台灣人覺悟出「黑白臉」的策略,選民進黨顧主權、再讓在野黨去「塞奶」(撒嬌)的二手?恐怕就很值得鼓吹。
鄒景雯 2023-02-02
中共目標:拉下民進黨

中共目標:拉下民進黨

金門縣長陳福海(右三)、國民黨立委陳玉珍(右一)日前會見國台辦主任宋濤(右二)。(金門縣政府提供) 中國共產黨今年的涉台目標是什麼?北京早早說了大白話,從宋濤、到國台辦發言人,口徑一致、動作整合,要推進「統一進程」。不過,不論是協商統一,或是創造方案,「統一」若是目標,也是一個長期一貫的遠程目標,不是即期的近程目標,比較是願景、理想。若要更精確描述中共二○二三年的年度目標,沒別的,就是透過一切手段,在二○二四年拉下民進黨。 農曆開春之後,宋濤在檯面上的動作頻頻,包括把國民黨前主席找去,勉勵更多台灣人參與「祖國統一進程」,公然塑造共商的畫面;或是玩弄一收一放,再與金門首長、立委會面,藉此搭建舞台,釋出台灣貨品解禁的「福利」,此類去中心化、去政府化的意圖,實不言可喻;接下來,他的角色只會更加活躍。不僅如此,在檯面下,對岸針對台灣各行各業的聯繫,明顯已全面且密集地拉開陣仗,甚至連民間宗教人物都被運作,交代他們在大選年發揮各種特定功能,或支持主力,或壯大側翼,共同的指令就是:拉下民進黨。 為什麼要把民進黨當作鬥爭的目標?對照習近平念茲在茲的「統一進程」,顯然民進黨是橫陳在「統一」道路上的石頭,非除之而後快。共產黨為什麼不將拉下中國國民黨視為目標?事實上,這個目標在一九四九年已經初步完成了;當國民黨遭到擊潰敗逃之後的數十年,中共即鎖定國民黨內的個人為鬥爭目標,例如蔣介石,又如李登輝。然自台灣民主化以來,民進黨透過選舉取得中央執政地位,歷任總統隨即成為中國的眼中釘,再多善意也無濟於事,不是報以「聽其言觀其行」,就是追了好幾年,非要寫好「未完成的答卷」不可。今明兩年,這個態勢依舊故我,而且愈演愈烈。 共產黨提前行動的原因,首要是美中關係與國際格局發生了重大變異,兩岸關係是為國際體系的一部分,自然為之緊迫。其次是去年召開中共二十大,以「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為名,習近平開展第三任「爭議任期」方為實的驅動;今年三月中國全國人大、政協兩會即將再提對台政策,整套的戲碼肯定要用力唱下去。第三是去年台灣九合一選舉結果的鼓舞,民進黨敗到只剩下五個縣市,令中共食髓知味,認為進一步在總統大選拉下民進黨,只剩臨門一腳。 一九九六年開始,共產黨就開始介入台灣大選,期間有成有敗。要拉下李登輝、協助國民黨非主流上位,鎩羽而歸。二○○○年、二○○四年兩度要擠壓民進黨,卻遭陳水扁二次竄出。二○○八年與二○一二年,終於連續拉下民進黨,馬英九也「親中」了八年。二○一六年與二○二○年,共產黨再踢到兩次鐵板,由蔡英文守住城池。那麼二○二四年民進黨又將如何呢? 檢視歷史的成因與規律,習近平宣稱「要牢牢掌握兩岸關係主導權」,經常並不盡然,民進黨自己的認知,尤其是美國的態度,都是足以影響台灣選票流向的關鍵局中人。被威權國家當成對手,在民主國家不是壞事,要害是,有沒有能耐借力使力,因此增力。同樣的,被威權國家許為同志,在民主國家絕非好事,如果幸災樂禍,等於自失領導台灣的基本條件。
鄒景雯 2023-01-31
新內閣人事 副閣揆鄭文燦

