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嘉恩相關文章

民進黨「國民黨化」,不是笑話

民進黨「國民黨化」,不是笑話

  去年底,民進黨地方選舉大敗,之後二○一九年的幾場立委補選,雖然維持住帳面上的國會席次,但國民黨也在綠營獲勝的選區中,得票率大幅成長,所以贏不是真的贏,輸不是真的輸。四年前開始傳言民進黨內部正在「國民黨化」,當時看起來或許是笑話,但對照如今是否一一對應,我想民眾們很清楚。 從前的民進黨是社會改革的希望,民主前輩用生命和血,架構台灣前進的基石。曾幾何時,當年反對專制極權的槍口,竟轉向自己的同志,黨內互打,殺到刀刀見骨。舉例來說,近期為爭取台南市第一選區立委提名,曾擔任過副市長的參選人,質疑競爭對手濫用行政資源,而地方黨部主委媒體群組也傳出公開批判同黨總統。或許我們這代年輕人沒經過二二八和野百合,但太陽花的經驗可是歷歷在目,四年前有人諷刺換柱事件,四年後如何?大家可以各自解讀。基隆市長林右昌在代理民進黨主席時期曾說過一句話,讓我至今記憶猶新︰「台灣人民已經不欠民進黨,以後民進黨不要再去提過去對台灣民主的貢獻,民進黨要靠對未來台灣的貢獻,來爭取台灣人民的支持與認同」。 對於全民調的初選方式,筆者非常有意見,因為現在有多少年輕人真的會在家裡接電話?據二○一八年統計,二十至四十歲的民眾有三十%左右家中沒有電話,總體平均近一成七家裡沒有電話,現行各政黨的初選民調制度是否故意忽略年輕人?是否因為年輕人無法接到民調電話,所以無法顯示所謂的支持度,因此在「民調市場考量」下,主要政黨都不提出讓青年有感的牛肉政策?不過,或許這也是好事吧,因為這些看不到的「黑數」,滋潤了第三勢力的興起,一九八○至九○後出生的世代,逐漸成為國家運轉輪軸時,會有新的政治選擇出現,若要維持民主進步的大旗幟,請儘快扭轉選舉思維吧! 有些綜藝咖包裝成政治明星,過沒多久或許就被看破,陳年老品牌的政黨,若沒有積極創新和換血,很快也會沒有市場競爭力,年輕一代現在要的不只是美好的藍圖,而是真正能吃飽,有希望和未來,務實的政策和實踐,請各位總統參選人們開始提出政策吧! (作者為成大研究生協會主任委員,台南市民)
吳嘉恩 2019-04-13
幸好這三家媒體不姓黨

幸好這三家媒體不姓黨

◎ 吳嘉恩 十月卅一日先總統蔣介石冥誕的日子,先撇開中國國民黨主席到中國中山陵謁陵,他會不會氣到從慈湖爬出來,也不談漢賊是否該勢不兩立,更不用說到底是一中各表、一中同表、還是一中亂表,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會上天堂,也會下地獄。 洪習會前夕突然取消《上報》、《自由時報》、《鏡傳媒》的採訪資格,也不要太意外。禁民主自由言論,是中國共產黨政權一貫的作風,號稱大國崛起卻容不下一點點不一樣的聲音,更號令「媒體必須姓黨」。自由時報是台灣主要的紙媒之一,中國這種無禮的方式,間接拒絕了台灣的主要民意,但也不用太意外,因為洪主席謁陵時,中國民眾拿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就立馬被架離了!可見我們根本不用期待洪習會有甚麼重要的突破,他們的市場主要也只是滿足一小群人的想像與利益。我們倒是可以注意:這是不是一場「募款之旅」?不知道國民黨主席是否會運用各種手段,從中國運回台灣大筆的黃金和現金,來扶持這個命在旦夕的中國黨,加強國共之間水乳交融的關係?(作者為基層政治工作者,台南市民)   國共一言堂 辣椒變甜椒 ◎ 陳啟文 「洪習會」前夕,中國國台辦竟以「採訪場地空間有限」、「審批未通過」為由取消《自由時報》、《上報》、《鏡傳媒》等三家媒體記者採訪資格,令人匪夷所思。 台灣各報以《自由時報》發行份數最多,是最多民眾閱讀的報紙,受到青睞理由,應是報導偏向真實,觀點符合民情及民意。遺憾的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逐漸融合後,台灣主權利益之維護已明顯被淡化,從馬英九和洪秀柱為了只有九.七趴民眾認同的「一個中國」,爭論得臉紅脖子粗,可知國民黨主張和理念,與台灣主流民意漸行漸遠。《自由時報》早就提出警告,獲得多數國人肯定,沒想到竟成為國、共眼中釘。 筆者認為,如果真實貼切地報導評論,戳到國、共痛處,被中國定調為「不友善」媒體,這種新聞不採訪也罷!其次,被國人稱為「小辣椒」的洪秀柱,如果懂得新聞自由及平衡報導的重要性,就請提出嚴重抗議,才不會自貶身價變成「小甜椒」! (作者任職文史機構,新北市民)
吳嘉恩 201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