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玩火者自焚

 

記者鄒景雯/特稿

王如玄女士,有律師身分,但從發表為副總統提名人之後,她對軍宅買賣問題的所有回答,很少觸及核心事項,法律是一個層次,社會觀感又是另一個層次,後者的處理,比前者更複雜;困窘的是,「社會觀感說」是學法的馬英九所發明的,過去他以此對競爭者放火,於今,火迴向了同志。

馬英九與社會觀感的連結度,只要谷哥一下,就知道原委。王如玄買賣軍宅,之所以可以烈焰沖天,難以撲滅,因為它與王如玄過去向社會訴諸的形象:關心婦女與勞工權益的弱勢捍衛者,在道德上綱的尺度下,原來是個炒房的投資客,反差實在太大。於是王如玄跌到了泥地裡,怎麼拍,都已不純淨。

由此回想何以她在面對孤苦者提告時的措辭如此冷峻,現在或許得到了若干解答。而昔日的勞委會主委,與她的檢察官夫婿,不只炒房,而且炒的是軍宅,這更是社會觀感中的社會觀感。

軍宅,在台灣的社會發展脈絡下,由於歷史因素,並非公平正義的產物,在都會地區,甚至標誌著特權的符號,民主化之後,儘管軍宅有著照顧軍人軍眷使之無後顧之憂,以及鼓勵從軍的意義,五年不得轉售的配套規定因此而設,但是取得軍宅者卻以各種手法賣房圖利,是公開的秘密,這是軍宅對於其他族群、業別者看來,猶如傷口,不平,大有人在。

對於這個傷口,王如玄偕同夫婿穿梭其中,透過仲介,進行她所謂的「投資理財」,而且累積多戶紀錄,這就是在上面撒鹽。如果,王如玄與她所屬的政黨,把自己定位就是一般律師,協助法律諮詢,情況會好些,偏偏國民黨宣傳:找她來是要照顧弱勢,調子提得這麼高,光環放得這麼大,於是當大家得知她一而再、再而三,從軍宅獲利,這傷口上撒鹽的痛覺,怎麼不痛上加痛?

於是,社會觀感大肆發酵,玩弄道德,終被道德焚身。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