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時事新聞
時事新聞
出席八田與一逝世81週年追思會 賴清德:持續深化台日關係
副總統賴清德參加「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技師逝世81週年追思紀念會。(記者楊金城攝) 〔記者楊金城/台南報導〕「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技師逝世81週年追思紀念會,今天(8日)下午在台南烏山頭水庫八田與一銅像前舉辦,副總統賴清德說,期許追思會持續成為台日深厚關係的平台,面對極權主義的擴張,不只像前日本首相安倍說的「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也是「日本有事,也是台灣有事」、「有日本才有台灣」,台日兩國願意站在一起守護區域的和平穩定。 包括農委會副主委陳添壽、台南市長黃偉哲、八田與一的長孫八田修一、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高雄所長奥正史、日本加賀市長宮元陸、日本金澤市長村山卓等人都出席八田與一追思會,追思和感念八田對台灣農業的貢獻,並提升台日情誼。 黃偉哲還特別致贈一張他的祖父黃濱田在嘉南大圳管理站任職時的老照片給八田修一,這是其友人寄給他的,讓他感到驚喜與驕傲。黃偉哲說,贈送老照片代表兩位先人的後代子孫在此結緣,表達對於八田技師的崇敬心情。 黃偉哲表示,八田技師窮盡畢生精力,為台灣打造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時隔百年後,也提醒大家引水思源、有水當思無水之苦,每年舉辦的紀念活動,也更加凝聚了台日之間的友誼。 宮元陸致詞說,台日是同胞,是命運共同體,台灣如果被攻擊,下一個就是日本,台日要建立比以往更強固的關係,未來將以130多個日本地方首長組成的日台共榮首長聯盟為基礎,推動日台交流基本法,並向日本政府和國民強力宣導,讓台日友好觀念成為國民運動,希望台灣各地政府也能呼應和參與強化兩國關係的運動。 宮元陸呼籲說,「沒有台灣就沒有日本,沒有日本,也不會有台灣」;獲得現場來賓熱烈掌聲。 賴清德說,八田與一歷時10年才在1930年完成烏山頭水庫、嘉南大圳,可見工程不容易,也通過八七水災及921大地震的檢驗,以及時間的檢驗,令人非常欽佩,這項農業水利工程不只農業灌溉,也有民生和產業用途,尤其面臨氣候變遷、目前乾旱,更突顯其珍貴。 賴清德說,聽到2位日本市長對台日關係友好的發言讓人感動,區域和平要靠力量,力量要團結才會大,期許八田追思會持續提升台日友誼,台日兩國像烏山頭水庫一樣跨世代、跨國界互相合作,區域自然會和平穩定,台日一家人的感情不會分散。 台南市長黃偉哲(左)致贈一張他的祖父黃濱田在嘉南大圳管理站任職時的老照片給八田修一(右)。(記者楊金城攝) 台南市長黃偉哲的祖父黃濱田(左二)在嘉南大圳管理站任職時的老照片。(黃偉哲提供) 日本加賀市長宮元陸(前)、日本金澤市長村山卓(後)向八田與一銅像獻花致敬。(記者楊金城攝) 副總統賴清德(左)向八田與一銅像獻花致敬。(記者楊金城攝) 1930年完工的烏山頭水庫,成為台日友好的象徵。(記者楊金城攝)
楊金城
2023-05-08
中南部及時雨 全台水庫進帳1064萬噸
南水局昨上午在曾文水庫集水區施放焰劑進行人工增雨作業。(圖:南水局提供) 南部配合節水措施 可穩定供水至六月底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梅雨季第一道鋒面報到,帶來「及時雨」,缺水的中南部降雨不少,水利署表示,全台水庫單日進帳一○六四萬噸水量,對有農業灌溉需求的中部地區挹注相當大,至於水情吃緊的南部地區,配合各項節水措施下,可穩定供水至六月底。 中部雨勢不小 對農業灌溉挹注大 昨天中南部雷聲隆隆,尤其中部雨勢不小,雨炸南投,單日降雨超過一百毫米,南投信義丹大林道因雨造成道路坍方有人受困。 高雄山區降下大雨,市長陳其邁開心在臉書發文指「聽見下雨的聲音」。高雄中山路、中華街一帶雷雨,造成高壓導線燒損及橫單脫落而停電,近四千用電戶受到影響。彰化、屏東也都雷聲大作,行人忙著躲雨,機車騎士趕快穿上雨衣。 截至昨晚十時,全台雨量前三名,第一名彰化縣大村鄉一百四十一毫米、彰化縣芳苑鄉一二四.五毫米、彰化縣溪湖鄉一二○.五毫米,皆達大雨標準。 單日進帳量前五名水庫,依序為日月潭、霧社兩水庫合計三二○萬噸、德基水庫二三○萬噸、鯉魚潭一九○萬噸居第三、曾文、烏山頭合計八十八萬噸居第四,石門水庫七十萬噸居第五。水利署發言人王藝峰表示,中部各水庫上游集水區及下游農田區都有降雨,有助於減少使用水庫蓄水供灌溉。 南部水情吃緊,但王藝峰表示,曾文、烏山頭水庫合計尚有逾七八○○萬噸水量,南化水庫也有一七六○萬噸蓄水,配合各項節水措施,可以穩定供水到六月底,民生與產業用水無虞。 曾文水庫集水區昨單日累積降雨量為今年1月以來最多。(圖:南水局提供)
自由時報
2023-05-08
日議員獻花高雄安倍銅像 激動落淚
日本自民黨青年局局長鈴木憲和眾議員與佐藤啟等七名參、眾議員,昨到高雄為已故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銅像獻花。(記者蔡清華攝) 〔記者蔡清華/高雄報導〕日本自民黨青年局局長鈴木憲和眾議員與佐藤啓等七名參眾議員,昨天到高雄向已故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銅像獻花。佐藤啓因安倍為他站台時遇刺身亡,讓他格外激動,在銅像前頻頻拭淚。 鈴木憲和等日本參眾議員訪台,行程特別安排南下高雄,在立委許智傑、高市議員林智鴻、張博洋等人陪同下,到民間寺廟保安堂為安倍設立的銅像前致意。鈴木憲和、佐藤啓激動落淚,感謝台灣人民為安倍設立銅像;佐藤啓說,回日本後將與安倍夫人見面,一定會轉達台灣人的真誠情誼。 日本參議員佐藤啟因前首相安倍晉三為他站台輔選時遇刺,昨在安倍銅像前情緒激動,頻頻拭淚。(記者蔡清華攝)
