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博雅相關文章

這才是真正的力挺新聞自由

這才是真正的力挺新聞自由

之前台灣有個假新聞台,因為太多次違規紀錄,沒辦法換發執照。 有一群在戒嚴時期主張政府有權嚴管新聞的人,忽然變身「新聞自由鬥士」,大聲捍衛該集團「以監督政府之名,做假新聞之實」的自由。 該新聞台從基層到高層,沒有任何人因為做假新聞被逮捕。 但「忽然新聞自由鬥士」們,仍然堅稱,無法換發執照,就是新聞自由之死。 今天,中共逮捕了包括 HOCC何韻詩在內,好幾位香港 Stand News 立場新聞 的經營者。 逮捕的罪名是「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 立場新聞也隨即「被自願」停刊。 立場新聞的問題,不是「做假新聞」而是「做中共不喜歡的新聞」的。 這很明顯,香港的新聞自由,真的被中共摧殘殆盡了。 因為「做真新聞」,而被扣上「發布煽動刊物」的罪名,被逮捕。 這就是最典型的「新聞自由已死」。 我深深期盼,那些站出來力挺違規做假新聞電視台的「忽然新聞自由鬥士」們,可以站出來,支持在極權統治下「堅持做真新聞」的港人。 不能只心疼做假新聞的電視台,更要為做真新聞的良心刊物發聲。 #standwithstandnews 這才是真正的力挺新聞自由。
苗博雅 2021-12-29
你會依照指示,按下同意嗎?

你會依照指示,按下同意嗎?

「給你看一份政府機密文件(拿出一份word檔),府院高層都看過,只是政府不敢承認」 「看著我的眼睛,你身家安頓好了嗎?我要保護你呢?還是要成全你呢?」 「總統找我入閣,但民進黨不同意我提的條件,所以我拒絕了」 「如果這次公投通過,我勉為其難入閣擔任政務委員。政府如果不答應,我就絕食」 請問,發出上述言論的人,其身分較有可能是: A 科學家 B 詐騙 —— 「你好,我們是理財中心,這裡有一座精選的核電廠,未來收益即將大爆發,現在投資五百億,五年後,可年收五百億股利,連續40年,這是只有少數人才知道的超級好康,請趕快加入會員,按照指示到投票所操作,按下同意」 「你好,你在我們這邊買了一座核電廠,但不小心設定到分期付款了。請依指示到投票所操作按下同意,解除分期」 「你好,我是檢察官,有一件刑事案件需要你配合,請依指示到投票所操作按下同意,我們才能解凍你的帳戶來查案」 你會依照他們的指示,到投票所操作按下同意嗎?
苗博雅 2021-12-11
昨天威脅,今天造假?

昨天威脅,今天造假?

昨天威脅,今天造假?移花接木,自導自演? 天哪,這就是核四重啟的「科學」格調嗎? 昨天貼文後,黃士修親自來這邊留言,重提我曾被詐騙的舊事。 不慎匯出的一萬三千元,早已一毛不少的拿回來;法律責任也已經追究了。 一直拿這件事來說嘴,正好證明了你是一個習慣只看片面舊資料,只講對自己有利的,不看對自己不利的,無法就事論事,非常沒有科學素養的人 發現詐騙集團、打擊詐騙集團,這我還是有一點點經驗。 核四工程已經浪費納稅人3000億,蓋了15年,一塊錢都沒賺進來。 現在我們還要再把幾百億納稅人血汗錢,投進看不到盡頭的錢坑嗎? 我會把核四的問題,用誠懇的態度跟國人同胞報告。 拿假資料招搖撞騙的,歪曲公投主文想騙票的,要小心了。
苗博雅 2021-11-19
這就是「專業理性科學」嗎?

這就是「專業理性科學」嗎?

核四公投電視發表會名單公布後,我跟呱吉閒聊,才聽說有藍營社團在傳我們的學經歷,笑我們學歷不佳,經歷不好。 我平常沒在看那些社團,想必裡面都是百大名門,每人都有三師證照,令人敬佩。自我反省一下,我只讀到台大法律畢業,是沒有多厲害。 我們兩個都覺得很好笑的是,反方名單內有真正的核工高手專家,他們也無視啊。 反核四的第二位代表,是台電核能發電處處長許永輝。許處長是核工專業背景,在核二服務22年,曾擔任核二廠長,有真實營運核電廠的經驗;也曾擔任核四試運轉中心主任,對核四的核安,有第一線的檢驗與瞭解。 正方五場代表人黃士修,不是核工專業學歷,也從未建造或營運核電廠。 相比之下,許處長的學歷、經歷應該非常明顯是樂樂樂樂樂勝吧。 遇上真正的專家,你看黃士修能拿出什麼「專業」。 今天許永輝以他的工程專業,針對核四工程問題切入核心,提出三大問題。 而黃士修則是嗆許處長「你講話小心一點」「許處長你的身家安頓好了吧?聽說你太太一直希望你早點退休,請看著我的眼睛,我要保護你呢?還是成全你呢?」 哇,語帶威脅,很厲害呢。 表面上假裝自己很專業,遇上真正的專家,無法具體回應核安、核四工程問題,就開始瞎扯要「告發」。這算什麼專業? 講到法律問題,我比你專業,我來告訴你: 許永輝負責的是試運轉測試,不是安檢報告,黃士修連這都搞不清楚,還揚言要告發,這是「專業科學」嗎? 後續還有人開始帶風向說「核四投同意,才能追查弊案」 哇,瞎掰騙票也要有個限度吧。 核四公投主文是「您是否同意核四啟封商轉發電?」 從頭到尾跟查弊案沒半點關係。 核四公投若通過,只會造成「砸錢續建」的效果,不會因此開始追查任何弊案。 要追查弊案,不用公投啦,檢察官直接發動偵查就好了。核四在封存狀態,檢察官若想去,還是可以進去查案啊。 要告發也不用等辯論,任何人隨時都可以去地檢署告發。 硬要把「啟封」和「查案」這兩者法律上根本不相關的事情掛勾在一起,這是理盲濫情,不是科學理性專業。 在電視意見發表會上語帶威脅,講白了,除了人身攻擊兼作秀之外沒有任何效果。這就是「專業理性科學」嗎? 平常假裝專業、訴求專業,遇到意見不同的專家提出專業問題,無法回答,就只能語帶威脅,要人家閉嘴。還真的很「科學」。 這樣的人,由比較有社會經驗、有監督公共工程經驗的呱吉和我來處理,不是剛好而已嗎?
苗博雅 2021-11-18
當民眾黨人落跑打假球時

當民眾黨人落跑打假球時

【當民眾黨人落跑打假球時,只剩你罵的柯黑議員在堅持】 國民黨提出的「每年發、不排富」重陽敬老金自治條例,今天下午在臺北市議會闖關通過了。 國民黨人多勢眾,強行闖關可以預期。 出人意料的是,柯市府今天竟然呈現「議事棄守」狀態: 三位副市長,沒有任何一人到場,無人說明市府政策立場,沒有捍衛市府版本。 民眾黨議員簽到,卻未現身、未發言、未投票。 只有我、 呱吉議員、林亮君議員、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議員、林穎孟議員,還傻傻的要求進行實質討論、要求副市長到場,說明市府政策。 「老人福利」和「財政紀律」都是我關心的議題。 「程序正義」和「公開透明」是我對議會政治的理想。 自從柯文哲市長執政以來,老人福利相關支出節節攀升。 若重新發放敬老金,會不會減少其他社會福利?會不會造成預算排擠效應? 會不會發了敬老禮金,卻減少健保費、乘車金、共餐、長青樂活旅遊等其他老人福利?從朝三暮四變成朝四暮三? 整體老人福利的預算會增加嗎?一塊餅就這麼大,這裡多切一塊,哪裡會少一塊呢? 如果通過了,老人福利反而減少了,這不是對不起臺北市的長者嗎! 這些問題,都應該先說清楚,不能打迷糊仗。 很遺憾,今天國民黨團提出「假排富」修正動議後,未經過具體討論,就在國民黨議員要求之下進入表決。 最終在人數優勢下,通過國民黨要的「每年普發不排富」版本。 過去六年,市長激烈的言詞,以及國民黨刻意的政治操作,已讓原本單純的重陽敬老金政策,變質為意識形態的對立,無法理性討論。 坦白說,恢復發放敬老金,是選舉吸票機。 而反對的人,就是會掉票。 柯文哲的政策,在議會遭遇嚴重挑戰時,他的接班人不見蹤影,他的議員也躲起來了。 反而是我們幾個平常被柯粉隨便亂罵的議員,為了程序正義,為了理性討論公共政策而奮鬥。 我們投下對倉促表決的反對票,承擔長者的不諒解,流失選票。 執政的民眾黨躲起來,本來該打的仗,讓其他堅持理念的在野小黨、無黨去打。明年再推出俊男美女來吸票,把其他人擠掉。 這算盤打得精明。 但我還是老話一句: 如果堅持原則和爭取選票無法兩全,我選擇堅持原則。 我相信人民的智慧,會給認真努力、擇善固執的人再一次肯定。    
苗博雅 2021-11-10
國台辦證實「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國台辦證實「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中共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 將依法對蘇貞昌、游錫堃、吳釗燮等台獨頑固分子實施懲戒,禁止其本人及家屬進入大陸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 —— 中共國台辦這項措施,就是自行證實「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嘛。 中華人民共和國從不曾對臺灣實施任何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分鐘、一秒的有效統治。 這是歷史事實,也是現在進行式。
苗博雅 2021-11-05
柯文哲說議員「躲起來」?真相在這裡