新內閣人事 副閣揆鄭文燦

副閣揆內定前桃園市長鄭文燦。(資料照)   〔記者鄒景雯/台北報導〕經過持續密集的作業,今天農曆初四又有新的內閣人事浮現。據了解,除了新閣揆將由陳建仁接任之外,副閣揆內定前桃園市長鄭文燦,政院秘書長李孟諺留任,新任內政部長內定前基隆市長林右昌,交通部長王國材留任,為將強化溝通,也內定「防疫五月天」之一的陳宗彥接任政院發言人。 據了解,蔡總統與準閣揆陳建仁以「溫暖堅韌」定義新內閣,今天上午蔡總統先後與蘇貞昌和賴清德交換意見後,於下午再次當面正式徵詢陳建仁的組閣規劃後,拍板以上內定名單。 據了解,陳建仁向蔡英文表達,除了以專業為基礎外,他將朝3個原則進行佈局:第一、增加女性閣員;第二、閣員年輕化,培養中壯世代人才;第三、延攬地方執政或民意經驗人選,拉近中央與地方距離,讓新內閣更貼近民意。 針對副閣揆由鄭文燦出線,主要考慮選後在地方版圖藍大於綠的政局下,許多重大政策需要中央地方共同合作才能順利推動。而鄭文燦兼具身段柔軟、處事圓融、擅於協調且熟稔地方事務的特質與風格,與陳建仁的調性相近、專長互補,因此獲得蔡陳共同認可。 至於前交通部長林佳龍,蔡總統希望爭取他同意出任總統府秘書長,協助涉外與對內的雙重工作挑戰。 準內閣團隊將由陳建仁在1月26日「開工」啟動準備作業,而蔡英文將在1月27日按照過去慣例舉行記者會,正式宣布新任閣揆。內閣籌組的工作交由陳建仁進行,蔡英文則將著手進行總統府及國安團隊的調整。按照目前的進度,預計將在1月30日,也就是開春後的第一個上班日蘇內閣將進行總辭,而新內閣及新國安團隊,則將在1月31日正式上任。
鄒景雯 2023-01-25
總統農曆過年徵詢 陳建仁點頭接閣揆

總統農曆過年徵詢 陳建仁點頭接閣揆

前副總統陳建仁已經首肯接任新任閣揆,承擔起下階段的政府治理挑戰。(資料照)   〔記者鄒景雯/台北報導〕自一月十九日行政院長蘇貞昌向蔡總統提出總辭後,經過農曆年假期間慎重的思考與當面徵詢,中研院院士、前副總統陳建仁已經首肯接任新任閣揆,承擔起下階段的政府治理挑戰。內閣將啟動改組業已大勢底定。 基於對蘇貞昌院長四年共事的辛勞與尊重,據了解,蔡總統打算在日內與蘇院長進一步深入商量,盤點並聽取閣員去留意見後,年初五(一月廿六日)才會正式對外公布。因此總統府至今對新閣訊息均三緘其口,不願意做任何訊息的證實。 不過,據確知,陳建仁在年假中,已經被蔡總統請去面對面懇談。民進黨在去年十一月的地方選舉大敗,只剩下五個執政縣市,總統為此在第一時間辭去黨主席,行政院長也多次請辭,中央政府的治理如何回應民意、重新整隊再出發,正面臨高度的期待與嚴酷的考驗,陳建仁對此情勢知之甚詳。 因此當蔡總統詢問其意願時,擁有宗教家情懷與對國家責任感的陳建仁,席間並沒有過多置喙,很快就體認到大家對台灣必須竭力奉獻,既然蔡總統穩定政局有此需要,他就必須聽從,沒有推託的道理。儘管熱愛學術的他,在中研院仍有好幾個研究案刻在著手,若轉換跑道,進度多少會受到影響,個人也非常捨不得,而大局為重,也不得不有所取捨。 陳建仁這次的「放下」,與去年六月間,蔡總統徵詢其參選台北市長時一再婉拒的態度迥然不同。據了解,上次是選舉,這次是執行政務;上次有陳時中願意出馬,並無「非我不可」的迫切,這次是僅有一年多任期,務必在最短時間內交出成績單的壓力;尤其,明年一月即將舉行總統大選,未來將很快會產生總統提名人,政府必須重塑最佳的執政環境,做為民進黨候選人的後盾,以便在新的國際局勢下,能夠延續台灣的民主價值與生存空間,是陳建仁願意團結挑擔的主因。
鄒景雯 2023-01-25
1/26可望宣布新揆