蔡清華
2023-05-07
中國世界工廠地位要送終了 富比士:這是報應
富比士(Forbes)以「中國的大麻煩:它作為全球首選製造商的日子可能即將結束」為題,分析中國經濟走向。
自由時報
2023-05-06
中國玩殘沒前途!捷克外長:「14+1」組織已名存實亡
捷克外交部長利帕夫斯基認為中國的14+1沒有前途。(歐新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台灣、捷克兩國關係近年不斷升溫。捷克外長利帕夫斯基(Jan Lipavsky)近日接受美國新聞網站《政客》(POLITICO)訪問時直言,隨著與中國關係惡化,他認為北京的「14+1」倡議已經沒有前途,這個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交往的專屬俱樂部已經名存實亡。 《政客》報導,利帕夫斯基2日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後表示,感謝美國在中國問題上的戰略主導,他保證,準備好在歐洲框架內與美合作,14+1既沒有實質也沒有未來。利帕夫斯基的說法顯示,捷克人堅定地站在美國陣營中,這對已有11年曆史的所謂14+1倡議造成潛在毀滅性打擊。 報導指出,利帕夫斯基被問及,布拉格是否會正式退出,他透過發言人補充說,「我們不是活躍成員,不會推測我們可能選擇採取的任何可能步驟。」 《政客》指出,北京於2012年成立該組織,最初與16個歐洲國家合作,旨在重建與前蘇聯國家間的關係。該組織在希臘加入後擴大到17+1,但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相繼退出後縮小到14+1。後因俄羅斯在烏克蘭發動戰爭,北京與莫斯科結盟,中東歐各國對中國越來越警惕,這一倡議已經消退。 歐盟27個國家中有9個還留在該組織,包括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希臘、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亞。5個非歐盟國家也參與其中,包括阿爾巴尼亞、波斯尼亞和赫塞哥維納、蒙特內哥羅、北馬其頓和塞爾維亞。 報導提到,對捷克人來說,與中國關係的惡化早於烏克蘭戰爭,關鍵在2020年,北京決定懲罰捷克鋼琴出口商,以報復捷克議員訪台。 利帕夫斯基的言論表明,自北約前將軍帕維爾(Petr Pavel)於3月成為捷克總統以來,捷克與北京的關係進一步疏遠。帕維爾呼籲重新思考外交政策,並誓言要與台灣建立更緊密的關係,而非中國。
自由時報
2023-05-05
日自民黨青年局長:賴清德對台日友好發揮重要影響
日本自民黨青年局長鈴木憲和表示,副總統賴清德對台日友好關係發揮非常重要的影響。(總統府提供) 〔記者陳昀/台北報導〕副總統賴清德中午宴請日本自由民主黨青年局長鈴木憲和眾議員訪團時表示,台日關係友好深厚,期盼未來在經濟、維護印太和平方面都能持續合作;鈴木憲和也說,感謝賴清德去年赴日參加前首相安倍晉三家祭,賴對台日友好關係發揮非常重要的影響,希望未來能世代繼承。 賴清德首先代表蔡總統歡迎自民黨日本青年局議員們來到台灣訪問,並指出,台日關係友好深厚,可以從幾個面向看得出來。首先,台灣跟日本都面臨颱風或地震等天然災害,每次都會透過互相幫助,增進彼此情誼,兩國雖是鄰居,但彼此就像是好朋友、家人,這是一種患難見真情的珍貴情誼。 賴清德表示,感謝日本政府在台灣COVID-19疫情嚴峻之際,捐贈400多萬劑疫苗,協助台灣克服疫情的難關。除此之外,兩國人民的感情也非常好,在疫情之前,台日旅遊互訪人數超過700萬人次;也互為彼此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去年雙邊貿易總額已達880多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此外,台積電在日本熊本縣投資設廠,勢必會進一步帶動台灣與日本的產業合作,許多面向都足以印證台日關係深厚,且情誼持續增進。 賴清德說,自民黨青年局的各位議員都是年輕的政治家,也代表著日本政治的希望。他期盼,台灣與日本的關係能持續增進,不管是在經濟,或是共同維護印太地區的和平方面,我們都能一起合作。 鈴木憲和表示,去年在疫情嚴峻情況下,青年局組團訪問台灣,在與副總統會談前,因部分成員染疫,半數無法出席會談。不過副總統仍依照原來的安排進行會見,對此他要表示感謝。 鈴木憲和提到,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去年不幸遇刺,令人相當難過,當時賴清德副總統赴日參加安倍前首相家祭,他要代表日本人表達謝意。他們也將繼承安倍前首相的遺志,進一步為提升台日關係做出努力。他說,賴清德副總統對台日友好關係發揮非常重要的影響,希望未來世世代代都能繼承台日間的友好關係。 訪團一行包括日本眾議院眾議員藤原崇(FUJIWARA Takashi)、中曾根康隆(NAKASONE Yasutaka)、西野太亮(NISHINO Daisuke)、山口晋(YAMAGUCHI Susumu)、參議院參議員佐藤啓(SATO Kei)、日本青年會議所會長麻生将豊(ASO Masahiro)及「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泉裕泰(IZUMI Hiroyasu)等,由眾議員鈴木憲和率領,外交部次長俞大㵢與「台灣日本關係協會」秘書長范振國陪同,前往總統府與副總統餐敘。 副總統賴清德中午宴請日本自由民主黨青年局長鈴木憲和眾議員訪團。(總統府提供)
陳昀
2023-05-04
新聞自由指數 中國全球倒數第二
