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景雯相關文章

經國路線:反共保台

經國路線:反共保台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天在蔣經國陵前對著麥克風說:「國民黨就是堅持走蔣經國路線」。講這個話,不是單純紀念,是立場宣示,顯然希望有政治作用。(記者魏瑾筠攝) 昨天是蔣經國的忌日,三十五年後的此時,國民黨徒眾再度玩起「謁陵政治學」,紛紛前往大溪哭靈。略知對岸歷代帝史的人肯定了解,封建時代的這類朝廷儀式,主要係藉由緬懷先王,來彰顯二大目的,一個是承繼道統,進而則是鞏固權力。二○二三年,何以要以前述角度看待中國國民黨人其言其行?原因在於這個政黨即使在野多年,他們仍然無法接地氣、說真話。因而不得不以政治動物進行政治演出的目的視之。 就以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為例,他昨天在蔣經國陵前對著麥克風說:「國民黨就是堅持走蔣經國路線」。講這個話,不是單純紀念,是立場宣示,顯然希望有政治作用,否則講這幹嘛!既然是一個政治表態,檢驗過去種種,並非事實,除非朱主席領導的國民黨今後打算這麼做,值得大家密切觀察,不然這就是一段不折不扣的假話,典型是政治語言。 「蔣經國路線」是什麼?國民黨長期以來避重就輕,鮮有人講到核心概念。因為他們早就背離了蔣經國路線。任何一個國家主政者的作為,不外對內治理,以及對外交涉;前者在發展壯大,後者是捍衛主權。對於台灣這樣一個特殊的國家,後者尤其是一切生存的開端,唯有主權獲致確保,一切福國利民的措施才有植基的依歸。因此檢討蔣經國的功過,這是一段繞不過去的關鍵。國民黨如果刻意選擇迴避,不僅不是堅持蔣經國路線,而是在毀滅蔣經國路線。 蔣經國路線的戰略層次,其實最到位的一句話,就是「反共保台」,或許有人會質疑他只是保黨或保黨國,不論動機如何,終究造成的結果是保台,這點多數人應該不會置疑。「反共」,是國民黨一九四九年逃出中國的原因,也是國民黨在台實施三十八年戒嚴的理由(藉口),直至一九八八年蔣經國離世,這面大旗始終豎立不墜。 蔣經國路線的戰術層次,則是「三不政策」,所謂的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蔣經國在一九七九年提出此一對中政策後,一生奉行不渝,堅持以此回應鄧小平的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召喚,他曾經公開告誡:「與中國共產黨接觸,就是自殺行為」。即使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也就是臨終前兩個月,決定開放三親等內可赴中國探親,也僅止於民間交流,是人道的理由。政治性的黨對黨,一律嚴禁到底。 這麼清晰的蔣經國路線,現在還活著的這些國民黨繼承者,誰堅持過?二○○五年連戰主動跑去北京舉行「連胡會」;二○一五年,馬英九奔到新加坡實現「馬習會」;至於朱立倫,不僅二○一五年先一步前往人民大會堂進行「朱習會」。於今更主張「對話」避戰。一個中國、九二共識,是這些國民黨人一致點頭的通關密語,「反共」與「三不」,早就被當作破銅爛鐵,丟進了垃圾堆。 形而上的意識形態,背棄蔣經國,也就罷了,近二十年來的國民黨權貴,對於黨內政治菁英絡繹於途到對岸去接受特許、圈地、籠絡,肉體徹底的被收買,有過一絲掙扎嗎?非但沒有,當中國解放軍少將朱成虎譏諷國民黨人去中國都在「騙吃騙喝」時,國民黨人滿臉油光,沒有一個人顯露愧色,更從未對台灣社會交代。現在這些人有資格扯蔣經國?他們是在褻瀆蔣經國,才比較寫實吧!
鄒景雯 2023-01-14
宋濤出招了

宋濤出招了

   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取自國台辦網站)   中國國台辦在去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公告由宋濤出任中共中央台辦、大陸國台辦的新任主任,昨天中共傳聲筒隨即發布了宋濤的「新年賀詞」,直指二○二三年中國對台工作的重點。一言以蔽之,未來一年,宋濤將貫徹習近平的意志,正式將落實「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邁入執行階段。 「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是二○一九年一月二日利用「告台灣同胞書」四十週年的時序,所首度提出。主要內容被稱為「習五條」,最大的分野是:將「九二共識」直接與「兩制台灣方案」連結;換言之,「一中各表」當年已被蓋棺入土。針對所謂的一國兩制,當年僅說「探索」,四年後的今天,則第一次由國台辦主任在新年賀詞上提出工作進程,並且毫不遮掩的直言「貫徹落實」,他指的沒別的,正是:「兩岸統一協商」(民主協商),也就是「兩制」的台灣方案協商。 六十七歲的宋濤,被拔擢為與其過去資歷並無淵源的新職,按照習稱帝後的用人方式,不用懷疑,宋是實權角色。習近平是對台工作小組的組長,王滬寧是副組長,因此研判,宋濤所釋放的,應該是習近平在最新對台工作上的指示;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執行者。 至於為什麼要選擇在這個時間啟動?宋濤在賀詞上講得很清楚,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二○二二年,「中共二十大勝利召開」,指的是習近平完成稱帝,取得完全主導權;其次是,「島內新一輪地方選舉的結果表明,求和平、求穩定、求發展是台灣社會主流民意;台獨分裂勢力操弄抗中保台不得人心,倚外謀獨注定失敗。」這是對岸就國民黨大勝的註解。顯然,也是一頂來自北京公開頒授的「紅帽子」。 中國政府這麼做,恐怕也有兩方面的考慮,首先是,習近平認為台灣的執政黨剛歷經大敗,短期內元氣尚虛,不僅無暇因應,甚至可能投鼠忌器,不敢多在兩岸議題上表態,因此選擇在此時祭出相關的進程,企圖找到繞過「公權力」的機會之窗。 另一方面,中共在今年極可能會透過所謂的「民主協商」模式,把未來有志於總統大位的台灣政黨、主要政治人物,重新拉回到北京所設定的「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框架之中。由習近平背後的行為邏輯看來,兔年一開春,台灣民眾可以密切觀察馬英九、連戰、或是國民黨各級要人,或許也不只國民黨,是否會陸續受邀訪中,配合習近平塑造所謂「與台灣各界有識之士」,展開台灣方案協商的進程已經開始。這是台灣內部最該高度警醒的。 至於今年中國也加大對台軍事等打壓的力道,例如跨年之際,國防部偵獲解放軍機二十四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西南空域十五架次,以此行動來體現習近平宣稱的「兩岸一家親」,北京的目的很明白,他要持續強化「硬的一手」,來「逼出協商的需要」,同時也讓「兩制協商」因而具備「正當性」。潛台詞就是:只要接受自己是中國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一切都可以談。問題是中國人現在的待遇如何?有幾個人想去「享受」? 台灣九合一選舉,只是選民就地方治理的投票,竟然提供了習近平莫大的「鼓勵」,這是真實的事態,將日益呈現在二三○○萬人眼前。就像有個鄰居一直找你去「商量」你家的房地產該如何交出來處置,否則就天天到你家門口舞刀一樣,這是中國國台辦出來宣布「進入民主協商階段,就兩岸關係和國家統一開展廣泛深入協商,共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真諦所在。
鄒景雯 2023-01-03
民進黨「戰略決戰」

