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姜提昂相關文章

台灣最大尾的6%是怎麼來的?

台灣最大尾的6%是怎麼來的?

柯文哲一場「道歉」爛戲讓台灣國民親眼見證,柯還真是素人,無力掩飾無能與無恥,根本是信用破產的政治小丑,布滿「致命弱點」及「矛盾點」,是最容易殲滅的選戰靶子,居然還怕他成為台灣最大尾?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柯道歉惹惱紅藍綠的前兩天,統媒已發動一項挺柯選戰攻勢,知名度尚不高,但已廣泛釋放關鍵字「六%」,譬如十二日,柯就說:「台灣政治被不到六%的人綁架」。 有深綠朋友提出質疑,不懂是怎麼算出來的。其實,這個數字最早出現在統媒節目「大政治大爆卦」的改版文宣中,標題為「無色覺醒」,宣稱要打破非藍即綠的慣性思維,還說要以「無色立場」評論政治。 至於六%是怎麼來的?他們以「根據調查」帶過,說近三十年來,入黨人數僅占六%,高達九十四%的人都無黨籍、無色彩,但政治卻被六%的藍綠兩黨所操弄。這說法特怪!旺旺乃親中集團,有啥立場說自己無色? 還有,說深藍、深綠就是入黨的人,沒入黨的都無色,更是睜眼說瞎話!不值一評。這個所謂「無色覺醒」不僅在中天播出政論,中時電子報也邀請包括前綠營人士,經他們「欽定為無色」的人撰寫系列文章,譬如羅智強,他也無色?鬼才相信。 總之所謂無色,連統媒自己都不相信,歸結到最後,整個活動的重點只在「六%對九十四%」這個對比概念,重施尼克森前總統及國民黨都玩過的,自詡為「沉默大多數」,自欺欺人!還有,活動規劃於柯道歉惹禍之前,當初應該是為了避免「紅藍媒體挺白色柯」之尷尬,才惡向膽邊生,索性打出「無色」掩人耳目。 而不管是統媒擺明挺柯(置國民黨於何地?),或國台辦及張志軍之體貼柯文哲,柯文哲受到紅色高規格扶持,殆無疑義。至於柯為何需要紅色扶持?因為藍綠不可能支持他選總統,而柯執政三年多,依舊徹頭徹尾個體戶,外加「四人幫」:柯爸、柯媽、柯老婆,還有一路走來,總能「行走軍機處」的掌印女官,若沒有境內、境外紅色體系的扶持(以對中關係特好打贏藍綠),他能怎樣? 因此,假如到最後,民進黨仍禮讓柯,爆炸性的反彈將免不了徹底質疑小英的真心與決斷力! (作者為資深電子媒體工作者)
范姜提昂 2018-05-15
洪耀福為何厚愛柯文哲?

洪耀福為何厚愛柯文哲?

敏感時刻,民進黨秘書長洪耀福花蝴蝶似的,到處東家長、西家短地說三道四,還沒事爆個侯友宜的料,好像選戰已經開打,而且不須垂直分析敵軍弱點,找出扭轉關鍵,也不須水平思考創意,只要打嘴砲,就可以決定半年後的勝負?更不須加強文宣,凸顯小英政績的亮麗數據,作為勝選支撐?甚至,鄭文燦在桃園的逆轉勝在他眼裡,也不足為訓,反正雙北勝負已定? 這位經常從幕後跳到幕前,唱衰民進黨的非典型秘書長,對柯文哲可真是情有獨鍾!連柯也一再強調對口就是洪耀福,也只相信洪耀福一人,其他人包含陳菊,都不看在眼裡;而不管洪耀福用多少冠冕堂皇的理由,精心包裝「禮讓柯」的必要性,都掩藏不住洪耀福「就是要柯文哲!」的心,老早堅若磐石,說精準些,已經到了「信仰」的地步。 因為若非「信仰」就沒辦法解釋多少日子來,「基層抵死抗拒禮讓柯」、「名嘴幾乎一致反對禮讓」的輿論大軍壓境下,洪耀福竟安之若素,以「沒有說死」的空洞論調以拖待變,同時技巧地讓選民意會得到他的真意。 這是為什麼?其實搞久了,國民當然會起疑,柯文哲信用破產、施政千瘡百孔,這樣的對手交給廣告系一年級學生,便可準確制定勝選策略,為什麼洪耀福非得挖空心思,一再逾越幕僚分際,赤身搏命,為柯守住機會,擋子彈? 在另一個談話主題中,周玉蔻透露當年力勸小英參選黨主席的,正是洪耀福,結果小英當選,影響後續政局及小英前途。是否因此,小英對洪耀福言聽計從?是否也因此,他難免肆無忌憚,過度自信,說新北必勝,蘇貞昌若選輸,他辭職負責。這話多餘!也說過了頭,若真有狀況,也該是小英下台,才跟著辭職,怎可如此嚷嚷不得體? 問題是,這個淵源及壓力下的不得體反應,仍不足以解釋洪耀福為何如此鍾愛柯文哲,只好試著回溯洪耀福的政治經歷,包括:許信良辦公室助理,美麗島系辦公室組織部主任,民進黨主席許信良特別助理,許信良競選總統總部組織部主任等等,讓人自然聯想大膽西進,聯想大膽西進與一家親的床頭床尾關係。不過,資料取自維基百科,是否無誤有待確認。 (作者為資深電子媒體工作者)
范姜提昂 2018-04-12
民進黨荒誕的怯戰

民進黨荒誕的怯戰

至少在本週以前,小英以下的民進黨當局似顯怯戰,不時釋放禮讓柯P暗示,柯也因此忘形,貶綠、貶媒體、侮辱名嘴。荒謬的是,令久經選戰洗禮的「高層」戰慄不已的依據,居然是民調。 眼前,距選戰開打還有半年以上,此時民調若足以決定勝負,那麼,之前的台灣國史就不會有立下「逆轉勝」典範的阿扁、柯P及鄭文燦;中國戰爭史「赤壁之戰」曹營八十萬大軍就不會慘敗給五萬孫劉聯軍;「淝水之戰」符堅百萬雄師也不會被謝安「八萬北府兵」打到潰散慘敗。 綠軍幕府就像孫權謀士,聽到曹營兵力之多之盛,就心生恐懼,而忘了輸贏關鍵在「戰略」上是否「抓準」對方弱點,予以致命痛擊並逆轉。 孫子兵法: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強調勝負決定在「廟算」,也就是開戰前所研擬的「兵略」或「兵推」,準確兵推能贏,就贏! 大選結果出爐前,任何階段民調在兵家看來,並非主要關鍵,美國的希拉蕊與川普之爭便是不遠殷鑑。不論差距多大,重點在往死裡打的可能性。 民進黨之所以怯戰,第一、怕柯選總統;第二、自認無力扭轉。先說選總統,阿扁市長連任失敗,卻當上總統,那是因為國民警覺,七成滿意竟落選,心痛抱不平。反觀柯,單單五大弊案就夠瞎,禁得起密集狂轟嗎?何況負面施政太多。 至於扭轉頹勢,廣告宣傳是「認知」的戰爭,選民接收訊息形成屬於自己的「對柯的認知」。選戰開打後,團隊需先有系統整理擁柯的強大元素有哪些,譬如「討厭藍綠,只要柯」。勝選關鍵在根據事實,重組「認知」。 譬如戰略上:採擷媒體報導中的柯言行,證明柯並非白色,而根本是藍,以分食藍票。技術性重點:讓泛藍窩心,莫惹反感。柯愛說謊,話又多,且自相矛盾,不愁沒材料。創意上,各類弱點各給動人的Slogan。這種大規模密集攻擊,適合使用網路youtube,平面媒體則以一覽表凸顯「柯打柯」矛盾,證明不可信。 網路攻勢僅需製作費,只要做得夠有力、夠有梗,點閱數會自動繁殖,媒體費可免,再取其精華,打電視廣告。總之,柯文哲刻薄寡恩,說謊成性;是否禮讓只需考量「好不好打」,民調不重要,抓得準戰略,就不必禮讓。 (作者為資深電子媒體工作者)
范姜提昂 2018-03-27
柯P四成藍營選票的「形勢大好」

