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傳立相關文章

說你「拜柯神」 哪裡是嘲諷

說你「拜柯神」 哪裡是嘲諷

雙城論壇上海派統戰部長來, 柯文哲再惹議。.資料照片        吳傳立/金融業 一個很簡單的基本道理:「動機」、「方法」、「結果」,這三者之間,未必都呈現正相關;很多時候他們之間的關係不是直線的、是扭曲的、甚至是相反地。 就以棒球做比喻。「漏接」是後來的「結果」,我們很難判定選手一開始「漏接的動機」是什麼。當然,如果某個選手每次漏接之後戶頭就會多出一大筆錢,那麼我們就可能進一步懷疑他的「漏接的動機」。因為很難找到具體事證的關係,所以要證實對於「動機」的指控實在很難。 問題是,我們幹嘛管動機呢?對於時常漏接的選手,我們固然必須要監控他有沒有異常的收入來源,更重要的是:不管他是因為技術差還是因為打假球,只要常漏接,總之換掉他就對了。 可是台灣不行啊!台灣的政壇還在流行造神啊!有幾個人會去監督、質疑自己的神?台灣人始終都不知道如何透過批判監督去鞭策這尊神;最後的最後,一旦發現那個神「一點都不神」的時候,就只會把它歸類成「鬼」,質疑「祂」一開始的動機就根本不單純。 你沒有聽過「絕對的權力、造成絕對的腐化」這個道理嗎?用這種方式在拜神?好神都被你拜成惡鬼啦! 為什麼說這一大串?「一再強調」「兩岸一家親」的柯文哲與上海舉辦「雙城論壇」,迎來了上海市委統戰部長。柯文哲竟然說「統戰在台灣是污名化的名詞」。然後,那些膜拜柯文哲的人有幾個出聲批判? 據說柯文哲當市長的幾年來為市民省下上百億的公帑,這個值得稱許。可是當柯文哲連「統戰在台灣是被污名化的名詞」這種話都說得出來的時候,那些平日頌揚柯文哲北市政績、同時自認屬於台派、具有台灣主權意識的人,有幾個人願意發聲批評? 如果連這種毫無主權意識的言論你都不願意批評,說你是拜柯神的柯粉,只是剛好而已嘛!哪裡是什麼嘲諷呢?
吳傳立 2016-08-13
乙武洋匡惹怒了誰?

乙武洋匡惹怒了誰?

1636年,美國麻薩諸塞的清教徒擬定法律:夫妻若在妻子月經來潮期間行房,兩人需判處死刑。1650年5月,英格蘭通過《通姦法案》,對於婚姻之外的性行為判處死刑。 你覺得荒謬嗎? 肢體先天殘疾的乙武洋匡坦承數段不倫戀的消息傳開後,在臉書掀起熱烈的討論潮。有知名的網路觀察家說「沒有腿也能劈腿,沒有手也能把妹,讓人重新思考男人到底需要什麼才能讓女人愛上,這我真的不懂」;有人拿他的書名開玩笑「四體不滿足、五體很滿足」;有人在他做愛的姿勢上大作文章;有人說「雖然私德有問題,我們不該拿他人的身體殘疾做文章」。 自古以來男人不懂女人、女人不懂男人的浩嘆多如繁星,該觀察家的「不懂」也算在情理之中;問題是,他或許覺得自己文筆犀利幽默兼且發人深省,不過似乎沒發現筆刀落下的地方是對方先天就已失去的手足四肢。 我們憑什麼在殘疾人士的殘疾之上做文章? 不過也就是在半年前,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同性婚姻合法的時候,台灣的臉書也飄起彩虹旗幟,大家的同理心都湧現了。是的,大家開始理解同性戀不是一種病、也不是一種罪,不過只是一種「不一樣」,同理心告訴我們同志爭取的不過是人權,於是當同志人權稍稍獲得平反之後,我們歡欣鼓舞;如果有誰在同性戀的做愛方式上大作文章,我們會覺得「這樣缺乏平權意識的言論值得讚揚嗎」。 現在,肢體殘缺的乙武洋匡婚外情,大家忽然堂而皇之地嘲弄起乙武洋匡的身體與性慾,知名網路觀察家甚至義正辭嚴地說「身障就可以玩弄女性劈腿五十人還要同情嗎?」 哦?我們應該對肢體殘障的弱勢有更多的同理心,以彌補現存的、巨大的、先天上的不平等。但是,如果殘障者在道德上犯錯,就不值得同理,嘲笑他的肢體也只是剛好而已? 玩弄女性劈腿五十個人是不是一種罪? 如果有個男人玩弄女性、劈腿五十人。如果那五十個心智成熟的女人心甘情願、滿心歡喜地與男主角歡愛,這是一種「玩弄」嗎? 如果男主角欺騙了這五十位女人,讓這些女人們誤以為自己是唯一,那麼,男主角在法律上或許無罪,但是在道德上當然有罪,這個罪來自於傷害了女主角們,不過,跟旁人一點關係都沒有。 即便乙武洋匡已婚了仍這樣「亂搞」,法律上他還是無罪。別忘了,全世界像中華民國這樣把婚外性行為列為刑法通姦罪的國家已經不多了。在婚姻中,男主角如果有錯,也只須對配偶及女主角們負責,跟旁人依舊一點關係也沒有。 同樣是批評。如果你譴責一個「喪心病狂的虐童犯」,基本上不會有誰寫吠文砲轟你;但是批評「結了婚還劈腿五十個男人/女人的臭男人/女人」就會引起像筆者這樣的人的不滿。為什麼?因為前者重大影響了社會的秩序,而後者不會;因為我們確知沒有一個兒童喜歡被虐待,而我們不清楚後者之間的情慾糾葛。 這麼舉例吧!如果我是個不敢出櫃的同性戀,深覺對老婆有所虧欠,於是暗示老婆可以在外頭尋求慰藉;結果有天「紅杏出牆」事發,你們義正辭嚴、大張旗鼓地批判我老婆那個「賤女人」,你以為我會感激你們這些正義之師嗎? 是的,關上房門歡愛的事情,只有事件裡面的主角們有權力過問、批判。房門外的我們不清楚那扇門後、他們心裡到底有怎樣的曲折,我們怎麼會自以為有權力批判? 我們不該批判乙武洋匡的不倫,和他是否殘障一點都不相關。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如果人人都劈腿的話怎麼辦 為什麼你們的道德感要拿來討伐那些你們並不清楚前因後果,而且沒有傷害到你、也沒有傷害社會重大法益的行為?然後你們的道德感甚至強烈到對身障者的殘障做文章,因為你認為「身障就可以玩弄女性劈腿五十人還要同情嗎?」 劈不劈腿本來就不是我們應該批判的事情!更何況你的批判竟然在男主角的身障做文章!請問到底是哪裡來的道德感? 還是你覺得「劈腿」嚴重影響了社會的重大法益?認為「如果這個社會包容劈腿的話,這個社會人人都劈腿的話怎麼辦」?──如「如果殺人犯不處死刑的話,這個社會人人都殺人的話怎麼辦」? 如果社會輿論不過問劈腿之後,你就打算劈腿了嗎?通姦除罪化之後,你就打算去通姦了嗎?如果殺人犯不處死刑的話,你就打算殺人了嗎? 哦,不是,你或許會說,「輿論不批判劈腿的話,我害怕他會劈腿」;「通姦除罪化之後,我害怕他會變心」;「廢死之後,我擔心不想殺人的人會因此變成殺人魔」。 那麼我就懂了。這個社會在乎的是「我的」擔心,從來不管這些輿論、那些法律是不是造成更多人性的扭曲、更多的悲劇。我們甚至讓自己失去了最基本的同理心。 我忍不住猜想:在後來的某一段時期,當某些人主張廢除「通姦唯一死刑」的時候,一定也有人大喊:「亞當只有一個夏娃,一個家庭當然應該就只有一對男女。通姦就是違背上帝的意旨,難道不用判處死刑嗎?」。 當我們回顧歷史而發現歷史如此荒謬,其實,所謂的「現在」轉眼就是「歷史」。停下腳步看現在,就會發現荒謬一直都在。
吳傳立 2016-03-28
「覺醒公民」的勇氣

