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陳冠蓉)
陳冠蓉相關文章
是「慈濟」,還是「慈記」?
積極鼓吹發心,提供置入性行銷、為上人歌功頌德,這是以慈濟人的「慈濟」志業,還是以利助己的「慈記」企業? 2015年03月27日22:33 作者:陳冠蓉(輔仁大學中文所博士候選人) 去年大統長基銅葉綠素油事件,慈濟靜思人文宣稱「安全無虞,暫不跟進」,繼續販售頂新代工的香積麵,甚至力挺到底。歷經保護區開發案、邪惡基金等風波,如今再爆爭議。慈濟以善款大量採購自家商品賑災,絕不等於「錢都用在災民身上」,雙方關係、交易利潤和金額流向才是重點。 食品也好、行善也罷,對名牌的迷思,使我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驗出輻射值,只要符合標準就可販售;款項支出不超過法定上限,剩餘專款申請變更使用,就不違法。貼上「慈善」二字,掩飾營利的動機,竄改包裝、混淆視聽,與改標販售的輻射食品,如出一轍。不幸中的大幸是,輻射汙染會毒害身體健康,慈濟沒有違法,只是令人不舒服而已。 積極鼓吹發心,提供置入性行銷、為上人歌功頌德,這是以慈濟人的「慈濟」志業,還是以利助己的「慈記」企業?告別式喪家謝弔的每一套靜思語,從出版、承印到認購過程,總共賺了幾手?捐助者的善意和受助者的尊嚴,又被剝削了幾層皮?勸服信眾「先付費後享受」,灌輸孩子「存錢給上人蓋學校」、「有災難要先救上人」的觀念,是建立信仰,還是洗腦?食衣住行育樂,滲透各行各業多年,超脫生死,橫跨國際。原來,有「災難」的地方,就有「利益」。一本萬利、名利雙收,才是慈濟壯大的不二法門。 紀念專書記錄的不是人間的美善,而是人性的貪婪與卑鄙。一個不真的宗教團體,不可能達到美善神聖的境地。輻射商品可憑發票退費,但大愛無價、信任無罪,所以我們不需要感到憤怒或懊悔。如果眾生的慈悲,到頭來只是豢養出一隻吸金異形,且以其人之道還制其人之身,由市場供需原則決定存續,讓牠吞噬自己。 言和吧,親愛的婉君。彼此攔路嗆聲、瘋狂廝殺之際,社會福利保護區內的工廠不曾停歇,或許正準備迎接下一場世紀災難的來臨,再以救世主的姿態,撫慰心靈。我們有權終止捐獻、抵制標示不實的慈善團體,但請別收回真心。因為,陰暗的角落裡仍有許多弱勢族群,發出無言的吶喊,等著我們去傾聽。
陳冠蓉
2015-03-28
慈濟的圖騰、禁忌與神話
慈濟最大的財富,不在於金錢和土地,而是人。 作者:陳冠蓉(輔仁大學中文所博士候選人) 拙文〈莊朱阿嬤抵過多少慈濟榮董〉在蘋果論壇見報24小時內,周遭慈濟人的壓力排山倒海而來,難以招架。 慈濟最大的財富,不在於金錢和土地,而是人。將信眾的奉獻視為贖罪券並不公平,主管機關和民意代表監督、立法的怠惰或許涉及利益輸送,但社會大眾對慈濟的敬仰,主要來自基層志工。多數慈濟人歡喜做、甘願受,投入物質、時間和心力,朝著更高階的目標不斷精進,在奉獻中實踐自我價值,成就眾生。潔淨的空間和祥和氛圍,對顯出貧苦髒亂的悲情,莊嚴的殿堂,足以度脫苦厄,抵達彼岸。慈濟產品應有盡有,但除了集體活動或執行任務,很少看到慈濟人穿著藍白衣褲運動買菜,或穿著旗袍參加正式場合。制服象徵堅定的承諾與責任,圖騰標誌人與佛永恆的連結,親近如佛的上人,使佛的存在成為可能,從此常駐人間而不在雲端。外界眼中的造神、膜拜與操控,在信眾卻是榮耀歸屬,使命必達。 這股新興的柔性力量,堪稱另類宗教狂熱,顛覆了傳統的刻板印象,藉由整合行銷策略傳播理念、成功建立識別系統,打造品牌形象,進而提升層次,成為慈善市場的名牌,神聖不可褻瀆。然而,褪去包裝、離開慈濟人的角色,孝順、關懷、禮讓…處處是行善的因緣,隨喜功德,法布施和財布施同樣可貴。 但慈濟的階級管理制度和強烈的排他性,牴觸了佛教「眾生平等」的真義;以世俗化、商業化的手法經營發展志業,卻不容許社會將其視為世俗的商品。頂新食安風暴中,慈濟採取選擇性慈悲,將黑心油事件歸咎於無從教化的個人行為,對廣大無辜受害者的怒吼置若罔聞。目前尚無慈濟違法運作的直接證據,全力動員扭轉輿論,無助於釐清誤解。正反雙方皆非愚夫癡婦,請以寬宥奸商的標準和智慧包容異議,透過理性溝通和對話,轉化危機。慈濟是「人」成立的「組織」,本質和其他團體無二。市井小民每分血汗錢都要誠實申報納稅,不勞而獲、坐享其成的資產,更有義務接受公開檢驗及監督。 行善不分等級,志業不能無限上綱。在真善的前提下,沒有誰比誰偉大高尚。與人為善,皆是五濁惡世的清流。期盼慈濟高層珍惜所託,既行人間路,當守世間法。人性本善,為惡的機率不等於零。善與惡、光明與黑暗注定共生,這是所有慈濟人必須體認的現實邏輯,更是宇宙大覺者無法改變的真理。
