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事

前北約秘書長 籲歐盟支持台灣

前北約秘書長 籲歐盟支持台灣

曾任丹麥總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秘書長的拉斯穆森,撰文呼籲歐盟支持台灣。(資料照)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歐盟領袖預定本週訪問中國,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舉行四年來第一場中國與歐盟高峰會。曾任丹麥總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的拉斯穆森,撰文呼籲歐盟應在高峰會上支持台灣,若針對中國威脅台灣一事採取溫和態度,未來將會造成更大風險。他強調,歐盟領袖必須讓北京知道,以武力改變台海現狀,必將付出巨大代價。 拉斯穆森曾在今年初率團訪台,他投書英國金融時報指出,這場高峰會在全球地緣政治混亂中登場,烏俄戰爭持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衝突恐將擴大為區域衝突,而歐盟與中國都面臨內部的經濟挑戰。拉斯穆森認為,在這樣的挑戰下,歐盟領袖可能會對北京採取比較寬容的路線,避免爭議性的主題,將焦點置於經濟合作,但「這將是個錯誤」。 中國若武力犯台 損害歐盟利益 文中指出,歐盟應將中國不公平的貿易行為,以及在關鍵領域過度依賴中國的問題,列入這次高峰會的議程;中國在香港和新疆侵犯人權,以及軍事挑釁,也該列入討論。最重要的是,歐盟領袖不能忽略中國對台灣的軍事挑釁,中國任何透過武力改變台灣現狀的企圖,都會損害歐盟的價值觀和戰略利益。文中提到,過去卅年來,台灣已發展成一個多元化民主國家,是區域的自由燈塔,與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形成鮮明對比,台灣民眾希望在不受北京壓力的情況下,決定自己的未來。 對於中國犯台形成的後果,拉斯穆森警告,一旦中國拿下台灣,將嚴重影響歐洲經濟利益,因為台灣生產全球六成以上的半導體,先進製程晶片更有九成來自台灣。倘若北京控制半導體生產,將會掌控全球經濟,讓歐洲政府和企業處於弱勢,歐盟領袖希望擺脫中國、更具戰略自主性的願景,也會因此粉碎。 拉斯穆森呼籲,歐盟領袖本週必須明確表示,中國以武力改變台灣現狀的企圖,都將付出重大代價。即使在台灣問題上對習近平表態,可能會讓歐盟領袖在北京的日子不舒服,但就長遠來看,「保持沉默將使歐洲付出更大的代價」。
陳成良 2023-12-05
前香港學運女神周庭 宣布棄保不再返港

前香港學運女神周庭 宣布棄保不再返港

前香港學運女神周庭3日深夜在IG發文宣布,不會在本月底返回香港報到,決定棄保流亡加拿大。(美聯社檔案照)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正在加拿大留學、仍背負《國安法》罪行的前香港本土派政黨「香港眾志」副秘書長周庭,3日深夜在Instagram發文宣布,不會在本月底返回香港報到,亦即決定棄保流亡加拿大,流亡海外的香港民主派人士再添一人! 曾被稱為「學運女神」的周庭在IG發文寫道:「原定我要於12月底回到香港,就國安法向警方報到,經過深思熟慮,包括考慮到香港的形勢、自身安全、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我決定,不回去報到了,也大概一輩子不會回去了。」 周庭說,她決定不回香港的主要原因是,「如果我回去報到,國安即使不拘捕或收回護照,也很有可能會像之前那樣,提出一些條件或進行問話,而我需要滿足他們才能回到加拿大。即使12月底他們不這樣做,下年我再回港時,隨著香港形勢變得更嚴峻,他們也隨時可以再以調查為由禁止我出境。我不想再被迫做不想做的事情,也不想再被迫到中國大陸了。這樣下去,即使我人安全,身體和心靈也會崩潰。」 今年9月前往加拿大留學的周庭,早在2020年底就被控在2019年6月21日包圍警察總部,判入獄10個月,扣減刑期後於2021年獲釋。但她同時因涉及《國安法》勾結外國勢力的案件交保候傳,護照也被警方扣押。 周庭在貼文中透露,今年7月初,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人員向她表示,若要取回因保釋而被扣住的護照,前往加拿大升學,要「跟我哋返一次大陸」,亦即由國安處人員「陪同」和「保護」到中國大陸。她考慮過此舉是否會「主動送中」,但又認為在國安面前「沒有拒絕的權利」,於是在8月某天,在取得回鄉證後沒多久,便在5名香港國安人員的陪同下到了深圳。 在為期1天的行程中,包括吃喝玩樂,被安排參觀改革開放展覽及騰訊總部,了解中國及中共發展,以及「祖國的科技發展」,在參觀時還被強行要求在景點「打卡」。周庭表示,全程沒有與任何官員或黨員見面,但感到一直被監視。她認為,如果一直保持沉默,這些照片或許有一天會成為她「愛國」的證據。 回港後,她被國安要求寫下「感謝警方安排,使我能了解祖國的偉大發展」的親筆信件,更透露此前已被迫寫過好幾封。 最後,國安處終於將護照交還給她,她在9月中離港到多倫多升學。原本國安要求她12月底返回香港報到,但在加拿大3個月,考慮到香港的形勢、自身安全、生理及心理健康,決定不回香港報到,亦即宣布棄保,流亡加拿大。 周庭說,即使她返回香港,就算國安處不拘捕或收回護照,也有可能會提出條件或問話,要滿足這些要求才能返回加拿大,甚至日後再返港報到時,隨時遭到警方以調查為由禁止出境。 周庭並未說明是否會像香港眾志前主席羅冠聰的作法,與家人斷絕關係,她只在文章最後吐露心聲,指幾年來感受到,免於恐懼的自由是「多麼可貴的東西」,自己終於不用再為是否會被捕而擔憂。 羅冠聰(由左至右)、黃之鋒和周庭均為前香港本土派政黨「香港眾志」重要領袖。(路透檔案照)
自由時報 2023-12-04
美眾院通過涉中法案 擬撤銷香港駐美經貿辦外交地位

