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凌美雪)
凌美雪相關文章
故宮將展江戶浮世之美 2件對梵谷有重大啟發的名作說緣由
歌川廣重〈名所江戶百景:大橋安宅驟雨〉描繪的場景位於東京兩國橋旁的「新大橋」。而「安宅」之名,則源自幕府時期曾停泊於此的軍艦「安宅丸」。(翻攝自故宮官網)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故宮將於5月30日在南院推出「江戶浮世之美」特展,蒐羅海內外珍貴典藏,涵蓋屏風、手卷、版畫、繪本等多種形制,展出內容高達218組件,堪稱國內歷來浮世繪主題展規模最大的一次,其中包括2件讓荷蘭畫家梵谷(1853-1890)深受啟發的作品。故宮還將於明(10)日高雄國際旅展由策展人現場開講,第一手披露展覽精彩內容。 其一是歌川廣重繪於1857年的〈名所江戶百景:大橋安宅驟雨〉,故宮南院典藏了包存極佳的版本。畫中可見突如其來的驟雨讓橋上的行人措手不及,匆忙撐起雨傘或披上雨衣,加快腳步前行。傾盆大雨帶來的朦朧效果,使得對岸的建築幾乎隱沒在背景之中,生動地捕捉了暴雨突然而至的瞬間。如此引人入勝的構圖,給梵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特別臨摹此作,即繪於1887年的〈雨中橋(仿廣重)〉。 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使用從西方引進的化學染料「柏林藍」(普魯士藍),開啟浮世繪與西方世界對話的新篇章。(翻攝自故宮官網) 另一件,則是海浪意象至今都被世人廣泛運用的〈富嶽三十六景:神奈川沖浪裏〉,是葛飾北齋於1831年所繪,此次特別向東京富士美術館借件展出。畫面中前方的巨浪幾乎吞噬小舟,波浪間的漁夫隨波起伏,巨浪下可見遠方富士山穩坐於畫面中央,展現動靜交融的美感。此作被譽為日本藝術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2024年新版千圓日幣更以此作為代表圖像,顯見重要的文化地位。梵谷特別讚賞此作的構圖,形容巨浪如「鷲之爪」。 〈神奈川沖浪裏〉不只在日本有重要文化地位,它對東西方文化的影響更不僅止於視覺藝術,據說法國知名作曲家德布西(1862-1918)的書房裡也掛有這幅畫,而且還把「巨浪」做為他的知名交響詩《海》(La Mer)首版樂譜的封面設計。
凌美雪
2025-05-10
馬政府時期 文物遭人為毀損 故宮密件隱匿
「黃河蘭州浮橋圖」為清朝同治年間的畫作。(取自國家文化資產網) 科長為配合展櫃 指示切掉「黃河蘭州浮橋圖」部分花綾 高層竟未懲處 〔記者蘇永耀、王千豪、凌美雪/綜合報導〕國立故宮博物院上週針對三件文物破損已分別做出調查與懲處,馬政府時期的故宮院長馮明珠則批人為損壞史無前例。但據立委接獲故宮內部人員指出,二○一二年故宮曾經發生院藏一幅「黃河蘭州浮橋圖」遭人為毀損事件,但並沒有懲處相關人員,在當時故宮高層授意下,甚至列為密件封鎖消息。 「黃河蘭州浮橋圖」為清朝同治年間的畫作,根據文資法,目前已被指定「重要古物」。據指出,在立委要求下,故宮方面正循行政程序,將該密件公文予以解密。 該科長暫調職 兩年後反高升 經了解,整起事件是因二〇一二年當時故宮典藏科一位林姓科長辦理展覽,當時為了展覽所製作的展櫃,無法完全容納「黃河蘭州浮橋圖」。該名科長居然派人將左右兩側原裝裱花綾各裁切掉一小部分,以配合展櫃的尺寸,當時在場的人都認為不妥當,但在該科長堅持後仍被裁切,由於花綾亦屬該文物一部分,形同遭到人為毀損。 不過,之後故宮高層得知此事後,沒有啟動任何懲處的程序,只有將該名科長暫時調離科長職務,陳述整起事件的公文,則被列為密件。另外,該名科長於兩年後,反而高升至副處長一職,並在三年前辦理退休。 立委要求徹查 過去所有密件 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的民進黨立委林宜瑾昨日受訪認為,此事起因內部人員自作主張導致毀損文物的行為,事後遭發現,當時的故宮高層選擇隱匿,前院長馮明珠在自己任內發生這樣離譜誇張的事情,現在居然敢說人為毀損是史無前例。 林宜瑾並要求,故宮應徹查過去的所有密件,找出所有文物受到人為毀損的紀錄,看看是不是還有這種袒護、私了、任意糟蹋文物的作為。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明日將赴故宮進行考察。對此,故宮表示,詳細情況會再查證,週一進一步了解後再說明。 相較於馬政府時期以密件方式處理故宮文物毀損事件,蔡政府時期發生的「清 乾隆 青花花卉盤」案,故宮前天已將調查報告函送立法院,確認是人為疏失並進行懲處,一人員記一大過,另一名人員申誡二次。報告並提出六點改善檢討措施,未來擬於工作桌下鋪設地毯,附帶橡膠地面,以保護文物。