民進黨「戰略決戰」

民進黨28日舉行中常會,代理主席陳其邁(左)、檢討小組召集人鄭文燦(右)會後針對敗選檢討報告向外界說明。(資料照) 針對九合一選舉慘敗,民進黨二十八日由鄭文燦提出了檢討報告,利用一個月時間所完成的這份反省內容,每一項都有可以大幅改善的空間,但是有一個關照面會不會更涉及民進黨的輔選本身?值得一併思考,那就是「戰略決戰」的設定問題。 所謂的「戰略決戰」,我們可以做一個很簡單的定義,就是交戰各方集中全力,企圖一舉決定勝負的關鍵戰役。例如中國共產黨將遼瀋戰役(遼西會戰)、淮海戰役(徐蚌會戰)、平津戰役(平津會戰),視為擊潰中國國民黨的三場戰略決戰。反之對於國民黨來說,這三次會戰,即是中華民國政府自中國逃亡的關鍵挫敗。 以這次民進黨整個選戰過程來說,按照時間序,稱得上「戰略決戰」者,顯然是桃園市、台北市與新竹市。桃園一役,民進黨與國民黨都沒有採取黨內初選,由黨主席徵召市長候選人;可見雙方主帥都希望介入主導、降低變數,以派出精銳。事態證明,民進黨認為桃園守住了就不算敗,國民黨也認為攻下桃園,即是直握咽喉,因此一開戰就把桃園當作務必陷落的「破口」處置,林智堅與論文案因此成為雙方激烈攻防的標的。 因此要找出民進黨在桃園敗戰的原因,關於「未能及時止血,設下停損點,造成外界不滿、候選人退選,陣前換將,更影響到年輕族群對於民進黨的信任,進而影響其他縣市選情」,當然是下棋的人首當其衝,而不是點名「棋子」,變相成為戰犯。誰是下棋的人?當時的黨主席、準備交棒的桃園市長,甚至「選對會」成員,全都有大小不等的責任要扛,每個人都很難閃躲,事實上也正在逐步付出政治代價。 其次是首都之戰,此間的國民黨、民進黨、民眾黨三個主要候選人,同樣全都沒有歷經初選的黨內民主程序,即取得參賽權。不過相對於桃園,這三人的「主動性」皆較高,因此除了各黨中央,候選人本身至少要負一半以上的責任。就民進黨而言,由於黃珊珊的實力不弱,架構了三角關係,這次確實是最接近達陣的一次機會,選後,陳時中方面私下剖析︰提名前的民調雖然在黨內領先,但是輕忽了有高達四成的受訪者反對阿中自棄指揮官職務轉去參選,投票結果顯示這是很大的失算。當事人的誠懇面對,說明早在布局之初,就已經決定了大部分的命運。 最慘烈的民進黨第三敗,新竹市恐怕讓全國民眾都印象深刻。投票前的倒數兩週,民進黨幾乎是以全面的空戰,集中轟炸僅有三十五萬多選民的這個人口年輕的城市。那段時間,追查高虹安弊端的訊息,席捲各式媒體與社群,掩蓋了其他縣市的競選活動,確實已致違反比例原則的地步,這個操作的手法,只能以成敗論英雄,誰是民進黨當時的策略總舵手?承誰之命發動各路人馬?民進黨中央心知肚明。 桃園、台北、新竹,成為民進黨奉送反對黨大勝的「戰略決戰」,何以致之?民進黨菁英群應該自己告訴自己,才能翻轉未來。
鄒景雯 2022-12-30
蔡英文做了男人不敢做的事

蔡英文做了男人不敢做的事

蔡英文總統昨親自召開記者會說明「強化全民國防兵力結構調整方案」,並偕同副總統賴清德、蘇揆、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等人接受媒體提問。(記者塗建榮攝)     做決定是困難的,做決定的最大難處在選擇,選擇一條當下討好眾人的路,或是帶領大家走一條未來安全的路?恢復義務役期為一年的決定,正是這樣的選擇。尤其是,義務役的役期縮短、轉而發展募兵制,是歷經陳水扁、馬英九兩位前總統、甚至延續至今,總共長達二十多年的政策發展脈絡,蔡英文總統現在拍板義務役要恢復為一年役期,並且進行兵力結構調整,既是翻轉,也是革新,這是極具勇氣的行動,她做了許多男人不敢做的事情。至於收拾男人留下來的爛攤子,那就不必說了。 昨天下午的總統府記者會,看得出來蔡英文是有備而來。畢竟,這是一個準備了兩年的佈局。大約在二○二○年大選結束,順利連任後,小英即成立一個專案,親自召集國安會、國防部等相關人員,著手就印太周邊區域當前的戰略情勢,包括台海防衛固守的最新挑戰,逐一進行全面性的盤整與檢討。最終的目的,是要建構一套符合新階段國家需要的總體安全戰略。 這個特別的小組,大概每個月進行至少兩次的會商,研討的內容,總是環繞著台海作戰構想,什麼是不對稱?相應的國防整備應該是什麼?地緣上,台灣應該跟周邊有類似處境的國家可以怎麼合作?如何因應共同問題?如何在尋求共同問題因應時,建立一套平時、緊急時期都可以協力的共同作為?相應的兵力結構應該怎麼調整?需要哪些訓練?這些訓練如何快速達成等等。 除了整體作戰構想的辯證討論,針對馬政府時代實施到今天的四個月軍事訓練役,不僅課程內容雞肋化,甚至已經成為國防軍的負擔;以及長久以來,特別是裁軍以後(一九九七年「精實案」開始),後備逐漸空洞化的問題;甚至是全民國防體系中,民防系統的始終無法健全;這些不斷累積的沉痾,甚至是自行創設的錯誤,過去的幾任政府,可能基於選舉的短視考慮,可能出於與軍方體系溝通的不易,以至於全都把問題放著不處理。處女座的小英,龜毛雖龜毛,總是有好處,硬是不信邪,決定挑起來面對。 蔡總統處理這些問題,是一件一件體系化來思考。例如,後備系統空洞化的問題,她選擇在「徵募併行」的架構下,讓訓練服役期限長的志願役,來主責打擊(主戰)部隊,讓新制的一年義務役成為守備(國土守備)部隊,讓國土防衛、城鄉守備,還有民防系統的整體整合,從此有基幹人力,更符合最新的國土防衛思維。 尤其,義務役恢復為一年,是高度敏感的政治議題,蔡花了相當時間,與國安團隊不斷確認,要求務必要把整套訓練架構、任務都明確下來。過程中,舉凡新制義務役的訓練模組應該如何建立,役男入伍到駐地、專精每一個時段,相關的訓練安排,包括如何文字表達,與社會對話,小英都全程參與。連最後階段,整個兵力結構調整的總敘述,應該怎麼架構,她也鉅細靡遺。 整體計畫一完成,二十七日,蔡總統第一時間向國人報告。許久沒有舉行記者會的她,從當前面對的國際局勢、安全環境,一路談到各國兵役制度,然後檢查我們的義務役制度,並且恢復一年役期的新制,可以搭配志願役形成國土防衛體系,還可以如數家珍的談到各部隊的兵力配比,短中長期建軍的進度跟部署,身為三軍統帥,她算是向大家交出了琢磨許久的「功課」。 從構想到實踐,後續仍有許多關卡需要齊心克服,不過,穿過地方敗選迷霧的籠罩,堅持扭轉既有路徑,策定出捍衛台灣生存發展的正確方向,這本身已經成功了一半。這是一件有關歷史定位的大事。
鄒景雯 2022-12-28
留意中共三道指令

留意中共三道指令

  蔡英文總統今天上午將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料將拍板「強化全民國防兵力結構調整方案」。(資料照)     蔡英文總統將在今天舉行國安高層會議,並在會後召開記者會對外報告,針對義務役期延長為一年的政策變革,可以預見中國政府將發起新一波的認知作戰,大家不妨留意︰包括中共官媒、網軍,甚至台灣內部的在地協力者,是不是隨即會以交叉火網,共同形塑輿論陣線,來打擊並搶奪此一決策的話語權? 要提前掌握並預測中共在宣傳上的內容模式,事實上較之民主國家更容易透過長期觀察予以歸納而得。來自對岸相關領域的訊息顯示,中國官方的傳聲筒已經接獲指令,即將要就今天的台灣兵力結構重大變革,拉開攻起線。相對地,如何提高對公共政策議題辯論的識讀能力,即成為現代公民基本素質的必要條件。 老共會怎麼「定性」台灣將恢復義務役期為一年?不外三者。首先,他們會鋪天蓋地的說這是美國要求下的決定。這麼強調的目的在於︰台灣在美帝霸權下,只能聽命辦事,並無主導性。這是美國的利益,不是台灣的利益。然而實際的真相是,美國與周邊的鄰邦如日本,向來期待的是台灣務必要「強化戰力」,並不在於義務役的役期長短。 其次,中國的宣傳大隊肯定要強力批判民進黨政府的主政,給台灣帶來「兵凶戰危」的局勢,並且把台灣年輕人推上戰場。問題是,大家可以同步思考︰中國解放軍的阿兵哥訓練是多久?如果將四個月回復為以往的一年叫做破壞和平,則對岸三軍部隊的義務兵長期以來始終長達兩年的役期,是台灣的倍數,這又叫做什麼?堂堂大國有什麼迫切理由,需要把廣大的中國青年當作現成砲灰? 第三,中國傳媒與依附勢力,很可能會配合台灣政客所謂「青年上戰場」的口號,將台灣防衛固守的自衛,鋪陳為解放軍將血洗所有反對統一者的曲調,形成另一種震懾效果,以消滅我們面對侵略時抵抗的本能與意志。這個部分,不僅是對岸的官媒,也會透過其戰略支援部隊,以及心戰部門協同台灣內部的「友善傳媒」,來全面性、多層次的進行。 前述三個指標,不外事實查核與邏輯思辨,以此來比對此後氾濫於自由開放言論市場的一切論述,可以協助閱聽大眾就境外敵對勢力與境內洗腦系統進行「破梗」,這是另一個無形的戰場,沒有煙硝,同樣要透過備戰以止戰。
鄒景雯 2022-12-27
習近平聽信他的餿主意

