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TaiwanWarmPower)
TaiwanWarmPower相關文章
從一張照片看台灣外交
前駐美代表胡志強在臉書上貼出一張駐美期間與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的合影,他的說明很簡單,只寫到「我剛剛找到一張我擔任駐美代表時介紹蕭萬長先生與美國總統柯林頓見面的照片,在此與大家分享」,中國國民黨認為這是給民進黨「重重的一擊」。 我們倒覺得正好從這一張照片,可以看得出台灣外交一路上走得多艱辛。 才剛卸任 #旺旺集團副董事長 的胡志強先生,是真正的外交人才,太懂得如何處理文字,他這一篇貼文短短幾個字,沒說的事情太多,只留下他想要呈現的重點「我曾經在擔任駐美代表時候握過當時美國總統柯林頓的手」。 駐美代表跟美國總統會面這麼重大的事情,外交部應該會有紀錄吧,其實不然。 這張老照片是底片相機的年代拍攝的,在照片上還有顯示時間「1996年8月29日」,我們先查了外交部網站上公布的新聞稿,在1996年8月間,沒有提到這個事件。 再查民國86年的外交年鑑(會記錄民國85年也就是1996年的所有重要外交資料),在其中第三章第一節第五項「我國與北美地區國家關係」以及第五節「邀訪外賓與出國訪問」的紀錄中,都找不到時任立法委員蕭萬長先生的出訪紀錄,也沒提到駐美代表曾經會晤美國總統。 這不代表並沒有這個事件,而有兩種可能:第一個是這是非常機密的訪問,因此並沒有被記錄在外交年鑑上。第二個可能是,這是一個相對沒那麼重要的訪問,因此沒有被記載在外交年鑑上。 那再來想想,這個會面的時間地點是什麼呢? 1996年8月29日,是柯林頓當時要被民主黨提名競選連任的時刻,照片中,柯林頓所出席的場合是1996年在芝加哥舉行的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時間是8月26日至8月29日),在那次大會上,柯林頓和高爾被民主黨提名競選連任。 #所以整件事情的全貌是:1996年8月29日,新任駐美代表胡志強,帶著出訪美國的時任立法委員蕭萬長,出席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遇到當時正要被提名的民主黨籍美國總統兼參選人柯林頓,禮貌性握手的一張照片。 所以這不是一個機密性質的訪問,之所以沒被紀錄,大概是因為外交年鑑只會紀錄部長級、縣市首長或是政黨領袖的出訪紀錄。 不過無論是哪個政府的時期,外館館長都會找機會跟當地元首接觸,胡志強先生這種作法非常盡責(尤其是他當時剛上任,需要有點表現)。 但為何需要到一個政黨代表大會上去製造會晤機會,其實也很簡單,因為自從1971年蔣介石政權被逐出聯合國(最常見的錯誤說法是台灣退出聯合國)以及1979年美國不再承認中華民國為代表中國的政府之後(最常見的錯誤說法是台美斷交),我們都極盡可能的要做到那些主權國家才能做到的事情:像是實質(de facto)大使跟美國總統大選的會面。 當然,我們不可能跟美國總統在白宮見面,所以就需要找到一個美國總統會出席的場合,那個場合也是我們只要找到方法就能進去的,而且也需要不具有太多政治意涵,以免影響到雙邊關係。 但是駐美代表直接到民主黨全國大會去跟美國總統握手照相是會被認為是突襲,帶個訪問美國的民意代表(立法委員)去現場可以用「觀察美國民主發展」的理由帶過,是最為安全的。更重要的,是禮貌性握到手後,不要大聲張揚,這種事情只需要外交部內部知道就好,不用登載在新聞稿或是外交年鑑之上,這是非常正確的判斷。 為什麼說台灣一路上走的艱辛,其實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 1、美國對我們從1979年開始有很多限制 怎麼會面、什麼層級會面、什麼名稱、雙十活動能不能辦,這些都有很多限制。從胡志強到蕭美琴,無論是跟柯林頓在民主黨代表大會上握手照相,還是收到拜登就職典禮邀請出席活動,我們都在尋求突破。 2、代表中國還是台灣 其實1996年,我們還自認是中國,從外交年鑑中的用語更可以看出這個歷史痕跡。當提到對外關係時,用語是「中外關係」,在1996年跟美國簽訂的10項協定,中文都是「中美xxxx協定」。胡志強當時握手後送回外交部的報告,內容應該是「中美關係」的進展與突破(看他想要如何彰顯自己的績效),而不是「台美關係」,這跟現在的民意相差甚遠。 從胡志強先生這張老照片,讓我們瞭解了1996年左右的外交背景。直到2021年的現在,大多數國人自認為台灣人,國務院對台交往不再有自我限制,美國表示與台灣的關係「堅若磐石」,更顯示了這一路走過來有多不容易。 #TaiwanWarmPower
TaiwanWarmPower
2021-01-26
國民認同與外交人員的名片
台灣是個很有趣的國家,當世界局勢因武漢肺炎還有美中對抗搞得一團亂的當下,本日最大的外交新聞居然是外交人員的名片。 前因後果 大概今年四月吧,中國國民黨立法委員陳以信質詢提到駐德國大使謝志偉的名片加了 Taiwan,與眾不同;謝大使在臉書上發文提了一段歷史,說明駐外人員應該要能夠正確的對外表示自己的國家,陳立委在文下留言,兩人言詞交鋒。 之後發生的事情大概可以推測得到,陳立委行文外交部要求解釋,外交部見到立委興師問罪,趕快翻了一下以前的紀錄,發現大概十年前的確對名片有統一規範。 於是外交部在 6/12 日的時候通知駐外單位,要求大家注意名片規範,還在附件中列出了參考樣式,分成有邦交國跟無邦交國兩種類型。 圖案部分可以共同使用的有外交部徽、梅花、國徽,大使館另外可以使用國旗。