凌美雪
2022-11-06
弄破碗非頭一遭 故宮歷年送修359件
立法院國民黨團昨日召開記者會,指出故宮調查報告內容疑點重重,並要求民進黨政府一個月內,啟動文物盤點確保作業,釐清確保現在所有典藏文物狀況。(記者王千豪攝) 〔記者黃靖媗、楊丞彧、王千豪、凌美雪/台北報導〕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物破損案外案,據故宮內部透露,前故宮院長馮明珠任內至少也有三件文物發生破損。馮明珠昨澄清沒有記憶,希望故宮提供詳細紀錄。故宮昨晚提出相關資料,說明二○一三年、二○一四年(馬政府執政期間),共有四件文物傷損的修護紀錄,近期將全面公開歷年文物狀況及修護情形。 故宮完整修護紀錄 近日上線 故宮補充表示,根據歷年的修護紀錄資料,陶瓷器因嚴重程度不一的傷損破裂情況,經評估送修之數量,一共有三五九件。修護的方式有填補、上色、黏合、封護等,經專業評估後實施。並指預定十一月上旬,於《故宮典藏資料檢索》資料庫全面公開已完成數位資料建置的文物狀況、盤點、抽點及修護各項紀錄,提供外界檢視閱覽。 故宮指出,媒體登載之「成化款白地彩花瓷杯」、「玉石盆飾栽景」皆於提件時發現破裂,瓷杯於二○一四年送修,玉石盆飾栽景於二○一五年送修。 至於「清 乾隆 剔紅雲龍紋碗」則查無二○一三年修護紀錄,但當年有修護「清 象牙雕雲蝠紋都承盤」、「清 康熙款 仿宋定窯三繫小瓷罐」兩件文物。 另外,國民黨團針對故宮的初步報告提出質疑,副書記長陳以信指出,第一時間的照片跟調查報告不符、行政單位調查延遲、監視器畫面過了保存期限才展開調查、人員訪談也是過了半年後才進行,質疑故宮院長吳密察涉嫌隱密。 立委下週赴故宮視察 故宮回應表示,院方並無區分文物傷損程度進行分層陳報的規定。院長在器物處陳報「明弘治款 嬌黃綠彩雙龍小碗」、「清康熙款 暗龍白裏小黃瓷碗故瓷」破損後,立刻指示該處調查,也將全案移交政風室,後者已調取到案發時的監視器錄影資料。 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決定下週一赴故宮視察。 針對故宮透露,馮明珠任內至少也有3件文物發生破損情事。對此,馮明珠發表聲明稱,她本人都沒有記憶,呼籲故宮提出完整說明。(資料照) 馬政府時期破損故宮文物
凌美雪
2022-11-02
不讓國漫館設置爭議淪政治口水 文化部還原真相
台中市政府109年所提選址建議地點簡報,盧市府自稱可協調提前解約。(讀者提供) 〔記者凌美雪、歐素美、蘇孟娟/綜合報導〕文化部與台中市政府最近因國家漫畫博物館設置問題隔空交火,文化部長李永得昨(22)日接受周玉蔻專訪時,指出中市府出爾反爾的態度使國漫館期程須延宕至113年,導致全案被國發會退回,說法遭中市府駁斥,然而,在一份109年由台中市政府提出的簡報裡,卻明確記載著,中市府曾承諾可協調將期程提前,李永得認為,中市府不僅未積極協調,又將計畫卡關刻意誤導為行政院對文化部有意見,有點不道德。 台中市府109年所提簡報指出,帝國製糖廠「委託經營約至2024年底,倘文化部確認使用本基地,本府可協調廠商提前撤出......」。(讀者提供) 李永得表示,國漫館計畫源於鄭麗君前部長於106年與當時林佳龍的中市府簽訂MOU,內容是中市府要蓋電影中心,其中大約可分到3千坪左右給文化部做為國漫館,文化部出4.45億;但到了109年5月13日,鄭麗君卸任前1星期突宣布MOU中止合作,並於交接時跟李永得說「這是一個毒瘤」,因為文化部與盧秀燕的市府溝通了約30次,盧市府根本傲慢、怠惰,不甩文化部,導致最後要興建的那個建築完全不符合國漫館的需求,所以當時鄭麗君決定自己先做「壞人」,把這件事解決掉。 帝國製糖廠台中營業所。(資料照,文化部提供) 但是台中的立委還是希望國漫館可以留在台中,所以文化部再與盧市府談,並承諾4.5億補助照給;文化部的國漫館則於台中另尋地點,後於中市府提出的7個選址中,選出「帝國製糖廠台中營業所」及「新民街倉庫群」2處。李永得說,其中「帝國」因尚有委外合約至113年,當時中市府表示可協調提前解約,把土地與建物交給文化部規畫。沒想到才講完沒多久,中市府就翻盤說須至113年才能移交,文化部只能「尊重」,但此期程導致國發會質疑與原設定不同,所以國發會不通過此修正案,認為應重新提案。 台鐵新民街倉庫群。(資料照,文化部提供) 對此,台中市新聞局長鄭照新提出資料回應,109年8月份文化部的會勘紀錄清楚顯示「有關兩址的使用權取得、土地變更交換、建物撥用及市場遷移等待解決事項,何時交付文化部,尊重中市府期程」;同年10月,文化部發布新聞稿指出,兩處基地均在「使用中」,文化部期待中市府兼顧廠商、攤商權益前提下妥善處理。可見文化部在「選址前」、「選址後」,都知道場址的產權移轉等問題。 不過,據一份109年8月由台中市政府提出的簡報,其中明確提到,帝國製糖廠「建物本體委託經營約至113年底,倘文化部確認使用本基地,本府可協調廠商提前撤出……」,至於新民街倉庫群,「台鐵局預計110年3月完成分割及將土地無償捐贈台中市政府」。李永得認為,關鍵在於台中市府未積極協調,以致2處場址至今仍未完成點交予文化部工作。
