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入亞投行很難獲利

中國所謂的「一帶一路」,主要目標在突破來自海上的可能圍堵,是以陸權抗衡海權的考量。

作者:蘇紫雲(淡江大學整合戰略中心執行長)

如同習近平所稱「一帶一路與亞投行歡迎大家」一般,中國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主要目的是包括外交、經濟、海外市場的戰略三角考量,一方面協助中國深化經援外交、同時幫中國企業行銷海外。直白的說就是借用出資國的錢貸款給會員國興建鐵道、公路、電力、水力等設施,但由於營造業的「中國價格」他國很難競爭,這也是美、加、日不擬加入的主因之一。台灣在此可以獲得的利益更是極為有限,冒進出資幫中國做外交恐需三思。
   
戰略上來看,中國所謂的「一帶一路」,主要目標在突破來自海上的可能圍堵,是以陸權抗衡海權的考量。奧妙之處就在「絲綢路經濟帶」,其連接的神經脈絡就是洲際鐵路以及高鐵,向西通往歐洲,向南則進入中南半島,同時在印度洋取得新的出海口,可以就近取得中東原油、向南則可連結東南亞的市場與資源。此將可提高對美日的競爭力,特別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的印尼,幾乎已成日本商社的天下,協助東南亞國家打造高鐵可為北京扳回一城。

而在經濟方面,也可預估亞投行外來最主要的業務將是鐵道建設。中國以高鐵結合外交與經濟已取得初步成果,土耳其首條高鐵「安伊高鐵」已於去年7月通車,幕後的主要業者就是中國國企的「國鐵建」。中國總理李克強海外出訪必定行銷中國高鐵一事,但有興趣的國家多卡在經費部分,以往中國對此多採取「高鐵換資源、礦產」的方式進行,原因就如中國工程院院士所坦承,「和國外的高鐵合作模式是有錢的拿錢,沒錢的拿資源」,主要考量是中國本身的天然礦產多在60年內將開採殆盡,因此換取海外資源就成為重要經濟戰略。

籌備的汎亞、歐亞以及中亞三條跨國高鐵,則是海外市場的爭奪戰。中國國企的中國鐵建、北車、南車等鐵道集團已成全球鐵道設備巨頭,其所帶動的中國內部鋼鐵、機電控制、扣件等相關產業產值龐大,爭奪全球2016年前將近2500億美元的鐵道運輸市場,對中國的經濟產值將有極大貢獻。也因此,日本首相安倍去年8月訪問印孰即大力行銷新幹線系統,中日高鐵大戰在印度開打。目前中國新下一城,以融資手段奪下俄國的首條高鐵建設,此一模式可視為亞投行雛形業務。

一百年前的德國提出「鐵路戰略」,以陸權戰略的思考力求藉由鐵路的機動力能同時對抗來自東西兩方的俄國、法國。百年後的中國予以發揚光大,將鐵道戰略整合進外交、經濟、乃至能源安全的思考,並將鐵道建設深入他國,而亞投行將是主要的融資來源,核心就是中國的「高鐵外交」。台灣要將有限的資金投入換取由中國主導、機制、獲利對台灣都不明確的亞投行,或是加碼挹注美日主導的亞銀等機制已成熟的多邊開發機制,選擇應該很清楚。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