無國界記者組織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報告指出,自從「港區國安法」實施以來,香港新聞自由經歷前所未有的挫敗,仍有13名記者或捍衛新聞自由者被囚禁。圖為香港電台節目「鏗鏘集」前編導蔡玉玲,2019年「反送中」抗爭期間因報導元朗721事件,進行車牌查冊被捕,後被判處兩項虛假陳述罪名成立,蔡玉玲不服上訴,高等法院去年駁回,但她仍要求進行終極上訴。圖為蔡玉玲去年12月在高院上訴結果公布後,向媒體發表談話。(美聯社檔案照) 挪威、愛爾蘭、丹麥居前3位 台灣進步至35名 〔記者陳鈺馥、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無國界記者組織(RSF)三日在世界新聞自由日(World Press Freedom Day)當天,公布二○二三年新聞自由指數報告,在一八○個國家和地區中,前三名分別為挪威、愛爾蘭、丹麥,中國全球排名倒數第二,僅贏過北韓。台灣今年排名卅五,比去年進步三名。無國界記者東亞辦事處執行長艾瑋昂(Cedric Alviani)強調,中國的新聞自由程度已和北韓差不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媒體記者的迫害,讓中國趨近北韓。 無國界記者︰習近平迫害媒體記者 讓中國趨近北韓 根據無國界記者組織的年度排名,一八○個國家和地區的其中七十%,記者工作環境被評為「糟糕」(bad),只有八個國家被評為「良好」(good)。無國界記者組織指出,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地區,新聞自由備受打壓、情況惡劣,記者無法進行獨立、客觀的新聞報導,代表新聞自由指數良好的「綠色」國家愈來愈少。挪威、愛爾蘭、丹麥排名前三,挪威連續七年蟬聯冠軍,代表這些國家的媒體不會因為政治或利益改變新聞內容。然而,美洲國家沒有新聞自由指數是綠色的,亞太國家的指數也在下滑。 艾瑋昂分析,最後三名是北韓、中國、越南,中國倒數第二,排名首次掉到這麼低,過去一年對新聞自由的迫害與北韓相近。艾瑋昂直指,中國對境內媒體的打壓和控制已達到極端,其他國家很難模仿中國這套極權制度。 中國關押上百名記者 已成全球最大「記者監獄」 無國界記者東亞辦事處倡議專員白奧蘭(Aleksandra Bielakowska)表示,亞洲的新聞自由情況令人擔憂,當地沒有一個狀況良好國家;在中國,現有一一四名記者被關押,更有愈來愈多新聞記者被控危害國家安全,或顛覆國家政權遭到關押,獨立記者黃雪琴關押更超過一年,並遭受不人道虐待,無法與家人聯繫,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記者監獄」。 至於香港,今年排名一四○,雖比去年回升八名,但仍處於落後,僅高於索馬利亞等國,顯示國安法對新聞自由的打壓仍相當嚴峻。 台灣從去年的卅八名進步至卅五名,領先南韓和日本。白奧蘭說,台灣排名上升並非因為情況有改善,而是其他國家名次有變動;台灣媒體有高度分化情形,並會受到媒體持有者的壓力,要進行獨立報導較為困難,與排名第十的東帝汶相比,台灣仍有進步空間。艾瑋昂強調,台灣政府指稱台灣受到資訊戰影響,卻沒有決心要改善,呼籲台灣政府及各政黨,應在總統大選前提出改善方案,否則對台灣民主是極大風險。
陳鈺馥
2023-05-04
民眾黨被抓包竟反咬詐騙 鄭運鵬:準備收傳票!
鄭運鵬直言,民眾黨用基本工資招聘黨部秘書,驗證柯文哲說「用香蕉只能請猴子」的理論。 (資料照) 〔記者陳政宇/台北報導〕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聲稱,低薪是教育出問題,因為某些系教出來的學生沒那價值;卻被挖出民眾黨以基本工資新台幣2萬6400元徵地方黨工。民眾黨發言人徐千晴貼出民進黨立委鄭運鵬徵人啟事,質疑相關資訊不透露猶如詐騙集團,鄭運鵬則回應,辦公室沒徵人當然沒資料;要求徐道歉未果後,鄭運鵬預告,「請準備收傳票」。 柯文哲昨受邀到政治大學演講,談及低薪問題時,他表示,基本工資跟低薪沒有關係,根本很少人會領基本工資,低薪問題很殘酷的現實是教育出問題,某些系教出來的學生「沒那個價值」,如果有科系的畢業生平均起薪太低,就代表該科系要縮編、代表供過於求,「教育部在這點不夠勇敢,都不敢動就全死啊!」 不過,鄭運鵬今日在臉書揭露,民眾黨在人力銀行開出的徵才資訊,全職的彰化縣黨部秘書起薪為2萬6400元,工作內容包括與黨員、黨友、志工、中央、地方黨部組織聯繫;具良好溝通能力;從事主委、執行長交辦事項;財務申請與管理。 鄭運鵬直言,民眾黨用基本工資招聘黨部秘書,驗證柯文哲說「用香蕉只能請猴子」的理論。 對此,徐千晴也在臉書反擊,民眾黨本次擴大徵才,條件也高於市場行情,公開透明,職務內容本就會根據薪資與資歷調整,這個職缺提供職場新鮮人,求職者自會評估是否合理,許多新鮮人甚至頗有經驗者都來應聘,「反觀鄭委員的徵才廣告,聯絡人、電話、地址、員工人數都不透露,猶如詐騙集團讓人卻步」。 鄭運鵬則留言澄清,辦公室目前沒有徵人、當然沒有透過該平台徵人,所以沒有上面資料,這樣說明應該很容易理解才對,「民眾黨從主席開始都沒有社會經驗和查詢資訊的能力的話,真的令人遺憾」。 徐千晴反嗆,她的社會經驗確實不如鄭運鵬,但論查詢資訊能力,應該比力挺前新竹市長林智堅論文的鄭運鵬要強多了。 鄭運鵬則回應,「可以請您道歉嗎?斷章取義我還能忍受,無中生有就無法接受了」;事隔約一個小時,鄭運鵬留言預告,「徐小姐,因為妳毫無歉意,請準備收傳票」。
陳政宇
2023-05-03
總統當選人貝尼亞︰巴拉圭將在國際當台灣代言人