凌美雪
2022-08-23
還原台中漫博館爭議 李永得批盧秀燕無良政客
文化部長李永得接受周玉蔻專訪,重砲批評台中市長盧秀燕「無良的政客」。(翻攝自《新聞放鞭炮》直播畫面)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文化部與台中市政府最近因國家漫畫博物館設置問題隔空交火,對此,文化部長李永得今(22日)早接受周玉蔻《新聞放鞭炮》專訪時,重話批評台中市長盧秀燕是「無良的政客」。 李永得指出,漫博館設置問題,最早是前部長鄭麗君時期,於2017年與當時林佳龍的中市府簽訂合建MOU,內容是中市府要蓋電影中心,其中大約可分到3千坪左右給文化部做為漫畫博物館,文化部出4.45億;但到了2020年5月13日,鄭麗君卸任前1星期宣布MOU中止合作,並於交接時跟李永得說「這是一個毒瘤」,因為文化部與盧秀燕的市府溝通了約30次,盧市府根本傲慢、怠惰,不甩文化部,導致最後要興建的那個建築完全不符合漫博館的需求,所以鄭麗君決定自己先做「壞人」,把這件事解決掉。 但是台中的立法委員還是希望漫博館可以留台中,所以文化部再與盧市府談,並承諾4.5億補助照給,希望將來電影中心有大概3千坪空間可做動漫相關的展示或相關廠商進駐;此外,文化部的漫博館還會在台中另外尋找地點,當時中市府確實也提出了7個地點,經文化部邀請專家勘查後,選出「帝國製糖廠台中營業所」及「新民街倉庫群」等2處。 其中「帝國」土地約1千坪,建物5百坪,李永得說,當時中市府表示會幫忙解決尚有的委外合約,把土地與建物交給文化部規劃。沒想到才講完沒多久,中市府竟然就翻臉了,說須至2024年才能交由文化部運用,導致送給國發會的案子被退回,理由是國發會質疑,建物要2024年才交,且其中「第一倉庫」產權是屬於鐵路局的,是文化資產歷史建築,鐵路局願意移撥給中市府,但光是程序與整修就需耗時7年以上,所以國發會不通過此案。 李永得認為,原本文化部是一片好意,希望不要讓盧市府認為中市執政黨換黨,文化部就把漫博館移走,「我們釋出絕大的善意跟誠意,但是一定案後她馬上翻臉,打了我們一個悶棍。所以我說怎麼這麼無良的政客。」 李永得指出,關鍵在2024年,如果台中市政府重視這件事,就應該積極去與目前委外廠商協調,看能不能提前解約。李永得認為,盧秀燕也有點不道德,故意把問題導向文化部與蘇貞昌院長的信任關係。
凌美雪
2022-08-22
影藝界自覺:經商當如曹興誠 出道當如炎亞綸
王師臉書貼文評曹興誠與炎亞綸,短短3句話獲讚「做電影如王師」。(翻攝自王師臉書)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結束訪台行程,央視發布「只有一個中國」貼文,引發炎亞綸IG粉絲群被改名憤而退群組,而中國近日在台灣周邊實彈軍演,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今(5)日舉辦記者會,宣布捐出新台幣30億元助政府加強國防,2人不舔共甚至積極抗中的行動廣受各界稱讚,藝文工作者王師就在臉書貼文妙評:「上聯:經商當如曹興誠 下聯:出道當如炎亞綸 橫批:站著掙錢」。 炎亞綸捲台獨風波,網友讚台灣難得不忘本的藝人。(資料照,記者宋志雄攝) 炎亞綸日前因貼文「你喜歡台式早餐?美式?」捲台獨風波,今退IG粉絲群組,網友紛紛上臉書致敬,有人說「台灣難得不忘本的藝人,這是我們的國家,再多的人民幣也不能換唯一自由的台灣。」更有人大讚,「這輩子最看得起的藝人我尊敬你」,有人則趣味回應炎亞綸的「你喜歡台式早餐?美式?」表示,「都喜歡耶!但最喜歡你,果斷帥氣,支持你啦!」 而在曹興誠宣布捐30億元加強國防後,作家黃越綏不僅在臉書讚「誰說商人無祖國?」還說,「比起其他台奸,他才是真正的愛國企業家,真正的男子漢!」王師則如神來之筆,妙評「經商當如曹興誠 出道當如炎亞綸」。 曹興誠今呼籲國人認清中共邪惡本質,團結一心保衛美好家園。(記者叢昌瑾攝) 王師是國內電影行銷團隊「牽猴子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兼容商業及藝術,發行超過60部中外電影,橫跨劇情片、紀錄片及動畫等,對於王師的評論,網友則讚「做電影如王師」。
凌美雪
2022-08-05
我是台灣人! 旅歐指揮家鮑恆毅拒中德建交週年音樂會邀約
