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新聞

賴清德台海和平4支柱受關注 國際媒體報導一次看

賴清德台海和平4支柱受關注 國際媒體報導一次看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倡議台海和平4大支柱觀點,受到國際媒體矚目。圖為賴清德、蔡英文和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長孫曉雅,6日出席AIT慶祝美國獨立紀念日酒會。(路透) 〔編譯楊芙宜/台北報導〕台灣明年總統大選可能影響到地緣政治改變,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持續、中國不斷武力恫嚇台灣之際,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5日投書《華爾街日報》所倡議的台海和平4大支柱觀點,受到國際媒體矚目,包括彭博、路透、德國之聲、南華早報都跟進擴大報導,也獲得美國華府智庫學界的好評,白宮前國安會官員、現任喬治城大學兼任教授簡以榮受訪給予高度肯定,他和華府兩岸專家葛來儀都指出,這顯示賴將延續和堅持蔡英文總統的兩岸路線,無疑會受到華盛頓歡迎。 路透(Reuters)以「台灣總統領先候選人說他可以與中國保持和平」為題,報導賴清德持續在民調上領先,他5日在《華爾街日報》的投書中表示,如果當選,他可以與中國保持和平,並重申願意在互惠與尊嚴的原則基礎上與北京進行無條件對話;即使面臨中國軍事和經濟挑戰,包括中國軍機幾乎天天侵擾台灣領空,他首要任務仍維持務實與一致性。 路透並引述賴清德闡述立場:「我將支持兩岸現狀,這也符合中華民國台灣與國際社會的最佳利益。我不會排除在對等和尊嚴的原則基礎上,進行無前提條件對話的可能性」、「我將尋求與民主夥伴和盟友更廣泛的合作,尤其在訓練、部隊重整、民防、資訊分享方面」。 路透指出,美國是台灣最重要的國際支持友人和武器供應者,外交圈消息透露,賴清德預計下月將訪美。台灣總統候選人傳統上都會赴美訪問,以討論其政策議程。 彭博(Bloomberg)以「台灣候選人向美國示意,矢言維持與中國的現狀」為題報導,指台灣副總統賴清德作為執政黨候選人矢言,如果當選,將維持與中國的現狀;他在《華爾街日報》撰文闡釋立場,旨在讓選民和美國放心,相信他能夠處理與北京的困難關係。 彭博報導,賴清德撰文表示,他將增強台灣的軍事嚇阻力、確保經濟安全、與其他民主國家合作,並進行「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關係領導能力」;並引述文章:「我將支持兩岸現狀」、「我將永遠為台灣人民和國際社會的和平穩定來努力奮鬥」。 彭博指出,賴的文章向美國及其盟邦示意,表明他贊成它們在台灣的關鍵立場之一,即維持台海現狀。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上月表示,「美國仍然堅定致力於維持現狀」,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在5月的聲明也發表了類似評論。 德國之聲(DW)大篇幅報導,賴清德投書支持兩岸現狀,強調自己堅定捍衛台灣和平穩定和民主成就,並重申應維持兩岸現狀,但也不排除在基於互利、尊嚴且沒有先決條件下,與對岸展開對話。 德國之聲援引賴清德文章:「對民主的關照必須要從自家開始。作為醫生,我從不會在沒有治療計畫的情況下醫治病人。」並報導醫師出身的賴清德為兩岸和平提出「4大支柱」解方:提升台灣的嚇阻力;強化供應鏈安全;建立與民主國家的夥伴關係;推動務實、一致的兩岸政策。 德國之聲指出,賴清德投書中的主張,很大程度上延續了蔡英文的政策,兩人皆強調國防改革,並認為應透過與民主盟友的頻繁往來,提高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並引述中央社報導,華府「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印太研究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認為,賴清德說願意以互利、尊嚴為基礎跟北京對話,這樣的主張「會受到華府的歡迎」,因為這代表賴清德將堅持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的核心原則,此文「應只是賴清德政策議程規劃的第一步」,可能在他未來過境美國時,會提出更多有關兩岸關係、台灣的國際角色等願景。 《南華早報》(SCMP)以「台灣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強調兩岸現狀以安撫美國和北京」為題,大篇幅報導賴清德在《華爾街日報》投書,一開頭就說台灣總統候選人、副總統賴清德向國際媒體強調,如果明年1月當選台灣下一任領袖,他沒有計畫宣布台灣獨立。 《南早》報導援引台灣國關學者李大中和專家王崑義表示,賴清德這篇在7月4日美國國慶日發表的文章旨在讓華盛頓放心、若當選後不會惹麻煩,並向北京傳達訊息,而北京先前多次警告台獨勢力將會失敗。 白宮前國安會官員、現任喬治城大學兼任教授與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非常駐研究員簡以榮(Ivan Kanapathy)6日接受民視專訪時,對賴清德投書內容讚譽有加,他分析賴清德所提及「和平四大支柱」顯示將遵循總統蔡英文的兩岸路線,這點無疑深受華府各界肯定。
楊芙宜 2023-07-07
黃國昌「種菜」畸零地 爆違法當停車場   

黃國昌「種菜」畸零地 爆違法當停車場   

前立委黃國昌遭爆將一塊位於汐止區土地做為停車場,疑似違法使用。(圖:張錦豪服務處提供)   新北市政府:將會勘釐清 若違規最重罰30萬 〔記者闕敬倫/新北報導〕主辦「公平正義救台灣」活動、訴求居住正義的時代力量前立委黃國昌,卻被爆出全家名下登記廿三筆土地與房產,他日前回應土地僅是種菜的「畸零地」,但新北市議員張錦豪昨質疑,其中一塊位於汐止區的土地目前做為停車場,疑似違法使用,且涉及逃漏稅問題;黃國昌至截稿前無回應。新北市政府表示,將會勘釐清現況,若違規屬實最重可開罰卅萬元。 黃國昌截稿前無回應 黃國昌與網紅「館長」陳之漢七月十六日將於凱達格蘭大道舉辦「公平正義救台灣」遊行活動,有媒體爆料,黃國昌一家人位於汐止區的十筆土地,多筆為住所,其中有兩筆超過三百坪的土地,一塊三四五坪的土地為山坡地保育區,有種植痕跡,公告土地現值三四二.五萬元;另一塊三四一坪土地現況為停車場,土地使用分區是保護區,公告現值五四一.六萬元。 張錦豪說,汐止區水源路二段停車場為黃國昌女兒及黃國昌共同持有,經查該址自去年以來做為月租停車場使用,約廿至廿五個停車位,如以每月收費三千元計算,平均月收入六萬至七萬元。 張錦豪指出,這塊地有三個問題,一是沒有申請停車場登記證,所以不用繳稅;二是土地屬於都市計畫區內的保護區,已違反土地使用管制規定,依法可開罰六萬元至卅萬元,必須恢復農牧用地原狀,不能有水泥鋪面;三是可能涉及違建物,據了解,去年有裝設柵欄,但目前已經拆除。 張錦豪昨晚再質疑,黃國昌二○一六年開始當立委,從Google街景圖可看出來,這塊地是二○一八年才出現三十個停車格的停車場,出入口也有柵欄,「也許是為了種菜」。 記者昨天去電黃國昌,並傳簡訊詢問,至截稿前尚未聯絡上本人,也未獲得回覆。 新北市農業局表示,經查詢汐止區水源段一六二地號,土地使用分區為都市計畫區保護區,再依照片顯示,現場有鋪面及停車使用,將邀集相關單位前往會勘釐清。 城鄉發展局指出,同地段一六三地號土地為道路用地,市府四日接獲民眾陳情,若會勘後確認做為停車場使用,將依照都市計畫法七十九條裁處,可開罰六萬元至卅萬元罰鍰。
闕敬倫 2023-07-06
投書華爾街日報 賴清德宣告「和平繁榮四大支柱」

