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報橘)
報橘相關文章
報橘專訪魏筠:「我不做他們就會持續窮苦」
「我那時候就在想,如果要參與政治的話,就要從『年輕人投入需要比較高門檻』的地區開始。」—— 民進黨桃園市議員參選人魏筠 魏筠是個在桃園長大的客家小孩,大學時期上台北就讀東吳法律專業科系,畢業後的五年,她就地在外發展,分別在新北、新竹擔任書記官;多年在大都市、各個地方穿梭,再次回到故鄉桃園的龍潭時,她並不覺得龍潭比其他地區來得差。 然而現代人提及龍潭,大多只會聯想到龍潭名產花生糖,魏筠回首自己爸爸、爺爺的年代,龍潭曾是人潮聚集,不論人文、商業、藝術都相當發達的都市;「不過因為交通建設使得其他區域(桃園市、中壢、蘆竹)興起,龍潭因為沒有變化,也就呈現邊緣化。 參與政治的人沒有遠見、沒有與地方做連結,好的地方沒有好的人出頭,就會是地方政治的一大隱憂。」 桃園有 13 區,以民進黨魏筠要參選的龍潭區來說,檯面上大多是資深的前輩(當年因黨外運動、美麗島事件參政的人),可謂舊有勢力,在選區裡幾乎看不到年輕人參選,青年參政明顯已經有二十年的斷層。什麼原因造就這個現象? 「年輕人長期被舊勢力擁有的盤根錯節關係打壓,再加上龍潭擁有人情包袱很重的鄉村心態,你就會發現很多問題很舊,卻都沒有被突破。」 即便如此,魏筠也不會示弱,她表示: 「若有志作為一個政治投入者,就要先從最困難的做起 —— 年輕人投入需要比較高門檻的地區開始,因為一旦有人敢進去衝撞,之後才會有人進得去,而且我本來就是這裡的人,誰不希望家鄉好?」 這樣的想法,又是從哪裡得到啟發? 圖片來源:魏筠 粉絲團。 魏筠的父親魏廷朝(如上圖右,戴眼鏡者)在 1964 年與彭明敏、謝聰敏撰寫台灣獨立運動史的一份重要文件 ——「台灣人民自救宣言」,力求重訂憲法、保障人權、落實民主,犯了國民黨的大忌,遭時任政府認定叛亂入獄。魏廷朝在解嚴待了 17 年的政治黑牢,被稱為「人格者」。 從求學到進入職場,魏筠鮮少對外提及家中的事,以避免別人對自己投入異樣眼光,她怕不同立場的人批評並消遣她在自肥,也怕支持群眾過於熱情替父親生前的遭遇掬一把眼淚。 身為政治受難的第二代,處境是艱難的,父親被關後不但影響家庭的經濟產值,其他親朋好友的出國升遷都遭牽連,家中的叔叔還為了負擔沈重家計而積勞成疾,政府深深以為賠償後就能夠一了百了。她說: 「儘管近幾年『轉型正義』一詞持續曝光,不過社會對父親的事件接受度仍不高,許多人只抱持著『政府已經賠償了,台灣要拚經濟,不能一直回頭看』的想法。」 魏筠提到,她在往後的人生中不斷追尋、試圖參透父親參與政治的想法。當她 24 歲擔任書記官踏入公共事務領域後,她也看到了與自己雷同、被迫害的少數群體,這些人無法為自己說話,更容易被認定在裝可憐的邊緣處境。她說,她彷彿看到了鏡子中自己的倒影。 她漸漸理解到:民主,是不能被犧牲的。於是她棄法從政,以往的同事好友也都對此感到驚訝,「那個大而化之不是很高調的人怎麼會出來參政?」 即便外界對她有所懷疑,她說自己還是要繼續往前。 圖片來源: 魏筠 粉絲團。 既然願意投入政治,身為龍潭的女兒,她決定如何改變龍潭? 書記官一職卸任後,2014 年她先在市長鄭文燦帶領下的桃園市政府擔任基層最前線,並不斷努力晉升為桃園市政府社會局非營利組織發展中心主任, 2017 年 9 月,她下定決心投入市議員的選戰。透過長期在地方深耕的觀察,她發現龍潭當今許多舊有問題依然存在,幾十年下來沒有人突破並解決。 魏筠提到龍潭許多條路上都建有鐵皮屋,探究其中原因,因為政府本來限制這塊地只能耕田,然而經過時空變遷,三、四十年後,其實已經無法作為耕田用途;然而政府依舊限建,這些土地依舊荒廢,地主不得已只能加蓋鐵皮屋違建,違建完成後任人租用,如此惡性循環,造成混亂的城市狀態。 目前的法律跟不上時代,代表地方迫切需要改善,所以她之後上任亟欲推動的市政即為 都市計畫 ,先實行都市通盤檢查,改善土地與水源保護區的限建沉痾,並力行龍潭擴大都市計畫,讓龍潭跟上其他桃園地區繁榮的腳步。 