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荔蓮相關文章

欸,德國

欸,德國

  日前德國在關於武漢病毒疫情的聯邦記者會上,兩位記者直言提出的有關台灣捐贈口罩一事,就像照妖鏡一般,不但令政府發言人詞窮理屈,更直接反映出德國政府長期以來對中國的低聲下氣。台灣外交部發言人寬容的言論,雖然言之有理,卻完全無法為失格的德國政府辯護。 去年九月,正當香港民主運動和美中貿易戰如火如荼進行之際,德國總理梅克爾率領一個包括德國各大企業負責人的代表團浩浩蕩蕩訪問中國。之前,香港民主運動學生代表們特別寫了一封信給梅克爾,希望能夠得到她的支持。隔天,在短短幾個小時之內,德國和中國即簽訂了包括航空科技、電動車、能源以及保險等等十一項合作協定。梅克爾雖然也呼籲中國以和平的方式解決香港問題,香港人民必須享有人權和自由等等,算是對香港民主運動的學生代表有了交代,但是任何人都看得出來,其實梅克爾在滿載而歸的同時,也已經失去了義正詞嚴的立場。 這是梅克爾任內第十二次訪問中國,她已經創下西方民主國家元首的紀錄。而德國人的「務實精神」其來有自。一九九三年,天安門事件仍然餘波盪漾之際,前總理科爾就迫不及待訪問中國,並接受軍禮歡迎,陪伴他訪問中國的也是由德國各大企業負責人組成的代表團。從二○一六年起,中國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一直到去年為止,中國連續三年是德國最重要的輸出國,出口貿易額每年急遽上升,已達兩千億歐元。當初德國政府認為貿易和投資可以為中國帶來和平演變的希望,如今不但沒有實現,反觀德國經濟對中國的倚賴程度與日俱增。 二○一九年底國會聽證會上國會議員質問外交部,「為何德國政府不願意正式承認台灣,究竟是在忌憚什麼?」外交部坦承「如果承認台灣,將會嚴重損害國家利益。」就是因為「國家利益」,德國長期以來甘願聽命於中國,甚至削足適履,把民主價值鎖進抽屜裡。德國政府不敢對台灣說一聲謝謝,固然令人難過,堂堂一個民主國家,竟然如此降格以求,才是令人擔憂。 (作者為德國台僑,屏東人)
楊荔蓮 2020-04-21
國民黨最後的王牌:黨產

國民黨最後的王牌:黨產

同黨操戈,在國民黨史上是家常便飯,但是每次鬥爭結束,都能靠幾張王牌,重新凝聚黨員的向心力。然而這次這些號召團結的王牌,似乎相繼失靈: 首先,具有領袖特質的政治強人,一直是國民黨的王牌,譬如兩蔣和李登輝。而馬英九雖非強人,但當初他的偶像魅力,也曾帶動國民黨團結。但近八年來,馬的無能,不但失去政治明星光環,還帶衰國民黨選情。 其次,所謂「中華民國政權保衛戰」,也是張王牌。未料洪秀柱的「一中同表」及「中華民國不存在」的急統發言,反而引發基層反彈,甚至造成今日棄守民主程序正當性的「拔柱」難堪局面。 再者,黨的信念和價值,也可發揮相當力量,如兩蔣的反共和李登輝的民主改革。但是馬英九七年多來的急速親中,不僅未如願得到習近平關愛眼神,反而引發黨內急統派和本土派的路線之爭,加速黨內分裂。 儘管王牌一再失靈,國民黨手上還有一張「最後的王牌」,那就是黨產。國民黨申報的黨產,在二○一三年有二六八億;這是帳面數字。有財經媒體界人士估算國民黨二○一○年黨營事業的股票價值就高達七八一億元。朱立倫更早在二○○○年四月估算國民黨黨產市值約千億元。這次為力保政權,鉅額黨產勢將傾巢而出,因為敗選不僅會引發樹倒猢猻散的骨牌效應,數百億黨產也有被迫歸零的危機。 這一場國民黨保衛黨產大決戰,卻是台灣進入民主2.0的關鍵。因為,沒有魔戒般的黨產誘惑,政黨競爭才能真正符合公平正義的原則。(作者為德國台僑,業翻譯)
楊荔蓮 2015-10-14
德國的媒體沒有墜機