投書華爾街日報 賴清德宣告「和平繁榮四大支柱」

民進黨主席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見圖)今天投書美媒《華爾街日報》,提出重要政見「和平四大支柱」。(資料照)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民進黨主席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今天投書美媒《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提出重要政見「和平四大支柱」(Four-pillar plan for peace)。 賴清德今天投書《華爾街日報》,內容闡明其重要政見「和平四大支柱」,包含一、我們必須建立台灣的威懾力;二、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三、基於與全世界民主國家建立夥伴關係;四: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關係領導能力。 賴清德2日在台北圓山飯店出席「全國醫界信賴台灣後援會」成立大會時提到,他在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時毅然棄醫從政,「困難、挑戰,就是我們的機會,我們要有氣魄在乘風破浪持續前進」,他會把和平當做目標、當做燈塔,用民主當做指南針,帶領台灣這條船上的2350萬人勇敢前進、繁榮發展。他也提到,會持續壯大台灣,同時要與民主陣營站在一起,以備戰來避戰,竭盡所能維持台海和平。 賴清德當時強調,在政治上他會竭盡所能維持台海和平現狀,主張台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定捍衛台灣民主自由的憲政體制,也堅定維護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只有2350萬人可以做決定,只有能夠穩固主權的前提,所得到的和平才是真和平,否則就像香港、澳門一般,隨時會被人拿走。 賴清德投書全文(中英文對照)如下: My Plan to Preserve Peace in the Taiwan Strait 我保衛台海和平的計畫 My defining moment came as China’s military adventurism disrupted commercial shipping to Taiwan and threatened our shores with live fire exercises and missiles. I decided I had a duty to participate in Taiwan’s democracy and help protect this fledgling experiment from those who wished it harm. 那一刻,改變了我人生的軌跡。當時,台海受到飛彈及實彈操演的威脅,商船進出因為中國的軍事野心而受到影響。我下定決心,我有使命要參與台灣的民主,要保護這個新興的民主國家不受侵害。 That was 27 years ago. 那是27年前的事。 I was a doctor at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Hospital when news broke of the 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This was during the runup to a presidential race, the first free election after decades of martial law during which activists had fought for democracy and freedom. Beijing wanted to send a message to those who supported Taiwan’s democratic reforms, preferring candidates more receptive to their authoritarian tendencies. 1996年發生台海危機時,我還在成功大學醫院擔任醫生。當時是歷經幾十年戒嚴後的首次總統直選,是許多民主前輩奮鬥犧牲所換來民主與自由的成果。然而北京卻想威脅對民主改革懷抱希望的台灣人民,迫使我們將選票投給專制政 權所期望的候選人。 Thankfully, those candidates lost by a landslide. Our democracy has since flourished, but history has a way of repeating itself. After hanging up my white coat, I served in successive roles as an elected official—premier, vice president and now presidential candidate. I find myself in the same position as my predecessors. Consequently, my commitment to defending peace, our democratic achievements and the cross-strait status quo is stronger than ever. 所幸,那些候選人並未勝出。台灣的民主從此蓬勃發展,然而,歷史總會重演。我脫下白袍後,從民代、閣揆、副總統,直到現在成為總統候選人,我發現我的角色定位與當年維護台海安全的政治前輩一樣,此時此刻,我對於捍衛台灣的和平穩定、民主成就以及兩岸現狀的決心與承諾堅定無比。 A lot is at stake. President Xi Jinping has quashed dissent in Hong Kong, established “re-education” centers in Xinjiang, fomented conflic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stepped up military adventurism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事關重大。當今北京的軍事實力比過往強大,這幾年來習近平下令鎮壓香港示威者,在新疆成立「再教育營」,煽動南海衝突,並企圖升高台海軍事衝突。沒有人樂見一個具威脅性的中國,但這是我們面臨的現實。 It’s unsurprising that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n outpouring of global support for peace in the Taiwan Strait. The invasion of Ukraine and growing strains of authoritarianism around the world have awakene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the fragility of democracy. It can wither and die without proper care and attention. 近年來,我們看到全球力挺台海的和平穩定,並不足為奇。俄國入侵烏克蘭,以及專制政權的勢力在世界各國持續的蔓延擴張,警醒了國際社會民主的脆弱性,若是沒有被適當地關注與照料,它可能枯萎凋零,甚至終結死亡。 Care must start at home. As a doctor, I never left patients without a treatment plan. As president, I will implement a four-pillar plan for peace that is clear-eyed about the challenges we face and ensures continued stability in the region. 然而,對民主的關照必須要從自家開始。作為醫生,我從不會在沒有治療計畫的情況下醫治病人。而作為總統,我會執行保衛和平的四個支柱,要洞悉當前台灣所面臨的挑戰,更要確保延續區域的穩定。 First, we must build up Taiwan’s deterrence. Defense is the bedrock of our national security. Under President Tsai Ing-wen, we have increased defense budgets, reformed conscription and the reserve system, and supported new practices and capabilities within our military. These measures reduce the risk of armed conflict by raising the stakes and costs for Beijing. I will also expedite our transition into an asymmetric fighting force, focusing on cost-effective and mobile capabilities. I will seek greater cooperation with partners and allies, particularly in training, force restructuring, civil defense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首先,我們必須提升台灣的嚇阻力。國防是國家安全的基石。在蔡英文總統的領導下,我們已經增加了國防預算、改革徵兵及後備制度,並引進新型的作為與戰力。這一系列的改革,將使北京動用武力的成本增加,進而降低軍事衝突的風險。我也會加速國防轉型,加強具成本效益、機動性的非對稱戰力。我也將在部隊訓練、民防、資訊交換等方面,尋求與盟友間更進一步的交流。 Second, economic security is national security. In the years since democratization, Taiwan has become a high-tech powerhouse. As a former mayor of Tainan, I am proud to see semiconductors made both in the city and around Taiwan driv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technology. As premier, I spearheaded efforts to increase salaries, cut taxes and attract new investment. 第二,經濟安全即為國家安全。在民主化後,台灣成為高科技產業的領頭羊。身為前台南市長,我很驕傲地看到台南市以及台灣各地所生產的半導體促成了次世代的尖端科技。在我擔任行政院長時,我也率先倡議提高薪水、減稅、並吸引新投資。 Our economic achievements, however, have brought both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Trade dependencies toward China have created vulnerabilities that can be exploited through economic coercion. We must foster secure supply chains while pursuing trade agreements that encourage trade diversification. I will support innovative indigenous industries, cut unnecessary regulation, and strive to ensure that the fruits of economic growth are more evenly enjoyed. 我們的經濟成就帶給我們機會,也帶給我們挑戰。對中國貿易的依賴,使對岸 有更多機會進行經濟恫嚇的手段 。未來我們必須致力於鞏固台灣的供應鏈安 全,並透過新貿易協定促成貿易多元化,同時支持國內創新產業,鬆綁不必要 的法規,並保障台灣人民可以更公平地享受經濟發展的成果。 The third pillar is based on forming partnerships with democracies around the world. This year Taiwan sent the first medical team from Asia to Ukraine, assisting war- wounded personnel and residents. Record numbers of parliamentarian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think tanks and official delegations have visited Taiwan, showing that despite Communist Party pressure, we do not stand alone. 第三個支柱的核心,就是與世界民主國家建立更強健的夥伴關係。今年,台灣派遣了全亞洲第一支醫療團隊到烏克蘭,為戰火下受傷的人員與當地居民提供緊急救助服務。我們同時也見證許許多多來自各國的國會議員、非政府組織、智庫、與政府代表紛紛到訪台灣,代表著即使在北京的脅迫下,台灣並不孤單。 The fourth pillar is steady and principled cross-strait leadership.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cut off exchanges in line with its insistence on the “1992 consensus” and the “one China” framework that Mr. Xi himself has called a road map for unification. Military tensions are rising, fueled by coerciv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ctions against Taiwan, Japan and our neighbor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第四個支柱是要有穩定且具有原則的兩岸領導力。近年來,北京因堅持習近平指稱是為「邁向統一」且符合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而斷絕兩岸交流。解放軍對台灣、日本,與我們在南海的鄰國虎視眈眈下,全球軍事緊張程度持續升高。 Despite increased military and economic challenges, my top priorities remain pragmatism and consistency. I will support the cross-strait status quo—which is in the best interests of both the Republic of China, as Taiwan is formally known,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 will never rule out the possibility of dialogue without precondition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reciprocity and dignity. 面對著持續升高的軍事與經濟挑戰,維持務實及一致性的兩岸政策是我的首要任務。我會努力不懈地捍衛兩岸現狀,因為維持現狀是符合中華民國台灣與國際社會的最佳利益。我也不排除在基於互利、尊嚴且沒有先決條件下,與對岸展開對話。 Much has changed since 1996, yet much remains the sam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fighter jets and naval vessels continue to move around Taiwan in a bid to influence our democratic elections. Economic tensions persist. We are reminded daily that we can never take our freedom and democracy for granted. But my commitment is as clear today as it was 27 years ago: I will always work toward peace and stability for the people of Taiwan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從1996年至今,台灣歷經許多改變,但也有許多事依舊如昔。解放軍的戰機與軍艦依然持續穿越台灣周邊海域,企圖影響台灣的民主選舉。經濟緊張關係持續。我們每天都被提醒著,我們現在所享受的民主與自由絕對不能視為理所當然。面對挑戰,我對台灣的承諾,和27年前一樣明確堅定。 Mr. Lai is vice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and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s candidate for the 2024 presidential election. 賴清德為現任中華民國(台灣)副總統以及民進黨2024總統大選候選人。  
自由時報 2023-07-05
失落30年