「覺醒公民」的勇氣

  作者:吳傳立(金融業)   覺醒公民的定義   最近這一兩年流行的名詞是「覺醒公民」。覺醒公民的定義,不該只是從拍美食、追韓劇的小確幸一族變成高喊「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網路鄉民而已。真正的覺醒公民,永遠都在思考、永遠都在檢視自己的信仰,勇於批判自己錯誤的信仰。   簡單的說,覺醒公民不是「懂了什麼」,而是「永遠都在思考、永遠都在檢視」。   柯文哲並非毫無建樹,但是柯的爭議言行一件又一件,於是許多人沉默了。畢竟要批評自己曾經崇拜過的偶像,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要批評自己曾經擁抱過的信仰,是一件更困難的事情。   於是我有一點點同情當初拼命捍衛柯文哲的人~~那些無視柯文哲威權思想、把所有批評柯文哲的人都視為國民黨同路人的人,而如今依舊保持沉默、不願出聲批判柯文哲的人。   表面的問題,是「不願批判柯文哲」;核心的問題,是「不願批判自己」。其實,這個問題並沒有這麼難解決。如果沒有勇氣檢視、批判自己的信仰,那麼就不要輕易信仰。永遠保持懷疑、保持思考,然後我們就會發現批判自己有多麼的重要,並且對於「批判自己」這件事情不再感到羞愧,反而引以為傲。   批判的意義   如果黨國思想沒有倒、如果內建「一個中國」的中華民國憲法沒有改、如果台灣人的威權思想遺毒(比如說期待三權併掌的聖主明君、崇拜檢審不分的包青天等等落後法治觀)沒有拔除,就算中國國民黨倒了,台灣就會好嗎?   批判柯文哲,並不是(不只是)批判這個人,更是批判這個人所擁抱的價值,比如說「兩岸一家親」、「用監視器開罰單」、「法律沒規定不能做的,為什麼能做」、「文化恐怖份子」、「寬容如海」等等威權、錯亂的思想價值。唯有當多數的人明白這些思想到底錯在哪裡,下一次浮出檯面的人選才有可能「相對理想」;如果因為害怕中國國民黨勢力復辟而避免批判柯文哲,只會讓有能力操控媒體的幕後黑手因勢利導,最後選出一個草包甚至野心份子,讓台灣的進步延遲四年、甚至倒退二十年! 要知道,民主並不是一條必然前進的單行道!稍有不慎,隨時都可能反轉!   面對即將全面執政的民進黨   520總統就職在即,即將全面執政的民進黨是否真的能夠讓人滿意?從「向必須被轉型正義審判的宋楚瑜請教轉型正義」這件事情來看,別說是「讓人滿意」了,兼任民進黨黨主席的蔡總統能夠「不讓人失望」就已經讓人喜出望外了。屆時台灣人有沒有勇氣批判自己選出來的總統?有沒有勇氣批判自己的偶像?有沒有勇氣檢視自己的信仰?還是又要像捍衛柯文哲那樣高喊「難道你要讓連勝文當選嗎」,繼續高喊「難道你要讓朱立倫當選嗎」?   覺醒公民們,我們真的覺醒了嗎?
吳傳立 2016-03-23
立院採訪也該升級到2.0

立院採訪也該升級到2.0

為什麼要管制立法院的採訪權?檯面下的真正原因有很多,而檯面上最堂而皇之的理由,當然是「保障新聞自由」。但是別忘了:「用管制手段保障新聞自由」的背後假設是「有被管制的需要」而且「管制的手段讓管制的結果利大於弊」。 在資訊時代,「資訊流通」(不管是上游的採訪階段還是下游的傳播階段)「應該」被管制嗎?管制的結果會是利大於弊嗎? 先說結論:第一,在資訊時代,「不管制」是原則、「管制」只該是極少數的例外;更籠統武斷一點地說,「資訊管制是多餘的」;第二,絕大多數的事情都是「互有利弊」,在「管制資訊是多餘的」這個前提下,「管制資訊並且利大於弊」是很困難的。 在資訊時代「管制資訊」是多餘的 在進一步說明之前,需要簡單說明「網路2.0」這個名詞,以及背後的意義。 過去,資訊的流通是單向的;讀者只能接受報紙的資訊,讀者自己沒有能力像報紙那樣讓自己的意見被千萬人看見;就算在資訊時代初期,大家也都必須到大型入口網站瀏覽新聞,沒辦法自己發佈新聞。 但是自從網路鄉民有了ptt、部落格、youtube、還有智慧型手機,理論上每個人的聲音都可以被全世界聽見;無意間記錄到的片刻,也可能在全世界爆紅。也就是說,資訊的傳播不再倚靠大型的傳播者放送出去,而是由無數的網路鄉民「爆料」、「推文」而浮出檯面。 這種「只要有心,人人都是媒體」的時代,就是「網路2.0時代」。當然,選擇「傳播」或「不傳播」某則資訊,就是一種「篩選」。至此,人人擁有了「傳播」以及「篩選」的能力。而這樣的能力,在過去,是由「新聞媒體」所壟斷的。 就如同無法期待人類回到飛鴿傳書的時代,這種「資訊流通的管道更多、速度更快」的潮流是無法逆轉。這股潮流體現在「立院採訪」這個議題上,具體的現象就是:越來越多元的人(不管是媒體記者還是公民記者)想要採訪新聞。 網路2.0之前,重要的聲音需要有強力的擴音器(大媒體)傳送,才能被聽見;為了確保重要的聲音不會被淹沒,所以需要靠管制來保護(例如確保大媒體的麥克風可以最接近採訪者)。網路2.0之後,既然閱聽者在技術上有能力讓有價值的聲音浮出來,所謂的「為了保護新聞自由而管制」,其實「保護」的需要已經被降低到最低,也因此「管制」成為多餘,而「管制」的暗黑弊端卻持續被發揮到淋漓盡致。 想要透過管制──不管是事前積極的「審核機制」還是事後消極的「退場機制」,恐怕只會治絲益棼。簡單舉例:如果真的有哪個組織想要以公民記者的身分在立法院吵鬧,每天花一千元請個工讀生當免洗筷去立法院鬧場,「退場機制」又有什麼意義?更遑論那些爭議極大、弊端極多的「事前審查」機制了。 立法院(圖片來源:作者Jiang,來自維基百科,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具體建議:改變的不該只是「採訪者的管制」 今天,「開放採訪」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何開放」才能確保新聞自由。在「立法院採訪制度」這個議題上,重要的考量因素是「安全」、「採訪品質」、「時間」與「空間」,核心角色是「採訪者」與「被採訪者」;但是,多數的討論,都聚焦於「採訪者的管制」這個問題之上。 「不管制被採訪者」可能會發生哪些問題呢?第一個是立法院的「安全」問題,第二個是「採訪品質」的問題;第三個是立法院「空間」問題,第三個是立委被採訪「時間」問題。 關於「安全」問題。如果帶刀帶槍的記者能夠混進立法院,要檢討的是維安機制,而非採訪機制;關於資料安全,立法院的「機敏資料」難道沒有妥善保管嗎?也就是說,所謂的安全問題根本不是「採訪制度」的問題。 關於第二個「採訪品質」問題。咦?這根本不是問題啊!許多公民記者寫出了好報導,反而是大媒體因為自我審查或是政治力介入而刻意冷落重要議題甚至報導不公,才值得關切吧! 立法院現行的《立法院採訪證發放要點》,以「商業登記公司;每日發刊;全國新聞佔報導數六成以上」為門檻。這種規定,背後的邏輯就是假設「大媒體等於好新聞」,然後「為了保障好新聞,只好保障大媒體」。 時至今日,這當然是一種極為落後的管制規定。要矯正這種管制所造成的缺失,不但需要「撤除不當的管制手段」,更要揚棄這種制度背後的「思維假設」,進一步、「相信公民記者」、「建立制度,讓好的公民記者有機會產生更多更好的報導」。 具體白話的說,就是:何必管記者會現場有幾成的大媒體大記者?大媒體大記者擁有各種資源,哪裡需要法規保障?相對的,如果迫不得已非要限定人數,規定「應有百分之二十的立院採訪記者名額保留給公民記者優先申請」又有何妨? 簡而言之,在這個網路2.0的資訊時代,要優先保障的是公民記者的「權利」(right),而不是「大媒體的權力(power)」! 第三,關於「空間」與「時間」問題。常被討論的是「旁聽」的空間,以及「採訪」的空間。「旁聽」?只要立法院議場通通網路直播,並且一律錄影供民眾隨選隨看,哪裡還須什麼「旁聽」的座位?節省下來的空間,還可以額外增加多少的記者採訪席! 至於記者的採訪「空間」,的確是個問題,畢竟能夠挨近立委身邊的麥克風不過就是幾十隻。可是,那是「傳統」的立院採訪模式嘛! 就好像內閣必須到立法院接受立委總質詢一樣,如果規定「各委員會開完會議後,與會委員就必須統一在會議室接受記者的採訪,而且至少待滿20分鐘」。每個立委的前面都只有一支麥克風、會議室則是架好八支廣角攝影機,所有的影音檔供民眾自由取用。如此一來,認真的立委不怕被冷落、也不用怕回答重複的問題;記者們排排坐在採訪席上寫稿即可,一如記者會那般有效率地應用會議室空間,不用為了搶畫面而辛苦衝鋒。如果立委諸公想要加碼演出,當然可以另外自行舉辦記者會。 這麼一來,我們不但不用擔心「公民記者太多」導致的「空間」、「時間」問題;哪些立委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地跑攤賣藥喬事情卻不開會、哪些立委總是擁抱退步價值而在會議上跳針裝瞎,通通攤在媒體下檢視,豈非一舉數得? 既然「安全」、「採訪品質」、「空間」、「時間」通通都不是問題,那又何必對立法院採訪進行管制? 重要的細節 當然,還是會有一些「重要的細節」問題,比如說「採訪會議上由誰擔任主持人?誰有權力決定由哪個記者提問?誰有權力把鬧場、跳針的記者趕出去?」這樣的問題。 凡遊戲就需要有規則;有規則就必須有裁判;有規則就會有「不公平」的問題;決定裁判人選就會出現「憑什麼是他當裁判」的問題。這種問題不可能完全克服,但是可以靠著創意與「潛規則」處理。 比如說,「採訪會議」的主持人可不可以是立委?可不可以從立委群中用抽籤決定?採訪會議可不可以分成上半場與下半場,分別由不同黨派的中籤立委擔任主持人? 主持人當然可以裝瞎跳針、無理迴護被記者質詢砲轟的同黨立委,但是別忘了所有的醜態痴像都透過錄影與即時轉播公諸世界哦!相對的,如果真的有無理取鬧的記者硬要尋釁滋事,有鎂光燈聚焦的主持人都會樂於主持正義,否則就會受到輿論撻伐嘛!這種時候,難道立法院的駐衛警只吃飯不管事的嗎? 結語 社民黨立委參選人苗博雅認為「我們現在該問的問題不是『公民記者要符合什麼標準才能有採訪證?』而是『公民要符合什麼標準,才能申請到採訪證?』。」筆者以為,真正該思考的方向,應該是「從制度到建築、從軟體到硬體,立法院要怎麼改革,才能讓『公民』都能享有最大程度的採訪權」──這才是資訊時代「保障新聞自由」的正確方向。 苗博雅(圖片來源:pharmawind via youtube影片截圖)
吳傳立 2016-03-03
柯P,該做個民調了

