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幸相關文章

國民黨應該退出台灣歷史的舞台

國民黨應該退出台灣歷史的舞台

  學者認為,此次選舉不應以地方選舉觀之,而是台灣是否能否延續民主政治的關鍵戰役,是台灣是否得以被國際民主陣營信任的分水之役。圖為國民黨造勢晚會畫面。資料照片 林秀幸/台灣教授協會會長、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民進黨二次執政,是在2014年太陽花運動之後,伴隨的新局是本土小黨的成立,包括時代力量,社民黨,和基進側翼。 敏銳於台灣歷史進程者應該清楚理解,2018年的選舉正是處在歷史的交會點,如何把國民黨一舉清出台灣的歷史舞台,讓民進黨保住執政基礎,同時讓本土小黨透過這次選舉邁向台灣主要政黨的地位。 2016年民進黨的大獲全勝,僅僅表示行政權的首長換人以及國會的多席次,承接的卻是一時難以適應新局的事務官體系。然而,台灣卻在此時進入了主權戰的全新局面。中國在國際空間強勢打壓台灣,在島內以網路戰對台灣進行銳意攻擊。與此同時,美中貿易開啟戰端,民主國家群起進行對中國的警戒與制約,也打造了21世紀的新冷戰格局,對中國以新科技包裝舊帝國野心的圍堵。因此,民進黨看似大獲全勝之姿,其實面臨了全所未有的挑戰:在亂局中,如何維持住台灣的民主自由,為新冷戰的格局扮演堅強的民主前緣。 因此,在這個新的國際情勢中,台灣本應全體一心,以民主自由為根基拓展國際空間,為台灣博取百年生機。 然而,國民黨在歷史的帷幕下已然蒼白和孱弱的身影卻突然以小丑之姿暴起。趁著執政的民進黨適應全新格局的摸索期,以說謊和狂言,直接詆毀台灣的民主政治,挑起群眾的反社會性,意在臨終之前訴諸最後的博弈,進行「能撈就撈」的末世手段,以台灣的民主政治為陪葬。 國民黨已然失去對政治的基本認知,淪為一個信口開河搶奪選票的集團。然而台灣民主尚未生根,民眾對於民主政治尚停留在選擇紅利代理人的認知。也因此,國民黨在選戰中可以恣意妄為,開出沒有事實基礎的空口支票。混淆的不只是誰應該是執政者的視聽,甚至,混淆了什麼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常識。 因此這一次的選舉不應該以地方選舉觀之,是台灣是否能夠延續民主政治的關鍵戰役,是台灣是否得以被國際民主陣營信任的分水之役。 作為民主的維護者,自由人權的信仰者,都不能輕忽2018選戰的歷史意義,必須為台灣歷史做出選擇,賡續台灣民主的命脈。
林秀幸 2018-11-08
黃國昌試出台灣政治的謬誤

黃國昌試出台灣政治的謬誤

立委黃國昌在國會的表現應該是無可爭論的名列前茅,現在卻要面臨被罷免。就像太陽花運動具有高度正當性,卻被指為違法,我們反而要反過來以太陽花運動來試驗出我們的法律出了什麼問題。同樣的邏輯,從黃國昌面臨被罷免,可以看出我國代議政治出了什麼問題。 黃國昌上任以來幾乎是新聞的焦點。抽中財政委員會,雖然不是他過去熟悉的領域,但他還是成為財委會的焦點。幾個重要的金融大案都是黃國昌一人單挑,大膽追擊。譬如最近的慶富承辦海軍獵雷艦詐貸案,一個幾百億元的案子;兆豐金違法洗錢被美國金融機關重罰57億元台幣等。這些都是過去很少聽聞的大案,難道弊端是最近才有?應該是說,我們的國會最近才有黃國昌這樣敢言的委員,以無懼來面對黑影幢幢。這些重要的大案,不僅幫國家看緊荷包,也是糾劾政府機關過去不見天日的黑幕。這樣的問政難道有分地方或是中央?如果罷免陣營所謂黃國昌疏於地方服務可以成為罷免理由,反而反過來對照出台灣人對選舉制度的謬誤認知。  選舉政治認知不清 國會議員由地方選舉,意思是國家層級的法律修訂或是對行政部門的問責,必須有地方基礎。我們慶幸台灣從總統到國會議員到地方首長與民意代表都是直接選舉,這不意謂著每一次選出來的都要從事地方服務。難道總統也要給你地方服務?如果這也成為罷免陣營操作的空隙,反而顯示出台灣對於選舉政治認知的不成熟。 黃國昌與其他318運動者進入國會,表徵出太陽花運動的政治實現的一部分,他們的問政也表現出年輕政黨的活力和專業性。除了擋下《服貿協議》,民間繼續努力之外,我們終於有了本土政黨相互競爭,把藍綠僵局排出政治舞台的可能。也因為太陽花運動對維護台灣這個家園的信念,這些新興本土政黨也進入地方扎根,從事更細部的深化民主的政治。因此,如果罷免黃國昌成真,等於表徵太陽花運動之政治實現的挫敗,是對台灣政治進程與歷史進路的打擊,而非個人政治情事。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 
林秀幸 2017-11-15
向李凈瑜女士致敬