美眾院通過涉中法案 擬撤銷香港駐美經貿辦外交地位

美眾院外委會通過數項涉中法案,擬撤銷香港駐美經貿辦外交地位。(美聯社)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美國國會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11月29日以30票支持、0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認證法》(HKETO Certification Act),將要求行政部門重新評估香港駐美經濟貿易辦事處(經貿辦),是否應繼續享有特殊外交待遇和豁免權。 眾院外委會還通過了多項涉及中國的法案,包括阻止美國對中國人工智慧(AI)和其它高科技領域的投資,以及支持西藏、新疆的人權。 目前香港在美國設有3個經貿辦,分別位於紐約、舊金山及華盛頓。這次獲通過的法案,要求總統在法案頒布後30日內,證明經貿辦是否值得延長特權、例外或豁免,若果不值得,經貿辦須於180日內關閉;且國會仍有權提出否決動議,動議獲通過,就可撤銷經貿辦的外交特權。 該法案是由美國國會及行政部門中國問題委員會(CECC)主席、共和黨籍眾議員史密斯(Chris Smith),與該委員會共同主席、民主黨藉眾議員麥高文(Jim McGovern)連袂提出。這項法案的參院版本由共和黨參議員魯比歐(Marco Rubio)和民主黨參議員默克利(Jeff Merkley)在今年2月共同提出,7月已獲參院外委會一致通過。 兩院外委會通過法案後,須等待參眾兩院各自院會審議,再表決通過一致的版本,並送交總統拜登簽署,才完成立法程序。不過,若國務卿認為經貿辦可繼續享有外交待遇,國會也有權否決,迫使行政部門撤銷經貿辦的外交特權,並關閉所有運作。 港府新聞處30日發表千字文,強烈譴責美國國會干涉香港事務;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也痛批美國眾院打「法案牌」,干預香港事務及中國內政,稱中方敦促美方立即懸崖勒馬,停止推進相關法案。 眾院外委會同日還通過了多位跨黨派議員提出的《維吾爾政策法》(Uyghur Policy Act),以支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維吾爾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基本人權和獨特身分,這些少數民族受到中國的非人道待遇。外委會還口頭表決,一致通過針對2002年《西藏政策法》(Tibetan Policy Act)提出的修正案,其主要內容為授權政府,努力反擊來自北京有關於西藏的虛假信息。 眾院外委會還通過了《防止對手發展關鍵技術能力法》(Preventing Adversaries from Developing Critical Capabilities Act),要求美國公司向政府彙報其針對中國公司有關開發AI、量子計算、高超音速和半導體的投資計畫,並藉由更嚴格的審查,來阻止中國獲得任何可能破壞美國國家安全的技術。
陳成良 2023-12-01
雷根國防調查:中國若侵台 72%美國人支持承認台灣獨立

雷根國防調查:中國若侵台 72%美國人支持承認台灣獨立

美國最新民調顯示,如果中國入侵台灣的話,有近半多數美國民眾表示支持美國出兵保衛台灣,且高達72%支持正式承認台灣為一個獨立國家。圖為台灣國軍9月在新竹的演習。(美聯社) 〔編譯楊芙宜/台北報導〕雷根總統基金會暨研究所在11月30日公布最新2023年度「雷根國防調查」(Reagan National Defense Survey)結果,顯示把中國視為「敵人」的看法幾乎已成為美國社會的共識,且逾半美國人已將中國視為頭號威脅;如果中國入侵台灣,46%的多數人表示支持美國出兵保衛台灣,且高達72%支持正式承認台灣為一個獨立國家。 福斯新聞網報導,這項最新民調顯示美國人對中國態度的巨大變化:高達77%美國人把中國視為敵人,從2018年調查的55%持續攀升;而認為中國是盟友者只有15%,相較於5年前調查的38%。 現在有逾半(51%)美國人已將中國視為國家面臨的最大威脅,同樣2018年調查的21%、從去年調查的43%扶搖直上。相對地,把俄羅斯視為美國最大威脅的人數正在下降、僅24%,低於去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調查的31%。 有關台灣,近4分之3的美國人(73%)擔心台灣可能遭到中國入侵,且美國民主、共和兩大黨絕大多數人(民主黨人、共和黨人皆68%)將台灣視為盟友。 根據調查,越來越多美國人表達支持派遣美國地面部隊保衛台灣、如果中國武力侵台的話,今年調查為近半多數、達46%,從2019年39%、2021年40%、2022年43%逐年上升;一旦美國人在了解到台灣的民主和戰略重要性(全球最大先進半導體生產重鎮)後,就有過半(52%)美國人更有可能支持美國派兵保衛台灣。 同時,為了嚇阻中國侵台,60%的美國人支持增加美國在台灣附近的軍事部署,只有25%反對;近乎同樣多(55%)的人支持美國增加軍售台灣,只有28%反對。 今年度「雷根國防調查」為10月27日到11月5日期間,委託民調機構Beacon Research和Shaw & Co就國安議題訪問2506位美國成年人,在雷根總統基金會暨研究所12月2日舉辦的雷根國防論壇(Reagan National Defense Forum)前夕公布民調結果。
楊芙宜 2023-12-01
中國變了!英相蘇納克:英中黃金時代一去不返

中國變了!英相蘇納克:英中黃金時代一去不返

英國首相蘇納克強調,中國已經改變,英國與中國關係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返。(歐新社)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本月中旬任命前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擔任外交大臣,引發外界對於英國的中國政策是否轉向的揣測。蘇納克27日強調,儘管卡麥隆重返政壇,但英中「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蘇納克在倫敦舉行的第二屆全球投資峰會上強調,英國政府對中國的立場已然改變,「考慮到中國已經改變,當前英國的戰略發展是正確的」。 蘇納克表示,英國對中戰略可以概括為「保護」(protect)、「結盟」(align)與「接觸」(engage)3種方式。他以去年上路的新版「國家安全和投資法」為例指出,政府可以阻止外資進入敏感產業,保護英國免受風險的影響。而為了確保英國與盟友立場一致,他花了很多時間和美國、澳洲及日本溝通討論。 蘇納克表示,與中國「接觸」也很重要,因為不管喜歡與否,中國是全球經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無論是氣候變遷、人工智慧監管、全球公衛或總體經濟穩定問題,「若不與中國合作,世界上最大的問題就無法解決」。 卡麥隆近日也向英國廣播公司(BBC)表示,世界已經改變,中國比以往更具侵略性、強勢獨斷,並行使「戰狼外交」,因此「安全」與「保護」如今是英國對中政策的重點。 卡麥隆所謂的「世界已經改變」,是指他在2010年至2016年間擔任首相以來,世界局勢的巨大變化。卡麥隆在首相任內與財政大臣歐斯本(George Osborne)合力推動英中關係「黃金時代」,卸任後則涉入「一帶一路」倡議投資建設案,引發部分英國國會議員質疑。 英國國會情報暨安全委員會7月間發布「中國報告」,提到中國在英國持續進行政治影響力投資,卡麥隆便是案例之一。 但卡麥隆為自己當年的中國政策辯護,強調他在首相任內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讓英國經濟再度成長、貿易再度活絡、協助遍布全球的英國企業。即使在今天,英國依然必須與北京接觸互動,因為中國人口占全球5分之1,且為解決全球重大議題,不能沒有中國參與。但英國現在有必要更周密謹慎地與盟友協調一致,以確保能對抗來自中國的任何有害威脅。 卡麥隆指出,中國在維吾爾族人權、香港等議題上,變得更咄咄逼人,「這就是為什麼安全與保護是我們政策中如此重要的一部分」。他認同當前英國政府的對中政策「符合現實且就事論事」。 蘇納克在去年上任後的首次重要外交政策演說中,就曾表示英中關係的「黃金時代」已經終結,但其中國政策仍令外界感到游移不定。例如,蘇納克並未兌現關閉孔子學院的選舉承諾,又派遣多名官員出訪中國,邀請中國出席由英國主辦的人工智慧峰會等。 英國外交大臣卡麥隆曾在首相任內推動英中關係「黃金時代」發展,但他也強調,世界已經改變,中國比以往更具侵略性、強勢獨斷,並行使「戰狼外交」,因此「安全」與「保護」如今是英國對中政策的重點。(路透)
自由時報 2023-11-29
台商撤工程師返台 美媒:習想用經濟控制台灣已無效了