柯P四成藍營選票的「形勢大好」

民進黨最大顧慮,居然是擔心柯P可能兩度挑戰總統大選。其實,從小玩科技遊戲的新世代,雖好玩就好,但也喜新厭舊。柯P賣萌賣久了,必膩必衰;扯到挑戰大位?想太多,也太沒自信。 該在意的是柯變局的暗藏眉角:上個月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若柯姚丁競爭,藍營有三成八支持柯,外省籍則有四成一支持柯;若柯丁對決,藍營更有四成二支持柯。可見「柯一家親」已經有「三成八到四成二」的藍營支持。 所謂白色,其實是綠色頂著,藍也清楚這點,民調呈現柯的「藍化」程度這麼高,當與中國的公開肯定柯有關。即便如此,個人相信柯並非主動親共,而是柯的言行被共產黨看上,當然,關鍵也在柯有積極回應,表達他願意的意思。基於此,可斷定柯再怎麼回頭討好綠,也絕不敢說出令中國不悅的話。 柯憑一家親,是有可能取兩大黨而代之,但柯的「刻薄寡恩」卻也證明柯不足為患!凡有恩於柯者,大多慘遭羞辱而去;史上成大事者都不會這樣做,柯有病。 總之,當務之急是釐清柯的「天下大亂」,其實是民進黨的「形勢大好」,只要定槌宣布自提候選人,柯自然「現出原形」,回頭深耕藍票。因為上述民調既已證實柯P高比例分食藍票,綠營理想中的「三足鼎立」、「二藍對一綠」便基本成形。這是民進黨在台北的歷史性「勝利模式」,可沿用到有柯P參選的總統大選。 (作者為資深電子媒體工作者)
范姜提昂 2018-03-07
統媒證實 中國嫌棄老K押寶柯P

統媒證實 中國嫌棄老K押寶柯P

柯粉常說柯P好好玩!要他做甚麼動作,他都願意配合。大家都年輕過,都了解那是一種反傳統的尖端、時尚快感。但當年,你我都曾經支持中間白色,值此關鍵時刻,特需客觀透視,柯P依然是白色嗎? 現象一:當綠營名嘴主張提自己人的時候,藍營附和之火熱超乎想像,一般以為這只是想漁翁得利而已。(是嗎?) 現象二:本月六日在鄭弘儀政論節目中,馬辦發言人徐巧芯語驚四座說,柯P想挖的票,一般誤以為只要淺藍,不對,他直取深藍!目前大安、文山已有十幾趴「慢慢逐漸轉向支持他」,柯文哲是國民黨最大競爭對手(搶藍票)。 現象三:徐巧芯還提到新黨侯漢廷曾PO文稱讚柯文哲,說柯P可能是台灣人都能接受的「特首人選」(https://tinyurl.com/yblv9co3),還說「柯文哲能提供很多的人才的機會,是給非民進黨的」,也就是說,柯P當上特首後,接班的人或政務官人選可能會是「藍的或深藍的」。 新黨堪稱最紅最急統,號稱資訊直達中共中央,敢於公開談論「柯特首」必有所本;而提到「台灣人都能接受」,表示中共研判由「柯白」組成傀儡政權,可有效緩和台灣國民反抗;而事實上,中國早已擺明厭棄國民黨。 前年就有中國退將說「國民黨已經爛泥扶不上牆」;本月七日,旺報一篇題為「國民黨初選亂象大陸也看傻眼」的報導,轉述「北京重量級涉台人士」的分析,更透露「中國放棄國民黨,押寶柯文哲」已然定調的驚人消息。報導提到: 一、國民黨「難以成為兩岸和平的依託」,若不見起色,「恐難擔大任」。 二、中國對台「不會再透過特定政黨」而改以「操之在我」、「精準投放」方式。 三、不能以地方首長高度看待柯文哲,柯P中道、理性的兩岸論述,可間接促使台灣社會了解大陸,特別是年輕「柯粉」是對台大政方針最重要的一塊。 四、柯文哲將成為北京對台工作上「新的重要戰略支點」。 總之,柯P所謂的「深綠背景」難以深入人心;眼前情勢繼續發展下去,國民黨與柯P終須「搶奪」泛藍板塊;泛綠則只要斷然應戰,可望全面性歸隊。柯粉則請莫忘當年挺柯之初衷,尤須正視,統媒已證實柯P深陷中國的赤化誘導,勢難脫身。 (作者為資深電子媒體工作者)
范姜提昂 2018-02-14
聯柯打英vs.讓國民黨再輸一次

聯柯打英vs.讓國民黨再輸一次

民進黨是否禮讓柯文哲,媒體印象似乎趨向「禮讓已定」,開始有人在談話節目忘形嘲諷:反柯派的「放送頭」只因情緒性不爽,其實僅占十分之一,是少數。 首先,從黨外至今,讓革命巨輪向前挺進的勇士,有到十分之一嗎?史上翻動民意巨流者,都是擅高論、勇於行動的少數,也印證管理學「關鍵少數」與「瑣碎多數」理論。企圖以「嚷嚷是少數」營造反柯不成氣候的印象,根本徒然。 再者,將「讓國民黨再輸一次」視為壓倒一切的價值,沒必要;因為連中國都逐漸解除國民黨的最關鍵夥伴關係,由官方出面聯柯打英,形同宣告柯文哲取而代之。面對如此虛空的國民黨,何須民進黨以壓倒一切的高規格動手? 更不智的是,為了打倒國民黨,竟寧可動搖黨本,也要禮讓柯文哲,而依據是看似永不墜落的柯民調,實則大謬!柯文哲「親中換和平」之意圖正在圖窮匕見中,怎能永不墜落?何況柯被藍營視為壓制小英的利器,這種手段性的民調支撐,也能永不墜落? 小英當斷不斷,只有浪費掉強化黨候選人戰力的時間。更可惡的是禮讓派還以拖延戰術企圖消耗反柯熱潮,他們藉口六月將舉行的台北兩岸論壇,黨可以看他的表現再決定是否自行提名。 問題是,亞斯伯格症候群的特徵包括固執不改變,更重要的是柯的親中、國台辦的交心,已成為柯與中國平順往來的前提基礎,而兩岸論壇將由副市長出席,柯只出席開幕;對一個容許或下令把台灣旗丟到垃圾桶的人,寄望他說出刺激中國的「台灣價值」言論,絕無可能。 所以別等了!立斷宣布自提候選人,同時調整文宣布局,明明經貿成績亮眼,居然未見有效宣傳,何來自信? 至於三方對決,柯的綠票將越來越少,因為中國不樂見「柯綠並肩」意象,柯已身不由己;又經媒體細探雙城論壇,只會深化紅藍色彩,柯瓜分的是藍票而非綠,將重演阿扁「藍分裂,綠勝選」故事;就算藍勝也有積極面,事實證明越是藍執政,越激化本土意識。 反之若柯贏,比真小人可怕的偽君子將頂著墨綠幌子,淡化本土意識,在關鍵處削弱民進黨影響力,以換取中國善意與和平,向人民邀功。請問,還想禮讓嗎? (作者為資深電子媒體工作者)
范姜提昂 2018-02-08
柯P價值排序 泛綠絕不相容

