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痞日記】鼓聲的啟示

蔡總統執政滿一周年的日子逐漸逼近。這一年來空有完全執政的超級能量,卻因用人不當而顯得執政漏洞百出;吳豐山先生說她「舉輕若重」,而另一位資深媒體人蘇多則說她,「明明敵人很少,又都是老弱殘兵」,但她「卻彷彿被百萬雄師團團圍住,幾乎動彈不得,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在關鍵位置未能用對人 蔡總統在府、院最關鍵位置未能用對人,就好像你有一大桶汽油(能量),但未使用在對的發動機上,得到的結果就會很不同——點燃汽油的方法有很多種,聰明的人類設計了一種叫「引擎」的東西,可驅動汽車在路上奔馳,也可驅動飛機飛越大洋大洲;但如果有人硬要將汽油點一根火柴燒了,說這樣也是一種揮發能量的方法,那我們也無可奈何。 這些日子以來,社會各界對新政府的批評很多,有些見解也相當深入。但我還是相信一句老話「拎牛鼻不抓牛尾」。蔡總統是一個缺乏歷練的政治素人,而民主政治就是這樣,這可能正是她得以在綠色陣營出線的主因,我們因此只能在她當選就任之後,用制度去彌補她在治國方面的生疏與不足。制度上,必須輔佐她的有三大要角:閣揆、總統府秘書長、國安會秘書長。然而蔡總統卻將這三個重要位置,用一種情緒化的方式在任命,既不尊重政黨政治的核心價值,也未思考和她欠缺歷練能產生互補的重要因素──這一年來,完全執政的巨大能量,就沒能產生好的結果了。 吳豐山先生在他的評論文章中,也針砭了民進黨為數眾多的立委。他說這些立委「興奮壓倒穩健」,個個能言善道、衝勁十足,但「沒道理的也講得口沫橫飛;又為了爭表現、盼連任,便橫衝直撞,自以為替天行道」──他說這些立委的激越表現,一點一滴累積成民眾的負面印象,難怪受到蔡總統貧血式執政成績影響之下,民眾對民進黨的不滿意度,會達到近六成。 吳先生說的很有道理,立委給人「自以為替天行道」惡感,在最近連一樁社會新聞「林奕含事件」,也要插一腳,最能彰顯這項針砭。但不能否認的,我所注意到的泛綠陣營立委,認真問政之外,具有人文深度與政治廣度的,其實所在多有。然而在新聞能見度上,這些堪稱正面能量的社會珍寶,卻總是吃虧的。換言之,少數表現的像江湖賣藝的立委,反而取得甚多媒體曝光機會,形成一種不良循環。 電視台談話性節目乃始作俑者,但這些節目卻認為江湖賣藝式表演能帶來收視率,因此,一種同溫層的循環就形成了。我認為立委和這些媒體,都應該思考一種完全執政後,提升境界的社會責任;而媒體有發動權,責任多一點,立委少一點,但仍不能迴避這樣的要求。 踩鼓的哲學 前幾天我在一場扶輪社的演講中,用「鼓聲的啟示」當題目,或許也可以拿來和這些媒體、立委分享、共勉。我說最近看到一篇專訪,主角是彰化鄉下一位製鼓師傅,在敘述他的製鼓人生,以及製鼓的要領;每一句話都充滿哲理,堪稱隱居鄉下的哲學家。 鼓本身就具有一種「鼓舞人心」的特色。製鼓師傅說製作過程,削牛皮和「繃鼓」非常重要,鼓要繃緊才能產生共鳴,發出好聽的聲音——然而有一項更重要的,也是外行人不曾見識到的,那就是鼓皮繃緊後,還要有一道「踩鼓」的程序,而這一道程序就深藏製鼓功力和藝術。 「踩鼓」就是打赤腳,在已繃緊的鼓皮上,「躍起、踩踏、躍起、踩踏…」力道的拿捏(不能踩破)和製鼓功力有關。而為什麼要「踩鼓」呢?師傅說:「踩軟了,聲音才紮實。」 真有學問的一句話啊!「踩軟了,聲音才紮實」,繃緊後,還要把它踩軟點,厚實、有深度的聲音才呈現得出來。 我們的台派立委、台派媒體也一樣,在完全執政的「繃緊」過程中,為了呈現一種台灣人當家作主的歷史責任,還必須經歷一番「踩鬆、踩軟」的鍛鍊過程,文化縱深才能營造出來吧。 鼓聲因為完美的共鳴才能打動人心、鼓舞人心。從這位製鼓師傅所提供的哲學,來檢視去年以來的完全執政,我們似乎還有某些「程序」未打造完成;大家共同努力吧。 本文轉自http://www.peoplenews.tw/news/b7854ea0-49c1-471e-ab3e-6024a82cc0ed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