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林佳龍)
林佳龍相關文章
感謝老師傅,第八車廂順利移出了
在搶救人員及工程團隊不分晝夜、輪班全力投入搶修後,事故中受損最嚴重的第八車廂終於移出了。 事發當下,在隧道中承受最猛烈撞擊的第八車廂,終於在今晚22:52移出隧道。工程團隊在開始拖移車廂前,特別焚香祭拜再行動工,祈求工程能夠順利平安進行。 在所有車廂移除隧道後,接下來還要鋪設鋼軌、枕木、重建電力設施、復原號誌等工作需要完成,再配合隧道結構安全檢測報告進行必要的補強,才能確保行車安全。 感謝各界馳援共同投入救災及修復工作,特別是正一鋼索的陳永郎老師傅,今年70歲也已經退休。但過去三天當工程越趨困難時,他卻義務到現場提供專業建議,讓今日第八車的拖吊任務,可以避免車體切割,改讓車體重置於轉向架上,使時間上至少節省了大概一天的時間。 除了陳永郎師傅,在這次事故中還有許多熱心民眾、公益、宗教團體到現場提供協助,他們或者提供物資,又或者默默地奉獻心力,我要特別感謝他們。 我也要謝謝上百名台鐵及工程團隊的努力,也盼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能夠儘快恢復東正線的通行。修復的工作仍將持續進行,再次感謝搶修團隊的付出。
林佳龍
2021-04-06
搶救工作告一段落,辭去交通部長
從得知消息到前往事故現場,我祈求上天眷顧,讓乘客平安獲救。然而,壞消息接著傳來,每多一個罹難者,就多一個心碎的家庭,我內心只有更自責,更愧疚。 作為交通部長,我責無旁貸,當然必須承擔起一切的責任,辭職下台是容易的事。我先是一個人,才是一個交通部長。在現場,每個人都很努力,想為罹難者、罹難者家屬及生還者多做一點事,盼望了解真相,盼望不會再有這樣的悲劇發生。 第一天我即說會承擔一切政治責任,如同今天媒體所報導,佳龍當時即已向總統及院長請辭。這數日的批評,我本應概括承受,我們做得不夠好,我們改革的腳步不夠快,必須接受社會批判。辭職是最基本的負責,我留下的日子不是戀棧,而是求能善後。我在現場看到的是不斷湧入的民間救援力量,這股善念超越所有政治口水,我期盼台灣社會能走出傷痛,回歸理性的國家政策討論。我們能給罹難者最大的補償就是加速改革腳步,讓搭乘台鐵的乘客能得到一份安心。 回首這段日子,政府團結一心,克服了不少艱鉅的挑戰,也在疫情衝擊之際,與社會各界攜手共度難關;而總是站在危機最前線的交通部同仁,更是日日夜夜都經歷著數不盡的考驗。 儘管我們想努力做到最好,但這次發生的太魯閣列車事故,代表我們的努力還是不夠。目前事故及工安仍待運安會及司法單位調查,但那麼多罹難與身心受創的旅客及家屬,以及全體國人共同受傷的心靈,都令佳龍內心極為痛楚與自責。 佳龍會堅守崗位做好善後工作,在搶救的工作暫告一段落之際,不戀棧職位、負起完全責任,辭去交通部長一職。很抱歉因為在第一線協助搶救,不便即時向大家報告這項決定。 此刻,佳龍仍會全力協助搶救、搶修、撫卹、疏運及配合調查。未來離開交通部之後,也仍舊會把這些心情帶著,持續用不同的方式,盡力撫平傷亡者及家屬、以及全體國人的共同傷痛。 再次向全體國人致歉,也向每一位投入搶救的醫護、警消與協勤、疏運的人員致謝。天祐台灣!