柯P價值排序 泛綠絕不相容

  日前,小英說柯文哲必須對「台灣價值」再做確認,而引發台灣價值討論熱潮。問題是「價值」在語意上,通常指的是值多少錢,多少用處,或多少分量。 不過,以上皆似是而非,若從「價值觀」切入,或許清楚些。譬如有人會說:依我的價值觀,朋友義氣第一,少賺十萬八千,不算甚麼! 這句話充分反映了何謂「價值」的輪廓,那就是當我們面對「必須有所抉擇」的時候,我們會如何決定?價值的本質,「對內」是一種是非對錯的內心抉擇,而這個抉擇如果獲得認可,可能會被視為可遵循的對象,那麼這個抉擇「對外」就成為有價值的典範,美國總統歐巴馬就曾高呼:「我們引以為傲,照亮全球的美國價值,不因任何恐怖攻擊而黯淡。」 換個角度說,value當名詞用,是價值,而一體的另一面,也就是價值的來源是當動詞的時候:是重視、看重、珍視、推崇或崇尚,也就是抉擇的具體動作;而既然面臨「價值是甚麼」的問題,就代表有兩種以上「難以抉擇」的選擇困境。若優先選擇AB而不選擇CD,那就可以說「我們的價值」是AB。 台灣國民最熟悉的「價值抉擇」名言,莫過於一八四九年,死於沙俄鐵騎的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留給嬌妻的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詩人告訴我們,所謂「價值」的核心意義在於面臨抉擇的「價值排序」:自由第一,愛情其次,生命再其次。 客觀說,國家社會的價值有哪些,排序為何,每個人感受的或感動的或許不盡相同。十六年前,美國布希總統在中國清華大學演講,他闡述「自由」與「法治」是美國價值,並以自由女神為象徵:一手握火炬,象徵自由之光,一手捧法典,象徵法治。 但對台灣國民而言,最有感的莫過於獨立宣言所揭櫫,包括自由、民主及追求幸福的權利在內的建國理想。自由是目的,民主則是手段,而以當今台灣之困境,若論價值排序,失去主權就失去一切,主權當然排序第一! 而柯之言行,包括日前在土耳其說:「戰爭只有少數軍火商獲利」、「戰爭是沒有必要的損傷」,都證明他固守急救醫師以「保命」為唯一價值的習性,為了「保命」願意與敵國大搞「一家親」、「命運共同體」,很合邏輯,卻與泛綠使命絕不相容! (作者為資深電子媒體工作者)
范姜提昂 2018-02-06
美國歷年彈劾案75%彈劾法官

美國歷年彈劾案75%彈劾法官

監委陳師孟先生說,要專辦「辦綠不辦藍的法官」,法官協會聲明抗議,說這是清算鬥爭、是恫嚇司法。其實,陳師孟講話「向來」直白,就像長期民調中,法官「向來」是最被社會信賴的行業之倒數第幾名。 彈劾,東西方都有,各具特色,但都是以司法體系「可能搞不定」的大官,或獨立審判的法官為對象。換句話說,他們所擁有的體制權勢,很可能妨礙或嚇阻司法調查,因此才會發展出「彈劾」這種,具有「超越」司法效力的制度,否則,一切交給司法不就行了? 這個效力具體而言,就是彈劾、定罪、拔掉原本可能妨礙司法的官職、官威或榮銜;然後,再以普通國民身分接受司法審理。不過,隨著民主制度的逐漸進化進步,有些內閣制國家改以不信任投票取代。 美國則以開創性成文憲法,實踐了啟蒙運動「三權分立」的政治理想,並在這個進步體制下,將「彈劾權」定義為「立法權」對「行政權及司法權」的制衡機制。美國式的三權分立原則,並非涇渭分明的各自為政,而是每一權都適度「跨」到另一權。 在此原則下,參眾兩院「跨」進司法規格的角色分配是:由眾議院擔任檢察官的起訴角色,簡單多數通過「彈劾條款」之後送到參議院;全體參議員則擔任「陪審團」角色,若彈劾總統,則由首席大法官主持審訊,如果「彈劾條款」的每一條都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就「判決」有罪,被彈劾者必須下台。 總之,相對於司法,現代彈劾制度應該是一種「類司法規格」的「政治審判」,而非司法審判,目標之一就是掃除司法審判的路障;而既然必須透過投票程序,則無論「起訴」或「審判」都難免政黨運作。 在這個「彈劾本質」的認知之下,面對陳師孟的針對性談話,法官們其實無須視為「恫嚇司法」,因為民主化及媒體超發達的正面效應,會限縮達官顯貴們嚇阻司法調查的企圖;相對,法官因為擁有獨立審判的職權,反而更可能成為沒人管得動,具備體制正當性的妨礙者,而揆諸史實,的確如此。 依據美國參議院統計,美國行憲兩百一十年內,共有十七件彈劾案被提出,其中參議員一件、總統兩件、國防部長一件、其餘十三件均為法官,占總件數的四分之三!而參議院投票結果:被彈劾的法官中,有五成四,即七人被定罪,無罪者四人,主動辭職者二人。若主動辭職者假設為有罪而未辭職,則兩百多年來,被彈劾的美國法官高達七成有罪,相當驚人! 令人沮喪的是,以上,將「彈劾權」視為「立法權」制衡「行政權及司法權」的機制,是美國三權分立的體制設計,從頭到尾,國會是彈劾權運作的主角;而現行五權體制下的監察院,即使陳師孟在監察院成功的通過彈劾案,問題是案子走出監察院,不是送往國會,而是移送司法院轄下,我國三大最高法院之一,由一群資深法官組成的「公務員懲戒委員會」進行懲戒。試問,法官審法官,將如何? 再者,懲戒處分多達九種,包括記過、申誡,而正港的彈劾,有罪就是下台!誠如前司法院長翁岳生所說:懲戒,是行政長官追究部屬違紀失職之責;彈劾,則是國會追究「政府高級官員憲法上之責任」。我國制法者混淆不清,致弊端顯露。 而與前述美式彈劾相對照,如此畸形失能的監察院自然當廢!但彈劾權之行使仍有現實上之必要,基於修憲或制憲遙遙無期,現階段依舊寄希望於陳師孟,因為至少,他的著力點指向法官,與美國行憲兩百一十年的彈劾趨勢相符:擁有獨立審判職權的法官,是彈劾機制的核心對象。天佑台灣! (作者為資深電子媒體工作者)
范姜提昂 2018-01-18
瑪丹娜‧永山英樹‧賴清德 談東奧正名