習近平聽信他的餿主意

     中國在選後再度突襲我國產品輸入的行動,習近平到底在搞什麼鬼?圖像也愈來愈清晰。(美聯社資料照)   中國在選後再度突襲我國產品輸入的行動,由於多數廠商不願再行補件,全案已由國內輔導進入到國際申訴的階段,習近平到底在搞什麼鬼?圖像也愈來愈清晰。中國向全球所構建的「灰色地帶貿易障礙」,應該是出於俞建華的點子,習近平聽信了他的餿主意,按照情況演變,恐怕只是更加激怒世界各國聯合圍堵的意志而已。 俞建華是在去年一月,升任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在此之前,他當過多年的駐WTO大使,以及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長期在國際組織打交道的經驗,使得他一接任正部級的派任,面對美中兩極對抗形勢已成,為了展示中國的存在性,他因此做出反擊的提議,既是鷹派強硬路線,也有給各國下馬威的用意;其中在食品這一塊,乃以食安為由,主張弄一下重登記。這是中國在去年四月發布「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註冊管理規定」,要求全世界輸銷中國的食品生產、加工、貯存企業,今年起都必須向中國海關總署申請註冊的背景。 俞建華在去年種下的因,今年五月他轉而出任海關總署黨委書記、署長,正是交由他來親自執行成果。中國表面上說得好聽,所謂「相關規定於法有據、公開透明,符合國際規則和通行做法,充分考慮貿易便利化原則」,但是比較一下各國的待遇,顯然很有差異。其他國家可以採取線上方式申請,並且不強制要求必須登註配方,二○二三年才截止;唯獨針對台灣,既要採紙本申請,也要將商品配方詳實填註,同時限令今年中就要完成,拖到十二月選後,再逕行禁止二四○九項台灣產品進口中國。同樣是刁難,前者是開「小門」,後者是設「狗洞」,都在表現上國天威,輔以「內外有別」,實在斧鑿斑斑。 按照俞建華的偏好與作風,中國海關今後的把式,已可預判。不過台灣商人也不是省油的燈,最近幾年業者加速轉移外銷國、分散風險的成效漸成,對中依賴程度其實已經大幅降低,業界對中共黨國資本的市場條件,更早有實戰體悟,剩下的則是對台灣社會的心理震懾。就這點,境外勢力與國內反對黨不約而同都有意擴大,以營造執政黨「兩岸關係經營無能」、「無視業者生計」的負面觀感,引導輿論環境,裂解公民對政府的信任,影響政治體制的穩定,應驗了「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的老話,這是台灣主政者主要的挑戰所在。 最後就民間而言,相對於中國解放軍在海峽中線與西南空域持續進行灰色地帶衝突,而今進一步演繹灰色地帶貿易障礙;不只有軍事擴張、戰狼外交,還有「戰狼外貿」,等於預示未來中國經濟動盪機率日深,北京仍不惜打起貿易戰,誰都一樣,何況是台灣。二十大之後的中國政策走向,不做他想,已經愈來愈清晰化,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全面進行重新布局之外,還會有什麼更好的趨吉避凶策略?
鄒景雯 2022-12-19
國民黨勝選後的中國打壓

國民黨勝選後的中國打壓

    (美聯社檔案照) 國民黨於九合一地方選舉大勝,台灣政治圈有個基本假設,就是親中政權贏得多數版圖,可以降低中國對台的疑慮,從而緩解兩岸關係。不料十二月八日,選後短短十多天,中國海關無預警在網站上公告台灣水產品幾乎全數禁止輸中,而後品項不斷擴大,現在多數食品業波及在內,連距離中國最近的金門高粱,也被片面列為拒絕往來戶。 中國的作為,不僅直接推翻了前述假設,甚至可以歸納出:國民黨越獲選票,越鼓勵共產黨乘勝追擊、軟土深掘,打壓台灣就越肆無忌憚的結論。對岸這樣的舉措,豈不是昭告所有台灣選民必須採取「再平衡」策略,以避免對中國釋出錯誤訊號? 中國的對台政策,應該以中共二十大做為一個新的分水嶺。一方面,習近平透過中央政治局常委改組、全面掃除異己後,北京的決策只會更加專斷,欠缺周延;包括一下子宣示要貫徹「清零」不動搖,一下子又在準備不到位的情況下宣稱「類解封」,早在中國示範給大家看。另一方面,我們其實也經由中國人民在習稱帝後的親身實驗,來取得因應專制的經驗。「白紙運動」給世人的啟示是:順民會被踏踩到底;唯有反抗,才可能改變形勢。這個事實業已盡呈眼前。 中國對台,不分藍綠的無差別攻擊,在這個選後時刻,正好提供一個促力,正視中國長期被認為先是世界工廠、後是世界市場的地位,不僅僅是拜登政府結合所有民主盟邦進行斷鏈、圍堵,因而人口與土地的紅利優勢已搖搖欲墜;中國政府自己的維穩先於發展、政治壓倒經濟,才更是摧毀其投資環境的殺手鐧。此等毫無確定性、預期性的黑箱體制,從外部與內部條件分析,風險都已急驟升高,在在證實到中國去賺easy money的時代已經過去,生存路徑自然必須重覓。以這次遭突襲的食品業而言,超過七成五的業者連「補件」的機會都寧願放棄,懶得再跟中國周旋,顯見我們的廠商靈活應變的能力。 箇中的效應,不只是受影響的個別行業,也將連帶刺激台灣人全方位思考;做為一個主權國家的國民,要捍衛自由的生活方式,必然不能對獨裁霸權產生任何依賴,政治、經濟、文化、意識、社會皆然。否則隨時都有被反噬的可能。在這次對台禁令發動之際,劉兆玄率領的所謂「兩岸企業家峰會」,適巧到北京去拜會高官,無法發揮對等溝通的作用,這類全然不給藍營面子、遑論裡子的場景,在近期已經成為固定模式,可以說較之古代藩屬對宗主的朝貢體系還不如。此行,國民黨人刻意安排在選後才出發,足見並非無識,如此判斷究竟對台灣整體的國家利益是利是弊?相信國人不會無感,也必有定奪。 國民黨甫才勝選,共產黨立刻對台灣產品進行打壓,這是一個明確的行動,帶來顯著的訊號。
鄒景雯 2022-12-12
蔡賴合作架構