旅奧台灣指揮家鮑恆毅。(credit: Taro Morikawa,鮑恆毅提供)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德國與中國今年慶祝建交50週年,各地陸續有一些紀念音樂會舉辦,台灣旅歐指揮家鮑恆毅近日也接到1場「中德建交週年紀念音樂會」指揮邀約,但他秒速婉拒且很有風度把邀約轉介給另位中國朋友,因為他自認是「台灣人」,不適合,他說,這輩子如果有機會見證台德建交,即便無償,也要自搬椅子、譜架奉獻一己之力。 鮑恆毅在臉書張貼的照片,是他指揮希臘音樂節開幕演出及斯洛維尼亞國際指揮大賽時,儘管全場只有一位台灣人參加,主辦單位仍掛上國旗。(鮑恆毅提供) 在文化、藝術或體育的國際舞台,「中德建交」已強烈涉及國族認同問題,鮑恆毅表示,邀請單位機票住宿全包,且據說演出費豐厚,「感謝想到我,這事中方立場當然認為台灣『一樣』適合同慶,但我是台灣人,也非德國人身份同場,我想我不適合。」鮑恆毅說,「我替其他更適合的人選開心,希望他可以獲得這機會,也替自己能夠清楚表達立場而感欣慰。」 鮑恆毅指出,雖然這次演出的國家是最想爭取的地方,「但反而是人生拒絕過最快最乾脆的一次邀約。想到這,我感激學業最後1年半,自己國家台灣/中華民國教育部留學獎學金給予的栽培。」 「畢業後能繼續在歐洲繼續有機會指揮當然是夢想之一,很多事該把握該爭取,但有些事不應為也不該自私。」鮑恆毅認為,不需要躲在「一個中國」看場合解讀的文字模糊空間裡,如果要指揮什麼建交紀念音樂會,「就算一輩子等待,或許也等不到的台奧建交、台德建交場合;儘管無償,搬椅子搬譜架都願獻一己之力。出了國要介紹自己,得能無愧於心,要代表的國旗,該是自家的。」 鮑恆毅在波蘭參賽時,國籍標註「台灣∕奧地利」;鮑恆毅為奧地利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管絃樂指揮與合唱指揮雙碩士,日前獲奧地利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管絃樂指揮最高演奏文憑,曾於維也納人民歌劇院等劇院任助理指揮。(鮑恆毅提供)
凌美雪
2022-07-07
李敏勇的詩與歌 詠嘆台灣時代記憶
詩人李敏勇於228紀念館的「死滅與再生:李敏勇二二八詩帖」將展出至7月17日。(資料照,記者王藝菘攝)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萬物以4季刻畫時序更迭,「4季的景色映照的人們,也映照著時代;我們曾歷經如霜雪嚴峻、曙光未見的時代,我們也曾歷經民主啟蒙如新芽、如花開的時代,我們正享受自由如翠映大地的時代。」甫於今年獲頒行政院文化獎的詩人李敏勇,正於228紀念館展出「死滅與再生:李敏勇二二八詩帖」,同時有2場音樂會將於特展結束前陸續登場。 李敏勇生於1947年,是台灣最活躍的文化型社會運動者之一,他相信,文化運動才是真正建構國家的主要力量,因此,不僅參與台北228紀念館的籌備,更堅持「透過文化運動的形式,推動台灣的國家重建及社會改造」。《死滅與再生:李敏勇二二八詩帖》於今年2月結集出版,並於228國家紀念館舉辦同名展覽,透過詩文與筆墨,循著時代的軌跡,省思歷史、追悼亡者,看見前人勇敢抗爭,尋覓國家主體的輪廓。 李敏勇的詩文,有許多譜了曲,讓人除了閱讀之外,透過優美的音符有更深的體會。如〈這一工咱來種樹(石青如曲)〉、〈秋天的詩(李品萱曲)〉,還有蕭泰然作曲的〈愛佮希望〉等,將詩的語言透過音樂表達出來,賦予詩更寬廣的視野,彰顯歌詞與旋律的生命力。 因此,在展覽7月17日結束前,將有2場音樂會,分別是7月9日下午在228紀念館演出的「人間四季,時代情境——李敏勇的詩與歌音樂會」,透過室內樂與聲樂家的演出,詮釋屬於台灣文化最純粹的樂音;另於7月17日晚間於台北國家音樂廳有一場更大型的音樂會「福爾摩沙詠嘆調」,同樣以李敏勇詩文為軸,由福爾摩沙合唱團演出。 福爾摩沙合唱團表示,無論是詩人或是作曲家,藉由詩與歌獨特的穿透力,帶領觀眾碰觸屬於台灣的記憶。「詩,帶領我們走進不同的社會議題、走進不同的人生,而歌曲,以音符把我們的心串連在一起。」詳詢Opentix。
凌美雪
2022-06-27
華視誤植跑馬訊息 文化部長李永得鄭重致歉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華視新聞出包,於今(20)日跑馬燈出現「新北市遭共軍導彈擊中」、「總統發布緊急命令」等錯誤訊息,但實際是新北市災害防救演習內容。對此,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這是一個絕不應該發生的錯誤,文化部鄭重致歉,除要求華視立即提出事件報告,並應深切檢討,絕不得再犯。 文化部長李永得針對華視誤植跑馬訊息鄭重致歉。(資料照,記者羅沛德攝) 文化部表示,據華視所提報告,事件是因昨日進行防災影片及新聞跑馬模擬時,更改跑馬文字訊息存放路徑,於模擬結束後,未將電腦路徑更改回原路徑,且今日播報時,又未再次確認,以致誤播模擬之跑馬訊息。華視已要求此事件相關人員提出檢討報告,並將進行人員懲處。
凌美雪
2022-04-20
民族救星還是殺人魔王?