瑪丹娜‧永山英樹‧賴清德 談東奧正名

去年,瑪丹娜台北演唱會開場前,DJ暖場,高喊I love Taiwan,全場嗨翻,但緊接著喊I love China,卻斷然沉默一片,引起工作人員警覺。次日,暖場的DJ上臉書致歉:「昨晚太陶醉,以致錯誤地侮辱了你們。」 沒錯,正是侮辱的感覺!我們若不抗議、不爭取,沒有人知道生為台灣人,死為台灣鬼,卻不能決定自己的國家叫甚麼名字,是多大侮辱!中國有多可恨! 三年後,奧運即將在東京舉行,我們還要繼續忍受「中華台北」嗎?或許,對台灣國民來說,歷次正名都是挫折,都是沮喪!但首先,這是奧運會,奧運憲章規定:「運動是與生俱來的人權」,而且強調「沒有任何形式歧視」;就飽受中國打壓羞辱的台灣國民而言,奧運會起碼是標榜「人權」、「無歧視」,無論中國的打壓有多惡劣,對比其他政治組織,相對值得期待、值得盡力爭取。 其次,台日友好根深柢固,三一一地震,台灣捐出全球最高的兩百億日圓捐款,且救援隊及救援物資僅次於美軍抵達。相對,在一次球賽中,韓國竟手寫「慶祝日本大地震」唱衰日本隊。在冷熱對比及刻骨銘心的正面能量催化下,早已經有日本友人出面,力挺東京奧運台灣隊正名! 永山英樹先生,曾成功爭取日本法務部同意,將旅日台灣人的「外國人登錄證」國籍欄,由原本的「中國」改為「台灣」。這回,他拿出超乎想像的熱情,為二○二○年東京奧運「台灣隊正名運動」奔走,包括安排前國防部長蔡明憲在內的台灣國民上日本頻道,上東京街頭,爭取日本人支持。 重點是,當日本友人已出面力挺「台灣隊正名」的時候,賴揆豈能不代表台灣國民,以政策性作為表態,正告全世界:我們在意!我們爭取!我們從自己做起! 第一、請賴揆下令政府機關、公廣集團及國家通訊社等公營媒體,以及體育相關協會,對內一律稱國家隊為「台灣隊」,不再叫中華隊。第二、透過修法,官民一體遵行,向全世界強化「正名台灣隊」的決心;而對外(中華台北)對內(台灣隊)有別,是希望日本政府因為這些作為,而有強力具體的理由助我,從東奧起,一律叫台灣隊!總之天助自助,政府必須動起來。 (作者為資深電子媒體工作者)
范姜提昂 2017-11-02
棄柯保獨

棄柯保獨

聽到習近平在十九大碎唸「兩岸命運共同體」,就想起曾在上海背誦「習訓詞」的柯文哲非拋棄不可! 拋棄柯文哲,綠營擔心首都因此淪陷。或許!但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政黨輪替以來的民調趨勢值得警惕:非民進黨執政,趨獨民意高漲;民進黨執政,趨獨民意反下滑。 原因各有解讀,但「奧砍剃刀定律」:最簡單的答案就是最正確的答案,民進黨得意的時候,台獨看似坦途乍現,卻也鬆懈了台獨運動的坎坷迫切感,部分國民會有試探統派路線,也不怕主權旁落的錯覺。 因此,拋棄柯文哲若真導致首都淪陷,對台獨運動反而會產生「懸梁刺骨」效應(古代讀書人把長髮懸綁在屋樑上,或用錐子刺腿,以防瞌睡);何況先進國家,首都由在野黨執政,常有,且無礙中央持續執政,譬如東京都知事。 更重要的深層理由:柴契爾夫人的傳記電影《鐵娘子》有一段對白,雖不確定是否有所本,但即便純屬編劇創意,因頗能透視歷史,很值得深思。柴契爾夫人說:英國和歐洲是由「歷史」塑造而成;而美國,則由開國先賢的「哲學」塑造而成。換句話說,英國只要順著歷史軌跡走,便可穩定發展;美國則從無到有,是追尋歐洲啟蒙運動之哲學或理想而建國,包括天賦人權、自由民主、三權分立等。 台獨正是當年美獨的翻版!台灣沒有自由民主的歷史文化傳統,從黨外時期以來,台獨理想之進展都繫於指標性人物的「燈塔」效應,以及人格形象所帶動的「風起雲湧」效果,就像「美國國父們」那樣;包括獨立宣言起草人傑佛遜、喬治華盛頓,以及催生人類第一部成文憲法的麥迪遜及漢密爾頓。 柯文哲上任以來,過度的啟動重症醫師只負責幫病人「保命」的職業特質,竟以小說「官場現形記」名言:「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只求自保的惡劣本領為榮;以毫無真心,夾持兩端,從中獲利,而且「小奸小壞又何妨」的超噁形象呈現在媒體,還洋洋自得!這樣的人對台獨大道而言,何來「燈塔」效應?何來「風起雲湧」效果?請看準時機劃清界線。 (作者為資深電子媒體工作者)
范姜提昂 2017-10-19
不赦扁的三個不通

不赦扁的三個不通

第一,說「赦扁」將會加劇社會對立;並傳說,彭明敏教授曾當面探詢小英的態度,小英以不宜再闢戰場,回說不可能!後者,雙方都否認,有人造謠無疑;而前者則根本不通!紅藍綠對峙,乃多元常態,所謂加劇的真相是拒絕赦扁,只有加劇泛綠離心,網路批蔡高漲,對民進黨絕非好事。 第二,不赦扁說是因為「赦免法」第三條規定,必須所有案件都定讞才行。此說,泛藍說得氣壯,綠營也有人力倡修法,卻沒這回事!赦免法第三條:「受罪刑宣告之人經特赦者,免除其刑之執行;其情節特殊者,得以其罪刑之宣告為無效。」 何謂「受罪刑宣告」?刑罰分為法定刑與宣告刑。法定刑是國會就犯罪類型,應科多少刑罰加以規範,譬如「處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而所謂「宣告刑」就是法官根據法定刑規範,宣告應處多少刑期(例如處有期徒刑十年)。 各審法官各自宣告刑期,而赦免法只規定「受罪刑宣告」之人,並沒有規定三審定讞才能免除其刑。難道又有人自認大法官,想強行解釋? 再者,三審定讞,可以特赦;而尚未定讞,即可能有罪、也可能無罪的案件,若終審無罪,則根本沒有「免其刑」問題!換句話說,未定讞的無論有罪無罪,都是免其刑,那又何必等定讞? 其基本邏輯大有問題:定讞有罪,特赦;定讞可能無罪,卻反而不可特赦,邏輯根本不通!違反普世經驗法則。總之,赦免法並沒有卡住總統赦免權。 第三,說小英不赦扁是為了防扁再起。世上真有這種白癡謀士!自古明君無不窮其力,收攏各方領袖為我所用;如今不赦扁,基本盤傾頹,不利執政氣勢;尤其國民黨表態赦扁,不赦,大不智。 總之,扁案自始政治!應啟動政治模式。十八日,地方議會要求赦扁之連署,有效連署的執政黨代表高達八十五%,將於二十四日的全代會提案。府發言人黃重諺強硬回應:總統對全民負責,必須依法,也從來不是以黨領政。本文分析三大顧慮都不存在,連基本邏輯都不通!如今內閣聲望正隆,總統大可依據赦免法第六條,「命令行政院轉令主管部」為特赦之研議。 (作者為資深電子媒體工作者)
范姜提昂 2017-09-19
加速國民體育法修法 正名台灣隊