柯P,該做個民調了

  作者:吳傳立(金融業) 多數的人一旦「醒了」,就再也回不去了。知道中國國民黨的可恨之後,就再也無法和過去一樣當個中壢客官;知道了二二八的慘酷之後,就再也無法容忍什麼「真相未明、究責未清」就要「和解共生」的鬼話。   拜網路之賜,知道中國國民黨可恨之處的人越來越多,知道二二八事件乃至於一連串相關的清鄉屠殺戒嚴、中國國民黨幾十年來壓榨剝削巧取豪奪等等狗屁事情的人也越來越多。   那些不願正視歷史錯誤、不願承認自己價值觀錯誤的可悲人士,再無以理服人、以謊愚人的可能,於是只能跳腳咒罵~~此情此景,從政大主任教官不依規定即粗暴撕毀學生海報的事件中,一覽無遺。   而那些檯面上的政治人物,不管他的主觀動機為何、不管他是因為誤解了寬容的定義、中了黨國思想的遺毒、或是基於政治算計,當他擁抱錯誤的價值,他的人氣就會開始下滑;一開始或許不顯著,但是網路的傳播效果會提昇改變的速度與加速度。相對的,擁抱正確價值的政治人物,就是選擇了被群眾擁抱。   例如賴清德。他的施政並非毫無爭議,但是他敢在中國領土明白指出「台獨是社會共識」、敢公開推動「蔣介石銅像退出台南校園」!不論賴清德這些舉動基於任何動機,都足以讓他的人氣扶搖直上!   而柯文哲呢?柯文哲的人氣來自於「打倒中國國民黨」與「網路鄉民的力挺」;而現在,不管是所謂的五大弊案還是小巨蛋,哪一案不是雷聲大雨點小?同樣是大開人權倒車的「攝影機開罰單」與「ETC收停車費」事件,前者正當柯文哲人氣極旺之際,附和的網路鄉民俯拾即是;而時至今日,「ETC收停車費」引發網友抱怨連連;身為北市行政首長兼二二八被害者家屬,不但沒有努力推動轉型正義,竟然還說什麼「寬容如海、成就臺灣」更是罵聲四起!這些原因與現象,足以論證柯文哲人氣潰散徵兆已露!   當然,以上只是筆者的主觀觀察、未經科學民調驗證。呼應中國領導大喊「兩岸一家親」、在大選黃金週一日雙城「非典型輔選」的柯市長如果志在千里,或許該是找民調公司談談的時候了。
吳傳立 2016-03-02
改革議題的排序策略

改革議題的排序策略

新科立委就任之後,除了眾所矚目的「轉型正義」、「不當黨產處理」等議題之外,徐永明喊廢「紅十字法」、王定宇喊「取消向孫中山遺像行禮」、「鄭楠榕殉難日定為言論自由日」,諸多議題一一浮出檯面。 當整間房子堆滿垃圾的時候,打掃變得很難有章法;更何況每一個政治人物都希望累積自己的政治聲望,所以都想要喊響自己的議題、吸引鎂光燈照亮自己的舞台,於是變成各有各的目標,於是輿論反而難以聚焦。在這種時候,到底要主打怎樣的議題,需要策略性的思考。 圖片來源:風傳媒 「關注民生」與「改革民主」並行不悖 民生議題永遠都是迫切的主要議題,但是「關注民生」與「改革民主」從來都是並行不悖;「改革」當然就會有爭議、「民主改革」當然就會有政治爭議;「擱置政治爭議、民生法案優先」只是一種假命題,讓人誤以為「搞民生就沒有空搞民主」。進一步說,正是因為民主改革不能落實,所以財團更有機會操弄假民主、讓「民生議題」往不利於小市民的方向「前進」。 柯P一上台就說要打五大弊案,結果雷聲大雨點小;不管柯P到底是有心無力還是虛應故事,總之很容易就被看破手腳,接下來的人氣就容易潰散,想要主打什麼議題都會漸漸變得事倍功半。殷鑑不遠。因此,在「民主議題」這條軸線上,最重要的,是「要從簡單的先做」。那麼,怎樣的議題算是「簡單」?什麼議題算是「困難」? 擋人財路~~尤其如果斷的是不義之財的輸送之路,像是不當黨產之類的~~當然特別困難; 罵人祖宗~~尤其如果是根深柢固的思想信仰,像是把孫中山遺照當祖先牌位之類的~~當然特別困難。這些都是相對困難、容易引起爭議的議題。 該做的事情不能因為害怕困難、避免爭議就不去做,但是我們可以「有策略」、「有順序」地做,讓議題的推展可以事半功倍。 客觀中立最「簡單」 小朋友感冒吃的藥水往往都是甜的。雖然大家都知道吃甜的並不好,但是兩害相權、只能投其所好,讓良藥爽口;台灣民眾長期迷信「藍綠一樣爛」,以「超越藍綠」、「客觀中立」為最高價值固然是一種思想上的沈疔,但是想要醫治台灣民主,開出來的藥方也不能不裹著「客觀中立」的糖衣。 舉例來說,如果現在主張「要拆中正紀念堂」,一堆超越藍綠的中立客官會說「讓民進黨上台不是要你搞意識形態、政治鬥爭」。那麼,我們就轉個彎,以鄭南榕殉道日為「言論自由日」,不放假,但是要紀念。不放假,所以工商團體不會抗議;要紀念,所以要有各種研討會、追思會,討論言論自由的重要、追思台灣民主的坎坷~~討論「民主」、「言論自由」這些話題,總算夠客觀、夠中立吧? 最「簡單」的最有效 雖然目前台灣民眾對「言論自由日」這種議題重要性的理解並不普遍,但是正因為如此,所以更需要宣傳、深化這種思想改革。這種議題具備充分的正當性,只要民進黨與民間的論述力量結合,製造整個台灣社會的大思辨,就有機會讓台灣民眾的思想往人權、民主的價值靠近,進而讓台灣社會徹底揚棄「民主不能當飯吃」的錯誤思想、理解「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有多可怕,進而間接強化以台灣為主體的思想意識。 「言論自由紀念日」這種議題,雖說阻力相對較小,小歸小,但一定還是會有某些勢力、某些人出來反對;那更好。「民主」、「人權」這些價值不怕大家辯論、就怕大家不肯辯論。一辯論之下,誰擁抱進步價值、誰只是跳樑小丑,就昭然若揭了。 只要討論得夠廣、夠深,部分民眾就會發現自己羞於支持某些政治團體或政治人物,甚至發現自己的價值板塊慢慢飄移;於是站在「人權」、「民主」對立面的政客自然慢慢喪失影響力。 只要討論得夠廣、夠深,部分民眾就會逐漸認清蔣介石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對台灣民主有怎樣的「影響」。慢慢的,當覺醒的民眾夠多,在意識形態上「不去講即自去蔣」;屆時再拋出「拆除中正紀念堂」這個議題,就算不能水到渠成,至少不會被主流民意誤認為「搞政治鬥爭」。 要怎麼收獲,就得先怎麼栽;想要讓民主成長茁壯,最重要的是鬆動貧瘠僵硬的威權思想土壤。這麼重要的基本功,做再多都不嫌多,有心推動台灣民主進程的人如何能夠畏苦怕難? 結論 轉型正義的實施、不當黨產的處理都極為重要,非推動不可。這些議題千頭萬緒、必須謀定後動,才不會因為存在明顯瑕疵而讓見縫插針的反對力量大作文章;另一方面,類似前述這種「簡單」、但是可以肥沃民主思想土壤、讓擁抱黨國價值人士化功於無形的「簡單」議題,更應該成為優先推動的議題。 當然,如果民進黨評估自己所提出的《不當黨產處理條例》已經臻於完善,不會因為法案重大瑕疵而淪為《不當黨產『不處理』法案條例》,那麼,一邊推動「簡單」的議題、一邊運用立院多數席次通過「不當黨產處理條例」,齊頭並進自亦不妨。
吳傳立 2016-02-25
瑪丹娜的DJ為何要道歉