失落30年

中國恐步上日本「失落30年」後塵。(法新社)   中國經濟崛起後一度挑戰全球最大經濟體地位,但歷經美中貿易戰、房地產調控、監管風暴、共同富裕、防疫清零政策等折騰,進入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復甦欲振乏力。中國學者點出中國經濟「5個20%」困境,《經濟學人》雜誌更直指中國恐步上日本「失落30年」後塵。以目前中國經濟情勢來看,若習近平政府不改弦易轍,《經濟學人》的預言可能成真。 2018年美中貿易戰爆發,全球供應鏈重組,中國「世界工廠」地位動搖,改推「內循環」經濟模式。不過,儘管中國有龐大的內需市場,但習近平政府多項政策打壓下,加上防疫封控政策重創投資及消費信心,中國各項經濟數據均低於預期,不僅「外循環」欲振乏力,「內循環」也陷入一片死水。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曉光指出,中國經濟面臨「5個20%」困境,包括:青年失業率超過20%、工業企業利潤年減逾20%、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收入減少20%、房地產新開工面積下降20%、消費者信心指數缺口達20%。事實上,這些還是美化過的數據,實際情況可能更糟,全球通膨仍高的情況下,中國卻面臨通縮風險,通膨率連續2個月接近零,顯示中國內外需均面臨挑戰。 儘管中國人民銀行6月中意外降息0.1個百分點,但此降息速度對提振內需的效果有限,習近平政府領導下,民眾消費信心不振,企業也不太敢投資,外資又持續撤離,加上房地產陷入困境,長此下去,中國不僅可能重蹈日本資產泡沫破裂的覆轍,而且情況可能更糟,還沒撤離中國的台商,要有風險意識。(鄭琪芳)
鄭琪芳 2023-07-05
民調:賴清德穩定領先 侯友宜連新北都墊底   

民調:賴清德穩定領先 侯友宜連新北都墊底   

    正國會今日公布最新民調結果,賴清德以34%居冠,柯文哲25%第二,侯友宜17%墊底。(正國會政策中心提供)   〔記者陳政宇/台北報導〕正常國家文化基金會政策中心今(4)日公布2024總統大選民調結果,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以34%支持度穩定領先,民眾黨柯文哲25%排第二,國民黨侯友宜續跌至17%敬陪末座。值得注意的是,侯友宜在六都均墊底,連執政的新北市都輸,而該民調的執行時間,是前國安會秘書長金溥聰擔任侯競辦執行長後。 正國會政策中心今日上午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民調,與會者包括桃園市中壢區立委參選人彭俊豪、桃園市平鎮龍潭區立委參選人劉仁照、新北市新店區立委參選人曾柏瑜、台灣智庫策略長王義川、正國會辦公室執行長蔡美華。 當民調詢問「如果明年的總統大選,由賴清德、侯友宜和柯文哲3人競爭,請問您最希望哪一位來做我們的總統?」結果顯示有34%民眾回答賴清德、侯友宜17%、柯文哲25%、無法選出任一候選人25%;經交叉分析比對,在20至39歲、教育程度為專科、大學、研究所的民眾中,柯文哲仍獲得最高的支持度,但柯文哲在年輕族群中和賴清德的差距已縮小。 彭俊豪觀察,依政黨傾向來看,約18.9%的國民黨支持者支持柯文哲,支持侯友宜的國民黨支持者只剩56.4%,泛藍民眾中有2成支持柯文哲。依縣市別分析,賴清德與柯文哲在台北市支持度不相上下,柯文哲擔任台北市長的執政經驗並沒有獲得台北市民較高的支持,賴清德在六都除台中市外,都領先侯友宜及柯文哲,柯文哲在宜蘭縣及新竹縣獲得近5成民眾支持,而侯友宜則在六都都墊底。 此外,若民眾被詢問「如果明年的總統大選,由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和郭台銘四人競爭,請問您最希望哪一位來做我們的總統?」結果呈現出賴清德獲得31%的支持度,柯文哲19%、侯友宜及郭台銘皆為15%、無法選出任一候選人20%;經交叉分析比對發現,在4人競爭的情況下,年輕人支持度依序為柯文哲、郭台銘、賴清德、侯友宜,其中在20-39歲的年齡層中,柯文哲的支持度依然最高;在20至24歲、30至49歲及60至64歲的民眾中,侯友宜皆被郭台銘超車,侯友宜的支持度為第四名敬陪末座,顯見在年輕民眾中,郭台銘比侯友宜更有吸引力。 依政黨傾向分析,國民黨支持者中支持侯友宜的只剩48%,國民黨支持者中有28.2%支持郭台銘、有10.4%支持柯文哲;此外,民眾黨支持者中也有20%支持郭台銘。賴清德在六都中全面領先,郭台銘則在台中市拿到22.1%的支持度、位居第二名更勝柯文哲的19.4%;而侯友宜在桃園市、台中市、南投縣、嘉義縣、基隆市等大多數為國民黨執政的縣市卻得到最後一名、敬陪末座。 本次調查由正常國家文化基金會政策中心負責問卷設計,委託大地民意研究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抽樣設計、電話訪談與統計分析。訪問期間是2023年6月30日到7月2日3天;對象是以全國為範圍的20歲以上成年人;抽樣方法是以全國住宅電話用戶為抽樣架構,以系統抽樣加尾數兩碼隨機方式抽樣;有效樣本1075人;抽樣誤差在95%信心水準下約正負2.99個百分點。 正國會民調結果顯示,賴清德支持度穩定領先,侯友宜則一路下滑。(正國會政策中心提供)
陳政宇 2023-07-04
港府砸錢追殺 通緝8流亡港人