加速國民體育法修法 正名台灣隊

我國選手在世大運大放異彩,隨後,國會臨時會將處理「國民體育法修正草案」,據自由時報報導,由於體育界憂慮若改為「國家奧會」將對選手參賽造成影響。因此,民國親三黨均同意維持「中華奧會」名稱,時代力量則堅持「國家奧會」。 時代力量林昶佐說:當初委員會審查,體育署說「國家奧會」沒問題,親民黨是聽了「黑箱體育協會」意見,才拉回協商。事實上「國際奧會憲章」本來就規定,各國奧會稱為「國家奧會」。 又來了!北京尚未傳旨,就有人跪地表忠!包括奪金牌不准披國旗繞場,一再讓台灣國民氣到吐血!也讓人起疑,北京早就對親共集團下達概括性指令,有機會就以「奧運模式」為藉口,壓制台灣隊出類拔萃,以隔空邀功求賞? 其實說穿了,奧運模式就是一個變通,我國變通為「中華台北」,場內只能出現這個隊名隊徽。為何是變通?屁孩都瞭,中國特色的無理取鬧活像瘋人院,國際被迫變通。媒體印象呈現:有中國無理取鬧,有親共集團搶表功,沒有奧會干涉。 民進黨同意維持「中華奧會」,世大運之前尚可勉強諒解;如今,英雄們為台灣揚眉吐氣,社會集體意志空前壯大!若無警覺,必遭唾棄。 中華,萬般委屈之源!奧運憲章規定各國稱為國家奧會,何須未戰先退?何況「東奧正名台灣隊」呼聲大起,日本人也仗義推動中。修法關鍵時刻堅持白癡,搞甚麼中華,難道台灣英雄都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嗎? 醒醒!我們委屈自稱中華台北,中國有放過我們嗎?他們照樣杯葛世大運!柯文哲獻醜賣身,演出「床頭床尾」爛戲,中國有少一分杯葛、少一分幸災樂禍?玻璃心有少一分告洋狀,少一分羞辱?真相是:除非乞降,同意被併吞,取消國家奧會,否則,永遠換不到中國不打壓。 總之,執政黨應示範性、進步性地將中國和親共集團所施加的「中華」魔咒,從國法中剔除。另外,民視創台初,首任總經理李光輝就宣布,民視率先稱中國為中國,不稱大陸;後來,稱我國國家代表隊為台灣隊,不稱中華隊,一二十年了,有問題嗎?沒有!且有利收視。報導用語純屬國內事務,無涉國際,其他台何須繼續叫中華隊?國會當一併考量,以導向符合民心趨勢。 (作者為資深電子媒體工作者)
范姜提昂 2017-08-31
加速國民體育法修法 正名台灣隊

加速國民體育法修法 正名台灣隊

我國選手在世大運大放異彩,隨後,國會臨時會將處理「國民體育法修正草案」,據自由時報報導,由於體育界憂慮若改為「國家奧會」將對選手參賽造成影響。因此,民國親三黨均同意維持「中華奧會」名稱,時代力量則堅持「國家奧會」。   時代力量林昶佐說:當初委員會審查,體育署說「國家奧會」沒問題,親民黨是聽了「黑箱體育協會」意見,才拉回協商。事實上「國際奧會憲章」本來就規定,各國奧會稱為「國家奧會」。   又來了!北京尚未傳旨,就有人跪地表忠!包括奪金牌不准披國旗繞場,一再讓台灣國民氣到吐血!也讓人起疑,北京早就對親共集團下達概括性指令,有機會就以「奧運模式」為藉口,壓制台灣隊出類拔萃,以隔空邀功求賞?   其實說穿了,奧運模式就是一個變通,我國變通為「中華台北」,場內只能出現這個隊名隊徽。為何是變通?屁孩都瞭,中國特色的無理取鬧活像瘋人院,國際被迫變通。媒體印象呈現:有中國無理取鬧,有親共集團搶表功,沒有奧會干涉。   民進黨同意維持「中華奧會」,世大運之前尚可勉強諒解;如今,英雄們為台灣揚眉吐氣,社會集體意志空前壯大!若無警覺,必遭唾棄。   中華,萬般委屈之源!奧運憲章規定各國稱為國家奧會,何須未戰先退?何況「東奧正名台灣隊」呼聲大起,日本人也仗義推動中。修法關鍵時刻堅持白癡,搞甚麼中華,難道台灣英雄都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嗎?   醒醒!我們委屈自稱中華台北,中國有放過我們嗎?他們照樣杯葛世大運!柯文哲獻醜賣身,演出「床頭床尾」爛戲,中國有少一分杯葛、少一分幸災樂禍?玻璃心有少一分告洋狀,少一分羞辱?真相是:除非乞降,同意被併吞,取消國家奧會,否則,永遠換不到中國不打壓。   總之,執政黨應示範性、進步性地將中國和親共集團所施加的「中華」魔咒,從國法中剔除。另外,民視創台初,首任總經理李光輝就宣布,民視率先稱中國為中國,不稱大陸;後來,稱我國國家代表隊為台灣隊,不稱中華隊,一二十年了,有問題嗎?沒有!且有利收視。報導用語純屬國內事務,無涉國際,其他台何須繼續叫中華隊?國會當一併考量,以導向符合民心趨勢。   (作者為資深電子媒體工作者)
范姜提昂 2017-08-31
中國禁用「中華民國」有理

中國禁用「中華民國」有理

  新華社「報導禁用詞」包括中華民國,有理!第一、主觀上,中國官修「中華民國史」已出版,民國早已滅亡;第二、客觀上也有理,這要從一個古老問題說起:自古,中國人不知道自己的國家叫甚麼。 一九○○年,梁啟超的《中國積弱溯源論》就說:「吾中國有最可怪一事,則以數百兆人立國於世界者數千年,而至今無一國名也。」他說問題出在,自古中國人分不清國家與天下。 在天下世界觀裡,中國包括三意涵:一、位於世界中央;二、是唯一文明,四周皆蠻族;三、是治理天下的正統政府,當外族入主中原(中國),也會與江南的漢人政權爭著自稱中國。 總之,中國古文獻的「中國」均非國名,常與中華、中原、中土等同義,或混用。 中國自古非國名,但歷朝歷代都有國號,那些國號只是天下的斷代,而非整個天下的國名;因此,漢朝不能說成漢國;唐朝,也不能叫唐國。是有唐國,但那是唐高祖得天下之前受封為「唐國公」的唐國,是諸侯國,其位階類似春秋的秦國。 直到晚清,列強入侵,方知天外有天,朝貢關係也由條約關係取代;官方也才開始面對條約該如何自稱的問題。 一八四二年的《南京條約》是第一個有中文本的條約,中國自稱大清國,但也自稱中國。此後的條約也是混著用,包括中華或大清帝國。 民間方面,漢人很清楚大清只是異族統治的斷代,不願意把包含漢唐盛世在內的祖國被定名為大清國。因此,當日本引據「漢譯佛經」稱中國為「支那」「震旦」之典故,稱中國為「支那」之初,漢人極為高興,梁啟超還曾以「支那少年」為筆名。可惜,這個被日本佛教界視為典雅的譯名,因日本侵華而變質。 至於中國人終於選定「中國」為國名,第一個關鍵較小,是一九○九年《大清國籍條例》以法律形式正式自稱中國。 第二個關鍵最關鍵!讓「中國」取得現代意義,那就是中華民國的建立,總結式的把地理和文化意義上的「中華」正式納入國名,並交棒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終於擺脫天下意識而正名,媲美哥白尼的「地球非宇宙中心」說,豈容台灣國民冒名頂替中華民國,掠人之美? 把中華民國這四個字還給中國吧!乖乖的換個新國號,安分守己。 (作者為資深電子媒體工作者)
范姜提昂 2017-07-27
床頭床尾一家親?—中國酷愛「關門打狗」成癖!

床頭床尾一家親?—中國酷愛「關門打狗」成癖!

