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擎天劍,為何甘為奴? 從國防實力與「建國白皮書」談台灣建國的最後一哩路

印太地區佔世界總人口數一半以上,台灣地處印太地區的樞紐,是民主世界不沉的戰艦,更是東亞的民主燈塔、鋼鐵堡壘。然而,長久以來,台灣社會瀰漫著一種詭異的集體精神分裂。我們在物質上,已經是一個擁有強大自衛能力、且掌握全球經濟命脈的巨人;但在精神上,我們卻仍像個軟弱的侏儒,穿著「中華民國」這件不合身的死人壽衣,恐懼著海峽對岸那個外強中乾的紙老虎。

這種精神與物質的巨大落差,正是台灣無法邁向正常國家的根本原因。我們擁有足以毀滅敵人的利劍,卻因為「奴隸心態」未除,遲遲不敢斬斷身上的鎖鏈。

一、 硬實力的真相:我們是捍衛民主的堡壘,不是待宰羔羊

統派與失敗主義者最愛散布的謠言是:「台灣撐不過兩週」、「首戰即終戰」。這完全是為了維持殖民統治而植入台灣人腦中的恐懼晶片。

讓我們攤開數據說實話。經過李登輝總統的高瞻遠矚與蔡英文政府的加速量產,台灣的飛彈密度與打擊能力,早已讓台海成為中共的惡夢。

1. 斬首能力(雲峰飛彈): 這就是台灣的戰略底牌。射程超過 2000 公里、速度超過 3 馬赫的雲峰飛彈,不僅能覆蓋北京、上海,更直指中南海與三峽大壩。這意味著,一旦中共誤判情勢開戰,台灣具備「一鍵終結」其領導層的報復能力。

2. 封鎖能力(雄風與萬劍): 我們的雄風二E與雄風三型,編織了全球最密集的反艦網。而 IDF 與 F-16 搭載的「萬劍彈」,更具備「一波覆蓋」的能力,能瞬間癱瘓中國東南沿海的機場、雷達站與集結港口。

3. 銅牆鐵壁(防空網): 台灣擁有天弓三型、愛國者三型及陸劍二組成的多層次防空網,攔截率極高。看看烏俄戰爭與中東局勢,俄製武器(中共武器的母體)在現代防空系統面前不堪一擊。
台灣早已不是任人宰割的對象,而是一座捍衛民主前線的鋼鐵堡壘。台灣人從不好戰,但也從不懼戰。

更關鍵的是,台灣的國防建軍正進入收尾階段。我們的潛艦國造艦隊正逐步成軍,美製F-16V戰機群即將盡數交付;台灣國防實力更具體的進展還有,台美已啟動合作,將在台建立「155公厘砲彈」的全自動化生產線。同時,在美國國防授權法案的推動下,台美正聯手打造無人機與無人艦艇(如「海鯊」無人艇)的「雙核心」製造基地。甚至,連攸關未來戰略後勤的「亞軌道太空港」計畫,都已進入台美磋商的議程。

當這些軍事合作全面落實,台灣的防衛將再無破綻。這個時間點,就在接下來的幾年之內。而獨派的歷史使命,就是在這最後的黃金準備期內,催生出《台灣建國白皮書》,為台灣人邁向獨立建國,擘劃一本清晰無礙的實踐藍圖。

二、 國際局勢的風向:世界需要「台灣」,不需要「中華民國」

除了軍事硬實力,經濟與地緣政治的現實也站在我們這邊。

台積電構築的「矽盾」,早已不只是經濟議題,而是歐美各國的國防安全問題。從五角大廈的F-35戰機、AI武器系統,到歐盟的次世代國防工業,全都依賴台灣不可替代的高階晶片。這種為強化自身國防而必須與台灣發展的合作關係,就是台灣最強大的國力展現。

更重要的是,美日同盟的戰略清晰度前所未有。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的遺言,已深化為日本的國家意志。如今,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更以堅決的意志公開在國會表態,如果「台灣有事」伴隨對方使用武力的情況,包含戰艦對台進行封鎖,有可能構成安全保障法制中,日本能夠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形同公開告誡中國,一旦中國妄動,對台動武,就是對日美兩國發動戰爭,必須承受日美兩國聯軍毀滅性的砲火。

面對日本如此關鍵的清晰表態,令人扼腕的是,代表「華國」殖民體制的當局者不便公開呼應;但更能代表台灣人主體立場的獨派群體,此刻卻也近乎毫無作為,默不作聲,沒有向日本政府與高市大臣表達感謝與敬意,更錯失了藉此提升台日兩國實質關係的良機,著實可惜。