港府砸錢追殺 通緝8流亡港人

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3日宣布,通緝8名違反「港區國安法」的流亡海外港人,包括目前流亡英國的前香港立法會議員羅冠聰。(路透)     控違反國安法 每人懸賞約400萬元 〔編譯林雨萱/綜合報導〕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三日宣布,通緝八名違反「港區國安法」的流亡海外港人,罪名包括危害國家安全、煽動分裂國家,以及要求外國制裁中國和香港等,每人懸賞一百萬港元(約四百萬台幣)。這八人包括被褫奪議席的前立法會議員羅冠聰、許智峯、郭榮鏗、前職工會聯盟總幹事蒙兆達、前「法政匯思」召集人任建峰,以及袁弓夷、郭鳳儀和劉祖迪。 國安處總警司李桂華聲稱,前述八人犯下嚴重的危害國家安全罪,鼓吹外國制裁或恐嚇香港官員,煽動制裁香港法官或檢控人員,並為外國出謀獻策,打擊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他還否認此舉是「政治作秀」或製造白色恐怖。 國安處高級警司洪毅表示,前述人員一旦入境,警方將予以拘捕,並有權凍結、限制、沒收及充公其資產,並採取措施切斷其資金鏈;警方也會持續追查他們在香港及海外的聯絡人和資金來源。 羅冠聰在列 許智峯罪名最多 在前述八人中,以香港民主黨前核心成員許智峯的罪名最多,包括煽動分裂國家罪、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以及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同時在海外宣揚「港獨」、「台獨」等。羅冠聰是前香港本土派政黨「香港眾志」創黨主席,他自二○二○年起流亡英國尋求庇護。郭榮鏗是公民黨核心成員,現居加拿大。 袁弓夷是反共商人,二二年參與在加拿大多倫多成立香港議會選舉籌備委員會。郭鳳儀自一二年起就參加反國民教育運動,也參與一九年「反送中」抗爭,目前是美國港人組織「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執行總監。劉祖迪現居英國,他因為在「反送中」期間提出「攬炒」口號而聞名。 據稱目前人在澳洲的任建峰告訴路透,他的職責是持續公開反制港府的鎮壓行動,反對當前統治曾是亞洲最自由城市的暴政,國安處想要藉此表明,港區國安法具有域外效力,「我想念香港,但就目前情況而言,沒有一位理性的人會回去」。 「香港監察」籲英美澳 保護海外港人 維權組織「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三日呼籲英、美、澳政府發表聲明,保障前述人員及廣大海外香港社群的安全,敦促理念相同的政府暫停與中國、香港簽訂的引渡條約,並協調行動引進國際刑警組織警報系統,以保護海外民主人士。 與此同時,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在「大公報」三日刊出的專訪中聲稱,「基本法」廿三條立法將涵蓋間諜及網路罪行,港府正審查哪些行為尚未納入香港國安法和現行法令,包括間諜活動和網路方面的缺口。香港特首李家超此前表示,廿三條最慢明年完成立法。
林雨萱 2023-07-04
接見日議員訪團 蔡賴盼助台加入CPTPP

接見日議員訪團 蔡賴盼助台加入CPTPP

  副總統賴清德(右)昨在總統府接見日本議員訪團,與團長前原誠司(左)握手致意。(中央社)   〔記者陳昀/台北報導〕日本立憲.維新.國民超黨派台灣訪問團昨分別會見蔡英文總統及賴清德副總統,蔡、賴都表示,期盼訪團議員持續協助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訪團團長前原誠司說,三個在野黨都支持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他也盼台灣有機會加入CPTPP,日本會盡力協助。 賴清德談到,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日前主持G7峰會表現傑出,台灣也希望能與日本共同合作,推動區域的和平穩定,台灣會竭力維護兩岸和平穩定的現狀,強化自身國防力量,也希望與印太地區民主國家合作,達成和平的目標。 賴清德強調,感謝日本政府支持台灣加入CPTPP,也希望日本持續給予協助,「台美二十一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已完成簽署,台灣非常期待能與日本展開類似貿易協定,增進彼此貿易關係。 對於台日關係,蔡英文表示,台日人民之間擁有不可取代的深厚友誼,面對國際各項挑戰,日本也一直是台灣重要的民主盟友,感謝包括日本在內的G7成員,連三年重申台海和平穩定對國際社會安全和繁榮的重要性,日本今年也在世界衛生大會(WHA),呼籲國際支持台灣參與WHA和WHO。 蔡英文強調,不只是公衛領域,台灣有能力也有意願,對促進全球經貿發展做出貢獻,期盼議員在日本國會發揮影響力,協助台灣加入CPTPP,希望在世界恢復往來後,台日關係能夠在既有基礎上,更加緊密友好。 前原誠司表示,日本立憲民主黨、日本維新會、國民民主黨三個主要在野黨聯袂組團訪台,非常期盼能與共享自由民主、尊重人權及法治等普世價值的台灣發展進一步的友好關係。 前原誠司表示,台灣是日本非常重要的友人,對於台灣人民期盼能維持現狀、反對以武力片面改變的想法,日本也會全力支持。 他說,「經濟安全保障」的課題也非常重要,尤其是維持供應鏈的穩定,台灣在新冠疫情管控有傑出的表現,卻無法參與WHO,對國際社會是巨大損失,在貿易和技術等方面,他也期盼台灣有機會加入CPTPP,日本會盡力給予協助。 前原誠司表示,日本反對威權主義國家對民主國家的壓迫,面對中國、北韓、俄羅斯等價值觀不同且不斷擴張武力的國家,我們必須堅守自己的價值觀與行動,「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陳昀 2023-07-04
賴清德提3大主張 打造健康台灣

賴清德提3大主張 打造健康台灣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昨出席在台北圓山飯店舉行的全國醫界信賴台灣後援會成立大會,致詞並與出席者一同高呼口號。(記者叢昌瑾攝)   〔記者陳昀/台北報導〕二○二四總統大選,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皆出身醫界,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昨天召集廿大醫事團體、一千五百多人成立全國醫界信賴台灣之友會,力挺賴成為台灣第一位「醫師總統」。賴清德與會除了懇請大家支持之外,也提出建立全國衛生政策、改善醫療工作環境、營養教育等三大主張,打造「健康台灣」。 全國醫界信賴台灣之友會昨在圓山大飯店舉行成立大會,賴清德受邀授旗給擔任總會長的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周慶明,總統府資政李茂盛、國策顧問高靖秋、醫界出身的立委邱泰源三人任榮譽總會長。包括北醫大副校長吳麥斯、福和會理事長林逸民、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前理事長陳義聰、馬偕醫院總院長張文瀚等人,以及十九個醫界後援會、全台各縣市廿三個醫師公會共同到場,展現「挺台灣」團結氣勢。 周慶明表示,這次有兩位總統參選人出身醫界,他們只挺賴清德,是因賴長期與醫界密切接觸溝通,像家人一樣關心相關議題並支持,遇到困難時給予最多指導;賴也具備地方到中央的完整資歷,政績禁得起所有角度的檢驗,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建立衛生政策、改善醫療工作環境及營養教育 賴清德表示,他出身醫界,未來擔任總統必然要與其他非醫界的總統有所不同,他要懇請全國醫界未來協助他打造「健康台灣」,縮短台灣人「不健康年數」。賴拋出三大主張,首先是建立全國健康衛生政策,公共政策及建設一旦不符合健康原則,必須修改或退回;其次,改善醫療人員工作環境,進而提升醫療品質。第三,營養教育從小培養,並針對不同年齡、族群和疾病研擬相關配套。 賴清德特別提到,台灣一直以來十大死因之首都是癌症,過去他當立委時曾提出癌症防治法,除了早期篩檢預防,在台灣總體經濟越來越好的現在,治療應該與精準醫療連結,針對病人的需求給予好的藥物,而非以經濟成本為考量。我們推動「健康台灣」,未來運動、疫苗、篩檢等產業都會進來,國人健康、國家更強,世界就會擁抱台灣。 賴也強調,他會在蔡英文總統開闢的民主道路上持續壯大台灣,在經濟上,讓台灣企業立足台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台灣絕對有實力在經濟上成為日不落國,他將建立和諧、安定、公義的社會,經濟的發展果實應該全民共享。
陳昀 2023-07-03
力拚成台灣首位醫師總統 賴清德拋3大主張