在名稱部分,邦交國使用「中華民國」(英文 Republic of China),非邦交國使用「駐某某地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辦事處」(英文: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Office in 國名/地名) 圖片來源:取自 TaiwanWarmPower 臉書 要嘛是 China,要嘛是Taipei。不管哪一種,都沒有台灣(Taiwan)。 影響 公務系統最大原則就是服從,簡單來說就是別惹麻煩(因為惹出麻煩,沒人會挺),外交人員看到這個公文就知道長官的意思了,公文中當然不會說「強制辦理」,但是如果有重大變更需要報外交部決定。 問題來了,自己把名片加上「台灣」(Taiwan)算不重大嗎,誰敢呢? 其實仔細想想,外交部這個公文能夠發得出來也相當奇怪,以目前國內氣氛,沒有舉辦名片創作大賽就算了,居然引了馬政府時代公文,用明朝的劍來斬清朝的官,部長不知道有沒有看過這公文。 事件被揭露後,各政黨似乎都相當激憤,喔沒有,中國國民黨的陳以信委員似乎十分驕傲,但是為了怕回火,臉書貼文還是編輯加上「我沒有說一定不要加台灣」之字眼。 圖片來源:截自 陳以信 臉書 分析 我們找個類似事件來對比一下,2018 年底,各駐外館處被要求統一名稱改為「Taiwan in 國名/地名」,當初反對者就是中國國民黨以及一些退休大使,我們之前也寫文分析過改成 Taiwan 在數位時代之必要性。 相對於護照改名以及駐外館處更名,臉書粉絲頁名稱以及名片內容應該是政治性相對輕微的事件,而且以目前國人對台灣之認同度而言,其實外交部當初可以禮貌性回覆中國國民黨陳以信委員即可。 例如說可以回:感謝委員建議,待貴黨把英文名稱加上 China 之後,本部必當統一名片格式。(當然不可能) 所以問題應該出在外交部內的決策程序,對於政治性高的事件(名稱就是其一),最好還是統一由高層決定比較好,不要只因為立委的壓力就交代了事。 建議 名稱一定具有政治性,但是還是可以細分成高度及低度。 就外交部而言,高度政治性的大概就是改駐外館處名稱或護照名稱等等,這些部分留給總統或民意機關去決定。 低度政治性的像是臉書粉絲頁名稱、臉書發文內容或駐外人員名片等等,建議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特別管。 公務人員不太可能突然把過去所有的慣例推翻,但是絕對會在小小的細節處慢慢的試探,漸漸地改變,只要沒有太多上級要求,時間久了就會看到不同。 結論 名稱問題依據上述政治性高低的分法,有不同的解決方式。 大改變會有政治影響,這跟國民認同台灣程度正相關,如果大家都想要稱自己國家為台灣,政治人物就越能找到適當時機作為。 至於任何來自中國國民黨的批評,只要回以尷尬但不失禮貌的微笑,請他們先把 China 加回英文中即可。 原文出自 TaiwanWarmPower,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TaiwanWarmPower
2020-06-16
當初國籍沒選台灣,現在自己承擔
當初國籍沒選台灣,現在自己承擔 昨天陸委會宣布有條件開放陸配子女入境的政策引發民眾反彈,陳時中部長今天宣布,將撤回陸委會昨天宣布所有陸配子女入境規定。 他說,防疫以國人優先為前提,陸配的孩子出生時可以 #選擇國籍,如果當初沒有選擇台灣, 現在應該要自己做些安排及承擔。 國家是個想像的共同體,而這個共同體是有邊界的。 這次武漢肺炎爆發的同時,也讓台灣人深刻地在心中畫出這個邊界。這個邊界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還有國家認同上的。 陳部長"當初國籍沒選台灣,現在自己承擔"這句話,其實某方面也表達了:台灣跟中國是不同的國家,如果你一開始沒有選擇台灣籍,那我們對於自己國民的良好對待方式就不會及於你。 過去有些人的想像範圍比較大,這當然跟政黨傾向或教育背景有關聯,但是面對這種極端例外的情形時,人還是會考量到自我的需求,對於國家的想像也會改變。 當然,基於大家都是人類的立場,我們可能可以感受到中國人民的痛苦,但是站在國家資源有限的立場,我想大部分台灣人都會成為陳部長這個決定背後的支持民意。 #TaiwanWarmPower 要求紐西蘭國會敦促政府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組織。 去連署:https://www.parliament.nz/en/petitions/sign/PET_93746 (紐西蘭連署不用具有紐西蘭籍,只要填入姓、名跟電子信箱就好)
TaiwanWarmPower
2020-02-12
攻擊趙怡翔組長的最大理由
攻擊趙組長的最大理由,還是要轉移社會大眾對於前些日子以台灣共識取代九二共識的注意力,對於外交部而言,過去那很長一段時間的模糊,造就了停滯不前的後果。
TaiwanWarmPower
2019-01-13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中國對台滲透統戰無孔不入 賴清德:盼朝野支持國安十法修法
陳政宇
立院三讀》行政區新設或調整 擴大民眾參與
林哲遠
感謝有您!攜手前進!
楊黃美幸
不只是紀念,更是延續彭明敏教授的精神
鄭義和
台灣若遭軍事侵略 賴:戰敗或投降都是假訊息
陳政宇
台灣國家正常化 脫離中國牢結
李敏勇
習近平點火 普廷玩火 接下來呢?
林保華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張俊雄為美麗島辯護意外從政 卸下閣揆成平民志工晚年回歸樸實
溫貴香
統促黨副秘書長、主委當共諜 3人判刑定讞
張文川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