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產業人才三角關係

 

二十二日「學力不足,國家沒有競爭力」文中提到高等教育學生程度低落,語言能力不足,基本學科能力不足,無法定義問題,遑論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大學教育機構淘汰比率過低(○.二%)的問題。

這些問題其實點出了目前台灣社會文憑主義氾濫及高等教育的問題,同時間接點出為何年輕人長期低薪的原因之一:年輕人的能力問題。能力不足,如何賺得更高所得?能力不足當然不只是年輕人的問題,而是我們的社會與教育出了什麼問題?我們高等教育訓練了年輕人什麼樣的能力?讓他們無法具有更高的社會價值,取得更好的薪資所得。倘若年輕人語言能力不足,無法與世界接軌,怎麼賺世界市場的錢?基本學科能力不足,無法解決產業問題,誰願意付他高薪?

台灣從小學開始功課就很緊,國中、高中,死背、補習,一路押著上來,到了大學就放鬆了;美國剛好相反,國小、初中都很鬆,成績從國三才開始算,進入大學,功課非常緊,大學是要奠定以後工作的基礎,因此各系的主修課目要求非常嚴格,許多學生在大一或大二時無法應付功課,就被退學。各系的主要課目,教授往往忙著做研究,教書只是附帶工作,學生要自己非常努力,事前預習、事後複習,有事找助教問,學問要自己做。相反的,台灣的大學教授以教學為主,研究做得不多,認真的,寫教科書、賺學生的書本費;做研究的,研究成果也難以上國際期刊(還不談造假的),教授自己研究能力都有問題,怎麼會訓練學生自己做學問。四年輕鬆過,出了社會,在業界能有什麼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能力,如何期待高薪?

文憑主義在加工製造年代還行得通,今日台灣,創新與國際化是生存之道,仍想靠拿個學位像過去安穩過一輩子,已行不通。以美國大學為例,助理教授正是往前衝的年紀,兩年內沒有好的論文發表,就得面對被辭退的窘境,文憑主義對自己沒有競爭力,對國家也沒有競爭力。然而,台灣的教育機構仍熱中文憑主義,看他們熱中辦理EMBA program,把學校當學店,近二十年創造數以萬計的EMBA畢業生,台灣競爭力有上升嗎?

高等教育訓練出來的學生沒有能力賺得高薪,跟產業結構有關係,產業結構卻與人才供給有關,我們的高等教育機構訓練出新經濟的適用人才嗎?或只是當個送畢業方帽的機構?是時候檢討台灣的高等教育了!

(作者為加州會計師)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張昭仁

張昭仁
加州會計師。前寶島新聲 TNT 台長、桃勤公司總經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