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建發相關文章

中國進入由盛而衰的轉折

中國進入由盛而衰的轉折

顏建發/健行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 中國啟動改革開放政策後,美中關係一直處於相對友好狀態,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是建交以來第一個嚴重的衝突點,中國因而遭到美國為主的西方大國之經貿制裁與武器禁運。然,國際社會與中國市場互相需要的誘因促使雙方的妥協。1992年五月鄧小平南巡後,中國進行第二次改革開放,經貿制裁鬆解而武器禁運雖仍有,卻執行不徹底,享受開放成果,自此中國對外開放的門就沒有再關起來,直到去(2020)年7月1日北京對香港頒布國安法後,中國被美國在經貿、科技、學術、外交與軍事的圍堵加劇,而民主同盟也隨跟進後,中國步入鎖國。 曾是習近平的老朋友、奉行多邊主義的美國總統拜登在今(2021)年1月20日就職後,中國被美國及其盟友的包圍網甚至比前總統川普時期被裹得更緊;而中國與美國及民主同盟在上述領域脫鉤與對立,日益明顯。同時,習近平為應付外力的圍堵與內部的反對勢力,以及嚴防內外勾結或有錢有勢的反習力量的結盟,他切斷某些私營大企業家、知名人士與藝人的聯外關係。除此之外,激起仇外意識、採取弱化英語教育的對策,公然與美國別苗頭、分庭抗禮。 不同於1992年春的二次對外開放,這次美中間的勃谿以及美中彼此大門的相互收窄,短時間很難復原。回顧過去三十年:中國對美國的門由關而開;再由開而關。過去中國學者常講「中美關係好也好不到哪裡,壞也壞不到哪裡」,已未再聽聞。依目前習近平這種孟浪、文革式的政治運動所進行的社會全方位改革作為觀之,中國對外人的引資勢將大減,而美中關係要恢復2018年前的模樣,恐怕十年內仍難見得。 習近平為應付外力的圍堵與內部的反對勢力,激起仇外意識、採取弱化英語教育的對策,公然與美國別苗頭、分庭抗禮。(EPA)   過往三十年,美中經濟的沉浮與枯榮,對比明顯,2001年9月11日恐怖組織對美國發起自殺式攻擊是個重要分水嶺。而當時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包庇賓拉登,導致美國發起對阿富汗的猛烈攻擊。塔利班後來雖下野,卻走入地下,滲透到社會各角落,一直扮演重要的對抗角色。塔利班的纏鬥讓美國深陷戰事的泥淖,中國則埋頭搞建設、悶聲發大財;自此,美中的經濟實力,一降一升。而這也多少導致從阿富汗與伊拉克撤軍成為美國兩黨共識的主要原因。 阿富汗一直被稱作帝國的墳場,蘇聯與美國被套牢而國力衰退是這一代人所見證的;如果這是種宿命,那麼,下一個陷入泥淖的是否為與塔利班關係甚密的中國?重建百廢待興的阿富汗需耗鉅資,當塔利班慶祝政權成立的那一刻,恐是北京噩夢的開始。 阿富汗一直被稱作帝國的墳場,蘇聯與美國被套牢而國力衰退是這一代人所見證的;如果這是種宿命,那麼,下一個陷入泥淖的是否為與塔利班關係甚密的中國?