柯文哲說議員「躲起來」?真相在這裡

【柯文哲說議員「躲起來」?真相在這裡】 今天下午,辦公室接到電話,民眾指責 「看到新聞,苗博雅怎麼阻擋熊好券!市長還說你們躲起來不跟他見面!」 你看,市府機器帶風向,就是這麼有效率。 幸好我超前部署,把財建委員會預算審查過程,一刀不剪放上網,讓全民看到真相。 之後我會把今天專案報告質詢柯文哲的過程放上網,把全部的事實呈現出來。 雖然市府帶的風向力量很大,但我絕不接受顛倒是非、無端抹黑。 以下跟大家報告五個事實: ️ 財建委員會早已在10月13日通過審查,加四項附帶決議,熊好券金額一毛不減 ️ 市府活動規劃不良,議會本來就該嚴格把關: 熊好券開放全國2350萬人登記,總共113萬份獎品。 登記期間一延再延,卻只有96萬人登記抽獎,獎品比人多,說是抽獎活動,卻辦到人人有獎還有剩。 這種超額編列的活動預算,本來就該嚴審。 ️ 委員會用最快速度排案,開4次會,7小時認真審查,沒有浪費時間: 像這樣的計畫,根本用不到這麼多錢,按照正常預算程序,應該要把浮編的金額砍掉。 但因為很想要幫助受災的小商家,我們辛辛苦苦開了七小時的會,討論四點附帶決議,幫助預算有效運用。 振興專案情況特殊,最後我們沒有刪減預算,而是用四點附帶決議處理,為市民把關 ️ 進入大會,有人想翻掉財建委員會決議,才導致延宕: 昨天是議會大會,熊好券預算本來可以順利二讀。 但現場有其他議員不同意財建委員會的審查意見,試圖翻盤。 議長依照議會議事慣例,將熊好券預算送政黨協商。 如果大家都支持財建委員會的決議,熊好券的預算昨天就會正式通過了。 至於為什麼會有議員跳出來反對財委會的決議?這就要問市府單位有沒有私下去拜託試圖翻盤了。 ️ 柯文哲找錯人,沒預約,還甩鍋帶風向: 臺北市議會61個議員,我社民黨只有1席,加上政團也才5席,舉雙手雙腳也贏不了國民黨。 而且我們財建委員會早就通過預算,在大會只能支持財委會決議,不能反對。 市府應該溝通的,是那些試圖翻盤反對財建委員會決議的議員 (因為他們想翻掉委員會決議,才導致預算沒有通過) 把矛頭對準我們政團,根本莫名其妙! 市長說有拜訪議員,但議員「躲起來」,這說法有一個大問題: 市府並沒事先和我們政團成員約好時間。星期三上午接近12點,才派員告知說,市長下午一點半可能會來。 我們政團成員都有既定的行程,當然不可能因為這樣突兀的臨時取消。 黃副市長辯稱「有跟苗博雅議員說」,真相是: 星期二晚上八點多,我在一場餐會,意外偶遇黃副。黃副才突然說「市長明天中午可能會去研究室找你們」。 我當下就告知黃副,隔天中午我有事,不會在辦公室。 當時是巧合,才有這段對話。市府原本就沒打算提早跟我們說。 但我還是很夠意思,告訴政團成員市長可能會拜訪。但黃副沒有說到底要找哪幾位,且政團大家都有事,我也沒辦法。 隔天市長帶媒體跑來辦公室,見不到,是很正常的。 畢竟議員在選區也要服務,不可能隨時都在辦公室等候市長「巡視」。 市長竟說議員「躲起來」??? 把自己的問題,推到議會頭上,溝通找錯人,還甩鍋帶風向 媒體的報導,我無法控制;市長的胡扯,我也無法阻止。 但拜託各位有智慧的朋友,睜大眼睛,明辨是非,向這種惡質的政治攻擊手法說不! 苗博雅 MiaoPoya 要來說議員阻擋預算之前,請你先看完我們是多麼認真在開會審查,不要瞎扯卸責貼標籤! https://youtu.be/M_JwxEd3G1w YOUTUBE.COM 公開透明!不怕你來看,怕你看不完!熊好券預算審查7小時全紀錄【熊好券墊付案】 公開透明!不怕你來看,怕你看不完!熊好券預算審查7小時全紀錄【熊好券墊付案】    
苗博雅 2021-10-28
北市數位轉型「燒錢放煙火?」

北市數位轉型「燒錢放煙火?」

【市府編4.59億,65歲以上普發1500元,真能有「數位轉型」成效?】 2020年,北市府以「推動數位轉型」的名義,耗資1.69億,推出「三倍券綁定敬老悠遊卡,加碼1000元」的活動 當時我同意市府提出的預算,更親自協助不熟悉數位支付的民眾操作綁定,希望幫忙提升政策成效。 市府對1.69億加碼的成果感到相當滿意。 柯文哲市長將「台北市老人綁定悠遊卡,比例高於全國其他縣市」當成自豪的政績,多次宣傳。 但很遺憾,市民的1.69億,只換來一時燦爛的煙火。 大數據顯示,在加碼1000元回饋的激勵下,敬老卡一般消費人數確實激增,8月時最高衝到單月15萬人。 但在回饋使用完畢後,大多數的長者就停止使用敬老卡消費。 從9月開始,使用敬老卡每月一般消費人數逐月遞減。到今年4月,僅剩4萬7千人。 加碼活動前,有2萬1千人使用敬老卡消費,到今年4月的4萬7千人,因為加碼活動而增加的持續用戶,僅約2萬6千人。 1.69億加碼活動後新增的用戶,至今已有超過63%流失,並沒有真正養成數位支付習慣。 市府推動數位轉型,獨厚悠遊卡,市民當悠遊卡的富爸爸,但悠遊卡卻留不住人。 從鼓勵數位支付廣告行銷的觀點,市民花1.69億幫悠遊卡打廣告,僅為悠遊卡增加2萬6千名用戶,每位忠實用戶的轉換成本竟超過6千元。 這個政策最大的問題在於,只想到用優惠進行短暫的刺激,沒有思考如何建構目標群眾日常使用數位支付的誘因。 柯市府把數位轉型的目標群眾鎖定在「65歲以上長者」。 但悠遊卡支付對於多數長者而言,用途相當有限。 在長者的生活情境中,並沒有特殊的優勢與便利性,自然難以形成使用悠遊卡支付的習慣,「數位轉型」當然轉不過來。 若數位支付對長者而言沒有比較便利,發生「優惠用光,用戶跑光」的結果,是意料中事。 去年1.69億的數位轉型,成效還沒檢討,市府今年又要追加4.59億,推出「普發1500,每張敬老卡加值1500元」的活動,名目同樣是「推動數位轉型」 這樣的政策,除了送錢給市民花之外,真的有養成數位支付使用習慣的效益嗎? 優惠用完後,用戶會留下嗎?還是一開始數據亮眼,過半年後現出原形? 4.59億的血汗錢,是數位支付的推進燃料,還是錢燒完就沒有的煙火政策? 我認為,市府必須記取1.69億「優惠用光,用戶跑光」的教訓,對這筆4.59億的預算,提出更周全的計劃,以說服議會支持。  
苗博雅 2021-09-25
孕婦確診案,戳破北市府「精準疫調」真相

孕婦確診案,戳破北市府「精準疫調」真相

【孕婦確診案,戳破北市府「精準疫調」真相】 9/7北市新增一名確診個案,6月因丈夫染疫被匡列隔離,卻未採檢PCR。直到9月因要進醫院生產,依規定做PCR才確診。 我批評台北市政府「該驗未驗、有法不管」,讓孕婦、胎兒、產檢醫護和其他母嬰都暴露在風險之中。 (前情提要:https://tinyurl.com/3fc9btcm ) 想不到,臺北市完全不檢討,派出副市長黃珊珊反嗆: 「假消息,議員搞不清楚狀況,中央沒有強制要驗」 聽到這樣傲慢的回應,不禁懷疑,市府高層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今年6月疫情肆虐時,北市府高調宣佈,台北市從6月初就推動「精準疫調」專案。 市長還自創一堆「冷區殲滅」「同心圓」名詞。 依照市府定義,「精準疫調」專案包括: 「已匡列的接觸者,於居家隔離期間先做篩檢」 北市府堅稱「精準疫調」和中央規定不一樣: 「中央隔離期不篩檢,台北市居家隔離期間加做快篩+PCR」 (證據:6/16、6/28市府圖卡、衛生局官網、北市府記者會) 按照6月份台北市精準疫調定義,該孕婦是被匡列隔離的密切接觸者,就屬於要做篩檢的對象。 結果,9月被發現「該驗未驗」,外界質疑有違北市精準疫調 市府高層竟推託「中央沒有規定要驗」 這是怎麼回事? 居隔孕婦是密切接觸者,不屬於「北市精準疫調,隔離先做PCR」的範圍嗎? 想來想去,在邏輯上只有兩種可能: ️ 該名孕婦「是」台北市精準疫調規定該篩檢的範圍。 但當時漏掉了,事後只好說「中央沒有規定要做」 如果是這樣,就是精準漏掉,甩鍋他人。 ️ 該名孕婦「不是」台北市精準疫調的規定篩檢範圍,拒絕篩檢不用開罰。 如果是這樣,就代表「台北市的精準疫調規定篩檢範圍,和中央規定沒有差異」! 臺北市的精準疫調,號稱擴大匡列,真相是「愛篩不篩隨便你」 6月自我吹捧「精準疫調」比中央規定篩檢範圍更大 9月出事,就說中央沒叫我篩。 黃珊珊的推託說詞,重重的打了相信臺北市精準疫調的市民一巴掌 如果現在市府要反嗆「假消息,搞不清楚狀況」 是不是該先把6月的記者會圖卡、發言、新聞稿全部吞回去? 6月「精準疫調」自吹自擂言猶在耳,遇到漏掉案例,不檢討反貼「假消息」標籤。 執政的傲慢,一覽無遺!
苗博雅 2021-09-09
相信所有的挫折,都是最好的安排