    台北市長柯文哲率團前往上海參加雙城論壇,曾以「床頭吵床尾和」的夫妻關係形容台灣與中國。圖/北市府   無論軍事戰略,或武俠世界的打群架,都存在「關門打狗」這一狠招。以大家熟悉的武俠世界第一大幫為例,丐幫就擅長此道;當打架的場合在室內,或誘敵深入可掌控的密閉式空間,帶頭者若大喊「關門打狗」,就會有幫眾立刻關上所有的門,迫使敵人無路可走,再擺出打狗陣,圍毆痛擊。 在中共,這套戰略模型的開創者自非毛澤東莫屬,當年,把國民黨打出中國境外的毛澤東戰略就是:先取東北南端的錦州,以致國民黨東北軍團與華北軍團的聯繫被切斷,出現兩個利於「關門打狗」的形勢,再分別對東北及華北關門痛擊! 由於這個軍事經典勝利,中共建國以來就酷愛「關門打狗」成癖,此處用「癖」字並非妄言,像中國共產黨這種獨裁專制組織,凡事講究權威傳統,尤其第一代前輩,小蝦米對抗大鯨魚,居然奪得江山,自然會被神化,而前輩所採戰略也當然會進化,變成教條。 軍事經典勝利,中共酷愛〈關門打狗〉成癖! 毛澤東曾經用「關門打狗」戰略痛宰蔣介石,不管改用什麼名詞,關門打狗這套狠招很自然的渲染到其他領域。他們總是想方設法,誘敵深入;或鐵板一塊的堅持對中國最有利的「局」然後關門痛打! 外交上,譬如一個中國原則,全世界都知道中國絕不讓步。中國逼迫我國只能乖乖進入這個必死局,否則一切免談。其結果很清楚,也很蠢,卻至今無可奈何,我國一再進入必死局,一再被關門痛打。 關門打狗的戰略雙核心:一在關門,門好好關緊,讓敵方無處可逃;二在圍毆痛打!所謂門關緊,內政上也用來對付中共欽定的敵人,包括民運人士。堅拒海外急救劉曉波、李明哲被失蹤,都是活生生「被關門」的顯例。 從更大的角度看,中國獨步全球的「網際網路邊界審查系統」防火長城(Great Firewall ),也是「關門打狗」戰略核心之一:「關門」的具體作為。這個關門概念雖然自古就有,但古代沒有網路科技;值得注意的是,在如何運用網路科技這一點,也正好凸顯台海兩國的價值差異。 我國接受普世價值、捍衛普世價值,並在價值取捨上,把自由民主放在最高階;中國則悍拒普世價值,2013年中共中央非正式要求「七個不要講」,第一個不要講的就是普世價值。於是,即使中國運用網路科技創造了生活上的方便,卻很明顯,中共也趁機深入生活,切實執行「關門」戰略;關起門,讓人民享受高科技好處,但中國共產黨的「欽定敵人」卻可能因此無路可走! 具體言之,當中國人昂首炫耀,不必帶現金,也不必帶卡,只要一支手機,任何時間地點都可以馬上買到任何東西時,中國共產黨已經透過同一系統,掌控所有中國人的一舉一動。這種控制在台灣,必須法律允許;中國不必,只要關門。 柯文哲〈床頭床尾一家親〉的噁心厭惡感遲遲不退! 一向以來,中國總是改變不了台灣人對中國的惡感,諸如此類,隨科技發展而與時俱進的「關門打狗」伎倆,印象中從未間斷,正是重要關鍵。更令人遺憾的是,這種以民為敵的「關門」招數,因為附帶好處而產生催眠效果。有一個電視談話節目,對談來賓是住在台灣的各國新住民。其中,幾位中國新住民就曾經一致認為:中國不需要台灣式的自由,且,中國人對現有的自由已經很滿足;雖然他們沒有投票權,但卻擁有習近平這麼優秀的國家領導人,你們台灣呢? 事實上,習近平被認為優秀,那是因為中國人根本沒有批評習近平、痛罵習近平的自由,盡是歌功頌德。不過,我們不得不承認這種蜜糖包裝的關門,有夠厲害,明明被關,卻還謝恩。 中國作家王朔在《千萬別把我當人》一書中說:「文化太可怕了,像食物一樣,不吃,死,吃了便被它塑造了。」、「其核心已編入遺傳而不必再通過教育獲得了。」 改用本文觀點:當年,毛澤東擊垮蔣介石的「關門打狗」戰略,經過各領域持續的靈活運用之結果,中國人「習慣被關門」已相當程度可以被視為「遺傳基因」;而他們「樂於被關門」的印象,也幾乎成為台灣國民心目中的「中國人」核心定義。這就是柯文哲「兩岸一家親」及「床頭床尾說」的噁心厭惡感,為何遲遲不退的原因。
范姜提昂 2017-07-24
台灣的眼睛 民視創台老兵說話

台灣的眼睛 民視創台老兵說話

近幾個月,民視台呼:「台灣的眼睛」密集播出,印象極好;而民視經營權之爭終於落幕,身為民視創台「企業識別系統」主辦人,有些感想。 當年,國民黨壟斷媒體,綠營沒錢沒人,技術一片空白,因此募資遲緩,直到蔡同榮以驚人「磨功」說服了台視的李光輝(首任總經理)及華視的陳剛信(擔任總經理十七年)宣布加入,資金流入才顯著改善。 雖然創辦人自始防備紅色勢力趁機收購,不過當年,資本家並不看好;本質上,民視的創台乃台灣群眾運動的革命性結果!資金大多來自高達三萬人的群眾,以「捐款」心態激情力挺!目的只有一個:打破媒體壟斷! 總之,創台結構是標準雜牌軍:股東群眾是綠色,經營者來自三台,基層員工五花八門。由於創辦人的品格及政治都旗幟鮮明,磨合大致順利。問題是開播初,也有小型媒體的綠營支持者試圖分享經營權,理由是,這是群眾出錢的電視台,任何人無權霸佔。這類問題在電視史上,可說僅有。 壓力不僅來自民視股東的監督,還來自泛藍觀眾,譬如紅衫軍時期,連打六、七百通電話,罵哭觀眾服務工讀生,嘶喊哪怕現場都在睡覺,直播也不准中斷! 這些大小事反映的是民視創台的群眾性、革命性及隱藏歧異的脆弱性。因此,當我奉命主辦「企業識別(商標)系統」的時候,關鍵思維就是要用甚麼高度,才有辦法統合可預期的歧異,同時獲得股東群眾認同? 所幸,堪稱世界級經典《尚書》的《泰誓篇》正好有名言:「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直指「民視」兩個字,且,這是「武王伐紂」的誓師動員演說,與當年台灣群眾「討伐」國民黨,要求打破媒體壟斷的革命性,若合符節!而由「天視自我民視」的「視」字,視覺上自然引申出「眼睛」概念;而落實到電視台的工程技術,正是攝影機鏡頭,其整體概念之周延湊巧,簡直是天意! 這個企畫經過高層(包括現任總經理王明玉)同意之後,交給廣告公司的「企業標誌設計概念」就是「眼睛」,設計目標則設定為「權威感與信賴感」。如今,隨著民視的茁壯,進化為「台灣的眼睛」更顯具象有力,善哉!與有榮焉。 (作者為民視創台企業識別系統主辦人)
范姜提昂 2017-05-29
《北社論壇》若採陪審制,扁有罪或無罪?

《北社論壇》若採陪審制,扁有罪或無罪?