(AFP)   中國是大國,累積了四十幾年的經濟成果,有其堅實的底氣。只是,集中與快速而失衡的發展所沉澱的沉痾也是根深蒂固的,尤其是這兩年來在習近平對其所認定的不正常事態,以強勢行政力扭轉之下,已讓內外煎熬而嚴重內傷的社會經濟體系受到更進一步的摧殘。中國或許仍會是區域強權,但紛亂與衰敗將逐漸顯露。未來中國將須面對的三大挑戰: (一)外部: 中國在2017年十九大所揭櫫的社會主義路線已毅然向三權分立的民主主義與私有制為根本的資本主義大聲告別:以公有體制為經濟基礎的一黨獨大的國家政策才是中國通往康莊大道之鑰。自拜登上台以來,美中在經、社、政、文、外、軍等領域的惡質互動,已說明彼此已不再互寄希望。各領風騷,各有隨眾,只是中國明顯處於弱勢方。 (二)內部: 對習近平而言,攘外必先安內,但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各個層面在和國際接軌的過程中,早已密不可分,但為了清除以資本主義和民主主義所包藏的帝國主義遺毒,嚴格管制對外交流與淨化被感染的共產思想初心,對國內進行人與事的全面文革式的整肅乃勢在必行。這種態勢將對內部社會的生機與活力產生嚴重的摧殘,也令外面資源的投入為之卻步。 習近平為了清除以資本主義和民主主義所包藏的帝國主義遺毒,嚴格管制對外交流與淨化被感染的共產思想初心,對國內進行人與事的全面文革式的整肅乃勢在必行。(AP)   (三)阿富汗的「帝國墳場」夢魘的再現: 9-11美國遭受恐怖襲擊,它為集中報復力量,走親中路線,並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放行;中國國力為之陡升。相反地,美國投入阿富汗與伊拉克反恐與重建,耗費龐大的資源,國力日衰,撤軍成為美國兩黨共識。2014年底,北約國際部隊結束了在阿富汗的作戰行動,把打擊塔利班的任務交給了阿富汗政府軍。但塔利班異軍突起而政府軍節節敗退。8月31日美國自阿富汗狼狽撤軍。接下來塔利班要重建殘破不堪的阿富汗,急需資金,中國顯然是與塔利班交好而接下爛攤子的金主。中國將陷入兩難:幫,那是無底洞;不幫,塔利班一旦反目,攪亂中亞秩序,再與疆獨結盟,中國將面對來自海上與陸路的夾擊,進退兩難。 反中與反美已是當前美中互動的氛圍,是全面與結構性的,而旁觀者越來越沒有不選邊的空間。台灣執政的民進黨除了選邊美國之外,別無他途;在野的泛藍試圖在美中之間取得平衡,但隨著美中衝突的白熱化,此如意算盤應該會失效。和平、理性與發展本是國際社會眾願之所歸。中國有其角色:做個善霸或惡霸、選擇和平或戰爭?球在中國的手中,勢頭卻在美國。但以目前習近平這種對外戰狼式的外交舉措以及對內文革式的鬥爭,令人無從樂觀。治大國如烹小鮮。習近平孟浪的文革式改革作為,失敗的機率應大於成功。但假如習近平成功了、中國勝利了,那將是人類的奇蹟或浩劫。屆時,古今東西的政治學理論典籍將被束諸高閣,遭到棄置的命運。
顏建發 2021-09-15
台灣已成中共第五縱隊的樂園

