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秋禾)
秋禾相關文章
另一個悲情城市——吳市今昔
2018年8月15日,是日本戰敗73週年。一般人思及日本戰敗,總會憶起決定性的廣島和長崎核爆。尤其是1945年8月6日的廣島核爆,給世人留下對戰爭最震撼悲慘的記憶。就在距離廣島20公里處的軍港——吳市,在二次大戰末期也遭到悲情的命運。 吳市人口約22萬,位在廣島西南方,面向瀨戶內海,依山傍海,山明水秀。因為地形隱密,自古以來即是日本的軍事要塞。戰國時代活躍瀨戶內海的村上水軍(海盜團),根據地就在吳市。1889年明治時代,日本帝國海軍在此設立「吳鎮守府」和「海軍部」,至1903年改為「吳海軍工廠」。吳市成為日本最大的武器生產地,及製造海軍艦艇的中心地。二戰結束後,吳市成為日本有數的造船和鋼鐵都市,兼海上自衛隊的基地。 關於吳市的戰蹟,代表作有2005年日本拍攝的戰爭巨片《男たちの大和》(中譯《男人們的大和》)。本片描述史上最大的軍艦「戰艦大和」的沉沒經過,故事雖是虛構,歷史和背景卻是事實。主角的下級兵士神尾克己出身吳市,自小嚮往海軍,被派駐憧憬的戰艦大和,卻遭遇苛酷的命運。 《男人們的大和》DVD影像。 戰艦大和是1941年日本動用國家預算的4%,傾國力製造的超級軍艦,就在吳海軍工廠完成。艦身全長263公尺,載有45口徑46公分的三連炮,號稱是史上最大的艦砲。這艘軍艦的製造過程非常隱密,日本國民多到戰後才知道它的存在。大和艦雖然耗資鉅大,卻被譏大而無當,出任務的機會很少。1945年4月1日美軍攻佔琉球,4月6日戰艦大和奉命出擊,完全不敵美國戰鬥機,翌日即被擊沉。艦上約3300名官兵,有9成以上殞命,生還者僅276人。 如今,戰艦大和已經成為日本二戰悲劇的象徵。吳市在2005年開設 「大和博物館」,陳列大和艦10分之一的模型,精巧非凡。模型的甲板是用台灣檜木打造,據說是倣原艦製成。當年日本帝國最豪華的軍艦,採用的是殖民地最高級的台灣檜木。電影《男人們的大和》當中,清洗甲板也是小兵們的重要工作。最後,在美國3百多架軍機連番轟炸下,血洗甲板的場面怵目驚心,教人痛感戰爭可怕。 戰艦大和模型。(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吳市身為日本海軍重鎮,在二戰末期接連遭美軍重度空襲。雖然美軍轟炸的主要對象是軍港,但因日軍激烈應戰,結果吳市整個陷入砲火,幾乎化為廢墟。由1945年3月開始至8月戰爭結束,共計14次大小空襲當中,吳市市民死亡逾3700人。 2016年轟動日本的動漫電影《この世界の片隅に》(中譯《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即戰時吳市的民間故事。本片是由河野史代原著漫畫《在這世界的一隅》改編,描寫19歲的廣島女兒鈴,1944年嫁為吳市媳婦,由不解世事的稚幼新娘,歷經勞苦,照顧一家老小而逐漸成長。戰爭末期一場空襲,鈴不幸被炸成傷殘,廣島娘家也遭核爆,家破人亡。電影細膩刻劃戰時的小市民生活,主角達觀溫婉,努力過好每一天的精神,令觀眾在傷痛之餘獲得救贖。2018年夏天,TBS電視台又改編為連續劇播出,重現吳市當年生活景觀,十分用心。 《在這世界的一隅》原著上中下冊。(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今日的吳市,已經是現代化都市,街景不復從前。但是,登上「觀望歷史山頂公園」,可以鳥瞰軍港風景和明治以來的造船遺跡。