1/26可望宣布新揆

立法院昨日三讀通過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行政院長蘇貞昌於散會後進入議場,向朝野立委致意。(記者羅沛德攝) 去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民進黨地方選舉大敗後,內閣改組的討論從未間斷過,昨日行政院長蘇貞昌呼籲蔡總統盡快提出新閣人選接棒,政府走向可望塵埃落定。根據決策核心的消息顯示,一月二十六日是最可能揭曉新閣揆的時間點,以便在一月三十日第一個上班日,如期由新團隊接手下階段的艱鉅任務。 今年的農曆年連假長達十天,政府改組的時程十九日虎年最後一個上班日才啟動,蘇內閣隨即進入看守狀態,基於政局的穩定,看守期間並不宜過長,而一月二十六日是年初五,民間習俗的開工日,以一週內的時間完成人事徵詢工作,應屬充裕,因此是蔡總統宣布新閣揆的不錯時機。 回顧蔡總統任內過去兩次的內閣改組,都會由總統親自主持,並邀請新舊任閣揆共同舉行記者會。這次內閣改組,預計也會依照這樣的往例來處理,既是傳承,也象徵團結。 有關蔡總統選後的心境,近身幕僚首度透露,敗選當晚,蔡英文慰留蘇貞昌的請辭,很重要的考慮就是史上最大規模總預算在立法院順利過關之前,不可能陣前換將,總統府當時所謂「穩定政局、開創新局」,其實就是「先政後人」的處理順序。 基於這樣的思考,選後的這兩個月間,蔡總統陸續邀約民進黨各地方候選人、競選團隊座談,也頻繁與民間各領域人士進行不同角度的對話,從各種面向深入檢討造成慘敗的各種原因。總統發現,「經濟」與「安全」是各界最普遍關注的焦點。 在哪裡跌倒就要在哪裡站起來,蔡英文馬上就把施政的重心放在「疫後經濟」與「兵役改革」兩項重要政策上,過去這段時間,她幾乎每天從早到晚不斷召開會議,親力親為,甚至在定案階段,還不斷親筆修改政策內容,務求要把兩項重要的政策準確定錨,只希望讓執政環境能夠逐漸回穩。 在這個過程中,其實,蘇院長曾經幾次向蔡總統請辭,最近幾週兩人的例行性會面中,蘇貞昌再度向蔡英文當面強調,要給蔡寬廣的空間來開創新局。隨著昨天立法院會期告一段落,蘇貞昌向蔡英文表達,由於農曆春節將屆,內閣還是會堅守崗位,一方面讓總統有充裕時間佈局,另一方面也讓民眾安心過年。雙方至此取得理解。 這四年共事的經驗,蔡英文始終認為她與蘇兩人的個性與專長具有互補性,一直給予蘇貞昌極大的空間。同時,為了對立法院議事程序的尊重,以及對蘇揆的禮貌,蔡英文到十九日為止,從未徵詢過任何新閣揆的可能人選,即便是外界呼聲最高的陳建仁,媒體已經熱議喧騰,蔡也未曾當面詢問過其意願,可見蔡總統的慎重。 今天,年假已經開始,可想而知,蔡總統必須馬上著手內閣改組的作業,徵詢程序也將開始進行。如前所述,年初五新閣揆應該就要亮相,而後就讓新揆去進行內閣閣員的徵詢動作,同時總統府的人事也將連動調整。 十天年假過完,府院新團隊即將就定位,加以賴清德十八日已經就任民進黨主席,府院黨三位一體、分進合擊的陣勢,就要擺開。這是一個逆勢重生的局,執政黨力圖振作,從任何角度看,都是一件好事。
鄒景雯 2023-01-20
學習李登輝的領導