國民政府派兵來台「鎮壓」導致台灣人權遭到侵害。當年官方的說法是因機關遭襲擊,然在1990年以後公開的官方228相關調查報告檔案中,卻發現其實蔣中正早在3月5日就已經下令派兵來台。(記者凌美雪攝) 蔣介石自1948年到1975年過世,在台灣當了27年總統,他過世後,台灣由威權統治逐步朝向改革開放的路線前進,46年後的現在,台灣已成為完全自由民主的國家,然而,即便如此,台灣人對於這位已故前總統的評價,卻依舊存在著是「民族救星」還是「殺人魔王」的極端差異,追根究柢,就是真相尚無法全面攤開供國人真正了解,因此,文化部所屬國立中正紀念堂首度舉辦「蔣中正總統與台灣特展」,盼透過真實檔案文獻,客觀呈現蔣介石跟台灣的關係。 更改判決刑度的公文上,都有蔣中正的簽名或蓋章。(記者凌美雪攝) 如同國史館館長陳儀深所說,蔣中正相關的檔案史料量極為龐大,這次展覽是一個概述,更是一個重要開始,透過政治立場偏藍及偏綠學者們一起坐下來,研商討論出不同立場皆能認可的內容,讓大家能有更多元的角度來看這段歷史。 「政治案件批示」顯示蔣中正多次違法違憲更改判決刑度危害人民生命。 (記者凌美雪攝) 記者凌美雪/專題報導 展覽中文名為「蔣中正總統與台灣特展」,但若用英文名稱直譯,或許更容易理解這次展覽的內容,「Taiwan under the rule of Chiang Kai-shek」,亦即「蔣介石統治下的台灣」。策展人薛化元表示,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蔣中正總統雖然曾經下野,但一直是黨國體制實際領導者,直到1975年過世為止,他以總統/中國國民黨總裁的身分,主導黨國體制,是政府最高領導人。因此,展覽從「政治發展」、「國防外交」、「社會經濟」及「文化教育」等4個面向,完整呈現蔣中正主政時期下的台灣發展。 總統違法裁決的冤假錯案造成歷史無法抹滅的傷害 其中,「政治發展」部分,蔣中正主導「以黨領政」、「以黨領軍」的強人威權政治體制,使總統職權大幅擴張;他在位期間,以受到外在中共人民解放軍武力威脅為由,藉由行政、司法、軍情等手段箝制異議言論,發生許多白色恐怖政治案件,其中不乏挑戰其強人威權體制的自由派菁英,如孫立人事件、雷震案等。更以特別刑法整肅異己,產生許多冤假錯案,而總統也自行更改判決刑度等,造成人民的生命、財產、健康及心靈受到嚴重傷害,至今仍難以完全彌補。相關文獻史料,包括許多以前被列為極機密的蔣中正違法批示的裁決公文,這次都可以在展場中詳閱。 另一方面,也有許多為補強統治權的正當性、形塑民意支持的形象所推行的政策,比如1950年,蔣中正總統以行政命令推動有限的地方自治,以及晚年實施增額中央民意代表制度,有限度地開啟台灣本土政治菁英參加全國性政治事務的管道,影響了後來台灣的政治發展。 「國防外交」部分,蔣中正總統復行視事之後,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爭取外援、鞏固台灣,並維持中華民國(ROC)政府做為中國唯一合法代表的地位。1950年韓戰爆發後,在美國支持下,中華民國政府穩定了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為主的國際空間。但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擴展外交,中華民國的國際處境愈趨艱辛,1971年聯合國通過2758號決議案,由「PRC」取代/繼承「ROC」在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接著出現一連串邦交國斷交的骨牌效應,中華民國也陷入國際的困境。 眼見為憑還需要全面的閱讀與比對 至於「社會經濟」及「文化教育」方面,在美援帶動下,促成台灣社會經濟朝向現代化發展。文化教育部分,初期的國語政策,以去除日語影響為主,遷台之後厲行國語運動,壓制了台灣本土語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蔣中正重視教育發展,特別是九年國民教育的實施,對台灣產生深遠影響。 然而,為了鞏固領導權威,鼓吹「領袖擁戴」,比如來台之後,祝壽活動愈為熱烈。針對領袖崇拜的氛圍,胡適就曾向蔣中正提出建言,認為台灣社會不敢批評當權者,「無一語批評蔣總統」,是沒有言論自由的表現。蔣中正自己也曾表示避壽,但《自由中國》雜誌出版「祝壽專號」提出一連串改革主張,卻觸怒執政當局,由軍方開始發動黨、政、軍各媒體對《自由中國》進行圍剿。 雖說「眼見為憑」,但大量文獻資料展陳,有時會出現片面閱讀的失誤,比如國民政府派兵來台鎮壓,是導致台灣人權遭到侵害的重要原因。當年官方的說法,是蔣中正在3月10日公開談話指出,因為7日有所謂228處理委員會提出不合理要求,8日又有襲擊機關等,因此才派兵鎮壓。然而1990年以後展開的官方228相關調查報告,卻從檔案中發現,其實蔣中正早在3月5日就已經下令派兵來台,而非因7日的不合理要求或8日的不法行動,陳儀則唱和蔣中正,感謝他「調兵迅速」。這些史料的比對與判讀,也在展覽中呈現。 有更多史料在「蔣中正總統與台灣」特展,即日起展出至111年2月7日,地點為國立中正紀念堂3樓藝廊,詳詢官網(https://www.cksmh.gov.tw/)。
凌美雪
2021-11-23
台灣蘋果日報紙本18日停刊 資遣326人