國際社會支持的是「民主台灣」與「半導體台灣」,絕非那個主張擁有中國主權的「中華民國」。當我們抱著 對外自稱代表中國的ROC 舊中國招牌不放,就是在給國際盟友出難題,讓他們無法在法理上名正言順地承認我們,與台灣建立實質的外交同盟關係。

三、 獨派下一步:重新掌握推進建國進程的論述權

既然我們有國防實力,也有國際籌碼,為什麼建國進程遲遲無法推進? 因為我們在「政治軟體」上當機了。

民進黨全面執政後,為了維持政權穩定,選擇了「中華民國台灣」的折衷路線。這雖是政治現實的妥協,但也導致獨派失去了方向,甚至讓部分民眾誤以為「維持現狀」就是終點。我們必須認清:民進黨負責「看守」這個舊體制不被國民黨賣掉,但「創建」新國家的工程,仍然必須由獨派在體制外完成。

獨派意志本是台灣政局一路走向獨立自主的導引索,但太多雜散的組織,缺乏大我集體意識,以至於鬆散到失去了目標與動力。現在,是時候拿出企業經營的思維,制定一份能讓 2300 萬人安心、讓國際社會信服的《台灣建國白皮書》。

四、 重新掌握話語權 —— 以高瞻遠矚的藍圖引領行動

這份白皮書不應只是口號,也不應只是激情的宣言。它將是我們發動「建國公投」前,向 2300 萬同胞與國際社會提出的「治國說明書」與「和平承諾書」。我們要重新掌握話語權,透過高瞻遠矚的視野格局,來引導社會覺醒、思考與行動。

(一) 借鏡蘇格蘭:以「治理藍圖」取代「政治口號」

我們應當借鏡 2013 年蘇格蘭民族黨(SNP)發布的《蘇格蘭的未來》(Scotland's Future)白皮書之精神——「詳盡的治理藍圖,是消除恐懼的最佳解方」。

當年蘇格蘭人用 670 頁、解答 650 個具體問題,從貨幣政策到育兒津貼,從國防外交到稅制改革,事無鉅細地告訴人民:「獨立後的國家長這樣,而且比現在更好。」這不只是一份文件,更是一場證明「我們有能力治理國家」的預演。

台灣獨派必須展現同樣、甚至更高的治理高度。我們的《台灣建國白皮書》必須是一份具備「可執行性」的建國創業說明書,它必須像一部「國家FAQ」,用數百頁的篇幅,具體回答人民心中所有的「萬一」。

(二) 台灣建國白皮書的精要內容

這份藍圖必須直面人民的恐懼,提出五大核心戰略:

1. 【國家財政篇:直面荷包的恐懼】

效法蘇格蘭對財政的精算,白皮書必須攤開台灣的「國家帳本」。明確規劃脫離中華民國流亡體制後,如何清算龐大的黨產與不當資產,並將其全數注入全民退休基金與長照體系,並精算出此舉能讓基金破產年限延後多久。「我的新台幣會變廢紙嗎?」白皮書必須提供「貨幣過渡方案」。例如,是維持新台幣(僅更換國號標記),還是發行新貨幣?若是後者,必須提出「1:1 無縫接軌」的兌換保證與時間表,並承諾對私有財產的絕對保障。「建國要花多少錢?」必須精算出因應中國威脅所需的國防預算、社福支出、以及擺脫中華民國虛設「省級」、「部會」(如僑委會、蒙藏委員會遺緒)後可節省的行政成本。我們要用數字證明:建國後的台灣,財政更健全。

2. 【國防外交篇:直面戰爭的恐懼】

蘇格蘭的課題是移除核武並加入北約。台灣的課題更為嚴峻,白皮書必須從「被動防禦」轉向「主動嚇阻」:「我們會更安全,還是更危險?」白皮書應明確宣示:新國家將「完全繼承」現有的國防武力(雲峰、萬劍、防空網),但軍隊效忠對象將從「虛幻的中國法統」轉為「台灣土地與人民」。「嚇阻戰略的轉變?」白皮書應詳述,我們將從ROC的「消極防守」轉變為「嚇阻性懲罰」(Deterrence by Punishment)戰略。明確將雲峰飛彈等長程打擊火力納入「若遭侵略,必毀其政經中樞」的公開準則,以實力嚇阻戰爭。「美日會挺我們嗎?」白皮書應詳列建國後如何將台灣納入美日安保體系的具體路徑圖,從「美國軍事融資對象」升級為「正式區域盟友」,並提出台灣願意分擔的區域安全責任。