  假如時光倒流,回到當年,扁案檢察官的偵查起訴都按照原樣走一回,只有法庭審理改採陪審制。那麼,扁有罪,還是無罪? 先說陪審員,由抽籤產生,當陪審員是公民應盡義務,各行各業都有,通常十二人;司法相關人士則被排除,這意味,只有專業才懂的正義不是正義。先進國家證明,判斷犯罪事實、裁定有罪無罪,所需要的知識經驗從來不是高不可攀! 司改會期間,有檢察官和法官發表文章,對陪審制和陪審員的素質極盡輕佻之能事,包括要陪審員去寫判決書看看。真無聊!不要忘了,被嚴重扭曲的扁案正是司法專業人士「依法」炮製出來的劣品。專業,不代表正義。 陪審員的角色本來就不需要高深的法律素養,他們所擁有的,反而可能就是法官所欠缺的生活歷練;何況,從聽訟,到進入討論室之前,法官就針對可能影響判斷的眉眉角角,隨時做出裁定或專業指示,包括隨時裁定,法庭上的哪些話是廢話,不必採納等。好法官,肯定是陪審制的靈魂。 以下這段美國法官的標準動作值得注意:在陪審團進入討論室之前,法官會對陪審團說一段,何謂「有罪」,何謂「無罪」的關鍵指示,法官說:何謂無罪?當你面對檢察官的起訴證據時,你心中只要產生「合理懷疑」,以致「無法確定」有罪,那就判無罪;相反,假如你對檢察官所提出的證據,找不出任何「合理懷疑」的話,那就判有罪。 重中之重的關鍵在:當你認定被告「無罪」時,並不是你「認定」他無罪,而是你「不確定」他有罪!不確定有罪,就是無罪! 回顧我國司法奇恥大辱:檢察官集體宣示,辦不了扁就集體辭職!密帳案,膽大妄為換法官!龍潭案,檢察官唆使偽證,大搞實質影響力說。這些見不得人的勾當,交給任何一個陪審團,哪一點不會產生合理懷疑? 這就是扁案本質:司法,可任人合理懷疑,而照樣入人於罪!無罪推定,可以面目全非!扁案的意義已經超越扁個人,不管總統是誰,均應以憲法特權特赦扁,意思是,為「國家體制全面失控」致歉,同時提醒國人:國家曾陷入恐怖錯誤,而這個錯誤,不容再犯! (作者為北社社員,資深電子媒體工作者)
范姜提昂 2017-05-25
總統民調談小英「強管理弱領導」

總統民調談小英「強管理弱領導」

小英民調低迷,很多人不服氣,這種質疑民調不準的說法陸續出籠,最常被提到的理由是大多數家庭已經不裝桌上電話,三十九歲以下族群幾乎調查不到。民調若要納入行動電話,成本太高,市調公司又卻步。 美國大選也被拿來佐證,說選前民調希拉蕊勝,結果川普勝,打臉美國民調云云,其實,這個說法與事實不符!選前最後一天民調,美國廣播、華盛頓郵報、哥倫比亞廣播等各家民調相當一致,希拉蕊都領先三到四個百分點。 而最終結果:希拉蕊總得票率領先川普二.一個百分點,在民調誤差範圍內;普選總票數方面,希拉蕊領先川普二百九十萬票!誰說民調不準?希拉蕊贏了普選票,川普卻贏了以各州為主體的選舉人票,入主白宮。這是美國堅持聯邦制傳統的結果,非關民調。 總之,民調未及於手機族,事實證明並不絕對影響準確度,這也是為什麼問題已經被提出數十年,但先進國家並沒有大幅改變方法的原因。民調有效的奧妙至今仍只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必須嚴守抽樣規則,預測就可以不離譜。 揆諸個人職場經驗,過去電影都是週六上片,但週六上半天班,做為電影票房支柱的學生族和上班族都沒辦法看早場,但片商都知道一個鐵律:院線龍頭戲院的週六早場若能賣出一兩百張票以上,則下午的主場,甚至整個票房必大賣;反之,必慘淡,幾無例外。 民調之所以單憑少數樣本就能有效預測,背後有一隻看不見的手,使樣本均勻分布,忠實呈現不同意見的數據狀況。個人曾做實驗,要求助理人員用私人的電話簿進行電訪,令人訝異的是做出來的「錄影帶品牌信任度」排行,與公司花費百萬元做出來的排行順序,竟完全一樣!多年經驗告訴我,很多法則說不出道理(譬如八二法則),但除非握鐵證,不要輕率懷疑。 小英民調低迷,與其懷疑民調,不如檢討小英的性格與風格之缺憾。僅提醒:管理,是散文;領導,是詩;小英擅長管理,不擅領導。如果連掌控在行政機關的蔣介石銅像都無法大快人心,若不懂得用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史詩情懷」治國,善用儀式性行動;而只知謹小慎微,將必遭抑鬱的人民群起厭棄! (作者為資深電子媒體工作者)
范姜提昂 2017-05-01
陳師孟彈劾法官除垢!堪憂

陳師孟彈劾法官除垢!堪憂

  監委被提名人陳師孟提出掃除「司法敗類」的彈劾除垢計畫,方向正確,但能否圓夢,難說!圖/郭文宏   監委被提名人陳師孟,說要「廢物利用」監察院,彈劾辦綠不辦藍法官,基本合乎司革民意,問題是我國彈劾制度不中不西,怪胎,陳師孟能否圓夢?難說。 現行體制建立在孫文理論基礎上,孫文非史家,對御史的好印象可能來自民間戲劇,百姓喊冤、七省巡按打貪除惡之類的故事。事實上,御史品階很低,第一線御史不過七、八品,卻以「皇室看門狗」之姿,下可糾舉百官,上可彈劾宰相,官小權大,往往成為政爭打手;證諸近年政爭,監委常淪為政黨打手,正是孫文彈劾權「設計原型」之本質。 這個原型概念可從1906年,東京《民報》創刊周年的孫文演說看出端倪,孫文說:美國糾察權歸議院掌握,往往「挾制行政機關」變成「議院專制」;除非雄才大略如林肯之大總統,才能達到「行政獨立之目的」。 孫文繼承帝制思維,怕彈劾削弱行政權,有夠銹抖! 行政獨立?很奇怪,行政權掌控在皇帝手裡,有甚麼獨立問題?孫文還說古中國監察權是獨立的,才怪!說穿了,為皇帝監控百官,是看門狗!何來獨立?看看三民主義第六講,其實他了解三權分立,但中國積弱,他更在意中國要強大,反嫌三權分立削弱行政權,他要「萬能政府」。 看看「權能區分」理論之荒謬: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四權,全部由國民大會間接行使,叫「政權」;政府是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權一把抓,叫「治權」,落實到憲政體制就是「五院」。禮貌暫擺一邊,有夠銹抖! 這意味,雖然孫文標舉民權主義,卻繼承帝制思維,是中國特色民權主義:人民四權間接行使就好,政府卻擁有五權,還揚言政府要萬能,完全反映當時的孫文處境:空有聲望,卻無實權,又心急救國,於是潛意識的權力飢渴! 當然,制憲過程經過黨派角力的平衡結果,出爐的體制並非孫文理論全貌;問題是經過列寧式黨國體制運作,國民黨事實掌控政府五權;彈劾機制經過多次調整,本質終究還是回到孫文本意,一再被譏,淪為打手! 因此,從歷史角度看,陳師孟彈劾除垢之宏圖,堪憂;不只憂孫文荒謬,還憂依據現行體制,彈劾半天,最後還是移送司法院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試想,公懲會一群「法官」審理「彈劾法官」案,依官場文化傳統,能不聯想官官相護?難。 彈劾是政治審判!民意機關代表人民vs.行政司法機關 最近韓國彈劾總統也是回到司法審判。單一國會或許只能這樣,但第一、韓國司法,人民信賴,我們呢?唉!第二、有太多先進事實證明,兩院制才能落實歐洲啟蒙運動以來的理想民主。 英美兩院制的彈劾定位明確,是三權分立之下「立法權」制衡「行政及司法權」的機制;不可能、也不應該由司法判決。不過,彈劾的形式基本上也是一種審判,在描述程序時,也會動用「起訴」、「判決」司法用語。美國為例:眾議院擔任檢察官角色,負責「起訴」,由相關委員會提出「彈劾條款」(Articles of Impeachment),眾議院簡單多數通過後,移送參議院。 參議院擔任陪審團角色;若彈劾總統,則由聯邦首席大法官主持——只主持,不介入有罪無罪判決。每項指控均須三分之二以上通過方能定罪。被定罪者喪失公職資格並解除職務,甚至禁止再任公職之權利。 重點來了,司法審判之外,中世紀英國為何發展出彈劾?重點就在彈劾的終局處分就是解除職務,為何解除職務?因為有必要彈劾的對象,是位高權重的大官或獨立行使職權的法官,若涉違法,可能阻礙司法,須先解職,俾便司法審理。可見西方彈劾概念很清楚,是政治審判,當然該由民意機關發動,也該由民意機關定罪(政策嚴重謬誤亦可彈劾),定罪結果就是解職,以便後續司法懲戒。 彈劾半天又由司法審判,法官審法官,陳師孟除垢堪憂! 反觀我國,監察院只擔任美國眾議院的起訴角色,且大小公務員均可彈劾;成案之後的審理,則送三個終審法院之一的司法院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判決。重點是,又回到司法體系!違背政治審判本質。陳師孟彈劾法官,最後由人民不信任的法官們審判,會不會又落入黨國餘孽之手?堪虞。 不過無論如何,陳師孟把矛頭指向法官,正確!與美國經驗相符,從1789年行憲以來,美國聯邦總共17件彈劾案例,被彈劾者,參議員1件,總統2件,國防部長1件,其餘13件都是法官,高達四分之三。 這個數據凸顯我國「彈劾」與「懲戒」相結合,極不當!懲戒是行政權領導統御的工具,監察院對大小官員都彈劾,根本違反「掃除審判大官法官之障礙」的重要本質,甚至演變成「專打蒼蠅」的萬年之譏。何況國會有「不信任投票」機制後,西方少用彈劾。 總之,從孫文理論之謬,到實務之浮誇,都證明監察院該廢!陳師孟的彈劾除垢計畫,雖存變數,但方向正確,值得鼓勵;即便不順,也更證明監察院沒用。
范姜提昂 2017-03-29
中國文化只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

