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瓊雅相關文章

從新加坡看 Ma the bumbler

從新加坡看 Ma the bumbler

馬英九總統將於十一月七日在新加坡會見習近平,並在會後召開國際記者會。這對台灣是何等重要的事,但來去好像他一個人的事;一個即將卸任的總統來這樣的回馬槍,不管幾不,他的沒有議程對台灣沒有一點經濟好處,徒製造下任政府巨大的兩岸政治壓力。 馬習會確立李顯龍接下李光耀成為兩岸中間人的角色,讓新加坡在中國與台灣之間重回關鍵地位。中國在經濟崛起邁向亞洲霸權的路上,新加坡不但是既得利益者,更是極盡所能獲得最大利益,務實利益考量是這個國家的硬道理。此次習近平訪問新加坡也會回饋這個小紅點在中國經濟圈中金融中心的皇冠,並加強新加坡在中國「一帶一路」(B&R)經濟的整合角色。闊別二十二年兩岸馬英九與習近平會面又落腳新加坡,恪遵李光耀留給新加坡的遺訓:Make yourself relevant,新加坡在全球的舞台上,不但經濟上舉足輕重,在政治外交上也具動見觀瞻,從辜汪會談到馬習會,有二就有三,將來兩岸的政治談判模式,新加坡將是東道主。 鄧小平時期,中國的開放帶給新加坡經濟起飛的機會;現在新加坡一黨獨大、淡馬錫模式更是中國治理與國企的學習對象。東協地處戰略地位,處在中國、日本、美國大國利益衝突之間,今年底將成立共同經濟圈,台灣也拋出新南向政策,東協模式( The ASEAN Way)就是不讓任何大國在東協具有主導權地位,面對世界強國,新加坡又找到周旋於大國之間的小大哥地位。新加坡是TPP最開始的發起國,美國憑藉TPP作為重返亞太的經濟戰略,新加坡也是中國主導的RCEP會員國,南洋獅城早已成為區域的金融、航運、服務中心,眼看也將成為重要的國際政治平衡中心。 這是新加坡的自身國際利益考量,那台灣呢?一九八五年鄧小平透過李光耀表達想與蔣經國會面,蔣經國總統最後拒絕,當年若有蔣鄧會,後來接任的李登輝總統便很難進行台灣民主改革。面對國際媒體評為Bumbler(愚蠢)的總統,台灣人民充滿無奈。台灣經濟八年沒起色,走到今天大家都認了;但此行因為他的歷史地位─「愚蠢」的紀錄要增添一筆,卻要台灣人民用國家前途的進程來陪葬,這真是這個世代「台灣人的悲哀」的新註解。 (作者為新加坡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研究生)
黃瓊雅 2015-11-05
從「冷靜日」看新加坡國會大選

