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昌相關文章

NBA球星當兵 芬蘭的台灣啟示錄

NBA球星當兵 芬蘭的台灣啟示錄

貴報社論《新芬蘭模式才是小國生存之道》,點破向鄰國強權卑躬屈膝「芬蘭模式」已經是過去式,戳破「芬蘭化」等同於「不選邊站」假象。台灣一批熱衷推銷「芬蘭經驗」的人,背後動機無非是藉機批評蔡英文政府挑釁中國,扣上惡化兩岸關係大帽子。事實上,自從一九九五年加入歐盟後,芬蘭就不再「芬蘭化」。 今(二〇二二)年一月才公開表示「任內不太可能加入北約」的芬蘭總理馬林,在俄羅斯軍隊入侵烏克蘭後,態度明顯鬆動,因為芬蘭民意已經轉向。二月底民調顯示,芬蘭首次有過半五成三受訪民眾支持加入北約,比起一月底的兩成八支持度幾乎成長一倍。隨著戰事進展,芬蘭民眾支持加入北約比例節節升高,三月中旬最新民調為六成二,創下歷史新高。 芬蘭二月底向烏克蘭提供戰鬥武器與彈藥,徹底打破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中立國慣例。如同芬蘭前總理斯圖布分析,芬蘭加入北約已成定局,只是甚麼時候加入的問題,因為「火車已經發車了,終點站就是北約。」 正式加入北約前,芬蘭一直為建立與北約更緊密軍事合作關係做準備。北約動員超過三萬名部隊正在挪威北部進行「二〇二二酷寒反應」(Cold Response 2022)大規模演習,非北約會員國芬蘭派出國防軍近七百人一同參與演習。這是北約兩年一度例行性聯合軍演活動,自二〇〇六年首次舉辦以來芬蘭即不曾缺席。 去年六月,由芬蘭聯合瑞典與挪威共同主辦的「二〇二一年北極圈挑戰」(Arctic Challenge 2021)軍演,總共出動超過七十架戰鬥機,是歐洲最大規模航空部隊演習項目之一,主辦方北歐三國皆非北約成員國,但是包括美國、德國、英國與荷蘭等北約成員國皆派出部隊參加。 今年二月中旬,芬蘭宣布向美國採購六十四架最先進F-35戰鬥機,是該國史上最大規模軍購決策。拋棄策略性中立國假面,芬蘭選擇與美國為首北約站在一起立場越來越清楚,點燃戰火的俄羅斯總統普廷則是最大推手。 芬蘭全民積極捍衛國家安全,更是台灣必須看齊的典範。效力於NBA克里夫蘭騎士隊的芬蘭籍前鋒馬卡南(Lauri Markkanen)按照原訂計畫,將於四月中旬返回芬蘭服役。芬蘭法律規定,所有男性公民必須在廿八歲前,依單位性質不同履行一百六十五天至三百四十七天不等兵役義務,廿四歲的馬卡南當然沒有例外。年薪超過一千五百萬美元(約四點二八億台幣)的NBA球星返鄉服役,時間比台灣現行兵制役期四個月還要長。自己的國家自己保衛,這是台灣應該率先「芬蘭化」的北歐經驗! 馬卡南。(美聯社)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2-03-31
台歐人道外交  善的循環

台歐人道外交 善的循環

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奇、捷克總理費亞拉與斯洛維尼亞總理楊薩三人,不畏砲彈威脅,前往遭俄羅斯軍隊圍困的烏克蘭首都基輔,與烏國總統澤倫斯基會面,展現團結抵抗俄羅斯侵略的立場。同一時間,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也現身基輔,當面向烏國外長庫列巴表達支持之意。對台灣來說,這四個歐盟國家有一個共同點:都曾經捐贈武肺疫苗給台灣。 3國參訪團與烏克蘭高層在基輔會面。(圖擷取自澤倫斯基臉書)   同樣歷經鄰國強權併吞欺凌的四個前共產國家,在二○二一年第三季疫苗需求高峰困難時刻,陸續對台灣伸出援手。波蘭捐贈疫苗四十萬劑,是僅次於美國與日本的第三大捐贈國;立陶宛提供兩批近廿六萬劑,再加上斯洛伐克十六萬劑與捷克三萬劑,四國合計援助台灣近八十五萬劑疫苗。 逃離烏克蘭三百萬難民中,多流向波蘭、匈牙利、摩爾多瓦、羅馬尼亞、斯洛伐克與捷克等周邊國家。其中,暫居波蘭人數最多,佔難民數六成,捷克與斯洛伐克兩國各收容超過十萬人,沒有直接領土接壤的立陶宛也接納一萬四千名難民。四個勇敢中東歐國家再一次站到最前線,為流離失所的烏克蘭難民提供安全避風港。 面對這場二戰以來最大規模人道危機,台灣當然不能置身事外。政府賑濟烏克蘭專戶收到社會各界熱烈回應後,馬上捐贈波蘭一億元台幣,本週再追加捐贈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捷克以及立陶宛等五國三億兩千萬,再加上送達波蘭與斯洛伐克的藥品與醫療物資,台灣與四個中東歐國家站在一起,分擔難民瞬間湧入帶來的沉重負擔。 外交部長吳釗燮週三在立法院答詢表示:善款捐贈作業是跟收容難民國家直接洽談,願意接受就捐給政府部門,如果希望是有公信力的非政府組織,就轉贈給政府指定單位;吳釗燮強調,跟相關國家官方關係會更加緊密。舉例來說,運抵華沙的救援物資,是由台灣駐波蘭代表處負責接洽,轉交給具備高度專業與經驗的波蘭官方戰略儲備署(RARS)執行後續分配事宜,即是之前波蘭政府贈送台灣疫苗的相同單位。 台語俗諺說:「吃人一口,還人一斗」,台歐之間「善的循環」不斷延續擴散,拉近台灣與共同價值觀中東歐夥伴國家實質關係。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2-03-18
煤礦坑中的金絲雀 歐盟的立陶宛啟示錄

煤礦坑中的金絲雀 歐盟的立陶宛啟示錄

中國報復立陶宛一波接一波,最新動作是停止立國牛肉進口。據中國海關統計,去年一整年立陶宛向中國出口牛肉只有七百餘公噸,在中國牛肉進口總數兩百多萬噸中微不足道。但北京當局堅壁清野態度決絕,從立陶宛農產原物料、製成品乃至於上下游供應鏈完全不放過。英國《金融時報》指出,與立陶宛貿易爭端是中國首次對歐盟成員國火力全開,考驗著歐盟團結應對的決心與能力。 台灣在立陶宛以「台灣」之名設立代表處,中國強烈反彈,不斷對立陶宛施加政治、經濟壓力,受到國際關注。(法新社檔案照)     後梅克爾時代德國新政府的態度最是關鍵。德國是立陶宛主要直接投資國之一,二零二零年度雙邊貿易總額五十六億歐元,中國抵制立陶宛出口產品,勢必波及中德雙邊經貿關係。中國是德國第二大出口市場,中國海關刁難含立陶宛生產零組件歐盟產品進口,衝擊最大的就是德國汽車產業,因為三分之一德國汽車銷往中國市場。 二零一九年十月,布拉格宣布與北京解除友好城市關係,捷克與中國關係從此陷入低潮,當地中國大使館即放話威脅捷克代表性企業ŠKODA汽車將因此遭殃,被貼上「反中」標籤的ŠKODA汽車從此在中國市場每況愈下。 二零一八年ŠKODA在中國賣出超過卅五萬輛,但受到外交風波牽連,二○一九年剩下不到廿八萬輛,下跌超過兩成;二零二零年疫情肆虐下,ŠKODA全球銷售萎縮約兩成,中國市場則下挫高達四成。去年ŠKODA中國銷售數字只剩下七萬餘輛,更是全球市場平均跌幅的五倍之多,受非市場性因素干擾昭然若揭。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曾經將立陶宛自比是「煤礦坑中的金絲雀」,典故來自昔日礦工帶著關有金絲雀的鳥籠進入煤礦坑,因為金絲雀對於有毒氣體十分敏感,可以提早偵測毒氣外洩,一旦金絲雀出現異狀,礦工即可儘速逃出礦坑活命。立陶宛就是歐盟經濟一體化的試金石,一旦繼續漠視金絲雀發出的清楚明顯警告訊息,將個別國家或企業短期獲益置於共同長期戰略利益之上,歐盟體系崩壞從此開始!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2-02-20
台灣也會出現「穆拉耶夫」嗎?