相信所有的挫折,都是最好的安排

「相信所有的挫折,都是最好的安排」 這是舉重女神 郭婞淳 KUO, Hsing-Chun深深感動我的一句話。 前些日子跟大家分享過,運動競技讓我學習的人生課題: 學習面對失敗,學習欣賞對手,學習接納自己的不足,學習從挫折中站起來。 今天看完比賽,想跟大家分享另一個從運動學到的課題: 「追逐夢想,別輕言不可能」 17年前,雅典奧運奪得2金2銀1銅,創下台灣參加奧運史上最佳成績。 沒人想得到,再給臺灣四屆奧運的時間,就能超越這個成績。 賽程才走到一半,就創下「2金、4銀、4+1銅」的佳績。 許多未能得牌的項目,也都突破臺灣最佳紀錄。 更沒人得想到,臺灣這屆奧運可以在「一天之內」得到「2銀、1+1銅」。 這樣的好成績,是許多人不敢想、不敢相信。 但臺灣的選手們,帶著我們做到了 謝謝 戴資穎/ Tai Tzu Ying、李智凱 Chih Kai Lee、潘政琮C.T. Pan、黃筱雯 Huang Hsiao Wen 感謝你們帶著臺灣人美夢成真。 16年前不敢想的夢,今天已經成為現實。 今日,很多人不敢想、不敢追求世界正式承認臺灣的存在。但若我們揮汗耕耘,16年後,誰說不可能呢? 東京奧運,臺灣人真的太幸福。 不只創下史上最佳成績,甚至讓我們有一點點幸福的貪心,因而在選手惜敗之後感受到巨大的失落。 能看著選手奪冠是幸福的,因選手未能奪冠而失落,我們也是幸福的。 因為有期待,才有失落;有奪金的實力,才有未能奪金的遺憾。 而我們面對失落的方式,是文明的。 我們擁抱為臺灣奮戰的選手,告訴他們,輸了一場奮戰到底的比賽,你還是最棒的,我們依然愛你。 戴資穎長期排名世界第一,實力毋庸置疑。 不過還是有一些人會攻擊他 「只是很會賺積分,沒拿過重要大賽冠軍,不是真的世界第一」 2018年8月,戴資穎在印尼亞運,為臺灣摘下亞運羽球史上第一面羽球單打金牌。 賽後有一名中國記者問小戴: 妳長時間排名世界第一,但是在這個比賽前,還沒拿到大賽冠軍證明自己。你心急嗎?你覺得這是對全世界球迷、對自己最好的證明嗎? 小戴平靜回答 「沒有什麼需不需要證明,就是這樣子比賽,贏了就贏了,輸了就輸了」 中國記者還不死心,繼續追問: 「你不想向全世界球迷證明,你能夠拿一個大賽的冠軍,來證明自己世界第一的寶座是實至名歸嗎?」 小戴一句話神回: 「#這需要證明嗎?」 這就是強大的臺灣人。 面對外界的質疑、否定,甚至羞辱,我們不卑不亢。 我們不用分數、獎牌來定義自己,我們不畏懼挑戰,我們享受付出的過程,我們贏了不貶低對手,即使輸了,我們承認對手的成功。 臺灣四百年歷史,難道還缺挫折嗎?我們有輸過,但我們沒放棄過。 臺灣的歷史,就是一部越挫越勇的歷史。 臺灣人已經學會,不要把國仇家恨的重量,壓在揮汗奮進的運動員肩上。而是每個人共同承擔讓國家前進的責任。 百工百業,各有任務,我們共同分享榮耀,我們一起接納失敗。 今日臺灣的選手帶著我們實現夢想,未來,讓我們帶臺灣站上更揚眉吐氣的舞台。 謝謝每一位發光發熱的臺灣選手,讓臺灣在奧運舞台上閃耀。 讓我們一起祝福所有的選手順利健康完賽,達成心目中最佳的自己。 在未來的每一天,我們臺灣人還要一起打拼、一起贏! —— 畫面來源:我自己有訂閱,也請使用盜版盒子的人趕快去訂閱的 愛爾達體育家族   
苗博雅 2021-08-01
反對特權一直是我從政堅持的理念

反對特權一直是我從政堅持的理念

我是個很嚴格的老闆,很少公開稱讚自己的員工。但今晚我真的想要表揚這些優秀的年輕人。 上星期辦公室收到一份議會公文,請所有議員和助理造冊,以向市府爭取打疫苗。 我看到公文後,立即請助理協助查證,中央是否有將民代和助理列入優先施打對象? 答案當然是沒有。 市府之前曾經在記者會上講過,已向中央提出讓議員和議員助理先打疫苗。但到目前為止,中央並沒有將民代和民代助理列入任何優先順位。 這代表防疫專家們目前並不認為民代和助理是優先族群。 我一向支持並鼓勵所有人趕快施打疫苗。5月份政府開放自費預約時,我也鼓勵團隊助理預約自費打疫苗,由我全額補助費用。 不過,所謂的趕快打,前提是「照規矩來」,不包括運用自己的權勢、身份來爭取插隊。 反對特權一直是我從政堅持的理念。而所謂的反對特權,不是只反對「別人的特權」。 更大的考驗是:當特權的機會來到自己面前時,能否辨識出「這是特權」並且「違反人性地拒絕它」 對於市府計畫開專案,給議員和助理優先施打,明顯是基於身份權勢而來的「特殊待遇」,我深感不安。 我相信有很多議員已經把自己和助理加入名單,畢竟保命是人性。當人性與理念有衝突時,選擇人性是正常的。 但也正因如此,如果能在人性的壓力之下選擇理念,更是稀有且珍貴的。 我真心希望身邊愛惜的親友,包括我的助理們,能夠平安健康。要斷然拒絕特權的誘惑,很困難。但我對於特權深惡痛絕,對於各種插隊專案也非常不以為然。 從進入三級警戒以來,我們收到許多求救陳情。 包括醫護同住家屬、還沒打到第二劑的第一線醫護、還沒等到疫苗的市場攤商、許多每天必須出門工作賺錢養家的年輕人⋯⋯ 這些百姓都很需要疫苗,都還沒等到疫苗。民代和助理何德何能排在他們之前? 如果在中央規定之外,接受了市府特殊專案的安排,不只違反我們的理念,更讓我們失去監督市府的立場。 我們的政治誠信人格,並不是市府用幾支插隊疫苗就可收買。為了提早幾個星期打到疫苗,以後在市府面前抬不起頭,我不願意 我認為打疫苗是「輪到你,就去打,不要挑」。同時,還沒輪到我們,就不要插隊。 尤其是我們在議會服務,牽涉到我們議員或助理身分而來的特殊待遇,更應該時時警覺、適時拒絕。 因此,在經過審慎思考後,我仔細向團隊夥伴說明我不願參加議會造冊的理由,並且鼓勵大家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非常高興,我團隊的所有夥伴,都能理解並接受,沒有提出造冊名單。 我團隊裡的夥伴,幾乎都是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眼看著許多議員、助理都參加了造冊,還是能拒絕提早打疫苗的誘惑,依照國家規定登記預約,真的很不容易。 韋伯在《政治作為一種志業》提出,政治家需要「熱情、判斷力、責任感」。即使是深具歷練的社會賢達,都有可能因為太想打疫苗,而失去應有的判斷力。這次,我團隊的年輕夥伴們展現了很好的判斷力,我感到非常高興。 不參加議會專案的決定,是由苗博雅服務團隊全體做出正確決定,拒絕享受特權的機會,實踐我們共享的理念。 能跟你們一起工作,我覺得非常幸運。今天把這件事公開說出來,是感謝,並希望能給你們最大的肯定。 你們的職涯都還在起步的階段,希望這次可以給你們很好的經驗。未來不論是否繼續從事政治工作,在面對考驗時,希望你們都能記得,在疫情蔓延時,你們做了一個不容易但正確的選擇。 最後,要向所有的鄉親朋友們說聲不好意思。 以我們的年齡,疫苗順位應該會排在您後面。雖然現在降級不解封,但在團隊夥伴依照國家規定排到疫苗,取得保護力之前,我們還是會減少參加地方活動群聚,以保護大家的健康。 近期舉行的婚喪喜慶邀約,和即將到來的中元節活動,我們會配合中央指揮中心對民代的呼籲,以身作則,盡量減少參加群聚。 我們或許不是最常當面跟您噓寒問暖的團隊,但我們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團隊。 這是我從政希望能改變臺灣政治文化的理念,希望您共同來支持。
苗博雅 2021-07-29
取得勝利是成功,接納失敗是成熟

