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郵輪市場大有可為

台灣郵輪市場

聯合報昨天用將近一整個版面報導台灣主要港口因應成長中的郵輪市現況,文中提到建設不足,通關混亂等問題,以及可行解決方案,這些都很有建設性,但從我過去幾年三百多天的海上經歷看來,也有些似是而非的說法。。。。

- 有人說不需大力開發基隆旅遊資源,因為郵輪旅客一定只會往台北跑。
現況確實如此,但那是因為目前靠基隆港的國際郵輪太少,外國觀光客難得來台自然往大城市跑,如果多來幾次就不一樣了。以倫敦為例,港口位於搭車一個多鐘頭外的多佛,旅客首度造訪必進倫敦,但再來許多人就會選擇留在多佛或去附近城鎮,就近觀光,類似地點全球不勝枚舉。

- 有人說高雄旅遊條件較差,需要政府補助和開發鄰近縣市觀光路線以吸引外國客。
國外旅遊條件比高雄差的地方多的是,旅客卻一點不少,其實對停留時間不長的郵輪客來說,不需要每個上岸地都有超大景點,重點是要讓他們感到安全,方便,和有當地特色。許多人下船後不願或不能跑遠,只在港口附近走走看看,買買吃吃,一樣可以渡過一個令人難忘的假日。

- 有人說台中郵輪碼頭位於貨櫃港內,旅客下船馬上坐車離開,不像國外港口有歡迎儀式,民俗表演等,很難競爭。
其實許多國外港口都在工業區內,包括羅馬,洛杉磯,鹿特丹等郵輪進出有如巴士一樣頻繁的國際大港都是如此,這不是重點,重點前面說過:安全方便有特色!少了這些,就算把船開到市中心也沒用。還有,歡迎儀式通常只是做給當地人(尤其是政府官員)看的,觀光客下船就走了,很少有人留下來認真欣賞。

台灣地理位置優越,天然良港眾多,人民財富超國際平均,怎麼看郵輪市場都不該是現在這個局面。我搭船時常問其他乘客,發現雖然通常台灣不是他們旅遊首選,但如能隨郵輪順道造訪,所有人都興致高昂。Why not? 許多位於太平洋,大西洋中名不見經傳的小島都遊人如織,何況是文化多元,政治有趣,又擁有2300萬以友善人民聞名的福爾摩沙?

除了明顯的硬體問題外,個人認為限制台灣大幅擴展觀光市場的主因包括:1.眼光短淺,2.封閉心態,3.自信不足。

眼光短淺才有蓋旅運大樓卻卡在政府要回饋金,而旅遊業又動輒要政府補助這類莫名其妙的事情。發展觀光需要政府和民間聯手,各自發揮所長,一起賺外國人的錢,而不是關起門來你爭我奪,拗不到就玉石俱焚。觀光業也不是一錘子行業,要讓觀光客來過還想再來,才能建立長久名聲,把餅做大。

心態封閉就只能做表面功夫,客人來了又是花圈又是合影,看似禮遇,其實多餘,觀光客要的不多,再說一次:安全,方便,地方特色,如此而已!各種設施必須從外人,而不是自身眼光出發,與其搞一堆自嗨儀式,更重要的是交通便利,資訊透明,童叟無欺,想想看,單是一條中正路,台灣從南到北就有三四種英文拼法,是要逼死觀光客不成?

政府缺乏自信就難以大力投資開發,業者缺乏自信就總覺得資源不足,商家缺乏自信就把全台老街和夜市都做成一個模樣,消費者缺乏自信就不敢跳上一條船雲遊四海,全台缺乏自信的結果,就是明明人人有利可圖,成長潛力極大的行業,只能在小小範圍內求取小小確幸。

地處地球村邊緣,人口和台灣相仿的澳洲,郵輪市場比台灣大幾十倍,隨便一個澳洲人到隨便一個港口搭上一條船,航程從兩三天到三四個月,地點從鄰近城市到環遊世界,任君挑選,平均費用比我們低的多,不是我們商人惡劣,而是國內登船航線太少太短,不夠經濟規模,每次在船上遇見數量眾多,豁達開朗的Aussies,我就想:為什麽我們做不到?

看完報紙本來只想隨便說說,沒想到越寫越多,我不認識政府主管機關或相關從業人員,不知該把文章發給何人,如果網友有適當管道,歡迎分享,如果能因此產生一點影響最好,如不能,就當發發牢騷,狗吠火車吧!

< 資料來源:老黑看世界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