台灣也會出現「穆拉耶夫」嗎?

總統蔡英文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決定由國安會組成烏克蘭情勢因應專案小組,持續密切關注後續發展。無論就地理、經濟或戰略重要等各項條件,台灣都不可能是「烏克蘭第二」,但近期經英、美官方指認俄羅斯主導非軍事顛覆操作,對台灣十分具有參考價值。 英國外交部上週公開指控莫斯科當局計畫在烏克蘭扶植親俄傀儡政權,裡應外合推翻現任總統澤倫斯基,並直接點名親俄小黨納西黨(Nashi)領導人穆拉耶夫(Yevheniy Murayev)是頭號人選。英國政府透露,好幾名烏國政客與俄羅斯情報部門長期保持聯繫,清一色屬於親俄派前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ich)人馬。 本身是前國會議員的穆拉耶夫,第一時間駁斥該說法「荒謬可笑」,表示自己被禁足訪問俄羅斯好幾年,幕後原因是烏國著名親俄政客梅維德丘克(Viktor Medvedchuk)從中阻礙,後者被公認是俄羅斯總統普廷好友。夫言下之意,如果烏克蘭發生政變出現親俄政府,輪不到他出頭,因為莫斯科口袋名單中,排在他前面的可能人選有一大串。 穆拉耶夫在得知這項指控後,批評英國人的說法「荒謬可笑」。(路透)     烏國親俄勢力山頭林立,爭相以獲得克里姆林宮關愛眼神為榮,一直是政局不穩定的長期隱憂。這次英國官方涉入他國政局,再加上沒有提供太多細節或證據,頗為罕見。英國外交部強調,經過審慎考慮後事先曝光「詭計」,就是要讓莫斯科陰謀見光死,遏制可能的軍事入侵。 同一時間,白宮方面也透露俄羅斯即將發動假訊息戰,做為軍事入侵烏克蘭的藉口,包括啟動先遣團體執行「假旗行動」(false flag operation),以東烏克蘭境內講俄語人士為對象發動攻擊,栽贓嫁禍給烏克蘭政府,俄羅斯再以拯救自己同胞為藉口,發動軍隊入侵烏克蘭東部。 美國財政部接著祭出制裁,將烏克蘭現任國會議員柯札克(Taras Kozak)以及前國家安全委員會副秘書長席夫科維奇(Vladimir Sivkovich)等列入制裁名單,指控這些人淪為俄羅斯「爪牙」,涉入克里姆林宮幕後支持顛覆烏克蘭相關活動。前者是烏克蘭媒體大亨,旗下電視台長期旗幟鮮明與政府唱反調,澤倫斯基去年二月才以收受俄羅斯資金為由,關閉其所屬三家電視台。後者被指控受莫斯科指使,暗中吸收現任與前任官員,作為組織傀儡政權班底。 台北與基輔遙遙相隔近八千公里,烏克蘭此時此刻一連串光怪陸離事件,無論是假消息認知作戰或境外勢力代理人,對台灣來說卻一點也不陌生。如有雷同,絕非巧合!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2-01-29
勇敢的中東歐小國 台灣之友

勇敢的中東歐小國 台灣之友

  俄羅斯沿烏克蘭邊境集結數十萬大軍虎視眈眈,基輔當局向西方國家請求援助的同時,本身不斷加強武裝,提升嚇阻能力。美、英兩國率先提供飛彈與反坦克武器裝備後,在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與立陶宛等緊急要求下,拜登政府火速批准將波羅的海三國境內美製武器裝備轉交給烏克蘭。 相較之下,儘管德國由外交部長親訪烏克蘭表達支持,卻一再拒絕烏克蘭購買防禦性武器裝備的請求。檯面上理由是德國一向不出口致命武器的長期國策,再加上對手是二戰期間深受納粹軍隊暴行之苦的俄羅斯,「特殊歷史條件」讓柏林當局格外謹慎。失望的烏克蘭外長庫列巴感嘆:德國袖手旁觀,無異是鼓勵俄羅斯總統普廷對烏克蘭發動攻擊。 而新近完工的北溪二號天然氣管線,是否納入對俄羅斯經濟制裁的選項,更讓德國新政府內部出現分歧,成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口中「危險的地緣政治武器」。事涉能源安全與民生經濟等複雜議題,柏林當局對於是否關閉北溪二號猶豫再三,難免被普廷看破手腳。 至於擔任上半年歐盟輪值主席國的法國,總統馬克宏在歐洲議會演說時重談歐洲戰略自主舊調,強調歐盟必須展開自己與俄羅斯的談判,念茲在茲的仍是與美國互別苗頭,徒留莫斯科當局操弄空間。 相較歐盟兩大龍頭,東邊領土與俄羅斯接壤的愛沙尼亞,自二零零四年成為北約會員國後,境內維持約千名北約聯合部隊,隨著烏克蘭局勢緊繃,愛沙尼亞當局馬上宣布:隨時歡迎北約五千名快速反應部隊進駐,毫不遲疑選擇與烏克蘭站在一起。 同樣歷經共產極權併吞欺凌,愛沙尼亞更沒忘記立陶宛,愛沙尼亞外長酈梅茨日前與中國外長王毅通話時,堅持先前表達的中國對立陶宛施壓「令人無法接受」的立場,清楚重申對立陶宛的堅定支持。同樣掙脫共產極權桎梏的中歐國家斯洛維尼亞,也宣布跟隨立陶宛腳步來台設立代表處。 中東歐與台灣相隔七、八千公里,對民主自由的堅持,卻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去年六月起,在立陶宛率先帶動下,斯洛伐克、捷克與波蘭等三國陸續跟進,總共捐贈援助台灣超過八十四萬劑疫苗。有著這麼棒的見面禮,台灣與中東歐勇敢小國在後疫情時代的互動關係,值得樂觀期待。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2-01-24
日澳準軍事同盟推手:中國