力拚成台灣首位醫師總統 賴清德拋3大主張

民進黨主席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今(2)日出席在台北圓山飯店舉行的全國醫界信賴台灣後援會成立大會,授證、授旗、合影、致詞並一同高呼口號。(記者叢昌瑾攝)   [記者陳昀/台北報導]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召集20大醫事團體、約上千人,在圓山飯店成立全國醫界信賴台灣之友會,力挺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成為台灣第1位醫師總統。賴清德懇請全國醫界支持他參選外,也提出建立全國衛生政策、改善醫療工作環境、營養教育等3大主張,請求大家協助打造「健康台灣」,國人健康、國家更強,世界自然擁抱台灣。 賴清德表示,他出身醫界,未來擔任總統必然要跟其他非醫界的總統有所不同,因此他懇請全國醫界支持他參選之外,未來也協助他打造「健康台灣」,我國平均餘命為85歲、不健康年數長達8年,10%人生不健康,我們必須活越久、健康越久,縮短不健康年數。 賴清德主張,首先,建立全國健康衛生政策,政府提出公共政策、公共建設一定要符合健康原則,否則就要修改或退回;其次,改善醫療人員工作環境,才有能力、更好的空間服務民眾,進而提高醫療品質;第三,營養教育從小開始,妥善重視不同年齡、族群和疾病,包含中年人常見的糖尿病、高血壓等;此外,2050年之後台灣65歲以上人口將攀升至20%,成為超高齡社會,必須就此研究一套健康照顧政策。 賴清德特別提到,台灣從70幾年起,十大死因之首都是癌症,過去他當立委時曾提出癌症防治法,從篩檢、預防、治療等照顧,立定很多原則推動,他認為,早期篩檢發現之外,治療應該跟精準醫療連結,要有新的做法,過去台灣經濟弱,必須有種種考慮,但現在只要方向走得正確,總體經濟一定會越來越好,針對適用病人給予好的藥物,這是應該要做的。 他說,當我們要推動健康台灣,很多產業就會進來,運動、疫苗、篩檢產業通通都會進來,希望國人健康、國家更強,世界會擁抱台灣。
陳昀 2023-07-02
藍營9人新北餵藥說法一次看 蘇巧慧:國民黨要告誰造謠?

藍營9人新北餵藥說法一次看 蘇巧慧:國民黨要告誰造謠?

蘇巧慧盤點侯友宜等9位國民黨政治人物第一時間對該案的反應,「來看看國民黨到底該告誰散播謠言」。 (圖取自蘇巧慧臉書)   〔記者陳政宇/台北報導〕新北地檢署日前公布板橋幼兒園案的藥檢數值正常,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競選工作室昨(1)日赴地檢署,提告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及其競辦發言人戴瑋姍加重誹謗罪。民進黨立委蘇巧慧盤點9位國民黨政治人物對該案第一時間的反應,其中,新北市長侯友宜竟指幼兒園老師「居心叵測」,「看看國民黨到底該告誰散播謠言」? 新北地檢署偵辦板橋幼兒園疑餵藥案,36名孩童毛髮送驗均未檢出巴比妥類等毒物,侯友宜競選工作室嗆綠營「上下交相賊、蛇鼠一窩」,昨赴台北地檢署控告賴清德及戴瑋姍加重誹謗罪。 蘇巧慧在臉書發布一則圖表,其中,侯友宜6月8日受訪表示,板橋幼兒園發生老師餵食管制藥物事件,「我們都非常痛心自責,幼兒園『居心叵測』的老師,居然對幼兒做出令人痛心的事情」,讓孩子受到如此嚴重的傷害、讓家長如此地不安心。 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柯志恩6月9日接受專訪說,小孩的健康比什麼都重要,「一個幼稚園那麼可惡,還有彩虹藥」。幼稚園要負最大責任,新北教育局拖延這麼久,難怪大家火會燒起來。新北市政府教育局長張明文6月8日在記者會上稱,8學童有微量苯巴比妥反應,不可思議,已違反幼兒教育及保障法。 前台北市議員羅智強透過新聞稿說,此次的幼兒園餵藥事件,「我的態度很明確,政府一定要依法查處、嚴懲」。國民黨立委洪孟楷6月8日在臉書表示,「餵毒僅開罰15萬?孰可忍孰不可忍!不立即修法是我們對不起孩童」。國民黨發言人白喬茵6月8日也在臉書說,一想起老師請小朋友喝的漂亮彩虹水是安眠藥,「我只能用『垃圾』兩個字來形容。都在孩子身上驗出『三級毒品』了,才罰15萬」。 國民黨發言人李明璇6月8日透過臉書指出,「孩子們被餵藥的影響可以挽救嗎?虐童者該重判吧!幼兒園負責人要重罰 還要負連帶責任一起關吧!我無法理解怎麼會有這種幼兒園老師,簡直是惡魔」。新北市議員林國春6月8日在臉書說,板橋幼兒園「巴比妥」餵毒案件令人痛心疾首。新北市議員劉美芳6月9日同樣在臉書說,在近一個月來,美芳一直很關切幼兒園餵「毒」案的發展。 對此,蘇巧慧直言,新北幼兒園餵藥案發生至今,侯友宜從一開始完全狀況外,沒有好好處理家長的需求,卻「一時心急」說老師居心叵測、並勒令幼兒園停業。到現在案件尚在偵查中,就忙著喊告造謠者,卻忘了整個國民黨一開始是怎麼批評幼兒園、批評老師,意圖轉移市府責任的。 蘇巧慧說,她整理了國民黨政治人物第一時間對本案的反應,看看國民黨到底該告誰散播謠言,是說幼兒園老師居心叵測的侯友宜?還是強調本案是「餵毒」、老師是「垃圾」、「惡魔」的國民黨議員、立委和發言人?
陳政宇 2023-07-02
南高屏TPASS通勤月票 賴清德、陳建仁宣布啟動

