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社論相關文章

炒作和戰論 不是笨 就是壞

炒作和戰論 不是笨 就是壞

台灣大選進入激戰階段,中共的介選手段層出不窮。今年不斷炒作的和戰抉擇論,繼續在大選裡成為話題。(路透檔案照) 台灣大選進入激戰階段,中共的介選手段層出不窮。今年不斷炒作的和戰抉擇論,繼續在大選裡成為話題。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孫曉雅最近接受美媒訪問說:「台灣沒有迫在眉睫遭武力入侵威脅」。孫曉雅另在台大演講時再度強調,台灣選民應該在不受外部干預情況下,決定下一任領導人。美方接連表明態度,說明謠言正在流竄與擴散中,致使美方要以正視聽。綜觀這一年多,從「疑美論」開始,到現在轉為和戰抉擇論,目標有二,既打擊蔡政府以及將承繼其路線的「賴蕭配」,意圖干預選情。另則破壞台美緊密合作關係,這是針對選後的對外情勢發展,進行鋪排。 中共今年密集展開和戰宣傳,為介選的主旋律。國台辦主任宋濤數度宣稱,「當前兩岸關係正面臨著和平與戰爭,繁榮與衰退的兩條道路的選擇」。副總統賴清德八月過境美國並出席巴拉圭新任總統就職典禮,中共則指賴是「不折不扣的台獨工作者」,這樣的人只會給台灣帶來「兵凶戰危」。這些說法不僅反覆充斥在中方的攻擊謾罵,另方面,我們看到國內部分政黨與總統參選人講類似的話。稍加對照,就會發現在野的批評,有如「複製貼上」。明知兵凶戰危的源頭是中共,在野卻把矛頭向內,用相同的語句,吹一樣的調子,抨擊我們連結民主盟邦維持台海現狀的路線。為了攫取政治利益的短視作法,反讓自己更烙印於「親中」標籤,並傷害台美互信。對於北京謀台,以及區域擴張,也最為有利。 中共認知作戰的特點,即常利用我們理解的詞彙,加以混淆視聽。例如中共也講「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甚至也說「反對外部勢力干涉」。不過,關鍵是誰來維持?誰是外部?對北京而言,只能「兩岸同胞」共同維護,因為把十四億人加進來,兩千三百萬的台灣人將永遠成為絕對少數。至於反對的「外部勢力」,則是排除美國挺台的力量。對北京來說,美國對台的任何支持,皆在破壞台海和平穩定,都是外部勢力在干涉。說到底,一切中共說了算。然而,這般定義,雖是同樣的用語,卻與我們的國家利益全然相悖。按照北京邏輯走下去,少了美國的平衡力量,台灣被中共吞併,只會是時間問題。拿戰爭恐嚇台灣,是中國政府。為了保台,我們積極提升國防實力,提高民主防衛韌性,凸顯的戰略價值,發揮關鍵角色,進而集結更多民主國家聚焦印太,形成強而有力的威懾力量,這才是追求真正和平之道。倘若陷入中共的「和戰抉擇論」,顛倒黑白,把自保之舉當成挑釁中共,自我設限、委曲求全,並不會獲致和平。而當兩岸實力落差愈來愈大,將更招引北京武統的野心。附和或助長和戰說法,反而會是「引戰」的幫凶。 中共的威權擴張,包括侵台等,最大阻力來自美國,這也是為何過去兩年多來,「疑美論」炒作不止。美軍從阿富汗撤軍,中共發動輿論,稱美國也會「棄台」。當拜登總統堅定表達美軍「保衛台灣」決心,「疑美論」又被改裝成「把台灣當戰場」。烏克蘭遭俄羅斯入侵,美國號召民主國家挺烏,「戰場論」甚囂塵上,藍營政治人物指控美國要把台灣變成「第二個烏克蘭」。然而,講出這些邏輯不通的話,幾乎是同一批人。無論美國幫不幫台灣,這些人都有話說,自我矛盾也無妨,只為了徹底離間台美關係。現又鼓動「和戰抉擇論」,淪為中共傳聲筒。過去是北京先講,如今是台灣在野政黨,甚至是總統參選人,跟著加碼演出,中國方面再拿著這些內容,加工後回銷台灣。從基層耳語,到策動網紅與名嘴等,對蔡政府與「賴蕭配」鋪天蓋地攻擊。 選戰至今,比較主要總統參選人的主張,有熟悉並實際參與台美關係重要歷程的正副總統組合,矢言確保並延續蔡政府的保台路線,尤其,面對諸多台美合作課題尚待擴大落實,這均有賴捍衛這政策主張者的接棒與承擔。反觀有的正副總統組合,或圖一時選舉利益,或掩飾媚中意圖,與中共同吹和戰論調,配合介選。已故作家范疇說過,在台灣沒有人選擇戰爭的情況下,「選擇戰爭還是和平」就是個假議題,一個用來蠱惑台灣人的認知戰議題。提出這議題的人,「不是笨,就是壞」。誠哉斯言!為落後選情加猛藥,這當然是壞。而遠美親中、自失臂膀,縱然因此贏得政權,將來只會更受控於北京的和戰要脅,而這樣的人,也就是笨。
自由時報社論 2023-12-08
「台獨金孫」vs.「促統乖孫」

「台獨金孫」vs.「促統乖孫」

  三腳督正熱鬧,郭霞配獨憔悴。值得分析的是,藍白合破局,郭台銘退場,此後民調侯升柯降,但兩者的數字增減,比較像是雙方互相流動,並未顯示出郭的百萬連署去向。初步研判,郭的支持者,或與藍白高度重疊。真相如何,且待專家選後探究。 一一二四,郭發表「人退志不退」聲明。「在世界的商業戰場上,他從來不曾低頭」,似在遮掩富士康被查水表後,他便從公共領域神隱了。一一二三的藍白合公開破局,郭以「球員兼裁判」,終局演出以尷尬收場。一二○二,郭的臉書更新,顧左右而言他,只談先妻和先弟,大選走一回,船過水無痕。兩次退選感想,無一字感謝賴佩霞的協助與犧牲(放棄美國籍)、一百多萬連署的支持者、相挺的地方派系要角。如果四年前是「年輕氣盛、一時衝動」,這次則予人「促統乖孫、逢中則縮」之感。這樣的「促統乖孫」,當然不僅一人。 郭曾誇下海口:如果中共政權要沒收鴻海財產,他會說Yes, please do it,如果犧牲他個人的財產,能讓中國不要攻打台灣,他願意犧牲,但他不能聽從中國的指派。不料,言猶在耳,富士康被查水表。不像國內選舉,有人涉嫌行賄遭查,便大聲嚷嚷政治迫害,郭的反射動作便是神隱,且從此對記者三緘其口,相關股票跌跌不休也愛莫能助。搞了半天,所謂的最有能力與北京溝通,原來是全盤接受北京意志為前提,於是,接到暗示的郭也就摸摸鼻子打退堂鼓了。金門宣言,宛如他留下的恥辱紀念碑,象徵著無論一個人如何舔共,只要北京不喜歡一切都白演了。同理可證,一旦北京認為柯「礙事」,也不會吝於暗示他知難而退,否則「紅白一家親」就傷感情了。 郭雖然打退堂鼓了,他的口號仍在藍白兩道回響:解放軍不斷軍演、軍機軍艦不斷繞台,不是針對台灣人民而來的,而是針對目前執政的民進黨種種挑釁言行而來的。一句話,民主不能當飯吃,台灣必須求北京賞飯吃,民選政府切忌「討打」。習近平,破壞台海現狀的獨裁者,國際民主領袖所見略同,他們關切台海和平穩定的對象,也是指向迷信東升西降的習近平,沒人歸咎台灣、民進黨、蔡賴政府。怪的是,藍白兩道,滿口親美和中,胳臂卻往北京彎,所謂的台灣執政者挑釁中國,不啻是究責民選政府「反併吞」有錯在先。要和平,反戰爭,對北京在第一島鏈耀武揚威視若無睹,反而怪台灣拒絕同屬一中罪不可赦。歐美連同日韓澳菲連成一氣確保東海、台海、南海之和平穩定,亦被同樣視為遏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欲去之而後快。那些「促統乖孫」,替北京罵「台獨金孫」,符合台灣的利益嗎?這個問題,他們顯然在所不計。 馬英九執政八年,台灣經濟連結中國,獲利的是身為兩岸代理的「促統乖孫」,根留台灣的企業、勞工,不僅未獲「和平紅利」,還深受產業空洞化、二十二K之害。幸而,二○一六以來,北京主動替台灣「去風險」。如今,中國經濟嚴重衰退,大學生失業率已經蓋牌,還有人主張開放中生來台就學就業、重啟服貿,這不是把台灣的年輕人推向「就業戰場」嗎?藍白兩道,不分區立委,都有中國配偶,他們到底是一視同仁照顧外配?還是討好北京的通關密碼?但願不是後者。「促統乖孫」假使勝出,他們想要合作的對象,會是華府或北京?國民黨「尚黑」,在野不改本色,侯卻稱民進黨貪腐掉滿地,他當選要恢復特偵組。侯在扁政府擔任過官職,難道無法憑良心講話嗎? 富士康被查水表,其他「促統乖孫」置身事外,「台獨金孫」唯一聲援,堪稱二○二四的最大諷刺。我們不知道郭作何感想,但他從未為此怨侯、柯而感謝賴,難道郭之人情世故,真的是異於常人?而相對於吳欣盈故弄玄虛、教訓記者,賴佩霞立即申請放棄美國籍,令郭免於柯頭痛之「公主病」,實屬幸運。就此而言,郭退選後兩度公開發言,卻未曾感謝賴之犧牲,想必很多人為賴感到不值吧。更不要說,趙少康稱:侯願把總統權責讓給他參與、他不會做沒有聲音的副總統,還沒當選就我行我素。更可笑的是,趙嗆柯管好副手,柯回嗆侯管不了趙,侯卻把趙當成寶。目睹吳、趙的表現,想必更多人肯定賴、蕭對各自搭檔之互補性。至於,趙的氣焰高於侯,一旦幸運當選,誰是副總統,還有得瞧。
自由時報社論 2023-12-07
「柯學家」的最大戲份