瑪丹娜的DJ為何要道歉

      作者:吳傳立(金融業)   評論一件事情,總要基於「客觀的事實」,然後針對「客觀的事實」進行「主觀的解讀」。如果反過來,因為「主觀的解讀」而否定「客觀的事實」,這樣的解讀、論述,恐怕是不夠周延的。   舉例來說,正常情況下,一個國家官方文件的用字遣詞必須精確;使用不同的字句,就代表了不同的意義、代表了該國官方特定的立場。這應該可以稱為是一種「客觀的事實」。   美國對台灣主權的立場為何?對於兩岸關係的定位為何?這個問題首先必須要回歸美國官方文件如何定義台灣。   當然,我也可以解讀成「美國只是在玩文字遊戲」~~但是,我的解讀必須有強烈的佐證(比如說美國發言人昨天說一套、今天又說另一套,讓人覺得這個國家的立場根本沒有一致的邏輯);否則,光憑我的「主觀解讀」,就要讀者同意「美國的意思其實不是美中聯合公報裡面的那個意思」,就是犯了「用我的主觀解讀否定客觀事實」的毛病。   然後,事情是這樣子的:瑪丹娜在台北小巨蛋開演唱會;台上的D J對著台下的民眾熱情大喊「I love Taiwan, I love China」,然後據說台下一片靜默,因為現在主流民意就是「台灣中國,一邊一國」嘛!誰跟你愛China呢?很多人很不爽,然後該名D J也在自己的臉書上道歉了。   可是問題是:中華民國的英文名稱明明就是Republic of China嘛!台下的台灣觀眾頂著這個國號,卻又不喜歡外國人在中華民國說「I love China」?到底是DJ把台灣與中國搞混了?還是台灣人把全世界都搞混了?   該道歉的,真的是DJ嗎?
吳傳立 2016-02-05
只要柯文哲比國民黨好就好?

只要柯文哲比國民黨好就好?

作者:吳傳立(金融業) 我完全承認柯文哲比郝龍斌好,比如說自來水鉛管事件的處理、路邊停車格的收費,我完全肯定柯文哲。 然後呢?他的「兩岸一家親」就因此不該批評?台北市警察亂抓新聞記者、妨害新聞自由,檢討報告寫了半天什麼都檢討不出來,也不用追究? 不管再爛,只要比中國國民黨好的,就是好?你的小孩從二十分進步到四十分,你就好開心了?在「台灣主權」以及「新聞自由」這兩大考題完全不及格的柯文哲,真的及格嗎? 吃中國國民黨的大便吃了七十年之後,現在喝到頂新毒牛奶了,你就感激涕零了?捨不得責備頂新了?我批評頂新你就反問我「難道你喜歡吃大便」? 在我看來,台灣人民崇尚威權的性格根深蒂固、對於民主、法治重要性的體認貧瘠得可憐。強人是否在乎人權、法治?一點都不要緊,只要強人做的是「對的事情」就好了。事實上,「台灣就是太自由了,所以才會這麼亂」、「亂世就要用重典」不正是台灣最常聽見的論調嗎? 至於,「如果這個強人忽然開始做起錯的事情呢?怎麼辦?」 怎麼辦?這種問題沒有幾個人會在乎的。
吳傳立 2015-12-23
台灣人不知地獄之將至

台灣人不知地獄之將至

作者:吳傳立(金融業) 「人性不太可能改變」。意思是說,一千年前的人有多好色,現在的人也同樣好色;一千年前的人多殘忍、多貪婪,現在的人也不會有什麼本質上的差異。 如果有差異~~比如說「多數的現代人不會把奴隸制度視為理所當然」,看起來似乎現代的人類比較有良心;其實未必。所謂人性的進步,不過只是受到外在的約束、教化罷了。如果法律與教育通通暫停五十年,人類的殺戮、殘忍與貪婪足以造成人性毫無底線的墮落崩毀。 墮落崩毀又怎樣?「如果連死都不怕了,還有什麼好怕的?」如果你用心揣摩過歷史、正視過人性的黑暗面,恐怕就沒辦法這麼樂觀了。「生不如死」不只是一句成語,更是一種事實存在的活地獄。只要試想「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滋味,你就會理解了。很難揣摩嗎?直接具體一點的方法,是拿根針從自己的指尖與指甲中刺進去;比較迂迴抽象一點的方法,是讀歷史。 不是都說中國是幾千年的禮義之邦嗎?人性的本質在文化大革命一覽無遺,子殺父、人相食,千百年前的悲劇戲碼一樣都沒有少。對待同膚色同種族的「階級敵人」尚且如此,更別說對待異族、戰場上的死敵了。 在看清了「人性本質並不會改變」的事實之後,我們翻閱歷史。例子太多,我們隨便舉近幾百年的例子就好,比如說十六、十七世紀的殖民史,還有十八、十九世紀的奴隸制度、到二十世紀世人皆知的納粹屠殺(虐殺)猶太人~~就知道,人性的黑暗是沒有界線的;人類造成的痛苦,也是。 一個殘忍的人造成另一個人的痛苦;一個錯誤的制度造成多數人的痛苦;一個錯誤的制度來自一個受權力、物質誘惑而墮落沒有底線的當權者、以及緊密依附的利益團體的共同努力。 權力與利益、精神的快感與物質的滿足,其誘人、所能造成的瘋狂,不是我們這種市井小民能夠想像的。瘋狂的當權者與錯誤的制度可能帶來的可怕?不熟悉歷史的市井小民同樣無法想像。 公民課本只教「選賢與能」,然後從來不強調「監督當選者」,所以我們都樂於過著小確幸的日子,以為只要可以投票就是幸福的民主;偶爾出了什麼問題,還要說「台灣就是太民主了」。 台灣在中華民國體制下,從來不曾經歷轉型正義;所以中國國民黨可以撲天蓋地壟斷資源(中國國民黨黨產之惡還需要多做說明嗎?)、司法系統可以明目張膽維護特定政黨(理當「一刀斃命」的林益世案讓中華民國的司法死了又死)、行政體系可以一方面行文各單位「需恪守行政中立」、一方面在選舉期間抹黑打擊特定政黨候選人(還記得宇昌案嗎?);在這樣的情形下,政黨壟斷了利益、利益鞏固了政黨,於是中國國民黨的立委幾十年來始終佔據立委多數席次,多數的民眾仍然覺得台灣是自由民主的燈塔。連統治台灣的中華民國憲法內建「被中國統一」機制,多數台灣人也覺得不痛不癢,覺得「維持現狀」就好,覺得「民主不能當飯吃」、「關心政治又怎樣?有用嗎?」、「政治歸政治,OO歸OO」。 「民主不能當飯吃」?你靠棒球吃飯嗎?你大喊「中華隊加油」就能幫助台灣球員贏球嗎?你不吶喊助威球員們就會亂打交差嗎?「關心政治又怎樣?有用嗎?」身為選民,候選人的政見、政治人物的言行你不關心;身為一日球迷,你倒是喊得聲嘶力竭?十二強棒球錦標賽「中華台北隊」輸球了,你覺得失落難過;台灣快要被中共統治了你卻漫不在乎?「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你告訴我為什麼咱們代表隊隊名不叫「中華民國隊」或是「台灣國隊」?因為「體育歸體育」的體育因素嗎? 比死還可怕的是「活地獄」。一度擔任台北富邦銀行董事、年領董事薪酬近八百萬新台幣、數度宣稱中華民國將滅亡的趙少康說「台灣不知死之將至」;其實趙少康只說對了一半:其實,台灣連「地獄之將至」都不知道啊!
吳傳立 2015-11-18
你關心法國恐攻,但關心中國拿飛彈對台灣嗎