蔡賴合作架構

未來一年,蔡總統主導的政府與賴清德主持的民進黨中央,所即將嘗試的磨合,或可以「尊蔡」下的「黨政分進」視之。(資料照) 副總統賴清德週四宣布競選民進黨主席,事前兩度與蔡英文總統對話,在確認取得祝福與協助的肯首下,已經自然形成一個超穩定的合作架構,以團結共赴二○二四年的挑戰。這是形勢所逼,也是共同意願。未來一年,蔡總統主導的政府與賴清德主持的民進黨中央,所即將嘗試的磨合,或可以「尊蔡」下的「黨政分進」視之。 蔡賴近期就選後情勢單獨商討,一次是在本月四日,蔡約見賴,詢問賴的想法;第二次是八日,賴以電話向總統報告他的決定。八日當天,賴在臉書證實有關參選的報導,總統府也隨即做出正面回應,這是要成為團結的共同體最基本的默契。歷經二○一九年的總統提名黨內初選競爭,二○二○年組成「蔡賴配」搭檔參選,事實證明,蔡英文是一個高度理性計算的人,當時如此,於今亦然,「要支持最能當選的人」,一直是她私下所強調的原則,這點並無「下面人」可以見縫插針的空間。 當年初選一役,其實也決定了優先順序,就是「蔡先賴後」的體認。現在時間到來,賴清德蟄伏三年,保住了爭取接棒的元氣,他沒忘必然要「尊蔡」的政治倫理。近日兩人會面中,一段互動經驗被提出來強調,那就是二○一七年九月到二○一九年一月的行政院長任內,蔡總統不同意的政務,賴院長就不會推動,這個相處哲學重新複習,具有承諾的意義。 「尊蔡」不只在禮貌,也在路線的確保。這是雙贏互利的必然。今年十一月初,賴清德被總統指派出訪帛琉,在當地與媒體茶敘時,賴面對「台獨」的詢問,首度公開明確答覆:蔡總統的「四個堅持」,是台灣要繼續走下去的一條重要路線。未來的兩岸政策也將維持現狀。這是賴的有意識之舉,此後也會一以貫之。因為,過去七年,蔡英文溫和而堅定的國家立場,在美中對抗的新國際格局中,為台灣取得了最大的迴旋與同盟關係,這是賴清德的資產,毫無疑問,當然要承接。 觀念的對焦之外,最重要的是在實務上,權力應如何運作?過去民選的總統,限於憲法的規範,均以兼任黨主席,來運轉國家機器。兩黨皆然。明年一月十五日之後,賴清德可望成為民進黨主席,而他又是副總統,蔡總統的領導統御又將如何?箇中的解答很簡單,在最後的一年多,蔡總統必然會實際主持政府,行政院長將只是她的「執行長」,雖然不至於成為李登輝口中「跑腿的」定義,但是蔡如臂使指的樞紐,是必然的抉擇。明年內閣改組後,蔡總統要做的事情很多,既要鞏固民意,也要畫好句點。政治觀察者不會忽略,十二月六日,她把政府首長找去召開經濟會議,已經鶯啼初試、透露端倪,此後她會更加密集的這樣運轉體制。 黨主席與黨中央呢?相對於國民黨要到三月或更晚之後提名,一月十五日之後,賴清德以主席身分,將會立刻開始全國的參選行程,包括農曆春節在內,中央黨部則轉換為選舉機器,整合各派系與社會動員系統,提早一步出發。這是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大敗後的重頭收拾戰場。至於攸關分配的不分區與區域立委提名,為了擴大黨內共識,則回歸到中執會、中常會,開誠佈公,由各派系共商,如果無私而行,賴清德才有未來,也唯有達成妥協,民進黨才可能推動「鐘擺」,創造二○二四的奇蹟。
鄒景雯 2022-12-10
中壯代的戰場

中壯代的戰場

    講起民進黨的中壯世代,一定少不了會想到林佳龍、鄭文燦、潘孟安、林右昌四位卸任的政務官與縣市長。(資料照)     總統府昨天公開釋出:蔡總統希望中壯世代共同扛起責任,為了國家團結一致的期待。這是民進黨在九合一大敗、蔡英文辭去黨主席之後,進一步的立場表達。她所述及的關鍵字是中壯代,不是資深世代,具有明確的指向性。說白了就是黨內世代交替,出發點在力求建立新時代開創的基礎。 講起民進黨的中壯世代,一定少不了會想到林佳龍、鄭文燦、潘孟安、林右昌四位卸任的政務官與縣市長。這群五、六年級生,事實上在這次地方選舉中都被賦予了重要的政治任務,他們分別參選新北市、以及輔選桃園、屏東與基隆,這也算是扛責,但其中除潘孟安完成使命,其他三位全都未能交出勝績,照理說選後也無從「論功行賞」。 從政,是一連串戰役的組合,前一場戰役輸了,肯定要在下一場戰役中找機會。上一次的扛責不盡人意,絕對要爭取下一次扛責的最適位置。那麼中壯代如何扛責才能感動人心的方式是什麼?民進黨需要大開大闔的思考,也要具備大破大立的勇氣。 一一二六選後才幾天,相信各種想像都還在集思廣益之中,比較傳統的思維,容易優先浮上檯面,例如黨主席、行政院各部會、甚至總統府秘書長等等的各種人事上的排列組合。這種作法不是不可以,舊的面孔,換上新的世代,可能帶來新的做法,也算是除舊布新,不過相對顯得保守,因為,距離二○二四大選只剩下十三個月的時間,開春後即是更艱鉅的總統與立委選舉大戰開拔,可不是一般的承平時刻,所謂的中壯代扛責,應該是全部進入前線戰鬥崗位,而行政部門完全屬於後勤補給單位,在角色設定與職掌上,似乎頗有扞格,並不相符。 對於當前的兩軍擺開的態勢而言,國民黨選上的十三席縣市長,以及被開除黨籍的苗栗,甚至民眾黨的新竹,都是反民進黨的陣地;民進黨只有五席的根據地,外加中央完全執政的發動引擎,二者一比較,民進黨欠缺在哪裡,可以一覽無遺。總統大選,要較量的是候選人的條件、部隊的整合、資源的盤點、士氣的提振。才歷經慘敗的民進黨,應該把全部精銳都調去「做官」?還是將士用命,指定責任區,各派系如數共赴沙場?有必要大膽嘗試更另類的突破。 如果民進黨二○二四無法勝選,短短的一年,即使成為行政院長,可以佈建人馬,亦有如蜉蝣,僅餘階段性功能,實在無甚價值,這類的閣揆,如過江之鯽,如今又如何?唯有拚得持續執政權,選後才會有完整四年可以擘畫江山、施展藍圖。那個時候再來分派職務,絕對不遲。如果這麼一轉念,有關民進黨中壯世代扛責的具體實踐,怎麼做才可以讓國人耳目一新,重現是個不斷反省調整的有機體,迎回年輕族群與中間選民的青睞?似乎可以再想想。
鄒景雯 2022-11-30
民進黨要重組部隊

民進黨要重組部隊

總統兼民進黨主席蔡英文26日召開記者會,對於九合一大選大敗,宣布辭黨主席負責。(記者塗建榮攝)   九合一選舉開票揭曉,民進黨繼四年前大輸僅贏得六個縣市之後,今年居然持續探底,只剩下五個縣市是綠色版圖,毫無疑問是一大慘敗。「成功有一百個爸爸,失敗就成孤兒」,民進黨為什麼讓選民討厭,催不出該有的票數?箇中每一條原因,當然都要痛徹檢討。 二○二○總統大選的投票率是七十四.九%,這次的六都市長投票率為五十九.八六%,其間顯著差距,說明台灣公民普遍將中央執政與地方執政的重要性明顯脫鉤,視為是兩回事,任令政治領袖如何拔高曲調、頻頻訴諸超越地方治理的號召,例如中共二十大之後,必須給國際正確解讀,或者讓國家元首剩下的任期好做事,以及「抗中保台」等等,並無法有效提振游離選民的關注度,以增加救援的票源,這是本質上的區別。 當基層選舉回歸內政範疇,無關涉外問題,則以結果論,民進黨不得不正視在這次的競選過程中,其他政黨鼓吹「討厭民進黨」、訴諸「下架民進黨」,確實由北到南、已在各地奏效的事實。內政的指標,在中央是行政院與內閣團隊的表現;在政黨是各主要派系的社會評價;在地方是執政縣市的成績。這次民進黨有四個縣市八年任滿,除了屏東一路纏鬥終獲險勝,基隆、桃園、新竹市都發生政黨輪替,無法順利交棒,主要的原因,恐怕無一可以逃避。 按照民進黨向來的傳統,黨主席必須辭職負責,閣揆必須率閣員總辭,以在選後重整步伐,立即開啟新局。在二○二四年五月之前,蔡總統不再兼任黨職、專司國家安全並決定國家大政方針,並無礙於她爭取為國貢獻的機會;事實上,過去六年,蔡總統的強項在國際格局翻轉的當頭,穩定台灣堅守民主前沿的地位,厚植國家發展的韌性,有其一貫性,今後一年半,仍有諸多具有長期影響的工程,亟需在其手裡更加速的擘建,包括兵役制度的改革,不宜再瞻前顧後,國際經貿協議的洽簽,務必要開花結果。 二○一九年元月就任行政院長的蘇貞昌,近四年來,可謂國內最有權力的人,所有大小事,找總統沒用,只有院長說了算,圈內無人不曉,派系多有煩言。基於民進黨的團結,回歸派系共擔原則,黨內肯定要大洗牌,讓所有力量都能在權力平台上取得平衡,相互節制,這是凝聚互信、防範腐敗的唯一路徑。昨晚,蘇院長第一時間向蔡總統請辭,總統表示慰留,應該是著眼於初步穩定政局的階段性功能,按照蔡英文「謀定後動」的性格,二○二三年開春前一定會有全新布局,畢竟二○二四年確保本土政權接手執政,才是她要留給台灣最後的一件事功,大選前必然要重組戰鬥部隊,閣揆任命權則是憲法賦予她的關鍵工具。 先有二○一八敗選,二○二○大勝的前例,民進黨的後座力是否可以再度「禍福相倚」?就看民進黨內究竟有多少人能夠透過這次的得票,新生「自知之明」?敗軍之將,無一可以言勇,低頭自省,沒別的。
鄒景雯 2022-11-27
死亡之握2.0

