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回憶探險團相關文章

1970/1/2彭明敏脫出臺灣前往瑞典

1970/1/2彭明敏脫出臺灣前往瑞典

  「反攻大陸」是騙局、「中華民國宣稱自己代表中國是肖話」、「中華民國遲早會被踢出聯合國」,請問以上哪一點說錯了?現在開口閉口「都一樣爛啦」自以為客觀中立好清新的人大概很難想像,以前講實話的下場動輒是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臺灣又付出多少代價才從獨裁政權掌控下逐步走向民主。 1964年,時任臺大政治系教授,被中國國民黨統治當局賞識、前途一片光明的彭明敏,偕同兩位學生謝聰敏、魏廷朝起草〈臺灣自救運動宣言〉。宣言內容直指「世界必須承認一個中國和一個臺灣」、「反攻大陸絕不可能」、「國民黨政府既不代表中國、也不代表臺灣」,整份宣言內容條列八項,將當時臺灣的處境和面臨的問題分析清楚,強調民主原則、國家元首的權力不應無限上綱,並提出三個基本目標:一、確立反攻大陸不可行,共同推翻國民黨政權,建立新的國家與政府;二、制定新憲法,建立有時效並向人民負責的政府,保障基本人權;三、以新會員國的身分加入聯合國,並與他國建立邦交。 這樣一份直白又務實的宣言,無疑是揭開了當時以黨領政的國民黨政權,以「反攻大陸保衛中國」等空泛口號,蒙蔽、洗腦,甚至壓迫臺灣人的醜惡本質。〈臺灣自救運動宣言〉雖然因印刷過程風聲走漏而沒能對外曝光,但也使得彭明敏、謝聰敏、魏廷朝三人因「意圖顛覆政府」而下獄。 其中,彭明敏原遭判八年有期徒刑,雖然在親人與律師的奔走下得到特赦,卻在出獄後面臨特務不分晝夜的尾隨跟監。親朋好友等與彭明敏有所接觸的人事物,幾乎全數都受到國民黨政權的監視甚至威脅。 受軟禁的情況使得生活越來越黯淡,因拒絕合作而與國民黨決裂、沒有工作、連生命都受到威脅,甚至可能再度被捕。彭明敏在《逃亡》一書之中,記載了當時的三個選擇: A.不要尊嚴、不要驕傲,依照國民黨的安排……自次鐘聲乖乖作一個順民。 B.繼續拒絕接受國民黨的條件……,最終可能再次被捕,面臨死刑或更長刑期、被暗殺、被終身監禁。 C.冒險脫出臺灣 而最終,他選擇了C。 在複雜多變的國際情勢與國民黨無孔不入的特務網絡之中,彭明敏開始擬定脫出臺灣的計畫,並積極與可能伸出援手的國際友人秘密通信,從取得護照、檢疫書,到完整的執行計畫表、電報密碼、瑞典的政治庇護,一一安排。其計畫中最具冒險性的易容喬裝與替換護照照片,也順利找到宗像先生友人阿部賢一與之配合。其規劃之周詳縝密,能夠完全閃過國民黨的情報網。1970年1月2日,在 國際特赦組織彭案小組與日本友人宗像隆幸先生的幫助下,彭明敏喬裝成阿部賢一,使用他的護照與容貌,成功脫出臺灣。1/4抵達瑞典。 「海島的最後一絲韋光,在後面漸漸消失了。我差不多已經到達了公海,擺脫了國民黨特務的掌握。在我一生中,從未感受到這樣「真正」自由的感覺。過去十四個月的牢獄和近五年的監視,使我實在無法相信我終於能夠從囚禁中脫出。」在脫出之後,彭明敏留下這樣的字句,而字裡行間理深沉的愁苦與驚險,是外人無法輕易感受的。在脫出之前,為了不擴大牽連,在成功脫出之前甚至不能告知妻小他即將遠行、和母親的最後道別也顯得格外沉重。此外,擬定遺囑也是必要的,萬一被捕,必須事先否認在任何可能的刑求逼供之下,被迫所作的「自白」和「悔過」,因為已經預見國民黨陰險的手段。 但儘管成功脫出,在海外就真正享有「自由的滋味」了嗎?儘管重新回到學人的身分,得以自由的評論時政與四處演講,但與妻小分離、與故鄉訣別的重量,又該如何計算?一直到臺灣經歷解嚴、獨裁者蔣經國死亡,彭明敏終於得以返臺,已是闊別家鄉二十二年的1992年。 當年彭明敏教授主張「反攻大陸」是騙局、中華民國宣稱自己代表中國是肖話、中華民國遲早會被踢出聯合國,當時在黨國洗腦下,不少人認為講出這種言論者是「共匪同路人」「腦袋有問題」是激進的瘋子。而時隔多年,眾人相信的鬼話,從「反攻大陸」轉移成「放下過去快點拼經濟」、「滅東廠」、「發大財」之類的黨國話術。也許再過幾十年,歷史會再次告訴我們,誰才是瘋子,但屆時臺灣的命運,又會是如何? 了解歷史,是每一個臺灣人的責任。無知的代價,是讓其他人跟著陪葬。 2019,就從每一天一點一點找回記憶開始。 台灣獨曆:台灣歷史上的今天(2019限定版) http://gjtaiwan.com/r/5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9-01-02
1988.12.31 終結神話,拆除吳鳳銅像事件

1988.12.31 終結神話,拆除吳鳳銅像事件

「1989年的開始,是你跟我共同要面對的事情!」 1988年12月31日,立委巴燕達魯在宣傳車上激動地喊道。然而,這可不是甚麼跨年晚會上的精神喊話,而是一個充滿張力的抗爭場合:一群由原住民、各族群漢人組成的青年聚集在嘉義火車站前,企圖用鐵鍊拉下佇立在車站前的吳鳳銅像。這場「吳鳳銅像破壞事件」,將在臺灣原住民平反運動的歷程中,留下一個極具象徵意義的節點。 為了避免行動曝光,當天上午林宗正牧師與鄒族青年曾俊仁、潘建二、布農族青年Kavas Takistaulan向臺南市民進黨黨部借了兩輛貨車,特地從南市北上嘉義。第一次用人力拆除未果,遭到警方驅離;午後再次嘗試,兩名青年攀上銅像基座,用鮮圓鋸機鋸斷銅馬的腳、再拋鐵鍊套住吳鳳銅像的頸部,最後由貨車發動一拉,銅像終於應聲倒地。林宗正牧師在碎落一地的銅像前難掩興奮、雀躍跳起的畫面(下圖),也成為臺灣史上的經典鏡頭。 費了這麼大的力氣,這群青年們要拆除的可不只是銅像,而是銅像背後的象徵意義。從神話到立像,相關的故事與操作,實是反映出統治者長期以來的史觀霸權。吳鳳神話從日治時期開始流傳,描述吳鳳於清國時期擔任通事,是「勤政愛民又清廉的好官員」,為了改善原住民出草的習俗「自願犧牲」被殺,犧牲成仁的精神「感化生番」,終使阿里山上的原住民不再獵人頭。故事內容與史實多有所出入:如鄒族不可能攻擊著紅衣者、吳鳳於十八世紀末過世,但出草習俗直至二十世紀初期才逐漸消失,與吳鳳的死亡沒有直接關聯。 然而,戰後國民黨政權逃亡來臺後,不但沒有導正視聽,還變本加厲地將吳鳳神格化以加以利用,除了修建吳鳳廟、吳鳳墓、在嘉義車站前高立吳鳳像、將嘉義阿里山一帶改稱為吳鳳鄉以外,更將吳鳳神話收錄教科書之中,突顯外來者的高級與原住民的低下,在國民教育中直接做成了學童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加深對鄒族的污名與歧視。 而吳鳳神話在教科書裡的位置與影響,一直到1987年才因湯英伸事件的發生浮上檯面。湯英伸原本是就讀嘉義師專的少數原民菁英,卻因遭同學栽贓、加上原住民的弱勢身分而失去了學籍。這位鄒族少年迫於無奈只好北上工作,卻誤入求職陷阱,遭雇主扣押身分證,被追討三千五百元的介紹費。湯英伸每天在洗衣店惡劣高溫的環境中工作長達十九小時,不久後與老闆起了口角爭執,殺害老闆一家三口。最終被判處極刑,當時十九歲的他,是臺灣年紀最小的死刑犯。 一場刑案,背後脈絡是外來移民對原住民族長期以來的歧視與剝削,牢不可破結構下的壓力爆發。吳鳳神話洗腦對臺灣社會產生的影響,也因此開始被廣泛討論與反思,催生吳鳳鄉改名、移除吳鳳銅像等主張。隔年吳鳳銅像遭推倒後,社運團體迅速與鄒族串連,甫解嚴的中華民國政權為避免事態擴大將涉案相關人士交保釋放,1989年三月,吳鳳鄉改名阿里山鄉,七月,吳鳳神話自教科書移除。 不公義的事,往往需要許多人堅持信念持續努力,才有可能改變。從吳鳳銅像倒壞的1988年末到2018年末,這塊土地依然充斥著數不盡的神話與謊言。還有多少人把威權統治者當神膜拜?還有多少人把「拿黃金來解救臺灣」、「戰後三個月在神加持下忽然有電」、「島上一切建設都是戰後從天而降」信以為真而合理化威權體制下加害者的種種不義作為,甚至覺得白色恐怖、戒嚴「社會一片祥和」好棒棒?而外來移民對原有住民的壓迫與歧視,又可曾走出「我把你們當人看」的傲慢? 太多需要改變的事,2019年的開始,我們共同繼續來面對。 圖引用自:http://felicitychiu.blogspot.com/2013/01/5.html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8-12-31
1952.12.29 鹿窟村近乎滅村