從「冷靜日」看新加坡國會大選

  習慣為輸的一隊加油的人請注意了,請為明天過後準備好一副新的眼鏡。今年的新加坡國會大選結果,重要的不是執政的人民行動黨是否失守80席選舉議員,也不是工人黨是否攻下另一個「集選區」,重要的是,新加坡人民是否認為政治穩定並不是指一黨專政。 與台灣沸騰的選前之夜迥異,新加坡選前一天是冷靜日,各政黨都停止競選活動,讓選民冷靜準備明日(九月十一日)投下神聖的一票。沒有李光耀的新加坡果真不一樣了,這次破天荒每個選區都有反對黨角逐競選。 目前人民行動黨在國會擁有93%席次,卻只有60%的得票率,源自 1984反對黨突破30%的得票率後,全國開始有「集選區」的設置。集選區內各政黨以一組人(3-6人)進行政黨的對決,贏者整組全都上。以今年擬選出89個民選議員中,只有13個議員是投人的單選區,16個集選區都是以投黨的方式選出76個集選區議員(占85%),正如同台灣的不分區立法委員。 國會大選只有短短9天,總理、部長不用請假直接從事競選,所以到選區呼籲選民理性投票的是李總理,也是人民行動黨的秘書長,更是紅毛橋選區的候選人。交火議題頂多持續三天,選戰隔天換策略,單張文宣只有半天賞味期,有人發言失誤也就去了了,倒是熱門造勢場人群如潮水,壯觀而冷靜。此次選舉緊接著新加坡50周年國慶,眾多SG50的政策紅利在強大的媒體宣傳下,讓人分不清楚是政府廣告還是政黨廣告。對了,新加坡有電視政見辯論,沒有電視政黨廣告,選舉是強制投票,這次沒正當理由不投票,以後都別想投。 最大的兩大反對黨是工人黨與民主黨,此次氣勢非凡。工人黨24年前取得第一個國會單選區,事隔20年再攻下一個集選區。今年從執政的後港、榜鵝東、阿裕尼再出發,往東向前次已兵臨城下(獲45.2%的投票率)的東海岸選區揮軍前進,往南向馬林百列集選區挑戰九連霸吳作棟前總理團隊。聲勢浩大,在後港第一場群眾大會就匯聚近五萬人的群眾,看來保住民主聖地,攻克東海岸大有希望。 政治是非常「人」的事業,相對執政黨長年坐擁高薪的部長候選人,工人黨此次提名的28 個候選人(光是律師就超過10名),有傑出的知識份子,有熱心公益的企業家,還有草根服務的社工專業人員。無論是中小康家境出身,還是出身貴族英華中學,他們都是從工人黨的義工與助理做起,展現出的樸實與熱誠和人民行動黨的光鮮亮麗形成強烈對比。選民說,當行動黨在冷氣房拿掛號牌接見選民時,工人黨正在組屋下沒有牆壁的空間為民服務。媒體在超級星期天的群眾場中,曾計算出工人黨批評行動黨的執政態度多達68次,比批評外國移民問題40次來得多,而民主黨也批評行動黨的狂妄多達29次,比起高額生活費議題15次還要高。 在選舉場上工人黨的新人展現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氣。任職於新加坡國大社會學副教授吳佩松發自內心呼籲新加坡人:「生命那麼短暫,千萬不要被行動黨執政以「四怕」—怕輸、怕死、怕鬼、怕怪,所恐嚇,而這種懼怕應被互相尊重取代,才能使國家取得進步。」29歲最年輕的候選人陳家喜,站在臺上發抖地說,「我從新加坡的制度中獲益,而我現在選擇通過工人黨來回饋社會。這沒有錯,因為一個反對黨的支持者,也能和任何一個行動黨支持者一樣忠誠和愛國。」這些生澀靦腆的真心告白反而貼近群眾,點燃熱情。 大量引進外國移民的人口政策,是反對黨主攻的議題。在這小紅點上,五個人中就有兩個外國人,外來移民大量湧入使得生活費居高不下,更凸顯出交通和基礎設施不敷使用,經濟快速發展下相對醫療政策與社會福利也未能同步,使得中產階級痛苦指數飆高。縱使執政黨的政策如何高明,部份人民仍舊不領情,溝通出了大問題。人民行動黨的確帶領新加坡快速地成為全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但是富裕過後,人民開始追求政策參與以及自己定義自己的最佳利益,國民也要求制衡的國會,以確保政府和政黨分離。 選舉絕對是民主最大的驅動器,文明的演進從不為任何一個人停下腳步,一個用公司治理的國家,終要面對人民作主的訴求。此次選舉過後人民行動黨還是會執政,很多人以此自我安慰,但他今日的人民已不復昨日。以領先的政府治理為傲的新加坡,將要尋求一條異於「過去的穩定」的治理道路,一個李光耀可能沒想過的--菁英必須與人民共治的治理模式。 (作者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研究生)
黃瓊雅 2015-09-10
台灣需要不限水政府