你關心法國恐攻,但關心中國拿飛彈對台灣嗎

      作者:吳傳立(金融業) 首先要強調的是「主觀」並不代表「正確」或「錯誤」。比如說,經過我的觀察之後,我主觀地評定你是個善良的人~~雖然主觀,但是我的判斷也很可能是對的。 法國的死傷很慘重,很多人關心/世界上還有很多地方有死傷,沒有人關心/許多人關心法國的死傷、不在乎貝魯特的死傷~~這些都是客觀的事實。 於是許多人說:「弄什麼臉書三色旗大頭貼?不要虛偽了/標準不一致/聽了很噁心。」 你知道許多人是出於真心關懷法國的死者嗎?你知道許多人之所以不關心貝魯特,是因為根本以為貝魯特是另一種康貝特飲料嗎?你曾經打開CNN,然後靜下心來感受裡面每一則重大傷亡背後的悲傷嗎?沒有觀世音的千手千眼法力無邊、卻又活生生目睹世上的眾多苦難~~你曾經被那樣巨大的悲傷與無力感壓倒、最後決定還是關上電視當個小確幸的鴕鳥嗎?當符合世界主流價值的帝國悲劇從臉書上跳出來讓鴕鳥們不得不看見時,鴕鳥們終究無法不悲傷~~這樣的鴕鳥真的應該被譴責為「虛偽/標準不一致/噁心」嗎? 活著,就難免對我們所見所聞的一切做出判斷、評價。之所以在臉書大頭貼漆上哀悼法國傷亡的三色,每個人各自有他的理由。可是我們從客觀的事實直接跳入主觀的評價,忘了探究「客觀事實」背後的各種可能原因,就直接主觀地判斷那些為法國祈禱的人「虛偽/標準不一/噁心」~~這真的是一種理想的評價模式嗎? 是的,你關心法國、不關注黎巴嫩,一定有你的原因;我不怪你,我可以心平氣和地看待。 但是,凡事往往會有但是~~你關心法國的死傷,但是不關注想要併吞台灣的中國,不在乎中國天天發生的抗暴/鎮壓死傷/酷刑/活摘器官/嚴重污染,無視於中國在每一件事情上促進統一,反而什麼事情都高喊「政治歸政治、oo歸oo」,選舉的時候還要把票投給主張台灣應該被中國統一的政黨,最後可能因為你們這種人太多,我不得不被中共統治。 然後你覺得我應該心平氣和?
吳傳立 2015-11-16
45萬未婚維族女性的故事

45萬未婚維族女性的故事

你知道中國曾強制將四十五萬個維吾爾族的青年女子遷移到中國沿海嗎?你知道新疆的維吾爾族在一九四九年派人搭飛機與中共談判,結果飛機直接「被失事」嗎? 關於這些,網路廣播節目「深音」有一集訪問的來賓是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的副主席伊力哈木。這位僅次於熱比婭女士的維吾爾族第二號人物,分享了一段讓人頭皮發麻的歷史故事。 很慚愧的是,我從來都不知道「新疆」曾經兩度獨立成為國家:「東突厥斯坦第一共和」(這個國家存活了一年)、「東突厥斯坦第二共和」(存活了五年)。從清朝、中華民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的幾次反抗未果,歷史太長、就不話說從頭了。只說,一九四九年八月,中國共產黨建國後,維吾爾族派出七個談判代表,結果「據稱」飛機在經過蘇俄領空時發生意外(至於怎麼個意外法,沒有任何官方說明)。不久「新疆省人民政府」隨即成立,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自治區。 新疆擁有豐富的石油、煤礦,可是所有的礦區統統都是漢人,維吾爾人找不到工作;中共宣稱為了增加就業,把四十五萬個維吾爾族十五至廿五歲的未婚女性遷移到沿海城市,也就是四十五萬的維吾爾族青年男子娶不到自己的族人當老婆、或是「自然地」與漢族通婚;也就是這四十五萬名女子「自然地」嫁給漢族男子。於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年之內,新疆當地的維吾爾族人口比率,從八十七%下降到四十三%,而漢人從四%上升到四十一%(如果加上駐紮在當地的漢人軍隊,恐怕高達六十%)。 在這個脈絡下,維吾爾族與漢族間的衝突勢不可免。二○○九年,廣東一家工廠,七千個漢人與二百個維吾爾族人發生衝突,又因中共的後續處置引發了維吾爾族的不滿,於是爆發了著名的「烏魯木齊事件」,世維大會估計死亡人數在六百至八百人之間。 如果能夠有更多的台灣人知道這些故事,就會有更多的台灣人認識什麼叫做「中國共產黨」。但是,究竟有多少台灣人知道中國正在「稀釋」台灣?有多少人知道台灣「被統一」的後果將是如何? 沒了「各表」,只剩「一中」的馬習會後,維族四十五萬女性的際遇,更值得台灣人深思。 (作者任職金融業,台北市民)
吳傳立 2015-11-17
你押注「中國崛起」嗎?

你押注「中國崛起」嗎?

      作者:吳傳立(金融業) 關於歷史,有一種有趣的現象:「事前的預測」常常被當成是胡扯的、「事後的描述」總是被當成是真理。比如說:如果你在四十年前說「蘇聯會在一夕之間解體」,多數的人會笑你腦袋有問題。但是等到蘇聯解體之後,大家都覺得「這麼脆弱的政治結構,崩解只是時間的問題」。 當時一般人有多看好蘇聯呢?「直到1977年,英國經濟學家寫的主流經濟教科書還宣稱,從經濟成長、提供充分就業與價格穩定、甚至在創造人的利他動機各方面來看,蘇聯式的經濟都比資本主義經濟優越。可憐的西方資本主義只在提供政治自由方面表現較佳。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謬爾森(Paul Samuelson)寫作、最被廣泛使用的經濟學大學教科書,也再三預測蘇聯經濟霸權的到來」。(國家為什麼會失敗,P153) 現在,大家都知道蘇聯的那套社會主義制度與計畫經濟是行不通的。但是,為何當時的人看不清楚現在看來簡單的道理?這實在是一個很有趣的謎題。如果能夠找到這個謎題的答案,或許就能讓人類更聰明地分析事理、預測未來;那麼,或許我們就可以更清楚地分析所謂的「中國崛起」,是不是真的那麼了不起,進而預知「中國崛起」之後會是什麼。 四十年前,為什麼這麼多人稱讚蘇聯呢?因為蘇聯的表現的確亮眼。「從1928年到1960年間,蘇聯的國民所得每年成長6%」(國家為什麼失敗,P152)。面對這樣亮眼的表現,當時任何人想要「唱衰」蘇聯,大概都會被懷疑、嘲笑「有本事你來領導看看啊」! 然而如果深入探究,就會發現「這段快速的經濟成長並非藉由科技進步而達成,而是藉由重新配置勞動力,以及透過創造新工具與工廠而積累資本的結果」。 「1928年以前,大部分的俄國人住在鄉下,農民使用的技術十分原始,而且沒有提高生產的誘因」。蘇聯的史達林「透過命令將這低度利用的資源移轉到工業,以便他們在那裡發揮更大的生產力」。 (國家為什麼失敗,P152) 政治制度決定了「資源如何分配」、以及「錯誤的決策有沒有被發現、進而被改正的可能」。這兩個關鍵的問題,決定了「成長」能不能夠持續。蘇聯的社會主義與計劃經濟無法回應這兩個問題,最後蘇聯垮台了;中國現有的政治制度能不能確實回應這兩個問題呢? 所謂的中國崛起,憑藉的究竟是什麼?大量廉價的人力資源,現在不再廉價;把農地變建地、建物變鬼屋的鬼城經濟,也已經走到了末路。中國確實是崛起了,也創造了非常亮眼的經濟數據(先別提有多少人懷疑中國官方數據的可信度),可是,最重要的「制度」完善了嗎?中國的這趟崛起之旅要如何走下去呢? 崛起的中國最近和美國在南海交鋒了。對於美國驅逐艦的巡航,原來說「給予美國嚴厲警告」的中國,改口說「美國不應該濫用航行自由」。 永遠是拳頭大的人說話最洪聲。中國南海礁島的基地蓋歸蓋、叫囂歸叫囂,美國要給你中國洗臉,中國你也只能乖乖吞下去。美國用行動證明中國只是細漢的。基地拆不拆,中國都已經輸了這盤棋。 比拳頭?中國唯一的航母,遼寧號,是個三十多年的三手貨(從蘇聯、烏克蘭輾轉到中國手中),最近才著手要自造航母。美國的航母已經有多少年的歷史了?有多少個艦隊群?每一艘航母的戰鬥能量是中國遼寧號的幾倍? 資訊戰?網際網路是西洋人的玩意兒。你總不會以為這些年中國的網路戰爭技術獨步全球,美國傻傻原地踏步吧? 中國唯一有機會打贏美國的,就是經濟戰。可是這兩年來,中國經濟的虛胖無以為繼,美國自然不會不清楚。 那些說什麼「不接受統一就要面對中共戰爭威脅」的人,請冷靜想想:除非台灣自己硬要貼中國的屁股,否則,美國、日本基於他們自己的利益,會坐視中國對台灣發動戰爭嗎?你以為台灣關係法中,美國為什麼要明定「提供防衛性武器」給台灣,還強調「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來決定臺灣的前途之舉 -- 包括使用經濟抵制及禁運手段在內,將被視為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及安定的威脅,而為美國所嚴重關切」? 再進一步說:當美國和日本聯手對陣中國,務實的台灣人應該選哪一邊?這還用問嗎? 然後再想想看:蘇聯經濟成長放緩後的三十年後,在1991年,蘇聯解體了;那麼三十年後的中國呢? 這些年來,中國國民黨在政治上與經濟上把台灣與中國緊密地鎖在一起。明明骰子都已經搖出來了、盅都已經打開了,明明點數就是大!眼看著大選將屆,台灣人真的還要繼續加碼押小嗎?
吳傳立 2015-11-03
大選的詛咒、柱走與主軸