台商撤工程師返台 美媒:習想用經濟控制台灣已無效了

北京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力減弱,中國以商逼政策略並沒有奏效。(路透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在地緣緊張局勢升溫下,台商大舉撤離中國,轉移陣地,台灣經濟也向美國和東南亞國家傾斜,2023年第三季美國和東南亞六大經濟體合計佔台灣出口額的36%,這是2002年以來首度單季出口比重超越中國及香港。曾赴中國電子業工作14年的台籍工程師也返台,並強調許多老同事都離開中國了。隨著越來越多台灣人對中國心存芥蒂,美媒斷言,北京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力減弱,中國以商逼政策略並沒有奏效。 《華爾街日報》報導,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開放經濟,台商成為首批投資者之一。到了21世紀頭10年,中國融合兩岸經濟的策略似乎取得效果,2010年台灣逾28%的產品出口至中國。 多年來,北京希望透過讓台灣人民相信經濟未來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藉此控制台灣。不過,到了2014年,越來越多的台灣人對過度依賴中國深感擔憂,風向開始轉變。台灣年輕人推動「反服貿協議」,掀起太陽花學運。台灣總統蔡英文在2016年上任後,更積極推動台灣經濟多元化。 近年則因美中對峙,地緣緊張局勢升溫,供應鏈多元化已成為潮流,台商陸續撤離中國,尋找新陣地。21世紀初時台灣對外投資主要流向中國,現在已果斷轉向其他目的地,包括東南亞、印度和美國。 根據台灣官方統計,台灣對中國投資在21世紀10年代初的大部分時間裡,每年約100億美元。但是,2023年至今,台灣僅有13% 的投資流向中國,25%流向亞洲其他地區,近一半流向美國。 文章指出,蘋果公司推動供應商多元化之後,iPhone在中國的主要代工商富士康(Foxconn)正在印度和越南擴產。台積電等科技企業也在向美國和其他非中國買家出售更多產品,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華盛頓對晶片的限制和蘋果公司對台灣晶片的押注。 另外,台灣政府還鼓勵與東南亞、南亞、澳洲和紐西蘭建立更緊密的經濟聯繫。台灣對「新南向」貿易夥伴的出口額,在2023年前9個月已增至660億美元,比2016年同期高出約50%。 根據CEIC數據,2023年第三季,美國和東南亞六大經濟體合計佔到台灣出口額的36%,這是自2002年以來首次單季超過中國和香港的出口比重。台灣統計也顯示,2023年前10個月台灣對美國的出口,比2018年同期增長80%以上。 隨著台商撤離,在中國工作的台灣人也離開了。在中國一家電子製造商擔任品管控制長達14年的邱先生(Leo Chiu)說,自己在中國已沒有升職空間,2019年就返台,他的許多老同事也都離開。 連仰賴中國市場10多年的漁產養殖業同樣尋找新出路,養殖業者張家聖(Chang Chia-sheng,音譯)表示,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溫,已將目光轉向其他市場。自2018年以來,對美銷售額猛增4倍,「在美國,事情似乎更好辦」。 報導認為,由於越來越多台商開始轉向美國和其他市場,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北京感到對台灣的經濟影響力正在減弱,相當惱火。而台商則對中國心存芥蒂,中國試圖利用經濟影響力拉近與台灣的距離,並未奏效。
自由時報 2023-11-26
中研院調查:不到一成台灣民眾認為中國講信用

中研院調查:不到一成台灣民眾認為中國講信用

中研院歐美所「美國肖像」計畫今天公布最新研究,民調結果顯示僅9.3%台灣民眾認為中國是講信用的國家,82.7%認為近幾年來自中國威脅加劇。(法新社資料照)   〔中央社〕中研院歐美所「美國肖像」計畫今天公布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僅9.3%台灣民眾認為中國是講信用的國家,82.7%民眾認為近幾年來自中國威脅加劇。 「美國肖像」(American Portrait)計畫今天在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The Stimson Center)發表最新研究報告,分析台灣民眾對美國印象及美中台關係發展看法。 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潘欣欣指出,這項在2023年9月14日至19日針對1211名台灣成年人所進行調查發現,認為美國是講信用國家的台灣民眾占34.03%,較2021年的45.35%相比,大幅下降。 她評估這可能是因為烏克蘭戰爭爆發及美國政府的反應所致。美國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回應,讓台灣民眾得以一窺,若台海發生衝突,美國可能的反應。 另方面,認為中國是講信用國家的台灣民眾僅9.3%,較2021年的13.5%,再下滑超過4個百分點。潘欣欣認為,這是個強烈訊號。 民調也顯示,55.7%台灣民眾認為美國近來增加對台灣安全的保障,且有82.7%民眾認為,近年來自中國的威脅加劇。 在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支持方面,66.4%民眾肯定美軍機與軍艦常態性在台海航行、65.4%受訪者相信美國總統對保衛台灣的公開承諾、59.6%民眾認為美國高階官員訪台,有助日後美國出兵協助台灣的可能。 疫情爆發後,台灣晶片成為國際供應鏈高度關切的焦點,也讓「矽盾」成為熱門話題。中研院歐美所助研究員李語堂指出,44.6%民眾表示認同台積電對美國的重要性,會增加美國出兵協助台灣的可能性,但也有47.9%民眾表示不同意。 從政黨傾向來看,李語堂指出,民進黨支持者更肯定台積電對台灣安全的重要性,國民黨與民眾黨支持者則偏向不認同。 在對現狀的認知方面,民調顯示,強烈支持維持現狀仍是多數台灣民眾的意向,高達91.4%受訪者支持維持現狀。但在身分認同上,78.4%受訪者認為台灣與中國互不隸屬,36.5%受訪者認為台灣的國名為「中華民國」、21.1%認同「中華民國台灣」。此外,62.5%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僅2.3%民眾認為是中國人,32.2%認為兩者皆是。
中央社 2023-11-21
美國亞洲小姐 張芳瑜高喊「台灣是國家」