1952.12.29 鹿窟村近乎滅村

  1952年12月29日,中華民國政權認定鹿窟村窩藏共匪(今新北市石碇一帶),動員含軍隊在內一萬多人圍勦,全村幾乎滅村。 「鹿窟事件」堪稱是臺灣白色恐怖時期規模最大的政治事件,其株連者眾、辦案過程之荒腔走板,幾乎可以說是中國國民黨政權治臺手腕的經典示範。 1952年,在一位因「臺北市委會電器工人支部案」被捕的案主日記中,記載北部有一共產黨武裝基地,保密局推測該基地位於鹿窟、瑞芳、玉桂嶺一帶。於是,1952年12月29日清晨,保密局動員將近一萬人摸黑深入山區,尋找鹿窟的「地下共產武裝基地」。 在那個漆黑的夜裡,一萬多民軍人、警察、特務將山區封鎖,每三十尺設立一個崗哨,將鹿窟山區包圍的密不透風。一早,軍警不分青紅皂白的拘捕上街的的礦工、村民,並送往鹿窟的菜廟(今光明寺)拘留,有896人遭到逮捕或訊問。訊問期長達三個星期,軍隊在搜捕期間任意掠奪村民的家禽農作等財產,並將被捕的村民囚禁於光明寺內,禁止換洗、休息與睡眠。在訊問過程中,保密局不惜動用酷刑刑求村民,再依逼供得來的不實證詞將其定罪。根據受難者的回憶,刑求方式有鋼筆夾手、拔指甲、灌水倒吊等,甚至還有村民被打到骨頭錯位而終生殘廢。 被圍村「剿匪」的鹿窟幾乎家戶都有人被抓,在事件告一段落後面臨滅村的命運。即便沒有在獄中遭逢死難,受難者出獄後也被會被充滿恐懼的社會自動排擠,導致他們最終大多從事礦業等勞力工作,這也使得命運多舛的鹿窟人口,多受礦業職災肺矽病所苦,未過中年就為此喪命,一生苦難。 在深入瞭解了鹿窟事件的始末之後,或許我們該好奇,那將近一萬名的兵力去了哪裡呢?是誰刑求、逼供、拘捕、囚禁這些村民的呢?如同大部分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案件,受害者一個個在解嚴後的社會慢慢浮現,我們卻總是找不到加害者的蹤影。就算找到了,也如同帶兵圍剿鹿窟的總司令谷正文一樣,在他於2007年以九十七歲的高齡過世之前,一生從未為這慘無人道的滅村事件負責,甚至還能在1995年出席與受難者的對談中說出:「鹿窟根本不是甚麼武裝基地,我在當時還救了兩名臺灣人。」 日前促轉會發布第二波平反名單,並著手整理「轉型正義資料庫」,希望能終結「沒有加害者」的局面。 然而長期以來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加害者集團,為了規避自身責任將焦點轉移為「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不要翻舊帳」、「經濟都沒搞好搞這些意識形態」、「快點拼經濟不要扯政治」,甚至將要追究其責任的人事物翻桌叫囂「滅東廠」,連絲毫愧咎都沒有更遑論要認錯負責?導致社會長期糾結在其中走不出困境。不明就裡的人認為自己好客觀好中立好愛好和平將黨國話術信以為真,卻不知自己成為加害者脫罪的工具。而白色恐怖直接或間接程度不一的受害者們,終其一生期盼的公平正義卻是遙遙無期。 了解歷史、了解事情來龍去脈,你才有可能「客觀理性中立」。事情要面對、要解決,才能讓事件真正告一段落走向未來。 #轉型正義不能等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8-12-29
1959.12.17 長老教會提行政訴訟遭中華民國政權駁回

1959.12.17 長老教會提行政訴訟遭中華民國政權駁回

中華民國政權逃亡來臺後,強力推行臺灣原本幾乎沒人使用的北京話,透過強力的教育、媒體等手段消滅臺灣原本通行的多元語言,昔日在學校講母語被掛狗牌罰錢歧視也成為許多人的記憶。 在19世紀由英國傳入臺灣的長老教會,百年來在臺灣就以羅馬拼音(俗稱白話字,POJ)記錄臺灣語言推廣宗教,戰後便與消滅在地母語無所不用其極的中華民國政權發生衝突。 1954年「臺灣省政府」下令取締教會對兒童教授羅馬字拼音,長老教會於是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1959年12月17日被當局駁回,只好盡量拖延,之後無可奈何下,1969年百年來以拼音發行的臺灣教會公報終於改用漢字出版,但聖經則依然有羅馬字拼音版本。 1970年代中華民國政權與美關係生變,變本加厲意圖對島內進行更徹底的控制,而主張萬年國會全面改選、臺灣前途由臺灣人決定的長老教會自然成為其整肅目標。1975年1月,警備總部查扣泰雅族人泰雅語聖經,之後沒收聖經公會2200本臺語羅馬拼音聖經,消息傳到國外,世界聖經公會總幹事因此專程來台,中華民國政權駐美代表在國際抗議及譴責壓力下返臺報告事情大條,官方於是以「違反語言政策」為由辯解,主張「中國政府絕無意干涉或限制宗教自由」「查禁是因為違反語言政策」(圖:1975年5月教育部公報)。 長老教會並未因此屈服,持續發表宣言主張每一個人都有用自己語言進行宗教信仰的自由,更在1977年美國與正牌中國建交後,發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主張「臺灣的命運應由臺灣人決定、臺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於是便開始面臨監聽、查水表、各式各樣的干涉手段齊出,之後在美麗島事件爆發時,協助民運人士躲藏的高俊明牧師便遭判七年徒刑。 在回顧這些歷史時,我們必須了解戰後臺灣在外來統治下經歷了什麼。從母語滅絕到宗教干預,即使終於走上民主化的道路,很多事情卻再也回不來,母語的壓迫也由官方主導轉為人民被語言改造後的多數暴力。每當有人發表壓迫母語的主張,許多人跟著拍手叫好,覺得這樣「單純多好」「何必那麼麻煩學那麼多語言」「想學自己回家學就好」,絲毫不了解自己遭遇了什麼程度的文化滅絕而選擇站在壓迫者的一方。 這無疑是這塊土地最大的悲哀。 了解歷史、了解事情來龍去脈,你才有可能「客觀理性中立」。什麼都不想了解丟一句「都一樣爛」「無色覺醒」彷彿很清高,恐怕只是為了掩飾自己對思考的怠惰。 延伸閱讀: 中華民國來臺前,臺灣講什麼語言? http://www.twmemory.org/?p=12723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8-12-17
1923.12.16 治警事件爆發