3. 【憲政體制篇:直面混亂的恐懼】

蘇格蘭白皮書強調「延續性」。台灣則必須展現「穩定過渡」的能力:「獨立隔天,政府會停擺嗎?」白皮書需提出「國家持續運作法案」(Continuity Act)草案。確保獨立公投通過的隔天,所有警察、消防、醫療、交通、水電等公共服務照常運作,公務員體系(在宣誓效忠新國家後)薪資福利照舊。「新憲法長怎樣?」廢除疊床架屋的五權憲法,提出一部符合現代民主精神的《台灣民主共和國憲法》草案。明確界定領土範圍為台澎及附屬島嶼,並詳述未來中央政府體制(例如走向內閣制或改良式半總統制)的優劣分析。

4. 【國民身分篇:直面撕裂的恐懼】

這是台灣最獨特、最敏感的問題。白皮書必須以人權為基礎,提出「國籍選擇權」方案:「我們如何定義『台灣人』?」在此我們引用國際法權威,前國際法庭副庭長小田滋「二中一台」是最符合國際法的台灣法理建國行徑;效法波羅的海三小國的經驗,明確定義「新國民」的身分取得方式(例如以血統或出生地為基礎,並輔以宣誓)。「反對者怎麼辦?」對於仍堅持認同「中國」(無論是ROC或PRC)者,我們給予尊重。白皮書應詳列其依循國際法取得中國國籍或歸返的時程與程序,或以「永久居留外僑」身分在台生活、工作、納稅,但不得擔任公職或參政。這不是清洗,而是讓認同回歸理性,徹底解決國家認同錯亂的內耗。

5. 【國際接軌與主權承認篇:直面孤立的恐懼】

白皮書應詳列建國後加入 CPTPP、WHO 及聯合國的具體路徑圖與談判籌碼。更重要的是,它要向國際社會闡明,一場依據本白皮書所舉行的建國公投,是台灣人民實踐國際法自決權的最終、合法展現。以此為基礎,我們不再以「中華台北」乞求入場,而是以「台灣」之名,憑藉全球供應鏈關鍵地位與強大國防實力,要求國際社會給予公平的貿易地位與主權承認。

(三) 如何催生與運用這份白皮書

這份白皮書不能是幾個文人在房間裡寫出來的文章,它必須是一場「社會運動」。 首先,獨派應整合各方資源,成立「台灣建國籌備委員會」,廣邀前國防部長、財經專家、憲法學者等,組成跨領域的撰寫團隊共同來完成,這本身就是向社會展示:我們擁有治理國家的專業人才庫。

接著,我們要善用社群媒體及網路直播等現代化工具,為這份白皮書的催生過程,打造一個透明、開放的公共平台。讓所有關心台灣前途的民眾,無論身在何處,都能關注進度、表達想法,共同催生這份藍圖。

為什麼這份白皮書如此重要?因為它是我們與社會大眾對話的工具,是凝聚共識的基石。這更是我們贏得國際支持的關鍵里程碑。

當這份集體智慧結晶完成時,它就是我們推動「體制外獨立公投」最強大的說帖。過去在東奧正名、大罷免行動中無私奉獻的全國志工,都將是這場建國運動中最重要的推手。我們將依靠這份白皮書,在全國各地宣傳、辯論,直到公投實現的那一天。這場公投,將不再是內部的情緒宣洩,而是向全世界宣告台灣已做好準備、具備治國能力的正式主權宣示,這就不再是空中樓閣,而是水到渠成的歷史必然。

精神解殖,從相信自己開始

台灣擁有世界級的飛彈、世界級的晶片、世界級的盟友。我們什麼都不缺,只缺一顆「相信自己是主人」的心。

國民黨那些在國會裡咆哮的共匪代理人,之所以還能囂張,是因為他們看準了台灣人心中的軟弱。是時候清醒了。我們手握人類文明邁向嶄新領域的ai科技擎天劍,很快也將擁有頂尖防禦系統的銅牆鐵壁,根本無需向流亡政權的幽靈下跪。

獨派的夥伴們,別再寄望體制內的施捨。讓我們立刻著手制定這份《台灣建國白皮書》,用理性的論述、強大的實力分析,去說服我們的同胞,去完成那最後一哩的「精神解殖」。

引用李登輝前總統晚年在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曾明確指出:台灣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個別的「存在」,能夠以「台灣」之名而存在,才是唯一重點。無論是過往階段曾擔任中華民國總統的台灣人如何言語定義台灣與中華民國的關係,我們要追求台灣能實質合理的存在,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建立台灣人自己的國家。

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路是人走出來的,建國,就從我們著手籌畫這份藍圖開始。

< 資料來源:鯨魚網站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