巴拉圭總統當選人貝尼亞昨透過推特回覆總統蔡英文祝福,強調將強化兩國兄弟情誼與合作關係。 圖為貝尼亞在大選投票情形。(取自貝尼亞推特)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記者呂伊萱/綜合報導〕巴拉圭總統選舉受到國際媒體空前矚目,總統當選人貝尼亞接受日本朝日新聞專訪時強調,巴拉圭將在國際社會成為台灣的代言人,並強調與中國建交毫無吸引力。另,對於台、巴兩國關係,貝尼亞當選後推文強調,「將繼續加強我們兩國之間的歷史性兄弟情誼與合作關係」。 接受日媒專訪 稱與中國建交毫無吸引力 貝尼亞是在選前的四月廿七日接受朝日專訪。報導指出,巴拉圭是台灣在南美洲僅存的邦交國,由於大選結果將左右巴拉圭與台灣的邦交能否延續,受到國際矚目。貝尼亞則在四月卅日大選勝出,將成為巴拉圭一九八九年民主改革以來最年輕的總統。 對於在野黨候選人暗示若當選將與中國建交,貝尼亞在訪談中表示,這是一個重大錯誤,巴拉圭必須繼續與台灣維持外交關係,他認為這也是巴拉圭社會的共識。巴拉圭愈來愈需要考量如何對世界做出貢獻,只有與台灣而不是中國建立關係,才能對國際社會做出貢獻。 經濟學家出身的貝尼亞也談到中國經濟利益問題。他表示,巴拉圭有四分之一的貧困人口,但他認為與中國建交並不能減少貧困,減少貧困需要實施良好的公共政策,透過擴大教育和醫療系統提高人力資本,迄今台灣在這方面對巴拉圭有相當大的貢獻。貝尼亞強調,巴拉圭與台灣共享民主價值觀,未來不僅要繼續維持與台灣的關係,還要加強關係,希望在國際社會成為台灣的代言人。 近廿年來,中美洲巴拿馬、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相繼與台灣斷交,轉投中國懷抱;這些國家的貿易量增加,城市裡有中國資金建造的龐大建築物,這對巴拉圭難道沒有任何吸引力?貝尼亞篤定地表示,「毫無吸引力」。貝尼亞表示,身為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經濟學家,他一直在觀察非洲的狀況,很清楚中國具有龐大影響力,但這些國家從未變得富裕。他還指出,中國是巴拉圭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但巴拉圭的出口正致力於從第一級產業轉型為第二級產業,若被納入只需要第一級產業製品的中國市場,將使巴拉圭的產業轉型變得困難。 回覆蔡總統致賀 決續強化歷史性兄弟情誼 外交部昨表示,我駐巴拉圭大使韓志正除了第一時間轉達蔡總統祝賀,也已在巴拉圭時間一日晚間會晤貝尼亞,當面表達我國祝賀之意。 蔡總統透過推特祝賀貝尼亞當選,並表示期盼兩國邦誼持續深化友好。貝尼亞昨也透過推特回應表示,「非常感謝蔡總統的美好祝福,我們將繼續加強兩國之間的歷史性兄弟情誼與合作關係」。
林翠儀
2023-05-03
是中國要打台灣 曹興誠:要反戰到天安門去反戰
前聯電董事長曹興誠。(資料照)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台灣近期不斷有人倡議「反戰」要和平,將兩岸問題歸責於民進黨政府。前聯電董事長曹興誠上汪浩節目《三國演議》直言,現在是中國要打你,不是你要打他,要反戰你到天安門去反戰。你應該去跟中國講說,「你們不要搞武力,你引起戰爭,不見得台灣你征服得了,你可能被人家消滅!」 曹興誠談及,反戰應該去跟北京講,怎麼跟台灣人講呢?他資助黑熊學院,幫大家如果打仗起來要怎麼保護自己,要怎樣降低傷害,竟然有人說他在鼓動戰爭,這是顛倒黑白是非,令人匪夷所思。 曹興誠籲,國民黨要醒一醒,你跟共產黨呼應說台灣是問題,就是背叛台灣。台灣沒有問題好好的,台灣現在對於中共或國民黨,我們要跟它講,「拜託,如果那麼喜歡中國,你就回去!沒有問題的地方,你卻在製造問題」。 曹興誠批評,什麼台灣自古是中國領土,這是最讓人受不了的胡說八道,台灣原住民至少在台灣8千年,閩南人或有些其他地方來的人也有350年,像他自己1歲半到台灣,到現在活了76歲,比中華人民共和國年紀大,怎麼台灣會是你的領土,所以這是胡扯。
陳鈺馥
2023-05-02
G7峰會暖場 岸田7日訪南韓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預定七日訪問南韓,與南韓總統尹錫悅舉行高峰會,美日韓峰會也將接著於五月中旬舉行,積極鞏固抗中陣線。圖為尹錫悅三月訪問日本,岸田在首相官邸接待。(美聯社檔案照)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日韓關係持續回溫之際,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七日訪問南韓的行程安排已幾近底定,之後配合十九日於日本廣島舉行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高峰會,美日韓將舉行領袖會談,三方深化合作腳步加快,明確展現鞏固陣線的積極態度。 日本共同社一日引述相關人士報導,岸田七日至八日對南韓進行就任後首次訪問一事已基本敲定,岸田將與南韓總統尹錫悅舉行會談,確認加速旨在改善兩國關係的措施。這將是重啟兩國領袖互訪的「穿梭外交」的首個舉措,岸田希望藉由在尹錫悅三月訪日後不久即回訪,來落實促進兩國領袖對話。此次日韓峰會將基於北韓核武與飛彈開發進展,商定強化日韓安全保障合作;為了威懾北韓,還將確認日美韓三國合作的重要性。 日本首相上次訪韓是在二○一八年二月,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出席平昌冬季奧運會開幕式。上次以「穿梭外交」方式訪韓,則是日本民主黨首相野田佳彥二○一一年十月的出訪。 另據路透報導,美國政府官員透露,將於G7廣島峰會期間舉行美日韓領袖會談,預計將就對抗擴張霸權的中國、研發飛彈的北韓等議題討論強化合作。共同社則指出,自三月以來,日本企業與中央及地方政府的網站頻頻遭到網路攻擊,日本學者認為,這可能是在發動全面攻擊前的試探行動。內閣網路安全中心(NISC)表示,日本做為G7峰會主席國,有可能成為目標,已提醒相關機構提高警惕。 尹錫悅結束訪美行程,強化韓美同盟態勢,來自中國的反彈也在增加。南韓「韓民族日報」引述專家看法指出,東北亞兩大陣營對立已是無法避免的時代趨勢,俄中朝(北韓)的聯合愈趨鞏固,也會強化美日韓的同盟關係,希望遏制北韓威脅的南韓政府,不大可能再採取親中立場。 尹錫悅上週和美國總統拜登達成協議,將加強在朝鮮半島部署戰略資產,連日來引發北韓官方不滿反擊。北韓官媒連續第三天開嗆,朝中社一日再透過專家評論方式,痛批美韓此舉將朝鮮半島緊張局勢升級到「核戰爭」邊緣。