日澳準軍事同盟推手:中國

日本與澳洲簽署《日澳互惠准入協定》(RAA),澳洲國防軍與日本自衛隊互訪暨聯合演習等安全合作將更緊密頻繁,為兩國準軍事同盟向前跨一大步,背後最大助力來自對中國軍事擴張的共同憂慮,美國也樂見兩國提升戰略合作層級,共同分擔印太區域防衛責任。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澳洲總理莫里森六日正式簽署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日澳互惠准入協定」(RAA), 未來澳軍與日本自衛隊互訪及聯合演訓將更為順暢,雙方安保合作將進入「準同盟」新紀元,以反制企圖擴張霸權的中國。(美聯社)       一九六○年日、美簽署《安保條約》,明訂美國對日本防衛義務,同年簽署《部隊地位協定》,規範美軍長期駐留日本法律地位與相關待遇等事項,澳洲是日本在美國之外第一個簽署類似軍事協議的對象,時隔六十二年後再度允許外國軍隊出現在日本本土。 美日《安保條約》原本是美國防杜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的緊箍咒,曾經被部分日本人視為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是日本無法成為「正常化國家」最大障礙,時移勢轉卻成為美日同盟對抗中國軍事擴張的護身符。二○一四年四月,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訪問東京,率先公開主張「尖閣諸島(釣魚台)適用美日《安保條約》」,從此之後,菅義偉或岸田文雄新首相上台後,對美外交首要任務就是取得川普或拜登新政府延續承諾,日、中若在釣魚島海域爆發軍事衝突,保證美國依照《安保條約》履行共同因應義務,與日本站在同一陣線對抗中國。 已故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是日本軍國主義復辟最嚴厲的批評者之一,曾經說過:如果允許日本軍隊加入聯合國柬埔寨維和部隊,無異是「將包著威士忌的巧克力送給酒鬼」,對日本再武裝化始終戒慎恐懼。隨著中國強勢崛起後,李光耀絕口不再提起日本軍事威脅,九〇年代晚期起鼓吹美國重返亞洲,改口呼籲日美加強關係,因為區域和平穩定最大威脅被中國取代了。 美國主導「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戰略架構下,美、日、印、澳四國組成「四方安全對話」(QUAD),澳洲又獲得美、英兩國分享核子動力潛艇技術,打造三國新安全聯盟AUKUS。日澳戰略夥伴關係進一步升級,成為印太戰略新支柱,是美日《安保條約》外溢擴張,強化制衡中國集體安全網絡,更是日本未來加入AUKUS與美英主導國際機密情報分享機制「五眼聯盟」的跳板。 澳洲莫里森政府宣布,未來十年大幅增加國防暨國家安全投資,規模高達兩千七百億澳幣(約五兆五千億台幣),國防預算佔國內生產毛額GDP增加至二‧五%。日本岸田內閣剛通過的總預算案,國防預算再創紀錄,達五兆四千億日圓(約新台幣一兆三千億),突破GDP的一%門檻。日本與澳洲對內做好防禦準備,同時擴展外部盟國紐帶關係,致力營造立竿見影威攝效果,這一切始作俑者正是北京當局。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2-01-14
日版《台灣關係法》水到渠成

日版《台灣關係法》水到渠成

日本友台地方政府首長發起成立「日台共榮首長聯盟」,成員有日本各地市、町、村基層自治體現任首長一百廿七人。成立大會上,發起人公開呼籲制定日本版《台灣關係法》。草根力量由下而上,為高層運作提供更大奧援。 日本友台地方首長發起的「日台共榮首長聯盟」23日舉行成立大會,發起人代表的加賀市長宮元陸致詞,希望制定日版「台灣關係法」。(記者林翠儀攝)     美國《台灣關係法》核心是美國對台灣安全承諾,提供對台軍售與兩國安全合作法源依據。台日關係近年來從民間到官方,從立法部門到行政部門,深度廣度皆有實質進展,連日本朝野最關注的經濟安全保障,在台積電日本設廠定案後,半導體供應鏈緊緊串連台日兩國經貿,唯獨在高層互訪以及安保對話,遲遲欠缺臨門一腳。 現階段整體大環境相當有利,連向來保守謹慎的日本官僚體系也動起來了。外務省明年度開始,在亞洲大洋洲局中國蒙古第一課下,新設「台灣企劃官」一職,專責處理台灣相關業務,比照美國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局轄下的「台灣協調處」(Office of Taiwan Coordination)前例,逐步掙脫非邦交束縛。 2021年版日本《防衛白皮書》記載:台灣情勢的穩定對日本安全保障暨國際社會的穩定至關重要。首次將台灣安全直接聯繫至日本自身安全。乃至於此次眾議院改選自民黨競選公約公開列入:歡迎台灣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幾位重要推手如防衛大臣岸信夫、自民黨政調會會長高市早苗與副會長古屋奎司等人,挺台色彩鮮明,再加上前首相安倍晉三,日本政壇權力佈局有助推動日台關係再上一層樓。 更重要的是,美國也樂觀其成。日本前首相菅義偉四月訪美,與拜登總統聯合聲明中歷史性提及台海安全重要性。會前白宮國家安全會議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專程前往東京磋商,即曾提議日本仿效美國制定日本版《台灣關係法》。 美日安全保障協議委員會「二加二會談」即將在元月上旬登場,美國一貫立場是提高日本軍費分攤,讓日本承擔更多印太區域軍事責任。日本版《台灣關係法》即是貫徹安倍晉三所言「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等同日美同盟有事」共同安全保障,提升日本軍事能見度,強化美日安全同盟威懾力。 日前台灣四大公投結果,有助推動「善的循環2.0」,再加上解禁日本五縣食品以及台灣加入CPTPP等經貿議題可望有所突破,台日關係「史上最佳」應無置疑,接下來就等日本版《台灣關係法》水到渠成了!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1-12-27
斷交免疫力 從立陶宛與尼加拉瓜說起

斷交免疫力 從立陶宛與尼加拉瓜說起

中共官方喉舌《環球時報》為羞辱與台灣互設代表處的立陶宛,比喻該國是老鼠、跳蚤與蒼蠅!社評《關於立陶宛,讓我們打開天窗說亮話》寫道:立陶宛就是個蕞爾小國,就是打架的大象脚底下的一只老鼠,甚至跳蚤。該報主張:這樣的無良小國,中國就算與它斷交了,讓它去與台灣建交,也不過是中國外交大鍋裡多一塊或者少一塊「蚊子肉」的事情。另外一篇社評《懲罰立陶宛當局,要像打一隻蒼蠅一樣》強調:懲罰立陶宛,就像在打一隻蒼蠅。 人口兩百八十萬的立陶宛,國土面積六萬五千平方公里,不過是中國眼中的彈丸之地。然而,立陶宛平均國民所得兩萬美金,足足是中國兩倍,識字率幾近於百分之百,高等教育入學比例在世界名列前茅,尤其擁有全球首屈一指雷射光學技術。根據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立陶宛排名全球第三十四名,屬於極高發展指數組,再加上歐盟與北約組織會員國雙重身份,立陶宛是波羅的海畔一顆閃亮珍珠,絕非跳蚤與蒼蠅,大大有別於近年兩岸外交戰角力爭逐對象。 與中國拉攏、剛和台灣斷交的尼加拉瓜相較,尼國人口約六百六十二萬,面積約十三萬平方公里,恰是立陶宛兩倍,但平均國民所得不到二千美金,僅是立國十分之一,人類發展指數落居全球第一百廿七位。若照《環球時報》說法,尼加拉瓜只是隻大一點卻瘦巴巴的老鼠。 再看二○一九年九月先後「棄台投中」的吉里巴斯與索羅門群島兩太平洋島國,前者人口區區十二萬,後者則為七十萬,按照《環球時報》標準,只是天朝上國外交大鍋裡小到幾乎看不到的肉屑。足證文革式粗鄙謾罵只是暴露出北京當局的焦慮與失落。 北京當局以外交戰挖角邦交國打擊蔡英文政府,邊際效益越來越低。首先,多達一百七十個國家暨地區給予台灣護照免簽等便利待遇,涵蓋九成以上國人常去的目的地,邦交國多寡對大多數民眾來說只是遙遠的數字,生活實質影響微乎其微。 再者,台灣與各主要國家互動越趨緊密,往往突破形式上非邦交關係框架,如波蘭駐台辦事處新處長是原駐日本大使兼北約組織官方聯絡人,俄羅斯則派出原聯邦國際合作總署副署長接任駐台代表,即是近期俯拾可得例證。 最重要的是,台灣與美、日互動往來「史上最佳」,更讓民眾吃下定心丸,對斷交消息具備高度免疫力。美、日兩強挺台力道強勁之餘,進一步出手捍衛台灣國際活動空間,屢傳有意與中國建交的宏都拉斯,在美國拜登政府強力勸說下懸崖勒馬,日本政府則計畫在吉里巴斯開設新大使館,抗衡在南太平洋不斷坐大的中國勢力,在在彰顯台灣與國際主流社會站在同一陣線。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1-12-11
好忙好忙的孫曉雅