「柯學家」的最大戲份

恩仇不分,當今政壇,有這樣的人。曾經是口中的恩人,如今必欲除之而後快,柯建銘是一例,民進黨是整體。柯文哲自稱,他不出來選,賴蕭配一定勝選;台灣親美的還是比親中的大,所以他要促進兩岸一家親。藍白要合,也是超越藍綠;藍白不合,也是超越藍綠,道理都跟著他的感覺走。不過,「柯學家」的自以為是,總禁不起檢驗。他說:八年前還不知道民進黨這麼爛,現在看起來,保證會愈來愈爛。民進黨或許才該叫苦:八年前我們不知道柯這麼爛!二○一六,假使民進黨如柯所言這麼爛,多數選民卻選它執政,難道台灣選民也很爛?小英,二○一六拿六八九萬票,二○二○上升至八一七萬票,這是有多爛?而柯本人,從二○一四的八十五萬票,落到二○一八的五十八萬票,這是有多爛?這次大選,柯又鼓其如簧之舌,但他自我感覺良好,卻幾乎不提八年市政成就。大家可沒忘記,施政滿意度倒數第一名是誰的專利。 柯這個「政治媽寶」,柯媽柯妻柯妹,可能都認為柯是好人,但柯是不是好人,要看社會觀感。不能說,柯博得掌聲就是天縱英明,任何錯誤又推給亞斯柏格。五大弊案,查來查去,查出五個政商朋友,包括山盟海誓的郭台銘。柯妹形容哥哥:「沒有辦法分辨對方是好人、壞人。」所以呢,柯分辨不出國、民兩黨誰更「污」,乃至分辨不出共產黨是好或壞。一一一五協議,葛來儀就酸說:「想像一下他如果是跟北京談判。」國家交給這種天才/天兵,頭家豈不是要各人顧性命!難怪「中國那方面一直要他選」,好操弄嘛!其實,柯是實用主義者,他的前進路徑,口號只是為了博聲量,實際是跟著「利覺」走。 自始至終,柯都認為朱、侯有求於他,藍白合不合都得靠他,否則賴蕭配躺著選。所以,他高高在上、自傲輕敵,一直沒感覺到侯的存在,侯一定選不上。機關算盡,百般折騰,藍白破局後,柯又一副被詐騙的沮喪,「接下來要怎麼選下去?」並自爆一億、兩億美元收買當副手之關說。其實,換個角度來看,柯的前後敘事,會不會可能之一,原來他想詐騙別人,卻中了別人的老千,名(副總統)利(一億、兩億)兩失,以致積憤難平?果真如此,那叫做黑吃黑,藍白一樣黑。可能之二,藍白破局仍沒齒難忘一億、兩億,竟是待價而沽? 民進黨,國民黨,相形之下,前者比後者笨很多。二○一四,支持名不見經傳的柯,讓他走出台大地下室,入主台北市政府;二○一八,最後部份泛綠選民主動棄姚保柯,險贏丁守中三千票。然而,柯最討厭蚊子、蟑螂、國民黨,更痛恨民進黨。一句話,幫過他的人更可恨。朱元璋當上皇帝,最痛恨知道他當過和尚的人,動輒賜死。這次藍白合不合,吃了國民黨大虧,台大醫學院輸給警官學校,不知道會不會改變柯的三觀?如果沒改變,也不必奇怪,因為他就是無法分辨好壞。他跟民進黨綠白一家仇,卻跟共產黨紅白一家親,亦然。 一一二三以來,柯有一個新的口頭禪:「這一頁就把它翻過去,反正都結束了,我們就認真的打贏選戰。」好笑的是,場面話這麼說,仍像個深宮怨婦,繼續跟國民黨勾勾「敵」,無法重整旗鼓,民調向下修正。經過藍白拖,國民黨對這個對手,更加了然於胸摸到底,簡直是在戰略上把柯藐視至極了。趙少康,韓國瑜,號召深藍支持者歸隊。柯的民調被侯超車,不令人意外。回頭來看,民進黨有夠土直,幫柯選上台北市長,被他當免洗餐具丟棄,趴上國民黨又嫌民進黨更爛,藍白合被反將一軍,反而更恨民進黨。引狼入室的柯建銘,只能怪自己識人不明。 如果垃圾不分藍綠,當然也不分藍綠白。柯的奇幻之旅,美其名新政治文化。八年市政離離落落,政黨經營懶懶散散,但靠超越藍綠四字訣,政治變形蟲蟻附投靠。年輕支持者,因為藍綠都曾執政,對現狀不滿,自然眾怨所歸。唯獨,民眾黨不曾執政,遂能擄獲賭爛票,就像種了韭菜,冒出來的年輕人,一次一次割下去。可惜,這次的藍白合,柯的操作太粗糙,讓自己的人格、政黨弱點暴露無遺,來自藍綠雙方的游離支持者,驚覺柯並非改變成真的可靠對象。但,若柯在「利覺」下,關鍵時刻效命紅藍,即使落選仍立下大功!而若賴侯的差距甚大,他們的分流影響有限,但若賴侯在小範圍拉鋸,他們可能是關鍵少數。柯的二○二四,最大的戲份,搞不好在這裡。
自由時報社論 2023-12-06
為季辛吉蓋棺論定

為季辛吉蓋棺論定

他是學者、外交老手、運籌帷幄高手,冷戰時期最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之一。他把強權利益置於民主人權之上,崇尚現實政治外交,與小國打交道時,常把它們視為更宏大鬥爭中的棋子,是權謀而不擇手段的馬基維利主義者。他曾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但數以萬計平民因其謀略而喪生,部分國家把他列為戰犯。從甘迺迪以降,他曾為十二任美國總統提供諮詢,一度兼任國務卿和國家安全顧問,改變了幾乎一切他所參與的全球關係格局:打開共產中國的大門,與蘇聯達成戰略武器協議,拋棄了南越,背叛台灣。他在美國政壇曾叱吒風雲,但到頭來,被自由派厭惡,保守派不信任;即使不在廟堂之上,他終生工作,演講、寫作、旅行不斷,向諮詢地緣政治分析的客戶收取天價費用。他是中國的老朋友,也被指偽君子、魔鬼代言人,他是上週三去世的季辛吉。 (法新社資料照)   季辛吉於國際外交呼風喚雨,主要是在大國私相授受的時代,他奉行「強權即公理」原則,以超級大國強勢處理全球事務。他強調,大國外交歸根究柢是基於國際政治現實,而非道德準則;在現實主義之下,為達目的,小國是可以犧牲的,人命喪失在所不惜,民主對國家治理常是一個負擔。 學者時期的季辛吉,主張有限地使用核子武器。進入公職後,他標舉美國利益至上,越戰期間密令轟炸柬埔寨、寮國,至少五萬人死亡;為爭取巴基斯坦媒合美中秘密外交,支持巴國對東巴(今孟加拉)發動種族滅絕戰爭,至少三十萬人喪生、一千萬人流亡;還曾准許印尼入侵前葡萄牙殖民地東帝汶,逾十萬人喪命;以反共為由,推翻智利民選的社會主義阿葉德總統,換來軍事獨裁皮諾契政權。「一將功成萬骨枯」,歐巴馬卸任總統前指出,他任內大部分時間在修復季辛吉留下的世界:混亂、屠殺和專制政府;他把季辛吉的失敗視為一種警示︰這種戰略怎麼可能促進美國的利益? 南越是季辛吉現實外交的典型犧牲者。一九七三年,他參與和平談判,達成協議、美國撤軍,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但有兩位評審因此退出以抗議,且南越不到兩年即遭北越併吞,引發廣大的難民潮。季辛吉個人得到「光榮的和平」,南越付出亡國代價,美國蒙羞,一切只因季辛吉及上司尼克森不再把美國的戰略利益與越南命運掛勾。協議帶來和平,卻以南越遭共產北越併吞為代價,「和平協議的幻想」殷鑑不遠,也是季辛吉留給世人的教訓。 美中關係是季辛吉現實外交更甚於越南的惡例。五十年間,他從密訪中國,促成「聯中制蘇」,變成中國的老朋友,死後「永遠活在中國人民心中」,自稱「一生一半時間都在為美中關係工作」;季辛吉把當初基於戰略的美國國家利益,微妙地轉換成個人利益,為中國辯解不遺餘力,被批評是「中國影響力的代理人」,靠中國賺錢。 中國因他和尼克森開啟的政策而崛起,成為美國唯一真正的經濟、技術和軍事競爭對手,但其一黨專政的政治社會並無根本變化,習近平反而更專制獨裁。儘管川普、拜登兩位總統改弦更張,美中關係黃金時代告終,季辛吉影響力式微,但他一直是「死不悔改」的中國辯護者。一九八九年,世界各國同聲譴責天安門鎮壓行動,季辛吉卻認為,沒有哪個國家領導人會允許首都遭示威民眾占領。他反對美國把民主治理列為對中政策要素,指雙邊關係「勢必陷入僵局」;嘗試改變中國的努力後果難料,因「主權至高無上」。 台灣因此受害最大。他開啟的美中關係「正常化」成為台灣問題的起點,「戰略性模糊」美國奉行至今。面對中國宣稱武統的「權利」,也載入其《反分裂國家法》,季辛吉一直保持沉默;他從未質疑中國近年對台灣的軍事脅迫侵擾。尤有甚者,同為中國政策始作俑者的尼克森,一九九四年已承認,中國和台灣如今「在政治上已永遠分立」;季辛吉卻仍以「無解」描繪,認為「除了交給時間,別無他途」。季辛吉被指長期為中國塗脂抹粉,應為美中問題負責,有如曾任《新聞週刊》記者的石宇(Isaac Stone Fish)所說:並非他認為這樣做符合美國利益,而是出自中國、季辛吉協會和他自己的利益。 對於季辛吉,身受其害的蔣經國以「季奸」相稱。季辛吉死訊傳來,卻有中國國民黨和政客稱讚他對亞太和平的貢獻,凸顯了台灣政治極度錯亂,蔣經國地下有知,也要被其徒子徒孫再氣死一次。
自由時報社論 2023-12-05
由台股超越港股談起

由台股超越港股談起

  暌違三十一年,台股上週超越港股,形成台股向上、港股下滑的「黃金交叉」,是去年台灣人均GDP超越韓國後,再一次重大的成就。然而,國民黨副總統參選人趙少康此時卻出言不遜,嘲諷經濟部長王美花「僅是科長才能卻做到部長」,意指民進黨政府只有庸才、經濟表現不佳,引來王部長強烈反擊,反諷「趙先生從政以來習慣炒作仇恨,如果他的話可以信,中華民國不曉得滅亡多少次了」。 這兩件事充分反映,政黨之爭的惡質化,加上中共的認知戰,讓台灣這些年的進步與繁榮,徹底遭到抹黑、污名化,成為政客口中的「民不聊生」、「老百姓生活太悲慘了」,企圖塑造「下架民進黨」氛圍,行奪權之實。尤有甚者,形成「台灣人民在水深火熱之中」的錯誤印象,無形中替中共併台找到正當化的理由。事實上,近年台灣經濟發展固然有急有緩,但一直處於成長的上升軌跡;諷刺的是,檢視客觀數據,反而是將民進黨政府批評得一無是處的國民黨,執政的經濟成績遠遜它的對手。陳水扁執政是台灣首度政黨輪替,中央執政經驗由零開始,國會朝小野大,施政備受掣肘,加上台商西進潮方興未艾,兩岸關係緊繃,但平均年經濟成長仍達到四.八%,高於全球平均的四.五%。換馬英九執政八年,將台灣經濟發展寄望於中國,政策傾中,幾乎將台灣綁在中國,但平均經濟成長率掉到二.八%,低於全球平均的三.三%,看不到阿扁時期的車尾燈。尤其,馬英九所謂「六三三」(經濟成長率六%、失業率三%、平均國民所得三萬美元)政見跳票,且未兌現捐一半所得承諾,政治誠信如同兒戲。 蔡英文由愁雲慘霧的馬政府接續執政,面對的大環境更加嚴峻︰美中貿易戰、中共軍機艦擾台常態化、甚至「圍島軍演」、三年全球大疫等,台灣不但沒有被打倒,反而在國際上發光發亮。小英執政至今,台灣的GDP由十七.五兆成長到二十三兆,平均經濟成長率是三.四%,高於全球平均值。去年台灣人均所得三萬三七八八美元,超越韓國的三萬三二七六美元,直追日本的三萬五二二四美元。難能可貴的,台灣是一個島國,土地面積全球排名一四七,人口排名全球五十七,但去年台灣的GDP總量全球第二十一,出口居全球第十七,股市總市值全球排名第十四。而瑞士洛桑管理學院世界競爭力年報,台灣整體競爭力,從小英執政的二○一六年第十四名進步到今年的第六名。尤其,在當前民主國家「去中化」、「去風險化」趨勢下,台灣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成為維繫全球科技產業運轉的支撐,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先進國家極力爭取的對象。加上台灣民主與中國獨裁的對比,讓台海和平與世界的繁榮、穩定掛鉤,在中共的虎視眈眈下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與支持。 馬英九時期半導體產業搖搖欲墜,多數DRAM廠虧損嚴重,紛紛整併或倒閉,而當時得到中國大基金挹注的中國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更趾高氣揚,不可一世,揚言「買下台積電、合併聯發科」,由此可見台灣科技產業奄奄一息的慘狀。何以在蔡英文執政後卻能成為台灣之光、護國神山?關鍵在於,馬英九過度親中,還想推動兩岸服、貨貿協定,讓中國的人、資金、產品大舉入侵,不但衝擊眾多中小企業及基層勞工,更是將台灣經濟牢牢綁在中國。美國為主的民主國家如今終於認清中國的獨裁本質與稱霸野心,因而採取對抗策略避免中共的經濟、軍事脅迫,達成「去風險化」;對照之下,馬英九向中國傾斜,難怪當時的台灣經濟欲振乏力,缺乏生機。而蔡英文堅持主權,降低對中國的經貿依賴,對外多元化發展,對內則鼓勵投資台灣,製造業回流,才能在動盪不安的美中貿易戰與地緣政治風險中,建立台灣的經濟韌性,確保永續發展。 總之,台股超越港股,代表的不僅是經濟上的競比,更是政治制度優劣的鮮明對照。二○一六年蔡英文執政以來,台股漲幅高達一.一二倍,居亞股之冠,而中港股市則逆勢下跌,凸顯台灣的民主深化與產業生根,創造出與中國不一樣的價值與制度。反觀中國的「改革開放」到了習近平時代,在「國進民退」、「共同富裕」口號下,意圖將成功致富的商人當成「地主」鬥倒,重啟文革二.○版。而香港本是國際金融中心,卻在中共強力鎮壓,實施港版國安法,箝制言論自由下快速「中國化」、「內地化」,自由市場、法治精神不復存在,導致外商撤退。總之,台股超越港股,印證蔡英文執政以來,台灣走上正確的道路,而中國則選擇與普世價值、文明社會逆反的路徑,如今正在嘗受惡果。台灣的好,全世界都看得見,唯有被政黨惡鬥與親中意識形態蒙蔽的反對黨視而不見,一再醜化台灣,意圖將台灣人民推入中共專制獨裁牢籠。吾人必須在此次大選中看透如此惡毒的圖謀,做出正確抉擇。
自由時報社論 2023-12-04
統戰、介選 誰要ECFA