美國亞洲小姐 張芳瑜高喊「台灣是國家」

代表台灣贏得美國亞洲小姐 理工女孩張芳瑜高喊「台灣是國家」 20歲台裔女生張芳瑜18日拿下第35屆美國亞洲小姐(Miss Asia USA)后冠,身上披著彩帶寫著台灣。(中央社)   〔中央社〕就讀美國史丹佛大學的張芳瑜(Tiffany Chang)身上披著台灣彩帶,奪得第35屆美國亞洲小姐后冠。身為理工女投身選美活動,張芳瑜說,想要告訴大家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2023年美國亞洲小姐(Miss Asia USA)決賽18日在芮當多海灘表演藝術中心(Redondo Beach Performing Art Center)舉行。上千名觀眾手舉標語、國旗為各國佳麗加油。台灣僑胞上百人到場,揮舞中華民國國旗。 這場選美有35年歷史,除了重頭戲美國亞洲小姐,另有美國亞洲夫人、美國青少年小姐、美國印度夫人、全球拉丁小姐及夫人、全球歐洲小姐及夫人等。 同場上台佳麗近50人,國籍涵蓋歐洲、亞洲、美洲各國,年齡層從10多歲青少女到熟齡組的阿嬤都有。佳麗們依序以民族服裝、泳裝、晚禮服上台走秀,張芳瑜一開場大聲喊出「代表台灣」。 20歲的張芳瑜是台灣移民第二代,就讀史丹佛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系,即將升上大二。她今年剛卸下洛杉磯台灣人社區選出來的「台美小姐」皇后身分,隨即利用課餘時間,報名美國亞洲小姐的選美比賽。 擔任台美小姐期間,張芳瑜代表台裔族群出席活動,參加杭亭頓海灘(Huntington Beach)的美國國慶日遊行。總統蔡英文4月過境美國,在洛杉磯舉行700人僑宴,張芳瑜擔任主持人。 張芳瑜8月卸下台美小姐后冠,接著投身美國亞洲小姐競賽,18日不只奪得全場最重要的頭銜,更一舉拿下最佳人氣獎、觀眾票選獎、最佳泳裝、最佳晚禮服等4項大獎。現場司儀一再喊出台灣,觀眾席的台僑歡呼不斷。 台美小姐總召楊悅英向中央社記者表示,張芳瑜是不折不扣的「理工女」,參加台美小姐競賽的時候,才藝表演是帶著自己研發的機器人走秀,「模特兒不是她的志向,她參加選美是為了宣傳台灣」。 楊悅英說,張芳瑜雖然年紀輕,是在美國長大的女孩,但她擔任台美小姐期間,深刻體會台灣在國際上的處境,她選美不只代表台裔社區、也代表台灣這個國家,讓更多人認識台灣。 張芳瑜戴著后冠,在選美活動後的派對接受中央社訪問,談到她不願見到台灣經常在國際場合要以中華台北自稱,台灣有自己的名字而且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張芳瑜說:「台灣經常在一些場合被稱為台北,我希望藉著贏得這個后冠,我可以告訴大家,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在國際場合上我們理當擁有代表權。」 因為張芳瑜報名參賽,美國亞洲小姐35年來第一次有代表台灣的佳麗參賽。 巧合的是,當主持人宣布評分排名前兩位佳麗出列,準備公布獲勝者時,與張芳瑜進入最終決選的正是代表中國的佳麗。形成台灣代表與中國代表牽手、相互擁抱的難得畫面。 張芳瑜表示,參加美國亞洲小姐選美比賽的歷程,最難忘的是,在這過程中有機會認識亞洲各國的女孩,「今年主題是團結與多元(Unity and Diversity),跟各國女孩親密互動真的難忘」。 2019年選出的台美小姐林以心(Sissi Lin)、2023年剛出爐的台美小姐「第一公主」杜若薇(Lea Dumortier),與張芳瑜的史丹佛大學同學等都是台下加油的百人親友團。 林以心說:「Tiffany是台灣的光榮,她一步一步帶著台灣參加不同層級的競賽,台灣以她為榮。」 杜若薇說,因為有張芳瑜,「今年美國亞洲小姐第一次有台灣代表,看到她站上這麼大的舞台真的很激勵人心,她激發了全世界許多年輕女孩支持台灣,為台灣加油。」 剛拿下美國亞洲小姐的台裔女生張芳瑜(右2),10月以台美小姐身分在華府參加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舉行的國會遊說營,與駐美代表蕭美琴(中)合照。(台美小姐委員會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 2023-11-20
嚴重關切共軍活動 岸田會習:台海須穩定

嚴重關切共軍活動 岸田會習:台海須穩定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左)17日在舊金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岸田重申「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對包括日本在內的國際社會極其重要」。(美聯社)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東京十七日報導〕赴美參加亞太經合會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十七日在舊金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岸田重申「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對包括日本在內的國際社會極其重要」,另對中俄在日本周邊活躍的軍事活動表達「嚴重關切」,同時要求中國立即撤銷因為日本排放核處理水而對水產品實施的進口禁令。 兩人相隔一年舉行的會談,從原本預定的廿分鐘延長到六十五分鐘。岸田同行人士透露,雙方針鋒相對,岸田下決心要「表達日本所有立場」,包括台灣問題、中國連續拘留或逮捕日本人、禁止進口水產品、在東海地區的行動,以及新疆的人權狀況等。 台灣問題、中國連續逮捕日人… 雙方歧見大 岸田強硬表達立場 岸田強調,台海和平穩定對包括日本在內的國際社會極其重要,習近平回以台灣是中國不可退讓的「核心利益」,並警告「日本不應該損害中日關係的基礎」。 岸田要求中方立即撤除設置於尖閣諸島(釣魚台列嶼)專屬經濟區的浮標,也對禁止水產品進口強烈要求中方基於科學根據冷靜應對,立即取消進口管制,以及儘早釋放拘留的日本人。產經新聞指出,岸田當時表情嚴肅,右手握拳邊說邊搥著桌面,試圖加大壓力。不過習仍以「核污水」來稱呼核處理水,雙方歧見很大。 不過,雙方也達成共識,將透過協商和對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同意在適當時機舉行日中高層經濟對話。岸習會前,日本已定調將與中方再次確認「戰略互惠關係」,也就是即使日中在個別案件中有所對立,仍可透過對話優先追求共同利益。
林翠儀 2023-11-18
習稱沒有短期攻台計畫 外交部:隨時做好準備