南高屏TPASS通勤月票 賴清德、陳建仁宣布啟動

南高屏TPASS通勤月票999元搭到飽,由副總統賴清德(中)、行政院長陳建仁(中右)、高雄市長陳其邁(中左)等人宣布啟動。(記者葛祐豪攝)   〔記者葛祐豪/高雄報導〕配合行政院TPASS通勤月票計畫,行政院攜手高雄市、台南市及屏東縣,今天(7月1日)起推出南高屏999通勤月票方案,串聯南台灣3縣市生活圈交通服務,今天下午由副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陳建仁及高雄市長陳其邁等人,進行啟動儀式。 南高屏999通勤月票方案適用3縣市的台鐵、捷運、輕軌、市區客運(含公車式小黃)、公路客運、公共自行車、渡輪(鼓山-旗津、前鎮-中洲),是全台提供最多元運具服務的通勤月票。 今天出席啟動儀式的台南市副市長黃國榮表示,首日台南市就賣出1萬張TPASS通勤月票,特別照顧對偏鄉通勤民眾;屏東縣副縣長葉澤山說,一名媽媽告訴他,原本每天通勤到高雄上班,1個月要花3500元,現在每月省了2500元,「是最有感的政策!」 高雄市長陳其邁致詞時說,他特別感謝中央對私立大學學費補助及通勤月票計畫,落實教育與交通平權;高雄有62線公車式小黃,買一張399月票可以無限次從偏鄉搭計程車到市區看病。 行政院長陳建仁強調,通勤月票是編列3年200億特別預算,到期後將編入公務預算,持續推廣,照顧到每位通勤族與遊客。 副總統賴清德則說,以往因票證介面整合困難,TPASS通勤月票遲遲難以上路,此次由中央主導下,聽取地方意見,「民眾搭愈多、賺愈多!」 南高屏3縣市除共同推出「南高屏999通勤月票」外,還有「高雄市區399月票」、「大台南無限搭299/399月票」、「屏東暢行299/399月票」可供選擇,相關套票訊息、販售通路可於MeNGo官網或APP查詢。 以高雄399通勤月票為例,交通局統計自4月27開賣以來,使用者持續增加,迄今已賣出8萬5千張,今天起更納入台鐵高雄(大湖站-九曲堂站)區間服務,提供民眾通勤更多元選擇。 副總統賴清德(左起)、行政院長陳建仁、高雄市長陳其邁,持TPASS通勤月票通過閘門。(記者葛祐豪攝) 副總統賴清德(中)與行政長陳建仁(中左)、高雄市長陳其邁(中右)等人,宣布南高屏TPASS通勤月票啟動。(記者葛祐豪攝)
葛祐豪 2023-07-01
拜登政府第10度 軍售台灣138億

拜登政府第10度 軍售台灣138億

  美國拜登政府宣布第10度對台軍售,其中30公厘機砲彈藥為國軍CM34雲豹甲車美製Mk44鏈砲所需彈藥。 (中央社、資料照)   〔記者吳書緯、蘇永耀/台北報導〕美國拜登政府任內第十度對台軍售,美國國防部安全合作局(DSCA)美東時間六月廿九日宣布,就「三○公厘機砲彈藥」及「車兵材零附件二號訂單」等兩案,總額四億四○二○萬美元(約新台幣一三八億元)對台軍售案,進行「知會國會」程序,可望在一個月後正式生效。國防部昨指出,此次軍售有助於建構我應對中共軍事威脅,同時亦可強化我防衛韌性,滿足戰演訓任務所需。 30公厘機砲彈藥 具高射擊精度 三○公厘機砲彈藥為國軍所使用的「CM34」雲豹甲車所搭載美製三○公厘Mk44鏈砲的彈藥,有效射程約兩千公尺,具備高射擊精度和殺傷力。 美國安合局表示,「三○公厘機砲彈藥」總額三億三二二○萬美元,包含三○公厘高爆燃燒曳光彈、多功能彈藥及訓練彈等,而「車兵材零附件二號訂單」總額一億八百萬美元,包括輪式車輛、武器及其他相關元件的備用與維修零件。 安合局指出,軍售將有助於維持CM34甲車增強其應對當前和未來威脅的能力,這種彈藥將有助於台灣維持其軍事能力的目標,同時進一步增強與美國的互操作性,台灣將毫無困難地將這些彈藥運用到其武裝部隊中。 國防部:有助防衛共軍威脅 國防部昨指出,「三○公厘機砲彈藥」案包含高爆彈、穿甲彈及練習彈等三項彈藥,為囤儲戰備彈藥所需,以維持區域穩定基礎。 總統府表示,府方感謝美國政府依照台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提供我國防衛性武器,台灣將會持續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堅定強化全民國防戰力,守護國家安全與利益。
蘇永耀 2023-07-01
餵藥案批幼教師「居心叵測」 侯友宜致歉稱「一時情急」

餵藥案批幼教師「居心叵測」 侯友宜致歉稱「一時情急」

新北市長侯友宜為自己失言批評幼教園師「居心叵測」感到抱歉。(記者翁聿煌攝)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新北市板橋私立幼兒園餵藥疑案,29日新北地檢署公布36名幼童毛髮檢測均未檢出毒物,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召開記者會,對自己在第一時間批評幼兒園師「居心叵測」是因「一時情急,真歹勢」,會虛心檢討,但他也指出,民進黨為選舉炒作餵藥案,造成社會恐慌、撕裂幼教親師生情感、破壞社會互信,他認為「民進黨主席賴清德欠社會一個道歉」。 新北市政府上午臨時召開記者會,侯友宜到場主持,先由教育局長張明文說明板橋私幼餵藥事件,從5月15日接獲通報,啟動行政及司法調查,全案67位幼童,共32位採檢,24位經免疫法檢測(尿液、血液)未檢出,8位微量中的4位經質譜儀分析未檢出,另4位因檢體無保留而未送質譜儀分析,檢方昨天宣布36名幼童毛髮檢測均未檢出(包含未送質譜儀分析的4位)。 有媒體問侯友宜事件發生時,受訪指幼教園師「居心叵測」,市府並且將該私立幼兒園撤照處分,現在如何善後?侯友宜說,事件剛發生,面對孩子的健康疑慮、家長惶恐,他當時非本意或惡意,一時情急、脫口而出,他對幼教園師感到「很歹勢」會虛心檢討自己日後發言。 他表示,至於將該私幼罰款及撤照,都是依法按規定以最高標準處理,目前檢方僅公布未檢出,待檢方偵結後,該還公道或是行政救濟,都會依法處理。 侯友宜說,昨天檢方公布未檢出,「讓我放下心中一塊大石頭」,但民進黨為選舉炒作餵藥事件,造成社會恐慌、撕裂幼教親師生情感、破壞互信,他認為「民進黨主席賴清德欠社會一個道歉」,此事對台灣社會傷害太深,新北市會努力設法重建社會與民眾的信任關係。 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批評民進黨的立委和議員在過程中造謠及製造恐慌。(記者翁聿煌攝)
翁聿煌 2023-06-30
私大每年補助3.5萬+高中職學費全免 政院拍板明年2月上路

私大每年補助3.5萬+高中職學費全免 政院拍板明年2月上路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副總統賴清德上週拋出補助私立大學學生學雜費每年2.5萬元,行政院長陳建仁再加碼,進一步推動減免私立大專學雜費3.5萬元,拉近公私立大專學雜費的差距。(記者鍾麗華攝)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民進黨總統參選人、副總統賴清德上週拋出補助私立大學學生學雜費每年2.5萬元,行政院長陳建仁再加碼,進一步推動減免私立大專學雜費3.5萬元,拉近公私立大專學雜費的差距,並搭配對公私立大專經濟弱勢學生加碼補助1.5萬至2萬元、全面落實高中職免學費,以及精進就學貸款申貸及還款措施等三項配套措施,預算總計219億元,2024年2月實施(112學年度下學期)。 行政院院會今通過「拉近公私立學校學雜費差距及配套措施方案」,教育部特別強調,這次的方案會由行政院額外編列預算,由政府全數支應所需經費,不會排擠現有教育預算,更不會增加學校負擔。 教育部表示,目前學校雖因於辦學性質、政府投入經費差異而有公私之分,反映在學雜費上,則是公私立大專學生一年有將近5萬元的差距,放到整體89.3萬名的大專學士班學生來看,也就是有59.1萬名私立大專學生需負擔較高的學雜費,比例將近3分之2。 教育部指出,另方面,目前獲得教育部學雜費減免、大專校院弱勢助學計畫、相關部會獎助學金的學生約有18.5萬名,但其中高達14.4萬名學生是就讀私立大學,比例將近8成。 這些獲得助學補助的14.4萬名學生,也僅占59.1萬名私立大專學士班學生的25%,其餘75%的私立大專學生都未獲得政府補助,而需要多負擔將近5萬元學雜費差額。因此,學校雖有公私之分,但學生應無公私之別,此次拉近公私立大專學雜費差距,將是落實教育平權的關鍵措施。 對於外界關心的弱勢照顧、所得排富等問題,也列入這次方案的配套措施中,教育部指出,政府特別針對需要幫助的經濟弱勢學生不分公私立大專,都會加碼補助。 除針對原先家庭年所得在70萬元以下的學生,定額減免學雜費2萬元外,也增加了家庭年所得70至90萬元這個級距,定額減免學雜費1.5萬元,不僅加碼減免金額,更擴大家庭年所得的補助級距,進一步強化對經濟弱勢學生的照顧。 另外這次方案也擴大高中職全免學費的範圍,新增納入普通科、綜合高中學術學程二、三年級且家庭年所得超過148萬元的學生,達到公私立高中職全面免學費。
鍾麗華 2023-06-29
縮短學費差距 賴:落實社會公平