好忙好忙的孫曉雅

台灣與重要友邦關係「史上最佳」近年頻頻出現,原本罕見稀有的四個字,都快變成流行語了!不過,回頭檢視最重要的台美互動交流,範圍之廣或力道之強,又持續外溢帶動其他國家跟進,「史上最佳」確實未誇大吹噓。攤開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新任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過去四個月行程,就是強而有力證明。 孫曉雅七月底履新,八月十日馬上獲蔡總統接見,正是在這個場合,孫曉雅致詞提到:「台美關係正處於巔峰狀態,是史上最佳」。四個多月來,無論是現身桃園機場迎接美國捐贈莫德納疫苗運抵台灣,或者是南下嘉義見證F-16V戰機升級接裝,乃至於上個月兩度陪同美國國會議員訪問團晉見總統、參訪台積電,孫曉雅透過實際行動詮釋「史上最佳」具體內涵。密集進行中的「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lobal Cooperation and Training Framework,簡稱GCTF)更是其中一例。 蔡英文總統今(10)日上午接見「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新任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圖擷取自總統府官網)     成立於二○一五年的GCTF,是美國為彌補台灣無法參與多數國際組織而特別量身打造的交流平台,讓台灣在公共衛生、打擊犯罪、數位經濟與網路安全等各個領域世界級專業人才,有機會與各國專家同儕分享專業知識與經驗。孫曉雅接任後,陸續主持六場研討會活動,每個月安排一至兩場,主題涵蓋綠能暨永續發展、勞動權益保障、災害風險管理、女性參與公職、身心障礙者權利保障以及對抗假消息等等,都是台灣有能力輸出成功經驗的擅長議題,站在美國巨人的肩膀上,台灣貫徹落實Taiwan Can Help 貢獻國際社會。 GCTF由美國與台灣發起,日本於二○一九年成為共同主辦第三方,澳洲也在今年十月成為正式夥伴,美日澳三國攜手合作擴展對台交流,形同協助台灣融入印太戰略架構的第二軌道。另外,瑞典、荷蘭、斯洛伐克、英國、加拿大、以色列與歐盟,均曾在不同主題與場次共同參與合辦。GCTF外溢效應不斷擴大蔓延,參與國家越來越多,討論議題越來越多元。 拜登政府上任以來,美國軍艦十一度巡弋台灣海峽,平均每個月一次執行捍衛航行自由常態勤務,蔡英文也親口證實美軍駐台協助訓練國軍。在此同時,台積電興建中的亞利桑那州鳳凰城五奈米晶圓廿一廠,將是美國史上最大國外直接投資案之一。 打通安全合作與供應鏈重組任督二脈,台美兩國關係「史上最佳」無庸置疑。美國政府官員與國會議員訪問台灣將成為常態,孫曉雅一定會越來越忙!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1-12-04
國民黨駐美代表處不能淪為「中國遊說團」

國民黨駐美代表處不能淪為「中國遊說團」

中國軍機頻繁侵擾台灣西南空域防空識別區,國民黨黃復興黨部主委季麟連受訪時表示:解放軍全面擴大演訓不算是擾台,批評政府誤導誇大對岸軍事威脅,弄得人心惶惶。曾任東沙島指揮官的季麟連更聲稱東沙島上空為國際空域,任何國家都可以去。同一時間,美國駐中國新任大使提名人伯恩斯在國會任命聽證會上表示:共軍擾台軍事行動「十分令人反感」,支持深化台美安全合作,協助台灣提升不對稱防衛戰力;而中國針對越南與菲律賓等國在南海主權爭議所作所為,伯恩斯則譴責中國是不折不扣「侵略者」。 美國駐中大使提名人勃恩斯20日出席參院人事聽證會,認為行政部門、國會都應協助台灣自我防衛。(美聯社)     痛批伯恩斯發言「最強硬、也最囂張」的同時,中國官方喉舌《環球時報》坦承,上台九個多月以來,拜登政府準備如何跟中國打交道,已經足夠清楚了,做為美國對中政策執行者,伯恩斯談話展示了美國政治菁英目前對中國的整體敵意,「要在今天做駐中國大使,就得這麼強硬」。美中兩強全面對抗戰略格局在所難免,連中共都心知肚明,成立在即的國民黨駐美代表處,如果打算前往華府傳達季麟連之流說詞,甚至打著「親美和中」名號居間為北京說項,只會徒勞無功。 舉例來說,國民黨大搞焦土戰癱瘓立法院議事,祭出案海戰術,一百九十五項議案中包括「要求政府不能編列海空軍提升戰力特別預算」、「要求不得購買魚叉飛彈」、「要求台灣反對澳洲獲得核潛艇」以及「反對台灣參與環太平洋軍演」等,清楚暴露國民黨與台灣主流民意脫節的親中反美路線,難怪美國前國務卿萊斯女士會質疑立法院肢體衝突是中國遙控台灣內部親中勢力操作。 朱立倫把一切歸咎於民進黨誤導視聽,換句話說,國民黨的聲音沒有被聽見,正是他急於推動恢復國民黨駐美代表處的原因。問題是國民黨的聲音究竟是甚麼?是一再阻擋兩千四百億「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條例」通過?還是反對開放美豬進口?或者是當美國外交系統開始批評中國濫用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案時,國民黨繼續裝聾作啞? 本月中旬,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首度拜訪朱立倫,除了討論駐美聯絡辦公室與表達訪問美國意願等場面話,朱立倫隻字未提國民黨發動反萊豬公投以及美國對台安全承諾等實質議題,未能把握難得機會當面溝通釋疑,反而故作輕鬆介紹孫曉雅前往蘭嶼等外島觀光旅遊,有愧於最大在野黨領導人的角色與職責。朱立倫當務之急就是與季麟連言論劃清界線,國民黨駐美代表處不能淪為附和北京當局的「中國遊說團」!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1-10-25
首相搖籃 自民黨青年局與台灣交流史