龍潭還有其他陳年老病:龍潭許多越接近石門水庫的鄉鎮,越常停水。當地多數地區沒有自來水,居民因為用水不便需要挑井水,或是只能透過民間自發的簡易水場分配水源,一切都是因為早期的水資源配置設計沒有涵蓋到這些地區,這個現象至今也維持了 30 年。 她覺得政府不能再擁有「你這麼一大片山區才兩戶,這樣我划不來」的心態,犧牲當地居民的權益。 她認為作為一個政府,照顧弱勢為必須: 「或許這些地區的居民加起來可能沒幾票,但是不做他們就會持續窮苦;有可能因為你做了這些事後,至少用水方便,地方富足,讓年輕人可能願意回來家鄉。」 她相當清楚目前民眾的訴求以及龍潭必須依循的革新路線,所以老早做好準備規劃,身為龍潭人,她期待「讓龍潭恢復以往的人氣」,帶來新氣象。 她想利用文化觀光的產業鏈,打造一個青年願意回來的返鄉環境。魏筠說,龍潭其實是個擁有多個觀光景點的城市,儘管有著「龍潭第一街」的三坑老街、石管局大草皮、觀光活魚餐廳、石門山,甚至是山坑、三林的腳踏車步道,市區的大池、廟埕老街;目前卻沒有互相串連各個景點,導致許多觀光客前來也只會去單一景點,「遊客如此快閃活動,地方就會賺不到觀光的產值。」 在魏筠的規劃裡,龍潭可以藉由增加 Youbike 站聯合大眾運輸系統,與增設公車轉運站連接龍潭與大溪兩地,再引入青年旅社的概念,搭配龍潭深各個景點串連,吸引更多人到龍潭進行城市漫遊,間接延長遊客在龍潭的遊覽天數。 唯有完善的規劃才能落實循環經濟,所以她希望設立觀光工廠群聚散客與團體遊客,透過結合當地「茶」特色,搭配手作揉茶、曬茶、挑茶的體驗活動,既能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又能促成當地活魚餐廳的生意,以串起的觀光產業鏈營造友善的就業環境,讓更多年輕人願意返鄉。 圖片來源: 魏筠 粉絲團。 如何說服選民、龍潭的年輕人選擇你? 「當你不斷幫地方發聲,讓偏鄉被重視,人才就有可能回來,也有更多機會爭取更多建設。如果交通不便、產業鏈做不好、沒什麼產業,你還叫青年返鄉,他們會找不到工作,對政府也會充滿無限怨懟。 我們作為政治工作者要做好犧牲的準備,用年輕人的力量、專業和心血,勞費時間投入地方,這個地方才會有進步的可能,人才也可能回流。而好的人願意回來,或許也會有別的改變。」 對於在地選民的想法,魏筠相當清楚:每到選舉,大家一直攪和講著傳統的語言、狂發小贈品給老人家,選舉演變得只剩下人情;也因為龍潭太重感情,時常有人覺得「你人不錯、我從小看著你長大,就投給你」。像是有人來幫她站台,選民們就會覺得她很厲害。她也會與選民說明,是站台的人厲害,不是自己厲害。 她不斷告訴自己,「一定要有個人改變鄉親,或許會成功、或許會失敗,但民主的歷程就是這樣。」她只希望選民能用自己的眼睛、角度,判斷每位候選人好或不好 。當年父親的話仍然在她耳邊迴盪,「民主就是你前進十步,回來再退三步,你只好再前進、再退後……」,魏筠說她相信選民們會漸漸養成有如此的素質。
報橘
2018-11-14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國民黨重回馬英九手中
林保華
川普「台灣就是台灣」——一句務實又漂亮的話
尤榛嚴
始政日或光復節及歷史魅惑
李敏勇
中國「長臂管轄」、「跨境鎮壓」 國安局:以統一台灣為終極目標
方瑋立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從剴剴案到花蓮救災 粉專怒轟鍾沛君冷血
自由時報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扭扭捏捏的華獨 被逼選出鄭麗文
林保華
美參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案 邀台參與環太軍演 軍援10億美元
自由時報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