1923.12.16 治警事件爆發

日本統治臺灣後,臺人面臨政權及文化上的巨變。日治初期的各式武裝抗爭,到1910年間逐漸平定下來,臺灣人的自我意識轉而尋求其他出口。 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民族自決的浪潮席捲全球,當時的臺灣知識份子們,也在島嶼上掀起一波波洶湧彭湃的社會運動,經歷了臺灣文化協會成立、數次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等事件,蔣渭水、蔡培火等人於1923年1月於臺北提出「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結社申請,旋即遭到禁止,於是轉往東京成立組織。 臺灣總督府於是以違反「治安警察法」中規定為由,在該年(1923)12月16日進行全臺逮捕行動,最後共逮捕41人,其中18人遭到起訴,史稱「治安警察法違反事件」,簡稱「治警事件」。 1924年經過法院審判一審被告全數無罪,但在檢察官上訴後經過二、三審改判13人有罪。罪行最重的蔣渭水、蔡培火被判四個月徒刑,其餘被判刑三個月、罰金。治警事件在當時風聲鶴唳的情境下,臺灣啟蒙運動遭一時打壓,但隨即累積能量再起,臺灣人意識也跟著一波又一波逐步啟蒙。 然而,戰後國民政府代表盟軍代管臺灣、幾年後中華民國政權逃亡來臺,日本時代積極爭取臺人權益的知識分子,不少被其鎖定、被迫流亡海外,甚至失去生命。已經習慣日本時代法治論理的他們以為爭取權益了不起被關個幾個月,怎麼也沒想過,這個政權居然能隨意槍殺民眾,密裁異議人士。數個十年過去,「臺灣文化」的內涵,從語言到認同、美學到歷史,一一被抽換成中華文化。至今,大多數的臺灣人都已經忘記了自己原先的樣貌,不少人認同將自己語言、文化、記憶抹去置換的價值觀與惡勢力,甚至對致力復原臺灣文化的人攻擊訕笑。 治警事件紀念日,遙想近百年前爭取臺人權益的前輩,這條啟蒙之路依然遙遙無期。 圖:1924年10月18日,「治警事件」二審辯論結束後合影。引用自《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8-12-16
當犯罪集團公然對法院翻桌

當犯罪集團公然對法院翻桌

如果在某個平行世界,捷運殺人狂、或是殺害幼女兇手的黨羽,跳出來叫囂說要砍法院預算、跑進法院翻桌,你看了會做何感想? 我們雖然無法了解這個平行時空是怎麼一回事,但是絕對可以確定 – 「這群人根本毫無悔意」。 我們為何處理不了一群毫無悔意的加害者集團?因為他們長期掌握了國家機器、掌握媒體與各種資源,甚至和意圖併吞臺灣的敵國合作,至今依然擁有不小的勢力。 他們可以透過各種發聲管道,講一堆意圖規避責任的話術:「趕快向前看」、「別翻舊帳」、「別再內耗快點拼經濟」、「要放下、要原諒」,假裝中立又清高,卻再再告訴你他根本不覺得自己有錯的事實。 既然要「趕快向前看」、「快點拼經濟」,這些人為什麼不直接好好反省,認錯,把該付的責任釐清,讓事情儘快落幕? 既然不覺得有錯又何必道歉呢?更不用說,以前侵佔的不公義利益,當然要繼續能撈就撈。 而白色恐怖受難者家屬,看著昔日殺人如麻的真東廠集團卻指控別人是東廠,又是叫囂、又是翻桌,心中要做何感想? 一個理性客觀的人就應該理解,我們是要怎麼能說服自己,能夠原諒這些毫無悔意又囂張跋扈的人? 我們又要怎麼面對,那些含冤逝去的人和數不盡破碎的家庭? 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教授 陳文成 帶著五個月大兒子回臺探親遭警總約談,隔日陳屍臺大校園的統計學天才。 https://goo.gl/BjagTV 「人格者」 林義雄 美麗島事件遭逮捕拘禁時,家中母親、長女、雙胞胎幼女於228當天,住家在軍警嚴密監控下遭兇手亂刀砍殺,僅長女倖存。 https://goo.gl/0M5kEc 臺灣報業先驅 阮朝日 3月12日這一天,五名中國特務上門,藉口報社有事前去商談,阮朝日對被嚇哭的10歲女兒說「美娃,不要哭,爸爸很快就回來了。」,從此人間蒸發,諸多龐大資產也落入中國人手中,只留下四處遍尋不著丈夫以淚洗面的妻子及兒女們。 https://goo.gl/kSYuEr 臺灣第一位哲學博士 林茂生 ……家母告訴我:昨夜有八個人乘一輛汽車,先把房子圍住再敲門,闖了進來,就拿出手槍,對著你父親說:『陳長官請你去說話。』,之後便一去不回。 https://goo.gl/zZk1ku 日本本土第一位臺籍檢察官 王育霖 戰後偵辦中華民國政權貪官污吏,228事件時當著妻兒的面人間蒸發 https://goo.gl/b4fiH9 臺灣華語教學先驅 徐征 人間蒸發 徐征失蹤後留下無助的妻子與四個兒女,據徐征女兒徐光口述:「母親在二二八那年某個秋天傍晚,帶著四個孩子到圓山基隆河邊玩,打算天黑後,就將四個孩子推下河,自己再投河自盡…. http://www.twmemory.org/?p=10879 莫名遭牽連的母親 丁窈窕 1956年7月24日,一位被孩子緊緊抓住的母親,在「我媽媽是好人,不要殺死她」的哭喊聲中,硬生生被中華民國政權拖出去槍決…. http://www.twmemory.org/?p=11703 被追求不成莫名遭陷害處決 施水環 施水環入獄時寫給母親的家書提到:「媽媽您不要煩惱,我們期待辦事清明的法官,給無辜的我們澄清這次遭遇的災難。我們是個善良的老百姓,我們的一輩子是不敢做違背政府的法令的事。」 http://www.twmemory.org/?p=8787 路竹第一位牙醫師 黃溫恭 死前留給女兒遺書 「雖然我沒看過妳、抱過妳、吻過妳…但我是和大一、鈴蘭一樣疼愛著妳。」 「春蘭!妳能不能原諒這可憐的爸爸啊? 春蘭!我不久就要和世間永別了。」 https://goo.gl/gVja1r 人手一本暢銷書「新英文法」作者 柯旗化 寶貝女兒長大了,始終無法理解,為什麼赴美留學的父親年年寄來的聖誕卡片,地址總是來自臺東? https://goo.gl/cJ0c9t 熱衷改革社會的熱血青年 傅煒亮 槍決前給女兒的聖誕卡,雪人暗示自己即將消失 https://goo.gl/VvyFiD 精通多國語言印尼獨立推手 陳智雄 主張臺灣獨立,持瑞士護照遭中華民國政權跨境逮捕,遭虐殺時昂然挺立高喊「臺灣獨立萬歲」,女兒50年後才收到遺書。 https://goo.gl/CMKfXb 加害者陣營不道歉、不認錯,卻主張受害者要放下、要原諒的詭異邏輯,才是事情永遠糾結在此,社會無法往前邁進的根本原因。 延伸閱讀: 《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 http://goo.gl/48geFG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8-12-12
1979.12.10「美麗島事件」