大選的詛咒、柱走與主軸

    作者:吳傳立(金融業) 每到大選,中國總愛以戰爭威脅影響台灣人的投票傾向,連台灣島內也有許多人詛咒「如果誰誰誰當選,中華民國就要滅亡了」。這種莫名其妙的威脅詛咒當然不是正常民主國家選舉時應該出現的戲碼,但是台灣總統大選的戲碼越來越荒謬。不但有「選前下跪親土地、選後排隊親中共」的戲碼,還有選前六三三、選後淨說五四三的總統,甚至「在選前拿著變造的資料指控總統候選人貪汙濫權」這種明顯的犯罪事實,選舉過後也可以船過水無痕!現正偷倫換柱的戲碼強勢上映,更是讓人看得瞠目結舌。 中國國民黨要如何朱逐主柱、忠貞黨員又會如何地痛心疾首,那是中國國民黨的黨務事。拿來當成茶餘飯後的笑話談談不妨,用來凸顯該黨威權獨裁的性格、進而讓多少年來誤以為中國國民黨具有理想性的民眾體會「幻滅是成長的開始」也不是壞事,但那根本不是大選的主軸,不是民眾真正應該關心的議題。 總統、立委選舉的重要性自不待言;除了選出理想的候選人之外,更重要的是「社會共識的檢視、對話與凝聚」。按照中華民國憲法,我們到底是不是一列開往「被統一」的火車?如果是,我們到底要不要被中國統一?如果不想被統一,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事情? 環保很重要、健保很重要、教育很重要、人口政策很重要、經濟政策很重要、流浪貓狗的問題很重要……,於是我們討論關注這些議題、改善這些問題。然後呢?把這些問題都改善之後,好被中國那樣一個獨裁集權的國家接收統治?台灣的黑心食品吃不夠、改吃中國的地溝油?高雄的氣爆不夠慘、再來一次天津氣爆? 滑天下之大稽的換柱戲碼只該是笑話一則,這塊島嶼究竟要如何往前走、走向哪裡去,我們的核心價值是什麼?共識是什麼?這些,才是選舉真正的主軸,才是總統與立委候選人們應該認真面對的議題;候選人有義務提出、媒體有義務熱烈討論的議題。對於光是強調內政很重要,對於憲法的主權議題卻不置一詞的候選人,套句柱柱阿嬤的話~~沒有格調,民調再高又有什麼用?
吳傳立 2015-10-09
無風雨的颱風假不是民粹勝利

無風雨的颱風假不是民粹勝利

到底什麼是「民粹」呢?這個負面名詞既然叫做「民」粹,聽起來似乎與「政府」不相干;事實上,長期執政的中國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洪秀柱大喊「民粹誤國」;相對的,似乎很少聽到長期在野的民進黨用「民粹」一詞批評社會亂象──那麼「名粹」似乎比較符合「在野黨的利益」囉? 民間聲音相對微弱 可是,真正的民主,從來都不只是「服從多數、尊重少數」,更要「調和強勢與弱勢之間的差距」──比如說禁止奴工的存在。在台灣,大財團運用各種勢力影響政策制定、犧牲公共利益的惡例早已罄竹難書,而居於相對弱勢的民間團體用力吶喊試圖影響政策,為何卻要背負「民粹」的惡名?  如果是因為認定某些民間人士「不懂裝懂」而把他們貼上負面的「民粹」標籤,就更荒謬了。有誰確定自己的主張一定是永恆的真理嗎?覺得對方說錯了,不妨說道理、提證據,好好地在論述上打對方的臉;直接給對方扣上「民粹」的臭帽子,算是怎麼回事?  民間的聲音不一定總是「對的」,但肯定是「相對微弱」的;政府的聲音未必就是錯的,但是政府從來不缺發聲的管道;怎麼民間的聲音大聲一點,就是「民粹」了?  更何況,公共政策的政策並不是非黑即白的對錯選擇,而是在長長的價值光譜上選擇擁抱何者作為核心價值。就以柯文哲口中「對不起國家民族」的颱風假為例。原定半天的颱風假因為千夫所指而改為全天放假──一部分的災民必須打掃家園、部分通勤民眾因為交通被颱風打亂而不及返回工作崗位、許多的家長抱怨半天的颱風假讓學生無所適從、更多的上班族單純希望多放一天假。然後,最後出現了一個無風無雨的颱風假──這是民粹的勝利嗎?  核心價值才是問題 法國的百貨公司為什麼假日不營業?因為百貨公司錢賺太多?因為顧客不喜歡在假日出門?筆者不是法國人、也不是法國通,可是很明顯的,賺錢不是他們的核心價值,而他們賺的錢比台灣多很多。 從小吃攤的老闆、趕打卡的上班族、忙著調頭寸的中小企業老闆,到停工一天損失千萬的大總裁,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立場,問題是政治人物擁抱哪一種價值?以哪一群人的利益為優先? 賺錢很重要,安全性命更重要;如果無法兼顧兩者,當然重視後者;如果無法預知,當然寧願保守。颱風假當然不是光憑「尊重氣象專業」就可以百分之百完美決定。政治人物對於颱風假的放或不放,心中的那把尺究竟是以怎樣的核心價值作為衡量單位?人命的可能損傷?小市民的各種不便利?還是各種產業因颱風假所產生的損失? 這根本不是什麼「民粹」問題,而是核心價值的問題。放了一個天氣晴的颱風假,哪裡是什麼民粹的勝利?  金融業 
吳傳立 2015-10-01
婉君反洗腦 走出網路

婉君反洗腦 走出網路

  我問一個朋友是否知道李登輝說出「台灣沒有參加對日抗戰」言論,我朋友毫不猶豫地說:「有啊!李登輝真是瞎爆了。」 然後,我對朋友解釋,台灣在清朝對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之後,台灣變成日本領土,並且反問朋友:「中華民國對日抗戰的時候,台灣當時明明還是日本的領土。整體而言,台灣這塊土地有可能參加對日抗戰嗎?『台灣當地有些人反抗日本統治』與『台灣參加中國對日抗戰』是同一回事嗎?更何況台灣有幾十萬人穿著日本軍服替日本天皇打仗?」 然後我朋友就說:「這樣說起來,李登輝說的是對的。」前後不過兩分鐘的時間,朋友在這件事情的觀念上產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並且驚訝自己被歷史課本洗腦所造成的無知。 因為中國國民黨灌輸台灣人太多荒謬的歷史觀,所以造成了一整代人的邏輯錯亂;但是也因為夠荒謬,所以只要拿出客觀的歷史,加上基本的邏輯,很容易就可以打臉中國國民黨灌輸的假歷史。 長達卅八年的戒嚴體制與文化洗腦,造成了台灣整個世代對於民主政治的錯誤理解,讓人們以為「不思考比較高尚」、「不判斷就是中立」、「抗爭就是破壞秩序」、「破壞秩序就是動盪社會」、「動盪社會就是罪該萬死」。要知道,這樣的價值體系是一點一點、一天一天建立的;要讓台灣人的政治思想擺脫戒嚴體制餘毒,同樣需要一點一點、一天一天的努力鬆動。 拜網路科技之賜,婉君們更有機會接觸到真實資訊與多元觀念,也因此婉君們傾向討厭假民主、真威權的中國國民黨;婉君們藉由社群網路,也擁有了卅年前市井小民無法想像的發聲管道與影響力。 但這樣仍然是不夠的。社群網路之中的朋友往往是同溫層;除了網路世界之外,婉君們更應該把握每一個影響親戚朋友的機會。在實體世界中每一次的口語傳播,就是一點一滴的反洗腦、一點一滴地鬆動根深柢固的威權思想。經由熱烈的討論,進一步讓台灣社會將「談論政治」變成一種正義的時尚,讓整個社會習於接收、思辨「客觀資訊」、「一致邏輯」、「主觀價值」,乃至於「核心信仰」。(作者從事金融業)
吳傳立 2015-08-28
藝人失言不只是失言