統戰、介選 誰要ECFA

台灣大選進入激戰,藍營為要突破三腳督,下猛藥說了北京最想聽的話,民進黨強力批評,認為荒謬的主張有如「請鬼拿藥單」。(路透示意圖)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週一清楚表明,當選後對中國「一定」採取開放政策,包括「大量」開放中客、中生,讓中生有機會也可在台灣就業,並與中國展開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溝通,服貿、貨貿都要「快速重啟」。這番向中國完全傾斜的政治表態,引來民進黨強力批評,認為荒謬的主張有如「請鬼拿藥單」,既衝擊國內就業,背離國際現勢,一味討好中國,更落入「一中市場」陷阱。侯辦則反擊,民進黨執政近八年,口嫌體正直,不敢停止ECFA,只會抹紅對手。台灣大選進入激戰,藍營為要突破三腳督,下猛藥說了北京最想聽的話。選舉最後,已拉高為對中國政策態度的投票選擇。 「藍白合」破局後,國民黨陣營尋思徹底擺脫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的糾纏。為了政治區隔,針對柯主張「兩岸一家親」,以及柯陣營稱「重啟服貿」,藍營索性加碼,重回馬前政府全面靠向中國的政策,還搬出當時已被民意否決的兩岸服貿、貨貿政策,訴求「敗部復活」,並且附和北京的和戰抉擇論調,親中以避戰。中共則對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與副總統參選人蕭美琴的搭檔組合,低級謾罵,批評這是「獨上加獨」,「雙毒組合」,還有台辦官員恐嚇說:「賴清德上台可能對『加快統一』更有利」,隱含武統的脅迫。這位中國官員還說,如果國民黨上台,「可以延緩統一的進程,『讓我們再有幾年的發展』,屆時大陸將更強大」。言下之意,藍營倘若執政,將有利國共聯手制台。由此脈絡看出,侯陣營拋出對中國「一定」採取開放政策,這完全符合北京謀台的利益。中共公然介選,主要陣營理應劃清界線,怎還甘於扮演政治代理人,合流破壞台灣民主。 對中共來說,所謂「可以延緩統一的進程」,不是放棄併吞台灣,而是以滲入手段,溫水煮青蛙般,一步步讓台灣為其所控制。馬前政府對中國門戶洞開,「嘸人顧厝」,與對岸密集簽署的兩岸協議,即成中共勢力深入台灣的主要渠道。已故的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其任內,多次代表馬前政府與中方簽署,他形容說,兩岸雙方達成的協議,就像鋪設的「高速公路」。江的傳神點出,這些高速公路正好方便中共堂而皇之輸入各種滲透力量。 兩岸二○一○年簽署ECFA,便被認為這是把我們鎖入一中市場的一大步驟,至於ECFA後續協議的兩岸服貿協議,則在二○一三年簽署,打算從中國更大幅度引進產業與人流,有利其促統進程。因此,兩岸服貿協議在台灣國會的審查程序裡遭到擱置,形同否決,這對中共統戰是一大挫敗。中共佈局ECFA與兩岸服貿已久,主要仿自北京對香港實施的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由經而政,牢牢掌控。香港納入中國化後,港人即便出現雨傘革命、反送中等運動,北京亦能強悍鎮壓。二○○三年曾有五十萬人站上街頭抗議的香港基本法廿三條立法,反對緊縮自由,港府當年雖退卻,現在也打算捲土重來立法。這說明一旦成為籠中鳥,北京的予取予求,將只是時間問題。 這也說明,兩岸服貿協議即便已被我方官員形容,就像是「過期十年的雞排,就放回冷凍庫吧!」藍白陣營仍要重啟,並受中方的讚賞。然而,中國經濟成長情形大不如前,年輕人高失業,更成官方亟欲隱藏的真實。我們的在野黨總統參選人,卻執意要快速重啟服貿,幫助紓困中國失業人口來台灣搶工作,衝擊我們年輕人就業。服貿是ECFA的後續協議,中共一方面想讓服貿在台灣敗部復活,另以兩面手法,由中國商務部對台展開貿易壁壘調查,調查期限設定在明年一月十二日,我們投票日的前一天,恐嚇收回ECFA裡部分早收清單。藍白陣營則砲口對內,幫襯指責蔡政府無法處理但又不敢停止ECFA的實施。事實上,我們作為負責任國家,對於已簽署的國際協定或條約,本就有遵守的義務,這與北京採取經貿脅迫介選,剛好是強烈對比,在野陣營卻劃錯重點。我們該做的不是對ECFA喊卡,而是要趕緊分散經貿風險,避免依賴中國,受其脅迫。蔡政府現已與美國、加拿大、英國陸續簽署經貿協議,走在正確道路上。在區域情勢的演變下,民主陣營建構更安全的經貿供應鏈,到底誰更需要ECFA,其實已不難看出。
自由時報社論 2023-12-02
「領導柯學」不及格

「領導柯學」不及格

「政治柯學」,不講價值,綠白藍紅,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他對道德審判是無感的,所以,不如審查他的外在行為。(資料照) 藍白喜事,十五訂婚,十八悔婚。接著,柯又會郭,逼侯下嫁。有些觀眾很意外,有些觀眾不意外。柯撂話:二十四日前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會以民眾黨總統候選人的身分拚戰到底。柯營不乏主戰聲音,柯卻肖想合了當正,因此以退為進,反覆無常。不論如何,經驗顯示,與柯合作,始終要有拆夥的準備,否則可能會被他殺個措手不及,民進黨就吃過這種虧。 「一一一五協議」,一時之間,柯侯配或侯柯配,似乎塵埃落定了。民眾黨,主戰派及期待超越藍綠的支持者,都難以接受柯文哲的城下之盟。脫身之計,只好耍賴。媽寶作風、自食其言、雙重標準、仇恨言論等層出不窮,柯或許以為多數人看不出來,或許多數人會給予免責權。這次,標的是國家最高領導人。如果,他認為選民是以欣賞脫口秀的心情來看待大選,那麼他可能是在測試頭家的下限在哪裡。 可以確定的倒是,柯自承做了與幕僚討論結果不符的決定,「我回去會反省」。柯先前虧郭台銘,「連國民黨的遊戲規則都不知道,就去參加比賽」。這次。輪到郭反問柯:「你這次有看懂遊戲規則嗎?」柯式大頭病在於,自以為聰明絕頂、才高八斗,嘴皮動得比腦皮快。於是,識破這個弱點的對手,不難讓柯手到擒來。過去幾年,他講的大話連篇,把自己形容成台灣唯一能對付(統戰)共產黨的英雄。結果見真章,若連國民黨都鬥不過了,還鬥得過共產黨嗎? 柯常罵「民選皇帝」,彷彿自己民主素養深厚,其實,口嫌體正直,他在台北市就是「民選皇帝」。一人黨,諸法無我自由自在,別人在他眼中都是太監,「北流太監事件」,便是一例。此所以,身為黨主席,他對經營組織、地方發展等興趣缺缺,因為那些浪費力氣便罷了,還會構成內部的權力制衡作用,此可忍孰不可忍。故而,他專心致志博自己的聲量,以圖有朝一日選上總統,賭一把想要的都到手了。賭徒性格,遠在天邊的支持者,尤其是年輕族群,未必感受得到,但周圍的「近臣」應該是點滴在心頭。最揪心的,莫過於過去八年,在北市府被他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奴才」。不尊重人性尊嚴,反射性霸凌屬下、少數社群,習以為常的柯若入主總統府,不知道會再出多少國際笑話。 從國共內戰到兩岸交流,經常可以見到一種灰色人影,他們自以為有最高明的騙術,可以利用共產黨完成自己的理想。然而,浮士德一旦跟魔鬼打交道,注定落入共產黨的陷阱無法自拔,從而淪為它的工具人。柯式一人黨,對共產黨相當好用,控制住他這個線頭,就控制住一串粽子。國民黨,有樣學樣,所謂的政黨協商,鎖定隨意決策的柯,「一一一五協議」把幕僚都清場,簡直就是為柯客製化的鴻門宴。誘餌則是柯以為有勝算的心存僥倖,而柯也因此上鉤被誆了。試想,柯若當上總統,如葛來儀所諷刺的,「想像一下他是在跟北京談判」,台灣不就被賣了嗎?可憂的是,雙城論壇淪為中國統戰平台,早已表明柯的鬥爭(談判)能力很平庸! 理想,理念,新政治,柯滿腦子偉大口號的創意,不過,他的行動也幾乎都跟不上那些口號。唸了八年,台北市新政治在哪裡?五大案不了了之,卻交了不少政商新朋友。從皇民後裔到兩岸一家親,親中對手一一化敵為友;一路為他抬轎的,卻陸續被他化友為敵。而且,墜入情網,反目成仇,蜜月期總是不長。此一時藍白合,彼一時藍白鬥,大家也不必詫異。當然,不能小看柯。藍白合,對國民黨可能是歹戲,對柯卻可能是好戲。雙方搞曖昧,新聞天天有,壓縮了賴清德的成長空間。念念不忘藍白合,讓選民感覺國民黨就是不行,所以非拉柯不可。如此,不啻為最後階段的棄侯保柯鋪陳社會心理,甚至連國民黨支持者,都不免先入為主認為柯的勝算較高。柯的葵花寶典,無非是寄生上流壯大自己,只不過,這次不知能否如願以償。國共兩個中國兄弟黨,應該不像本土民進黨那麼容易讓他佔便宜吧! 「政治柯學」,不講價值,綠白藍紅,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他對道德審判是無感的,所以,不如審查他的外在行為。就此而言,十分可資參考的近例,莫過於十五訂婚到十八悔婚,柯的壓力測試表現。姑且不論繪聲繪影的陰謀論,這段期間的情緒掛帥、決策反覆、糟蹋專業、談判技拙,乃至柯妹所言:「柯文哲是亞斯柏格,他沒有辦法分辨對方是好人、壞人,他都把談判對手當做好人,所以就被騙了。」(編按,引文涉歧視)一句話,「領導柯學」,別人是大野狼,他是小紅帽!柯很在意被抹紅,其實不論什麼顏色,他的「領導柯學」就是不及格。
自由時報社論 2023-11-22
藍白無論分合,終必走上歧路

