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俊吉相關文章

台灣未曾鬼混 我國會繼續進步

台灣未曾鬼混 我國會繼續進步

韓國瑜日前感嘆「台灣鬼混20多年,完全沒有進步」。謝金河反駁「如果要這麼說,日本是鬼混了30年」。韓國瑜不服氣,舉他自己為例,說30年前他進新聞界的時候,起薪45K,而今記者的起薪只有30K,所以「這幾十年來,台灣都在吃老本」。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30年前一名甫獲外國一流大學博士學位回國任教的副教授,月薪是25K。如果當年記者的薪水確實從45K起跳,則記者的待遇是副教授的1.8倍,這是一個難以置信的數字。不過,姑且相信韓國瑜所言不虛,則當年的記者為何如此吃香?可能的原因有二: 第一,三十年前,蔣經國在臨終之前解除報禁,報紙在那一年(1988年)一口氣增加了95種,報業對記者的需求爆炸性成長,記者的薪資因此水漲船高。這是供需使然。 第二,30年前,有線電視尚未開放,市場被老三台聯合壟斷,而台灣的經濟已經起飛,企業對電視廣告的需求非常強烈,所以當年的老三台絕對有本事提供員工優渥的薪資。這是市場結構使然。 反觀今之新聞工作者,待遇普遍低落,起薪30K是常情,但是誰都知道這是紙媒沒落、新聞台氾濫、網路勃興的結果。各種傳播平台的競爭稀釋掉新聞業的利潤,記者的待遇當然江河日下,此乃各國新聞傳播產業共同遭遇的困境,絕非台灣獨有的現象,所以並不是「這幾十年來,台灣都在吃老本」。 韓國瑜又說「到現在,還在仰賴新竹科學園區,到底台灣還有沒有其他產業?」事實上,半導體產業絕對是台灣的驕傲,三天前,外媒報導,台灣晶圓製造的產能世界第一,以全球佔比的21.8%,領先韓國的21.3%,日本的16.8%,北美的12.8%,以及中國的12.5%。論技術,台積電的七奈米製程所向無敵,只有韓國三星勉強還算對手。至於三奈米製程,去年12月已經通過環評,台積電將斥資6000億元,在南台灣的南科興建三奈米廠。 台積電的成就說明一件事:台灣從「客廳即工廠」,從家家戶戶做加工、組裝聖誕燈的時代起到台積電著手興建三奈米廠為止。幾十年來的發展,正如謝金河所言「台灣致力於產業的轉型和升級」,不是「台灣鬼混20多年,完全沒有進步」。 韓國瑜問「到底台灣還有沒有其他產業?」當然有,而且很多,沒有的是賭博、賽車和賽馬。 以金融業為例,銀行、證券與保險三大產業的資產規模合計超過100兆元,其中銀行的資產即達49兆,上市公司的市值為29兆,而保險業的總資產是27兆元。再就產值而言,金融業去年一年就創造了1.2兆元的附加價值,佔我國GDP的6.8%;若從就業觀之,金融業提供了52萬個工作機會,而且金融業的薪資是全國平均薪資的1.73倍。請問這是不是一個產業? 台灣有許多績效卓著、全球知名的公司,以及眾多潛力無窮、充滿未來性的產業,這些都是過去幾十年來,政府與民間一起努力的結果,台灣未曾鬼混,我國會繼續進步。 (作者為前行政院副院長)
施俊吉 2019-02-19
務實促進薪資成長

務實促進薪資成長

加速經濟轉型、改善低薪問題是政府施政的主軸,當前行政院以「拚經濟就是拚所得」為核心,致力推動經濟、產業及能源轉型。相關政策包括:軍公教加薪、解決五缺問題、五加二產業創新、稅制改革、優化投資環境,以及人才培育等。其目的就是在透過短、中、長期措施逐步興盛經濟,創造更多優質的就業機會,以提高人民的薪資所得。 長期以來,經貿全球化及區域整合趨勢讓開發中國家的勞動大軍加入全球分工體系的生產行列,使得先進國家面臨薪資停滯的窘境,台灣也不例外。所以,多數經濟學家同意,唯有提高國家競爭力,開展新的經濟模式,才能對抗「要素價格均等化」的壓力。 因此,為解決低薪問題,政府必須從基本面著手。一方面增加國內投資,擴大內需,以達到拉動薪資成長的效果;另一方面則應藉由產業創新和升級,透過附加價值及勞動生產力的提升作為推力。雙管齊下,才能促進國人整體的薪資成長。 在此前提下,基本工資之調整必須視整體經濟情勢及社會發展而定。基本工資之調幅如果過高,將對經濟造成衝擊,有害就業;調幅如果偏低,則對邊際勞工的基本生活保障不足,傷害弱勢。因此,調整基本工資必須慎重其事,要綜合考量就業效果、物價影響、中小企業負擔、產業競爭力等因素,以求在增進全民福祉的當下,降低所有的不利影響。 整體而言,調整基本工資並非解決低薪的唯一手段,所以政府不會仿效韓國的作法,一下子將基本工資調高十六%,然後再編列預算補助企業,試圖和緩中小企業倒閉及大企業裁員所造成的失業危機。我再說一遍:「政府不會以激進的手段調高基本工資!」 最後,昨(廿二)日報載「行政院副院長召集幕僚開會,達成共識,基本工資逐年漸進調高,下次調幅四.七二%起跳」。此一報導是誤傳,因為本人從未就基本工資的調幅及期程,召開過任何內部、幕僚或跨部會的會議,更遑論對基本工資的調幅已經拍板,特此說明。 (作者現任行政院副院長)
施俊吉 2018-01-23
高鐵財改案是設局弊案