藝人失言不只是失言

黃錦雯指出年輕學生積極參與社運,卻沒半個人進入災區幫忙,感到奇怪。翻攝黃錦雯臉書 2015年08月21日12:11     作者:吳傳立(金融業) 藝人批評「反服貿貨貿課綱的學生也沒看到半個去幫忙」、「給這些不長進的年輕人當頭棒喝」。事隔不到兩天,藝人出面落淚道歉。表面上是藝人失言惹風波,其實這件事情的意義,遠比想像中來得深遠。 未經查證就指責,會被打臉也只是剛好而已;當初明明貼出「給這些年輕人當頭棒喝」這樣義憤填膺地的文字,道歉的時候卻又說只是「轉貼」,讓人很難不懷疑道歉的真心到底應該打幾折;從「溝通技巧」的觀點出發,把話說得太滿,「沒看到半個去幫忙」,也是一種很不智的說法;如果換個說法「這些年輕人有幾成的人願意捲起袖子一起做事」,批評聲浪或許會小一點點;但是,也只是小「一點點」而已。為什麼呢?因為問題的核心根本不是「失言」啊! 此話怎講?讓我們先來看看兩個例子。 幾個月前,「讓消防員穿著破舊的裝備衝進火場救火」的議題浮出檯面;這當然是讓人無法忍受的不正義。消防員上街抗議制度殺人,不少學生、民眾也上街聲援。任何一個腦袋清楚的人,都不可能質疑「那些熱血抗議消防裝備太差的學生,怎麼就沒幾個人來烏來幫忙」。 相對的例子是:我們會理直氣壯地批評「許多偽君子平日假仁假義,需要他挺身而出的時候卻又龜縮不前」。 白話的說,就是:當某人做了「這件對的事情」之後,我們不會怪他「怎麼不去做另一件對的事情」;相對的 ,只有在他平日「假仁假義地做了或者說了一些『自以為正確』(但是我們不認同)的事情」的時候,我們才會責怪「如果他真的這麼仁義,為什麼不來做這些正確的事情」。 他們心裡的聲音很可能是「說什麼自己的國家自己救所以才反服貿?根本是滿口假仁假義,我看根本只是被利用、只是想鬧事吧?不然怎麼不來幹一點救災之類的正經事?」 說穿了,事件的核心不在於「失言」,而在於「價值觀的差異」啊! 這也是為什麼即便當事人聲淚俱下地道歉了之後,仍然會有些民眾認為「說出對的事情為什麼要道歉」~~因為的確很多人認同這位藝人發言背後的「核心價值」啊! 台灣社會的價值觀差異到底有多大呢?筆者可以分享兩個親身見證的例子。 大約兩年前,年長的同事甲浩嘆「現在的年輕人哦,只會低頭滑手機玩電玩,都不關心國家社會」,筆者說「說得真對!我們現在來討論一下大埔案吧?」同事甲立刻臉色一變「你不要跟著他們在亂嘛」!於是關心國家社會的對談就嘎然而止了。 大約一年前,筆者抱怨台北市的路平專案根本不平,同事乙說「你不要一天到晚罵政府嘛!很多事情不像我們想的那麼簡單,我們做好我們分內的事情就好了」。筆者一時興起,追問同事「民主社會中,我納稅,然後要求政府給我一條平整的馬路有什麼不對嗎?」,同事乙的回答是「說穿了你繳的稅金也沒多少啦!如果是我,我會要求自己騎車的時候要更小心;抱怨別人沒用嘛!凡事反求諸己啊!你每天抱怨會快樂嗎?」。 這種「重秩序」而「輕公義」、「重道德」而「反民主」、的思想,除了歸因於巍巍中華四維八德的儒家思想教化、以及大小兩蔣打造的世界最長戒嚴體制後遺症之外,實在很難找出更合理的解釋。 最有趣的是:當抗議的人數夠多,藝人不得不流淚道歉;324行政院事件後,多達數十萬人上街頭抗議;我們很少聽到「這幾十萬人吃飽太閒」、「如果真的這麼關心國家,為什麼這幾十萬人不一起來烏來救災」之類的批評。沒辦法,人性就是如此;當你的力量夠大的時候,人們傾向於認同你、順服你,而不願、不敢挑戰你。就像宋楚瑜口中的經國先生殺害、刑求、關押無數民主人士,白色力量的柯文哲依然稱讚他「功大於過」;如果你是世界級的大城市如上海,哪怕人權記錄再差,柯市長還要和你交流市政經驗呢! 是說,氣爆撼天震地的天津市也是一等一的大都市,不知道何時與台北結為姊妹市好好交流?畢竟兩岸一家親,相信這天應該也不遠了。
吳傳立 2015-08-21
世界變化越來越快 台灣總統越來越老

世界變化越來越快 台灣總統越來越老

美國歐巴馬於二○○八年就任美國總統,時年四十七歲。德國梅克爾於二○○五年出任德國總理,時年五十一歲。英國科麥隆二○一○年就任英國首相,時年四十四歲。日本安倍晉三於二○○六年成為日本戰後最年輕的首相,時年五十二歲。菲律賓艾奎諾於二○一○年就任菲律賓總統,時年五十歲。南韓朴槿惠於二○一三年就任總統,時年六十一歲。陳水扁首度就任總統,時年五十歲;馬英九首度就任總統,時年五十八歲。蔡英文,二○一二年首度競選總統失利,時年五十六歲;二○一六年二度競選,時年六十歲。洪秀柱,二○一六年首度成為準總統候選人,時年六十七歲。屢敗屢戰的宋楚瑜,二○一六年七十四歲。 二十多年來,整個世界天翻地覆地劇烈變化。從資訊科技、經濟模式、金融工具、生技醫療到教育方式,改變的幅度與速度都不斷加劇。面對這麼多新的挑戰,台灣的總統與總統候選人,卻越來越高齡化。 年紀當然不是最重要的考量,比如說我們不會認定四十七歲的歐巴馬就一定比五十八歲的馬英九來得更有活力,況且五十八歲的馬英九證明了他不缺魄力與執行力—馬英九迅速、穩健地把台灣與中國越綁越緊。馬英九從來就不是水母腦,他只是想要去的地方與你我不一樣,所以才被大家誤會了這麼多年。 言歸正傳,回想一下,你花了多久的時間才說服你家七十歲的阿公阿嬤學上網?就比例上而言,他們之中有幾成的人樂於吸收新觀念、接收新科技,還有最重要的—聽聽年輕人的建議? 當世界民主強權普遍由五十多歲的人掌舵時,台灣的掌舵者竟然越來越高齡化!世代無法交替導致領導斷層的風險,掌舵者無法掌握新科技、新觀念的風險,甚至—說句不吉利的話—國家領導人中道崩殂的危險……。這場選戰還沒開打,整個台灣恐怕已經輸了一半。 (作者任職金融業,台北市民)
吳傳立 2015-08-10
反課綱運動已經成功了

反課綱運動已經成功了

年輕人的勇氣與行動力早已經遠勝一般人。      作者:吳傳立(金融業) 面對強壯、嗜血、兇猛的老虎,被逼到牆角的人類會害怕得哭泣、發抖,那是再合理不過的事情。 面對強大、跳針、無賴的政府,反課綱微調的學生哭了,很多人不解為什麼學生這麼軟弱、或者不了解政府為何這麼無賴、或者不了解大人們為什麼這麼冷漠。但是如果你認知到「掌有權力的政府在本質上就是一隻老虎」,一切就很容易理解了。 這才是描繪政治權力最真實的樣子。那隻老虎擁有無限的力量;過去牠有著自由意志,想吃誰就吃誰;現在牠的脖子上拴著一條叫做民主法治的鐵鍊,看起來確實是「選民」這個主人掌控老虎,其實這頭猛虎隨時可能反過來咬主人一口;如果老虎真要暴衝,哪怕主人用盡力氣,也未必能夠攔得住牠。也因此,有些大人選擇冷漠~~老虎的鐵鍊你們牽,我過我的日子就好了。 這場反課綱運動有可能成功嗎?如果「成功」的定義是「給學生一個正確的台灣史觀」,甚至退而求其次,只要求「撤回新課綱」~~那麼,這場運動從來就不可能贏。新的課綱不好?那怎樣的新課綱才好?改回舊課綱好不好?舊課綱難道真的沒有問題?「口頭撤回、實質續推」算不算撤回?「表面撤回、暗地施壓」算不算撤回?學生如何能夠防制這些陰險招數? 如果「成功」的定義再退一步,是「暫緩新課綱的實施」~~聽起來比較有機會達成。就很樂觀地假定教育部竟然從善如流了~~暫緩之後呢?同一批人,補足行政流程,讓黑箱不再黑箱之後,我們就應該接受「首都在南京」、「中國國民黨是一個清廉的政黨」這樣的課本? 不論是反服貿的「反黑箱不反實質統一」、或是反課綱的「先求暫緩、其餘再談」,在實質正義的追求上,都有很大的缺失。然而這樣的缺失,或許是源自於運動主導者的思慮不足、或許是有心人的見縫插針;不論如何,最主要的原因是~~這本來就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即便在正常的民主國家,監督政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抗議政府,就必須對政府產生壓力;怎樣產生壓力?世界各國的例子證明:從大規模罷工到暴動,常常都是必須經歷的過程。嘉年華式的遊行、苦行僧式的靜坐,顯然起不了什麼作用。 更何況在台灣。經歷了全世界最長的三十八年戒嚴,被全世界最有錢政黨~~中國國民黨實質統治了近七十年(即便民進黨一度執政八年,但是立法院始終由中國國民黨佔實質多數);在黨國教育與黨產的緊箍咒下,再加上無所不在的中國統戰力量,讓人民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想要進行任何的政治改革?在行政、立法、司法到人民通通都是黨國思想的擁護者,甚至是「被黨國教育洗腦而不自知」的時代悲劇產物時,就算勝了某一場「戰役」,距離「戰爭」的勝利還是遙遙無期。也因此,戰役的「目標」要怎麼訂才合理,顯得格外困難。 因為事關台灣主體性,我們無法不用很嚴格的標準批判這場反課綱運動哪裡對了、哪裡錯了。在此同時,身為一個鍵盤嘴砲者,我只想說:年輕人,你們的勇氣與行動力早已經遠勝我們這些老屁股了!你們值得光榮地退場!
吳傳立 2015-08-06
2016是齣沒什麼內容的驚悚劇