藍白無論分合,終必走上歧路

馬英九基金會十八日依據藍白合作六點協議公布「民調審視結果」,但因藍白對「統計誤差範圍」與「柯文哲讓三%版本」,以及有效樣本認定,各自表述,因此公布協議版侯柯配勝、民眾黨版侯柯打成平手結果,並不為民眾黨代表接受;加上十五日協議公布後,被民眾黨稱為「不平等條約」,柯文哲更在直播時哽咽,直批「被突襲」,上週日更在造勢場合上宣稱將以民眾黨總統候選人身分拚戰到底。看來不論未來協商結果如何,藍白合實質上已經破局了;即便勉強合作參選,也是貌合神離。「藍白合」是否變成「藍白拖」,最後「藍白分」,是喜劇、鬧劇、悲劇,有待觀察。 「藍白合」的出現是一種政治奇觀,因為國民黨與民眾黨不但本質不同,柯文哲更一向鄙視國民黨,曾用「最討厭蟑螂、蚊子、國民黨」、「藍綠都是垃圾」徹底羞辱國民黨,自豪可以「推倒藍綠高牆」;另一方面,國民黨對柯文哲曾經的親綠背景猶有疑慮,而兩黨的政策路線也無重大交集,因此「藍白合」的可能性似乎微乎其微。然而,柯文哲的政治立場一向轉換自如,由最初自稱是「墨綠」,受民進黨力助登上台北市長寶座,再到與綠營徹底決裂,自創民眾黨,如今更因為選舉可以結交藍、黑、紅、統各色人等,可以看出身段非常靈活,與藍營結合不僅不再是不可能,甚至成為變現政治利益的必要策略。更重要的是,雙方找到了一個共同目標︰下架民進黨。加上,在藍白各自參選情況下,民調顯示均無法單獨擊敗賴清德,因此「藍白合」似乎成為取得政權的唯一解方。此外,在外部環境方面,中共並不樂見藍白分裂造成民進黨勝選,顯然也在背後運作,極力促成「藍白合」。然而,影響政治婚姻的因素錯綜複雜,涉及背後大老闆的意圖、政黨、政客的算計,與支持者的感情等。這些基本要素都會造成被「仇恨民進黨情緒」沖昏頭的雙方,在操作上仍必須冷靜面對各自的利弊得失,尤其利益分配一旦被視為對特定一方不公,便可能種下分手的惡果。 「藍白合」的出現是一種政治奇觀,因為國民黨與民眾黨不但本質不同,柯文哲(右)更一向鄙視國民黨,曾用「最討厭蟑螂、蚊子、國民黨」、「藍綠都是垃圾」徹底羞辱國民黨,自豪可以「推倒藍綠高牆」;另一方面,國民黨對柯文哲曾經的親綠背景猶有疑慮,而兩黨的政策路線也無重大交集,因此「藍白合」的可能性似乎微乎其微。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左)(資料照)     因此,為了促成「藍白合」,雙方提出籌組「聯合政府」訴求,並在合作協議中清楚界定,「國民黨主責建設發展、民眾黨主責監督制衡」,無異打著冠冕堂皇的「聯合政府」旗幟,行政治利益之分配。而且,為了自圓其說,還創出了「外部監督沒有用,必須靠內部監督」,與「副手監督總統」的荒謬說法。事實上,我國實施偏向總統制的雙首長制,一切行政權最終掌握於總統手中,若欲制衡監督執政黨,最有效的方法是爭取更多立委席次,才是正途,透過部會職位分配不僅不能達到監督制衡功能,反而有政治分贓之虞。尤其,副總統是無權的備位元首,只能安份扮演輔佐總統的本分,若是心存監督之意,豈非存有異心,可能扞格,引發政治風暴。其實,「藍白合」的內在缺憾,主要在於雙方並非因為相同的治國理念而結合,而是基於選舉利益的暫時聯手,只是為了打擊主要敵人而拉攏次要敵人;因此它們對選民的訴求只是空泛的「下架民進黨」,但是取代民進黨之後,到底要帶給台灣人民什麼樣的生活,並沒有清楚圖像與施政路徑。他們不但沒有具體可行的施政願景,而且在毫無具體證據下全面抹黑民進黨的公共政策與作為。就像前疫情指揮官王必勝的感嘆︰「無論是高雄演唱會,還是防疫、綠能、半導體…只要是能讓台灣人有光榮感、認同感的東西,這股勢力都會極盡所能的扭曲污衊它。」換言之,藍白這些年累積的政治能量,大都來自操作「討厭、否定民進黨」的仇恨動員。這種惡意攻詰甚至達到失去理智地步,因此對於無關政黨競爭,卻有益於台灣的事務與成就,仍然一概全盤否定。令人憂心的是,藍白下架堅持台灣主權的民進黨,卻接受「九二共識」,同時以「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製造恐懼感,無異與圖謀台灣的中共合拍,自覺或不自覺成為中共大外宣的協力者。這是藍白始終無法取信多數台灣人民的重要癥結。 「藍白合」要能成功並且長遠發展,必須是基於相同理念的結合,而非謀取政黨、政客利益的算計;故而,他們應該提出具體、完整的治國藍圖,帶給人民希望,而不是對社會灌輸仇恨的負能量。然而,檢視「藍白合」的本質,卻是建立在仇恨動員與短暫的利益結合,尤要者,對於維護台灣主權、民主與福祉,並沒有展現強烈的捍衛意志;這樣政治結盟或許能夠僥倖獲取短暫政治利益,但長遠看來,終究不會成功,更不是台灣之福。
自由時報社論 2023-11-20
習近平之友 中國人民之敵?

習近平之友 中國人民之敵?

亞太經合會高峰會,刻在舊金山登場,「拜習會」也已敲定。美方透露,拜登將向習近平表明,任何對台灣選舉的行動或干涉,都將引發美方極度強烈的關切。圖為習近平專機抵達舊金山。(法新社) 亞太經合會高峰會,刻在舊金山登場,「拜習會」也已敲定。美方透露,拜登將向習近平表明,任何對台灣選舉的行動或干涉,都將引發美方極度強烈的關切。在美的中國民運團體則紛紛發聲:「世界和平發展需要創建一個民主中國,作為可靠的保障」,「海外的華人群體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人反對習近平、反對中共政權」,「國內講真話的人都受到各種迫害,所以海外的人必須為國內的人發聲。」台灣的藍白兩道,可能期待美中關係緩和,對海外中國人的聲音恐怕是充耳不聞,遑論四通橋抗議、白紙運動所代表的政治不滿。因為,他們是「習近平之友」。 近年來,要和平不要戰爭,要繁榮不要衰退,要交流不要對抗,這一類的綏靖語錄,藍白政客喊得比國台辦還起勁。諷刺的是,台灣明明是被霸凌、被侵略,藍白口中卻是台灣挑釁中國造成緊張,因為本土政權拒絕九二共識,反對同屬一中,不放棄台獨。這就好比,有位小姐被壞人強暴,藍白先生反而責怪小姐拒絕跟壞人談戀愛。有錯在先,強暴有理,就是他們的潛台詞。這種論調,不僅草菅台灣人命,也在草菅中國人命,因為它所產生的中國內部效應,乃是協助強化一黨專政的暴虐性質。 藍、白,如果是台灣藍、台灣白,與台灣綠進行良性競爭,對優質民主當有正面意義。反之,如果是藍裡透紅、白裡透紅,那麼,他們因外力作用集結為「非綠」的統一戰線,鼓吹九二共識、兩岸一家親,為對岸鋪陳藉由民主制度走向和平統一之路,那便是台灣的心腹之患了。這次大選,藍白合不合,一路走來似乎有一股神秘的磁力,硬要把藍白撮合送作堆。國民黨家大業大,卻被柯文哲牽著鼻子走。情勢演變至今,即使下架了民進黨,也未必有利國民黨的長期發展。這種自殘式的思維,不是國民黨的作風,反而有點打鴨子上架的味道,令人納悶。 台灣已經成為國際眼中的印太民主典範,在全球民主退潮的氣氛下尤顯難能可貴。然而,地緣政治、國際現實、中國霸凌等,致使台灣至今仍是「自我定義」的國家,尚非國際的正式成員。台灣「自成一國」,同時也是個「不正常國家」,兩個概念並存,堪稱我們的真實處境。國家不正常下,脫離外來統治的民主台灣,不得不沿用來自南京的「中華民國體制」增修版。二十多年來,這種便宜行事,形成了「中華民國(台灣)」這個公約數。但是,「同屬一中」主張者,也得以利用「中華民國體制」,「合法」呼應北京「反獨促統」。民主內戰狀態,遂令北京有隙操弄對台統戰、滲透,台灣每一次大選都要面對這個「場外參選人」。 其所造成的危機至少有二:一是,這樣的動態框限了台灣的國家正常化,因此危機也就長期化了。本土政權執政時,北京不斷畫紅線。一旦親中政權上台,兩岸即可加大馬力把台灣融入中國。如果沒有動用武力,國際社會似乎也愛莫能助,因為必須尊重台灣人民的「民主選擇」。二是,民主化前的國民黨政權,至少還高喊反共,堅守民主陣營。然而,二○○○首度在野之後,國民黨轉而結合中國一黨專政,以「聯共制台」謀取經濟私利。以往,兩蔣的民主自由中國願景,儘管光說不練,如今,國民黨不但閉口不談,甚至事事仰中國獨裁者鼻息。國民黨人,現在高喊和平交流,但是從不關心中國的人權慘狀,也絕不與海外中國民運人士接觸,以免激怒中國獨裁者。此一病症,藍有白也有,遂成藍白合的政治基礎。 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走到習近平的文革風,中國已經錯過民主化的列車了。習近平還迷信東升西降,向全球輸出專制統治模式。他所追求的偉大復興,會為中華民族帶來怎樣的災難?附和習近平的藍白兩道,顯然也漠不關心。或許,他們還自鳴得意與拜登有所交集: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其實,美國的國家長期戰略,乃是協助中國發展經濟,扮演全球的工廠與市場,提高中國人民的生活,卻不期待中國成為民主國家,一反台灣的故事。為何如此?道理不難理解:只要中國不成民主國家,即使它的翅膀長硬了,依舊無法取代美國的價值領導地位,科技戰的「美國隊」民主國家不是紛紛歸隊嗎?藍白兩道,如果真有「中國心」,便應促進中國的民主化,取得普世價值賽局的入場券。不此之圖,反而淪為中國獨裁者的啦啦隊,豈不自甘為習近平之友、中國人民之敵?
自由時報社論 2023-11-16
侯友宜面臨的挑戰

侯友宜面臨的挑戰

「打死不退」,警界硬漢曾發豪語。可惜,紅藍白這盤棋太複雜,他們的棋步不隨侯友宜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尤其是「棋中不語」的北京。(資料照) 馬英九胳臂往柯彎,響應全民調,國民黨被反將一軍。今天,朱、柯、侯將在馬見證(柯提議)下再次協商。馬是觸媒或觸霉頭,大家且拭目以待。最怨嘆的,應該還是侯友宜吧!幾經周折,原來的高人氣,被朱、郭、柯、馬、韓等輪番折騰,越來越像人形看板,即使最後如願入主總統府,那些公公婆婆也不會自動消失。反倒是,藍營內亂,北京側攻,令柯更有「用一根紅色迴紋針換到一棟房子」的勃勃野心。 倒數兩個月的大選,如果單看總統部分,各方態勢如下:民進黨,去年地方選舉慘敗,明年初政權保衛戰,全黨及泛綠挺賴,沒有他念。民眾黨,一人黨,全黨挺柯,亦無雜音。柯與泛綠訣別,主攻泛藍、紅粉板塊,當選總統最好,立委席次成長,掌握關鍵少數,未來可循這次玩法,愈玩愈大。唯獨國民黨,各種藍各有想法,而侯不是他們的共同利益。藍白合,在野大聯盟,聯合政府,責任內閣制,創意層出不窮,心照不宣的共同點:侯不是他們的唯一支持。但,他們亦非唯一支持柯,只是想利用他下架民進黨,因為國民黨沒有自信,對侯也沒有信心,何況他不是「自己人」。只不過,各種藍的盤算,若有北京因素介入,情況就會超乎他們的控制。別忘了,柯早就坦言:中國那方面一直要他選總統。 有志難伸,宛如侯與侯辦的寫照。回想市長四年,吉星高照,人氣鼎盛,尤其二○二二民進黨再度翻車,國內外普遍看好。千金難買早知道,原來「外省藍」想的,跟主流社會想的不一樣。而且,「外省藍」、「紅白一家親」的戰場全景,台灣大選可能只是小戰場,兩岸代理才是大戰場。後知後覺,侯友宜到了人氣打對折,卻急著擁抱核四、九二共識、反對台獨,除了嚇跑中間、淡綠選民,唯一效果就是加強「外省藍」、「紅白一家親」的政治正確,讓自己在藍白合聲中,進一步被邊緣化,連討價還價都聽天由命,而他本人卻是交易標的。「個人擺最後,尊重兩黨主席(朱、柯)協商結果」,最後的買賣可能將他置於最大的風險。 「打死不退」,警界硬漢曾發豪語。可惜,紅藍白這盤棋太複雜,他們的棋步不隨侯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尤其是「棋中不語」的北京。五一七被朱徵召;七二三,全代會通過徵召案,國民黨已然走完程序。但,五一七才過,郭便收回支持侯的承諾;七二三,朱又另闢「非綠大同盟」戰場。侯的惡夢,一場接一場,至今仍惡夢連連。從今以後,至少還有兩個大惡夢在等他,一是:如果經過詭異的藍白合程序,得出的結果竟是「柯侯配」,侯身為全代會法定的參選人可以拒絕,而繼續打死不退選總統嗎?如果吞下充當配角,全代會不是得再開臨時會,乃至上演「換柱」?諸多變數串流,侯正站在不由自主的戰場。如此受制於人,即便關公、媽祖保庇當選總統,侯會不會淪為「虛位總統」! 藍白合不合,答案天曉得。諷刺的是,郭出爾反爾,柯耍猴戲,令藍營瀰漫失敗主義。有道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政治尤其。國民黨向來藐視一人黨,因何為柯如此百般犧牲「本黨總統參選人」?北京有沒有暗通款曲?華府多次表達,反對北京介選,恐非空穴來風。侯的推背圖,推論到運氣極背,名字不在總統那一格,甚至也不在副總統那一格,被棄置在四顧茫然的戰場,自己的政治生命,也將面臨危急存亡。只要不在總統那一格,侯能免於銷假歸建新北市的壓力嗎?如果屈居柯的副手,更改請假理由,不是自取其辱嗎?而果真打死不退,危急關頭被本黨「棄保」,衝鋒陷陣卻「被岳飛」,豈不重蹈二○○○連戰的覆轍! 侯是「本土藍」,曾任職扁政府警政署長,三一九槍擊案調查,不少藍營高層對他有點疙瘩。擔任民選市長,政治不沾鍋,遂受中間、淡綠青睞。福兮禍之所伏,李登輝第二想像,拒絕黨內黑金盤據,竟釀成他在藍紅的仇恨值。驀然回首,不知他本人有無選錯色系之慨?大限迫近,紅藍白的大計即將一翻兩瞪眼,不知道侯會不會心情忐忑?身為旁觀者,只能提醒他稍加注意,最後的殺戮戰場,對他可謂步步驚魂,他不同的決斷與選擇,都會決定自己的榮辱得失。如果情勢不如人意,侯如何華麗轉身,而且,政治路還能夠繼續往前走,將展示他到底是不是一號人物。
自由時報社論 2023-11-15
富士康查稅風暴的當頭棒喝