1979.12.10「美麗島事件」

也許經歷了許多人犧牲的努力下,臺灣人的權益一點一滴的進步,他們無法再如當年一般動不動就將人逮捕處決滅門。 但事情,卻不曾過去。 許多人依然懷念威權時代「社會一片祥和」的美好、許多人依然歌頌獨裁統治者。 最重要的是,他們根本從來不認為自己有錯。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8-12-10
1949.12.7 中華民國逃來臺灣

1949.12.7 中華民國逃來臺灣

  1949年,中國國民黨於國共內戰中節節敗退,全面潰敗。其代表的中華民國政權,開始思考要逃去哪裡,傳聞曾有中國西南、海南島、臺灣或流亡菲律賓等選項,最後鎖定日本建設50年擁有優良各式建設與工業基礎的臺灣。12月初在中國成都隨時可能被中共攻克的局勢下,12月7日蔣介石指示行政院召開緊急會議,在無視臺灣人民意願及違背其作為盟軍代表暫時軍事代管臺灣的角色,擅自通過中央政府遷往臺北並發佈總統令。 中華民國政權逃亡來臺,以武裝力量成為少數的外來統治者。除了仇家共產黨的威脅,更要面對人數佔絕對多數語言不通的佔領地人民 – 臺灣人,內心的焦慮不言可喻。他們一方面立即大量徵召臺灣人至前線替他們抵擋追兵,以臺灣的土地、資源、原有的各種建設作為籌碼得以續命,也將臺灣捲入戰爭深淵至今無解。另一方面為了維持其少數外來統治,以極權、暴力、恐怖手段對付臺灣人民,更透過全盤掌控的教育、媒體編造黨國神話欺騙人民以合理化自己的種種不義作為,許多人至今深信不疑: 「要不是我們帶來黃金建設臺灣,你們早就完了」 「要不是我們守護臺灣,你們早就被中共統治了」 一個簡單到不行的邏輯問題,一路被打趴逃竄追殺到無路可逃的殘兵,為什麼逃來臺灣忽然就能抵抗中共了? 大量的臺灣人從軍、日本留下來堅實的建設、影響臺灣戰後局勢最為關鍵的美援,在黨國神話中全數消失,拿來付殘兵軍費隔年就耗盡的黃金被說成建設臺灣的恩惠。原本繽紛多元的臺灣文化、語言、歷史記憶徹底覆蓋為單一中國價值,在長期的戒嚴思想改造下,多數臺灣人早已無法理解這塊土地的原貌、更不知道自己真實的歷史記憶,整個島嶼在認同錯亂的情形下持續糾葛內耗,難以走出困境。 也許這一切都是歷史巨輪下無奈的結局,但最起碼當時因此得以結束顛沛流離逃亡命運、在臺安身立命的人們,可否對這個島嶼的住民說聲「感謝」? 希望有一天,在這個島嶼共同生活的每一個人,都能謙卑面對這塊土地及其他的人們,以合宜的態度相處,把這裡當成無可取代的故鄉,一起為這個島嶼的未來而努力。 圖:1949年初於國共內戰中敗退中的國民黨軍。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8-12-07
看看日本人對地名修改是如何慎重

看看日本人對地名修改是如何慎重

  統派黨國份子宣稱「玉井地名由來是日本侮辱臺灣」、「玉井地名源自於日本風化區玉ノ井,意在羞辱臺灣」,雖然臺灣有許多地名由來眾說紛紜,有些年代悠久難以證實,但是日本時代新命名的地名,絕大多數都是白紙黑字得以考證來龍去脈,想拿地名鬼扯胡亂創作由來,還是不要挑日本時代的地名下手,不然通常只有被打臉打到腫的份。 別的不說,若是對日本時代有基本認識,就該知道當時日本官方對於地名命名之慎重。日治初期沿用清國時期之地名,到了日治中期各地開始進行地名修改,1920年行政區劃大幅調整地名也進行大規模更新,當時總務長官下村宏對於地名改正發表談話,刊載於臺灣日日新報「● 新制度與地名改正 ▲ 務使雅醇有意味便稱呼 下村長官談」一文,可一窺官方對於地名改正是如何慎重(漢文請用臺語讀,標點符號是小編所加上便於閱讀): 「此番制度改正,當路匠心獨運,概可想見。下村長官特就各地名稱呼,而言之曰:凡地名不便稱呼、或字面不雅、無意味而多字劃者 悉欲改之,大抵就緒焉。一考街庄名,多有出人意表。其中有字書所不載,須委為改正。有同一名稱而兩者,譬如六張犁茄苳腳,重疊不便,當擇一而存之,或當全改之為別名。夫地名之改正,地方人多有此是而彼非,述其希望而來。然此豈可任其所好?欲以高砂冠其地名者,大有其人。此亦未可遽聽,故惟有擇其妥而名之。竝去其重疊,而便於稱呼者為要。舊時地名如藔字冠以草頭,茲擬去之。如份仔等字,亦將去其人字旁。崗字,亦務去山取岡。其中多康熙字典所無,一欲妥改,令人一讀,便知其地名之取何義。中南北三市之中,如中南兩處,既改名內地式。臺北街名,此後亦擬改之。」 看完這段,再看看「玉井地名源自於日本風化區玉ノ井,意在羞辱臺灣」的造謠,更能感受這些人隨自己立場喜好瞎扯的荒謬。 圖:新書《台灣地名事典》說明玉井地名由來,源於「噍吧哖(TAPANI)」音譯的日文漢字。 好書必推《台灣地名事典》: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8-12-05
從瞎扯「玉井地名」看黨國仇日心態

從瞎扯「玉井地名」看黨國仇日心態

  統派黨國份子出書宣稱「玉井地名由來是日本侮辱臺灣」、「玉井地名源自於日本風化區玉ノ井,意在羞辱臺灣」,對臺灣地名或日治歷史有基本程度了解者,都知道「玉井」兩字為原住民西拉雅語「噍吧哖(TAPANI)」音譯的日文漢字,消息傳出後引起各界打臉。其實這類隨自己喜好任意創作講法的造謠也不是什麼新鮮事,臺南另一地名「蕭壟」(佳里舊稱)就常被鬼扯說是「日本統治臺灣在當地殺太多人所以取名「消郎」」,無視早在清國康熙時期地圖蕭壟地名就已被記錄在地圖上,難不成日軍穿越時空回去殺人? 日本治臺絕不是吃素的,臺灣人曾受結構性的階級壓迫、差別待遇都是事實,但到底是什麼情境的階級差異卻是充滿細節,並且隨著統治年代而有不同。臺灣隨著日本統治,在統治前期混亂局勢中經歷殺戮,也同時快速邁入現代化,臺灣的一切被鉅細靡遺的研究並記錄下來。先進的文明、制度傳入,臺人逐步得以享受現代生活、教育愈來愈普及、工商發達、經濟起飛,生活改善的程度較日治前根本不可同日而語,卻也面臨劇烈的文化衝擊以及外來統治下矮人一截的鬱悶。人數佔絕對少數的日人從教育到職場等領域都掌握了絕對的社會優勢,但長期以來黨國提到臺灣的日本時代,卻營造一種「只有被大屠殺」「只能吃蕃薯籤」「臺灣人被牽著鏈條做苦力奴役」的印象,或是將戰爭後期物資匱乏的特殊狀態放大成全貌,並且刻意避談日人在臺留下的數不盡劃時代建設,誤導民眾臺灣的基礎都是戰後忽然從天而降。 講白了這些戰後逃難來臺的統治集團及其支持者,為了維持自己少數外來統治的正當性,一方面灌輸你諸如「帶來黃金解救臺灣」「要是我們沒來你們早就被中共統治了」的黨國神話、一方面不能讓臺灣人了解戰後逃亡來臺的中華民國是如何落後的政權。在此心態下當然要盡可能醜化日本時代,用各種話術避免臺灣人去思考自己真正的歷史記憶。而同一票人卻常常在網路使用日式代號、日式動漫、明星圖像,表現十足哈日,也不難看出這群人根本不是仇日,而是無法接受他們看不起的臺灣人曾經的日本時代經歷,將仇臺以仇日包裝,動不動就用「皇民餘孽」「軍國主義走狗」「慰安婦後代」等詞彙羞辱臺灣人。 多數臺灣人釐清日本時代種種,並非期待被日本統治,而是希望弄清楚這塊土地曾經經歷什麼、找回自己真實的臺灣記憶。希望不管任何時期的移民者,都能學會「尊重」,懂得反思自己及先人的到來是否或多或少對原有住民造成無可彌補的權益損害,進而用敬虔的態度思考如何與多元族群共處。這才是解決臺灣族群爭議的關鍵,而非帶著歧視他人的自卑強迫別人只能和自己一樣,被指正才惱羞成怒說別人「撕裂族群」。 圖:統派出書瞎扯「玉井地名由來是日本侮辱臺灣」新聞報導 延伸閱讀: 黨國信徒仇日心態的真相 http://www.twmemory.org/?p=11251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8-12-03
由選後動作看懂選舉到底在選什麼