台灣已成中共第五縱隊的樂園

當小孩出門時,父母都會交代,不要隨便接近有危險的人或物,但到了國家層次,我們的父母官卻說,台灣與那個成天對我們文攻武嚇,封殺我們、顛覆我們,要毀我們幸福的國家是「一家親」,彼此關係「你儂我儂」。
顏建發 2019-02-19
內外交困,中國哪來的能力打台灣?

內外交困,中國哪來的能力打台灣?

顏建發/健行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   日前美國智庫「2049計劃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研究員易思安(Ian Easton)在出版的新書《中國的侵略威脅》中指出,解放軍內部的文件透露中國有可能在2020年前拿下台灣。此說一出,台灣的輿論跟著沸騰。不過,以中國向來崇尚兵法「不戰而屈人之兵」之道以及恪守「伐謀、伐交、伐兵、攻城」的步驟準則觀之,此一訊息仍有直待討論與檢驗之處。 究實而論,習近平應會有早日拿下台灣的急迫感,但這本是「非不為也,是不能也」的事。無論如何,習近平在思考對外戰策,仍會以自身及中國的處境做考量,而當前中國可說正處於「內憂外患」並存的多事之秋。 習近平應會有早日拿下台灣的急迫感,但這本是「非不為也,是不能也」的事。(AP) 7月26至27日,央視有一幕習近平對一個坐滿各省部級官員的研討班,極其嚴肅地下達中央「四個不惜代價」的指令: (一)保護陷入風口浪尖的高層領導;(二)清洗中共黨內反對勢力;(三)應對十九大前後的外部壓力;(四)鎮壓內部的不穩定因素。 前兩點,10月18日的十九大後,便可分曉。這次大會習近平如果取得全面性勝利,那麼,他所要保護的高層以及對反對勢力的清洗計畫,應可基本完成。而果其然,那麼,習近平會更進一步大權在握、更加集權,不過,被鬥倒的對立面應不會就此全面蒸發,很多會轉向別處避風頭或向下沉潛而化成伏流;一旦習近平執政出問題,鬥爭將會隨時以另種形式出現。 後兩點屬大環境的範疇,習近平要應對得宜,並不容易。在外部壓力上,習近平要面對的是美國總統川普對於他在處理朝鮮議題的需索無度與失望的逐漸加深。其次,美中經貿失衡是川普想讓美國重新偉大必須處理而無法逃避的課題。美中貿易衝突會互有傷害,但中國會傷得更重。除此之外,自2012年以來,中國崛起所伴隨和周邊國家衝突與摩擦的不斷上升,都造成中國更多的安全風險;從北到南,由韓國、日本、越南、印度,甚至西邊遠處的歐盟都對中國充滿怨懟,而項目所及不只是經貿,更及於傳統與非傳統的安全領域。 習近平如果在19大取得全面性勝利,那麼,他所要保護的高層以及對反對勢力的清洗計畫,應可基本完成。而果其然,那麼,習近平會更進一步大權在握、更加集權。(EPA)   在應對內部的不穩定因素上,習近平上任後,不斷擴大對異己的打擊面。美國的國際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在8月22日發佈了一份名為《中國靈魂爭奪戰:習近平治下的宗教復興、壓制和抵抗》的報告指出,中國政府除了結合刑法、國安法與反恐法壓制宗教活動,同時也擴大打壓的目標;過去中國政府所容忍的宗教活動也被懲罰,甚至還讓武警與共產黨幹部直接干涉寺廟與教堂的管理,日常性的宗教活動如穿戴頭巾、蓄鬍與禁食都會被干預。另方面,共產黨蓄意偏袒支持佛、道等本土宗教,但對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外國宗教則心懷敵意。中國政府甚至應用無人機與網路技術等高科技來監測宗教活動,連在QQ或微信上發文也會被抓。 中國內部的不穩定因素,也出現在經濟環境的日趨嚴峻與不確定。習近平如可在十九穩住權力,那麼,他的經濟改革應會延續既有的軌道與藥方,但最大的問題也在於此。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的報告「強勢領導,強硬決策」預測,習在未來五年的任期內,將會更多投入到經濟上,尤其是金融風險的問題,但這卻是一顆不定時的核彈。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中國的整體債務占GDP的比率從2008年底的141.3%飆升至2016年底的257%,其中大部分債務集中在企業部門。另外,地方政府財政惡化嚴重,也積重難返。可以預見,習近平對於地方政府去槓桿化(減少負債)會加強力度。8月15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警告,中國過度依賴信貸來刺激經濟增長,其所引發的巨額債務已到危險水平,可能會導致下一次金融風暴。 習在未來五年的任期內,將會更多投入到經濟上,尤其是金融風險的問題,但這卻是一顆不定時的核彈。(REUTERS) 今年以來中國加碼對資本外流的管控,並禁止中資企業在多個領域進行境外投資,正反射出北京要控制資本流動而不讓巨額債務對國內經濟構成威脅。8月25日擁有將近人民幣2000億元資產的前中國首富、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全家搭機離境時被扣留,限制出境,已令中國其他富豪人人自危。覆巢之下無完卵,大資本害怕,小資本家亦復如此。而可能是為了避免造成全面性的信心危機,以防止企業投資的停頓,9月25日中國政府公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強調「著力營造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用中共自己的說法就是,一邊鼓勵和發揮企業家作用,一邊又警惕勿被利益集團圍獵。 在2016年的兩會上,習近平曾提出要營造「親」、「清」新型政商關係。但說得容易,做得難:親與清該如何界定、是誰在界定? 中紀委書記王岐山的帶領下,以鐵腕治貪,加大了對官員體系的監察和巡查,老虎與蒼蠅都不放過。於是,在嚴懲貪腐的運動中,當官的好處被壓縮,做事的風險則不斷提高。不做不錯,官員的士氣降至冰點,官僚系統面臨逐漸熄火的困境。官僚機構的懶政怠政遂成另個焦點。只是,急病亂投醫,總理李克強竟說:「身在崗位不作為,拿著俸祿不幹事,庸政懶政怠政,也是一種腐敗。」問題是,對於消極不合作的官僚,如果是個案好處理,如果那是個群體現象,又當如何? 一味高壓,最終只有讓問題更趨嚴重而已。 看來,十九大後習近平所要面對的內外挑戰會更多、更複雜,他顧得了台灣嗎?
顏建發 2017-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