陳冠蓉
2015-03-14
莊朱阿嬤抵過多少慈濟榮董
行善當以慈濟,不必非在慈濟。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作者:陳冠蓉(輔仁大學中文所博士候選人) 我是慈濟會員,包括早已往生的小狗,至今仍具備會員資格,固定劃撥捐款。我從不以「慈濟人」自居,舉凡合法立案、穩定運作的社福和宗教團體,都是資助的對象。我沒有抵稅的需求但會索取收據,因為我有權利監督。 先父病逝於榮總時,我並未聯繫駐院會員。日日到懷恩堂上香的那段期間,見識了慈濟助念團的功力:高聲喧嘩、強勢主導,霸佔公共空間設備放置私人物品,儼然幫派。去年首度正式報名全球浴佛大典,簡直開了眼界,自慚形穢。師姊們從頭到腳,無一不是慈濟周邊商品,複製著相同的形象。彩排時,符合顏色規定的衣褲,遭到了糾正;不止一位師姊,直接動手為我扣上領口的第一顆釦子,斥喝我注意儀容。 「一攤血」的傳奇,建構起慈濟的神話王國,創造驚人的產值。行善不必仇富,但也不需要聚斂。輿論的焦點並非慈濟擁有多少資產,而是作為宗教團體,標榜格式化、階級化、商業化管理模式所傳遞的價值觀,態度的傲慢和理據的薄弱。在這個非營利組織中,「精進」似乎無關信仰,依據挹注的時間和物質換算成「發心」程度,區分階級。於是,信眾只知「上人」,不識「佛」、「法」,立場鮮明,模糊是非。如果慈濟提出的事實,連專家學者都無法說服,又怎能奢望居民鼓掌歡迎,爭取社會認同? 應以「慈」濟人為榮 慈濟挾現代科技和行銷網絡優勢,建議研發「吃了保證瘦」的減肥食品,經上人法力加持,必定熱銷。諸法空相,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清淨莊嚴,何來胖瘦之別?「宇宙大覺者」雕像是否神似證嚴法師,見仁見智,但因認為「胖胖的佛似乎不合乎宇宙大覺者的樣子」、「為了弘法到處奔走,怎會胖胖的」而刻意改瘦的執念,事後宣稱「顛覆傳統」、「佛陀形象本就億萬千種」的詭辯,在在暴露出思想、行為的矛盾,以及所弘之「法」的膚淺。慈濟人對證嚴法師的戀慕崇拜,佛經皆有跡可循,卻將佛陀和菩薩代換成「上人」,這是百分之百的造神和愚民。 已圓寂的廣欽法師、聖嚴法師,生死自在,典範長存。慈濟信眾害怕失去「上人」的集體焦慮,無非是一種病態心理。前、後「證嚴時代」的權力結構變化,或許不足為外人道。但若法隨人滅,弟子只能仰賴「如佛」的上人雕像救苦救難、永續經營志業,反證明「慈濟宗門,靜思法脈」的虛無與脆弱。 有願就有力-弘大的悲願,累積了雄厚的財力,華麗的殿堂使人目眩,對來自市井小民的微薄奉獻,漸漸無感。但「慈濟」不是宗教,「靜思堂」不是宮廟,「上人」終究是人,既受世俗供養,就不容自外於紅塵、逃避法律規範,證嚴法師責無旁貸。深知「店大欺客」,再多批判,都撼動不了慈濟的基礎,是志業、事業、商業或罪業……渺小如我,無從置喙。 但我仍支持慈濟,感恩每一股無遠弗屆的涓滴細流,珍惜這片根植台灣的淨土福田。不單是對慈濟的期待,更是對十方善信大德的敬仰。在城市角落,仍有許多無名菩薩,以人性光輝照見歧路。10元便當阿嬤莊朱玉女女士飲水思源,一生濟貧助餐,成為「艱苦人的守護神」,所賣掉的7棟房屋,可以折抵幾名慈濟榮董?年收90億元的慈濟仍有很大進步空間。以「慈」濟人為榮,或以「慈濟人」為榮?行善當以慈濟,不必非在慈濟。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陳冠蓉
2015-03-12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川習會將登場 魯比歐:美不會放棄支持台灣
黃靖媗
國民黨重回馬英九手中
林保華
亞塞拜然拒發簽證 國際法官協會聲援台灣
楊國文
始政日或光復節及歷史魅惑
李敏勇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從剴剴案到花蓮救災 粉專怒轟鍾沛君冷血
自由時報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扭扭捏捏的華獨 被逼選出鄭麗文
林保華
批用共產黨收拾民進黨太可怕!趙少康遭藍、紅軍出征
自由時報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