取得勝利是成功,接納失敗是成熟

看一個人的真性情,不是看他如何享受成功,要看他如何面對失敗。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觀察一個民族、一個國家。 接連兩晚看了桌球混雙日中對戰,以及臺灣桌球教父莊智淵惜敗的單打比賽。 心中有些感觸,想記錄下來。 說真的,日本中國的桌球混雙決賽,實在精彩。 雙方選手不只球技頂尖,心理素質也非常強韌。由這兩個隊伍進行頂尖對決,是實至名歸。 有這麼精彩的比賽,全世界喜歡桌球運動的人們,應該都會覺得很過癮。 但很奇怪的是,賽後中國兩位銀牌選手,在頒獎台上看不出喜悅,反而肢體僵硬好似受罰的樣子。 後來就明白了。中國網路小粉紅在賽後像吃了炸藥。 不只痛罵自家選手,還跑去伊藤美誠和水谷隼的社群網站用各種不堪言詞洗版,甚至沒有參賽的日本球評福原愛,都一併被罵。 中國選手用一場好比賽打下一面奧運銀牌,沒讓中國人高興,反倒震碎了中國網民的心。 這非常赤裸地讓人看見,在中國琳瑯滿目的獎牌以及實力堅強的選手背後,不是一個人人有運動精神的體育大國,只是「自大其外、自卑其中」的獎牌大國。 關於運動精神是什麼,十個人或許有十一種說法。而我想分享些許個人體悟。 在大學時期,我曾經短暫地學習了擊劍運動,參加了校隊。我的實力並不突出,個人競技成績也很差。 但這段學習擊劍的時光,讓我練習了好多重要的人生課題。 其中一項就是: 學習面對失敗,學習欣賞比自己強的對手,學習接納自己的不足,學習從挫折中站起來。 在成長過程中,臺灣社會極度畸形的升學主義,保護了很會考試的我,避開了絕大多數的挫折。 音樂不行?反正不算排名;美術不行?不影響升學;體能不好?沒關係,大考不考。除了煩惱交不到女朋友之外,我在青少年時期根本沒什麼巨大的挫折。 這導致我很缺乏面對失敗的經驗,也無從學習如何欣賞別人的優點、接納自己的缺陷。 直到大學誤打誤撞進入擊劍校隊訓練,深刻體會到自己的天份有限、身體強度不足,精準度、爆發力都比不上別人,簡直平庸到不行。 而遇上比自己強的對手,就像面對一堵牆,不能閃躲,只能硬著頭皮打到底。 而吞敗之後,要承認自己技不如人,還要研究對手為什麼比較好、找出自己的缺點。 這種心理衝擊,遠大過於比賽的勝敗。 就這樣,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挑戰中,我不斷承認別人比我厲害,接受自己現階段技不如人,然後想辦法應對下一次比賽。 即使是輸掉的比賽,過程中流下的汗水和汲取的經驗都是真實的。就算輸了,我也得到無法複製的經驗。 對手可以帶走勝利,但沒有人能拿走我從比賽過程獲得的心得。 勝負或許不是我能一手掌握的,但我可以得到多少進步,是我自己決定的。 「承認自己有所不足」就是我在運動競技場上學到的寶貴一課。 這個課題我至今都還在學習,不敢說做得多麼好。但我很感激擊劍運動讓我有鍛鍊心性的機會。 在運動競技場上,能取得勝利是成功,能接納失敗則是成熟。 而成熟比成功更能打動我心。 臺灣18歲的體操好手 #丁華恬 帶領臺灣進入睽違半世紀的女子體操賽場。華麗翻上平衡木的氣勢令人驚艷。但她掉下平衡木後立刻穩住,繼續完成動作那一刻,強大的心理素質,比體操美技更讓人讚嘆。 有奪牌實力的柔道女王 連珍羚 LIEN Chen-Ling,因被判指導落敗後,賽後受訪表示「已經把自己準備得很完美,迎接這個比賽。但勝負的世界就是這樣,只能接受這個結果」連珍羚哽咽中展現的精神力,在我心目中已經超越獎牌的價值。 拳擊世界排名第一的 林郁婷 Lin, Yu-Ting,對上實力堅強的菲律賓籍選手,因策略不受裁判青睞以些微差距落敗,首戰爆冷出局。他賽後受訪激動表示「今天自己跌倒了、摔跤了,我之後會努力站起來」讓我確信,他未來必定能取得更多的榮譽。 而我們的桌球教父 莊智淵 Chuang Chih-Yuan,網球一哥盧彥勳 Yen-Hsun Rendy Lu,早已用奮戰精神超越勝敗,在臺灣運動史上留下歷史性的背影。 而臺灣人也學會用超越勝敗的眼光,共同支持著選手們。 全勝的金牌,是最耀眼、最喜悅的焦點;但歷經敗陣的銀牌和銅牌,是最能展現心理素質和運動精神的位置。 舉重女帝郭婞淳 KUO, Hsing-Chun 奪金後說「我的生涯拼圖已經完成,希望這塊金牌能帶給台灣力量、振奮人心,接下來也多關注我們其他選手,多幫我們加油!」 一席話,展現「強者的友愛」,為臺灣帶來巨大的力量。 臺灣的年輕好手楊勇緯 Yang Yung Wei(柔道銀牌)、羅嘉翎 LO Chia-Ling +0(跆拳道銅牌),魏均珩 WEI Chun-Heng、 #鄧宇、 湯智鈞 Tang Chih Chun(射箭團體銀牌)、鄭怡靜 CHENG I-Ching、Lin Yun Ju 林昀儒(桌球混雙銅牌)、 #陳玟卉(舉重銅牌),不因一時敗戰而氣餒,享受比賽,也享受奪牌的榮耀,更是完美演繹了新一代臺灣人的運動精神和心理素質。 絕大部分的臺灣人,能共享摘銀奪銅的喜悅,不苛責選手、不羞辱對手、不罵地主怪裁判,足證臺灣已經走出過去被鄉民戲稱「贏球才是國球」的時代。 臺灣人的集體心理,已經進入新階段: 可以欣賞他人的優秀、正視自己的不足、真心真意珍惜每個比賽過程,把選手當成人而不是奪牌工具。 這不只是體育競技的成就,更是一個民族心理素質的進步。 勝利固然讓一個民族揚眉吐氣。 但面對失敗的態度和反思,才是顯現一個民族底蘊的時刻。 中國小粉紅為自家選手在球場上飆罵髒話、有違運動精神的行徑喝采,卻無法欣賞劉詩雯和許昕打下來的銀牌。贏了就是寶、輸了變根草。 這不是體育大國的成熟,而是獎牌大國的幼稚病。 兩相對照,中國的獎牌數固然遠高過臺灣;但集體心理素質的鍛鍊,臺灣展現了文明的強韌。 數十年不同制度的薰陶,一個民主自由,一個高壓集權,臺灣和中國的在集體心理,早已有巨大的差別。 中國不斷製造臺灣的挫折,而臺灣總是能從一次又一次挫折中站起,這就是臺灣從失敗中淬煉的心性。 摘金奪銀,只是讓一個國家成為「獎牌大國」。 能夠共享成功、接納失敗、正向進取,才是真正的「體育大國」。 謝謝每一位發光發熱的臺灣選手,讓臺灣在世界舞台上成為難以忽視、不可抹滅的存在。 後續還有許多精彩的奧運賽事。祝福所有的選手,健康順利完賽,取得心目中的最佳成績。 讓我們繼續欣賞每一位全力拼搏的選手,共同學習分享榮譽及面對失敗,讓臺灣成為世界無法忽視的好國好民。
苗博雅 2021-07-28
你可以反對正名運動,但不能造謠

你可以反對正名運動,但不能造謠

我何時說過「選手」賣台矮化主權? 沒證據亂抹黑,你就是造謠仔。 為了對我政治鬥爭,在選手的頁面,用紅媒的報導,搞造謠分化,你們真的很丟臉。 我不想讓選手的頁面因為你們造謠仔弄得烏煙瘴氣,我就在這裡講清楚: 我們在奧運期間出賽名稱有好幾次改變。 1960年羅馬奧運,我們叫福爾摩沙(RCF) 1964東京奧運、1968墨西哥奧運,我們都用TAIWAN之名出賽,代號TWN。 那為什麼現在不能用臺灣的名字出賽呢? 根本原因是: 1976年蒙特婁奧運,國民黨拒絕國際奧會給我們用Taiwan名字出賽的提議,搞政治棄賽。 直到1981年,國民黨進一步接受Chinese Taipei這個委屈的名稱。 用Taiwan出賽不是天方夜譚,是兩屆奧運的歷史事實。 國際奧會也曾安排,希望我們繼續用Taiwan出賽。 只可惜後來Taiwan被國民黨打叉,國民黨要用Chinese Taipei,這就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是中共打壓,加上中國國民黨的政治判斷錯誤,剛好掉進中共挖的洞。 這不是體育選手的問題。不用責怪現在個別的選手。 選手的任務是在賽場上爭取好成績。 我們的任務是努力在外交上奮鬥,讓更多人明白歷史真相,讓選手未來有機會用更好的名稱出賽。 這不相衝突,是相輔相成。 尋求合法途徑更改奧會名稱,有許多國家做過。 只要合乎奧會憲章,都不會影響選手的參賽權。 奧會憲章是以保障選手參賽權為最優先。 沒有國家的選手,也可參賽。例如難民隊。 就算整個國家被取消參賽權,選手也還是可以參賽。 例如今年俄羅斯因禁藥問題,整個國家被取消參賽權,但選手還是用俄羅斯奧委會名義參賽,簡稱ROC。 你可以反對我,你可以反對正名運動,但你不能造謠。 若有人利用大眾對於歷史的不了解,藉機造謠生事,把爭取用Taiwan出賽的主張,和選手的參賽權對立起來,就是最可惡的分化。 關於運動代表隊正名,我向來批判的,是國民黨的錯誤判斷,以及高唱失敗主義的政客。 你偷換概念,拗說我有罵選手,你就是偷換概念的造謠仔。 在國家團結的時刻搞造謠分化,我看不起你。  
苗博雅 2021-07-28
臺北市政府打假,打不打自己人?