習稱沒有短期攻台計畫 外交部:隨時做好準備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左)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美西時間15日於美國加州舊金山以南40公里的費羅麗莊園(Filoli Estate)舉行「拜習會」。(路透)   〔記者楊丞彧/台北報導〕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西時間15日舉行會談,根據路透報導,據美國官員透露,習近平自陳有聽說美國各種報告寫道,中方正計畫在2027年或2035年採取軍事行動,但他稱「根本就沒有這樣的計畫」。對此,外交部發言人劉永健今(16)日於例行記者會回應,我國從不臆測中國是否攻台、何時攻台。我國料敵從寬,隨時做好準備。另一方面,我方不挑釁、不冒進,但也不會屈服於壓力。 被外媒問及是否相信習近平所言?劉永健回應,我國從不臆測中國是否攻台,或何時攻台。我國政府的政策非常清楚,就是持續強化自我防禦能力、做好準備,並積極爭取國際支持,讓中國了解到國際對台海和平穩定的高度重視,並認知到發動戰爭的代價極高,而不致於輕舉妄動。 劉永健強調,以實力為後盾的和平,才是真正的和平。我們料敵從寬,隨時做好準備。另一方面,政府也多次表明立場,我方不挑釁、不冒進,但也不會屈服於壓力。
楊丞彧 2023-11-16
打破常規!美眾院議長表態挺川普再戰2024

打破常規!美眾院議長表態挺川普再戰2024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強生打破常規,在共和黨總統大選初選登場之前,表態力挺前總統川普再戰2024。(法新社)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共和黨藉的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強生(Mike Johnson),14日打破常規,在共和黨總統大選初選登場之前,公開為前總統川普參選2024年總統大選背書,並為川普挑戰2020年敗選的努力辯護,他認同當年選舉確實存在舞弊。 強生是川普的盟友和支持者,他14日上午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他力挺川普再戰2024,全心全意地支持他。強生預期川普將成為共和黨總統大選提名人,他說:「我們必須讓拜登成為一任總統。」 CNBC指出,川普在共和黨內角逐2024年總統的競選中佔據主導地位,但國會中的黨派領導人在第一次初選投票尚未登場之前,就公開支持一位候選人,極其不尋常。 強生現年51歲,是路易斯安那州聯邦眾議員,他在2020年也為川普背書,他也支持川普推翻選舉人團輸給拜登的選舉結果。當時強生領導了一份由其他100多名眾院共和黨人簽署的最高法院辯護狀,支持德州的一項訴訟,該訴訟旨在削弱川普輸掉關鍵州的選舉結果。 當被CNBC主持人問及川普經常聲稱當年選舉透過廣泛的欺詐行為被竊取時,強生說,華盛頓有很多人一直在說不準確的話,他相信川普的話,並堅稱,川普對2020年選舉結果的看法「深藏在他內心深處」。強生說,「他只是覺得自己在那次選舉中被騙了,我認為這是他的核心信念。」 他補充說,川普「確實相信法治。我的意思是,看看他在最高法院做了什麼。」針對川普面臨4起懸而未決的刑事案件,強生不諱言,這些官司都出於出於政治動機。 目前,在各項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支持率民調中,川普支持率仍遙遙領先。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最新民調顯示,川普支持率為61%,佛州州長迪尚特(Ron DeSantis)和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海利(Nikki Haley),分別為18%和9%。 在大選倒數一年的時刻,《紐約時報》上週公佈的民調顯示,6個關鍵搖擺州中,內華達、喬治亞、亞利桑那、密西根和賓州,現任總統拜登都落後川普4到10個百分點,只有威斯康辛微幅領先,而且還只在誤差範圍內。
陳成良 2023-11-15
拜習會將登場 白宮:盼見台灣民主持續發展

拜習會將登場 白宮:盼見台灣民主持續發展

美國總統拜登(右)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即將在舊金山會面前夕,白宮重申一中政策不變,不支持台灣獨立,希望見到台灣民主持續蓬勃發展,不希望見到片面改變台海現狀。(法新社資料照)   〔中央社〕在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前夕,白宮重申一中政策不變,不支持台灣獨立,希望見到台灣民主持續蓬勃發展,不希望見到片面改變台海現狀。 至於拜登是否會與台灣領袖代表、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會晤,白宮表示,目前沒有訊息可以公布。 拜登(Joe Biden)與習近平明天將利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峰會在舊金山舉行機會,進行雙邊會談。這是兩人在去年11月印尼會晤後,第2度面對面會談。 美方資深官員9日向媒體簡報時曾指出,拜登將利用機會向中國重申美國一中政策,亦即維持台海現狀並確保和平穩定,並向中國表明任何對台灣選舉的行動或干涉都將引發美方極度強烈的關切。 白宮國安會戰略溝通協調官柯比(John Kirby)今天被問及此事時重申,美國一中政策不變,也不支持台灣獨立。美方期望見到台灣民主持續蓬勃發展,不希望見到片面解決兩岸緊張局勢或片面改變現狀,不樂見武力改變現狀。 至於拜登是否會與台灣代表團會晤,柯比表示,目前除了與習近平的雙邊會談外,沒有其他雙邊會談或場邊會談可以公布。 根據美方規劃,維持包括軍事在內的溝通管道、俄烏戰爭與以巴衝突、氣候變遷與毒品氾濫等議題都是這次會談將觸及的議題,此外人權、台海、南海以及為美國企業與勞工提供公平、公正競爭環境等看法分歧議題也將觸及。 拜登今天在搭機前往舊金山前,被問及會如何衡量拜習會的成功時表示,見到美中關係回到正常的軌道,保持溝通,在發生危機時能夠拿起電話對話,並確保美中軍事仍能接觸。他也重申,美國無意與中國脫鉤,正在試圖改善關係。
中央社 2023-11-15
AIT主席:美國反對任何外來勢力 干預台灣大選