富士康查稅風暴的當頭棒喝

中共對富士康下重手,中國的「視頻」替其合理化︰一,富士康是受中共優惠茁壯的台商企業,如今因為蘋果要「去中國化」,轉移供應鏈到印度、越南,富士康竟然附合,就必須付出「離婚成本」,因此中共的查稅具有正當性。其二,郭台銘賺中國錢,就該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現在卻想選「島主」,無異「吃飯砸鍋」,對其嚴懲,理所當然。這類文革式的鬥爭語言,具有政策背書作用,若非中共首肯,顯然不會在中國視頻上廣為流傳。郭台銘此次凶吉不難想像;而這一套批鬥手法將是清算不聽話的、不附合中國的外商,甚至外國政府的「經濟脅迫」模式。 中共是獨裁政黨,極力形塑自己是中國人民「解放者」形象,大力宣傳是中國共產黨把中國人從帝國主義者、國民黨的奴隸狀態下解救出來;換言之,中國人有飯吃,是它的功勞。然而,「霸氣總裁」郭台銘多年前接受訪問時表示,「我幫中國創造外匯、提供百萬就業機會,它需要我,大於我需要它」、「我是給中國吃,不像有人是需要中國市場,是跟中國要飯吃」。坦白說,郭台銘這些直白話語,雖是事實,卻揭穿中共是中國人民解放者的面具,必然激怒中共,隱忍至今,只是因為政治形勢還不到要對鴻海下手的時候。也就是「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今天,郭台銘執意參選到底,分散了非綠力量,明顯破壞了中共「下架民進黨」大局,無視國台辦宋濤「背信忘義、天人共戮」的警告,甚至強硬回應,如果中共政權說你不聽我的話,我會沒收你鴻海的財產,「我會說,Yes,please do it.」這等於踩到中共最敏感的紅線,再不予以懲戒,無論裡子、面子盡失,台灣內部的協力者將會如何看待中共的指令?這是富士康查稅風暴的實際脈絡。 而中共整肅富士康,反映了過去宣稱採取資本主義手段進行「改革開放」,吸引外資,只是一個欺騙國際社會的幌子。現在的富士康查稅事件,可說是中共認為外商、台商的剩餘價值已經不多了,加上習近平主政下,中共已在揚棄表面的開放,走回毛澤東的路線,因此把過去鬥爭地主、富農那一套手法,加上新的論述,用來整肅外商、台商,才能代表三、四十年來的中國經濟成長不是外資的好心相助,抹黑它們是來吸中國人的血,而現在是對這些西方資本主義企業算總帳的時候了。而算總帳的標準何在?就是外商、台商不能再自認對中國經濟發展有功,是「賞中國飯吃」,反而是中國讓它們有錢賺,既然如此就不能「吃飯砸鍋」,更要承擔「社會責任」,按照中共的意旨辦事,接受中共的監管,方可在中國繼續營運。 其實,習近平回到毛澤東自力更生、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抗的路線,意圖另立一套國際規則、體系,取代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成為中國、俄羅斯、伊朗、北韓等邪惡軸心的「帶頭大哥」,因此對待外商、台商是一種主僕關係,不是市場經濟建立在自由競爭與法治精神的契約關係。蘋果、富士康為了分散美中貿易戰風險,推動供應鏈多元化,將部分產能轉移印度、越南,在任何市場經濟國家是企業營運的常軌,不會受到任何政府力量的懲罰;但是在中共的統治邏輯下,「去風險」等同「去中化」,是對中國的不忠,婚姻上的出軌,必須付出「分手費」,把過去在中國賺取的利潤還給中共。其次,外商、台商不能「吃飯砸鍋」,而所謂「砸鍋」並不是在中國做出違法亂紀之事,而是違逆中共的「政治正確」,做出中共不樂見、破壞大局的作為。就台商而言,就是不能影響中共對台灣的統戰,一旦阻礙中共併台企圖,就算是「創匯、提供就業人口第一」的富士康,一樣動手整肅,毫不手軟。 美中貿易戰不斷升溫,三年疫情封控,外資紛紛撤離,地方債爆表,房地產泡沫,加上疫後經濟復甦無力,通縮威脅,無力支撐內循環,中國經濟下滑是難以逆轉的趨勢。而一意走回毛澤東路線的習近平,提倡「共同富裕」、「國進民退」,對台商查稅,回收土地等資產,成為解決中國經濟困境的重要解方。而且嚴懲台商,不但替仍在中國營運的台商戴上政治緊箍,更可藉查稅、查土地之名,獲得龐大收入,以緩解中國財政收支嚴重短絀的燃眉之急,已經是習近平國家大戰略的一環。目前,建立多元化供應鏈,對中國「去風險化」,降低對中國的經貿依賴,是國際社會應對中國日益蠻橫經濟脅迫的解決方案。毋須諱言,台灣仍有部分政客、商人對中國市場充滿幻想,不了解中共邪惡本質,罔顧其對台野心,此次富士康風暴對他們是一次當頭棒喝。
自由時報社論 2023-11-13
打擊國家隊是要圖利誰

打擊國家隊是要圖利誰

  距離大選投票日,剩下九星期,藍白兩陣營尋求政治整合,所設定的選戰議題也趨同,近日都質疑民進黨政府執政,結合民間成立多個「國家隊」,成效不彰且有弊病,國家隊已是負面名詞,將來要一件一件查清楚。行政院長陳建仁回應,要以事實來論證,不要隨意臆測;而選舉可以熱情,但不可以抹煞政府和全體人民這幾年來所做的努力和成果。我們的確看到,選舉趨於激烈之際,藍白方面鎖定綠營過去力推的重大政策,塑造貪污弊病的假象,名為監督施政,但質疑內容常流於捕風捉影或根本錯誤。這般手法,並不陌生,縱然最後證明無不法,但捲入政治紛擾,已然傷痕累累,不僅政策受阻,良機難覓,所扶植的產業,亦受到無端的波及與傷害。 外界記憶猶存,這類選舉操作的指標案件,即二○一二年總統大選,國民黨猛打當時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涉入「宇昌案」。蔡之前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曾助愛滋病疫苗等新藥開發的宇昌生技公司籌設。過程謹守分際,藍營卻為了大選瞄準攻擊,指控濫用權力、圖利特定人士、甚至貪污。不過,馬英九勝選總統後,特偵組以查無不法簽結。這是扁政府推動的生技政策,冀望能循台積電模式,由國家投資設立公司,建立生物科技的產業鏈。馬為要連任,政策淪為犧牲品,重創生技產業的發展。當年在生技界享有國際聲譽的幾位領袖級人物,因協助推動,莫名其妙捲入案件。馬政府也被認為不支持生技產業,官方推動的生技案讓企業投資卻步,誠信大打折扣,形同雙輸局面。 這次大選,在野陣營的選舉手法沒有太多翻新。例如近期再度將矛頭指向高端公司,稱其在武肺疫情期間的唯一收入是衛福部,今年營業額則靠著流感疫苗進帳。過去三年疫情期間,政府與民間合力打造的防疫團隊,整體表現是受到國際讚譽。事實上,在二○二○年二月蔡英文總統前往視導「高端疫苗公司」,就是為了超前部署,能儘早開發國產武肺疫苗。然而,在野陣營抹黑高端疫苗,一直沒有停過。之前疫情高峰,還繪聲繪影,指高端製造無效或有害疫苗,政府為了圖利,甚至不採購國際疫苗。在野拿高端疫苗當祭品,攻訐執政黨,亦使民眾半信半疑,對高端裹足不前,連帶影響疫苗施打率。同樣情況也發生在此次流感疫苗的施打,部分藍營執政縣市排除已購買的高端疫苗,造成浪費公帑。在野陣營因政治鬥爭,阻礙國產疫苗產業的發展。甚至連口罩,都還有藍營人士胡亂指控口罩國家隊廠商賺取大額回扣,結果被工具機、不織布、機械三大公會聯合站出來譴責,該藍營人士則以道歉收場。經此百年疫情,各國均知掌握關鍵疫苗生產的重要性。今年七月世界衛生組織等機構宣布,取得高端的武肺疫苗技轉許可協議,創下全球疫苗首例。這證明我們有製造國際認可疫苗能力,且願意分享,但不可諱言,隨著疫情趨緩,已過了最好的時機。 更嚴重的是,在野打擊國家隊過程,也另伴隨來自對岸的假訊息攻勢,等於為中共借力使力,甚至與在台的協力者裡應外合,擴大擾台、亂台之勢。大家只要回想,武肺疫情期間,這些針對高端乃至政府防疫作為的諸多錯誤指控,是何其繁多與荒謬。檢警調等單位多次偵獲,那時候在批踢踢、臉書大量出現假消息,以「高端疫苗」占多數,讓不知情的民眾轉傳,達到以假亂真並挑起對立目的。同樣,今年流感疫苗於開打前,針對高端的網路傳言早甚囂塵上,同時拿著錯誤舊聞續炒,指「指揮中心成股價炒手」,並延續為選戰的主打議題。 選戰進入倒數階段,藍白最近都猛打民進黨政府的「國家隊」,似乎只要是蔡政府的重要政策,就會有圖利問題,「國家隊」必然會有人謀不臧。這是想對蔡英文的八年執政進行全面否定,但波及許多對國家發展與人民生計極為重要的政策。例如政府推動的潛艦國造案,涉及與民間產業的合作,在野方面曾質疑預算的執行有問題,還有藍委想用凍結預算方式拖延潛艦生產的時程,影響我們部署潛艦戰力。如此烏賊戰術,無論大選結果誰勝誰敗,整個台灣,恐會演變為真正的「百廢待興」,宛如焦土戰場,朝野、全民皆是輸家。至於誰是最大贏家,答案其實非常明顯。所以,我們不禁也要反問,一味打擊國家隊,到底想要圖利誰呢。
自由時報社論 2023-11-10
兩個不可預測的老男人