臺北市政府打假,打不打自己人?

  看臺北市防疫記者會,幾乎每天都會看到市府釋出不精確,甚至不正確的資訊,穿插在防疫資訊裡,讓人防不勝防。 例如,今天講到疫苗施打,柯市長提到韓國說 「他們,事實上,第一劑已經差不多都打過了,第二劑也打了快30%」 但,事實上,韓國接種第一劑的人數是30%,完整接種的比例是10% 首爾的接種率第一劑是29.57%,完整接種是10.88% 這都是花三分鐘google就能確認的資訊,能有這麼大的誤差,真是不簡單。 類似的不精確、不正確發言,不勝枚舉。 到底是市長幕僚知情不報、亂寫談參?還是市長亂講話重度成癮? 北市記者會的「打假專區」整天罵別人,何時才要更正市府釋出的錯誤資訊? 人民看防疫記者會,是要接受正確的情報。 北市府經常在記者會中夾帶不精確、不正確的資訊,屢勸不聽。 議員和市民看首都防疫記者會,還要提心吊膽怕被誤導,看完還要做事實查核,舉世罕見。 市長指揮官被不精確、不正確的資訊圍繞,情報失準、疑神疑鬼,要怎麼在防疫戰場做出精準正確的決策?
苗博雅 2021-07-10
臺北市有沒有做疫調?

臺北市有沒有做疫調?

昨天的發文太長了,今天精簡一點,讓數字說話 (這題在今晚的直播有講,懶得看字的可以看直播) https://youtu.be/xuuRfslYk7w?t=450 臺北市有沒有做疫調? 柯文哲5/17說「已無法作疫調,疫調不切實際」;黃珊珊6/28表示「說台北市不疫調、不匡列的都是假訊息」。 市府說從第一天到今天都有做疫調,基層的醫護和確診者親友不斷陳情反映疫調不實、匡列不足。 光是我接到的陳情案,就有不只一件直到確診者都康復出院了,同居家屬還沒收到隔離通知書的情形。 市長和副市長的說法有衝突,市府高層的認知也和基層民眾的實際經驗不同。 真相是什麼? 我們取得了台北市大型市場在不同時期的資料,用數據比較台北市獨創的「同心圓精準疫調」和傳統疫調的匡列範圍數據 北農(一市、二市)和環南的接觸者匡列數量,在市府主導時期,和中央介入設置前進指揮所後,有相當顯著的變化。 在市府主導時期,北農與環南的「職場匡列」非常鬆散。有多名確診者的職場接觸者都列為0人,造成接觸者匡列、採檢數量相當少。 對照幾間台北市的百貨公司銷售員染疫的情況,也都出現同樣情形,市府沒有到職場去做調查、接觸者匡列。 中央設立聯合前進指揮所後,三大市場的平均匡列人數成長近一倍。 如果再加上屏東Delta群聚案做對比,更可以看出傳統疫調執行擴大匡列時,比北市發明的新名詞「同心圓精準疫調」有更大的掃描半徑。 前陣子吵的「戶籍地在外縣市,不歸北市管」其實只是藉口。 人有居住地、工作地、公共場所足跡。不論確診者戶籍在哪,只要工作地或公共場所足跡在台北市,就是進入台北市的守備範圍。 台北市收到外縣市上傳通報後,當然該自己守住北市的營業場所。不然,難道要叫外縣市政府跑到台北市裡面做疫調嗎? 講這些,並不是要責怪基層疫調人員。 各地方的疫調人員都非常辛苦。 但有些指揮官懂得調動其他單位進場協助,減輕衛生局負擔。 例如同樣災情慘重的新北市,就成立「疫調分析中心」,結合衛政單位以外的力量幫忙,動員超過1600人次警力協助疫調。 但有些指揮官時常講大話,卻不知調動管轄的各單位分工合作,把絕大部分的工作丟給衛生局疾管科。基層被逼到極限,出錯了指揮官再把黑鍋甩給基層背。 市府高層檢討了全天下的人,就是忘了檢討自己的領導整合。領導無方,才是台北市基層防疫人員事倍功半的主因。 台北市指揮官過早公開宣示放棄疫調,又不懂得如何結合各局處的資源協助衛生局,這些都不是基層的錯。 我們不斷的示警,都是希望市府高層知錯要能改,不要勇於認(別人的)錯,絕不改(自己的)過。 柯文哲的同心圓精準疫調,不能說沒做疫調(考至少1分就不能說他考0分) 但精準疫調的範圍,和傳統疫調相比,顯然有很大落差。 「台北市做最多、做最廣」的說法,就是市府的吹牛大內宣。 柯氏同心圓的防火牆太小,造成台北市每日新增確診「非居隔」的比例居高不下,還需要更多努力找出潛藏的社區傳染鏈。 不過,7月初中央進場協助後,北市的疫調匡列有顯著的進步。這是正面的改變。 也希望市府可以持續往正確的方向努力,不要再搞政治盤算,先把防疫做好,讓全國早日恢復正常經濟活動吧。 ---- 苗議員的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ube.com/c/苗博雅tw 苗議員的line https://lin.ee/fIqp8Sm #苗博雅問政報告 #第三勢力第一選擇 #我認真問政 #你幫忙分享 #大安文山苗博雅
苗博雅 2021-07-09
對趙少康專訪柯文哲的評論