縮短學費差距 賴:落實社會公平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暨黨主席、副總統賴清德昨表示,縮短公私立大學學雜費差距政策,經費外加,不會排擠其他高教經費。 (記者羅沛德攝)   〔記者陳昀/台北報導〕民進黨總統參選人暨黨主席、副總統賴清德日前拋出縮短公私立大學學雜費差距政策,民進黨民主大聯盟系列演講第四場邀請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副教授盧敬植專案報告。賴聽取報告後表示,這項政策是在追求大學卓越同時顧及社會公平,且經費外加,不會排擠其他高教經費。 經費外加 不會排擠其他高教經費 這篇以「從數據事實探討教育平權政策─公私立大學學費差距補助」為題的報告指出,一一一學年度私立大學日間及進修學士班、二專、五專後二年等共約五十九萬一六四六人,私大生如果每人每年補貼二萬五千元,所需預算約為一年一四八億元,約佔一一二年中央政府總預算二兆六八九○億元之○﹒五五%。 賴清德說,民進黨執政重視財政紀律,連任後,二○二一、二○二二年債務還本一千二百億及一千五百億元,連兩年創歷史新高,目前債務比率也是歷史上相對低的水平,從二○一三年的卅五.九%降至二○二二年的廿八.二三%,而二○二一、二○二二年的稅收分別超過預算數四三二七億及四九五○億元。 賴清德強調,經濟有成長、稅收有增加,政府財政更為穩健,經濟成長的果實要落實於社會的公平正義,讓年輕人沒有後顧之憂,他會持續做,替未來國家希望工程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經濟稅收成長 讓年輕人無後顧之憂 賴清德表示,從盧敬植提出的數據可以看出,國家投資在公私立高教生平均資源的明顯差別。執政黨希望在追求大學卓越的同時,縮短公私立大學學費的差距,同樣顧及社會公平,並且經費外加,不會排擠其他高教經費。 賴清德也提到,他提出縮短公私立大學學雜費的差距,非常感謝蔡英文總統及行政院長陳建仁的支持,陳揆也另外提出高中職免學雜費,在教育工程打下更深厚的基礎,未來他會持續推動,特別是盧教授提供的數據相當有說服力,他們也將多加利用,讓社會更加了解並獲得更大支持。 我對美及印太投資 已超越對中投資 據轉述,賴進入會議室後曾與盧敬植談話,提及今年一到五月的台灣投資額,我國對美國與印太區域的投資已超越對中國投資,也就是這幾年來全球供應鏈的轉變,因中國經商環境大不如前、都移往印太;盧回應,十年前的台灣與現在不一樣,不懂為什麼在談服貿議題。
陳昀 2023-06-29
蔡英文:打擊假訊息是民主國家共同挑戰

蔡英文:打擊假訊息是民主國家共同挑戰

蔡英文總統昨在世界新聞媒體年會開幕致詞時表示,打擊假訊息是民主國家必須共同面對的挑戰。(記者張嘉明攝)   世界新聞媒體年會首度在台舉辦 〔記者陳嘉怡、陳昀/台北報導〕世界新聞媒體年會(World News Media Congress)暌違十年重返亞洲舉辦,台灣首度取得主辦權,來自五十七國的五百多家媒體、近千名國際媒體人士共襄盛舉,為我國歷來規模最大的國際媒體盛會。總統蔡英文昨日開幕式致詞時表示,台灣是世界新聞自由度最高的國家之一,並強調媒體自由的言論真實性影響所有人,打擊假訊息是民主國家必須共同面對的挑戰。 蔡英文表示,去年許多國際媒體進駐台灣,證明台灣致力於維護新聞媒體與言論自由的努力,也讓大家看見台灣對於支持民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今年公布的全球新聞自由指數,台灣排名第卅五,也足見台灣努力創造民主自由的環境。 蔡英文話鋒一轉提到,近幾年有獨裁政權想要摧毀台灣,持續攻擊台灣媒體環境、打資訊戰,並試圖以台灣人使用的社群媒體打擊民主。瑞典的計畫也指出,台灣是受到最多新聞虛假攻擊的國家,有心人士意圖製造社會分歧、打擊民眾對政府的信任。 蔡英文表示,當今關鍵在於如何因應資訊戰,並同時保障言論自由,而媒體也應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為打擊不實資訊,台灣的公民社會與社群都做出許多貢獻,例如透過事實查核組織、出版研究報告論述資訊戰、舉辦媒體識讀工作坊等。 蔡英文也提到,打擊假訊息並非台灣對民主所做的唯一貢獻,保障區域安全也是台灣重要政策之一,台灣致力於和鄰國民主夥伴一起合作,防範台海發生衝突,並維護南海及東海安全。台灣也必須提高軍備,因應現在及未來的挑戰,必要時台灣會保護自己與民主,不會視鄰國支持為理所當然。 賴清德︰新聞自由是台灣核心價值 副總統賴清德昨晚則出席年會歡迎酒會,他表示,新聞自由是台灣的核心價值,也將我們和民主世界連結,很自豪地說,在台灣,媒體可以自由報導,也可以自由地批評政府。
陳嘉怡 2023-06-29
越戰後美航艦第三度造訪越南! 雷根號靠泊峴港

越戰後美航艦第三度造訪越南! 雷根號靠泊峴港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美國雷根號航空母艦25日駛抵越南峴港訪問,將停留至6月30日,這是越戰後美軍航艦第三度到訪越南,上兩艘分別是2018年的卡爾文森號及3年前的羅斯福號。 美國航空母艦雷根號25日抵達越南峴港,這是越戰後美軍航艦第三度到訪越南。圖為雷根號去年9月停靠釜山港。(美聯社)   雷根號到訪,恰逢河內和華盛頓之間建立戰略夥伴關係10週年。對於這兩個曾經的敵人,現在面對北京在南中國海的主張而成為盟友,《法新社》說,這是一個象徵性的事件。 越南外交部日前表示,雷根號這次停靠峴港,是為區域及世界和平穩定與合作發展而進行的友好交流,而華府想保持在區域內的主導地位,與越南建立牢固的雙邊關係是關鍵。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今年4月短暫訪問河內,並表明他希望升級兩國外交關係。 此前,一艘中國調查船、多艘海警船和漁船在越南的南海專屬經濟海域作業了好幾個星期,引發越南外交部抗議並要求離開。這些船最終在6月初離開。 儘管越南、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其他東南亞國家也提出了主權聲索,但中國聲稱擁有這條資源豐富航道的大部分主權。 坎培拉新南威爾斯大學海事安全博士候選人阮世芳(Nguyen The Phuong,音譯)告訴《法新社》:「這次的訪問傳達了一個訊息:越南正在藉由改善與美國和其他外部勢力的安全關係,繼續制衡中國。」 在美國航空母艦的訪問前,印度海軍船艦上個月抵達峴港,日本最大軍艦本週稍早訪問了越南東南沿海城市金蘭(Cam Ranh)的港口。
陳成良 2023-06-26
中國青年失業率20.8% 政院官員:還要重啟服貿嗎?

