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相關文章
探看台灣史悲劇的根源—李筱峰教授二二八講座側記
緊隨著二二八和平紀念日的週末,3 月 4 日李筱峰教授蒞臨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擔綱講師。本場次報名踴躍,主辦單位屢次增開名額都快速額滿,聽眾擠滿會場。李筱峰引經據典、條分縷晰,以多方史料呈現歷史悲劇的根源,作為歷史的多一層認識,更作為台灣前途的啟示。 李筱峰教授講座中神情。(Source: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兩個社會、兩套文化 談二二八是希望和諧相處,台灣更豐碩、多元。我今天會用國、台語雙語演講,因為台灣是多語言多民族的國家,要互相尊重。只要互相尊重,就沒有二二八。 今天我們清楚二二八為什麼發生,可是戒嚴時期,國民黨會歸因於兩個因素,一是受「日本奴化教育」,二是「受共產黨蠱惑」。中共則說二二八事變是台灣同胞「響應毛主席」。馬英九主政時代開始承認是「官逼民反」,確實有進步,但這個說法並不周延。 另一個普遍的說法是「族群衝突」,「族群」通常是指長時間生存在同一社會中的兩種人,如美國的白人、黑人等等,二二八基本上是來自不同社會的族群,這樣不能算是族群衝突,我們應該從「文化」的角度,從歷史背景去理解、分析它。 事件爆發後上海有周刊發表的漫畫「勝利之『果』」(作者張文元),李筱峰認為是最能代表二二八事件的一張圖。(Source: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1935 年,曾創立中國社會黨的學者江亢虎來台參觀始政四十年博覽會,之後寫了《台遊追記》:「由廈到此,一水之隔,一夜之程,頗覺氣象不同……人人可以安居樂業,長養子孫。日本統治之能,可驚亦可歎也。」搭乘火車後感到「秩序如此,可與歐美列強抗衡矣。」 他所敘述的對比是怎麼發生的?比較一下兩個社會的命運就知道。 1898 年列強瓜分、百日維新、戊戌政變、八國聯軍,1900 年革命風起雲湧,1911 年滿清倒台、中華民國建立、二次革命、護法運動、軍閥執政、北伐、統一、中原大戰、剿共,1930 年代瀋陽事變、西安事變、蘆溝橋事變、八年抗戰,國民黨政府節節敗退,美國投下原子彈後變成戰勝國……1912 到 1928 年這 17 年間,中國起碼有 140 次以上的戰爭,沒有一年不打仗,這樣教育如何進步?社會、經濟、文化如何發展? 反觀台灣,吸收到日本明治維新後的近代文明,50 年當中日本在台完成了基礎建設、嚴密政府、司法警察機關、戶政制度、農會系統、金融財經體系、初等教育、農田水利、交通、電力,這些近代社會生活基礎,中國大概只有大都市有。 台灣在 1920 年代已經掀起公民覺醒運動,林獻堂、蔡惠如結合青年,要求設置自己的議會,也第一次有自己的政黨:台灣民眾黨。更因為有這樣的運動,1935 年第一次投票時井然有序,那時中國一般人還沒有投票概念。 許多中國大陸的學者、作家和記者來台參觀後,對文化水準都有很高的評價,如上海《新中華》半月刊:「台灣文盲極少,女僕閒來無事,都愛看科學小說。」上海《密勒氏評論報》:「在日本統治下,不斷為爭取自治而奮鬥,這樣使他們得到自治政府的最大準備。」 這樣的「中國」文化 戰後有個知名的例子,當時行政長官陳儀向台灣人民廣播說:「我們公務員有三件事情不做,不偷懶、不欺騙、不揩油。」台灣人不知道「揩油」是什麼意思,知道後覺得這其實是常識,「不偷懶」、「不欺騙」是小學的公民德性,怎麼變官員的政見?十足反映了當時統治者與台灣社會觀念的落差。 台灣戰後面對的局面相當惡劣:政風腐敗、特權橫行、經濟壟斷、生產大降、米糧短缺、物價暴漲、失業激增、軍紀敗壞、盜賊猖獗、治安惡化。 大陸人壟斷權位,21 名高層官員只有 1 個台省籍人士;牽親引戚,如高雄劉校長請不識字的岳父當老師;外行領導內行,沒看過火車的人當鐵路局課員,薪水還比擁有 10 幾年經驗的副站長多;貪汙,接收成「劫收」、官員們「五子登科」。 我曾翻 1946 年 1 月底到 2 月的民報,平均兩天就有一則貪汙報導,民間流傳著「食銅食鐵,食到ALUMI(鋁)」,挖苦接收的人什麼都吃。 再舉校園內的狀況,有位台籍老師投稿 1947 年 6 月上海出版的《倫語》半月刊:「祖國教師學問如何,我不敢批評;至於日常生活,卻有些叫我們看不慣的地方。他可以在宿舍喝酒,可以遲到曠課,男教員可以領女學生看電影,可以隨地吐痰。」 當時大陸人很不適應台灣島上的日本氣息,如買東西時店員講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日語:謝謝);街上有町、丁目;公文裡出現「仰爾等軍民,一生懸命」等日語用法。 大陸人因此說台灣人「奴化」,台灣人當然無法心服,畫家王白淵:「只以為不能寫十分流利的國文,就是奴化。其見解未免太過淺薄,過於欺人。」 軍紀敗壞是最顯而易見的,戰後接受的那一年間,刑事案件增加 28 倍。 曾經當過警察的歌王洪一峰回憶說:「人家在賣菸,一群人把煙架打翻,現金沒收,人帶回派出所。結果好的菸留下來自己抽,剩下的用腳踩爛。」當時的憲兵第 4 團團長高維民,回憶當時接收後部隊放假的情況就提到,偷沒鎖的腳踏車、坐車不買票、對蓬萊閣女招待動手動腳……問題一大堆。 