對趙少康專訪柯文哲的評論

昨晚陸續有人問我,對趙少康專訪柯文哲的評論。 我本來還疑惑,市長上電視作秀,跟市政有關嗎? 但我看到柯市長的臉書說 「為什麼疫情期間還上專訪?很簡單,正確的資訊本身就是防疫的一環」定調這次專訪就是防疫措施的一部分。 既然跟防疫有關,還是要好好看看市長說了什麼。 今天看了市長的專訪和下午的市府記者會,跟大家報告五點心得: ️ 認真監督台北市政府的議員,就是綠營打手? 過去我一直不太了解,為什麼總是有支持市長的人,每天很勤奮地跑來貼我綠營側翼的標籤。 我從政生涯一直是社民黨員,至今參加過兩次選舉都是在藍綠夾殺之下自己選。 跟自稱深綠、墨綠、曾和民進黨如膠似漆全面結盟選上市長的柯文哲相比,我跟民進黨的關係應該還很遙遠吧。 直到昨天看了市長的專訪說「打他的議員是要『表忠』」;今天下午的記者會,市長又暗指議員索資是意識形態會妨礙防疫,我才恍然大悟。 原來,台北市長做不好的地方,議員不能批評、不能要求改進。如果議員經常公開批評市長,就是綠色、就是「打」、就是意識形態。 原來,議員監督市府,要畢恭畢敬。如果問了很難回答的、尖銳的問題,就是意識形態、就是綠色。 原來,議員監督市府,只能看市府餵的新聞稿和官方網站,不能請市府提出資料。如果議員因為公開資訊太少,向市府調資料、掀市府的鍋蓋,就是意識形態。 市長種種言論,把議會裡所有認真的議員貼上標籤,這是行政權對監督權明目張膽的挑釁。 在野黨國會立委砲打行政院,叫做監督的力量;在野黨議員批評市政府,就叫做綠色側翼、叫做表忠。 這是什麼標準?恕我無法認同。 把質疑你的人都貼上顏色的標籤,這跟你所厭惡的手法有什麼不同? 我沒有家世背景、沒有大黨當靠山,白手起家能夠得到進入議會為市民服務的機會,我每天都非常珍惜。 我只是每天都用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這就是我效忠臺灣的方式。我為我的國家服務,不為政黨或個人利益服務。 我想,議會裡所有認真問政的議員,都是這樣。 我相信民主制度的精髓,就在於「權力分立、監督制衡」。民選市長認為批判他的議員都是別有用心,這才是民主制度最大的危機。 ️ 特權疫苗名單要公布就快公佈,要進口中國製疫苗就在立院提案,不要打政治假球: 柯市長嗆聲要公布總統府第二類人員施打疫苗的名單,我認為,鍋蓋不要只掀一半,要公佈就全部公布。 包括好心肝、振興醫院違規施打的名單,以及台北市政府第二類人員的施打名單,最好都一起拿出來,讓全民一同檢視。 這樣議員也不用再跟衛生局索資,衛生局基層也不用再出來頂包說礙於個資無法提供。實際上大家都知道,是長官不准提供。 連總統府的名單都可以公布了,好心肝、振興、市府官員的名單一定更可以公布。只是要不要做而已嘛。 可惜,下午蔡副市長就公開說,台北市沒有總統府的第二類人員名單。 到底是蔡副說謊?還是市長亂講?不但沒有正確資訊,又多搞出一個謎團。 而柯市長在專訪中提到進口中國製疫苗的問題,更是奇妙。 目前法規不准中國製疫苗進口,不論藍綠執政都是如此。 國會第三大黨主席、最關心疫苗議題的醫生市長,難道不知道法規限制? 如果認為法規限制不合理,就應該由立院黨團提案要求廢除限制。 民眾黨團認為民進黨官員只能打國產疫苗,就提案並順利通過;如果民眾黨認為應該開放中國製疫苗進口,為何在立院沒有任何動作? ️ 柯文哲說要提供正確的資訊,卻製造更多的紛亂: 市長昨晚公開講可以公布總統府施打疫苗名單,今天下午副市長公開否認。這已經相當荒謬。 更荒謬的是,如此亂講不只一樁,似乎是市府日常。 萬華設快篩站有兩套故事? 柯市長在趙少康專訪說,萬華阿公店爆發疫情時,陳時中部長反對設快篩站 但在5/14中央北市聯合記者會上,柯市長的說法是 「我們要在萬華設四個快篩站,分別是中興醫院、和平醫院、西園醫院,另外在剝皮寮,『按照中央的建議加設一個快篩站』」 https://youtu.be/9h9O7-T5P44?t=865 從市長5/14的說法可知,設立快篩站是中央地方共同決策。市府本來設3個,中央加碼到4個。 過了一個多月後,突然出現完全相反的說法,變成陳時中反對設快篩站,不理台北市。 這到底是刻意製造紛亂?還是記憶模糊錯亂? 7/2環南市場設置聯合前進指揮所記者會「被設局」? 根據副市長黃珊珊的說法,當天中央和市府有數次聯繫。 9:45 市長和指揮官通電話,同意設置聯合前進指揮所。 10:10 王必勝傳訊黃珊珊,表示在環南現場簡單站著講即可。 10:39 市場處回報副市長,中央11:30要前往環南巡視並召開記者會。 10:56 指揮中心幕僚抵達環南市場,和台北市市場處副處長確認記者會場地、流程及雙方出席人員。 11:01 市府發言人陳智菡通知媒體「11:30陳時中指揮官召開臨時記者會⋯⋯臺北市長柯文哲、副市長黃珊珊均會出席記者會」 11:20 台北市柯市長、黃副市長一行人抵達環南市場。 按照目前的資料,市府「最晚」在11點時,就知道記者會時間是11:30。(我當天也在11點就從媒體得知此記者會) 市府發言人明知記者會時間是11:30,但市府卻在11:20才抵達現場,很明顯並沒有會前會的期待(否則不會只提早10分鐘到) 最可能的版本是: 市府發言人沒有讓市長瞭解11:30要開「記者會」,也沒有跟長官做任何確認,就直接整團人出發到現場。 造成只有發言人知道要開記者會,市長、副市長狀況外,後續衍生市長自認「陳時中把我騙去」的風波。 為什麼發言人知情未報、未確認?市府上上下下這麼多人知道要開記者會,只有市長不知道? 這不是平白造成市長和指揮官的嫌隙和社會的紛擾嗎? 疫苗預約系統被惡搞? 早在6月10日指揮中心就已經公開宣佈:65歲以上長者施打疫苗用「里鄰催種系統」,第9類、第10類開始採用唐鳳網路預約系統。 這不需要任何「內線」,只要每天注意指揮中心記者會就知道。 但柯市長先是拒絕依照指揮中心指引以里鄰催種系統服務65歲以上長者,抱怨唐鳳系統太晚上線,堅持要高齡長輩使用北市自主研發的網路預約,造成亂象叢生。 等到第9、10類如期採用唐鳳系統時,柯市長又埋怨中央的系統讓北市系統派不上用場。 但事實上,6/10中央就已邀請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參與網路預約系統相關會議。但台北市並未派人出席(或許是基層忙著背市長發下來的0608好心肝黑鍋?) 接著在6月17、18、25中央召開三次會議,台北市政府都有派員出席。隨後在6月28-7/2的系統封測,市府也有參與。 照理說,市府指揮官柯文哲,最晚應該在6/17就能同步掌握中央的疫苗預約系統進度。 但市長後來的表現,卻好像一直都被蒙在鼓裡、狀況外。 到底是基層在講市長沒在聽?還是已經無人敢跟市長講真話? 或許,市府內部的溝通不良「下情無法上達、上命不能下達」混亂程度恐怕已超過大家想像 ️ 柯文哲2019還說旺中是紅媒,2021卻為中天讚聲,還把藍綠白的多元媒體生態,說成「只有一種聲音」,與旺中論調不謀而合: 中天電視「不予換照」之際,高唱「臺灣不能只有一種聲音」的論調,並製作圖卡指稱全台灣的新聞台都是「綠媒」(包括TVBS、東森、年代、壹電視) 昨夜柯文哲市長在專訪中,表示看49~56台,都快以為自己就是共產黨,暗示每台都在抹紅他、都是綠媒在攻擊。 這樣的論調,和旺中的世界觀驚人的相似(難怪市長會熱情為中天讚聲)。 每一家媒體都有立場,這是事實,不用否認。而台灣多元的媒體環境,也絕非只有一種聲音。 台灣有藍媒、有綠媒、有白媒,政治評論員也有藍有綠有白。 只要不是有中共政治任務的紅媒,都是多元聲音的一部份,政治人物都應該以包容的眼光看待。 政治人物因為沒有全方位受捧,就把所有媒體不分青紅皂白打成「綠媒」(連T台、東森、年代、聯合、中時都是民進黨的媒體?)這是對全體新聞工作者和政治評論員的侮辱。 趙少康先生身為政媒兩棲名人,也主持政論節目(收視率也挺不錯),聽到柯市長說每一台政論都在抹紅他,竟然沒有當場表示任何異議。 難道趙少康先生也認同TVBS是綠媒?趙少康也在抹紅柯文哲嗎? 如果媒體都是綠媒,柯市長會有這麼多專訪可上? 先為中天讚聲,又把中天之外其他所有媒體全部打成綠媒,營造「非紅即綠」的二元對立,這真的是首都市長的格局? ️ 常言道,當真相還在穿鞋時,謊言已走遍半個世界。 當謊言走遍半個世界時,做事的人就增加了不必要的負擔。 看完整場專訪,我實在看不出發動這種政治表演,對當下防疫有任何幫助。 全民還在繼續三級防疫,疫情最重災區的市長,不但上電視做政治表演攻擊政敵,還釋出大量真假未明的爭議言論,引發一連串政治紛擾,看在人民心中,不知是何滋味? ---- 苗議員的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ube.com/c/苗博雅tw 苗議員的line https://lin.ee/fIqp8Sm
苗博雅 2021-07-08
「得」「應」分不清

「得」「應」分不清

我問政就事論事。平常也秉持開放討論、以直報怨的原則,容忍一切對我個人的攻擊。 但,如果為了對我做政治攻擊,發明一些不識字兼沒衛生的爛論點,帶風向誤導大眾、拉低國民素質,我就無法忍受。 前天講過,按照傳染病防治法,若有「疫調後認為該篩檢的接觸者」不配合篩檢,地方政府有權依法裁罰。 (7/2貼文 https://tinyurl.com/4j4999j7 ) 昨天,柯文哲市長終於後知後覺,表示大安區某耳鼻喉科案,不願篩檢者應該依法開罰 為了讓市長了解狀況,我繼續把相關的法條都貼出來:傳染病防治法第36、48、67、70、71條,說明地方政府可以自行調查裁罰,不需再請示中央。 (7/3貼文 https://tinyurl.com/3e9v9sh6 ) 竟有不知從哪裡來的一群人,口徑一致說「中央指揮中心成立期間,只有中央能開罰」 他們的主要論點是: 第71條說「但有下列情事之一者,中央主管機關得處罰之:二、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成立期間,違反本法規定。」 所以「只能由中央處罰」 這種說法,一看就知道有法盲症候群。 為提升公民素養,我就做個免費教學: ️ 法律條文裡,「得」字的讀音是「ㄉㄜˊ」意思是「可以」。 這是中學公民課的基本常識。 法條寫「中央主管機關『得』處罰之」的意思是,中央可以罰,並不排除地方自行裁罰的權力。 也就是說,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的罰鍰,原則上由地方政府開罰,但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成立期間,「也可以」由中央處罰。 地方政府還是可以自行裁罰。 指揮中心成立防疫一年半以來,發生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的事件,例如之前在台北市,從居家檢疫偷跑的案件,還是由台北市自行開罰,不用請示中央。 各縣市遇到疫調不實、隱瞞足跡、拒絕配合檢疫、拒絕篩檢的個案,也都是由各地方政府直接開罰。 ️ 有一些素質更低的,直接忽略「得」字,只說「由中央主管機關處罰」。 最誇張的,還自己改法條,把「得」講成「應」。唉。 我國國民都有接受國民教育,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同時陷入低級錯誤?是接受指示故意忽略?還是根本不識字? 連「得」和「應」都分不清楚的人,會自己對法條刪字、改字的人,有什麼資格嗆聲我考試和學歷的事????? 我不敢吹牛說我最聰明,但你很明顯比我笨啊。 ️ 還有一些人說「中央沒有定裁罰基準,台北市不能開罰」。 要講行政罰法的常識,需要一點篇幅。為了避免有些閱讀能力不夠的人,讀不完又要自己歪解,我簡單講好了。 所謂的裁罰基準,就是價目表。 在法定罰鍰金額上下限範圍很大時,有價目表比較不會出現各地標準不一的亂象。 但中央價目表不是必須的。 中央沒有定價目表,地方可以自己定,也可以就由開罰的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上下限做裁量。 例如,中央沒有制定好心肝亂打疫苗的裁罰價目表,沒有規定違規幾支要罰多少錢,台北市還是可以在調查後直接開罰,不用請示中央。 傳染病防治法賦予地方裁罰權,除有特別規定外,不管有沒有價目表,若地方主管機關認定違法,可自行裁罰,不用中央允許。 像振興醫院特權疫苗案,台北市政府還說要請示中央,中央疾管署就說得很明確:由地方自行調查裁罰。 ️ 另,有人以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第3項來說嘴,更是「問東答西」 我在講的爭點是「確診者的接觸者被通知卻拒絕篩檢」。 (大安區某耳鼻喉科案,市長在記者會上表示,疫調後通知200餘位接觸過醫師的患者,卻只有60人來篩,其他不願意)。��處理這個問題,相關條文是傳染病防治法第36、48條(人的檢疫,疑似可能感染者的檢疫)。 而第37條規範的是管制、撤離、限制出入或相類措施(空間的管理、人流的管制)。為了不要造成空間管理的一國多制,第3項才會要求依照中央指揮官指示辦理。 引用第37條來講拒絕篩檢如何處理,就是用錯法條,竹蒿湊菜刀。 金門機場篩檢的案例,設置篩檢站屬於空間人流管制,是第37條的問題,需要依照中央指引。 但設置機場篩檢站後,不配合篩檢的人,屬於人的檢疫,是第36條的問題,地方可以自己開罰,不用先請示中央。 這樣懂了嗎? 柯文哲市長常指控批評他的人口徑一致論點相同,就是有中央廚房 現在竟然有這麼多人「得」「應」分不清,口徑一致提出如此愚蠢的論點。我想請問,按照柯市長的邏輯,是哪裡的中央廚房出的餿主意? 中央廚房要出菜圍攻我,沒關係,但再怎樣至少也要出食物,不能出餿水給支持者吃啊。 亂出菜害支持者在外面亂講話丟臉,太壞了吧。 要讀書,才能成為有知識的人。 言論自由,就要為自己的公開言論負責。 如果還有人繼續亂鬧,我會在留言公布這些口徑一致的公開謬論,讓大家看看哪些人的人文知識水準極低落,也讓每個人為自己的言論負責。 「得」「應」分不清 天兵天將留言傳送門  https://tinyurl.com/3e9v9sh6  https://tinyurl.com/uhthx87w  
苗博雅 2021-07-04
「同心圓」直徑三公分