由選後動作看懂選舉到底在選什麼

選舉過後,取得勝利的藍營縣市紛紛宣告將支持92共識,實施傾中政策,旋即又傳出藍營人士將推動「課綱恢復中國史」的公投,一連串的政治動作無疑對其「不搞政治全力拼經濟」的話術自相矛盾,相信許多人看到這種現象會感到疑惑,但若由歷史脈絡了解臺灣現況,就能理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首先「課綱恢復中國史」,講得好像現在不教中國史所以必須恢復一樣,這是故意誤導民眾的造謠。中國影響臺灣及東亞甚鉅,中國史當然要學,問題在於合理的比重和觀點是什麼?到底我們要教的是臺灣觀點的中國史,還是中國觀點的中國史?這才是課綱將中國史納入東亞的最重要意義。藍營人士以「課綱恢復中國史」誤導民眾推動公投,其實目的是將逐步調整為臺灣視角的中國史改回中國觀點的中國史。為什麼他們處心積慮要做這些事? 回顧歷史,二戰後臺灣面臨曲折的歷史命運,1949年在中國內戰中徹底潰敗的蔣介石政權,在未經盟軍同意下擅自全面逃亡至軍事代管地臺灣,並且在1950韓戰爆發後獲美國支持,得以長期在臺進行外來極權統治。臺灣受外來統治在歷史上並非新鮮事,但戰後在臺的中華民國政權卻有些特殊的地方。 歷史上臺灣過去主要的外來統治者如清國、日本帝國,臺灣的處境都是大國下的新領土。這些統治者不管是對臺灣消極處置或是積極經營,基本上並沒有「自己會消失」的焦慮,文化輸入臺灣與在地融合發展出新的多元特色。但中華民國政權失去幾乎所有領土逃來臺灣,除了內戰壓力,還要面對在佔領地內只佔人口少數的現實,對「自己會消失」的焦慮不言可喻,於是對臺變本加厲的進行文化覆蓋,原本多元繽紛的文化 – 語言、文化與歷史記憶一一被覆蓋為中國。 終於許多人前仆後繼犧牲下推動臺灣民主化,在人民得以透過選舉汰換執政者的遊戲規則下,正常來說時間一拉長政權必然會回到人口佔絕對多數的臺灣人手上。但外來的中華民國政權長期透過教育將臺灣人的語言、歷史記憶、文化一一置換改造為中國,在許多人「搞不清自己是誰」的情形下,使得臺灣政權移轉的步伐異常緩慢,經過了70多年才在2016年完成第一次同時行政、立法權的選舉勝利。此一趨勢無疑宣告外來的中華民國政權逐漸被臺灣同化吞噬,也使依附在外來少數統治勢力下的既得利益者危機感暴增。 這種「外來少數統治集團」對抗被臺灣同化趨勢的抵抗,長期以來以許多形式包裝在各種選舉議題中,你以為你在談論城市如何治理、要怎麼發電、婚姻制度該如何,其實背後或多或少都隱藏著外來利益集團對臺灣邁向合理社會結構的抵抗。這就是為什麼顯然不適任的候選人(不限特定政黨顏色)某些支持者也能彷彿視若無睹的護航,怎樣都要挺到底,因為雙方要爭的並非那個人,而是背後的利益與價值認同。 這些被形塑為「藍綠惡鬥」的拉扯,時間一拉長令許多人反感,於是又開始冒出各種顏色甚至假裝無色的現象,但每一個在臺灣的住民總要面對,你心目中的臺灣是要走回維護外來統治者利益及價值觀的政權,還是走向符合實際臺灣合理社會結構的政權?這些問題不解決,我們就很難有客觀理性、就事論事的選舉。尤其在外來統治集團丟失行政立法優勢後焦慮暴增,變本加厲加速引入昔日敵人中共勢力介入,每一個住民未來都將很快面臨極大失去民主自由、人身安全的危機,「票投給誰都可以,就是不能投給舊黨國相關勢力」,事關重大不可不慎。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8-11-28
真正讓臺灣未來屹立不搖的關鍵

真正讓臺灣未來屹立不搖的關鍵

選舉激情告一段落,結果也許許多朋友感到失望,這也再次提醒我們,臺灣要邁向正常社會本就是百年等級的工程,過程必然有各種挫折與擺盪。 長久以來外來政權統治下,數不盡的前人前仆後繼的犧牲讓臺灣走上了民主化的道路,在種種劣勢中篳路藍縷使政權逐步回到臺灣人手上,2016年終於首次取得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勝利。但在黨國根植的社會體制下,環境終究艱困。內有黨國遺毒遍佈,外有中國勢力滲透破壞,也要面對嫌改革不夠快不夠徹底的支持者、各種超出客觀實力的主張卻難以立即實現的壓力。 面對如此的社會現實,沒有太多犯錯的空間,幾波爭議事件,就能讓一切退到連原點也不剩。臺灣的進步,本就是無數次的失敗所堆砌而成,失敗無妨,務必客觀審視問題何在、誠實面對。 而身為市井小民的我們,震撼的選舉結果也該認清現實社會的樣貌是什麼。但總歸來說,普遍歷史記憶斷根的臺灣人,才是臺灣意識匱乏缺乏在地情感與關懷而容易立場搖擺的最根本原因。 我們需要讓更多人找回屬於自己的記憶,認識到底什麼是臺灣?想從歷史學習教訓,總得先了解歷史發生過什麼。 了解歷史脈絡,才不會被目的在維護其外來者利益的黨國話術所迷惑,每個身為這塊土地既成事實的住民,才能檢討自己及前人的到來是否或多或少造成對這塊土地、其他住民的虧欠,用敬虔的心情來面對,建立與這塊土地無可取代的連結,思考臺灣多元族群要共同生活的合理態度是什麼,未來又該如何走下去。 這才是真正的臺灣價值,真正讓臺灣未來屹立不搖的關鍵。 本團未來將推薦一些了解臺灣的入門書,鼓勵大家閱讀,也請多多幫忙推廣,自己看完盡量送給年輕人閱讀,多一個人了解臺灣,我們的未來就多一分保障。 今天先推三本: 少年臺灣史:寫給島嶼的新世代和永懷少年心的國人 周婉窈老師大作,臺灣史經典入門書,圖多淺顯,內容涵蓋史前時代、荷、鄭、清、日治講到戰後1990年代,涵蓋了228、白色恐怖、教育控制、民主化。成年人也很適合看。 https://goo.gl/TfdQAX 臺灣歷史圖說 周婉窈老師大作,少年臺灣史進階版,應該要人手一本的臺灣史入門書。 https://goo.gl/FRX7zQ 圖:台灣獨曆 – 2019年日曆,每一頁都有當天曾發生的臺灣歷史大事,掛在家中全家一起認識臺灣,強烈推薦!! https://goo.gl/a7n4hL 找回臺灣價值、讓臺灣屹立不搖,從了解臺灣歷史開始。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8-11-25
由1998年中國時報報導臺北市長辯論看現今媒體亂象