兩個不可預測的老男人

  民眾黨委託三家民調結果,柯全部贏過賴清德,且贏侯友宜超過八%。言下之意,藍白不合,柯一夫當關,照樣「壓賴碾侯」。一人打倒兩個,還談什麼藍白合!藍白喜事,喬家大院愈喬愈氣。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合也不合不能再拖了。但柯仍在折磨朱、侯,郭則是隨手可得的工具。本月初遞交上百萬連署書之前,十月底富士康遭北京查水表以來,郭便從螢光幕前消失了,「類參選」變成「類退選」。總之,柯已經演上癮了,最後關頭不知會出現什麼驚奇。 藍白籌備喜宴,起初給人一種錯覺,只要是非綠的,都會接到邀請卡。不久,大家才發現,喜宴只有侯、柯二人,沒別人的份。於是,這場喜宴的主題,就有一點鴻門宴的味道,目的是要把柯抓到手掌心。孰料,柯卻彷彿一隻泥鰍亂鑽,讓國民黨弄得一身泥巴。目前,天下大亂,形勢大好,柯玩得不亦樂乎。郭則似乎進退兩難,如何應對北京出招,不僅牽涉到所屬企業、股東,還連帶影響到想跟他合作的對象。民眾黨,傳聞不分區提名中配,我們寧可相信不是對岸塞的名單,但此一舉動隱約透露,民眾黨不無跟國民黨爭國台辦關愛眼神之意。 民眾黨委託三家民調結果,柯全部贏過賴清德,且贏侯友宜超過八%。言下之意,藍白不合,柯一夫當關,照樣「壓賴碾侯」。(本報資料照)   藍白合不合,侯、柯合演一場戲博新聞版面有之,而不是參選人的朱立倫,為自己鋪陳選後角色亦有之,辛苦的是巴望「藍白合」的觀眾,每天都在等待明天的下回分解。藍白都避談的,則是對岸的「實質影響力」。其實,國台辦的場外參選,早就有跡可循。國民黨初選後,郭台銘不退場,四處串聯牛鬼蛇神,地方派系要角為他站台。直到國民黨祭出黨紀,或傳聞中的不分區交換條件,那些派系要角就紛紛神隱了。那些牛鬼蛇神,真的怕黨中央嗎?他們的勢力、選舉,本來就不是靠黨的,所以才跟著財神爺走。合理的懷疑,外來的操弄不能排除。對岸的黨中央,恐怕比此岸的黨中央更清楚,那些地方派系要角頭上有幾根毛吧!富士康的稅務、土地調查,就更不在話下了。 上月底,柯去拜會公道伯,傳聞王金平有話直說:你要當正的,選舉的錢誰出?動員的錢你付嗎?滿口理想、理念,終究要面對現實,所謂藍白合不合,錢的俗氣問題,大家心照不宣。轉型正義,國民黨的身價縮水。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國民黨的口袋遠比民眾黨的深。過去幾年,民眾黨寄生市府、國會,其實也滿辛苦的,柯不致完全對錢無感。他若感覺遲鈍,柯媽必定會隨時提醒。此所以,他對郭始終耦斷絲連,所圖的未必是「金門和平宣言」,而是源源不絕的銀彈。然而,郭是生意人,政治也是一門生意。他不想當散財童子,要錢可以,「先讓大哥做四年」,甚至「購併民眾黨」,否則不開支票。牛鬼蛇神逐漸疏遠郭,搞不好「期待」落空,也是個因素。至於,柯繼續拔國民黨的毛,國民黨是不是呆頭鵝?朱立倫擅長精算,幾根毛還可以忍,咬了滿嘴毛恐怕不行。柴米油鹽醬醋茶,選舉樣樣都要有,這個煩惱或許是柯的最後掙扎吧! 藍白合,有一種結構性的障礙,雙方都心知肚明,那就是,台灣的藍綠格局是基本盤,而國民黨、民眾黨有互相取代性,短期的隊友是長期的敵人,唯有消滅或極小化對方,才有機會與綠營一對一對決。藍白合不合,主角是朱、柯而非侯、柯,魔鬼便藏在這個細節裡。因此之故,藍白合不合,鋸子拉來拉去,朝思暮想無非是想磨損對方。在這方面,國民黨早就經驗老道,硬把宋楚瑜、親民黨,從如日中天搞到泡沫化。柯倚重的黃珊珊,不就是這樣由橘轉白的嗎?政治智商,預官考試的智力測驗,性質差異甚遠。國民黨是不是呆頭鵝?柯會不會偷雞不著蝕把米?不久就會揭曉了。 最後,還是不能忘記,郭這個變數。富士康被查水表,國、眾兩黨閃爍其詞,賴清德挺身聲援。對岸黨中央,顯然希望郭知難而退。不過,這種手法太粗糙,郭如果吞下去,餘生就抬不起頭了。而他若打死不退選到底,事業、財富、股東、牛鬼蛇神都有壓力。郭若為尊嚴而戰或負氣退場,若有閃失惹火了北京的黨中央,柯敢跟郭合作嗎?郭、柯的共同點,除了男性沙文主義,還有不可預測性。兩個不可預測的老男人,令二○二四有點難捉摸。這種不可預測性,投射在藍白政治外遇,會產生什麼樣的驚奇效果,目前很懸疑。二○二四大選,它會留下「好戲」或「歹戲」的茶餘飯後,如今骰子已經丟出去了,只是還在觀眾眼前打轉。
自由時報社論 2023-11-09
他們都在離開中國

他們都在離開中國

習近平統治下的中國,表面上耀武揚威,脅迫台灣,且與美國爭霸,要改變國際秩序。然而,隨著中國政經環境惡化,越來越多企業和個人,不分中外,有志一同,決定離開中國,「我的國」實質上並非如自我宣傳的那麼「厲害」。 全球民調巨頭蓋洛普(Gallup)及美國資產管理巨擘先鋒集團(Vanguard)傳出將撤離中國市場,是最新事例。事實上,要離開中國的,不只跨國企業或台商,連中國人也在設法逃離。從中美洲巴拿馬穿越達連峽谷(Darién Gap),前往美國與墨西哥邊界尋求庇護的中國人激增,最近引起國際媒體關注。同時,離開中國的熱潮不只發生於「內地」,連新併入中國的香港,在強推《港版國安法》打壓公民自由之後,也導致數以萬計的專業人員逃離,造成人才嚴重失血。 外資撤離中國,近年陸續發生。從傳統產業、服務業到科技業,即使沒有全部撤離的,也關閉部分生產線或減少投資。諸多跨國企業,包括全球最大食品零售商沃爾瑪,科技業蘋果、微軟、Google、戴爾、惠普,汽車業三菱、斯特蘭蒂斯集團(旗下有寶獅、飛雅特廠牌),金融投資業紅杉資本,先後傳出部分或全部撤離中國。同時,對美、歐、日等外國廠商調查也顯示,多數打算減少對中國投資或暫緩相關計畫。 外資撤離,主要是中國的投資經營環境丕變。其中有外在因素衝擊,如美中貿易戰,從關稅擴及對晶片與人工智慧投資限制,加上全球產業鏈重整。也因進入中等所得的中國,投資經營成本增高,經濟體制缺陷與改革無力,法律與規範不透明,對外開放及智財權保障不足。不過,最主要還是習近平治下的政經政策向左轉,武漢肺炎三年期間堅持「清零」封鎖,諸多作為讓外資很感冒。在黨國體制下,重安全甚於經濟,從共同富裕、企業姓黨、國進民退、強化黨對金融領域監管,乃至於新版《反間諜法》,不少外商遭突擊搜查或員工被捕,「危邦不入」的疑慮加深,撤資或減少投資是必然後果。 從總體經濟觀察,外資卻步或減少投資的結果已現。官方數字顯示,中國出現二十五年以來首度外國直接投資(FDI)衰退,第三季減少一百十八億美元;其中撤資與規模縮減超過廠房新建等新投資,顯示外商再投資中國的意願減退,是一九九八年有紀錄以來首度轉為負值。同時,中國的資本外逃尤受關注,投資銀行高盛統計,九月中國資本外逃達七百五十億美元,是二○一六年以來單月最高,對人民幣形成強大貶值壓力,兌美元創下二○○七年以來最低點。連帶地,中國為支撐幣值大幅減持美國國債,八月持有約八千億美元,較十年前少了百分之四十。 外商求去,中國人也出現「潤學」當道:網路上以「潤」取代英文run,以避開審查監控,大談逃離中國之道,尤其「潤」往美國。 中國人雖口頭反對美國,內心嚮往美國者眾,達官顯要把家人和財產移往美國不是新聞,一般人在正常管道之外,常千方百計,以取得綠卡或護照。至於旁門左道,從跳機、跳船到赴美生子,近年還興起從美墨邊境進入的「潤」美途徑。據BBC和《美聯社》等報導,中國人通常從南美厄瓜多入境,一路向北,經由中美洲數國,抵達美墨邊境,再偷渡進入美國自首,並在拘留所申請庇護,換得美國居留及工作權。這一被稱「走線」的新途徑,需穿越達連峽谷的雨林區,沿途凶險不少,但如願的中國人把此視為自由的代價,在所不惜。 走此路徑的中國人,有勞工,有白領階級,也有小企業主,還有資產階級,年輕人尤多。巴拿馬官方數字顯示,穿越達連峽谷的中國公民,今年一月九百多人,九月已近兩千六百人,前三季共一.五五萬人。美國官方也統計,今年一至九月,在美墨邊境逮捕中國公民二.二萬人,去年同期的十三倍,絕大多數是單身成年人。 越來越多人離開中國,事出有因。二○一八年,習近平取消國家主席任期制,外移人數開始大增。武漢肺炎期間,疫情和「清零」政策限制入出境,外流人口下降。疫後,中國經濟陷入困境,工作機會難找,年輕人失業率高到官方停止發布,移民再次熱門,年輕力壯者尤多。二○一二年,處於經濟高峰的中國,有十二萬人移民海外,聯合國預計今年將達三十一萬人。顯然,新一波移民成潮,反映對中國政經社會的失望。 大選熱季中的台灣,看到這波企業與人的遠離中國潮,不能再對中國心存幻想了。
自由時報社論 2023-11-07
拒絕親中政權重返

拒絕親中政權重返

台灣總統與立委選舉將進入決戰階段。民調暫時領先的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陸續端出重要政策,並提出與國際社會共同努力「維持現狀」等台海主張,另在立委選舉透過「民主大聯盟」廣納戰將,希望在國會推動穩定多數。此外,國民黨與民眾黨試圖整合。離參選登記時刻越近,非綠陣營裡頭過招亦多。藍營人士形容,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作法,就像國共內戰時期的共產黨,打打談談。民眾黨不分區立委名單另傳出將納具中國政治背景的中配,被抨擊讓中共代理人堂而皇之進入國會殿堂。加上擬參選總統的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雖遞交民眾連署書,但造勢動作趨向低調,外界多認為因北京施壓。台灣重要選舉,紅影幢幢,本不應受干預的「民主現狀」,正考驗國人的理性判斷,以及我們的民主韌性。 藍白整合困難,外界也看到,主要卡在權位分配問題,在台海議題等政策主張,差異不大。(資料照)   捍衛台海現狀,我們才能繼續保有自由開放、主權獨立的民主體制。至於如何維繫台海現狀,檢視國內主要政黨或政治人物,部分論者似是而非,為變相的投降主義者。例如:前總統馬英九倡議,美國與國際社會應鼓勵兩岸和談,並敦促台灣執政者尋求與中國大陸回到共同政治基礎「九二共識」,避免台海戰爭,而非讓台灣變成第二個烏克蘭。這些說法有諸多問題。首先,這是反對美國在台海情勢上扮演平衡者的迂迴說詞,與中國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的講法沒有差別。具體來說,美方最好一改這幾年積極挺台的作法,僅為促談者,促使台灣政府接受矮化國格的一中架構。進一步言,這是壓縮美國參與台海事務,把台海議題窄化為「兩岸家務事」的另類話術包裝。美國面臨烏克蘭戰事、以巴衝突問題,這看似幫美國省事,本質就是趕走美國的影響力,是「疑美論」進階版,並擴大為「離美論」,正中北京下懷。 中國對外擴張,不僅欲將台灣海峽內海化,還要染指東海與南海等海域。美國聯合南韓、日本等周邊國家齊力抗衡,現任中國外長王毅今年七月談及中日韓關係時說,「歐美人分不清中日韓,無論頭髮染得再黃,鼻子修得再尖,也變不成西方人,三國合作可以振興亞洲,造福世界」。王毅談話顯然在分化,欲剔除美國的印太角色,再納為勢力範圍。台海亦是如此,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於馬英九訪中說,兩岸事務是「家務事」,要堅持一中原則,絕不容外人插手。北京要員講這不是新鮮事,但若台灣政黨或政治人物跟進,或加以委婉轉化,對相挺的美國等民主國家,勢必衝擊互信。另一個錯誤邏輯,則有國內主要政黨或政治人物也複製北京的「和戰抉擇論」,稱蔡政府拒絕兩岸對話、美國把台灣變成彈藥庫、台灣被美國當成抗中棋子等,這同樣誤導視聽,完全不談中共是唯一對我們有軍事威脅國家,作為守勢一方,台灣怎會是誘發戰爭者。面對惡鄰,周邊國家要攜手防衛,又怎會是先挑釁。黑白顛倒,在野人士卻唱和中共,打擊執政黨。難道是向國際社會傳達,怯於捍衛台海現狀,情願當北京的哈巴狗。 選戰進入關鍵時刻,是中共對台認知攻擊的高峰階段。主要的敘事內容,多集中在疑美論與和戰抉擇。但不同的是,過去是中共講的多,現在是台灣內部協力者也加工生產更多話題。而且傳播路徑更防不勝防,例如:網紅也淪為被滲入對象。中共經由抖內等金援,甚至不必接觸,就能帶風向。只要罵蔡政府、罵民進黨就有錢賺,捧中國、說好棒棒還能賺更多。加上多屬分散性的小筆金額,很難查出境外勢力的金流軌跡。打台灣,不如買台灣、騙台灣,再扶植建立親中政權,日後即不必付出太大代價併吞台灣。 值此藍白整合困難,外界也看到,主要卡在權位分配問題,在台海議題等政策主張,差異不大。朝野最應該團結一致的台海議題上,反而呈現最大的分歧性。蔡政府與接棒的賴清德,皆清楚表態與國際友我國家積極合作,盡最大努力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現狀。在野方面仍扭曲這是台獨走向,要「反台獨」,與北京又一樣說法。台灣這幾年成為國際矚目的形象正面國家,在野黨一味炒作兵凶戰危、是地表最危險之地。並以九二共識、重啟服貿等,投北京所好。其實,台灣的真正危機,在於我們部分在野政黨,寧願與北京關係更加貼近。朝野殊途,不僅有利中共分化,以扶植親中政權,更傷害台灣與民主陣營的關係。
自由時報社論 2023-11-03
中國人民自己必須解答的課題