壹傳媒集團昨宣布,因營運上虧損持續,將於五月十八日起停刊紙本《台灣蘋果日報》。(記者鹿俊為攝) 〔記者凌美雪、蔡亞樺/台北報導〕壹傳媒集團昨宣布,因營運上虧損持續,將於五月十八日起停刊紙本《台灣蘋果日報》,集中資源發展《蘋果新聞網》。《蘋果日報》社長陳裕鑫表示,目前八○一名員工將資遣三二六人,留任四七五名;訂戶方面,則將會陸續掛號郵寄說明退款事宜。 《蘋果》即時新聞昨天傍晚刊出《台灣蘋果日報》給讀者的一封信,表示「十八年前的五月二日,台灣SARS疫情最嚴重之際,《台灣蘋果日報》宣布創刊。如今造化弄人,新冠肺炎在台灣進入社區感染,造成疫情全台恐慌之時,今天要向各位讀者沈痛的宣布:《台灣蘋果日報》紙本在五月十七日出刊最後一次報紙後,將在十八日起停刊。」 《台灣蘋果日報》紙本發行十八年走入歷史,公開信中提到,「數位洪流超乎我們想像,尤其是Google、Facebook等數位平台的壟斷,造成廣告資源的大量流失,對紙媒不啻是沈痛打擊。……輸在廣告資源被壟斷,輸在香港局勢惡化,造成我們無法再長期支撐虧損,縱然我們努力縮減虧損,仍然無法挽回頹勢。不得不宣布紙本停刊,把所有資源專注於數位。」 陳裕鑫也在發給社內員工的信中宣布,「即日起辭去董事、台蘋社長、紙媒總編輯,並把自己也列入被資遣名單,與紙媒同事共進退。」 台北市勞動局則指出,目前尚未收到大量解僱通報,若未依規定通報將可開罰十萬至五十萬元。勞動局也說,聯繫蘋果日報工會,工會認為公司未依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通報,對於資遣費,工會正與資方協商中。
凌美雪
2021-05-15
倡導自由 台灣先軀人物
《唐吉訶德與記事本 陳定南》(1943-2006),記錄70年代中產階級崛起至今,台灣人的土地與社區意識。從越南反台塑抗爭,反觀陳定南在電視上與台塑集團王永慶公開辯論,反對台塑六輕進駐宜蘭,可說是頭一次地方首長帶領民眾挺身而出。(公視/提供) 從世界的脈絡回顧 台灣百年流變紀錄片 公視首播 《我們的歌是青春的火焰 李雙澤》(1949-1977),記錄1947美蘇冷戰至1979美麗島事件,台灣人如何找尋自己的文化定位。李雙澤受胡德夫一首父親唱過的歌〈美麗的稻穗〉激發,之後奔走各大專院校鼓吹「唱自己的歌」。(公視/提供)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公視將自1月19日起,每週二晚上10點播出2021旗艦歷史紀錄片《不羈——台灣百年流變與停泊》,從世界脈絡回顧倡導自由的4位台灣先軀人物賴和、殷海光、李雙澤、陳定南,分別為文學、哲學、民歌與政治領域「不羈」的代表,更是行動的實踐者。紀錄片總顧問、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陳芳明教授表示,「這些人死了,他們的反抗精神沒有死!」導演符昌鋒則表示,《不羈》不單單是歷史紀錄片,更重要的是「呈現台灣人情感所編織的面貌」。 《咖啡與玫瑰 殷海光》(1919-1969),記錄1945至1969年代的自由主義思潮,殷海光在戒嚴權威控制的社會政治環境中發揮的種子性作用,那種不是很成熟也不是很完整的自由主義和實證主義精神,慢慢地發生,促成改革的力量。(公視/提供) 這幾部紀錄片,也可說是符昌鋒歷時30年聚焦台灣故事的第3部曲。符昌鋒於1990年推出與作家小野合作的《尋找台灣生命力》,2007年於公視播出第2部曲《打拚——台灣人民的歷史》;今年則推出《不羈——台灣百年流變與停泊》。 《白袍下的筆桿 賴和》(1894-1943),記錄日治時期反抗的社會,本職醫生的賴和,極其深刻且細緻地探索現代化過程中台灣社會苦悶的知識分子,使台灣新文學運動提早進入蓬勃發展的階段。(公視/提供) 符昌鋒認為,台灣經歷不同的執政者,行使不同的語言與文化,並試圖將前朝的痕跡抹除,從日治時代到二戰後的國民黨統治,但台灣的人民總在不同語言文化的環境與背景中,堅韌地延續自由精神。紀錄片的動機在此基礎上,探討由下而上發展出來的這股自由力量,在台灣思想界、文藝界以及政治界所帶來的流變。以文化史的角度,從台灣百年來看時代變革的過程當中,台灣人思潮裡那一股無法磨滅的自由力量。 「我們以並置的結構呈現不同的歷史觀點,但骨子裡的自由精神卻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在各種相異的途徑表現無疑。這就是我們認為最珍貴的台灣精神,一種『不羈』的靈魂,讓我們有了一個更開放的觀念,來面對自己的文化及歷史的發展。」 歷經4年策畫、拍攝、製作,也發現許多罕為人知的人物關係與故事,如前宜蘭縣長林聰賢說,陳定南訂下土地與人非常重要的關係,就是「永續」;前任台北市都發局長林洲民與民歌啟蒙李雙澤竟曾是室友;音樂評論馬世芳則推祟李雙澤創作的〈美麗島〉,可視為具有國歌高度的作品。符昌鋒說,最感念的是平常不接受採訪的許多學者專家,願意受訪;還有在製作過程中送走了受訪者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林瑞明、台灣文史專家莊永明與前日帝海軍機關助士黃金島,也希望以此紀錄片告慰他們在天之靈。
凌美雪
2021-01-13