死亡之握2.0

   前總統馬英九昨在臉書發文援引最近流傳的順口溜,「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票投國民黨,兩岸無戰場」。(資料照)   馬英九已經下台六年多,卸任總統禮遇頂多再領一年多,大家就不必浪費民脂民膏供養他,想到這點,相信民意跨越黨派,肯定多會覺得高興;使禍害處於可控的範圍,這是民主的好處。 馬英九一輩子依賴國民黨黨國拔擢體系獲取高位與權力,是一個典型無災無難到公卿的權貴,八年總統到底給國民留下了什麼記憶?最近有白色候選人提到「死亡之握」,算是一個認證。這稱號的意思是:馬先生不是吉祥物,最好離他遠一點。任何人皆然。 九合一選舉已到最後衝刺之際,看看馬英九又出來添了什麼亂?昨天他在臉書貼出「票投國民黨,兩岸無戰場」,為什麼把票投給國民黨,共產黨就不會興戰端?他在下鄉助選時進一步詮釋:「要避戰就要謀和」。換句話說,馬英九直接定義國民黨是一個會與共產黨求和的謀和黨。 貼上這樣的標籤,不知道國民黨中央是否同意?地方候選人又有何感想?看到馬英九受邀行程零零落落,從政同志彷彿避之唯恐不及,想必早已不言可喻。 馬英九連國民黨都不放過,這是死亡之握升級版的意義所在。國民黨一九四九逃到台灣來這七十多年的光景,出過五位國民黨籍的總統,之前的沒有一個豎起白旗,講出這種謀和以避戰、形同自掘墳墓的蠢話。因為,一旦「謀和論」可以成立,當年直接在中國完成國共謀和即可,中國國民黨即無來台的必要,遑論在台統治的正當性? 就因為留在中國以為可以謀和的國民黨人,不出幾年,即遭毛澤東以「鎮壓反革命」為名,悉遭殺害關押、全面清掃,光只一九五二年,中國公安公開宣布的官方數字,便有二百四十多萬「反革命份子」被消滅;之後再歷經毛治下多少年的黑暗時代,實際被殲殺的國民黨以為可以謀和者,中國內部都同意:恐怕幾倍都不只。證成中國共產黨斬草除根的暴烈本質。所以,蔣介石在台灣活了二十六年、蔣經國三十九年,從來的國策就是不妥協,沒有釋放出一絲要去求饒的念頭;沒想到國民黨今天已經中央下野,剩下幾個縣市版圖,全僅靠著台灣的地方派系支撐場面,值此投票前夕敏感時刻,馬英九居然直指國民黨得票後會去謀和,這是不是叛蔣賣黨、故意扯同志後腿? 按照馬英九對於這次選舉的定性,國民黨各地當權者如果沒有主動與其劃清界線,選民可真要好好考慮這背後的複雜性,以及政客可能藉此擴大解釋的必然風險,審慎斟酌制衡的必要。
鄒景雯 2022-11-25
老K惹到老曹

老K惹到老曹

    前聯電董事長曹興誠發文強調,國民黨為救援蔣萬安,不斷使用烏賊戰術,掀起抹紅、反抹紅的爭議,希望製造混沌,轉移焦點,讓選民忽視蔣詐騙、欺瞞的誠信問題。(資料照)     按照成長背景、發跡脈絡,照理國民黨不應該惹到曹興誠,曹興誠也不必瞄準國民黨一再地狙擊,沒想到這次的地方選舉,居然就這麼公然的發生了。更罕見的是,國民黨全黨、包括被點名的候選人,不是默不作聲,就是回應無力,好似捅到了馬蜂窩,生怕會死得更慘。 曹興誠一九四七年生於當時的中國北平,一歲半與父母隨著國民黨政府逃到台灣來,學成後進了工研院,在孫運璿時代走上了半導體的發展道路,曾經開創過一片天。這樣的資歷,正常狀況下,應該成為國民黨的基本盤;國民黨若不濟,頂多私下搖頭嘆息即可;選前黃金週搞到老曹要鎖定老K,各地開講,全面否定,還場場熱烈,這問題顯然出在國民黨。 基層選舉,不比總統大選,當地政情、人脈關係對於選民投票行為的影響,超前於國族問題的選擇。十一月十二日,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凱道造勢會上,把二十六日的投票提高到國家的位階,界定這是中共二十大之後台灣首次的選舉,呼籲大家必須對全球釋放正確訊號;長期觀選的一望即知,這是「抗共保台」的變形,乃綠軍典型的動員手法,目標是號召基本盤歸隊,然效用隨著次數的頻繁難免逐步遞減,要擴及到多少的中間選民,顯然有待觀察。 曹興誠的類型則不同。他在中國出生,並非傳統的綠軍;不僅歲數比中華人民共和國大,罵起老共來,更有中國與香港兩地的實際交手經驗。這個時刻,他四處要大家即使只是縣市長,也不要投給國民黨,甚至乾脆直接幫民進黨候選人站台助選,這可就亂到藍白營的陣地去了。老曹的訴求屬於「藍調」,他不以追隨者自居,而是以公民身分在尋找足以「抗共」的代表,國民黨因而成為其痛斥的對象,例如蔣萬安在矽谷服務中資企業、蔣孝嚴參加習家宴,從未留餘地。 其次,他連結縣市首長與「抗共」成敗密切相關,在於台灣積極備戰的環節中,相對於軍事動員,各地的「行政動員」,操之於這些父母官手上,進而做出國民黨一昧求和,不可能做好動員準備的結論。最後,他拆解民進黨腐敗導致賭爛票的方式,不是否認沒有,而是界定腐敗有大(共產黨)中(國民黨)小三種,民進黨的貪腐若不自省,只要台灣存在,有的是時間可以隨時收拾。 照理講,國民黨從朱主席到縣市長,要「導正」曹興誠的「誤解」,根本不是難事,然而全黨彷彿束手無策,合理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國民黨人認為若戰略清晰將是弊大於利,這個態度,無疑坐實了曹興誠的指控有其根據,則淺藍、淺綠光譜的選票,一來一回之間,在緊繃的選情中,兵家不會視之為無物。 總結一句話,老K去惹到老曹,實在說不過去。
鄒景雯 2022-11-21
拜習會外的台灣自信

