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効賢相關文章

我的「統派」少年時代

我的「統派」少年時代

近期《我如何從感性台獨變為理性統派》一文,在網路上颳起莫大旋風,筆者除了對此文作者被大中華主義洗腦得徹底感到莞爾外,也想起那個曾是統派青年的自己。 還記得國中時,有一篇作文題目叫「遺憾」,年少的我竟以西安事變為題,大寫對發生西安事變的惋惜;感嘆剿共未盡全功,致使後來「我國」失去中國大陸廣袤的領土,使對岸的同胞在中國共產黨統治下過著水深火熱的日子,文革造成珍貴的中華傳統遭到破壞……,要是現在的我,或許只會「遺憾」張學良為何沒除掉蔣介石,免讓台灣人受二二八及白色恐怖之苦吧! 年少時如此反共愛國、熱愛中華文化的我,卻在高中、大學後起了轉變。在逐漸了解台灣歷史與文化的過程中,我發現漢文化及漢民族僅僅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台灣有史的四百多年來,早已跟中國大陸有極大的差異。光是血緣,台民融合閩、客、荷、日、平埔、原住民、外省人等,甚至是近十幾年來大量移入的東南亞籍外配,早就不是所謂「炎黃子孫」如此簡單。而文化的差異更是不勝枚舉,無論語言、度量衡、飲食、信仰等,都揉合了各時代、民族的特色,交融出「多元奔放的台灣文化」。相信只要到中國走過一趟的朋友,都能了解中國與台灣是多麼不同的兩個「國家」。 然而,在國民黨遺留至今大中華史觀的教育下,許多在這塊土地過去的紀錄被抹煞或淡忘,許多台民也同這位張瑋珊一樣,對身為台灣人感到虛無縹緲,缺乏認同。鑑於現在中國的強大,選擇當一位「統派」,或許真的是一件很「理性」的事,然而這種不認清歷史脈絡,不了解文化內涵,走線單一化、反對多元的「理性」,真的可以稱作「理性」嗎? (作者就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
林効賢 2015-09-15
四六們 劉真們

四六們 劉真們

近日,母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前校長劉真題字匾額遭潑漆。正反雙方各持意見:贊同者認為此乃轉型正義的伸張;反對者云是無濟於事的幼稚行為。說實在的,四六事件當時的師大校長是前副總統謝東閔先生,開放軍警進入校園逮捕學生也不該記上劉真一筆。四六之後,劉真「充其量」只是「整頓校風」,替黨國體制箝制學術自由盡棉薄之力,並掩蓋國民黨屠殺學生的事實罷了,真有必要如此折抵劉真一生對教育的奉獻?說到這,相信許多人已經看不下去,但這樣的現象不是在台灣各個角落隨處可見嗎? 隨著轉型正義的逐漸伸張,許多過往被視為禁忌的話題,如今都可侃侃而談。然而,在我們將二二八、白色恐怖的責任扣在陳儀、蔣中正這些元凶的同時,卻也常常忽略了陳誠、蔣經國等人在這些事件中的角色,彷彿是找到了一個罪惡元凶,就可以把其他惡人的罪行忽略一樣。臺師大也好,整個臺灣也罷,都逕以為威權早已解放,卻仍持續為所謂「核心外」的威權者擦脂抹粉,以維護那已在心中根深柢固的信仰。在臺灣還是阡陌縱橫的「中正路」,師大文學院還以「誠正勤樸」為名的今天,還有人敢說威權早已從人們心中抹滅,崩解了嗎? (作者為學生)
林効賢 201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