首相搖籃 自民黨青年局與台灣交流史

日本新任首相岸田文雄,與前首相安倍晉三同期進入政壇,同樣於一九九三年第一次當選眾議員,同樣擔任過自民黨青年局長,安倍是第卅一任(一九九六至九七年),岸田接棒成為第卅二任。 自民黨新任總裁岸田文雄很重視日台關係,去年8月李登輝前總統逝世後,他曾到駐日代表處表悼念之意。(記者林翠儀攝)     自民黨青年局由四十五歲以下國會議員、地方議員以及青年黨員組成,係自民黨與台灣最重要交流窗口之一,淵源來自一九六七年底蔣經國以國防部長身份訪問日本,獲「準元首」高規格禮遇,當時接班已成定局的他,素與日本政壇罕有往來,為強化彼此認識與互動,便鎖定以其在國民黨內主要勢力反共青年救國團為對象,建立青年局作為與救國團交流管道,主其事者就是後來成為首相的青年局負責人海部俊樹。 青年局是菜鳥國會議員躍身成為國會領袖的龍門,被稱為自民黨「首相搖籃」,至今已有竹下登、宇野宗佑、海部俊樹、麻生太郎、安倍晉三以及現任岸田文雄等六位青年局長出任首相。以菅義偉內閣為例,在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之外,文部科學大臣萩生田光一、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國家公安委員會委員長棚橋泰文以及科技政策擔當大臣井上信治等四人,都曾經擔任過青年局長一職,廿位閣員中佔了四分之一。 組織訪問團來台拜會參訪,是青年局每年例行重要活動,毫無例外皆會安排總統親自接見。一九九四年九月岸田文雄與安倍晉三聯袂訪問台灣,便是參加該年度自民黨青年局訪問團。一九九七年三月,岸田文雄再次參加來台,團長正是當時青年局長安倍晉三。 政黨輪替後,順應台灣內部政局發展調整新做法。二零零四年八月,自民黨青年局首次擴大舉行海外研修,選定台灣作為研修地點,當年團長是岸田新內閣延攬首次入閣的眾議員金子恭之,從此「青年局海外研修in台灣」進一步拉近台日兩國政要交流互動。舉例來說,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之子眾議員小泉進次郎,是極被看好的未來首相人選,二零一三年九月以青年局長身份率領近百人研修團訪台,國會議員就有卅三位,除了晉見前總統馬英九,也在當時台南市長賴清德陪同下參訪烏山頭水庫,小泉進次郎更獲邀為職棒比賽擔任開球嘉賓。 疫情爆發前,二零一九年八月下旬,蔡英文總統接見眾議員佐佐木紀率領八十餘人青年局研修團,其中最受矚目的團員就是眾議員中曾根康隆,為前首相中曾根康弘之孫,第一次參選便成為「超級吸票機」,是日本政壇公認明日之星。台日兩國人與人之間難以割捨的羈絆,一棒接著一棒傳承下去。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1-10-04
日本疫苗外交的戰略意義

日本疫苗外交的戰略意義

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上週宣布,追加提供台灣五十萬劑AZ疫苗,五波援助總計三百九十萬劑;同一時間日本也宣布贈送越南四十萬劑,總數達到三百一十八萬劑。日本援外累計兩千三百多萬劑疫苗,排前兩名的台灣與越南囊括其中三成,清楚揭示背後脈絡:在美日安全同盟版圖中,台灣納入日本責任防守範圍,越南則是印太戰略架構下重中之重結盟對象。 日本第5次贈送台灣疫苗,將再提供50萬劑AZ疫苗。(資料照合成)     茂木敏充本月初宣布第四波援助時表示:疫苗援助是考慮當地疫情、醫療體制、疫苗取得、當地日本人狀況等因素綜合評估後決定。除了第四波增列旅居各受贈國日本僑民為指定施打對象,前三項考慮條件一直是日本決策依據。以越南為例,確診人數曾經長期保持在三千病例以下,一度是全世界刮目相看防疫模範生,四月底Delta變異病毒入侵後,疫情急轉直下,四個月下來確診病例數突破六十八萬,死亡人數超過一萬七千人,疫情最高峰落在八月底,單日新增確診人數創下一萬七千多例最高紀錄。 日本率先於六月四日宣布無償援助台灣一百廿四萬劑疫苗後,接著在同月十六日宣布贈送越南一百萬劑,先後提供或是同時宣布,台灣與越南兩國一直並列日本疫苗外交重點對象。與越南險峻疫情相較,台灣平穩度過Delta變異病毒三級疫情警戒,誠如駐日代表謝長廷坦言:「依量化評估標準不是優先提供對象」。獲得最多的援助疫苗,台日兩國彼此危難時相互扶持「善的循環」,無疑是最重要關鍵因素。尤其,共同面對中國咄咄逼人武力擴張,台日形成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再加上美國白宮發言人曾經指出:「台灣取得疫苗管道被切斷」,更是東京當局考慮的重要因素。 今年三月中旬,美國、日本、澳洲與印度舉行「四方安全對話」Quad領袖峰會,宣誓合力打造安全可信賴的亞洲疫苗供應鏈。日本首相菅義偉四月中旬拜訪美國總統拜登,聯合聲明指出:美日兩國保證在全球肺炎病毒疫苗的供應和生產需求上進行合作,努力結束這次疫情。繼援助台灣與越南之後,日本七月開始加快疫苗外交腳步,向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與泰國各分別提供一百萬劑。日本疫苗外交對象鎖定東南亞與太平洋島國,既符合印太戰略下與美國的分工角色,另一方面也是抗衡中國透過疫苗援外擴大區域政經與軍事影響力。 越南不僅是美中貿易戰供應鏈重組的最大贏家,也是這一波疫苗外交戰頭號受惠者。除了日本之外,美國六百萬劑、歐盟兩百六十萬劑再加上澳洲一百五十萬劑,連中國外長也不甘示弱宣布加碼三百萬劑,總數增加至五百七十萬劑,在在突顯其在印太地區地緣政治的戰略份量。 相較於越南的左右逢源,國際處境艱困的台灣還好有來自日本的持續援助,數量上比總人口超出四倍的越南略勝一籌,疫苗外交攻防戰讓台日兩國再一次站在相同陣線!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1-09-23
外交新局的熱鬧與門道