拜習會外的台灣自信

   二○二二年在峇里島舉行的這場「拜習會」,台灣不再小媳婦心態,也鮮有人質疑美中兩大是否私下做了什麼交易?社會普遍展現少有的自信。(美聯社)     近半世紀以來,美中之間一旦打交道,台灣必定忐忑不安,不是實質利益受到損害,就是國家尊嚴會被踐踏,不論民主或共和哪黨執政,幾乎皆屢試不爽。不過,二○二二年在峇里島舉行的這場「拜習會」,台灣不再小媳婦心態,也鮮有人質疑美中兩大是否私下做了什麼交易?社會普遍展現少有的自信。 這樣的穩定,應該不能歸諸於台灣地方選舉正酣,大家沒空閒理會;事實上,美中關係一向是台灣最敏感的神經,也是長期監控的目標,不可能疏忽罔聞。那麼何以這次可以相對平靜?很大的關鍵是中國做為「麻煩製造者」的十年耕耘,到最後以習近平稱帝總結「成果」,所帶給全球的震動,已經徹底改變了以往台灣經常成為美中籌碼,以及台美中是「三角關係」的舊有格局。在當今的世界版圖上,台灣非常清晰的,是民主陣營與市場經濟的一部分,是為國際的共同利益所在(絕非習所說「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台灣被犧牲的成本,已經大幅提高到大家都不划算且難以承擔的地步,所以正常國家必須要介入,不會容許威權主義與黨國資本的國家放肆。 前述二者,當然是迥然有別的國際局勢。這新的世界觀,是普廷與習近平二人先後造成的,前者發動侵略給全球帶來的災難,還在延續尚未止歇,後者,在前者注定失敗的陰影下,執意上演二十大反世界秩序的獨裁大戲,更加撕毀了與各國的互信基礎。普廷缺席二十國集團峰會,算是有自知之明;而習近平同意與拜登會面,不敢堅持耍性子下去,不也是要個面子給國內觀賞?要個台階好讓「鬥而不破」可以真的別破?其理至明。 習皇稱帝之所以茲事體大,在於其在文明世界立即失去了一切的話語權。試想,一百多年前袁世凱把共和改為帝制之際,梁啟超批判他的名言「自國體問題發生以來,所謂討論者,皆袁氏自討自論;所謂贊成者,皆袁氏自贊自成;所謂請願者,皆袁氏自請自願;所謂表決者,皆袁氏自表自決;所謂推戴者,皆袁氏自推自戴」,哪一句無法套用在「習氏」身上?習近平可以讓中國知識份子全部噤聲,可不表示先進各國會對中國倒退到一百年前都不如全然無視。 這樣的文明斷層,中國對外就不可能盡除疑慮,處在同個對話基礎上。何況,中國現在最嚴酷的挑戰,內部遠大於外部,即使是外部所發動的制裁,包括經貿與科技等禁令,後果也是應驗在內部的發展與穩控上。倘若自顧不暇,還貿然對外興事,挑戰各國的繁榮,又哪來的正當性可言。 「美中共管台灣」的階段,隨著習近平終結江(澤民)胡(錦濤)二人之後,已經翻過一頁,未來將是「國際共管中國」時代的來臨,台灣要好好利用這個時機武裝起來,才能和共產黨比氣長。
鄒景雯 2022-11-16
白色,這政治品牌

白色,這政治品牌

民眾黨新竹市長候選人高虹安深陷人頭助理「寄生國會」疑雲,高虹安(中)7日在律師陪同下召開記者會,出示該助理的工作記錄回應外界質疑。(記者羅沛德攝)     白色力量,是二○一四年由柯文哲以醫師從政,參選首都市長,所建立起的政治品牌,也有其一定的品牌價值,綠色與藍色選民均無法否認,白色主席甚至也因此興起角逐二○二四大位的念頭。不過今年的這場地方選舉,特別在有白色市長候選人的新竹,白色品牌已被砸中落地,而關鍵一擊,來自藍色的國民黨競爭者。 僅僅四十五萬餘人口、合格選民數更只三十五萬多的新竹市,在激烈的選戰中之所以成為全國矚目的焦點,在於幾個因素構成︰首先它是綠藍白都提名參選的「三腳督」格局,可能棄保,可能鼎立,選情變化大,本就比較好看。其次,三位候選人起初知名度都不高,背景卻各擅勝場,綠的希望藉由明星市長光環延續執政,藍的以基層實力力圖收復八年失土,白的特別空降「理工女」來接竹科地氣,使得競爭更加激烈。其三,這是柯市長年底卸任後,白色勢力可否外擴並鞏固在縣市長治理層級的新試點,畢竟黃珊珊是以無黨籍參選,使得新竹市版圖甚至比台北市更具實驗性,當然將挑動藍綠的神經。 果然,竹市自九月開打以來,選民支持度歷經幾次的轉折,先是藍色的民調領先,綠色於是找上白色捉對廝殺,造成藍民移動,促成「藍白合」,高虹安愈打愈高,國民黨候選人被邊緣化;而後林耕仁連續使出殺手鐧,號召「正藍軍」歸隊,不斷拆解「藍白合」,昨日一記「助理上繳公款給委員私用」的左鉤拳一出,等同擂台結束,大勢幾乎底定。白色力量在此地先後遭到綠藍圍剿,而非如願「左右逢源」,候選人個人的因素,政黨的提名策略與責任,是主要原因。 民眾黨在新竹市的際遇,不單是候選人一己的成敗而已,它的效應將攸關政黨的未來。關鍵在於,白色力量當年的崛起,得利於兩大原因,一是成功塑造「藍綠惡鬥」的認知,建構了白色力量是清流的想像;二是掌握網路世代的溝通方法,吸引了年輕世代的普遍好感。但是這次在高的個案中,全部被顛覆。全國都看到:白是眾矢之的,藍綠竟有共識,正在公然上演。可見在搶奪資源的場域,綠白會鬥,藍白會鬥,並不是藍綠的專利。同時,國民黨爆料的內容直指,白色力量居然姑息權勢壓榨底層,不分區可以不受政黨約制,政黨仍百般徇私包庇,這是對公平正義的徹底摧毀,這個群體還有什麼新政治與品牌地位可言? 新竹市鏖戰所捲起的千堆雪,也讓選民察覺「天龍藍」(台北的權貴、名嘴、網紅等意見領袖)與「鄉下藍」(林耕仁被指涉為「鄉下人」),在面對白色力量問題上的分途對立;其中既有內部矛盾,也有對外鬥爭時謀算的不同。說穿了,一個分裂的國民黨,複雜化、也弱化了綠藍白的三角關係演算。這種利益與路線嚴重衝突的分裂,與綠營的山頭林立、百家爭鳴,在本質上顯著不同。高虹安心臟上的匕首,是林耕仁「無懼」推進的,可以描述現在與今後一切。
鄒景雯 2022-11-08
林耕仁出招的背後