由1998年中國時報報導臺北市長辯論看現今媒體亂象

近日高雄市長選舉辯論,中國國民黨陣營對高雄理解之空洞在辯論下暴露無遺,引起網友訕笑,不料隔日諸多媒體報導下竟出現「又不是要選里長」「懂市政代表會貪汙」「格局大勝」,甚至名嘴開始牽拖主辦單位的護唇膏等荒謬言論,而捧特定候選人的言詞,比起戒嚴時期拍獨裁者馬屁有過之而無不及。在近年來的媒體環境,也許大家早已習慣此類親中勢力大幅入侵的亂象,在此來回顧一下20年前媒體尚未淪陷前的樣貌。圖為1998年中國時報報導當時臺北市長辯論,陳水扁、馬英九、王建瑄交鋒後隔日的報導。 報導中以民意調查分析三人表現,陳水扁略佔上風,並附上民意調查的問題及結果,社論則以「以理性辯論樹立選舉新風貌」為題評論。當然媒體必然有其立場傾向,但在1998年的中國時報,從用字遣詞到評論方向,不難看出其努力在維持媒體中立的形象,也可輕易對照今日同一媒體的巨大差異何在。若再看電視新聞畫面則是毫不遮掩的睜眼說瞎話,媒體自律淪為空談,評論節目滿場政治立場色彩鮮明的份子還高掛「無色覺醒」,猶如毒品一般讓其支持者解癮,事實如何早已不重要。 若再看網路社群內的離譜造謠,威力恐怕更加強大。在中國看不到的金馬獎片段,居然可以瞬間冒出上萬中國網軍灌爆留言,其背後由誰策動答案不言可喻。平日這些人又被賦予什麼任務?我們在網路上感受到的「聲量」「風向」,又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 就這樣,人們在煙霧瀰漫中難以客觀判斷時事,社會走向只問立場不問是非而陷入不安。這已是愈來愈嚴重的國安問題,這種透過民主機制癱瘓民主、透過自由癱瘓自由的手法,社會安全與自由的合理界限該如何決定?言論自由與尺度如何合理的規範?媒體又該如何有效的管理? 這些難解卻重要的議題,需要你我一同來思考關注。 延伸閱讀: 中國如何影響台灣輿論 https://goo.gl/tj79h3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8-11-21
由1998年7月天下雜誌,看中國國民黨治下的高雄

由1998年7月天下雜誌,看中國國民黨治下的高雄

對於臺灣「南部」,一直以來常有許多刻板印象,例如以為「開天闢地以來就是深綠大本營」。不只是對南部不熟的北部人這樣認為,許多沒有經歷黨國統治的年輕人更是這樣以為,仗著這些常見的刻版誤解,也使投機政客有了從中操作的空間。高雄人「北漂」、「又老又醜」、「愛河的水被民進黨搞臭」之類無視歷史脈絡甚至睜眼說瞎話的講法四處流竄,甚至還能引起大量共鳴令人傻眼。 在此僅簡單節錄1998年7月(國民黨吳敦義卸任高雄市長那一年)的「天下雜誌 206 期 / 作者:吳怡靜 – 封面故事: 北、高變貌 什麼才是理想城市?」 來讓大家回憶一下1998年的高雄情境。 文中提到: 「產業結構的轉變,衝擊原來的藍領就業結構,高雄的失業人口逐年攀升,去年更創下3.67%的高失業率。失業加上不景氣,造成部分人口外移。五年來,高雄的平均人口成長率低於1%,幾乎成為停滯狀態,成為都市發展上的隱憂」、 「…對很多高雄人來說,期待與實際感受仍有明顯差距。例如,直到去年,高雄市的衛生下水道普及率還只有2.6%,遠低於臺北市的33%。」、 「高雄市大眾運輸系統,同樣讓人詬病。公車站牌設在快車道上面,讓人捏一把冷汗,而且「公車破舊,班次少,沒人要搭,形成惡性循環」」、 「生活環境品質不提昇,人才即使來了也難留下。…..以中山大學為例,每年的畢業生之中,將近三分之二不留高雄,大多跑去臺北」 這是1998年7月,中國國民黨治下最後一年的高雄市情境。這裡面提及的問題,未必完全是市政層面所造成,例如人口往臺北移動,和中華民國政權長期重北輕南造成磁吸效應有關連,即使近幾年開始有一些人重新思考生活步調與價值而南移東移生活,但那種要追求成功就必須去臺北的心態和價值觀,數十年以來早已普遍存在臺灣各界難以改變。這是整個臺灣在外來政權缺乏遠見政策下的「歷史共業」,需要整體的政策與智慧去扭轉,但令人難以接受的是,造成這一切的始作俑者陣營,居然一副置身事外都和自己無關的態度,還把責任都歸咎在為其收拾爛攤的人身上,宣稱自己可以瞬間解決,毫無檢討之意。 然後,你以為高雄本來就是綠營大本營? 回顧1994年高雄市長選舉,國民黨 vs 民進黨 = 54% : 39%。 1998年謝長廷即使當選了,也僅是些微差距險勝。之後的故事,就是下水道接管率提高、愛河整治、捷運通車….等等讓高雄逐步改變的事蹟,一點一點終於扭轉到現在變成高雄是綠營大本營的印象。 當然任何政黨治理城市必然有其功與過,每個人都可以自行評斷,但是基於客觀事實、釐清來龍去脈做出判斷,則是進步市民該有的態度。 延伸閱讀: 吳敦義任高市長任內愛河河水可生飲? http://www.twmemory.org/?p=13089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8-11-18
吳敦義任高市長任內愛河河水可生飲?

吳敦義任高市長任內愛河河水可生飲?

媒體報導,中國國民黨陣營支持者宣稱「民進黨執政後,把整條愛河的水質、環境搞差,直指過去在吳敦義掌控高雄市府時期,愛河的水可以直接飲用」,睜眼說瞎話顛倒黑白的論述引起熱議。 直接看吳敦義任高市長最後一年(1998)五月端午中國時報的新聞:「河水髒臭 選手戴口罩划龍舟」「港都愛河變色 吳敦義致歉」。 請問這河水能生飲嗎? 同版新聞也指出吳敦義市府花了百億整治愛河未見成效,關鍵在污水下水道系統完工,不然家庭污水一直排入根本不可能淨化水質。 同年八月二十一日,中國時報刊出焦點評論「愛河依然很臭」,內容指出吳敦義市府只提舖設污水下水道主幹管是以前的2.5倍,不敢提污水接管率低下,外界完全無法理解為何污水接管會如此緩慢。 花了百億建設主幹管,接管卻緩慢效率不彰,家庭污水依然不會經由下水道排出,也成為愛河依然髒臭的主因。 同年年底,謝長廷當選高雄市長,開始解決愛河水質問題,在其第一任期結束該年(2002年7月)接管率已由上任時的6%提升到25%,將接管重點放在愛河兩側而使水質得以提昇(2002/7聯合報報導),此一事蹟也成為謝長廷任內的著名成就。 不幸的是,這些白紙黑字的事實,現在卻被扭曲為「民進黨執政後,把整條愛河的水質、環境搞差,直指過去在吳敦義掌控高雄市府時期,愛河的水可以直接飲用」。 沒有人是聖人、完人,但曾經付出努力做到的成果,就該予以肯定,用合理、一致的標準做評判。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8-11-15
1950.11.7,立法院修正懲治漢奸條例