外交新局的熱鬧與門道

日本國會日華議員懇談會會長古屋圭司眾議員,上週四在臉書貼出活動報告:與美國駐日代理大使谷立言(Raymond Greene)舉行會議,針對台美日三方合作安全保障等議題交換意見。事涉敏感,除了現場不得拍照,貼文寫道無法透露太多具體細節,但強調會談內容「非常有意義」。 貼文中提及的兩位出席青壯派眾議員則是大有來頭,木原稔與薗浦健太郎,分別是現任與前任負責國家重大安全政策的首相補佐官。駐日代表謝長廷五月底邀請美國前任駐日代理大使楊舟(Joseph Young)在官邸餐敘,同席的薗浦健太郎正是促成日本援助台灣AZ疫苗關鍵人物之一。兩人同時在場,更加凸顯這場神秘會議的重要性。 谷立言七月初卸下AIT台北辦事處副處長一職,轉任美國駐日代理大使,被日本媒體解讀為華府刻意展現美日團結一致抗中姿態,更有把台灣放進美日同盟架構下的戰略思考。谷立言到任後,八月上旬立即前往駐日代表處拜訪謝長廷,又馬不停蹄與古屋圭司等人開會,充分驗證日本媒體精準判讀,一步步穩健落實中。 美國駐日代理大使谷立言(Raymond Greene)與我駐日代表謝長廷會面。(圖取自谷立言推特)     延續川普取消台美交往限制前例,拜登政府四月上旬發布最新交往準則,鼓勵美國外交官會見台灣官員、前往台灣駐美代表處洽公,不僅侷限於華府,也涵蓋美國派駐世界各國大使館。楊舟大使三月初首開先例邀請謝長廷前往官邸交流,遂有謝長廷五月底回禮邀請楊舟餐敘;接任的谷立言循例拜訪謝長廷,確立良好互動模式,外溢效應又不斷複製蔓延。美國代理駐法國大使阿傑勒(Brian Aggeler)四月底邀請駐法代表吳志中赴官邸餐敘;美國駐匈牙利大使狄拉德(Marc Dillard)則在七月中旬邀請駐匈牙利代表劉世忠到官邸午宴。若不是近期Delta病毒株肆虐,一定會有更多美國駐外大使館跟進。 美國駐法代理大使阿傑勒(左)邀請我駐法代表吳志中(右)赴官邸進行交流,此為台美斷交以來首次。(圖取自美駐法大使館推特)     在美國帶頭下,日本立刻跟上腳步。駐美代表蕭美琴六月初應日本駐美大使富田浩司邀請,出席日本大使館華府石燈籠點燈儀式,無形中增加蕭美琴與各國駐華府重量級外交官公開互動機會,也是另一種形式突破。 長年以來,備受打壓矮化的台灣外交官員,一直被排擠在駐在國外交使節團之外,無法與各國同儕正常交流。在美國國務院與日本外務省大開綠燈後,以全球美日大使館為突破口,台灣外交官身分與待遇終於回復應有樣貌,見到想見的人時間與場合變多,各式各樣連結與新機會應運而生!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1-09-06
昨日越南vs.今日越南

昨日越南vs.今日越南

美軍撤離阿富汗,疑美論者去脈絡化炒作「昨日越南、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論調,將喀布爾機場百姓攀爬美軍運輸機畫面與一九七五年美國出動直升機撤離南越西貢相提並論。當年四月卅日南越宣布投降前,美軍展開歷來最大規模直升機撤離行動,「西貢時刻」(Saigon moment)從此成為大事不妙同義詞。 一架美軍C-17運輸機降落至喀布爾的哈米德·卡爾扎伊機場時,數百名阿富汗平民想攀上運輸機逃亡,便在跑道上追逐運輸機。(美聯社)   越共大軍攻陷西貢不久後,致力推動美中關係正常化的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向中國前駐美國聯絡處主任黃鎮坦言,有鑑於美國在中南半島嚴重受挫,當時氛圍不利於繼續推動兩國建交事宜。當時駐美大使沈劍虹與外交部次長錢復分別在回憶錄中寫道:越南等國相繼赤化,讓華府當局無法再背負出賣盟國沉重罪名,恢復亞洲盟國信心成為當務之急。「西貢時刻」讓當時岌岌可危台美邦交關係出現片刻喘息空間,美國後來接連宣布對台軍售,美中建交腳步耽擱延後,倍感唇亡齒寒危機的蔣經國政府成為意外受惠者。同樣道理,喀布爾重演「西貢時刻」,不少觀察家認為台灣將從拜登政府對北京更強硬態度中得利。 曾經是誓不兩立死對頭的美國與越南,四十六年後時移勢遷,國際地緣政治大洗牌,不斷增溫的雙邊關係朝向「戰略夥伴關係」提升,關鍵在於「抗中」共同利益。 越南作為美中貿易戰全球供應鏈重組主要受惠國家,在疫情風暴中交出今年上半年經濟成長率五.八%亮眼成績,今年前七月對美國出口逆勢成長將近四成。在緊密經貿往來基礎上,共同面對在南海主權爭端咄咄逼人的中國,美越進一步在安全合作上越走越近。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七月底訪問越南等國,是拜登政府上台後首位內閣官員出訪東南亞,與越南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即是討論重點之一。剛剛離開河內的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則是一九七五年後第一位踏上越南的美國副總統。在此同時,越南積極參與美國主導的印太盟國各種海上軍演,參加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Quad聯合軍演的印度軍艦,上週也抵達越南金蘭灣,與越南海軍進行雙邊聯合演習,越南融入美國印太戰略的姿態更加明朗。 昨日越南跟今日越南完全不一樣,昨日越南對今日台灣參考性不高,今日越南與今日台灣倒是有不少共通點!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1-08-28
當AIT孫曉雅提到「制裁」...

當AIT孫曉雅提到「制裁」...

美國在台協會(AIT)日前發布新任處長孫曉雅自介影片,她以流利中文細數台美關係蓬勃發展,提到兩國在「制裁」議題上的合作。並非諧音或口誤,字幕明確寫著「制裁」兩字(https://youtu.be/BcZhqcLlRz8,約三分四十秒處),因為從貿易戰、香港民主、新疆人權、台海安全到南海紛爭等,再加箭在弦上的病毒溯源調查,美國攜手盟邦共同制裁中國惡行勢在必行。 美國總統拜登要求情報單位進行病毒溯源調查九十天期限將屆,北京當局近期發動聲勢浩大的反美輿論戰,為不利結果提前預備「相罵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指控美國是病毒擴散國與隱瞞國,大搞「溯源恐怖主義」;中共喉舌《環球時報》配合發表社評,強調要展現以硬碰硬的決心與能力,加大回擊力道是中國唯一選擇云云。 二○○三年二月,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在聯合國安理會拿出裝有神秘白色粉末的試管,做為海珊政權擁有生化武器秘密工廠的證據,強化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正當性,惟至今仍未能證實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存在,被俄羅斯總統普廷揶揄試管內裝的根本是「洗衣粉」。環球時報《美國構陷中國的「洗衣粉」正在裝瓶》社評中,中國對號入座自比是伊拉克海珊政權,痛批美國情報機構捏造情報,強調中國不是伊拉克「那麼好欺負」。值此Delta變異病毒株肆虐之際,《美國疫情吃緊,栽贓中國更有動力》社評則寫道:拉盟友一起找中國麻煩,係決策力低落拜登政府上台後唯一執政亮點,是以川普政府為師,把防疫不力責任甩鍋抹黑中國。這些壯膽喊話,無異於自曝其短! 九一一恐怖攻擊後,美國民意沸騰,急需為恐懼與憤怒尋找宣洩出口。當時總統小布希於翌(二○○二)年國情咨文首度提出「邪惡軸心」一詞,高舉正義大旗,討伐伊拉克等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在國會與社會輿論一致支持下,美、英等多國部隊一年後發動伊拉克戰爭,海珊政權垮台。 去年二月疫情爆發之初,哈佛大學華裔流行病學專家丁亮曾預言,病毒不斷擴散,會是一場核彈級大瘟疫。以美國目前確診死亡人數超過六十二萬人來看,像是遭受十枚長崎原子彈轟炸過。兩週內即將出爐的最新病毒溯源結果,很可能成為另一顆政治核彈,美、中兩強緊繃關係是否全面升級至臨界點,牽動著拜登政府「天下圍中」的下一步。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1-08-16
美國收網 病毒溯源調查「卡中」