2016是齣沒什麼內容的驚悚劇

讓中國國民黨的準候選人主張「一中同表」、「整個中國」,實在耐人尋味。 作者:吳傳立(金融業)   大家都看過武俠小說吧?如果你不是高手,你不出招別人還以為你是淵停嶽峙的一代宗師;一旦出招立刻處處破綻、被看破手腳。   據報載,「反骨的美珍在哪裡?洪秀柱蝸牛軍團尋找昔日學生破除流言」。如果洪秀柱的團隊真的推出了這齣溫馨的超級任務尋人戲碼,究竟會有什麼效果呢?個人抱持著相當悲觀的看法。   就算你真的是一個很好的訓導主任,在選戰之中難免都會有人設法串通你的學生來抹黑你;如果其實你並不是一個好的訓導主任,你不去尋人還好;一弄,就等著被網友肉搜。比如說「這根本不是你的學生」、「你找的這個學生根本有問題」、「雖然這個學生真心感謝你,但是還有更多被你不當管教的學生跳出來指控你」......。   是的,那些過去被你惡搞的學生很可能忍不住在臉書上跳出來指控你,甚至可能有看熱鬧的網路鄉民把他們串連在一起,拍一支「麻辣訓導」之類的勁辣短片,到時候的戲就不容易收棚了。蝸牛軍團真的不怕鄉民把樓弄歪、大水沖倒小辣椒?   持平而論,在四十年前的戒嚴、威權社會中,親切和藹的訓導主任恐怕為數不多;就算你只是「愛之深、責之切」的苦心孤詣,也不是每位學生都能體會你的用心。也因此,反對洪秀柱的文宣有太多可以揮灑的空間。何況對照二十年來洪秀柱在立法院種種「嗆辣言行」,整個社會對洪主任的既定印象,應該很難因為蝸牛們的努力而「微調」成溫良恭儉讓。要知道:微調歷史課本容易、微調既定印象很難啊!   2014年的台北市長選舉,讓大家見識到了網路鄉民的力量;某些人堅持認為那些不是鄉民而是網軍,於是鄉民們也自我解嘲「就叫我婉君吧」。時代已經不一樣了。大家都知道婉君力量大,可是政治人物們「真的」理解婉君為什麼厲害嗎?   自古以來,這個世界就充滿了不確定的謠言與惡意的流言,只是網路讓這樣邪惡的力量迅速流竄,讓謠言與流言變得更無所不在。   相對的,網路加上智慧型手機,讓這個世界變得前所未見的透明,所有的東西都會被放大檢驗,何況萬一是原本經不起檢驗的東西。婉君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婉君正是利用資訊科技挖掘、整理、流通資訊的關鍵要角。   在新時代的選戰裡,抹黑潑糞還是有用,但是效用遞減,因為網路上正面、反面、側面各種多元資訊的大量流通會讓真相的輪廓越來越清晰。比如說「海霸王產業」事件,涉嫌以斷章取義進而抹黑蔡英文的把戲迅速被肉搜偵破,就是一個例子。   在新時代的選戰裡,攻訐叫罵還是有用,但是效用遞減。因為網路鄉民不屑咒罵,而偏好嘲弄。「對罵」的雙方不過是「對戰」的兩方,眾寡或許不一、但是心理姿態平等;「嘲弄」卻是不帶髒字的咒罵、居高臨下的鄙夷;如果你不幸剛好是那個被網友嘲弄的對象,而且如果被網友拿來做文章的主題又是如此符合真實的你,那麼,結果是很可怕的~~原本就站在對面的選民跟著嘲諷你、中立的選民開始懷疑你、原本可能會投票給你的選民不敢開口支持你。最後的最後,你只能崩盤。2014台北市一戰,嘲弄連勝文的文宣從發廢文、寫歌、畫漫畫到KUSO連陣營的廣告不一而足;雖然連勝文不一定能夠苦民所苦,但是這些與婉君對戰的苦,勝文最清楚。好好一艘大連艦隊,當初預備了多少的律師準備防堵所謂的「負面文宣」,結果呢?   甚至於,先別說新世代的網路戰爭了。就來說說傳統的文宣戰。每當台韓棒球大戰,網友最愛「邊看轉播邊吃泡菜」湊趣,假裝可以把韓國隊給吃垮。現在洪秀柱陣營似乎打算如法炮製蔡英文。據報載,「國民黨議員挺『柱』,狂吃辣炒空心菜」。   可是,這種料理法,到底是讓空心菜更好吃?還是讓辣椒更好吃?「辣炒空心菜」只會「讓蔡更紅」啊!這種把對手放在「主」、把自己放在「從」的競選口號,自己陣營竟然喊得震天價響?難道選戰不需借重文案發想人員的專業嗎?   七年多來,馬英九雖然急速傾中,但是口頭上還是口口聲聲維護台灣主權。是怎樣盤根錯節的政治力量,讓中國國民黨的準候選人主張「一中同表」、「整個中國」,實在耐人尋味。就算2016的大選註定是齣沒什麼內容的驚悚劇,能不能仍請主角好好用心,把這齣戲演得精采一些?
吳傳立 2015-06-20
朱立倫的委屈

朱立倫的委屈

馬英九為什麼罵朱立倫?朱立倫為什麼不參選總統?不選總統又為什麼要去見習近平?這些問題都很有趣,不過順序得要反著問。 圖片來源:維基圖庫(公共領域資源)。 朱立倫為什麼要去見習近平?邏輯上只有兩種可能:「拉近國共關係」或是「釐清國共關係」。白話的說,一種就是要更加親中,另一種就是要重申台灣主權。 從朱立倫的發言來看,很明顯,答案不是第二種,而是第一種~~「拉近國共關係」。 幾乎全台灣都在罵馬英九與中國國民黨傾中賣台的時候,朱立倫竟然跑去中國晉見習近平、拉近國共關係?由此可見,朱立倫並沒有真的想要在2016「選贏」總統;但是,這也並不表示朱立倫完全不想「參選」總統~~否則之前中國國民黨也不會賣力上演「黃袍加身」的戲碼。 參選是一回事;參選的目的究竟是「贏得選舉」還是「志在參加不在得名」其中不無講究。「志在參加不在得名」的原因,究竟是「為了維繫國民黨的熱情於是責無旁貸」,還是「達成階段性任務以便爭取統一後的大位」?那也只有時間能夠證明一切。 如果我是朱立倫,我都已經幹到中國國民黨主席,如果台灣沒被統一,2020的時候很可能就是由我競選甚至當選總統。眼看2016年中國國民黨的總統寶座是沒指望了,我為什麼要在2016打犧牲短打?要我「犧牲小我地參選」必須有很強烈的誘因。有誰的支票能夠比中共更大張呢?說白了,朱立倫保留了彈性空間;對於自己參選與否,留給中共去做決定。 當然啦,也還有另外一種劇本:朱立倫本來想選,想要來齣「立倫中興」;不論輸贏,至少維繫國民黨的氣勢,只要媒體操作得當,也可以是功勞一件,為2016累積資源。考量中共一直倚重中國國民黨進行統戰,中共實在沒理由不對我是好才對啊?連戰不過是「榮譽主席」就在中國備受禮遇,何況是中國國民黨的正牌黨主席?沒想到習近平另有盤算,就是不鳥朱立倫,讓想要統一的人看輕朱立倫,不想被統一的人唾罵朱立倫,搞得朱立倫裡外不是人。所以即便黃袍加身的戲碼演了半天,最後也只能宣佈「不選」。 總之,不論朱立倫心理怎麼想,從中共的發言來看,中共不想要朱立倫參選,應該是很清楚的。如果中國想要幫助朱立倫參選2016,怎麼可能不利用朱習會做球給朱立倫呢?朱立倫說他不參選,結果被馬英九罵。我覺得朱立倫實在很冤枉。 為什麼馬英九高分貝批評朱立倫「怯戰」?因為馬英九努力了這些年,眼看著「實質統一」的「甜美果實」就要被朱立倫這個新科中國國民黨主席給收割了,馬英九當然憤怒!另一方面,中共不希望朱立倫參選,所以馬英九就更希望逼朱立倫參選,好讓朱立倫在中共的心目中多扣幾分,相對就是鞏固馬在「統一第一功臣」的大位啊! 千萬別說這是痴人說夢。時至今日,真的還有人認為馬英九一意孤行地蠻幹,只是為了追求「歷史地位」嗎? 值得順便一提的是:朱習會後,有些台灣學者如童振源把「中共現階段對朱立倫不友善」這點給點破,結果被中國封殺了學術交流,還指名道姓地罵。這剛好凸顯了中國很在意「中共現階段對朱立倫不友善」這種描述。很在意的原因,邏輯上只有兩種:因為中共「被說對了」,以及中共「被誤會了」。實際情形到底如何?關於這點,應該不難判斷。  
吳傳立 2015-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