林耕仁出招的背後

國民黨新竹市長候選人林耕仁十月三十一日召開記者會,一口氣對民眾黨候選人高虹安提出「四問」,問得有模有樣的,超過他的基層歷練。 (資料照)   國民黨新竹市長候選人林耕仁是何許人也?十月三十一日他召開記者會,一口氣對民眾黨候選人高虹安提出「四問」,其中第一問,直擊高是否任用男友擔任立院公費助理?當即語驚四座,有人戲稱林耕仁隨即由「邊緣人」搖身成為一槍中的之「狙擊手」,紛紛不解林耕仁怎麼會變性這麼大,他究竟是如何辦到的? 林耕仁當然不是深藏不露的「惦惦吃三碗公」,林耕仁依舊是地方氣息濃厚的林耕仁,他之所以能在選戰倒數時刻主動出擊,一擊還這麼到位,背後出於新力量進駐。韓國瑜由於在上次總統大選期間與高虹安結下了恩怨,為了給自己討回一個公道,韓家軍於是決定「逆風支持」林耕仁,希望在最後時刻號召韓粉脫離高虹安、回歸林耕仁,甚至,即使可能讓民進黨的沈慧虹漁翁得利,也不成為韓國瑜的優先顧慮。 到底高虹安是怎麼得罪韓國瑜的?原來,二○二○大選的國民黨初選期間,韓國瑜與郭台銘相爭,基於各為其主,高虹安當時頻頻上媒體砲轟「韓總」,若干言論被當事人認為「踏過了人情義理的底線」,例如指稱韓國瑜、李佳芬全家都很如何如何,即讓李佳芬非常不解黨內競爭需要這樣惡毒至極嗎?選舉留下的債,終究是要討回來的,老婆一句「做人要互相」,韓國瑜這次決心力挺國民黨的竹市候選人,投票前計畫還要再去站台林耕仁好幾趟。 林耕仁的四問,問得有模有樣的,超過他的基層歷練,包括他精準的描述:「高若是用立院助理費支付男友薪資,便涉及私相授受。若只是掛人頭,則涉及詐領助理費,恐觸犯貪污罪刑」等等。據了解,這是出於一名有立委背景的韓家軍所協助,在正式出手前,經過一番調閱資料與查證的過程,才讓林耕仁放心的照本宣科。 林耕仁演出成功後,果然一改相當一段時間被「放生」的際遇,曾經聲援高虹安論文的朱立倫主席,「臨時」通知很快要去幫林耕仁助選。趙少康提出「拿新竹換台北」藍白合作之議,已經炸鍋好幾天,這個公開要國民黨放棄林耕仁的呼籲,國民黨中央始終是悶不吭聲,直到林耕仁「打到七寸」後,朱中央昨天才姍姍來遲、首度表態。看來,「政黨政治」的分際,遇到現實利害的算計,早就蕩然。 這情況其實國民黨也不只一人,蔣萬安更是至今一句話沒有。林耕仁是同黨同志,蔣對趙少康的「指點江山」,居然保持緘默,形同默許,豈不自證他缺乏自信,需要靠訴諸選民「棄」對手來「保」自己,否則無法獨立爭取勝選?甚至犧牲同志也無所謂?這是首都市長該有的氣魄與道義嗎? 比較起來,國民黨穿草鞋的,與國民黨權貴子弟兩者間,前者還率真一些。這次的徵兆說明,國民黨的分歧恐怕會繼續再裂解下去,這只是一個開始。
鄒景雯 2022-11-03
20大後 台灣應變

20大後 台灣應變

(路透檔案照)   中共二十大暨一中全會於十月二十三日結束後,台海區域的和平穩定,成為國際關注要事,台灣做為世界的核心利益所在,我們是否全面性提高危機意識、做足應變規劃?是監測並考核政府領導力的基本指標,其中,職司總統諮詢的國安會是主事機關,必須肩負起戰略與整合的重任。 事實上,國安會由秘書長主導的國家危機因應準備,應該早從八月中國解放軍在環繞台灣的六個海域進行實彈軍事演習之後,就必須提出一旦台海有事的劇本,十月習近平拍板中國未來的國家路徑後,相關的工作更加迫在眉睫。朝野立委們近期連續在國會密集質詢國防部、國安局,可見大家確有共同的感受。不過這是不夠的,因為要有效面對中國的侵略行動,牽涉的面向極廣,也絕非僅止於軍事,不是單一部會所能獨掌,一定需要跨部會的通力合作;而行政院是平時機關,也不是最佳統合單位,國安會因此責無旁貸。 二十大之後,稱職的台灣國安會至少的日常是什麼?首先是熟練的運作既有機制,把內政、外交、國防、國安、財經,甚至數位資安部會糾集起來,分別提出中國犯台的對策,進而就這些可行的方案,不斷的演練與操兵;其次,八月環台軍演的戰法,是現成的紅軍,也是研究台海衝突型態的教案,除了軍事的戰備提升,外交上連結一切國際奧援,針對所謂的「局部戰爭」,國安會更應該全面檢查我們的社會穩定措施與社會防護網的韌性如何?包括重大基礎建設、政府部門、金融機構、新聞單位的駭客攻擊防範、海岸可能搶灘地點建立防禦工事、股市匯市與大宗物資的穩控、防空避難設施的清點、民防教育訓練的普及,甚至大量傷患的救治等等,都是最根本的功課。第三是政府與社會大眾的對話與溝通。如何凝聚民心、建立互信、團結國家,以集體意識,一致對外應敵,是要有方法與累積的,國安會有沒有做好分勞的幕僚作業? 地方選舉期間,各政黨為拚鬥縣市版圖,幾乎所有顏色的政治力量都投入到選戰攻防與相互廝殺之中。這個時候,我們國家尤其需要及早有另外一支沉默的部隊,以系統性的方式,盤點每個層面,真正切實地在扮演守望的角色,使得官民群體可以在任何時候,經由強有力的帶領,比較有序的迎接未來每一個可能的挑戰。不論是二○二七,或是下一分鐘。這是台灣生存的課題。
鄒景雯 2022-11-02
救國團與五星旗

救國團與五星旗

救國團昨天的抗議活動現場出現中共五星旗。(記者陳鈺馥攝)   週日台北街頭有多起政治活動,其中一個格外突兀,是救國團上街抗議。他們宣稱的訴求是「公義、自由、和平、救國」,結果隊伍中除了兩位卸任總統、副總統到場力挺、候選人蔣萬安前來插花之外,還有中國五星旗揮舞聲援,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印象。 救國團究竟所為何來?其實說白了有兩個,一個是紀念成立七十年週年,一個是自認為政府組織,卻被黨產會認定是國民黨產,財產被沒收,因而集結示威。問題是,以上兩個目的,相互矛盾,各有扞格。七十年前,標示出這是台灣被蔣介石政權戒嚴的時代,救國團為黨國體制所設立,在二0二二年的民主時代,如果堅持是政府組織,並非私據,則土地、建物及現金,全部收歸國庫,正本清源,還財於民,又有什麼不對?救國團的負隅頑抗,已自證:他們正是「轉型正義」務必處理的對象,而救國團的充公,也才是其所謂「公義、自由」的體現。 這樣一個舊時代、舊勢力的既得利益群體,吸引若干政治人物的主動靠攏,可以視為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選擇,外界必須尊重他們的自我定性。但是為什麼這種場合會招來五星旗同行以壯行色?一方是威權產物,一方是一人專制元年的代表,同框輝映,豈不諷刺?現場對國共不分、藍紅不忌的偕同一體、不以為意,倒是提供給所有現代公民一個重要的觀測指標。退休的政客,屬於他們的歲月已經過去,再也起不了太大的影響,但是想要爭取新的權力授予的政客,未來有機會參與國家或城市的發展,可就要嚴加考核了。 蔣萬安,原本以年輕、中性的定位在台北市參選,很早就在民意支持上贏得不少認同,不過選舉愈到最後,他與他的團隊愈來愈限縮光譜,回返「昔日國民黨」的作為,幾乎無法給人深刻的記憶,他到底要給選民開啟什麼樣的未來?去給少數特權盤據數十年的救國團幫腔,不惜展示獨裁遺緒的復辟,竟是他的公開抉擇;彷彿一個落難王孫,走不出對權貴階級的緬懷,實在令人感到可惜。這樣的人設,腐朽落伍,違背新世代的普遍利益,絕對不是台灣所需要的新方向。
鄒景雯 2022-10-31
中共在地協力者蠢動

中共在地協力者蠢動

統促黨總裁張安樂昨率眾赴君悅酒店外,抗議在台灣舉行的「世界民主運動」全球大會。(記者陳鈺馥攝)     中共透過二十大剷除「派系共治」、樹立一人獨裁領導之後,在對台工作上有何異常動靜?比過去更加值得密切留意。果然,昨天「世界民主運動」(WMD)全球大會在台北開幕,有來自全球七十多個國家的國際友人來到台灣見證民主,並且共商促進民主大計,偏偏有中華統促黨等團體刻意選擇這個時機,跑到會場前示威,做足了中共在地協力者的角色。 直指他們就是共產黨的協力者,至少有三個原因︰首先,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三六五天每天都可以申請群眾活動,這些人偏偏要在台灣接待外賓的這一天非法集會,具有明顯的針對性。其次,這些人訴求的內容是:政府假民主、真獨裁,以及中國必須統一,擺明是「揚中抑台」,醜化我們的民主生活與民主內涵,專程為習近平政權粉飾,具有明確的目的性。第三,中國內部情勢的演變固然每況愈下,在尚未集體拍板前,我們還能容忍「良心統派」的存在,尊重其意識形態的選擇,但是在習近平打破任期制,建立一言堂的核心,欽點清除「低端人口」者入常,並且在二十大演說: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後,現階段已經沒有「良心統派」的空間,換言之,這超出了言論自由的範疇,已經在計畫性的為虎作倀。這個社會不宜再等閒視之。 因為,當中國共產黨將專制獨裁列為治國共識後,兩岸關係已經發生根本性的質變。一個成天製造灰色衝突的政體,在扼殺黨內民主,失去最低限度的協商制衡後,基本上就是一個戰鬥機器,這個時候,唯一的因應之道就是全民提升備戰的素質,怎麼可以任由「地下黨」循「第五縱隊」的模式,持續進入台灣的心臟撒野呢? 中共的在地協力者其實非常容易辨識,這些人結合政黨、幫派、社團為組織,每以「理想」為包裝,侵擾台灣社會,但他們的主子不僅一樣也做不到,甚至倒行逆施,這尚屬其次,比較危險的是,這些特定對象往往私擁火力,近年來破獲的槍械彈藥一再升級,輕易即可由治安層次進入國安危機,我們不可以束手無策。 從二十大之後,中共協力者立刻就在台灣行動的速度看來,曹興誠大聲疾呼:「不要投票給與中共交好的政客」,非常切中要害。在台灣,每位公民手中的選票,就是保護台灣民主最直接的武器,大家有責任透過投票行為,否決中共在地協力者進入各級政治階層,掌握「裡應外合」的要地。
鄒景雯 2022-10-26
關門打狗‧馬屁當道