中國人民自己必須解答的課題

  李克強過世,可能產生類似一九八九胡耀邦過世的衝擊嗎?初步來看,可能性較低。這種預測意味著,中國的控制力,比一九八九更強。如今,習近平擁有比鄧小平更絕對的權力,而且,一年前,胡錦濤才被他公然架離二十大現場。於是,在陰謀論之外,值得思考的是,李克強過世,標誌著什麼樣時代的落幕,以及,什麼樣時代的控場。 鄧小平總設計的改革開放,政左經右是硬道理,胡耀邦、趙紫陽稍有鬆動,便遭罷黜。而後江澤民、胡錦濤,這條路線一往直前。經濟成長,政治壓縮,形成中國的雙重奏。直到二○一二,習近平接班,形勢開始失衡。去年二十大,鄧小平定下的集體領導、兩任十年,遊戲規則完全改變。疫情三年的封控政策,更帶動全面性地回歸毛澤東路線。習迷信東升西降,意圖重寫國際秩序。結果,卻造成中國成為民主國家公認的麻煩製造者,美國對中國頻頻出招,從貿易戰、科技戰到地緣爭鋒步步逼近,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市場的地位為之動搖。李克強,正好在中國內部矛盾持續累積之際「離場」。這種節骨眼,避免中國人民「憶甜思苦」,習近平自須防患於未然。 李克強正好在中國內部矛盾持續累積之際「離場」。這種節骨眼,避免中國人民「憶甜思苦」,習近平自須防患於未然。(REUTERS) 習的權力獨裁者化,挑戰不僅來自美中關係丕變。烏俄戰爭、以哈衝突,總體加劇了美中的地緣衝突。去年,迫於民眾自發的白紙運動,習解除封控政策,宣布經濟重開機。然而,時不我予,全球供應鏈已在疫情期間重新調整、外資紛紛擇良木而棲,中國經濟下滑激化社會矛盾,共同富裕的文革風一直吹。習近平告別改革開放,致力尋求突破民主國家的地緣、科技包圍。這位獨裁者另闢蹊徑,準備與民主集團決一死戰。重新塑造全球秩序,企圖取代美國的霸權地位,這樣的野心折射在中國內部,則是數位極權統治的不斷強化。於是,當前中國的內部環境,從江、胡的「軟威權主義」,走向習的「硬威權主義」。這似乎預示了,李克強走得不是時候,它的效應很可能只是一塊石頭投入河裡,遍地鮮花未必能結果。 十月九日,習近平對美國兩黨參議員代表團表示:「有一千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壞。」十月二十六日,王毅在華府對布林肯說:中美需要對話,不僅應恢復對話,還要深入對話,全面對話,透過對話增進相互了解,減少誤解誤判,不斷尋求擴大共識,開展互利合作。推動兩國關係止跌企穩,儘快回到健康、穩定、永續發展軌道。表面上,北京的姿態比較低了,但華府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從中國的辯證法來看,一是,中國的內部矛盾正在惡化,習近平持續收緊權力,意味著內部維穩大有問題,二是,內部維穩優先,迫使北京必須解除美國的壓力,以免內外交迫情勢失控。面對這種以退為進的欺敵戰術,華府應該自信地看到,近年來對北京的施壓是有效的,要達到目標就要繼續增加力道,切忌心軟手軟前功盡棄。 習近平的「新時代」,實質上是毛澤東的「舊時代」。鄧小平路線,早已成為過去式了,香港便是見證。從集體領導返回定於一尊,中國的西方形象一落千丈,只能跟俄羅斯、伊朗、北韓等互相標榜。孰以致之?習的知識、見識固然有其限制,但更根本的禍源仍是一黨專政的基因。這種基因使然,為了捍衛中共獨攬權力,隨時可以從政左經右返回到自力更生,脫離可以帶動中國全面進步的西方體系。鄧小平帶領中國走出文革廢墟,但政治改革從來不曾提上議程。在這種情況下,即便當年李克強取代習近平,恐怕也是換湯不換藥,差別主要是鬆緊度。就此而論,負評習近平,正評李克強,不無同情失敗者的成份。而這種同情,也許很快就會在民族主義的喧囂中被淡忘。 六四事件後,老布希對中國的經濟制裁僅止表面,幾未施壓北京進行政治改革。柯林頓,一九九四宣佈中國貿易與人權脫鉤;二○○一,協助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直到二○二○,龐皮歐才疾呼:如果自由世界不改變中共,自由世界將會被中共改變。然而,拜登至今依舊「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於是,一線希望繫於「白紙運動」所代表的市民覺醒,「零九憲章」所代表的知識啟蒙,能不能滙聚成改變的力量。二○一二以來,「一黨專制」走向「一人獨裁」,十四億人卻在國際上乏人同情,這是中國人民自己必須解答的課題。
自由時報社論 2023-11-02
從李克強猝逝所看到的中國

從李克強猝逝所看到的中國

今年三月卸任的中國前總理李克強,上週五猝逝。在獨裁專制社會,統治階級的人事消息常激起漣漪,甚至引發動盪,李克強之死,同樣讓北京當局戒慎恐懼。官方媒體起初淡化死訊,但隨著陰謀論四起,民眾前往李克強故居等地悼念者眾,花束堆積如山,網路上追思的言論影音湧現,當局遂宣布在本週五葬禮前全國禁止公開集會一週,以防出現群眾悼亡而人心失控場面。 中國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上海去世後,民眾前往位於安徽合肥的故居悼念,鮮花堆滿外牆。(美聯社)   共產黨國專政體制之下,人事不透明,鬥爭整肅有如家常便飯,領導階層更迭,常鬧得腥風血雨,後經鄧小平建立接班制度。然而,習近平開倒車,任期制見棄,用人唯親,忠誠高於專業,位居要津者伴君如伴虎,唯主子指令是從,高官任免去就莫名其妙。因而,每遇重大人事案件,陰謀論甚囂塵上,虛虛實實,真相常難大白。 李克強之死,恰逢黨國當局人事出現怪異跡象之時。外交部長秦剛、國防部長李尚福先後遭免職,原因不明,且被罷官之前失蹤數月,官方從未明白交代,各方揣測紛紜。李克強猝逝,在官方的心臟病因之外,外界也有「可能遭毒手」等諸多臆測;尤其年齡還沒到「七上八下」,去年中共二十大卻無緣續任政治局常委,「活得憋屈,死得窩囊」,更引發議論。 當局對李克強之死緊張兮兮,還因前總理之死,曾有引發群眾動亂的事例。一九七六年,時任總理周恩來去世,不滿文化大革命和毛澤東政策的民怨集結,天安門廣場追悼集會最終導致文革終結,為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奠基。一九八○年代末期,學生及群眾藉追悼前總理胡耀邦去世抗議物價、腐敗,要求改革,當局以武力鎮壓,釀成震驚中外的「六四」事件。 有了前車之鑑,北京當局對李克強之死,嚴肅以待。因而,除了全國禁止公開集會,網路世界嚴控封鎖有關李克強的發文,關閉討論區、封殺關鍵字,歌手梁靜茹的代表作「可惜不是你」也遭禁。誠然,時空環境不同,如今習近平打壓異議不遺餘力,網路等社會控制更嚴厲;但一年前的「白紙運動」,上海等城市青年和居民不滿封控疫情的「清零」政策,出現抗議風潮,使北京唯恐李克強之死產生群眾運動漣漪,也再次暴露威權統治者防堵民意的心虛。 李克強故去之後,留下不少去思。儘管十年總理任期下半場權力被架空,他的經濟務實主義,贏得若干好感;相較於習近平的專斷,也受中國內外有些財經界歡迎。有北京大學經濟博士學位的李克強,以「實話實說」著稱,對經濟有所主張,雖遭習近平壓抑,在「假大空」文化盛行的黨國體制,堪稱空谷足音。 最有名的是「李克強指數」。當遼寧黨委書記時,他告訴美國大使,以官方統計看中國國民所得GDP不可靠,他以三個指標衡量經濟成長:鐵路貨運、用電、銀行放款;事經《維基解密》披露。他倡言簡政放權,行政改革,尊重市場,支持民營企業,被稱「克強經濟學」。 二○二○年中國「兩會」時,他指出月入人民幣一千元以下的中低收入者有六億人,與習近平宣稱的已「全面脫貧」不同調。去年五月,當局仍厲行「清零」封控,他不戴口罩到河南巡視,也曾強調不要讓限制措施破壞經濟成長。 此外,二○二○年考察山東,他倡議「地攤經濟」,以促進就業,是「人間的煙火、中國的生機」,卻遭《北京日報》以「不衛生、不文明」反對。習近平路線全面左傾時,他到深圳向鄧小平銅像致意,申明「改革開放不會停頓,長江黃河不會倒流」。今年三月告別國務院,他以「人在幹,天在看,蒼天有眼」喊話,被指意有所指,與習近平畫下界線。有關改革,二○一三年首任總理,他宣示要限制臃腫的官僚體系,指改革是「削權」、「自我革命,會很痛」。他還有名言:有權不可任性,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 不過,李克強終其一生不算是改革者,他的經濟主張基本上按西方標準不算特出。從最初的「習李體制」到總理後期遭邊緣化,他權力被架空,在習近平強勢主導下,形單影隻,改革理想未能實行,落為弱勢總理。另一方面,「懂經濟的總理」受到民間及國際歡迎,「只有他理解我,知道我一個月還不到一千元」是典型的誄詞,也反映許多厭倦習近平統治手法的百姓心聲。 李克強在中國經濟成長高峰時出任總理,如今走得突然,中國正面臨內外交迫困境。政治凌駕經濟,左傾又獨裁的治理能否度過難關,是北京當局在防杜李克強之死激起漣漪之外,更大的考驗。
自由時報社論 2023-10-31
繼續看藍白這場戲