陳成良
2023-05-02
威脅區域現狀 波頓:中國才是麻煩製造者
「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昨舉辦四十週年慶祝晚會。副總統賴清德(右五)出席並致詞,並邀請美國前國安顧問波頓(右四)專題演講。(記者田裕華攝) 〔記者呂伊萱/台北報導〕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波頓昨表示,世界各地都在談論台灣,但這不是挑釁,因「唯一想改變現狀的就是中國,區域裡唯一在挑釁的就是中國」、「中國才是麻煩製造者!」波頓也提及美方應派更多美軍到台灣,也需要讓更多軍艦通過台海,向北京強調「這不是中國領海」。 FAPA40週年晚會發表演說 長年推動台灣獨立的組織「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昨舉辦「台美民主同盟深化與鞏固—FAPA四十週年慶祝晚會」,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都出席致詞,晚會並邀請到波頓和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發表專題演講。 波頓在演講中指出,北京和莫斯科創造了威脅世界的新軸心,北韓和伊朗也是同一陣線,世界看見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國在南海建立海空軍基地、意圖在印太及全球稱霸,中國對台灣的意圖,正好向世界表明,台灣的安全與世界息息相關,許多國家已體認到這點,例如日韓,也因此各國都談及維護台海和平的重要。 「不是中國領海」 美艦應多航行台海 波頓批評共產政權的鎮壓本質和迫害行徑,且對區域現狀造成威脅,「唯一想改變現狀的就是中國,區域裡唯一在挑釁的就是中國」,圍台演習的是中國、軍機威脅台灣領海的是中國、無人機亂飛的是中國,「中國就是麻煩製造者!」波頓強調,中國構成的威脅不僅在於政治和軍事方面,也在經濟面和社會面。他主張美國應領導其他國家,努力阻止中國帶來的經濟威脅。 波頓以竊取智財權為例,中國數十年來依賴這種做法達成經濟成長,卻沒有付出代價。美國應該禁止從中國進口其基於盜竊的商品和服務。這對中國的經濟影響將是巨大的,也能保護美國和台灣的利益。 引述雷根名言 「實力帶來和平」 波頓引述雷根名言「實力帶來和平」(Peace Through Strength),他認為這也該是台灣的政策,而且可以透過美台合作實現。美台兩軍與情報應強化合作,應派更多美軍到台灣,也需要讓更多軍艦通過台海,向北京強調「這不是中國領海」。波頓更嗆,中國若想封鎖台灣,「中國應該要了解,這也將封鎖美軍,而美國永遠不會將美軍拋在後面」。台灣也要與其他國家更密切合作,越是融入集體防衛結構,中國發動侵略的可能性就越小,「我們共同目標是保護台灣民主自由與獨立、維護區域和平」。
呂伊萱
2023-05-02
戰爭沒有贏家 賴清德:台灣是印太和平關鍵力量
副總統賴清德在此場合重申,備戰才能避戰,「我希望台灣能夠在印太地區發揮關鍵力量,扮演最主要和平角色,台灣和世界民主陣營合作,讓中國不敢輕舉妄動」。(記者田裕華攝) 〔記者呂伊萱/台北報導〕〕「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今晚舉辦40週年慶祝晚會,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出席致詞。兩人感謝FAPA在美國的長期耕耘,奠定美國跨黨派支持台灣的重要基礎。賴清德也在此場合重申,備戰才能避戰,「我希望台灣能夠在印太地區發揮關鍵力量,扮演最主要和平角色,台灣和世界民主陣營合作,讓中國不敢輕舉妄動」。 FAPA長年推動台灣獨立,今晚盛大舉行「台美民主同盟深化與鞏固 — FAPA四十週年慶祝晚會」,總統府資政姚嘉文、秘書長林佳龍、副秘書長黃重諺、張惇涵、外交部長吳釗燮、僑委會委員長徐佳青、FAPA總會長簡明子、台灣國家聯盟(TNA)總召集人吳樹民、美國前白宮國安顧問博波頓、前聯電董事長曹興誠等人出席活動。 蔡總統致詞表示,FAPA在美國長期耕耘,40年來紮實的草根工作奠定了美國跨黨派對台灣支持的重要基礎,她感謝FAPA會員們在美國透過各種方式,把台灣的聲音傳送給更多國際朋友,為台灣開拓更大的能見度,「我們都是Team Taiwan的一分子,一起挺台灣」。 蔡總統提到,近來中國透過軍演,刻意升高威脅,已經影響整個印太區域的穩定與和平。但是,我們冷靜、沉著應對,堅定守護台海和平。也讓世界與國際民主夥伴,看到台灣的決心。台灣人會堅守在民主自由最前線,捍衛好不容易爭取到的民主及人權。她相信,未來FAPA也會繼續一起努力,讓台美關係繼續升溫,讓台灣這座民主堡壘更加鞏固。 賴清德也感性表示,40年來所有前輩一棒接一棒,為了促進台美關係、捍衛台灣主權、維持台灣民主自由而打拚,特別是在台灣退出聯合國、台美斷交那段風雨飄搖的日子,就是這些前輩遊說美國國會、政府,才有辦法通過「台灣關係法」。40年來大家堅守在美國第一線替台灣打拚,近期也通過台旅法、國防授權法等等,對國家安全、促進台美關係、文化教育等都有很大貢獻。 賴清德重申,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無論是受到什麼威脅,不放棄任何和平的機會。在蔡總統帶領下,台灣一面增強國家力量,另方面也和理念相同國家合作,加強安全、外交、經濟等各方面,「我希望台灣能夠在印太地區發揮關鍵力量,扮演最主要和平角色」,從台灣站穩民主自由的立場,和印太、世界民主陣營共同合作,就能發揮力量讓中國不敢輕舉妄動。「備戰才能避戰,才能得到和平,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台美民主同盟深化與鞏固 — FAPA 40週年慶祝晚會。總統蔡英文及副總統賴清德一同出席並致詞,並與現場來賓合影。會中並邀請美國前白宮國安顧問波頓大使擔任嘉賓並進行專題演講。(記者田裕華攝)