美國收網 病毒溯源調查「卡中」

  美國總統拜登就職第一天簽署十七項行政命令,停止退出WHO流程名列其中;一週後,又以行政命令禁止聯邦政府官員以起源地理位置稱呼肺炎疫情。「川規拜不隨」,不少觀察家當時解讀成美中關係回溫先兆、拜登向北京伸出橄欖枝,現在看來並非如此。 關鍵轉折點出現在五月底。不滿意病毒溯源調查報告結論曖昧,拜登五月廿六日下令:情報機構「應再加倍努力蒐集及分析資訊」,限期九十天內提交調查報告。兩個月過去,參議院情報委員會暨外交關係委員會跨黨派國會領袖上週簽署聯名信函,敦促拜登堅持調查,直到一致可信結論水落石出,就算九十天不夠也要繼續。 牽涉到敏感種族主義,美國主流輿論對於病毒起源原本審慎保守。像《紐約時報》專欄曾抨擊川普拿中國開刀是「試圖轉移公眾注意,以掩蓋其抗疫失敗」,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則以「川普病毒」回批。科學議題摻雜政治元素後,淪為政治人物「口水戰」話題,這樣的氛圍在拜登上台後有所翻轉。美國網路媒體POLITICO與哈佛大學七月上旬公布最新民調:五十二%美國人相信病毒來自武漢病毒實驗室外洩,只有廿八%相信動物是病媒。擺出一副「我早就這麼說啦!」的川普虎視眈眈,再加上眾多搖旗吶喊的共和黨國會議員,拜登政府無法置身事外! 屢遭質疑與北京走太近的世衛秘書長譚德塞,最是耐人尋味。世衛病毒溯源研究聯合專家小組調查報告三月卅日出爐後,譚德塞先是對「從實驗室洩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結論持保留態度。他搶在拜登之前強調:評估不夠充分,問題癥結在於中國政府不配合。拜登下令重啟調查後,譚德塞六月中旬立場更加清晰:不能排除實驗室洩漏病毒的可能性。七月中旬,譚德塞終於與中國劃清界線,宣布成立新的專家科學諮詢小組,重啟病毒溯源調查。北京當局立即悍然拒絕。 最戲劇性一幕發生在七月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出訪科威特,特別安排與譚德塞會晤,如何貫徹重啟病毒溯源調查自是討論重點,拜登政府過去半年來布局開始收網。 中國堅拒開放實驗室,病毒溯源調查2.0最後很可能又流於各說各話。但全球兩億人確診及近四百四十萬人死亡,究責聲音只會越來越多。「中國輸出病毒」是否成為拜登政府鼓動抗中的「政治提款機」,值得觀察。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1-08-06
美國疫苗援台之「特例」

美國疫苗援台之「特例」

  美國總統拜登五月中旬宣布疫苗援外計畫,以六月底前送出八千萬劑為目標。時間來到七月,履行捐贈數量尚不足三千萬劑,只有原先承諾的三分之一左右。檢視受贈十餘個國家,數量大且運送快,台灣皆屬不多見特例! 六月三日第一波疫苗援助計畫中,美國宣布透過疫苗分配機制COVAX援助兩千五百萬劑,對象分布全球各地域,台灣與印度、尼泊爾並列為東南亞暨南亞國家,加拿大、南韓與墨西哥等為特定優先區域。其中,與美國比鄰的加拿大和墨西哥分別拿到一百萬劑及一百卅萬劑,親自訪問白宮的南韓總統文在寅拿到一百萬劑。加拿大與南韓係國民平均所得比台灣高的僅有兩例。 台灣中南美洲兩友邦宏都拉斯與巴拉圭,分別收到一百五十萬劑與一百萬劑,與美國抗衡北京當局利用疫苗外交擴張地緣政治利益息息相關,因宏國總統曾放話,不惜在中國設立商務辦事處,以換取中國捐贈疫苗。 六月廿一日再公布第二批五千五百萬劑分配計畫,同樣通過COVAX平台分配至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南亞、東南亞與非洲等各地區國家,優先國家對象則有印尼、越南及哥倫比亞等。以印尼為例,最新單日通報確診案例突破三萬,當地醫療系統崩壞在即,美國承諾儘速提供四百萬劑莫德納疫苗;同樣深陷Delta變異病毒株疫情風暴的巴西,則收到三百萬劑。印尼與巴西是受贈疫苗數量超過台灣的唯二國家,兩國人口皆超過兩億! 原列入第一波捐贈國家名單中,無論是印度、尼泊爾乃至於非洲各國,至今都尚未收到任何疫苗;名列第二波的越南預計本週末才運送。白宮解釋:後勤與法規障礙延緩了疫苗外交步伐,援助疫苗都已到位,問題出在複雜法律規範、海關報關、冷鏈物流等後勤。像是印度,遲至六月底才正式核准緊急使用莫德納疫苗,掃除相關法律障礙。 在台灣取得疫苗途徑被截斷的情況下,美國聯邦參議員訪問團專程搭乘軍機來台宣布疫苗捐贈消息,實際運送兩百五十萬劑、超過原先承諾三倍,又刻意跳過原計畫COVAX平台以避免不必要的干擾,借助於台灣高效公衛機制快速檢驗封緘,此時此刻全台施打中,在在皆是得來不易的少數特例,國人千萬不能視為理所當然!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1-07-08
日本挺台,「活美」制中!

日本挺台,「活美」制中!

  兩個月前日本首相菅義偉訪問白宮,是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接待的第一位外國元首,會後聯合聲明強調台灣海峽和平穩定重要性,敦促和平解決兩岸問題,係時隔超過五十年後美日兩國聯合聲明提及台灣。歐美或日本媒體行前事後相關報導皆指出,行事向來謹小慎微的日本政府,是在華府當局再三強力敦促下,被動公開表達對台灣的支持立場。 《華爾街日報》當時報導:菅義偉政府夾在兩股壓力間,一邊是與中國緊密經濟關係,另一邊則是美國要求公開表態壓力,東京政商界領袖皆對公開與中國衝突感到不安。日本政界尤其擔心,若對抗中國衝過頭,勢必犧牲前幾年日中關係好轉種種努力,尤其美國外交政策反覆無常,完全倒向美國後將限縮未來進退空間。台灣十分熟悉「美中兩強等距,平衡地緣政治與經濟利益」似是而非中立論調,一度也讓日本政府高層決策圈躊躇再三,加深東京當局身不由己的勉強印象。 菅義偉政府接下來幾波大動作,讓這些捕風捉影臆測不攻自破。五月下旬,日本與歐盟舉行日歐定期高峰會,會後聯合聲明首度揭示「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促進和平解決兩岸問題」,用語與美日領袖峰會聯合聲明一致,強度高過美韓元首峰會版本,突顯日本對台海安全重視與堅持程度,在美國沒有出席情況下,很難牽強解讀為華盛頓幕後遠端遙控東京下指導棋。 上週甫落幕的七大工業國G7領袖峰會,聯合公報又第一次納入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重要性,被中共官方喉舌《環球時報》社評痛批是「西方大國最系統指責中國以及干涉中國事務的一次」。事前各國意見分歧,日本官方消息主動透露:「首相與美國進行了職責分工合作。」菅義偉本人受訪時回答:「領袖宣言納入台灣,是很自然的事!」清楚證實東京當局主動性與介入程度。 在此引用日本眾議員長島昭久在《活美─外交.安全保障的現實主義》一書主張,有助釐清日本決策整體輪廓與背後思維。所謂「活美」指「活用美國力量」,一旦美國降低對東亞西太平洋地區承諾,日本必須獨自面對強勢崛起中國的咄咄逼人,不得不回頭自我武裝擴充軍備,將付出難以想像政治代價與經濟負擔,絕對遠比依賴「國際公共財」美軍兵力高,東京唯有積極分擔龐大軍費開支或扛下區域支援責任,無論如何都要確保美國對本地區承諾的意志與能力,才有可能制衡中國勢力擴張坐大,牽制中國對釣魚台與南海步步進逼。 掌握「活美制中」戰略下以國家利益為優先的日本安全保障策略,無論是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當著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面前強調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或者日本展開對台灣暨東協五國捐贈肺炎疫苗,十分清晰呈現一致性脈絡。接下來,日本國會通過日本版《台灣關係法》或加快台灣加入日本主導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TP談判腳步,都將是值得樂觀期待的正面發展。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1-06-19
澳洲人民站起來了!