中國青年失業率20.8% 政院官員:還要重啟服貿嗎?

行政院官員強調,中國的經濟前景不樂觀,今年5月中國青年失業率達到20.8%的新高,難道要讓「兩岸經濟一體化」?圖為中國重慶一場徵才活動。(法新社)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針對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近日表態挺「重啟服貿」,行政院官員強調,現在國際情勢跟10年前完全不一樣,美中貿易戰下,全球供應鏈「去中化」,中國的經濟前景也不樂觀,今年5月中國青年失業率達到20.8%的新高,難道要讓「兩岸經濟一體化」? 官員指出,現在台灣的對外關係比以前好太多,且台商國際化程度大幅提升,不像過去必須專注一個市場,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台商投資,而因為台積電的投資,台灣還成為美國最大的外資來源國,台灣必須要與其他國家發展經貿關係,才能把風險分散。 官員表示,美國現在極力與「中國製造」脫鉤,強調「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在要求企業撤離跟美國衝突的國家,轉而優先與盟國或價值觀相近的國家發展貿易關係,打造「可信賴供應鏈」。 官員說,中國政策讓人很不放心,不僅制定「反間諜法」,強化數位人身監控、企業被迫「共同富裕」、外匯管制讓投資人無保障,還有動輒入獄的可能性,台商到中國投資,技術被偷走後,國家的手就伸進來,把股份吃掉,最後會被消滅。 前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在臉書表示,「重啟服貿」會讓包括商業服務業、 通訊服務業、營造工程業、批發零售業、觀光旅遊業、醫療社服業、環保廢棄物處理業、 運輸倉儲業、洗衣美髮業、殯葬火化業等中國企業和其從業人員,都進到台灣掌握經營權與取代台灣勞工,罔顧台灣400萬從業人口的生計。 蘇貞昌說,當年在全民合作下,中止馬政府推動服貿的進程,並於蔡總統上任後,將兩岸協議監督機制回歸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蔡政府執政這7年多,已經證明台灣可以抬頭挺胸拚出亮麗的經濟成績,而不需要把雞蛋全部放在中國這個籃子裡。
鍾麗華 2023-06-26
賴清德:經濟弱勢多讀私立大學 應縮短公私立學費差距

賴清德:經濟弱勢多讀私立大學 應縮短公私立學費差距

副總統賴清德今再次說明日前提出的「縮短公私立大學學費差距」政見,因為經濟相對弱勢的同學反而多數唸私立大學,政府有責任減少民眾獲得教育的成本並做到平等。(總統府提供)   〔記者陳昀/台北報導〕副總統賴清德今再次說明日前提出的「縮短公私立大學學費差距」政見,因為經濟相對弱勢的同學反而多數唸私立大學,而私立大學獲得的政府政府的資源不比公立多,政府有責任減少民眾獲得教育的成本並做到平等,期盼政府與民間合作,關照弱勢,建立公義社會。 賴清德今天在總統府接見社團法人高雄市社福慈善總會成員,他提及,過去他曾到高雄與市長陳其邁共同召開記者會,分享台南推動的「有情有疼心ㄟ厝」計畫,當時高雄市社福慈善總會也共襄盛舉,他感到非常欽佩,此計劃源於看到許多年長者或經濟弱勢民眾的生活十分辛苦,之後推及高雄、屏東、雲林、嘉義等縣市,非常感謝高雄市社福慈善總會的參與支持。 賴清德指出,政府在照顧弱勢推動許多政策,包含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未來5年將挹注407億元經費持續推動,蔡總統上任後也積極推動長照2.0、幼托等政策,逐漸建構社會安全網來照顧長者、幼兒及弱勢族群。 賴清德也再次說明日前提出的「縮短公私立大學學費差距」政見,他說,經濟情況相對弱勢的同學反而多數念私立大學,應該縮短公立大學與私立大學的學費差距,因為公立大學得到政府的資源比較多,私立大學得到政府的資源比較少,念公立大學平均學費一年約6萬2000元,私立約11萬元,差了5萬元。 賴清德談到,未來政府將進一步編列經費,補助私立大專校院學生學雜費差額,縮短公私立大學學雜費落差。他認為,政府透過教育來培養國家人才,人才越多、國家就越好,因此政府有責任減少國人獲得教育的成本,並做到平等。 賴清德說,政府推動社會福利政策,逐步建立社會安全網;期盼未來與民間共同合作、關照弱勢,建立一個公義的社會,讓人民居住在台灣,年輕人可以看見希望、壯年人可以實現夢想、老年人可以得到幸福、弱勢者也可以得到照顧,「我們大家一起來」。 副總統賴清德今在總統府接見社團法人高雄市社福慈善總會成員,並感謝他們響應過去他在台南推動的「有情有疼心ㄟ厝」計畫。(總統府提供)
陳昀 2023-06-26
日本泡沫30年  經濟學人:中國經濟恐更慘

日本泡沫30年 經濟學人:中國經濟恐更慘

房地產低迷是中國經濟疲軟的罪魁禍首。(路透)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經濟學人標題為「中國的經濟復甦步履蹣跚、預後不佳」的文章指出,中國2022年底突然放棄防疫清零政策,讓全球押注中國經濟將快速反彈,結果中國的重啟僅是一聲低鳴,而非轟然巨響。尤有甚者,中國可能重蹈日本1989年底資產價格泡沫破裂的覆轍,而由於當前北京推出的政策壓抑消費,處境恐比日本更不利。 該文說,中國經濟前景黯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美國對先進半導體的出口管制、外國投資人受到驚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大型科技公司的打壓等。然而罪魁禍首是房地產,疫情前房地產是中國經濟成長的關鍵趨力。 相關活動先是因習近平管控負債累累的開發商,後因近期房市萎靡而放緩。官方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房地產投資較去年同期下降7.2%。危險在於房地產泡沫現在變成長期隱患。 文章指出,長期房產榮景的結束以多種方式傷害中國經濟:營建與房屋銷售所有相關服務遭拖累,憂心資產價值下滑的房屋持有者不太願意支出,因此房市榮景的結束也抑制消費。中國許多企業以房產抵押貸款,私人投資可能也因此降溫。 房市泡沫很少有好結局。美國上次房市泡沫引發全球金融危機。不過中國當前最有啟發性的對比是1980年代的日本,儘管當時的日本較現在的中國富裕許多。如同中國過去15年的景況,當時日本的經濟成長也是由投資熱潮締造,當中許多湧入房地產。 當1989年底日本的資產價格泡沫破裂,其成長急遽放緩。債務纏身的家庭與企業窮於償還債務而大幅降低支出,加上勞動力萎縮,使日本的GDP成長落後全球其他富國。決策太慢也是問題,直到1999年日本銀行才將基準利率降至0,政府的刺激導向投資而非消費,日本經濟陷入30年的停滯。 不幸的是,中國恐重蹈日本的錯誤。中國政府的刺激也是偏向投資而非消費。中國人民銀行也降息,但每次幅度僅0.1個百分點。中國的處境或許比日本更不利。儘管中國的「共同富裕」政策引發所得分配更平等,進而提升消費的希望,但中國家庭支出僅佔GDP 38%,遠低於全球平均的55%,且過去6年全無增加。 即使中國希望催生更以消費帶動的經濟成長,但這實非易事。中國政府許多經濟政策仍旨在壓抑消費、促進出口與投資。該文說,可持續性的提高家庭支出,比如透過打造更牢固安全網絡等方式,將費時數年才能實現。房市導致的黯淡前景恐不僅籠罩今年中國的經濟,也將使未來一段長時期陷入陰霾。
魏國金 202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