學習李登輝的領導

適逢李登輝前總統百歲誕辰,李登輝基金會董事長李安妮昨在民進黨立委郭國文等人陪同下前往五指山國軍示範公墓追思。(李登輝基金會提供) 昨天是李登輝的百歲冥誕。做為曾經在台灣主政十二年的前總統,而且身兼國民黨主席,國民黨後人卻對他不聞不問,只選擇上接蔣經國,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現象。事實上,李登輝在治理國家期間,留下了不少足以藉古喻今的領導哲學,可供當代人參考。國民黨要把他當做負債,這是國民黨自己的損失,外人不會覺得可惜。 之所以是國民黨的損失,在於既然要抹除李登輝,那麼一九八八年到二○○○年的歷史就不屬於國民黨,應該回歸全民所有。那段期間,台灣歷經了資深民代退職條例、憲法增修條文的通過、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宣布動員戡亂時期終止、結束金馬戰地政務、舉行辜汪會談、通過總統直選修憲案、安度九六年台海危機、大赦二二八事件受難者等等,這麼多民主過渡階段的重大轉型工程,國民黨居然寧可不認,或許也可見,國民黨現在的當權派們根本站在改革的對立面,一路心不甘情不願,今天才能輕易切割得這麼乾脆。 李登輝做為台灣的資產,這個時刻,最應該優先提出來的,就是他的領導。有力的領導,讓他可以如願完成前述這麼多的工作,當年的推動,每一件都影響到現在,成為我們民主生活中的基本要件,也因此成為必然留下的歷史紀錄。 要認識何謂李登輝的領導?可以由對內與對外兩部分來說。對內,又可分為對人與對事(政策)兩個方面。對人的領導,李登輝的黨齡不深,一九七一年十月才加入,國民黨並非其「本命區」。一九八八年意外接棒,到一九九六年達到權力顛峰,他總是敢於重用政敵,來消除異議;同時又能援引外力,來制衡黨內阻力。誰都知道,戽斗一抬,主觀甚強,李登輝不是一個沒有成見與情緒的人。有人說他胸襟不大,但是他努力以戰略觀看問題,一旦目標確立,為求達成,以成其大,他會把理性計算放在第一位,絕不會以個人好惡堅壁清野。因此,他可以任命李煥、郝柏村組閣,也可以推動立法使民進黨合法化,進而讓政治競爭者成為其推動改革的有效工具。從結果論,李登輝的胸襟比起許多政客算是寬宏。 提到戰略眼光,李登輝一向知道自己當總統要做什麼?他很早就說:「我的使命是讓台灣民主化,統獨不是我這輩能夠處理的。」因為想得透徹清楚,針對重要政策,李登輝必定堅持不撓,例如總統直選,又如戒急用忍,再多人罵他,都無法消磨其意志力。然李登輝也不會悶聲硬幹,即使是半個強人,他也不斷打開話匣子,樂於演說對外溝通,把說服能力視為是從政的條件與責任。因此在任期間,他一直維持不弱的民調支持度。其中,創造民意,帶領民意,而不僅是追隨民意、聽從民意,是其特有的領導特質。 台灣總統,對外,都要處理中國問題與兩岸關係,並且是評價成敗的要害。李登輝面對北京當局,從鄧小平到江澤民,走過事務性協商、政治性對抗兩個階段。當年中國的國力與今日不同,對岸領導人的性格也不同,許多做法不可同日而語,不過台灣總統「保台」的任務是不會改變的。李登輝值得大家記憶的是,他的姿態永遠是「有我在,台灣安啦!」他既不會驚慌失措的鼓吹要去「謀和」,也不會恐嚇選民不投給我黨就無法保台,更不會威脅大家投給他黨就會戰爭。相較之下,哪一種才是值得人民信賴的政治領袖?李登輝正是個示範。 台灣今年又將進入選季,各政黨都將陸續產生總統候選人,若無法認識李登輝,就難以超越李登輝,而李登輝值得各家學習。
鄒景雯 202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