AIT主席:美國反對任何外來勢力 干預台灣大選

AIT主席羅森柏格強調,美國反對任何外來行為者干預台灣選舉。(資料照,取自全球台灣研究中心X社群平台)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針對台灣即將在2個月後舉行的總統大選,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強調,美國致力於台灣的民主程序及其自由公平選舉,反對任何外來行為者干預台灣選舉,美國將與台灣人民選出的領袖合作,共同推進彼此間重要的夥伴關係。 美國之音(VOA)12日報導,羅森柏格11日在華府台灣同鄉會年度感恩節餐會中,表達前述美國對台灣大選的立場。羅森柏格說,美國支持台灣的國際參與,歡迎台灣代表團參加即將在舊金山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 羅森柏格說,台灣是一個有活力且穩健的民主體制,也是世界上的良善力量;美國致力於台灣的民主程序及其自由與公平的選舉,反對任何外來行為者干預,也期待與台灣選民選出的下一任領袖合作,持續推動美台夥伴關係。 美國總統拜登預定在APEC峰會期間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白宮官員9日在「拜習會」的背景簡報中表示,拜登將向習近平表達美國反對台灣明年大選受到外來干預的立場。拜登政府匿名官員表示,「對選舉的任何行動或干涉,將會引起我方的極大關切。」 羅森柏格上月訪台時曾表示,美國對台夥伴關係及台海和平穩定,對美國有長遠持久利益,不會受到世界上其他事件所影響,「在華府,聚焦美國對台支持這件事,可說是拜登政府的首要任務(priority)」,拜登政府將繼續努力深化擴大美台夥伴關係,繼續支持台灣自我防衛能力的承諾,包括依據「台灣關係法」,向台灣提供防禦所需的物品與服務,這同時也是美國國會的首要任務,獲得跨黨派支持。
自由時報 2023-11-13
吳釗燮:愛沙尼亞設處 協商才剛起步

吳釗燮:愛沙尼亞設處 協商才剛起步

外交部長吳釗燮與有「當代立陶宛國父」之稱的維陶塔斯.藍斯柏吉斯(左)相見歡。 (取自外交部社群平台X)   〔記者楊丞彧/台北報導〕外交部長吳釗燮六日至十二日應邀訪問波羅的海三國,拜會被譽為「當代立陶宛國父」的維陶塔斯.藍斯柏吉斯,也與捷克外交部長利帕夫斯基握手致意。對於愛沙尼亞設處,吳透露協商才剛起步;針對中國威脅設處,愛沙尼亞國會議員批判中國「一開口就是命令句,外交手段只剩威脅」。 吳釗燮十日以署名「JW」在社群媒體X(前稱推特)推文表示:「很榮幸能與當代立陶宛的創立者藍斯柏吉斯教授見面,他奮戰不懈地讓國家於一九九一年重獲獨立。」前年我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揭牌時,他曾特地到場恭賀。 愛沙尼亞政府本月初表示同意我國設立經濟或文化代表處,引起關注,中國則祭出抗議與威脅。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今日話題」九日訪問吳釗燮時,吳回應,在愛沙尼亞國會外交委員會的一位議員主導之下,台愛開始討論設處的可能性;該議員日前訪問台灣後,將此意見帶回國內討論,相關的協商才剛起步。 對於愛沙尼亞政府表示支持,吳釗燮直言,我方相當樂見,但還得花一段時間磋商包括外交官頭銜、豁免權、職權等細節。他透露,我國也邀請愛沙尼亞來台設處。 愛國議員批中國外交手段只剩威脅 愛沙尼亞東方研究學會主席、國防學院學者萊內梅茲指出,愛沙尼亞在經濟上並不依賴中國,是時候改變關係了;「一中」不是外交規定,「我們為何還要繼續承受敵對陣營共產中國的壓力?為什麼愛沙尼亞不帶頭劃清界線?」愛沙尼亞國會外交委員會議員萊德於「郵差報」表示,中國壓根不甩自由社會,講話只會用命令句,外交手段只剩威脅;既然中國毫不掩飾地加入侵略者的陣營,就該是西方世界重新檢視對中關係的時刻了。
楊丞彧 2023-11-12
彭博:台灣最快12月引進10萬印度勞工 恐激怒中國

彭博:台灣最快12月引進10萬印度勞工 恐激怒中國

台灣農村、醫院與工廠嚴重缺工。(資料照,記者林宜樟攝)   〔編譯魏國金/台北報導〕彭博報導,根據知情的高階官員透露,印度正與台灣建立更緊密的經濟關係,預計最快下月讓數萬印度勞工進入台灣,此舉恐觸怒中國。 報導說,官員指稱,多達10萬名印度勞工將受雇於台灣工廠、農場與醫院。雙方最快將於12月簽署相關就業流動性協議(employment mobility)。 台灣高齡化社會意味需要更多的勞工,而印度的經濟成長不足以為每年數百萬進入勞動市場的青年創造充分就業。台灣預計在2025年成為「超高齡」社會,年長人口將佔總人口逾5分之1。 然而,該就業協議恐加劇與中國的地緣政治緊張,因中國反對任何與台灣的官方交流。中國與台灣僅隔台灣海峽,同時在喜瑪拉雅山區與印度接壤,過去20年中國也是印度最大的進口國。印度與台灣的該協議並不代表將放棄「一個中國政策」,新德里沒有在公開文件中重申該立場,反而積極與台灣建立非官方關係。 印度外交部發言人巴格奇(Arindam Bagchi)9日指出,印度與台灣的該就業協議,目前已處於最後的協商階段。台灣勞動部則對該協議沒有發表具體評論,僅表示台灣歡迎與能夠提供勞工的國家進行合作。消息來源說,為願意赴台工作的印度勞工提供健康證明的機制,仍在制定中。 台灣失業率已降至2000年以來最低水準,仍需要勞工來維持其規模7900億美元的經濟運作。台灣提供印度勞工與當地人相當的工資與保險政策,這有別於新德里與其他國家達成的協議,讓台灣更具吸引力。目前為止,印度政府已與日本、法國和英國等13個國家簽署相關協議,且正在與荷蘭、希臘、丹麥與瑞士磋商類似協議。
魏國金 2023-11-11
拜習會11/15舊金山舉行 白宮:旨在緩解兩國緊張局勢