台灣需要不限水政府

  四到七月是新加坡的雨季,卻是台灣的旱季。台灣一到旱季就鬧水荒,關鍵在於政府有沒有把水當作一回事。 以新加坡為例,水不但是生存命脈,也屬於戰略物資。星、馬剛分家時,八成新加坡用水必須從馬來西亞買來,人均水源率全球倒數第二;現在靠著再生水技術,還可以把處理後的水賣回馬來西亞。為避免被斷水的可能以及穩定國際投資者的信心,新加坡政府開發了四大水龍頭,即蓄水池(非台灣的水庫)、進口水、再生水、海水淡化,並以攔河築堰共建有十七個蓄水池。 新加坡七十%以上的國土是集水區,禁止高度污染,並建有溝渠用來集水;收集雨水也收集家庭、工廠污水,匯入蓄水池經過處理後用來做成再生水,多半供非飲用水使用,提供了全國三十%的需水量。飲用水則大部分來自海水淡化,以公私合營的方式,每日提供超過三千萬加侖的飲用水;海水源源不絕,淡化海水朝達到五十%需水量的供給為目標。 新加坡水價一度約二十六至三十二元台幣,是台灣水價的三倍,以物價、薪資都約台灣的二.五倍,水價算貴。因海水淡化廠與再生水廠成本高,雖然蓄水池與進口水成本低,但政府採用邊際成本而不採用平均成本制定水價,低於正常價格只會帶來過度消費,於是產生了大家省著點用的節水效果。高水價所產生的盈餘,由水公司及政府收走,政府再拿這筆款項以補貼方式給予中低收入戶(每戶每年約台幣六千元),並投入開發新的水源。 日本、新加坡污水下水道建置率一○○%,打開水龍頭就可直接喝水,把一條排水溝掀蓋就可以是親水小公園。台灣六都污水下水道建置率除北、高外,其餘的還在四十%以下,水管漏水率二十%以上,一百噸水有二十噸被白白浪費。明年,期待一個願意承諾建置全島雨污水分離、普建污水下水道的不限水政府,願意把污水下水道建置與保護生態環境掛勾的人本政府。 (作者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研究生)
黃瓊雅 2015-05-03
台灣怎樣看新加坡?

台灣怎樣看新加坡?

課堂中探討新加坡的人力政策,老師說應該進口台勞取代陸勞與菲勞,因為台灣人會講中英文,而且素質高。我認識的台灣年輕人在新加坡打工都想回到自己的國家,他們要的是短暫的國外工作經驗,他們也不像我家的印傭會半年寄民生物品回印尼。我可以理解新加坡人凡事從自身利益出發的想法,但台灣幾年前就在討論會不會真的走到那一天? 新加坡的人力政策,可以用以下的例子來解釋。國家蓋了一個F1賽車場,沒有賽車手就找國外的賽車手代表新加坡出賽,進而訓練本國修汽車的技師成為賽車手,再從國外引進修腳踏車的人,將本國修腳踏車的人都推去修汽車。新加坡人會說可不可以不要賽車場,政府會回答,不行!賽車是世界進步的腳步,你看!大家所得、生活都變好了,不是嗎?興建賽車場可以配合各種經建政策。 一個場合遇到在新加坡工作的台灣年輕人,問他們想不想回台灣。女生說,在這工作三年明年打算回去,公司因為她英文好派她出來,但新加坡太國際化壓力很大,東西難吃,睡上下鋪省房租,生活品質差。男生說當初大學畢業想出來看看世界,新加坡月薪七萬台幣,但外出消費高,所以整天宅在家,的確存了一些錢,打算回台灣。我很敬佩這兩位台灣年輕人在異鄉生活,如果台灣可以更國際化些,我們的年輕人就不用一定要到國外才能搭上國際列車;如果台灣薪水可以高一點,台灣人也不用跑到國外當宅男。 新加坡「強政府、弱人民」,台灣「弱政府、強人民」,我們並不會感到自卑。李光耀所提出的「硬道理」,即是以快速經濟增長,換取足夠資源應對內部社會問題。同時間,台灣正忙著進行內部改造提升民主素質,現在該是追求國家發展經濟成長的時刻了。想引領台灣大步前進的政黨應該及早下定決心。 小時候常講一句話:不要讓嫦娥笑我們髒。現在心中莫大感觸,不要讓新加坡人一直笑我們…不是亂,是慢!進步慢!亂我們還能解釋,亂中有序,亂出多元價值。但所得低、發展慢,是事實,百口莫辯!(作者為新加坡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研究生)
黃瓊雅 2015-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