高鐵財改案是設局弊案

    海角七號有一句膾炙人口的台詞「山也BOT,海也BOT」,台灣難以勝數的BOT中,最蕩氣迴腸的是101與高鐵。其中,頂新染指101、脫產101已經被定調為弊案,而交通部一手主導的高鐵財務改善方案,則是設局中的弊案。所幸老天垂憐,高鐵財改案昨天已被立院朝野兩黨漂亮擋下,甚而導致交通部長請辭。 高鐵於民國87年動工,特許期35年,預定在122年時交給國家。BOT的高鐵,在這段期間必須依約走完興建 (Build),營運(Operate)與移轉(Transfer)三個階段。 高鐵公司興建高鐵的報酬是營運期間的所有商業利益盡歸其所有,因此特許期愈長,高鐵公司賺愈多(或賠愈少)。當特許期結束後,高鐵就要移轉給國家,然後由政府尋覓新的經營者,此後的利潤即屬國家所有。所以,高鐵的特許權是國家的資產,延長特許期就是剝奪人民未來的利益。 高鐵自營運以來,財務一直有問題,經常需要政府協調銀行團和官方的基金予以紓困。最近,高鐵再度宣稱流動性不足,無力償還貸款(特別股收回)。所以,交通部「指導」高鐵公司提出財改方案。方案的內容是:高鐵特許期延長40年,國家接收高鐵的時間從民國122年,延後到162年;其次,舊股東減資60%,並由新股東、部分舊股東和員工增資200億元,然後再公開釋股100億元。此項財改方案不忘附贈了一顆「糖果」當誘餌: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如果同意延長特許期,高鐵就降價! 要不要接受高鐵降價的「小確幸」,要先問延長這40年的特許值多少錢。算法很簡單,只要算出這40年的現金盈餘,減掉資本支出後,答案就出來了。而不久前,張兆順會計師曾經在立法院的公聽會上以交通部所提供的資料計算高鐵102年的現金盈餘是198億元。若以此金額乘上40年,總額將近八千億元,此雖只是推估值,卻足以一窺利潤之堂奧。 其次,同樣是交通部的數字,假設需要重建一條高鐵,不算土建工程(因為既有的土建可以使用100年),一條新高鐵,其軌道、車輛、電力、號誌、通訊與其他系統的興建成本,只需三千餘億元。現以40年的現金盈餘八千億元減掉資本支出三千餘億元,餘額接近五千億元。換言之,延長高鐵特許期40年,等於全民奉送高鐵股東八千億元的現金盈餘,或政府圖利有權增資高鐵的特定對象五千億元的淨利。 交通部除了以高鐵降價利誘之外,更以財改方案過不了關,高鐵就會破產來要脅全民。一般人不清楚破產這一回事,以為高鐵破產就會變成廢鐵。交通部就利用這項心理,恫嚇立院,跟全民玩「Chicken Game」:誰比較膽小,誰怕破產,誰就輸了!一旦人民輸了,代價是八千億元。 破產怎麼辦?高鐵又該何去何從?公平與正義的政策是:按照BOT的合約走。政府原本在高鐵35年的特許期滿後,即應接收高鐵,然後再OT出去。現在高鐵的財務難以為繼,政府此時如果按照合約接管高鐵,只是提前進行「接收高鐵,再OT出去」的法定程序而已。所以,交通部責無旁貸,應速備妥接管高鐵的SOP,確保高鐵營運不中斷,並保證高鐵員工全部留任;不能因為怯於承擔,就以延長高鐵特許期為手段,來逃避接管高鐵的責任和義務。 高鐵的特許權是國家的資產,延長40年的特許期,價值八千億元。交通部將這龐大的利益輸送給現在有門路增資高鐵的特定對象,使得投資高鐵的報酬率高達5.9%,獲利時間長達58年(從現在到民國162年)。這項財改方案,荒謬至極,提前處分下一代人的資產,把下一代人的利益一起剝奪,完全藐視跨世代公平分配原則。所以立法院否決此案,理所當然。 作者:施俊吉(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研究員,金管會前主委)
施俊吉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