保衛現在日本的自衛隊潛水艇和航空母艦,就停靠「烏小島公園」港邊,肉眼可識。規模宏大內容充實的軍事博物館,既有展示二戰兵器、零式戰鬥機、戰艦史料及現代造船科技的「大和博物館——吳市海事歷史科學館」,復有收藏戰後海上自衛隊紀錄,並展示真實潛水艇的「鐵鯨博物館—海上自衛隊吳史料館」,吸引無數對軍事和歷史有興趣的觀客。據統計,近年造訪吳市的觀光客,每年逾3百萬人。 日本自衛隊潛艇和軍艦。(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鐵鯨博物館外觀。(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在這世界的一隅》作者河野史代形容自己的故鄉吳市,是「由古至今,充滿陽剛兼撫媚的不可思議的城市。」二戰結束70餘年,在吳市的太平風景當中,不能不想像過去,戒慎未來。祈求人類不要重蹈戰爭覆轍,唯願世界和平。
秋禾
2018-08-16
開啟宜蘭近代化的日本人
今年是明治維新150週年,日本各地都有許多紀念活動。其中,最受矚目的,應屬長達一年的NHK大河劇集【西鄉殿】(西郷どん),主角是公推明治維新最大功臣的末代武士——西鄉隆盛。 西鄉隆盛(1828-1877)一生高潮起伏,非常富戲劇性。他和勝海舟談判,促成長達264年的德川幕府和平結束,無血開城。其後掃蕩幕府餘黨,主導明治維新諸多改革,居功厥偉。但是,政爭下野之後,他卻帶領不滿政府的鹿兒島子弟兵,發動日本最後內戰「西南戰爭」,落得叛軍之名自刎而死。西鄉隆盛在故後12年受明治天皇恩赦,並追賜勳位,迄今備受日本國民景仰推崇。位在上野公園的西鄉隆盛銅像,雖然常被批評貌不似本尊,卻是這位奉行「敬天愛人」的悲劇英雄的神格化表徵。 西鄉隆盛銅像。(攝影:秋禾) 西鄉隆盛字跡「敬天愛人」。(攝影:秋禾) 西鄉隆盛早年曾因政治牽累,被流放外島兩次。第一次是31歲那年,被流放鹿兒島之南的奄美大島。當時,奄美大島荒僻落後,還有奴隸和巫醫習俗。西鄉雖屬流罪之身,卻以無私之心致力改革,獲得島民感激,並娶當地名家的女兒愛加那為「島妻」。所謂島妻,即依江戶幕府的隔離政策,不准「外帶」日本本土的妻子。西鄉隆盛在奄美大島的3年間,與愛加那生一子一女,男兒取名菊次郎,是西鄉隆盛三次婚姻中的長子。當西鄉被薩摩藩主特赦,獲准歸還日本本土,身懷六甲的愛加那攜幼子送行,悲情可憫。大河劇【西鄉殿】當中,飾演愛加那的二階堂富美演技逼真,賺了許多觀眾眼淚。 歷史先例顯示,在偉大的上一代光芒照耀下,再怎麼傑出的下一代,也很難超越先人。西鄉隆盛之子西鄉菊次郎,卻以他自己的方式,繼承父親遺志。不但在日本歷史占一席之地,更與日治初期的台灣,結下一段少為人知的因緣。 西鄉菊次郎像。(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西鄉菊次郎在奄美大島長到8歲,即被鹿兒島西鄉家接去領養。當時,西鄉隆盛已經再婚。雖然,明治維新之後島民不再受身分限制,自重的愛加那卻拒絕西鄉隆盛,不願遷居本土與正妻同居。菊次郎由繼母養育至12歲,即以小留學生身分被遣送美國,至14歲才返回日本。命運曲折不輸父親的菊次郎,在16歲追隨父親參加西南戰爭。激戰之中菊次郎右足中彈負重傷,當時只有將右膝以下切除。節節兵敗的西鄉隆盛,將菊次郎託付老僕熊吉,先行帶兵離去,父子自此永別。熊吉背負少主躲避砲火艱難下山,向率領政府軍的西鄉隆盛之弟西鄉從道投降。據說叔姪劫後相見,西鄉從道不禁激動落淚。 餘生裝置義肢的西鄉菊次郎,並沒有因此氣餒。亡父被恩赦後,他接受叔父栽培,以優異的外文能力進入外務省任職,又轉任美國大使館。