1950.11.7,立法院修正懲治漢奸條例

  我們時常可以在媒體看到不少「愛國份子」,義憤填膺地指出,誰誰誰曾在日本政府下服務,誰誰誰當過南洋日本兵,是「漢奸」、「賣國賊」。不過,在指著別人鼻子罵漢奸之前,先讓我們來看看,「漢奸」一詞在臺灣,是怎麼樣成為「十惡不赦」的罵人標籤。 1950年11月7日,立法院會直接省略三讀程序完成立法,將早在1945年12月就廢除的懲治叛亂條例,從「大陸地區」搬到「自由地區」,經修法後重新上路,做出「通謀敵國而有左列行爲之一者爲漢奸處死刑或無期徒刑」、「曾在僞組織或其所屬機關團體服務憑藉敵僞勢力爲有利於敵僞或不利於本國或人民之行爲….概依前條第一款處斷」等規定。 之後更作出解釋:「懲治漢奸條例關於漢奸罪刑,(略)其犯罪主體原不以本國人民為限,惟臺灣人民於臺灣光復前已取得日本國籍,如在抗戰期內基於其為敵國人民之地位,被迫應徵隨敵作戰或供職各地敵偽組織,應受國際法上之處置, 自不適用懲治漢奸條例之規定」。意即,二戰前日本、臺灣、滿洲國、南洋等地的臺灣人,都因為在當時持有日本國籍,而不適用懲治漢奸條例;另一方面,「漢奸」這個罵名,只適用於當時所謂的「中國人」。 然而回頭看見那些去日本兵工廠學習製造飛機的青年、到東南亞打仗的南洋志願役、甚至是臺灣人二戰遺族,多年來,他們的生命經驗在中華民國的史觀敘事下並無絲毫容身之處。一直到近年臺灣史研究發展,好不容易能把這段被中華民國「國族史觀」排除在外的,真正屬於戰前臺灣人的記憶慢慢拼湊、挖掘出來。此時又有一群「忠黨愛國」的政治人物,跳出來以「倭寇」、「漢奸」、「日本走狗」、「慰安婦後代」等汙衊他們崎嶇坎坷的生命經驗。 甚至,這群政治人物控訴他人是漢奸、皇民、敵國走狗的同時,我們卻也耳聞不少奇特的雙重標準,如昔日軍隊將領在中國高唱解放軍軍歌、某黨前主席應邀前往北京閱兵、各式各樣族繁不及備載的親中言論。一邊痛罵戰前臺灣人的日本記憶,一邊死命往中華人民共和國靠攏,這些言論若傳進他們所愛戴的兩蔣耳中,不知會被如何處置? 圖:「消滅朱毛漢奸」牌子,拍攝自臺史博常設展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8-11-07
黑道當政記憶回顧 – 率眾槍殺仇家的議長鄭太吉

黑道當政記憶回顧 – 率眾槍殺仇家的議長鄭太吉

  中華民國政權來臺進行外來少數統治,為了維持其政權,長久以來與黑道掛勾,跳脫法律為其處理看不順眼的人事物,白色恐怖時期反抗威權統治、爭取民主的人士,動輒遭騷擾、凌虐、砸屋砸店、甚至莫名其妙喪命、全家滅門。 到了1984年江南案,中華民國政權竟直接派黑道去美國殺蔣經國傳作者美籍作家江南,東窗事發引起美方震怒,也間接使得蔣經國無法再讓兒子世襲接班、臺灣走向解嚴。 而在解嚴後臺灣逐步走向民主化,中國國民黨依然仗著其厚實的權力財力扶植黑道份子透過選舉延續政權,解嚴後1990年代的鄭太吉事件,即為其中經典案例。 原為一清專案管訓流氓的鄭太吉,當選屏東縣議員後在中國國民黨支持下擔任議長,替國民黨後來的貪汙縣長伍澤元掃除障礙,橫行鄉里,掌握地方媒體有線電視,並扶植其手下紛紛擔任各級民意代表,甚至曾將警察局長叫去訓話,警察一度無人敢偵辦其案件,有對其不利的報導就搗毀報社,事後出言恐嚇,囂張至極。 1994年12月13日凌晨,鄭太吉因賭場糾紛與另一人鍾源峰有恩怨,率領縣議員黃慶平等手下數人前往,在鍾源峰母親面前不顧其下跪苦苦哀求,鄭太吉率先開槍夥同黨羽將鍾源峰亂槍打死。事後在其惡勢力下記者、檢察官、警察都遭受極大威脅,最後在立委蔡式淵12月16日於國是論壇直接點名鄭太吉公然殺人,消息傳開全島一片譁然,輿論難以收拾下兩日後將其逮捕歸案。始終否認殺人的鄭太吉最後在法庭中終於承認犯案,家屬以精神異常為由要求抗辯,最終還是被判死刑伏法。 也許事過境遷,人們早已遺忘黑道橫行政壇,幫派份子紛紛成為各級民代,以暴力手段圍事威脅他人,最後公然槍決仇家的恐怖。近來「黑道」、「賭場」等等關鍵字又再次發酵,輿論的反應卻是毫無警覺的天真社會。 我們,真的能從歷史學到教訓嗎? 圖右:鄭太吉在中國國民黨扶植下當選屏東縣議長新聞(選後沒幾天立刻爆發賄選醜聞,之後並遭判刑定讞)。 圖中:鍾源峰遭鄭太吉率眾公然亂槍打死之新聞。 圖左:鄭太吉遭判死刑新聞。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8-11-07
1934.11.3 一等飛行士楊清溪墜機身亡

1934.11.3 一等飛行士楊清溪墜機身亡

楊清溪出身高雄右昌,1933年(昭和8)自東京立川飛行學校畢業取得飛行士資格後,向日本陸軍購買一架Salmson 2A2型退役偵察機,經整修後以家鄉地名命名為「高雄號」,並在1934(昭和9)年10月17日開始一趟名為「鄉土訪問」的環島飛行計畫,兩日後完成環島一周創舉,全島轟動受到熱烈歡迎,安全返抵臺北。可惜隔月11月3日,楊清溪便因飛機失事罹難。 根據當時新聞報導,11月3日楊清溪欲再次執行環島一周的任務,但因為天候因素,當日上午6點50分與武內機關士起飛後沒多久便折返,由於當時正逢體育日(註*),城內到處都有活動,楊清溪一時技癢,又再次升空繞行兩圈降落。 上午8點15分第三度起飛,載著好友王德福在臺北上空飛行,返航著陸時,因為怕撞上新店溪堤防拉升飛機,卻碰巧遇上強風亂流,從50公尺高空倒栽墜毀在臺北練兵場附近的竹林,楊清溪當場死亡,同行的王德福也在救出10餘分鐘後死亡。 被全島臺人所喜愛的臺灣飛行士意外身亡,各界震驚惋惜,家族事後也特地以高雄號為雛形,為楊清溪打造一座全台獨一無二的飛機造型墳墓,作為紀念。 圖:引用自《楊肇嘉留真集》 延伸閱讀: 1934年10月,楊清溪以座機「高雄」號展開「鄉土訪問」環島飛行 https://www.gjtaiwan.com/new/?p=15827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8-11-03
1877.10.28 博物學家史溫侯紀念日