「同心圓」直徑三公分

北農群聚和士林某長照中心群聚兩案,跟市民朋友和全國同胞報告,我透過市府索資、政府公開資訊、陳情訊息所掌握到的狀況: 這兩案共通的問題都是: 疫調、匡列、隔離、篩檢不確實,無法確實消滅隱形社區傳播鍊。這正是進入三級警戒以來,我最憂心的問題。 北農的零號病人最早在5/12就出現,傳到現在已經超過一個月。 目前一市、二市已發現45人確診,環南市場也出現15個病例,更讓人擔心的是,批發市場人流南來北往,實際蔓延範圍恐比現在看到的更大。 這一個月以來,北市府並沒有妥善運用實聯制的功能,將所有可能的接觸者找出做篩檢與隔離。也沒有和北北基桃生活圈妥善溝通。 反而是外縣市找出確診者,作疫調之後才發現確診者曾有北農的接觸史或足跡。 匡列、隔離、篩檢的問題,必須立即改善,才有機會截斷病毒傳播鍊。 但市府今天的反應卻著重在「打疫苗」這讓人更加擔憂。 疫苗打了要兩週才會產生保護力。且保護力是「保護不會重症死亡」,但仍有可能染疫,也可能帶病毒傳染給別人。 換言之,以北農案而言,現在打疫苗,只是降低二週後因染疫而死亡的機率,但病毒還是會繼續傳,隱形傳播鍊也不會因為打疫苗而斬斷。 我強烈建議,中央應比照京元電子群聚案,投入資源協助台北市政府做疫調、匡列、隔離、篩檢,並且成立跨縣市溝通平台,亡羊補牢,防止隱形傳播鍊在全國蔓延。 而士林某長照中心案,更是令人扼腕。 士林長照中心的洗腎住民在6月7日發病,6月8日PCR確診。長照中心在6月8日當天就通報衛生局。 (長照中心確定有即時通報,今日市府說長照中心有隱匿要開罰,顯然有誤) 安養護機構染疫,非常危險,政府應該立即介入做全院篩檢。想不到士林某長照中心案,竟是因為篩檢費用的問題卡關。 長照中心第一時間已自費10萬元做全院快篩,並於6月9日向市府求助,希望市府幫忙做全院PCR篩檢(快篩不夠精確,有偽陰性問題,但長照中心一時之間沒辦法負擔全院PCR費用)。 但市府窗口表示,無法派人到長照中心做公費篩檢,回應要請示長官後就沒下文,只能請長照中心自行帶長者去醫院做自費快篩。 幾十位需要長照的長者,如何全部帶去醫院做快篩?市府承辦人員表示沒有公文,無法派車,請長照中心自行找自費代步工具。 長照中心只好自力救濟,逐步做PCR篩檢,有發現確診就通報。 直到6月12日,市府才協調醫院協助長照中心做PCR。6月14日成立專案群組,才派出防疫巴士、救護車協助住民移出,到6月16日才全院篩檢完畢。 從9日到16日,這中間流失的不只是時間,還有寶貴的搶救生命的機會。 某長照中心群聚案,從6/8一個案例,14天內演變成47人確診,3人不幸往生。若在6月9日就確實匡列、隔離、篩檢,並即時安排移出,或許可以避免很多悲劇。 我理解市府的公款動支有一定的程序,萬一違反法令還會被市府高層送政風送檢調,所以我完全不責怪基層人員。 但是 ️ 按照既有規定,若匡列為接觸者,都是公費PCR篩檢。怎麼會有市府無法出錢做全院PCR的問題?(除非沒有去匡列為接觸者) ️ 就算無法做全院公費PCR、公費派車,也可運用民間善款先墊付,後續再討論如何分攤。怎麼會因為費用問題,拖延救命的寶貴時間?(除非善款的動支還沒有具體辦法,錢先進來卻不能用) 市府的募款專戶已經募到三億七千多萬,早應該有緊急運用的相關程序,實在不應該因篩檢費用、交通工具費用的問題,拖延到任何搶救生命的時間。 有善款而不用,平白損失搶救生命的時間,也是一種浪費。 最後,在這裡分享一個某百貨公司櫃姐染疫的案件,讓大家了解台北市的「同心圓」「冷區殲滅」真實情況 櫃姐在台北市上班,住新北市。6/5確診,6/11新北市疫調通知台北市。 櫃姐在確診前都有持續上班。按照台北市的「同心圓」「冷區殲滅」政策,市府應該「主動詢問有接觸未匡列」的人有沒有做快篩的意願,想快篩就可快篩。 不過,在這個案例,百貨公司同樓層的其他員工,遲至6/11看新聞才知道有人確診。 許多員工有意願做快篩,但等到6/17,都沒有任何市府人員來詢問,也沒有人告知他們如何篩檢。因爲求助無門,所以來向我陳情 我詢問多個市府相關單位,得到的結論是:因為確診者不住台北市,所以同心圓不適用(即使上班地點在台北市也不適用)如果他們擔心,就自己去想辦法做快篩。 喊得嚇嚇叫的「同心圓」「冷區殲滅」遇到跨縣市案例,立刻破功,變成直徑三公分,無法發揮任何主動偵測殲滅的作用。 還有太多的狀況,實在一言難盡。總之,對應目前的緊急情形,我有三點具體建議: ️ 北農案、士林某長照中心案,再次顯示了「即時」匡列、隔離、篩檢、通報的重要性。希望市府不要再發明新名詞,先把過往一年半證實有效的方式做好。 ️ 打疫苗不能取代「匡列、隔離、篩檢」。 打了疫苗只是保護不會重症,還是有可能染疫,還是有可能傳染給別人。疫苗已經普及施打的國家,最大的成效是減少重症、防止醫療崩潰,並沒有達成清零。 「匡列、隔離、篩檢」才能斬斷傳播鍊。希望市府不要又陷入「疫苗斬斷傳播鍊」的迷思。 ️ 針對各種緊急狀況,市府高層應該針對善款運用制定簡明、易懂、便利基層公務員緊急運用的辦法,搭配以公開透明的方式讓各界檢視善款去向,不要辜負捐款人的愛心。
苗博雅 2021-06-21
議員的工作,就是強力要求市府改進