林佳龍
2021-04-04
所有人員全力搜救搶修中
在醫院探視傷者及向家屬關懷致意後,回到事故現場關心搜救的進行與搶修工作。 現場搜救機具與人員都已進駐進行搶修作業,前進指揮中心也配合檢察官、運安會,對隧道內的車廂做最後確認及蒐證工作,在完成搜救後也立即對於遭破壞的鋼軌、枕木、電車線進行鐵道搶修。 發生這樣的事故,萬分沉重傷痛,自責愧疚。我要再次感謝每一位來參與搜救的警消同仁,內政部空勤總隊、特搜隊、國軍、紅十字會,以及基隆、台北、新北、宜蘭縣、台東縣和在地的花蓮縣消防弟兄姊妹,快速抵達現場協助搜救的工作,也感謝鐵路警察協助維護現場秩序,還有所有辛苦的醫護人員。 面對罹難者與傷患,我已請台鐵局設立關懷服務小組,並且建立單一窗口,每一戶罹難者或傷患,都要有相對應的窗口,以協助家屬及傷患進行後續的理賠、醫療協助。 針對疏運因應,目前台鐵東正線無法行駛,會以西正線雙向列車的調度,也會強化公路系統的疏運。我也指示民航局協調增加花東航班。也要請國人能夠諒解,減少往返東部的車流,或者是採取從南部分流的措施,疏運方案請大家掌握即時資訊,再次感謝國人體諒與配合。所有人員全力搜救搶修中。
林佳龍
2021-04-02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成功發包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成功發包,指日可待! 自就任交通部長以來,「第三航廈何時可以順利發包?」的問題,就常常被詢問,我深知背負國人的期待,更期待不辜負國人。 第三航廈不僅是國門,更是近年國內最大型的公共工程,面對多次的流標,我選擇直接面對問題。因此,我多次向產業界請益、務實調整,反映合理的市場行情,酌予提高經費,且在兼顧台灣氣候與原設計理念前提下,調整部分設計,並獲得設計者同意,降低施工難度及風險。 同時配合營運維持需求,分3階段完工;因應廠商缺工,增加外籍移工引進人數;為促進廠商參與投標,改變招標方式;為減輕廠商資金壓力,增加估驗計價頻率等。 過程中,我也期待國內產業可以參與,因此也與國內廠商面對面討論,以了解他們的想法,以提高廠商投標的意願。終於在今天傳來好消息,雖然經歷小波折,但工程終於在國人的期待下,順利發包。 向大家介紹,第三航廈將由台灣榮工工程與韓國Samsung C&T Corporation所組成的跨國團隊承包,將與交通部的團隊,一起打造全新的國家門面!感謝桃機公司同仁的努力,工程預計2024年底完工,2025年試營運,敬請期待。 雖然,疫情期間國境嚴管,但國家重大建設並未因此停滯,交通部除了趁空擋修機場、改善機場跑道、空橋等硬體設備,也將旅客服務軟體升級,等待疫情過後,用最好的國門面貌,迎接世界各國旅客來台。 #桃機T3 桃園國際機場 Taoyuan International Airport
林佳龍
2021-03-30
再論「首都減壓,國會先行」
十多年來我一直主張「首都減壓、國會先行」,更曾在立委任內正式提案。這是經過嚴肅的思考,並非一時主張,更非向中央「喊價」。首都減壓乃攸關我國發展的百年大計,而立院遷建台中,則是關鍵的第一步。 首都需減壓的首要理由,是為了分散風險。台北早已承受過度發展的壓力,中央機構也太過集中於此。一旦有地震、核災等自然或人為之災害,後果將不可想像。遠的不說,針對最近對台南造成重大損害的地震,就有專家指出,如果發生在台北,估計會有四千棟房屋倒塌。再者,台北與核能發電廠的距離也過近。以總統府為例,距核一和核二廠都不超過卅公里;一旦發生核能外洩事故,根本來不及疏散。 首都應減壓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為了改善區域失衡。過去中央長久以來的重北輕南政策,導致區域與城鄉發展差距不斷擴大;而區域資源分配不均,更有破壞社會團結之虞。改善之道,其中之一,就是透過部分中央機關遷出台北,打造副首都,以追求均衡之國家發展,維護國家資源分配正義。韓國的行政首都世宗市,也是基於上述理由而誕生。 既然首都必須減壓,我進一步主張由國會先行。因為相較於其他行政機關,立法院遷建的阻力最小,而且一旦成功,能起示範作用。 況且,立法院為我國最高民意機關,是現代國家民主憲政之表徵,理應效法先進國家,擁有國會議事堂、國會圖書館及國會山莊等整體建築群體之莊嚴性。但由於歷史因素,立法院現址乃是借用台北市的學校用地。不僅長年需支付台北市政府高額租金,院區更散佈各處,廳舍益形龐雜,建築規劃與空間使用統合不易。而且,立院現址前身為「台北州立第二高等女學校」舊校舍,卻沒有列為古蹟,立法機關帶頭違法。總之,立院搬遷勢在必行,只是地點的問題。 事實上,從各種面向來看,台中是立院搬遷的理想地點。台中不僅擁有交通便利、氣候溫和、腹地廣大等優勢;而且過去省政府時代,省議會就設在霧峰。再加上,高鐵通車後形成一日生活圈的台灣,已朝北、中、南多都心國家的方向發展,而台中便是中核心之所在。 為展現本市迎接立院遷建台中之誠意,巿府已積極檢討高鐵烏日副都心的規劃,希望以最快的速度,促成目標之達成。 (作者現任台中市長)
林佳龍
2016-02-22
«
1
2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川普「台灣就是台灣」——一句務實又漂亮的話
尤榛嚴
中國「長臂管轄」、「跨境鎮壓」 國安局:以統一台灣為終極目標
方瑋立
「德國之聲」專訪 》鄭麗文稱普廷非獨裁者 「民主選出來的領袖」
施曉光
林信義和習近平能否比「沒有細節」的打招呼更進一步?
尤榛嚴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從剴剴案到花蓮救災 粉專怒轟鍾沛君冷血
自由時報
扭扭捏捏的華獨 被逼選出鄭麗文
林保華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美參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案 邀台參與環太軍演 軍援10億美元
自由時報
批用共產黨收拾民進黨太可怕!趙少康遭藍、紅軍出征
自由時報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