澳洲人民站起來了!

中共官方喉舌《環球時報》社評日前寫道:陣仗越來越大的多國聯合軍演不足為懼,派遣軍艦遠道而來的法、英作秀成分居多,真正對中國充滿敵意的是以美國為首「四方聯盟」QUAD;尤其,「澳洲就是美國的一條走狗,它在不斷扒拉算盤,權衡效忠美國的好處和與中國對抗的風險」,戰狼式叫囂澳洲為「走狗」,急遽惡化兩國關係積重難返。 作為中國經濟崛起最大受惠對象之一,澳洲是已開發國家中依賴中國最深的經濟體。過去十年,中國一直是澳洲頭號貿易夥伴,三分之一出口商品銷往中國,也是澳洲最大的國際學生與觀光客來源地。國際教育是澳洲第四大外匯收入來源,中國留學生貢獻其中近四成,疫情爆發前一年有一百四十萬名中國觀光客前往澳洲,消費金額約兩百五十億台幣,佔觀光總收入近三成,再加上總數五十萬人中國移民,從政界到文化圈,從房地產到農業,從大學到工會,甚至連小學都看得到中共無孔不入的影響力。《無聲的入侵:中國因素在澳洲》一書作者漢彌爾頓教授便感慨:染紅的澳洲淪為中國的朝貢國。 二〇一八年底通過《反外國干預法》後,又率先成為禁止華為參與5G網路建設的第一個國家,澳洲與中國雙邊關係陷入冰點,去年帶頭倡議對肺炎病毒源起進行獨立調查,兩國關係雪上加霜,從大麥、牛肉、葡萄酒、龍蝦、棉花到煤炭,中國抵制澳洲商品名單越來越長。英國BBC新聞當時曾經評論:澳洲和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就像是地緣政治驚悚小說的高潮部分。只是,高潮一波接著一波未曾消停,半年多來兩國關係每下愈況,官方互動沒有最壞,只有更壞。為展現抗衡中國決心,澳洲當局近期不斷主動釋出整軍經武訊息,更讓北京當局暴跳如雷,斷絕兩國所有雙邊經濟對話。 澳洲參議院廿八日通過兩項反外國干預的法案,一般認為係針對中國而來。圖為澳洲總理滕博爾本月十九日出席在國會大廈舉行的澳中商會(ACBC)活動。(歐新社檔案照)     四月底「澳紐聯軍紀念日」(Anzac Day),係緬懷捐軀陣亡將士的重要國定假日,澳洲國防部長杜登談話針對性十分明顯,他強調:隨著中國威脅日增,澳洲必須將注意力從遙遠中東轉回鄰近的全面威脅。澳洲內政部秘書長裴佐洛更直接提醒:捍衛自由的戰鼓已經響起,澳洲準備好再次派遣戰士前往戰鬥。澳洲政府上週進一步宣布,未來十年將大幅增加六兆台幣國防暨國家安全預算。 美國CNN新聞網評論:澳洲單挑與中國開戰是荒謬的念頭,因為中國國防預算至少是澳洲十倍以上,更何況中國擁有核武,澳洲則否。但是澳洲總理莫里森強硬立場絲毫沒有動搖,上週重申:為了與中國潛在軍事衝突而做好充分準備,是其職責之所在,低估戰爭風險將是愚蠢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呼應:絕不會讓澳洲孤單對抗中國! 面對肺炎疫情與中國經濟霸凌內外夾擊,原本不被看好的澳洲挺過來了。GDP連續兩季成長超過三%,強勁經濟復甦是有統計數據六十年來唯一僅見,在此同時,莫里森政府一直穩定維持過半民意支持度,更有超過八成澳洲民眾對中國持負面觀感,名列全世界討厭中國前三名國家。從最依賴中國到最討厭中國,沒有屈服跪下的澳洲為全世界上了寶貴一課。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1-05-24
中國人口紅利走到盡頭

中國人口紅利走到盡頭

十年一次中國人口普查,第七次最新結果遲遲未見公布。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普查結果顯示,中國全國人口總數不到十四億,是近六十年來首次人口下降。少子化與高齡化帶來勞動力下降、消費力衰退、經濟發展動能不足、養老體系破產等諸多後遺症,中國官方一再延後公布普查數據,背後動機引起諸多揣測,咸信與「數據不漂亮」或「普查結果不符合預期」有關。 中共官方喉舌《環球時報》指責西方媒體拿人口問題唱衰中國,以「未富先老」做為支持「中國崩潰論」新證據。事實上,「人力即國力」論調始作俑者正是中國官方自己,北京當局始終走不出毛澤東當年提倡「人多好辦事」迷思,更不吝引用十四億人口當成國力強盛的象徵,把「人口第一大國」與「第一強國」兩者間畫上等號。按照普查數據推估,中國讓出人口第一大國冠軍寶座,被位居第二名印度超越的日子將提早到來,賦予國力興衰與地緣政治更多解讀空間。 自一九七八年提倡經濟改革以來,人口紅利與改革開放高度重疊,是推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兩股主要力量,農村剩餘勞動力源源不絕流向以出口為導向的製造業。十四億龐大人口帶來經濟規模上巨大優勢,讓中國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被預測將擠下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值此美、中全面抗衡之際,未來十年是兩強綜合國力消長的關鍵時刻,恰恰又是中國人口結構翻轉的轉折點。 二○一一年六月,加拿大知名「孟克論壇」(Munk Debates)以「中國是否能稱霸於二十一世紀?」為題,展開激辯。持反方立場的CNN知名節目主持人Fareed Zakaria開宗明義主張:中國將在二十五年內出現人口崩潰,而人類歷史上,未曾有過任何一個掌握主導力量的強權,人口處於衰退狀態。攸關生產力強弱的人口年齡中位數,即是強而有力的佐證,中國人口中位年齡於二○一八年超越美國,兩國差距越拉越大,預估二○三五年,中國為四十九歲,美國則是四十二歲;而到了二○五○年,中國跨過五十六歲以上,美國只有四十四歲,國力此消彼長昭然可見! 過去十年來,中國每年平均減少三百萬勞動人口,人口紅利盛極而衰,過往經濟成長引擎面臨熄火,不得不推動的延遲退休改革,又將增添社會不穩定變數,進一步衝擊負荷過重的社會保障體系。美中衝突層層外患不絕,「老」問題重重內憂加劇,在在挑戰著習近平的強國夢。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1-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