議員的工作,就是強力要求市府改進

今天讓許多關心臺灣的朋友們擔心了,真歹勢。 一整天都在忙著和團隊處理民眾的陳情,到現在終於有時間來跟大家報告。 首先,我要對今天看到媒體標題,感到驚嚇、害怕、生氣的市民朋友們說聲抱歉。 早上接到記者電話問我「網友都在罵你昨晚在政論節目的言論,有什麼回應?」 一查才知道,原來是一週前(6/7)因指揮中心宣佈三級警戒延長至6/28,政論主持人問我對於延長三級警戒,會不會有「防疫疲勞」?。 我講了一句「我講一個比較慚愧的啦,其實全國20幾個縣市民眾,現在是一起陪雙北在坐牢。」 這句話在昨晚,被熱心網友擷取出來,引發很多議論。 媒體直接下標「苗博雅:全國民眾跟雙北一起坐牢」確實很聳動,只看這一句,很可能會誤以為我在批評台北市民。 所以,我能理解今天打來辦公室飆罵髒話、嗆聲、斥責的人,大家都是希望台灣能早日走出疫情的陰霾。 有些市民朋友感覺被傷害,今天我也在反省,當時是否不該這麼直白? 如果我說「我很慚愧,台北市政府防疫的基本功沒做好,疫情還在延燒,必須全國延長三級,大家要一起撐下去」是不是會更好一點? 我整段發言的脈絡很清楚(請參見逐字稿)。我的訴求就是「台北市政府要做好防疫基本功」,絕對不是責怪市民朋友。 我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在台北生活成長。我對這座城市的感情,絕對不會比市府高層少一分。 這一個月以來,我眼看台北市民,以及全國民眾,為了配合防疫,讓自己的生活大亂,讓生計逐漸窒息,但北市府高層的防疫作為每況愈下,還不斷演出自我感覺良好的政治表演秀。我必須承認,我真的很憂慮,很著急。 進入三級警戒以來,我收到民眾的求救陳情,一天比一天更多。 一開始是確診者得不到醫療、接觸者無法做篩檢、接觸者沒有隔離四處拋拋走;接著是停課不停學沒配套,家長快要崩潰;長輩確診、全家隔離,病人小孩沒人照顧;做小生意的、餐飲業、服務業、打零工的、藝文工作者存款逐漸見底,不知怎麼撐到六月底,更不用說封到七、八月該怎麼辦…… 為什麼會用「坐牢」來形容?因為我在基層接觸到的一般百姓,已經苦不堪言了。 種種問題,市民四處求救,沒有答案,我們也只能盡力幫一個算一個。 也正是因為每天都接到各種真實的求救訊息,我才看得更清楚,每天市府光鮮亮麗的記者會背後,各種令人心痛的真相。 在政論節目上,因為時間有限,無法完整論述(後面要批判中央的紓困政策也被剪掉了)。謝謝熱心的網友,讓我有機會可以講得更清楚。 進入三級警戒後,我收到許多陳情是,有人確診,但同居的密切接觸者卻未被立即隔離,也沒有做篩檢。過了三天、五天、七天,最長甚至九天,才收到隔離通知書,而直到隔離期滿,都無法做篩檢。 匡列、隔離、篩檢是早已執行一年半的防疫基本功。但台北市的執行面,卻在三級警戒後出現大問題,造成「應隔離,未隔離;應篩檢,未篩檢」的漏洞,不只使台北疫情繼續悶燒,外溢造成外縣市群聚感染,甚至還不幸有死亡案例。 看著市長一下子說「沒辦法做疫調」,後來變成發明一堆新名詞。但更誇張的是,實際的作法跟市長在記者會的說法,還是不一樣。這麼重要的基本功,實際執行亂成一團,怎能不著急? 例如,市場攤商陳情希望市府提供資源,協助人流管制。但市府執意使用「攝影機照市場、神奇機器」等無效方法,對議員反映的民意充耳不聞。疫情較不嚴重的外縣市都紛紛實施分流管理,台北市硬撐到6/6才宣布實施市場分流。人流管制的基本功,做得這麼慢,令人匪夷所思。 例如,為了避免確診者遭遇「沉默缺氧」而急速惡化甚至重症死亡,中央早就宣布在中央的集中檢疫所,提供輕症、無症狀患者自我監測的血氧機。我跟市府爭取,希望緊急採購血氧機,讓台北市集中檢疫旅館的確診者自我監測,保護市民的生命。但市府的回應沒有採購計畫。市府募款超過三億,但連血氧機都不想提供給確診市民,這怎能讓人不錯愕? 例如,市府天天在記者會上要求「要疫苗」。但事實是台北市的疫苗施打狀況連連,許多有資格的第一線醫護、前三順位人員打不到,市府無法幫忙解決問題,來找議員求救。台北市獲配的疫苗數量明明足夠前三順位人員施打,但有資格的人打不到。原來疫苗管理的基本功是花拳繡腿。 之後更糟糕,甚至發生沒資格的大規模特權插隊。這怎能不讓人生氣? 例如,75歲以上長者施打疫苗,明明既有的里鄰催種系統可以順利完成,但市府高層堅持己見,錯失提早動員民政、社政單位的機會,導致基層人仰馬翻,民怨高漲,幫忙打疫苗的醫護,還要幫忙做市府沒做的行政工作。 很多台北市民不知道,市府許多單位(包括衛生局)的人員,每天都要「看記者會市長講了什麼」才知道政策細節,才知道明天要做什麼事情。市府橫向聯繫出這種狀況,能不心急嗎? 種種求救訊息,我們團隊每天都發揮100%的努力,在我們的職權範圍內幫忙解決。 但是還有太多事,需要市府才能解決,懸而未解。 民眾為了配合防疫,日子都快過不下去了。但負責指揮調度的市府高層,還在自我感覺良好,基層事倍功半,累死小公務員和基層醫護 雙北市民,全國民眾,都是三級防疫的受害者。其他資源較少的縣市,都逐漸壓制疫情,而資源最豐沛的台北市政府,防疫表現竟然每況愈下,民怨越堆越高。身為台北市議員,我真的很生氣,也很慚愧。 議員的工作,就是指出應該改進的事情,強力要求市府改進。 我必須承認,「全國民眾陪雙北坐牢」是帶有情緒的,是對台北市政府的恨鐵不成鋼。 全國人民都這樣配合防疫了,台北市政府卻指揮失能,沒有發揮應有的防疫戰鬥力,這樣對人民公平嗎? 台北人不是自私的,全國同胞都是我們的手足。「同島一命」是真的,它不是要全國人民包容台北市政府做不好的藉口,而是更應該強力要求鞭策台北市政府做得更好的理由。 台北的圍堵殲滅必須成功,全國的經濟活動才能恢復正常。這是實話。 苗博雅只有一人,沒有大政黨做靠山,也沒有網軍。我的團隊每天所做的,都是在想怎麼幫忙民眾,協助市府漏接的需要幫助的人。 明天開始,我的團隊要繼續將100%的精力放在處理民眾的求救訊息,為民眾解決問題。所有政治口水,不再回應。 如果你還是很生氣,我很抱歉,如果攻擊苗博雅,可以圍堵病毒、壓制疫情,那請盡情攻擊我。 但我希望大家不要在電話中對我的員工飆罵髒話。我講的話,我負全責。我希望我的團隊可以把全部的心神,拿去幫助市民。 非常感謝支持我、愛護我的朋友們,我會繼續努力,不會辜負大家的盼望。
苗博雅 2021-06-16
新一波疫苗開打,好心肝員工還沒打完?

新一波疫苗開打,好心肝員工還沒打完?

【新一波疫苗開打,好心肝員工還沒打完???】 早在6/9 我就公開講過,市府和好心肝解約,免除好心肝協助社區大規模施打的責任,很可能不是懲罰而是實質獎勵效果 果不其然,今天開始,臺北市的合約疫苗診所,都被預約機制弄得七葷八素暈頭轉向(連禾馨等級的大診所都受不了) 亂打疫苗的好心肝卻可以一旁納涼看戲,反正解約就沒他的事了 今天新一波疫苗開打,我查閱臺北市6/13、6/14的第一類人員打疫苗名冊,竟發現,好心肝還有登記2人、好甘心還有登記2人 好心肝拿了1150劑疫苗,員工還沒打完?到底怎麼回事? 我認為只有兩種可能: ️ 一千多劑打太爽,忘了跟醫師公會取消造冊登記,陷公會於不義。 市府也沒有檢查造冊內容,還是讓好心肝相關人等繼續列在名冊上。 ️ 一千多劑打太爽,連平常根本不在診所的「志工」都打了,忘了打員工 不管實情是哪一種,都顯示 ️ 臺北市的疫苗管理造冊機制,在好心肝事件發生後,沒有改進,還是一團亂。 ️ 所謂的「重罰」,對違規診所一點也沒有影響。 我百分之百支持真正的醫事人員和醫療院所員工優先施打,一定要打好打滿 但像好心肝診所、好甘心診所這樣的特權疫苗事件,破壞既定造冊規則,政府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只罰一個兩百萬,其他後果都是由全民買單。 政府拿這種惡意違規的人完全沒皮條、沒辦法。後續光怪陸離的「人道疫苗」當然就層出不窮。 而且特權者還越來越猖狂。 前面幾個被曝光的,還懂得道歉。後面被曝光的更大咖,居然振振有詞,好似特權有理。 而臺北市接連發生這種亂象,市府竟然越來越氣弱。 好心肝診所還要被調查,遇上大財團、前副總統,連查都不敢查了。 我厭惡特權;更厭惡享受特權還心安理得、講話大聲的特權份子,得寸進尺好像全台灣人都欠他的。 對於一般人而言,根本無法想像天龍高級特權份子的心態: 全家三代特權份子,一輩子享受特權慣了,特權就是日常生活,好像陽光空氣水,有是應該,沒給他還會哭鬧,覺得大家欠他的。 政府的責任,就是該用良善的管理制度,約束人性、遏止特權。 北市府平常喊得很大聲要國家治理,結果遇上特權就變成不能自理。 北市府管理無方,只能用繼續用「人性」呼攏全民?
苗博雅 2021-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