中國文化只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

  從閃米語系分布圖來看,希伯來語和阿拉伯語都系出同源,也就是所謂的「同文」。圖/Wiki Public Domain   日前,李筱峰教授發表題為〈游錫堃吟唐詩〉的專欄文章,主張台灣獨立的意義,是政治上的,意即台灣不願意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下的一省或特區,而不是在文化上要完全排斥「中華文化」。 旨哉!斯言。我們台獨陣營中,確實有人主張台海兩國應該劃清界線,甚至有人主張另製新文字,與中國文化徹底斷絕。其實不太可能,工程太浩大、太擾民,也沒有必要!揆諸史實,不要說擁有共同「文化元素」或「文化深層結構」的兩國之間可能對立,就是擁有血緣關係、擁有共同語文及宗教信仰的國家之間,也可能水火不容,兵戎相見,這個客觀的事實顯而易見。 互為敵國,不代表文化上,也「必然」或「必須」不一樣,楚河漢界才夠清楚。眾所皆知,同為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國家,也照樣爆發戰爭;文化宗教關係與政治軍事上的敵對,兩回事。 穆斯林與以色列人勢同水火,卻信仰同一個上帝 反過來看,不同宗教信仰的敵對國家之間,若從歷史角度深入觀察,就會發現,表面上看起來互不相容的宗教信仰,其實不但關係密切,而且系出同源。 譬如二戰後,全世界「政軍敵對」最烈者,莫過於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國家與信仰猶太教的以色列。但推究血緣關係,雙方在遺傳學上均屬閃米人(Semites);語言上,均屬閃米語系。更關鍵的是宗教上,他們信奉的其實是同一個上帝!只是尊奉的「神名」不一樣。以中文譯名來說,對於宇宙唯一真神,猶太教依其傳統,上帝至聖至高,不隨便讀寫神的名諱,通常以「主」代替;廣義基督教則尊稱為「天主雅威」或「上帝耶和華」,伊斯蘭教則尊稱為「阿拉」或「真主」。 猶太教,是猶太教、廣義基督教及伊斯蘭教的共同源頭。第一次分歧,是因為有關耶穌的「信仰位格」之爭議。 先說何謂「廣義基督教」:最老牌的基督教,中文翻譯為天主教。天主教,獲得羅馬帝國合法地位之後逐漸擴大,發展成比擬政府規模的龐大組織。他們模仿羅馬帝國行政組織,中央建立教廷,地方則跟隨「羅馬帝國行政組織」建立層級分明的多層次教會組織,透過這個龐大組織,得以長期壟斷教義解釋權。 耶穌是不是彌賽亞?認定分歧,形成三大宗教 歐洲活版印刷術發明之後,印刷成本降低,聖經得以大量印行,取得聖經相對容易,而得以直接閱讀聖經。信徒逐漸發現,教會長期壟斷教義解釋權,諸多不合理,且事實造成教會腐化。這股逐漸普遍化的社會集體情緒,終於促成1517年的「宗教革命」。此後,凡是反對「羅馬教廷教會體系」壟斷教義解釋權,而主張跳過羅馬教廷教會組織、跳過上帝與信徒間的任何「中介」,直接透過聖經「直通」上帝,所產生的所有不同教派,在漢字文化社群,曾被稱為「誓反教」,後來逐漸統一名稱,被統稱為「基督教」;若再加上原本的天主教及東正教,就是廣義基督教。 廣義基督教承認耶穌就是猶太教希伯來聖經(即基督教舊約聖經)預言的彌賽亞。「彌賽亞」是希伯來語,即希臘語的「基督」,意譯就是「救世主」的意思。猶太教則不承認耶穌就是彌賽亞,猶太教認為彌賽亞尚未降臨,還在等待;猶太人每逢民族災難,常會期待彌賽亞適時降臨。 源自猶太教的第二次分歧,則產生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也不承認耶穌是猶太教希伯來聖經(即基督教舊約聖經)所預言的「彌賽亞」,但承認耶穌是先知,而穆罕默德則是最後一位先知;並認為真主(上帝)給人類的「啟示」大多失傳失真,唯有穆罕默德獲得的上帝啟示(古蘭經)最為準確;同時,他們也接受猶太教希伯來聖經(基督教舊約)的律法書、詩篇及新約聖經的福音。總之,三大宗教信仰同一個上帝,也信奉共同的聖經或聖經篇章。 新世代獨立建國集體意志,堅若磐石 足見,勢同水火的國家之間,信仰的上帝都可以是同一個「唯一真神」,台海兩國在語言文化上,有來自歷史淵源的相同或共通之處,有何不妥?何況,中國文化只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無須多慮。 或許,還是會有獨派朋友不放心,擔心文化淵源的連結太多,可能造成台灣國民的統獨抉擇陷入混淆。這點,在兩蔣扭曲變態的歷史教育下,相對有所顧慮;但文化教育環境早已變革,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已經給了明確答案:新世代生於斯,長於斯,不必多說,也不必刻意,生活中已然自然體驗:台灣與中國是「你我」關係,而非「我們」關係。總之,新世代所表現的獨立建國集體意志,普遍堅若磐石,可以放心!
范姜提昂 2017-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