原題名為「我們已經勝利了嗎」,載於上海「中國工人」月刊。(吳亮衡攝,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228.七○:我們的二二八特展」展品) 悲劇的根源—文化 如果翻閱 1946 年的報紙,會發現這一年街頭非常紛亂,有 3 大事件:新營事件、員林事件、布袋事件,這些事件並沒有擴散,但是各地不斷上演,227 緝菸事件也只是其中一件,但它發生在首善之都,又在人潮洶湧的太平町。 事件當中又可看到中國官場說謊文化,3 月 5 日蔣渭川希望陳儀保證不向中央請兵,陳儀回答:「我是絕對沒有這樣的意思,請你放心。」但早在 3 月 2 號,陳儀請兵的電文就發出去了。 3 月 8 日張慕陶也以生命擔保「中央絕不向台灣用兵」,但 3 小時後國軍就從基隆登陸。蔣介石說是因為處委會提出不當要求他才決定派兵,但其實他早就派兵了。 我最後做一個簡單的結語,台灣史學者林衡道引述友人評語,二二八事件:「那是文化進步的人們,被文化落後的人們統治,所產生的悲劇。」 【觀眾詢答】 Q1:每年的二二八紀念活動被說成利用、消費二二八,要如何回應?(提問者為高雄陳先生) 檢討歷史且在紀念日提他、討論他,是絕對合理、正當的。我們應該站在台灣這個主體來看歷史,所有被外來統治者壓迫的重大事件都應該紀念,比如霧社事件,也都應該要有更正規的儀式、活動來紀念。 講述結束後,觀眾反應熱烈,共提出五個疑問請教。圖為高雄陳先生。(Source: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Q2:為什麼 30 年前,受害者本人或家屬很少出現在街頭運動,會不會是當時沒有人出來幫助他們,感到失望而沉默? 我訪問很多受害者家屬,他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你活得不耐煩了嗎?」非常害怕。再舉屏東葉秋木的例子,後來他女婿想要出來講話,葉秋木夫人講到哭,還跪下來:「我們家死一個就好了啦,你不要出來啦!」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曾經來了一位觀眾,站在潘木枝遺像前面感慨,他說:「我很對不起他…我們的病都他看的,但他死的時候,我們連捻香都不敢,也不敢靠近他家,只遠遠地面對他們家祭拜、鞠躬。」在那樣壓抑與恐懼的氣氛下,自然是沒有人敢說的,這也不能怪人家。 Q3:有人講說,受害家屬有得到賠償,總統也已經道歉,不要再紀念,要往前看。我們應該如何紀念二二八呢?(提問者為台史博志工) 賠償只是申冤的過程,更重要的是歷史教育。一個不懂歷史的民族,是無知的民族;一個不願意了解歷史的民族,是無情的民族。歷史很重要,生活中處處都是歷史。發生過什麼事件?有怎樣的影響?影響多深?我們作為社會的一份子,為什麼不去了解?沒有歷史感,就沒有將來。把自己社會的歷史搞懂之餘,也要參考別人的。但我們看自己的,除了認識還要認同,藉此來認同自己,這很重要。 台史博志工何添財先生提出問題向李筱峰教授請教。(Source: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Q4:將來台灣會再發生一次二二八嗎? 我不認為會有那樣嚴重的衝突,因為我們已經慢慢發展成一個命運共同體。什麼情況可能會發生二二八?如同今天的結論,Freedom House 評比台灣的人權自由度是 93 分,這樣的台灣如果被一個 15 分的國家—中國併吞,保證發生二二八。 Q5:今年中共也舉辦紀念二二八,是怎麼回事?有何意義呢? 他們每年都有紀念,規模時大時小,中國認為二二八事件是台灣人民反國民黨政權,但他們其實就經常發生類似二二八的事件,可以參考拙作〈天安門事件中的228模式〉。我看中國的紀念活動其實沒有什麼作用,他們人民事實上也不怎麼關心。 講座結束後大合照。前排持海報右者為李筱峰教授,左為台史博郭副館長碧娥。(Source: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2017-05-10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川普「台灣就是台灣」——一句務實又漂亮的話
尤榛嚴
中國「長臂管轄」、「跨境鎮壓」 國安局:以統一台灣為終極目標
方瑋立
「德國之聲」專訪 》鄭麗文稱普廷非獨裁者 「民主選出來的領袖」
施曉光
林信義和習近平能否比「沒有細節」的打招呼更進一步?
尤榛嚴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從剴剴案到花蓮救災 粉專怒轟鍾沛君冷血
自由時報
扭扭捏捏的華獨 被逼選出鄭麗文
林保華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美參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案 邀台參與環太軍演 軍援10億美元
自由時報
批用共產黨收拾民進黨太可怕!趙少康遭藍、紅軍出征
自由時報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