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智相關文章

說起我們這些軍公教

說起我們這些軍公教

  輿論沸沸揚揚,年金改革的步調加快,這是新政府優先重大興革的措施,顯然已經沒有推託的餘地了。首當其衝的退休軍公教,益顯焦躁。 我也是退休軍公教的一員,他們憂心的我無一倖免,我也認為政府施政缺乏誠信,尤其是一竿子打翻軍公教更是不該。有許多論述符合實情,值得政府及社會各界省思,切莫逼使軍公教走向死角。我因此想起,為何會這樣?社會的氛圍為何對軍公教普遍反感。民眾都缺乏理性判斷能力嗎?應該不是。那又是甚麼因素造成軍公教成了眾矢之的? 軍公教是人民的「公僕」這不是客套話,而是普遍的共識,既為僕人,服務的態度與行為就必須合於規範。謙卑,謙卑,再謙卑,無疑地是公僕必須確實遵行的信條。在職如此,退休了恐怕也應該,問題是,部分退休的軍公教「無官無管」一身輕,經常結伴遊山玩水、吃喝玩樂,高調享受人生美好,豈能不教人眼紅吃味? 平心而論,軍公教退休的時間比起各界都早,退了之後,照樣有俸給,而且還不少,難怪外界譏諷「週休七天,薪水照領」。雖然這是制度規範,但時空背景改變了,社會觀感普遍不佳,能不改嗎?憲法都幾度修改了,還有不能變更的法令規章嗎?軍公教即使心有不平,若從這個角度反觀,或許漸能釋懷?除了修訂給付的規定之外,最應該改變的是心態與作為。 退休給付是一生努力付出的回報,軍公教受之本當無愧於心,然則,換個角度想,軍公教領受的不正是薪俸嗎?既有薪俸,豈能無為!軍公教退休之後該如何回報奉養他的社會?政府又如何為他們找到持續盡心盡力的平台與管道。 各個階層都對社會有功,他們的貢獻絕不少於軍公教,也都應該有合理的安身立命的基準,這不是共產而是共生。從這個角度想,年金改革應避免滋生情緒的激化與立場的對立;退休的軍公教或許也應從「同甘苦,共患難」的面向共體時艱,相忍為國。 (作者為備役上校)
張博智 2016-06-05
誰的退輔會?

誰的退輔會?

聽聞立法委員以「公帑要花在刀口上」為由,提議一舉將退輔會、僑委會、蒙藏委員會等部會裁撤。身為退伍軍人,倒想說說積累已久的觀感,當然只針對退輔會。 退伍多年了,我和退輔會扯不上邊,他們不曾遇見我,我也未曾找上他們,這種經驗,想必許多退伍的軍人都有過吧?換言之,退輔會到底和退伍軍人是甚麼關係?有何干係?我真的不太知道。這種無感,或許是退輔會必須自我檢討的地方。 前述是我的片面之詞,對於退輔會比較有感的人,想必也不少,諸如:退伍後被輔導就學、就業、就養、就醫的人,想必他們對退輔會都心存感懷。如果有人質疑退輔會,我希望他們能發出正義之聲。 隨著時代的轉變,退伍軍人輔導升學的機率似乎比較少了,反而是輔導就業的需求激增,問題是,退輔會對於這樣切身的需求,能否秉持一貫的立場發揮功能? 在輔導就業上受惠最深的特定對象─也就是被民意代表批判質疑的少數高階將領,他們幾乎是無縫接軌轉任退輔會的事業單位,或當董事長,或做總經理,常被外界譏諷「酬庸」、「外行領導內行」、「肥貓」。退輔會主委則以他們一生軍旅堪當管理大任為由駁斥。言之似乎有理,但我以為身居事業高層,重點已不在管理的庶務,而是決策的思維與營運方向的擘畫,這方面恐怕需要有更通盤的認知與宏觀的視野才能適任。這不獨是退輔會該嚴肅思考,退將們也該自省。 最讓我感到興趣的是:退輔會對於廣大的退伍軍人的就學、就業、就醫、就養及服務照顧等工作做出了多大的績效?對於急迫需要幫助的榮民袍澤們,是否主動積極善盡責任?老實講,我聽過不少抱怨的聲音,顯然,退輔會的觸角與行動仍待檢討改進。 退輔會的服務對象不少,如能落實服務與照顧,讓大家有感,自然會有廣大的支撐。從這個角度出發,容我提出一個檢驗尺標,退輔會的定位、功能與價值如何或是否裁撤,請問問退伍軍人的意見吧! 附帶提出的是,我不是反對退將轉任,他們都是寶貴的人力資源,人盡其才最好的依歸,我倒認為退輔會應該增設一個智庫或研究室,敦請學有專精經驗豐富的退將們針對治軍練兵用兵提供寶貴意見以利傳承。 (作者為前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體育組上校組長)
張博智 2016-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