拜習會11/15舊金山舉行 白宮:旨在緩解兩國緊張局勢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下週三(15日)舉行拜習會。(法新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下週三(15日),將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期間,於美國舊金山舉行「拜習會」雙邊會談,內容預計會圍繞在軍事溝通、以哈衝突、烏俄衝突等國際事件上。白宮表示,這場會談旨在緩解兩個超級大國日益緊張的情勢。 綜合媒體報導,去年八月時任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問台灣,北京立即切斷與美國多項包含軍事領域在內的溝通管道,而今年六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北京,則未能達成恢復軍事對話的目標。針對此次的會談,美國眾議院共和黨籍議員敦促拜登,向習近平提出與台海情勢、反間諜法、軍事衝突有關的「10項訴求」以改善美中關係。 華府與北京尚未正式宣布拜習會的舉行。白宮發言人尚皮耶8日於例行記者會表示,「未來幾天會有更多消息,但現在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確定」。 路透社報導,兩名知情人士表示,雙方可能會以溫和的方式進行談判,針對氣候、國際問題、經濟、恢復軍事管道等關鍵問題進行溝通。然而要再取得更深的進展是相當困難的,中美官員皆表示,兩國已逐漸陷入「直接競爭」的態勢,以確保在軍事方面保持領先,並壟斷21世紀的經濟,以獲得「第二世界」國家的青睞。 此外,外交關係協會(CFR)資深研究員張彥(Ian Johnson)說,此次的拜習會也關係到兩個月後的台灣總統大選。中國很希望國民黨勝選,問題在於反對民進黨的選民分裂,民進黨可能繼續執政。 北京除指望國民黨勝選外,基本上對台灣選舉無計可施。因此,中方可能希望美方在會談中,承諾不支持民進黨,而拜登政府則可能警告中國,不要干預台灣大選。
自由時報 2023-11-11
英日2+2聯合聲明:台海和平對國際安全不可或缺

英日2+2聯合聲明:台海和平對國際安全不可或缺

第5屆英日防長與外長2+2對話7日在東京舉行,會後發布聯合聲明,其中提到台海和平穩定對國際社會的安全繁榮不可或缺。圖中由左至右依序為英國防相夏普斯、外相柯維立,日本外務大臣上川陽子、防衛大臣木原稔。(英國政府提供)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傳真   〔中央社〕第5屆英日防長與外長2+2對話7日在東京舉行,會後雙方發布聯合聲明,其中提到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對國際社會的安全繁榮不可或缺,並呼籲和平解決台海議題。 英日重申,「強烈反對」任何企圖透過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的單方面作為,無論相關作為發生在世界何處。兩國並對南海與東海情勢表達「嚴正關切」。 英日敦促中國採取符合國際社會負責任成員的行動,且切勿協助俄羅斯持續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兩國並對中國以及新疆、西藏、香港情勢表達關切,但同時表示願意一同努力,透過對話與中國建立穩定、具建設性的關係。 聯合聲明並重申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在非以國家地位(statehood)為參與前提的情況下,支持台灣成為國際組織正式成員;在以國家地位為參與前提的情況下,支持台灣成為觀察員。聲明強調,英國與日本對台灣的基本立場不變。 英國國防大臣夏普斯(Grant Shapps)、外交大臣柯維立(James Cleverly)7日與日本防衛大臣木原稔、外務大臣上川陽子會談。除了針對俄烏戰爭、中東衝突情勢,以及北韓、伊朗等政權恣意違反國際法的作為表達強烈譴責或關切,聯合聲明提及的英日安全防衛合作發展尤其值得關注。聲明重申,歐洲-大西洋與印度-太平洋區域的安全繁榮密不可分。 英日今年1月簽署「相互准入協定」(Reciprocal Access Agreement,RAA),允許雙方在對方領土部署武裝部隊,並一同規劃和執行規模較大、複雜度較高、更頻繁的聯合軍事演訓與部署行動。5月,英日簽署「廣島協議」(Hiroshima Accord),全方位提升雙方在經濟、防衛、科技、能源等領域的全球戰略夥伴關係。 在2+2會後聯合聲明,英日防長與外長對兩國近年防衛交流提升表示歡迎,包括相互增加派駐在大使館的相關領域人員、強化常態性的次長級對話,以及去年6月,日本海上自衛隊兩艘訓練船艦罕見在英國靠港訪問,並與英國皇家海軍舉行聯合演訓及安全事務討論。 英日RAA已於10月15日生效。2+2聯合聲明提到,定11月中旬登場的「警戒島嶼」(Vigilant Isles)雙邊陸戰軍演今年擴大舉辦,將展現RAA的效益。此外,繼2021年後,英國在2025年將再度派遣航空母艦打擊群至印太區域,英日將致力善加利用此一機會,展示雙邊強健的防衛夥伴關係以及英國對印太區域的長期戰略承諾。 日本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7月議定「訂製夥伴關係計畫」(Individually Tailored Partnership Program, ITPP),初步實施階段為2023至2026年。英日聯合聲明指出,英國將致力促進北約與日本深化合作;聲明並提到與共同盟友美國加強協調的重要性,以進一步強化英日兩國應對各項安全挑戰的能力。 英日另將在網路、太空、防衛科技領域持續推進合作。除了確保至2035年如期按兩國與義大利議定的「全球空戰計畫」(Global Combat Air Program, GCAP)打造最先進第6代戰機,並將繼續執行網路及太空領域的雙邊或多邊訓練操演。英日曾在北約卓越聯合網路防禦中心(NATO Cooperative Cyber Defence Centre of Excellence,NATO CCDCOE)自2010年起舉行的年度網路安全防衛演習組成聯合團隊。 除了聯合聲明列舉的交流合作,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海上自衛隊6名成員近日登上英國最大航艦「威爾斯親王」(HMS Prince of Wales),在美國東岸海域近距離觀察F-35匿蹤戰機在航艦上進行測試,為期約兩週。日方預計未來一年內也將在美國同一水域進行類似測試。 根據英國海軍11月初發布的資料,日本海上自衛隊正改造「出雲級」直升機護衛艦為(輕型)航空母艦,且擬編入英國航艦已採用的F-35B戰機。英方近日不僅讓日方登上「威爾斯親王」航艦觀摩F-35測試,並向日方詳細展示第5代航艦打擊群各項能力。 英國海軍表示,期待英日雙方的航艦打擊群終有一天能達成完全的協同行動能力。
中央社 2023-11-09
裸退7個月 68歲李克強猝逝