呂伊萱
2023-05-01
數據駁郭台銘 台電:中火較2015年減煤600萬噸
台電表示,數據顯示的趨勢則與郭台銘(見圖)的描述相反,2016年後,台電在台中電廠減少燃煤近600萬噸。(資料照) 〔記者廖家寧/台北報導〕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稱台電大量燃煤發電,釀國人「肺癌」之虞,台電對此表示,數據顯示的趨勢則與郭台銘的描述相反,2016年後,台電在台中電廠減少燃煤近600萬噸,也減排整體空污超過6成。 台電強調,未來也會透過以氣換煤、搭配綠電的方式,延續空氣品質改善的成果。此外,環保署研究亦顯示,電力業佔境內PM2.5影響比例僅5.4%,電力業也不是空污主因。 台電說明,台電從2016年起,在空品不佳時期,配合空品預警執行環保調度火力機組降載。以台中電廠為例,迄今6年多共執行超過2400次降載,減發電量更達375億度,已超過台中市去年1年的用電量345億度。 台電進一步指出,台中電廠自2019年起就不再同時運轉10部機組,告別所謂「全廠火力全開」時代。目前台中電廠正在推動新增燃氣機組計畫,只要第1部機組2025年上線,台電將在2026年啟動拆除2部燃煤機組及1根煙囪。 台電續指,中火2部燃氣機組在2026年完全運轉發電後,中火將採取「2氣6煤」的運轉模式,屆時空污排放可進一步降為近8000公噸,比目前排放量再降低近4成。 台電表示,綠能持續發展,也為擴大減煤提供助力,台電系統發購電量中,綠能佔比2017年4.9%,去年增為8.6%,燃煤發電占比則從39.2%,去年降為34.8%。去年底風力發電出力首次突破100萬瓩,風光合計突破600萬瓩,佔比超過2成,在冬季空污季中為減用燃煤機組,提供強力的奧援。
廖家寧
2023-05-01
民進黨批馬:配合中共演出又打臉自己
前總統馬英九日前於希臘參加「德爾菲經濟論壇」,與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李成對談。(馬英九辦公室提供) 〔記者陳昀/台北報導〕前總統馬英九日前在希臘參加「德爾菲經濟論壇」時,批評蔡英文總統說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互不隸屬,違反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民進黨今表示,兩岸互不隸屬是客觀事實、台海現狀、台灣共識,也是國際認知,連馬本人都曾公開講過,如今為了附和中共當局「一中原則」不惜杜撰歷史配合演出、打臉自己,還在國際場合檢討台灣與執政黨,對國際傳達最錯誤訊息,令人遺憾。 民進黨指出,歷任政府都主張「兩岸互不隸屬」,不僅前總統李登輝提過,前副總統連戰、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甚至馬英九本人及其兩任陸委會主委通通都說過。2003年馬英九擔任國民黨副主席時就曾公開表示,「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兩岸互不隸屬」,馬政府時期的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夏立言也都公開說過,「兩岸互不隸屬是政治現狀」。 民進黨質疑,就算馬前總統忘了過去自己的政黨在執政時是如何主張,但總不會連自己說過的話都毫無印象吧?馬前總統如今反過來用自己曾經也說過的主張來指責他人,「今日馬英九,打臉昨日馬總統」!馬前總統以「違憲」來混淆「兩岸互不隸屬」的事實,漠視中華民國台灣憲政歷史的演變,實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民進黨並指出,根據近期的民調,超過78.6%民眾認同「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是台海客觀現狀,更有高達85.1%贊同台灣的未來由台灣2300萬人決定。顯示馬前總統的說法不僅完全不符客觀事實,也跟台灣主流民意背道而馳。 民進黨強調,台灣絕對不是所謂「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國的主權不容侵犯,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必須由2300萬人民決定。馬英九身為中華民國前總統,卻一再配合中共當局演出、杜撰歷史,甚至不惜打臉過去的自己,令人遺憾,相信多數台灣民眾也無法苟同馬前總統的相關論述。
陳昀
2023-05-01
美墨邊境中國偷渡犯激增 路透:抖音教的
美國和墨西哥邊界的中國非法移民人數急速攀升,「抖音」等網路平台成為他們汲取出逃中國相關資訊的主要管道。示意圖,與本文無關。(路透) 〔編譯林雨萱/綜合報導〕美國簽證取得不易,再加上中國因武漢肺炎「清零」政策帶來的經濟餘震,導致美國和墨西哥邊界出現的中國非法移民人數急速攀升,中國短影音社群程式「抖音」等網路平台,已成為他們汲取出逃中國相關資訊的主要管道。 路透28日報導,單親媽媽「吳麗華」(譯音)帶著5歲女兒抵達美國,旅程始於她在抖音滑到「走線」(The Route)這個關鍵字,從影片中發現指導移民遵循一條非常規路線,自拉丁美洲長途跋涉抵達美國。她說,旅途中全仰賴社群媒體的詳細建議,包括要穿哪種鞋子、如何花錢找到可靠的當地嚮導等。 路透在德州南部邊界一處偏遠地帶駐點採訪3週,目睹數百名中國非法移民入境美國,並以中文採訪其中20餘人。所有受訪者均自稱是透過社群媒體獲取採取陸地路線抵達美國的想法,並倚賴網紅說法、私人群組和留言規劃行程。 部分自稱為基督徒的受訪者攜帶十字架和中文版聖經,表示自己無法在母國自由地信仰宗教。中國憲法雖保障宗教自由,但北京當局近年針對宗教祭出更趨嚴格的限制,以免挑戰中共權威。 中國駐華府大使館透過電子郵件表示,當局反對非法移民,並將此稱為「一項需要跨國合作解決的國際問題」,但並未回應中國宗教自由相關提問。 