關門打狗‧馬屁當道

中共廿大一中全會結束,七名中央政治局常委魚貫出列,由習近平帶頭,後面跟著六個戴著「習面具」的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李希,全是習近平們。(美聯社)     中共廿大一中全會結束,七名中央政治局常委魚貫出列,由習近平帶頭,後面跟著六個戴著「習面具」的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李希,全是習近平們。這次的人事安排,八個字可以形容,那就是:「關門打狗‧馬屁當道」,不只說明中共權鬥的現況與既成事實,也預示了今後五年中國的國祚與命運。 別嫌「關門打狗」字眼情緒化,這可是一九四八年遼瀋戰役時,毛澤東對林彪下達的軍令狀,也就是在東北包圍國民黨軍隊,不但理性,也有典故。「馬屁當道」更有根據,如果認為太俚俗,也可以套用文革時代的「紅而不專」,要紅不要專,來理解習近平的統治術。 「習始皇」圈選的權力中樞,繼胡錦濤被架走,李克強、汪洋下台後,現任副總理、團派的胡春華,連廿四人名單也進不了,中央政治局委員遭到拔除,真可謂斬草除根,「隔代交班」已成囈語。僅餘的六十七歲王滬寧,雖然早年出身江(江澤民)派,這些年靠著善於察言觀色、揣摩上意,而能留下活口,不過儘管他擅長規劃中共領導人的思想理論,包括習近平思想與中國夢,都出自其手筆,算是建有戰功,然而名單開出,六十五歲的趙樂際(屬於習的「新西北軍」,指陝西的老鄉親族系統)居然排在他的前頭,習沒把人大委員長交給王,只願囑以政協主席,證實天威實在難測。 其他四人,未來的中國總理李強(現任上海市委書記),出身習近平的嫡系「之江新軍」(二○○二至二○○七年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所培養的幹部),丁薛祥(現任中央辦公廳主任)是「浦江新軍」(習在上海市委書記任內的部屬),李希(現任廣東省委書記),則屬於習的「新西北軍」,個個根正苗紅,因此不次拔擢,然能夠出線,至少還有個脈絡。最讓外界驚奇的是蔡奇(現任北京市委書記),美國華爾街日報日前披露的常委名單也沒有他,表示普遍認為還不是個「咖」,才會判定可能性不高,但他就是擠入了七人核心。 蔡奇此人融合「之江」與「閩江」血統,是馬屁中的馬屁,堪稱「馬屁精」。今年六、七月間,蔡奇出過一樁事相當「經典」,當時封控已經怨聲載道,不安撫人心不打緊,他居然主動宣稱:「未來五年」北京將「堅持不懈」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消息一出,幾乎引發網民在網路上暴動。其行,不僅是宣示效忠,他甚至還預約了未來五年也要沒完沒了,比李強更懂得交心表態。問題是「五年」觸及任期神經,是一個權力上的敏感詞,果然,原來報導的市委機關報隨即就刪掉「未來五年」四字,仍然難息眾怒與笑柄。現在看來,蔡奇不是早有所本,就是馬屁拍得確實到位,讓習近平決定買單。 盤點以上六人,除了投靠歸順的王滬寧,習近平的子弟兵:四大「新軍」(之江新軍、閩江新軍、新西北軍、浦江新軍)全數到位,真是紅的不得了;不過如果比對他們過去的能力背景、治理績效,只能得出意識形態掛帥的結論。看來,小學學歷養成的習博士,並不喜歡改革開放所重用的技術官僚,他已經把中共高層的知識菁英完全掃除殆盡;紅而不專的選擇,會不會讓仍在觀望的外資再走一波?非常值得觀察。今後的中國,會自己搞殘自己,恐怕將不是無的放矢。
鄒景雯 2022-10-24
習近平翻牌

習近平翻牌

所謂的中華帝制,在距離宣統一百多年後的今天,習近平不讓袁世凱專美於前,決定重新當皇帝,而且是效法書同文、車同軌、大一統的始皇帝,這是這次中共人事佈局背後的意義。(法新社) 中共昨日公布第二十屆中央委員名單,習近平正式翻牌,李克強、汪洋、栗戰書、韓正退休下馬,預定今天舉行的一中全會,將會進一步確定七名常委人選,四下四上的格局,說明「習始皇」今後不採「兩條腿走路」,將獨步天下。 所謂的中華帝制,在距離宣統一百多年後的今天,習近平不讓袁世凱專美於前,決定重新當皇帝,而且是效法書同文、車同軌、大一統的始皇帝,這是此次中共人事佈局背後的意義。 這份名單,打破了中共建政以來的諸多慣例與規律,包括所謂的七上八下(六十七歲留,六十八歲下)以及集體領導,基本上只剩下習派。換言之,今後的中國將徹底由習來「創例」,習一人說了算。 八月初北戴河會議之後,到中央委員名單出爐,是早已確定、無一更改?還是這段時間歷經變動調整?也引起好奇。若是前者,既知道團派會被趕盡殺絕、掃地出門,胡錦濤怎會同意出席二十大為習背書?而胡前總書記昨天在會場被架著提早離席的不尋常畫面,讓人不免有所揣測:是防範其突襲放砲?充分顯露一個封閉政體的黑箱不明與封建倒退。 現任總理李克強的裸退,讓「改革開放」大為失聲,有消息指出,一方面李是毫無機會,二方面,這是李抱持不沾鍋的自保策略,等於是與此後中國經濟的一筆大爛帳,劃清界線。而北戴河會議一結束,李克強馬上在八月中旬刻意南巡,造訪鄧小平雕像,如今回顧,等於成為最後巡禮。 根據昨天的中央委員人選揭曉,已可推測今天入常的包括:習近平總書記,王滬寧(可能新任人大委員長),趙樂際(政協主席),丁薛祥(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李希(中紀委書記),比較浮動的是,胡春華、李強、陳敏爾三人中,究竟誰無法入常?若按照習派的成分,愛將李強在明年三月將直取國務院總理一職,完全習家一把抓,也證實派系鬥爭極為慘烈。反之,倘若按照論資排輩,由現任副總理胡春華升任總理,李強為副總理,則可能是交換李克強與汪洋下樁的妥協結果,雖然比較「正常」,然即使有此機率,恐怕也是過渡安排。一中即將揭曉。 李強是現任上海書記,如果未經副總理歷練,直接被欽點擔任總理,他在上海以鐵腕,貫徹執行「動態清零」,導致天怒人怨的紀錄,不僅不影響入常,反而更獲習青睞,可以視為中國政治與經濟走向的縮影,未來即將被放大施行,則中國的生活方式與經商環境已無可討論,不必再心存僥倖。 更要緊的是台海情勢與兩岸關係走向,當中共政權更加趨於一元領導,並由習近平以超越的「毛澤東2.0」姿態出場,已經確定把中國帶向加倍不可信賴的窮兵黷武路線,世界一定要共同注意了!
鄒景雯 2022-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