向李凈瑜女士致敬

◎ 林秀幸 李明哲證實被拘捕至今,中國政府拒絕透過正式管道和台灣政府接觸並通知家屬。四月九日國台辦說,「已經透過『有關團體』轉交李明哲寫給父母及妻子的親筆信」。然而,所謂的「有關團體」依舊不是政府單位陸委會或正式授權的海基會,而是那些被稱為兩岸掮客的中國授權的人馬,以及他們的尋租行動。 然而,李凈瑜女士雖然心懸丈夫,卻忍痛拒絕這些掮客的私營管道,她說︰「如果我繞過政府去接受一個掮客的條件,我就是出賣了台灣的尊嚴。」「中國再強大,也只能剝奪我們的生命與自由,但絕對粉碎不了我們的尊嚴。」 偉哉凈瑜,她的勇氣和信念不僅把李明哲事件提升到國家的層次,也對台中關係進行最關鍵的破題:這不是一個私人事件,這是一個國家和國家之間的問責。這位不平凡的家屬以她的行動告訴對岸中國,什麼才是一個民主法治的國家。她也同時告知台灣社會,我們要堅持民主價值,抵抗極權國家的威脅和利誘,那個對岸希望達到的:人人自危和自我審查。而極權政體要的就是我們向權力繳械的苟活。 所幸我們不是一個脆弱的民主國家,不是一個自私自利的社會。台灣公民團體一路以來的支持和陪伴,以及國人持續關心,已經告訴全世界,台灣和中國哪裡不一樣。李凈瑜女士的腳步已走在政府前端,勇敢地捍衛台灣人權與法治的價值,我們能不和她並肩而行嗎?! (作者現任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系副教授,台灣教授協會會長) ◎ 劉威良 中國政府視台灣政府為無物,透過檯面下操作,讓中國國民黨的秘密友人傳達被設陷逮捕的李明哲手筆書信,擺明了是想要給國民黨一個舞台,讓國人知道,在中國有事,找親中的國民黨人士就對了。 未料,中國自以為是的「敬酒」,李明哲妻李凈瑜不從,中國隨即拒絕她入境,改以「罰酒」伺候,卻也讓人一眼看出,中國政府流氓本質表露無遺,蠻橫的小人行徑,跌破文明國家人民眼鏡。 在中國政府眼裡,台灣人彷彿是一隻隻尚待調教的狗。以目前來看,中國國民黨確實已經被完全馴服成一隻聽話的中國看門狗,不僅賣台求榮,還變本加厲,和中國政府共同毀損台灣國家尊嚴。 而李明哲髮妻李凈瑜,卻如同鄭炯明詩作中不畏強權的狗,大聲吠叫,要喚醒仍沉睡在中國夢的人,使得中國不敢讓她入境。這點,我們台灣人應該以李凈瑜為傲。 流氓就是流氓,習近平關心的是權力,他不可能知道何為人道,也聽不懂文明世界的人話。這次他想以羈押李明哲、阻擋李凈瑜探視,來恫嚇台灣人民,卻在全世界面前,裸露其流氓的愚蠢與無能! (作者曾任護理師、德國台灣協會會長,動保人士)
林秀幸 2017-04-12
灣生 真相與全像