裸退7個月 68歲李克強猝逝

中國中央電視台27日早上公布李克強因心臟病發驟逝的訊息。(路透) 中國前總理游泳時突發心臟病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前中國國務院總理兼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李克強,廿七日凌晨零時十分驟逝,享年六十八歲。根據中國官方說法,李克強近日在上海休養,廿六日因「突發心臟病」倒下,經搶救無效而離世。然而,鑑於中共官場近來人事動盪,李克強生前健康並無異狀,加上逝世消息提前在中國網路上傳開,都令中國社會和國際輿論在錯愕之餘,也質疑死因不單純。 生前健康無異狀 死因遭疑 央視及新華社在廿七日上午八時許公布李克強死訊,但報導非常簡短,未交代送醫搶救的過程,也未提及夫人程虹等家屬是否在場,甚至未同時發出定調其豐功偉業的官方訃告,也沒有在其前職銜之前加上任何讚揚字句。相較於二○一九年逝世的前總理李鵬、二二年逝世的前國家主席江澤民等「正國級」領袖,官方第一時間公布死訊的方式,顯得較為低調。 官媒第一時間報導異常簡短 在約十個半小時後,中共中央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及政協會議全國委員會才聯合發布訃聞,指李克強的逝世是黨和國家重大損失,末段不忘強調今後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後按慣例以「李克強同志永垂不朽!」做為結語。 日本駐中大使館在官媒上午公布死訊的一小時後即在社群平台「微博」發文悼念,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稱讚李克強在日中關係中發揮重要作用。南韓外交部稱李是「南韓的好朋友」。美國國務院表示,國務卿布林肯在接待到訪的中國外長王毅時,已對李逝世表達哀悼。 中強力維穩 禁止聚集悼念 根據現居美國的中國問題評論員鄧聿文披露,李克強廿六日上午十一時在游泳時身體發生狀況,經警衛搶救,再緊急送到車程約十三分鐘的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中央雖指示全力搶救,不過沒有搶救過來。據了解,鳳凰網、新京報、北京青年報等中媒自廿六日晚間七時起,就提前發出李克強離世消息,內容與翌日一早的官媒說法完全一致。 李克強去世後,中共當局展開強力維穩,嚴防出現抗議言行。許多大學收到命令禁止聚集悼念,網路上非官方內容全部消失,美日等使館的悼念文內容均遭屏蔽。晚間僅有部分民眾到李克強在安徽合肥的故居獻花致哀,中國其他地方未傳出聚集悼念活動。 共青團「團派」正式被團滅 李克強擁有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曾被視為前總書記兼國家主席胡錦濤的接班人選之一,最終被習擠下。儘管李克強起初仍被寄予改革經濟結構的厚望,但隨著習近平集權於一身,李克強等其他領導班子幾乎沒有影響力。李克強在去年十月中共廿大退出政治局常委,新常委名單全為習近平人馬,以胡錦濤為首、包括李克強在內的共青團「團派」,正式被「團滅」。他今年三月卸下總理,離開中共政治權力核心圈僅七個月,人生驟然謝幕。  
孫宇青 2023-10-28
中國前總理李克強「突發心臟病」過世

中國前總理李克強「突發心臟病」過世

中媒消息指出,中國國務院前總理李克強今晨逝世,享壽68歲。(路透)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媒消息指出,中國國務院前總理李克強今晨逝世,享壽68歲。 中國官媒央視新聞報導指出,中國共產黨第17屆、18屆、19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前總理李克強,於本月26日因突發心臟病,經緊急搶救無效,於今晨0時10分在上海逝世,享壽68歲。 據悉,李克強於今年3月退休後,許久沒公開露面,不過今年9月曾傳出,李克強現身敦煌莫高窟參觀。央視新聞今日的報導則指出,近日李克強是在上海休息。 綜合媒體報導,李克強被視為「共青團派」人物,雖然在總理任內時有和習近平不同調,但習近平上任以來,將以往的「集體領導」變成「集權」,李克強淪為最弱勢的總理,原本應該主掌經濟大權的國務院,卻在習分權下,被降格為聽令辦事的機構。 在此背景下,李克強擔任總理的10年難以實踐「李克強經濟學」,遑論政治改革。在中共二十大習近平的大量親信上位,團派可說被「團滅」,時任總理李克強、政協主席汪洋均卸任常委,副總理胡春華也未能進入政治局,前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二十大閉幕式期間還被架出會場。 今年3月李克強卸任前發表最後一場政府工作報告,在結束後與李合作10年的習近平,僅握手一兩秒後就立刻轉身離開,甚至正眼也不瞧李克強,在李克強旁邊的汪洋,在習近平走過來的同時,馬上轉身。網路流傳的影片也顯示,李卸任前向國務院工作人員進行最後一次告別時也喊話:「人在幹(做),天在看,蒼天有眼」,讓外界認為是在暗批某人,當時也引發網路一陣熱議。
自由時報 2023-10-27
日失竊700年金銅觀音 韓最高院判歸還

日失竊700年金銅觀音 韓最高院判歸還

南韓最高法院26日終審判決,有700年歷史的14世紀觀音坐像所有權歸屬日本。(歐新社) 〔編譯楊芙宜/台北報導〕有700年歷史的14世紀觀音佛像,2012年10月在日本長崎縣對馬市觀音寺被竊走帶到南韓,引發的所有權歸屬之爭落幕!南韓最高法院26日終審判決,駁回瑞山浮石寺的上訴,判定佛像歸屬日本。此判決為長達7年的訴訟畫下句點,也為這尊古觀音坐像回到日本鋪路。 據韓聯社報導,這尊金銅觀音菩薩坐像高50.5公分、重38.6公斤,2012年10月從日本長崎縣對馬島觀音寺被盜走至南韓。南韓竊賊當年回國試圖變賣該佛像時被抓,佛像由南韓政府保管。 瑞山浮石寺根據佛像內部寫有「西元1330年許為供奉瑞州(瑞山古稱)寺廟而製」的文字,認定佛像被日本倭寇掠奪,因此要求物歸原主,於2016年針對保管失竊物品的南韓政府提起訴訟、主張該佛像所有權,並要求歸還。 2017年南韓法院一審初判浮石寺勝訴,表示這尊佛像被「異常」手段帶到日本,相當於「掠奪」。南韓政府隨後提起上訴,二審大田高等法院今年2月,則作出該佛像歸日本觀音寺所有的判決,主因無法證明現在的浮石寺與14世紀製作佛像的「瑞州浮石寺」為同一寺廟、而日本觀音寺持有時期已滿足民法「取得時效」條件,判定其所有權已轉移至日方,並撤銷了一審判決、駁回瑞山寺訴求。 南韓最高法院26日維持二審判決、認定該判決理由合理,裁定日本對馬觀音寺擁有該古佛像的合法權利;並指出,觀音寺自其取得宗教法人資格的1953年1月26日起,至該佛像於2012年10月6日被盜之前,該寺已持有該佛像60年之久,已滿足取得該像所有權的時效。 南韓最高法院宣告原告浮石寺敗訴,且根據日本民法,觀音寺在1973年就滿足了取得對此佛像合法權利的條件,即和平公開持有了一定時效(20年)。 南韓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尊重最高法院判決,有關歸還程序將由南韓有關機構根據法規進行。這座古觀音佛像現暫被保存在南韓中部大田市的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所。
楊芙宜 202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