德國的媒體沒有墜機

德翼航空墜機至今,德國公共電視ARD每天晚上八點除了頭條報導,新聞結束之後還增加「焦點」節目,除了對墜機意外事故做更詳細的報導,主持人還現場訪問相關人士,提出許多大家迫切想要知道答案的問題。 這幾天來,不管是在十五分鐘的新聞之內,還是之後的「焦點」,觀眾都看不到任何一個罹難者家屬的近鏡頭。三月二十四日事發當天,記者報導在德翼航空應該降落的杜塞道夫(Düsseldorf)機場,罹難者家屬立刻被請到航空公司為他們安排的離開眾人視線的房間,鏡頭雖然仍然留在機場,但是觀眾看不到家屬。 家屬搭乘幾輛巴士來到事發現場,記者說路上看不到其他任何人影,因為當地政府交通管制,為了給家屬一個安靜不受打擾的空間。攝影記者遠遠拍了七輛巴士在山路行進,然後一個遠遠的鏡頭,家屬從巴士下車。家屬的悲痛可以想像,但是德國的電子媒體完全沒有興趣拍攝家屬紅腫的雙眼和憔悴的神情,更不用說號啕大哭的景象。記者說他們沒有近前拍攝,這不只是對家屬的尊重,更是一種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展現。 德國媒體處理災難新聞,尤其是對待罹難者家屬的手法,令人動容。這裡面除了蘊涵高度的理性,還有對人性的尊重和關懷。 (作者為德國政府機構翻譯人員)
楊荔蓮 2015-03-28
壓垮馬清廉的稻稈

壓垮馬清廉的稻稈

 馬英九的帳外獻金疑雲,彷如雪球般越滾越大。目前媒體所報導的收受金額,也從原來頂新的二億加碼到科技大老的十億。雖然特偵組已分案偵查,但面對享有總統刑事豁免權的馬英九,檢察官是否真正能夠掌握其金流的動向,願意徹底釐清真相,實在不容樂觀。法治健全發展的德國,早在威瑪共和時代,就飽受非法政治獻金醜聞的困擾。百年來的德國政壇,政治獻金的醜聞也從未間斷,甚至連促成兩德統一有功的前總理柯爾,因為一筆交代不清的密款,捲入非法政治獻金的醜聞,可說晚節不保。現代選舉開支相當可觀,參選者需要大量的競選經費,小額捐款緩不濟急,大筆的政治獻金順勢成為參選者的最愛。然而拿人手短,吃人嘴軟,這些出錢的財團金主到底想得到什麼回饋?關於這個問題,德國政治學者特別在所有政治獻金醜聞案件中,以財團捐款所期望的回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歸納分析,最後得到三點結論。首先,財團期望保持與權力中心的通道暢通,包括任何檯面上下,足以影響高層決策的人員或機構。其次,出錢的金主,勢必想透過捐款,全力促成有利或阻止不利於財團利益的任何決策和法案。最後,財團捐款希望能進一步得到高層的同意,直接安排財團自己的代理人,進入黨中常委員會、議會黨團和國會各項委員會等決策核心,直接參與決策,並隨時掌握第一手資料。根據媒體的報導,頂新返台,打通直達天聽的通道,享盡所有照顧財團利益的特權。黑心油事件中,前有政府官員包庇,後有立委通風報信,頂新總是能夠掌握第一手的內部機密報告。請問特偵組:沒有捐一毛錢的魏家,到底是怎麼辦到的?(作者為翻譯人員)
楊荔蓮 2015-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