羅小雲爭議 文化部再發聲明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第55屆廣播金鐘獎日前公布入圍名單時,評審團主任委員羅小雲因發言不當,引發歧視原住民爭議,連日來,雖然羅小雲透過文化部影視局表示,誠摯向原住民族致歉,仍無法平息爭議,文化部27日晚間再度發聲明表示,羅小雲已請辭退出評審團,文化部未來亦將持續秉持尊重多元文化的精神推動各項工作。 羅小雲。(資料照,記者陳奕全攝) 聲明稿中指出,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台灣一直致力於對多元族群的互相尊重及了解,這是台灣人民一致共同追求的目標。文化部會秉持尊重多元文化的政策核心內涵,持續促進多元族群間的互相尊重、理解及分享。
凌美雪
2020-08-28
李永得:中媒記者違規 把台灣政府當塑膠嗎
文化部長李永得(左)昨參觀「香港反送中運動週年圖像展」,受訪時表示,中媒東南衛視兩名記者申請採訪卻製作節目,把台灣政府當塑膠嗎?(文化部提供) 違規在先 限期離台無關新聞自由 〔記者凌美雪、蔡彰盛/綜合報導〕中媒東南衛視兩名記者被文化部廢證離境,文化部長李永得昨被問及此舉是否與新聞自由理念牴觸?李質疑兩者不能相提並論,兩名記者申請採訪卻來製作節目,把台灣政府當塑膠嗎? 李永得曾任職平面媒體,在一九八七年解嚴當年,他與徐璐成為台灣第一批前進中國採訪的記者。 東南衛視還有三記者在台 李永得昨天參觀台灣漫畫基地,受訪表示,「談新聞自由,要了解什麼叫新聞自由,」有些人一天到晚上媒體,去抱中國的大腿、舔中國的屁股,這個沒有人管,因為社會自有評斷,但是東南衛視這兩個記者申請進來採訪卻製作節目,「把台灣政府當作塑膠嗎?」這兩件事怎麼能夠相提並論呢? 李永得說,中國的媒體到台灣可以製作節目,傳達回去好像中國是已經在你台灣了,台灣好像沒有政府,這個訊息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訊息。東南衛視有五個記者,另外三個記者沒有違規,我們尊重他在這邊的採訪權。 他也批評,有一些傳播學者還導入說什麼新聞自由,他認為這些學者也要再去學學,什麼叫作新聞自由,什麼叫作言論自由,因為名嘴的言論社會自有公評,政府從來沒有去干預過。 李永得昨在台灣漫畫基地參觀「反抗的畫筆—香港反送中運動週年圖像展」,體驗由香港匿名創作者們製作的VR實境遊戲,身歷其境感受置身香港街頭與港警對峙的現場。他表示,台灣會繼續對香港有更多關心與支持,相信民主、自由、人性一定會戰勝邪惡。 此外,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到新竹視察五楊高架延伸工程時,被問到對於中國媒體「東南衛視」記者被限期離境一事,重申如果外國記者違規,而且居留期限已到,那政府沒有延長其在台時間「剛好而已!」否則人民會質疑「難道我們是無政府狀態嗎?」
凌美雪
2020-07-05
去蔣還是舔共 巴掌背後台灣人應面對的真相
記者凌美雪/特稿 文化部長鄭麗君遭資深藝人鄭惠中掌摑事件,大家聚焦在鄭麗君要不要告鄭惠中,但連日以來,鄭麗君不斷強調,「個人受辱事小,民主不容傷害,轉型正義更應受到充分理解並持續推動。」因為,巴掌背後還有更多值得國人深思的問題。 中正紀念堂如何轉型,備受社會關注。 (資料照,記者方賓照攝) 228事件屆滿70週年時,文化部初步將中正紀念堂商店中威權統治者意象鮮明的商品下架停售;停止發放涉及威權崇拜之文宣品及簡介;開閉館停止播放「蔣公紀念歌」。圖為遊客參觀常設展。(資料照,記者黃耀徵攝) 中正紀念堂轉型議題也於線上開放公眾討論。 (翻攝自中正紀念堂轉型資訊平台網站) 對於國民黨威權統治時期,政治受難者所受的苦難陸續公開,鄭麗君鼓勵國人多閱讀以了解歷史真相。圖為收錄受難者家書的《無法送達的遺書》。(記者凌美雪攝) 巴掌事件凸顯國人對歷史真相的判斷出現兩極化評價,網路上也有很多人設計帶有諷刺意味的圖片。(翻攝自網友設計畫面) 巴掌事件網路上也有很多設計帶有諷刺意味的圖片。(翻攝自網友設計畫面) 鄭麗君第一時間呼籲 不能讓民主社會暴力化 鄭麗君表示,她並不清楚對方為何暴力向她,因此,事件發生的當下,她說,「怎麼可以這樣?」無論如何,人都不可以使用暴力。「我希望呼籲台灣社會不要再複製暴力。」而身為公職人員,她也不會用暴力的言語對一般人民。 「我離開現場後,回到車上,我想,這意味著什麼?」當時還不知道對方的用意,因此,當下想的是,「不能讓民主社會持續暴力化,民主不能受傷!」但在知道對方說法之後,鄭麗君則強調,「事後主張也不能合理化暴力。」至於鄭惠中楊言是因為不滿「去蔣化」,文化部也在當天即以新聞稿說明中正紀念堂轉型的計畫進程與未來規劃,期望國人能充分了解政策之後,再理性討論。 蔣家後代支持轉型正義 蔣友柏:中堂正紀念是錯的 巴掌事件震驚國人,幾天以來持續發酵,郝龍斌認為巴掌事件起因文化部刨根去中國化,前總統馬英九更語出驚人要文化部檢討,當然都引來網友撻伐,對此,鄭麗君則呼籲國民黨政治工作者,現在的國民黨已經不是過去的國民黨,應放下過去的包袱與黨派的成見,跨黨派一起推動轉型正義,只是不知道國民黨是否聽得進去? 其實,針對所謂的「去蔣」,鄭麗君多次澄清,轉型正義不是在去除對任何統治者的歷史記憶,相反的,是要還原過去刻意被選擇遺忘獲掩蓋的大規模人權受害史實。