期間,曾再度公務留學美國,備受倚重。1895年台灣依馬關條約,由清廷割讓給日本。菊次郎以台灣總督府參事官身分,奉派赴駐台灣。翌年,升任台北縣支廳長。1897年,菊次郎就任相當於縣長職位的宜蘭第一代廳長,時年36歲。當時,菊次郎偕妻兒遷居宜蘭,與部屬職員和學校校長等人,共用8百坪土地,打造宜蘭廳長官舍。時隔百年,宜蘭廳長官舍經過精心修復,改為「宜蘭設治紀念館」,開放供遊客參觀。 宜蘭廳長官舍。(圖片來源:宜蘭設治紀念館網頁) 西鄉菊次郎初抵台灣時,據說台灣還是瘴癘之地,鴉片橫行兼土匪猖獗。最初日本治台嘗試錯誤,浪費龐大國帑卻不得民心。直至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拔擢後藤新平當民政長官,才規劃出台灣近代化的藍圖。後藤主張日本本國的風俗文化不能拷貝移植台灣,必須調查台灣風土人情,再制定政策,漸次同化。當初為治理宜蘭而心力交瘁的西鄉菊次郎,深受後藤新平感召,並奉行父親「敬天愛人」家訓,為宜蘭的基礎建設展開全力。除了整治河川、擴大農地、開闢道路和培植樟腦之外,並普及教育和改善治安環境。 在西鄉菊次郎諸多政績當中,最為人稱頌的是宜蘭河的堤防工程。當時宜蘭河年年氾濫,被稱怒川。經過菊次郎和總督府戮力交涉,才得支用鉅費,花一年半時間建造長達13.7公里的宜蘭河堤防。1901年第一期工程完成,宜蘭河水患終於解決,自此不再氾濫。1902年西鄉菊次郎目睹第二期工程順利進行,才離開居住5年餘的宜蘭,卸職返回日本。 其後,西鄉菊次郎歷任第二代京都市長。在職7年間,他整治號稱「京都百年大計」的上下水道工程、發電設備和開通市內電車,給京都留下巨大的政治遺產。晚年的菊次郎因腳傷復發,歸隱鹿兒島,擔任舊藩主島津家礦山館長,著力培育當地青少年。1928年菊次郎在家鄉病故,享年68歲。 今日的宜蘭,還留有西鄉菊次郎的面影。1905年宜蘭居民共同刻「西鄉廳憲德政碑」,豎立在堤防附近。1923年並將堤防命名「西鄉堤防」,移植石碑於其上。1945年日本戰敗後,石碑一度遺失,半世紀後才再度被發現。經宜蘭文化局遷移至中山橋邊的堤防上,保留至今。碑文教人不必膜拜西鄉公,建議將此碑當成感淚碑,以紀念菊次郎德政。 西鄉廳憲德政碑。(圖片來源:宜蘭市觀光導覽網站)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西鄉隆盛和菊次郎父子,在日本和台灣的近代歷史,分別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雖然英雄由時勢所造,也得有過人的魄力和胸襟,平等和博愛的精神,才能教後人衷心憑弔。
秋禾
2018-06-07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國民黨重回馬英九手中
林保華
亞塞拜然拒發簽證 國際法官協會聲援台灣
楊國文
始政日或光復節及歷史魅惑
李敏勇
川普「台灣就是台灣」——一句務實又漂亮的話
尤榛嚴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從剴剴案到花蓮救災 粉專怒轟鍾沛君冷血
自由時報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扭扭捏捏的華獨 被逼選出鄭麗文
林保華
批用共產黨收拾民進黨太可怕!趙少康遭藍、紅軍出征
自由時報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