1877.10.28 博物學家史溫侯紀念日

  臺灣位處於亞熱帶,島上山脈垂直分布,使得這小而多山的海島,孕育超過五萬種物種,幾乎佔了全球物種數量的2.5%,相當於各國平均值的一百倍!除了生態上的豐富多元,更有趣的是,我們能從這些十九世紀以來陸續被登錄的物種中,進一步發掘臺灣史上不為人知的探險故事。 斯文豪氏赤蛙(Odorrana swinhoana)、斯文豪氏攀蜥(Japalura swinhonis)、藍腹鷴(Lophura swinhoii),都是屬於臺灣常見的特有種。眼尖的讀者們發現了嗎?牠們雖然是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青蛙、蜥蜴、鳥類,但都有一個相似的學名呢!沒錯,「swinho-」這個做為「種小名」的字根,可是和十九世紀英國在臺灣的第一任領事──Robert Swinhoe有極大的關聯。 Robert Swinhoe(1836-1877,譯名郇和、史溫侯),是人稱日不落帝國英國在臺灣的第一任副領事與領事,在他的任內,英國的住臺領事館從臺南遷至淡水,再遷到打狗,對英國對臺事務的開創與貢獻居功厥偉。不過呢,Robert Swinhoe可不只是位窩在領事館內辦公的阿宅而已,他還有個新奇的身分──「博物學家」。 自1856年二十歲的Robert Swinhoe首次訪臺,到1860-1866擔任領事期間,他的足跡踏遍全臺灣,堪稱是第一位深入臺灣山林、系統性的採集紀錄臺灣物種的博物學家。十九世紀上半葉,歐美學界興起一波「東亞熱」,對來自東亞的物種抱有極大的好奇心,在這樣的氛圍下,Robert Swinhoe研究整理臺灣的物種標本,並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讓臺灣的本土物種躍上世界舞台,打開了西方世界望向臺灣的窗口。1863年,Robert Swinhoe發表《福爾摩莎鳥類學》(The Ornithology of Formosa or Taiwan),仍舊是今日臺灣鳥類相關研究的經典論文,他所發現的鳥類超過現今臺灣已知鳥類的三分之一。1864年他甚至送了一對臺灣獼猴到英國倫敦進行比對,進而確立其臺灣特有種的地位。 當我們看見Robert Swinhoe的採集探險之旅,將臺灣的山林走獸以「臺灣特有種」之名、「越本土越國際」之姿,為臺灣島標示出她的獨一無二。而臺灣這樣獨特的歷史層次和豐富生物多樣性,卻在長期黨國教育下一一從我們記憶中消失。 一起來紀念,為臺灣留下記錄的前輩們。 以Robert Swinhoe命名的臺灣原生物種: 斑鱉 Rafetus swinhoei (Gray, 1873) 斯文豪氏赤蛙 Odorrana swinhoana (Boulengeer, 1903) 斯文豪氏遊蛇 Natrix swinhonis (Günther, 1868) 斯文豪氏蝸牛 Nesiohelix swinhoei (Pfiffer, 1866) 斯文豪氏天牛 Paraglenea swinhoei (Bates, 1866) 斯氏紫斑蝶 Euploea sylvester swinhoei 斯文豪氏攀蜥 Japalura swinhonis 臺灣水鹿 Rusa unicolor swinhoei 延伸閱讀: 看見十九世紀台灣:十四位西方旅行者的福爾摩沙故事 http://gjtaiwan.com/r/1l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8-10-28
1971.10.25中華民國政權被逐出聯合國

1971.10.25中華民國政權被逐出聯合國

  今天除了是有人稱為「臺灣蒙難日」、「淪陷日」、「臺恥日」,中華民國政權官方稱「光復節」的日子(1945.10.25),其實也是1971年,中華民國政權被逐出聯合國的日子。 由二戰後中國爆發國共內戰,中華民國政權全面潰敗後,1949年竟全面逃亡至盟軍委託其代管的地區 – 臺灣,臺灣自此全面被捲入國共恩怨中,蒙受戰爭風險及中共威脅。幾個月後韓戰爆發,原本已被美國放棄看起來岌岌可危的流亡政權,在美國基於戰略考量下給予源源不絕的美援而得以苟延殘喘。但隨著國際局勢轉變,中華民國這個政權已無法代表中國的事實,終究還是得面對,終於在1971年10月25日被逐出聯合國(名義上自行退出)。 而臺灣為中華民國政權佔據下的地區,在長期黨國教育下,對於「中華民國」、「臺灣」之間模糊不清的關係讓許多人搞不清來龍去脈,甚至常常彼此溝通產生誤會,好像活在平行世界一樣。在這裡就來說個小故事: 從前有個名叫大丸的飲料工廠,擁有精良的設備與技術生產高品質飲料,有一天工廠的老闆毆打別人被抓去關,工廠也因要賠償而充公。法院於是請「阿國」暫時管理這間工廠,等賠償方案確認了再決定怎麼處理。 幫忙代管的阿國是飲料工廠「知娜」的老闆,把工廠經營得亂七八糟怨聲載道,結果被自己家族趕出來。失去一切的阿國,竟然就把充公代管中的大丸工廠佔為己有!並開始用自己的品牌「車輪」,以大丸工廠的精良設備及員工製造飲料獲利~ 「車輪牌」飲料,很快因為優秀的品質受到矚目,鈔票飛也似的賺到口袋裡。但是「知娜」抗議「車輪牌」飲料仿冒侵權,終於事情鬧上了法院,法官私下跟阿國說,你就換個別的牌子就好了嘛,但阿國堅持說「不行!!」,官司敗訴後,很快市場都知道「車輪牌」飲料是仿冒品,連市場最大的合作夥伴「阿米」都跑去跟正版的「知娜」合作了。「知娜」的老闆,發現阿國侵佔的大丸工廠設備精良,起了貪念,竟開始動起腦筋想要霸佔大丸,並且開始對「車輪牌」飲料的合作對象恐嚇威脅。 一個接一個通路,開始不願意進仿冒品「車輪牌」飲料了。大丸工廠的員工們無法理解,為什麼品質這麼好的飲料賣不出去?拼了老命幫「車輪牌」飲料抱不平,員工上街去抗議「我們才是正版」「知娜才是盜版」。阿國語重心長的跟大家說,「因為飲料品質不夠好,我們更加努力就沒問題了」、「我們自己夠強,別人就會讓我們進貨了」,同時,還找來一位叫William的美國教授來幫他背書。 有時有搞不清楚狀況的通路,發現大丸生產的飲料真讚,竟然不能合法販售,站出來仗義直言幫忙發聲,很快才發現,原來這麼好的飲料竟然品牌是假的,支持了還可能被「知娜」的老闆威脅恐嚇,只好乖乖閉嘴。到最後,「車輪牌」飲料只能進到一些乏人問津的小通路流通,大丸工廠前人累積下來的資源和活力,也一天比一天衰弱了……. 而掌握正牌的「知娜」飲料,可以光明正大的進所有一線通路,愈來愈壯大,這些小通路也慢慢一個一個被收編….. 這時大丸工廠一些員工開始意識到不對了,主張我們該建立真正屬於自己的品牌!阿國大驚,深怕自己的惡行被發現,整間工廠會被要回去失去一切,於是這樣說: 「萬萬不可啊,成立新牌子知娜保證會派人來揍我們的」 「都是我們不夠努力啊」 「只要我們努力讓品質夠好,所有的通路都會讓我們進貨!」 「車輪牌就是大丸,大丸就是車輪牌啊」 「現在起碼還有小通路可以賣,生活過得好好的啊」 「維持現狀不是很好嗎?」 許多員工聽信了阿國的說法,和改革派吵成一團。阿國又說: 「何必要破壞和諧呢?」 「整天就只知道內鬥!」 「公司的情境都這麼艱難了你還出來亂!!」 「我看不出來講這些對現狀到底有什麼幫助?」 大丸工廠要建立自己的品牌,真的很困難,路真的很遙遠。如果內部員工沒有共識,連第一步都跨不出去。 到底要死守車輪這仿冒品牌的包袱,雖然眼前還有安心小日子可以過,但實際是一日一日的衰弱、覬覦工廠的對手卻日漸強大。還是要立定志向建立自己的品牌,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對大丸工廠的人們來說,這是一個無比重要的抉擇。 圖為約1971臺南車站。 出自:http://www.taipeiairstation.com/index_files/Page5077.htm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