根據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資料,自2022年10月以來,在美墨邊境被逮捕的中國公民,6個月內超過6500人,創下歷史新高,是前一年同期的15倍之多;即使中國偷渡客僅占西南邊境非法移民的一小部分,卻是這段期間內成長速度最快的族群。 CBP格蘭河谷區(Rio Grande Valley)邊境巡邏長查維斯(Gloria Chavez)3月間推文指出,中國非法移民增加導致人力吃緊,因為語言障礙和處置時間延長。CBP透過聲明表示,將追蹤不斷增加的移民,尤其針對走私中國移民的跨國犯罪組織。美國國務院此前指出,社群軟體等網路平台提升走私分子接觸潛在移民的機會。 美國國務院指出,在2021財政年度,中國申請最普遍的美國停留簽證,被拒絕率高達80%,2022年則超過30%,是歷年拒絕率最高的兩個年度。儘管美國在各國核發的簽證數量多半已恢復疫情前的水準,但去年在中國發放的美國簽證仍然只有2019年的一成。
林雨萱
2023-05-01
日本岸田內閣支持率回升至50%以上
最新民調顯示,日本民眾對首相岸田文雄內閣的支持率,8個月來首次回升至50%以上。(路透)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經過兩階段地方選舉和眾、參兩院議員補選後,日經新聞和東京電視台(TV Tokyo)聯合進行的最新民調顯示,隨著統一教引發的爭議消退,日本民眾對首相岸田文雄內閣的支持率,8個月來首次回升至50%以上。 在4月28日至30日所做的調查中,岸田內閣支持率達到52%,比3月份上升4個百分點。不支持率為40%。 截至2022年8月,岸田內閣的支持率一直維持在55%以上,但由於自民黨政治人物與統一教的關係成為民眾質疑的焦點,支持率一路下滑。而隨著岸田3月間訪問烏克蘭,4月中旬又發生遇襲事件,岸田內閣的支持率出現回升跡象。 岸田領導的自民黨在4月23日舉行的5席眾、參議員補選中贏得4席,更明顯提升岸田的領導地位。 外界認為,這次5席眾、參議員補選被視為岸田內閣的「期中考」,自民黨拿下4席。從結果來看,岸田的「親美抗中友台」路線,受到日本主流民意支持。岸田將在本月召開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峰會中,團結歐美主要國家共同抗中,選舉結果也將成為他的後盾。 當被問及為什麼支持岸田內閣時,38%受訪者表示,是因為內閣是由自民黨領導,28%表示信任內閣成員,21%則以穩定為考量。而在反對岸田內閣的受訪者中,41%表示不喜歡岸田政府的政策。 政黨方面,自民黨獲得的支持率最高,達43%,其次是日本維新會的13%。立憲民主黨則以9%的支持率,自去年12月以來首次下滑至第三位。 日本維新會在選民期望中也遙遙領先,51%受訪者對該黨表示期許甚高;立憲民主黨則以27%遠遠落後。
自由時報
2023-05-01
台灣老人多?恐怕不是吧
根據內政部統計,至2022年6月底止,台灣65歲以上人口數有398萬3640人,佔整體人口比重17.18%。 (資料照)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根據內政部統計,至2022年6月底止,台灣65歲以上人口數有398萬3640人,佔整體人口比重17.18%,很多專家學者都說台灣人口老化,會是國安及社會一大問題。 有那麼嚴重嗎?來看看鄰國日本的情況,日本65歲以上人口數有3627萬人,佔整體人口比重29.1%,光是這個老人人口的數目,就比台灣全國人口還多;南韓的老年人口情形,根據南韓統計廳公佈的老年人口統計,2022年南韓65歲以上老年人口為901.8萬人,佔總人口的17.5%,不論老年人口數或佔比都比台灣嚴重。 也不是只有東亞國家有這個問題,根據最新人口普查,在美國3.28億人口中,16.5%的年齡在65歲以上,相當5400萬人。 到了2030年,逾65歲者人口將增至7400萬人,其中普遍最需要照顧的85歲以上人口,成長速度更快。 義大利是歐洲人口老化最嚴重的國家,根據最新的人口報告,65歲以上的長者占義大利人口25%;法國有6700萬人口,其中65歲以上人口佔19.5%,德國全國65歲以上人口數已超過1700萬,佔總人口的21%,而且問題逐年在惡化中。 看看這些數字,就知道人口老化是全球共同面臨的問題,台灣跟這些國家比,根本是小巫見大巫。
自由時報
2023-04-30
波頓:當台灣人不再自認中國人 上海公報是否應改變
波頓今天被問及美國在1972年的上海公報時,他認為,不能因為1972年在台灣一些中國人的想法,就代表台灣人民在2023年不能改變想法。(記者叢昌瑾攝) 〔中央社〕美國前白宮國安顧問波頓今天以「有趣的歷史文件」,回應對九二共識的看法;他舉1972年上海公報提及「一個中國」為例說,不能因為當年在台灣有部分中國人抱此看法,台灣人在2023年就不能改變想法。 他指出,若台灣這邊再也沒有任何人自認是中國人,那上海公報是否也該改變;「當台灣人民改變想法,就該得到改變對外關係與舊承諾的機會,這是外交的基本」。 世界台灣人大會、台灣國家聯盟今天舉辦「海內外台灣國是會議」,上午邀請波頓(John Bolton)、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羅致政、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執行長昆布勞(Coen Blaauw),以「極權與民主之決戰」為主題舉行對談。 前總統馬英九昨天在希臘德爾菲經濟論壇(Delphi Economic Forum)爐邊對談表示,九二共識是以1991年修訂的「中華民國憲法」為基礎,將國家領土劃分為兩個區域,分別為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民進黨至今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將讓兩岸和平局面變得複雜。 