繼續看藍白這場戲

藍白合不合,理想、理念云云,其實斤斤計較利益交換、坐地分贓。說難聽一點,這叫做政黨外遇。(資料照) 藍白合不合,最新一回合。廿三日,侯友宜提出:願意接受「柯侯配」、「侯柯配」,兩人名字要在同一張選票上;「民主初選」、「民調」各佔五十%;最慢要在十月廿五日確定。隔天,柯文哲回應,「最後通牒」簡直就像「逼婚」,顯然並不領情。而柯、郭那一條線,仍在進行中。有消息傳出,柯、郭合作,甚至已有具體方案。在野結盟,曠日廢時,轉眼就到了倒數時刻。但雙方你來我往,所引起的社會觀感,似乎是打打談談,各自都在累積破局之後歸咎對方的相罵本,以爭取藍白合支持者的同情。簡單說,不脫準備操作棄保的思維。 藍白合,變成一種政治正確,是福是禍,不知道。這種政治正確,是否有外力介入,也不知道。但,此時此刻,傳出富士康在中國受到稅務和土地使用調查,真是無巧不成書。國民黨,原來想把柯騙上賊船。不料,柯詭計多端,把國民黨搞得團團轉,且利用郭來借力使力,令侯有志難伸。而那些應該唯一支持侯的人,有些作為令人懷疑侯像是人形看板。可以想像,即使侯最終仍披掛上陣,而且贏得勝利,也未必有泛藍共主氣勢。至於,已經被徵召參選總統,經過一番折騰,若淪為他黨參選人副手,那麼,侯這段時間的政治變色,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民進黨挑釁中國不負責任,自損形象如何進行修復工程,將是他未來政治路的一大考驗。 二○二四大戲,主戲當然是總統、立委選舉。但是各方拉開陣勢以來,似乎另有一場戲中戲,與這場大選平行進行。只不過,主戲比戲中戲凸出,一般人也就忽視了戲中戲也在同台上演。戲中戲,著眼於選後布局,為自己累積執政或在野盟主的實力,同時爭取國台辦的信賴。所以,那些人粉墨登場,忽而演主戲,忽而演戲中戲,彷彿有道任意門隨便進出。按照這種戲法,可能要等明年一月十三日之後,觀眾才會恍然大悟,原來大家一張票看了兩場戲。 其實,十月以來,戲中戲已經隱約露出苗頭。即使韓流神話已告結束,以少露面來藏拙的韓國瑜,一直伺機利用局勢烘抬自己的政治能量。藍白合不合陷入僵局,給他重返江湖的機會。但,朱立倫又複製以牛鬼蛇神刺激郭的手法,公開稱韓主動爭取副主席。戰鬥藍,馬上跳出來護韓打朱:「選舉就是完全看戰功,如果選得不好,你不想下來也得下來!」柯文哲借機補一槍:國民黨到底誰是老闆,金溥聰、侯辦好像跟朱立倫講的不太一樣。幕後的花絮,柯與朱溝通順暢,反倒是柯「常常忘了侯的存在」。於是,重大戰略朱、柯談,侯、柯見面比較像公關活動。大選過後,少了下架民進黨的選舉目標,藍營內部會不會網內互打,令人好奇。 目前看來,非綠聯盟,要分要合,侯可能各有利弊。去年地方選舉,民進黨灰頭土臉,藍營人氣最高的侯,被各界普遍看好。孰料,初選、徵召,都只是初賽不是決賽。「黃金會」,民調與民主初選,二胡拉來拉去,原來,侯被徵召只是資格賽,未來還要過關斬將,才能站上戰場,與敵遭遇。僵局中,侯「退讓」到接受「柯侯配」,接下來的讓步空間有限。有道是,口嫌體正直,八年首都經驗證明,柯其實最哈「民選皇帝」,如果他能整碗捧走,為什麼要聯合政府,讓國民黨分一杯羹!萬一,柯移情別戀郭,侯於在野陣營光榮孤立,棄保的陰影將揮之不去。如果情勢演變到,小雞紛紛另找母雞,派系也開始鬆動,國民黨就有一場硬仗要打了。 於今回顧,五一七被徵召,重申信守承諾盡最大努力支持侯勝選,結果郭自毀承諾、說話不算話,堪稱侯一路走來諸般不順的惡兆。負責輔選的國民黨高層,似乎同樣把侯當作工具人,為自己的政治精算服務。以小我凝聚大我,講這種話的人,其實是把自己當作大我,而侯是他們眼中的小我之一。有趣的是,一路到現在,國民黨仍擺脫不了郭的變數。富士康被刁難,連國際媒體都認為,是中國介選之舉。不過,壞事也可以變好事,若柯、郭聯軍拿來宣傳有別於國民黨一味討好中國,可能有拉攏中間選民的作用。這一點,連賴也最好小心為宜。當然,前提是,郭能擋住對岸的壓力,以及,柯敢不敢得罪北京。 藍白合不合,理想、理念云云,其實斤斤計較利益交換、坐地分贓。說難聽一點,這叫做政黨外遇。而這場婚外情,若中國的手伸進來,絕對不會僅止於「砸郭」。藍白合不合,侯、柯的命運,是不是也掌握在國台辦手裡?但願不是。
自由時報社論 2023-10-26
與虎謀皮的「中國人邦聯」論調

與虎謀皮的「中國人邦聯」論調

台灣與中國要維持何種關係,才能確保台灣人民福祉,多年來一直是各方關切的議題。前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司徒文(William Stanton)近日投書媒體,就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所提,台灣可考慮與中國共組一個邦聯的論調表示異議,強調新加坡比台灣更適合加入與中國的邦聯。正處於大選政治熱季的我國,有志大位者對此議題各有主張,選民或整體社會也要就此慎思明辨,方足以透過選戰辯論及投票,確立對台灣有利的走向。   楊榮文九月間出席台北一個論壇,提議台灣可考慮與中國共組邦聯,為最終和平統一展開進程。他的論調,大致涵蓋了台灣近年出現的「疑美論」、「棋子論」、「東升西降」、「時間不在台灣這一邊」等論調,除了有替中國張目之嫌,還不失其為廣東潮汕移民後代的文化本色,訴諸華人家族觀念,把台灣與中國之間說成「家庭糾紛」,自己是「親戚」而有此關懷。 照楊榮文說法,台海的現狀不可持續,是不穩定和虛幻的,台灣因美國的介入才維持與中國分離的狀態。美國對台灣的政策作為,並非出於愛台灣人,而是利用台灣對付中國,也是其軍火企業的好生意;台灣因而是美國的棋子,在對中國的戰爭中,只是一個可被犧牲的棋子。然而,十年後中國軍事即可與美國分庭抗禮,經濟規模二○五○年也將大於美國,台灣因而面臨「二元選擇」:期待中國變化,讓統一變得不必要;或推動與中國漸趨一致,成為「未來中國」的一部分。獨立、不獨、不武、不統都非台灣合適選項,他因此提出邦聯的主張。 相較於「中國人的邦聯」說,司徒文從歷史文化、政經背景與互動,平實而帶有反諷地駁斥,指楊榮文所來自的新加坡,事實上比台灣適合加入「中國人的邦聯」。基本上,楊榮文顯然對習近平的野心及統一進程所知甚少,無視香港在「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等承諾見棄後的慘例,也低估台灣人民對共產中國的嫌惡。其次,新加坡人口四分之三為華人,但毫無證據顯示華人比率高就渴望當中國公民,包括楊榮文自己。此外,依「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國際評比,新加坡只稱得上有限度自由,中國自由度更為低落;新加坡應比台灣更能適應中國不自由的政治與社會制度;況且其面積較小,要吸納共產黨那套遊戲規則相對容易。 司徒文在AIT處長卸任後,長年留在台灣從事高等教育工作,是深入瞭解台灣社會民情的美國友人;上述見解,較諸自稱「一個受到台灣許多恩情的新加坡人」楊榮文,其擺脫「同文同種」華人窠臼,以民主自由普世價值為本,與台灣人民站同一邊,立論高下立見。 事實上,楊榮文與若干台海和平論者都有共同幻想與偏失,只對民主自由台灣說東說西,甚至苛求怪罪,卻不敢對專制中國同等要求,稍置一詞。更惡劣的,還助紂為虐,替中國幫腔,脅迫台灣。楊榮文講話現場,不但與談人對他不敢苟同,台下馬上有年輕聽眾高喊,「我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也有人直指他「曲線為中國做說客」,都凸顯楊式邦聯論在台灣難以推銷。可悲的是,即使他本人,也以「要是我是台灣年輕人,也會有同樣的想法」回應,堪稱居心叵測。 楊榮文沒有為其邦聯論下定義,但按國際通說,係指主權國家基於共同利益和價值的聯合,如歐盟、蘇聯解體後的獨立國協。現實上,中國的利益是併吞台灣,價值觀不但反民主,還以專制為能事,企圖改變世界秩序。從而,依其認定,中華民國已於一九四九年滅亡,台灣泛藍陣營的「一中兩國」、「一國兩府」、「一中各表」一概封殺,只能有「一中原則」、不容各表的「九二共識」。 再查考其作為,撕毀一九五一年西藏《十七條協議》、一九八四年關於香港《中英聯合聲明》,近年違反「南海非軍事化」公開承諾、悍拒二○一六年國際常設仲裁法院「南海仲裁案」,都顯示毀諾無信是中國的家常便飯。如今習進平野心更大,對台灣脅迫更厲,國際社會對其戒心更甚,只有頭殼壞去或別有用心者,才會相信楊榮文所鼓吹的,與中國協商可「提升一般台灣人的福祉」。 大選活動中,在台灣高唱反戰要和平、兩岸一家親、直接與北京談判、不要外國勢力介入等主張出籠,且把雙邊官方互動停滯歸咎台灣,猶如當年姑息納粹論調的台灣版,討好強梁,卻責怪受威脅者。與虎謀皮,為虎作倀,必將帶來禍害,台灣人不能不警惕。
自由時報社論 2023-10-10
對ROC「借殼」Taiwan如此忘恩負義!

對ROC「借殼」Taiwan如此忘恩負義!

馬英九們的國家認同與眾不同,拒絕繼續出席國慶大會,斥責行之有年的英文名稱「Taiwan National Day」就是「台灣國慶日」。(資料照) 九月底,美中助理國務卿、副外長級會談,美方強調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中方強調「一中原則是台海和平穩定的基石」。表面上,雙方有台海和平穩定的共識,實際上是雞同鴨講。華府,維持台灣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之現狀;北京,企圖以武統改變台灣獨立現狀。正如布林肯所言:若中國行動引發台灣危機,會有全球經濟危機,而且,中國試圖超越美國,成為全球主宰力量。 習近平的行為模式,具有無法理解的「自信強大」。在聯合國組織、全球南方國家,處處可見中國的這種自信。新冠疫情之前,北京有計畫地滲透民主國家,包括英、加、澳皆遭染指。新冠疫情期間,北京趁國際之危,以國安法完成香港二次回歸,徹底粉碎香港的民主香火。台灣,北京自然不會放過,除了看得見的武統脅迫,還利用台灣的民主介入選舉。其實,豈只是攸關全球經濟而已?假使中國控制台灣,日、韓等東亞民主國家,恐怕也將被納入勢力範圍。接下來,印太、歐洲的美國盟友,皆將蒙上中國陰影。 九月上旬,拜登在越南以「危機」形容中國經濟現況,稱習近平「現在忙得不可開交」。於是,拜登不認為中國經濟危機會導致中國侵台,他說中國現在可能不具備過去那種能力了。不過,除了軍事擾台常態化,習近平的外交活動,亦構成另外一幅不同的畫面,雖然軍方、外交高層紛紛落馬。他積極打造專制集團,即使內部矛盾重重,經濟形勢每況愈下,抗衡、超越美國之心不死。烏俄戰爭,也讓中俄益形緊密。與拜登想得不一樣,習近平不無可能準備絕地反攻,趁國力下滑初期的最後機會,致力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如果錯過此一最後機會,等到國力與美國越拉越遠,獨裁者終身掌權之夢將為之幻滅,甚至面臨不測命運。從而,「自保」更可能是他的總體行為動機。 回到台灣議題。日前聯合國大會,邦交國為我伸張正義,但仍不敵中國淫威,聯大仍依二七五八號決議的中國詮釋。論及台灣地位,民主國家似乎愛莫能助。如果說,「二七五八困境」,係一九七一蔣氏政權拒絕台灣留在聯合國之議,遂令北京得以一中原則壟斷話語權;那麼,一九七二上海公報,「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既是作繭自縛,亦致台灣綁手綁腳。縱使,美國依舊主張「台灣地位未定論」,卻仍不得不以「不支持台灣獨立」敷衍北京,因而使其在台灣議題自認擁有主場優勢,玩得不亦樂乎。這種不利台美雙方的過時結構,就這樣維持現狀下來。 這種結構的危險性,曾經差一點讓台灣萬劫不復。中國改革開放,遇上全球化浪潮,中國的市場、工廠、機會、紅利,造成西方領袖、跨國企業的暈頭現象。不少人誤以為,中國終將脫離共產主義,擁抱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一黨專政也會和平演變。最糟糕的誤會在於,華府洋溢著一股浪漫情調,認定中國已從「聯中制蘇」的短期舞伴,質變為趨近美式價值的「友好國家」。既然如此,「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也就大可樂觀其成了。此所以,李登輝的「特殊國與國關係」,陳水扁的「台灣中國一邊一國」,雙雙吃到柯林頓、小布希的排頭。而馬英九的「九二共識」、「馬習會」,令歐巴馬感到放心。 這種結構的解構,二○一七年底以來,川普、拜登才有所改變,「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不再是「麻煩製造者」、「台海挑釁者」。拜登歹話說在前頭,「若台海發生前所未有的攻擊,美軍將出兵協防台灣」,這未必是對台灣閃綠燈,卻肯定是對中國亮紅燈。從國際來看,中國無差別地攻擊「台灣」、「中華民國」,對二三○○萬人的實質意義毫無二致。唯獨,馬英九們的國家認同與眾不同,拒絕繼續出席國慶大會,斥責行之有年的英文名稱「Taiwan National Day」就是「台灣國慶日」。只看符號漠視現實,不知道有沒有想過「同理可證」:其它國民黨要人、各國代表若出席此一盛會,豈非「形同為繞彎、偷渡的台獨路線背書」?這位「經濟學人」筆下的bumbler,何以對ROC「借殼」Taiwan如此忘恩負義!
自由時報社論 2023-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