連蔣家第4代蔣萬安對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其中被害者平復司法不法部分也投下贊成票,蔣萬安說,「以開放態度面對促轉條例,面對歷史、還原真相,台灣才能邁向和解的第一步」。 蔣友柏更是早在2007年接受國際媒體專訪時,就直言「家人曾經迫害台灣人民,國民黨有殺人,這是事實」,「台北中正紀念堂裡的銅像是全世界僅次於莫斯科列寧銅像的第2大銅像,而且我曾祖父過世後遺體由民眾排隊瞻仰數日數夜,全世界有這種待遇的,好像只有蘇聯的列寧、中國的毛澤東和北韓的金日成,我實在不知道國民黨把我曾祖父當成他們的圖騰,然後與列寧、毛澤東和金日成相比,這樣對他們有什麼好處。」 巴掌背後有陰謀 打給中國看? 不過,也有人對於巴掌事件有更多層次的解讀,認為那是親共統派所策劃,是否是用人民幣收買的老藝人當打手,欺負羞辱台灣人的一巴掌!視此為台灣人反抗中國共產黨併吞台灣的一個重要歷史事件。 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理事長楊月清日前上節目時指出,鄭惠中曾說過有想打鄭麗君的念頭,「打一巴掌太便宜了她」、「我還以為她知道我想打她」、「我想了好幾個月」,字句間表露意圖布局、有預謀,因為鄭惠中其實私下熱衷喬中國、台灣各地藝人的表演,名片更是大剌剌標出大中華文化藝術表演團,立場鮮明,「她要打鄭麗君是一個預謀、一個局,她要打給中國看,這樣她可以謀取更多之間的利益」。 鄭惠中也曾在記者會上表達自身立場,高呼「心連統促黨」,因此,楊月清認為,巴掌事件說是不滿鄭麗君同意去蔣,「這都是騙局」,「她是要打給中國看」。 不是去蔣而是還原蔣 鄭麗君建議國人多讀歷史 連日來也不斷有人建議鄭麗君提告,鄭麗君表示,她不希望這件事被聚焦在她個人與鄭惠中之間要不要道歉、要不要接受道歉,要不要提告等問題上。而是在「巴掌」的背後值得深思的各種問題,「尤其這裡面有太多對轉型正義的誤解,這需要我們更深思,我希望藉這事件,大家來共同珍惜台灣的民主,我們當下民主深化必須做的努力才是重點。」 鄭麗君也出示一本收錄政治受難者書信的《無法送達的遺書》為例,期盼國人能透過閱讀,真正認識轉型正義的真諦,透過對歷史真相的理解,真切地貼近受難者及其家屬們所承受的磨難,才能產生同理心,有同理心,社會公平正義才有可能,而不是只要求受難者包容與遺忘。
凌美雪
2019-01-28
蔣介石一方印 服刑變槍決
已故台灣史學者張炎憲曾表示,228事件與白色恐怖是國民黨獨裁威權體制的產物,國民黨政府為壓制台灣人的民主改革,派兵鎮壓,造成台灣人死傷慘重,使得台灣人不敢過問政治,成為噤聲的年代,其影響至深且鉅,造成台灣極大的傷痕。 (圖:翻攝自白色恐怖時期政治受難者遺書特展) 近年隨著史料的收集與陸續公開,讓台灣人有機會了解歷史真相,對於蔣介石的功過,也才有更多可供判斷的依據。 鄭麗君在近日的訪談裡舉白色恐怖受難者黃溫恭為例,2007年在中正紀念堂舉行的「再見,蔣總統」展覽,展出蔣介石手稿,被眼尖的人發現,其中一份為批核黃溫恭死刑的手諭,即為蔣介石親自蓋印。留下「黃溫恭死刑」,將15年刑期改為死刑,一條年輕生命就此消失。 (圖:翻攝自白色恐怖時期政治受難者遺書特展,文:記者凌美雪)
凌美雪
2019-01-28
入圍曼布克國際獎 吳明益 台灣第一人
小說家吳明益以《單車失竊記》入圍曼布克國際獎(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初選,成為國內第一位名列曼布克獎入圍名單的作家。吳明益表示,雖只是入圍第一階段名單,「我萬分榮幸名列其中,並且後面的國籍寫的是『Taiwan』」。 國際文學大獎「布克國際獎」(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13日公布2018年度的入圍名單,台灣作家吳明益以小說《單車失竊記》(英文版:The Stolen Bicycle)入選,成為台灣第一人。(記者黃耀徵攝) 台灣小說家吳明益作品《單車失竊記》入圍國際曼布克獎初選名單。(圖:吳明益提供) 台灣小說家吳明益作品《單車失竊記》入圍國際曼布克獎初選名單。國籍標註為Taiwan。(翻攝自The Man Booker Prize官網) 吳明益說:「希望這本小說能讓讀者看到台灣的歷史、視野和此地的靈魂。」文化部長鄭麗君則讚譽他「是台灣文化的榮耀」! 曼布克國際獎於2005年始辦,與英文世界聲譽相當高的曼布克獎同為曼集團所設置,2016年起每年頒獎一次,頒給在英國出版的翻譯小說作品。(記者凌美雪)
凌美雪
2018-03-14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扭扭捏捏的華獨 被逼選出鄭麗文
林保華
九二共識、一中原則 賴總統:無法得到和平
黃靖媗
獨立國家 向右向左的自由
李敏勇
防疫破口與政治惡果/藍白聯手讓台灣陷入風險
羅浚晅
台灣國家正常化 脫離中國牢結
李敏勇
習近平點火 普廷玩火 接下來呢?
林保華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張俊雄為美麗島辯護意外從政 卸下閣揆成平民志工晚年回歸樸實
溫貴香
從剴剴案到花蓮救災 粉專怒轟鍾沛君冷血
自由時報
徐榛蔚縣府太脫線!記者忍不住電爆官員影片掀熱議 網直呼解氣!
自由時報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