波頓今天在提問時間被問到對九二共識看法時表示,就像所有有趣的歷史文件,都是在特定局勢下被創造的,但隨著時空轉換,情勢可能改變;歷年的台灣民調顯示,台灣認同30年來有很大變化,目前在台灣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已不到3%,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則超過60%。 波頓指出,美國在1972年的上海公報,「認知」(acknowledge)到兩岸中國人都堅持一個中國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若台灣這邊再也沒有任何人自認是中國人,那上海公報是否也該改變;他認為,不能因為1972年在台灣一些中國人的想法,就代表台灣人民在2023年不能改變想法,「當台灣人民改變想法,就該得到改變對外關係與舊承諾的機會,這是外交的基本」。 羅致政發言時向波頓提出多個台灣的憂慮,包括如何應對中國對台認知戰,及面對中國不斷以「切香腸」和「灰色地帶」方式威脅台灣,台灣是否應劃紅線,若中國跨越紅線就回擊,台灣到何種程度該視中國挑釁是「戰爭行為」而反擊。 對於中國認知戰,波頓說,若外國試圖滲透民主社會或影響選舉,已非言論自由保障範疇,美國國會也在討論禁止中國影音平台Tiktok;他認為,對抗認知戰的另一方式,是民主國家應說好「我們的故事」,極力宣揚中國迫害香港、新疆人權的事,這對中國造成的傷害將比很多武器更有效。 至於應對中國灰色地帶作戰,波頓表示,美國近期做了很糟示範,像是老早就該射下中國飄到美國領空的可疑氣象氣球,容忍對方侵門踏戶是很危險的事,許多國家都面臨類似滲透威脅,更印證台灣該被納入相關國際組織共同合作。 談到中國不斷挑釁台灣,波頓認為,中國的目的就是要改變現狀(status quo),因此對每次中國發難,各方都應該要有所回應,近日七大工業國集團(G7)外長會議的聲明提及台海和平,是很重要的一步;但這仍只是砌成堅壁的一塊磚,對抗中國威脅還需更多努力。 羅致政憂心指出,唯一可能改變區域平衡的狀況,就是台灣落入中共手中,波頓提到「力量不是挑釁、軟弱才是挑釁」,但他必須坦言,美國的戰略模糊策略也是種挑釁,恐讓中國領導人認為美國不會介入台海戰爭。 昆布勞致詞時則表示,很驕傲自己長期為台灣獨立倡議努力,他1989年就加入FAPA,駐美代表蕭美琴1991年時還是FAPA的實習生;因此他現在都鼓勵很多實習生, 「有一天你們會成為台灣大使」。
中央社
2023-04-29
馬英九希臘論壇批蔡英文 陸委會怒斥:失態
前總統馬英九28日下午參與「德爾菲經濟論壇」(Delphi Economic Forum),就「東亞地緣緊張」議題與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李成對談。(資料照;合成)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前總統馬英九28日下午出席希臘「德爾菲經濟論壇」時批評,蔡英文總統在過去3年兩次說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互不隸屬,違反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也違背了自己在2016年宣誓就職時做出的遵守憲法承諾,迄今沒有做出糾正與道歉。對此,陸委會指出,馬英九再度於國外失態,令人深感遺憾。 陸委會表示,馬英九在希臘的一場座談會,對我國憲法提出作了他個人的解讀,並以此為藉口,在外國人面前批評我國現任總統,此一再度失態的舉措,令人深感遺憾。 陸委會強調,近年來在中共當局刻意持續以文攻武嚇等各種手段施壓台灣,企圖迫使台灣接受他們的「一個中國原則」,並一再聲稱台灣是必須接受中共統治,我政府為了捍衛國家主權與民主自由體制,悍然拒絕中共的政治勒索,這是導致兩岸官方互動停止的基本原因。 陸委會指出,馬英九不僅對兩岸爭議的原委,作了與事實完全相悖的說明,更利用現場聽眾無法理解兩岸關係爭議的情況,順應中共的說詞,並藉機批評我國總統,這是國人所無法接受的事。 陸委會表示,馬英九不應刻意忘記,2015年11月在新加坡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面時,他是接受中共的施壓,同意在公開場合,不能向習近平提出他所宣稱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說法。如今又有何立場重提馬習會對兩岸關係有任何的貢獻與價值? 陸委會呼籲國人在面對中共持續對我國施壓,企圖迫我國投降的情境下,更需要朝野團結一致,共同捍衛國家的尊嚴與發展。陸委會也願意再度呼籲馬英九,不應該一再作出讓國人無法容忍的舉措。 前總統馬英九28日下午參與「德爾菲經濟論壇」(Delphi Economic Forum),就「東亞地緣緊張」議題與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李成對談。(馬英九辦公室提供)
鍾麗華
2023-04-29
«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中國升高區域情勢 府批:麻煩製造者
蘇永耀
IPAC共同創辦人裴倫德:中國施壓阻撓挺台 已3國退出
黃靖媗
聲援沈伯洋 賴:韓國瑜不應替侵略者找藉口
黃政嘉
國家檔案館啟用 賴:實踐轉型正義 成就更好的台灣
黃政嘉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扭扭捏捏的華獨 被逼選出鄭麗文
林保華
批用共產黨收拾民進黨太可怕!趙少康遭藍、紅軍出征
自由時報
國民黨重回馬英九手中
林保華
九二共識、一中原則 賴總統:無法得到和平
黃靖媗
發展組織 做中共攻台內應 退役中將高安國當共諜 判7年半
楊國文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