灣生 真相與全像

  灣生的風風雨雨讓不少年輕人很受傷,這個台灣的過去被遺失的一片拼圖,曾如此感動這一代的年輕人。如今原先被建構出的情感,因為信任感的崩潰,而面臨鬆動,的確令人傷感。 我們因為「信任」的基礎,才建立起新的情感和認知的結構,如今基礎鬆動,那個據以建立的上層結構,也備受考驗。除非,我們可以抽換掉這個基礎,曾經對作者的信任。 或許,我們該追究的是,這位女士說的「謊」,到底蔓延多少到我們所接收到的「灣生」故事中?然而,究其實,不管她是不是灣生後裔,不管她是不是富裕家庭後代,都不影響我們聽這個故事的動力。因為我們這些非台灣史學界內的人,的確從未聽聞這段歷史,卻又如此熱切地想要把這塊土地被隱匿的過去找回來。國民政府據台後,刻意切掉的那段。 這幾年台灣人重燃關心日本和我們之間的過去,大概始自於魏德聖導演的海角七號。而海角拍得如此草根又浪漫,的確讓台日共同歷史逸脫過去的學究框架,顯得如此動人,又和當代臍帶相連。或許就是這股新迸發的認識「台灣過去」之熱忱,並且帶著草根生活和戲劇感的音色,主導了這一波的灣生熱。 如果從這樣的角度來看,似乎沒有太多可以懊惱的。從「七號」一路下來,我們就是等著這麼一個「灣生」的戲院,等著這樣觀看「灣生」的故事,一個有點泛淚的劇本,但是連結一個非常真實的情感,想把台灣的身世鏈結,結得更緊,讓它離我們更近…。 也許,我們無需太機械式地解剖這部片的「真偽」,而是從觀看這部片,這樣既通俗又真實的慾望出發,我們到底要怎麼把自己和過去連結起來?我們還可以怎麼認識灣生?我們需要什麼調性的視角,我們還可以怎麼詮釋「灣生」? 不一定人人需要同樣的版本,這個社會可以開出不同視窗,來連結個體和歷史,當下和過去。那部片只是一個開端,只有繼續開展出不同的歷史敘事和故事的載體,不同的配樂,當代的我們才知道,如何動員我們的歷史性和敘事性,來豐富我們的當下…。 (作者為交通大學副教授、台教會副會長)
林秀幸 2016-12-25
這盤蛋炒飯怎麼有點冷

這盤蛋炒飯怎麼有點冷

  馬習一會,蔡英文從十一月五日到十一月十一日的臉書,重複最多的關鍵詞是「民主」、「自由」、「二三○○萬人的選擇權」;而「中華民國的存在」出現一次;「主權」或「國格」則付之闕如。 仔細爬梳以這些關鍵詞所組成的陳述句,基本上是圍繞在這卅幾年來美國和中國建交之後,給我們設定的劇本框架:「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現狀,維護台灣自由民主的發展,確保台灣人民自己選擇未來的權利。」這個相較於任何正常國家,模糊又冗長的「pseudo國格」。而這套「pseudo國格」是在台灣不能談「主權」(既然美國承認了對岸的中國),台灣獨立可能激怒對方,在冷戰格局之下,美國希望保有台灣作為「民主」陣線的一員所生產出來的。 請注意,劇本的背景是冷戰時期,假設雙方暫時都不可能見面。為了防範中國出師,並給予美國協防一個理由。所以:維持民主現狀(現在進行式),開放選項(條件),自由選擇未來的權利(未來有那麼一天)。換言之,要改變也要台灣人以民主的方式決定。這套「偽國格」確實也非常實用地用了幾十年。 為了防範雙方太過敵對而暴衝,美國人還「友善」地加上一句:「歡迎雙方進行任何形式的接觸。」事實上,當他們這樣說時,我相信他們從來沒有認真想過那一天這麼快到來。 因此有兩個警訊提醒:一、上述那套冷戰時期生產的「說帖」,已經難以確保台灣的現狀。因此連日來蔡主席以此為經緯的回應,幾乎是無齒的老虎,蒼白無力。而台灣在國際上的法律地位已經出現漏洞,也不會如蔡主席所言,明年一月十六日的新民意,就會自動刷新紀錄,回復「原狀」。那麼是否請蔡主席拋開那套冷戰格局的舊說帖,看重自己在野黨的責任,以「主權在民」的基礎進行「翻轉」馬習會效應。 二、未來兩邊領導人見面若是成為常態。也同樣叮嚀未來的總統,過去那套「民主為現況」、「開放選項」、「未來自由選擇權利」的劇本可能已經無法應付雙方短兵相接的戰場需求了。因此我們可能需要一套納入「主權」與「國格」想像的新劇本了。 (作者為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台教會副會長)
林秀幸 201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